异多钼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

异多钼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

一、同多钼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论文文献综述)

魏凤,朱颖,陈阳,龙雯琪,刘荔彬,毕军平,刘沛,张霖琳[1](2021)在《自动进样系统结合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质中总磷》文中研究指明基于自动进样系统结合分光光度法,通过对波长、消解条件及显色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水中总磷的快速检测分析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总磷的检出限为0.005 mg/L,测定下限为0.020 mg/L。对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3种不同基质的样品进行了加标测定,其回收率为95.0%~102%,相对标准偏差为0.5%~2.7%;与国标方法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体中总磷进行比对研究,对国家有证标准样品、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测试的结果显示,方法相对偏差为0.4%~3.5%。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可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中总磷的测定提供技术参考。

王振越[2](2021)在《蓝宝石位错密度检测及其原料痕量元素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半导体照明产业是国家大力鼓励发展的节能环保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蓝宝石晶体是半导体照明产业中蓝光和白光LED重要的衬底材料。本文通过研究蓝宝石原料杂质的检测方法,晶体位错密度,为蓝宝石规模化生产提供充足的数据保障。主要内容如下:1.探究高纯α-Al2O3溶解方案,以及溶解后基体硅钼蓝显色最佳条件,用分光光度计绘制标准曲线,测定氧化铝中硅含量,对检测结果的灵敏度、相对标准偏差、加标回收率进行评价。测定结果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内R2达到0.9994,检测范围为20.0-562.5μg/g,多次测量相对标准偏差为7.88%,加标回收率93.46%-104.13%之间,灵敏度达到6.22×104。2.优化选择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的前处理方法,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OES optima7000检测其中的金属元素,采用基质加标法测定氧化铝中K、Ca、Na、Mg、Cu、Cr、Cd、Pb、Mn、Co、Fe、Ni共12种痕量金属元素含量,并对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加标回收率进行评价,将其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和辉光放电质谱法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ICP-OES有效检测出了氧化铝中K、Ca、Na、Mg、Cd、Cr、Cu 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相关系数大于0.999,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加标回收率在90-110%。3.确定侵蚀法测定蓝宝石晶体(0001)面位错密度的最佳条件,借助熔融KOH下蓝宝石晶体的腐蚀形貌随时间、反应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其腐蚀坑形成机理,其中空心三角形腐蚀坑和实心三角腐蚀坑的区别,精确蓝宝石位错密度检测中(0001)面腐蚀坑计数方法。4.探究KOH侵蚀过程中(0001)面腐蚀坑的形成过程,用SEM观察不同种类位错腐蚀坑的形貌特征,鉴别尖底实心三角形与平底空心三角形腐蚀坑形貌区别。区分不同位错所产生不同腐蚀坑,包括螺型位错、刃型位错、点缺陷、浅划痕、深划痕在KOH腐蚀下的腐蚀坑,大致可以确定深色倒金字塔腐蚀坑源于刃型位错,而空心浅腐蚀坑源于蓝宝石表面肉眼不可见的微观缺陷。

丁小梅[3](2021)在《多酸型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文中提出南美白对虾在捕捞、运输到销售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死亡,死后的南美白对虾在储存的过程中会出现黑变现象。这是由于南美白对虾组织中富含蛋白质和水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南美白对虾体内的酪氨酸酶易被激活,而酪氨酸酶能够催化组织中酪氨酸及其衍生物的氧化,将其转化为黑色素,从而导致发生“黑变现象”。故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用于检测水产品及果蔬中的酪氨酸酶含量具有重要意义。多金属氧酸盐(Polyoxometalates,POMs)是一类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和良好的电子传输能力的纳米级无机过渡金属-氧簇。此类物质具有优良的氧化还原性质,在电化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将多金属氧酸盐与其他物质通过电化学方法修饰到特定电极上,可以作为生物传感器用于多种物质的含量检测。本文以多金属氧酸盐为重要材料,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对酪氨酸酶具有特定催化作用的电化学传感器,从而实现对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含量的检测,为南美白对虾的质量评价提供新的参考标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合成和表征了七种Dawson型的多金属氧酸盐(P2Mo17Ni,P2Mo17Cr,P2Mo17Co,P2Mo17Mn,P2Mo17Cu,P2Mo17Zn和P2Mo18),并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七种化合物水溶液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及其对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七种化合物对酪氨酸酶均具有良好的电化学传感,其中P2Mo17Ni的检测效果是七种化合物中最优的。通过计时安培曲线可知,酪氨酸酶浓度在3.66 U·m L-1~26.87 U·m L-1的范围内时,P2Mo17Ni对酪氨酸酶的最低检出限(S/N=3)可以达到0.4095 U·m L-1。将此方法应用于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含量的检测,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0477%~99.5872%,并且此方法的选择性好,当酪氨酸酶与多种干扰物质共存时,其检测结果几乎不受影响。(2)本实验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了[(PSS/PPy)(P2Mo18/PPy)5]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研究修饰电极在不同条件下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并进一步对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的含量进行了相关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当修饰层数为5层时,修饰电极的修饰效果最佳;在10 m V·s-1~200 m V·s-1的范围内,随着扫速的不断增大,修饰电极表面的氧化还原过程逐渐由表面控制转变为扩散控制;以[(PSS/PPy)(P2Mo18/PPy)5]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对不同浓度的酪氨酸酶进行循环伏安扫描,结果表明,修饰电极氧化还原峰响应电流与酪氨酸酶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曲线(以峰III为例)为:I(III)=0.00122c-0.7368,R2=0.9959,检出限(S/N=3)为2.7694 U·m L-1。通过计时安培曲线可知,在3.66 U·m L-1~26.87 U·m L-1范围内催化电流与酪氨酸酶浓度正比,其线性曲线为I=0.1618c-16.3780,R2=0.9948,最低检出限(S/N=3)为0.0021 U·m L-1,灵敏度为0.1611μA·m L·U-1。将此修饰电极用于南美白对虾样品中,加标回收率在98.9354%~101.2649%,表明此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准确性、选择性和重现性,可用于水产品中酪氨酸酶含量的检测。(3)本实验通过LBL法将2,2’-联吡啶(2,2’-bipy)和磷钼酸(P2Mo18)修饰到阳极化处理过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得[(2,2’-bipy/P2Mo18)10]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以[(2,2’-bipy/P2Mo18)10]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研究了修饰电极在不同条件下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对酪氨酸酶电化学传感,并通过对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的含量的检测对本实验方法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当修饰电极表面的复合膜层为10层时,修饰效果最佳;在50~200m V·s-1的扫速范围内,修饰电极的氧化还原过程是表面控制的。通过[(2,2’-bipy/P2Mo18)10]复合多层膜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催化作用,发现其氧化还原峰响应电流与酪氨酸酶浓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曲线为:I(II’)=0.0084c+10.8172,R2=0.9981,检出限(S/N=3)为2.1602 U·m L-1。由计时安培曲线可知,在3.66 U·m L-1~26.87 U·m L-1范围内,稳态响应电流与酪氨酸酶浓度之间的线性曲线为I=0.0272c-2.1898,R2=0.9951,最低检出限(S/N=3)为0.0043 U·m L-1,灵敏度为0.0272μA·m L·U-1。基于此电化学方法,用于实现对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的快速检测,其加标回收率在98.5683%~102.8798%,说明此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可用于水产品中酪氨酸酶含量的检测,为水产品的质量评价和监测提供一种新方法和新手段。

孙亚玲[4](2020)在《工业循环水水质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工业生产用水量日益增大,循环水的水质满足一定条件可多次使用,因此准确快速测定循环水中各物质的浓度是必要的。但基层理化实验人员短缺,检测任务繁重,效率不高,面对此形势,建立一套准确、快速、高通量、经济型、适用于实验室循环水水质指标的快速检测体系。本研究建立了循环水中聚羧酸类药剂、氯离子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案,优化了总磷的检测条件,对pH、电导率、浊度、硬度等常规检测项的方法研究对比并给出最佳方法。建立了一套化学法和仪器法协同分析测定的体系,并用现场水样检验。研究结果如下:(1)聚羧酸盐测定:选取常用的聚羧酸盐药剂PAAS、A-2000、PESA等为研究对象,建立尼罗蓝A指示剂分光光度法测定聚羧酸盐的方案。明确了最佳测定条件,研究了影响反应的因素及干扰消除的方法。研究表明,一定的浓度范围之内,聚羧酸盐含量与吸光度有较强的线性关联。本方法的最佳测定条件为:5.6×10-5mol/L尼罗蓝A溶液10mL,pH6.8,常温放置15min后在634nm处测吸光度。共存的阴离子、含磷阻垢剂对聚羧酸盐的测定无干扰,Ca2+、Mg2+有一定的影响,加入EDTA二钠(物质的量比EDTA二钠:Ca2+或Mg2+略大于1:1)可消除Ca2+、Mg2+对聚羧酸盐检测的影响,且EDTA二钠本身对检测无干扰。(2)总磷测定:选取常用磷系药剂HEDP为研究对象,改进钼酸铵分光光度测总磷的条件。原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消解步骤繁琐,改进后将待消解水样放入专用消解容量瓶中免去转移步骤。经反复验证在100℃下加热容量瓶容积不变,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且比原方法用时更短,单个水样的测定至少比原先节约2min。改善的加标回收率95%~103%,检测限0.171mg/L,切实可行,操作简单,非常适合水样批量快速检测,具备很高的现实运用价值。(3)氯离子测定:氯离子的测定比较离子选择电极、硝酸银滴定法两种方法,建立适用于循环水的检测方案。比较其优劣与适用性,发现电极法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非常适合大批量水样的快速检测。(4)其他常规检测指标:pH计技术成熟,使用非常普遍,测水样的pH值准确、方便;散射式浊度仪测浊度快速准确;电导率仪响应快、结果精准。硬度的测定方法很多,但大多数方法都将钙镁离子分开检测再计算总和。而EDTA络合滴定法可直接测总硬度,且准确、操作简单、仪器成本低,无需对水样前处理,适合批量水样的快速测定。(5)根据各参数的最优最适合分析方案建立了完整的水质分析流程。

张丽萍,王久荣,许丽卫,袁红朝,贺珍[5](2020)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饲料中的总磷含量》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旨在建立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饲料中总磷含量的分析方法。以苜蓿与酒糟样品为例,按照《饲料中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6437-2018)中湿化法制备试样溶液,利用钼蓝显色原理,研究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试液中总磷含量的线性、精密度和准确度等。结果显示: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总磷标准溶液线性良好,相关系数达0.999以上;检出限为0.008 mg/L,变异系数小于1%,加标回收率介于97.7%~102.4%;连续流动分析仪法测定饲料质控标样(CFAPA-QC076B-1,磷含量为0.47%±0.012%)的总磷含量为0.47%±0.005%,钒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饲料质控样总磷为0.47%±0.010%,2种检测方法的测定结果均在质控样品的参考值范围内,且无显着差异。可见,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饲料中的总磷含量可行。

王文静,赵旭,甄航勇,钱宝[6](2019)在《一种针对微量样品的快速测定比色法》文中研究说明分光光度法在我国环境监测领域应用广泛,但在分析批量样品时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本文利用酶标仪微量比色法,建立了一种对微量、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方法。以水中氨氮和总磷的检测为例,确定了方法的最佳参数和条件,并与传统的分光光度法进行比较。酶标仪微量比色法与分光光度法在线性范围、检出限、最低检出限、灵敏度等分析参数没有明显差异。经过实验条件优化,酶标仪微量比色法测定氨氮仅需样品体积200μL,纳氏试剂4μL,测定总磷仅消耗5μL抗坏血酸溶液和10μL钼酸铵溶液,1min内可以完成96个样品的测定,弥补了分光光度法在批量操作的劣势,减少了实验废水的排放,满足快速、准确、省时分析检测工作的需要。

董学林,何海洋,储溱,宋洲[7](2019)在《封闭酸溶-硅钼蓝比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硅》文中研究指明由于聚合态的硅酸无法与钼酸根定量络合,采用硅钼蓝比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硅,其关键在于如何将固体试样消解制备成溶液且保证硅酸全部以单分子状态存在。本文以氢氟酸-硝酸封闭酸溶消解地质样品,使样品中的硅完全转化为氟硅酸稳定存在于溶液中;再加入硼酸和钼酸铵,使过量的氢氟酸与硼酸生成稳定的BF-4配离子,此步骤代替了蒸干赶除氢氟酸,从而避免了赶酸过程中硅与氟离子转化为气态SiF4而挥发损失,在钼酸铵作用下,硅则充分转变为硅钼杂多酸。在显色过程中通过加入丙酮显着提高了硅钼黄的稳定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吸光度,从而改善了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硅的显色效果。该方法避免了常规碱熔消解样品后在酸化过程中硅酸易聚合、引入大量熔剂造成空白偏高等问题,经岩石、土壤、沉积物和石英岩国家标准物质分析验证,SiO2测试结果准确且重现性好(RSD<1%,n=10),适用于一般地质样品中硅的快速、准确分析。

李秋馀[8](2019)在《基于微流控液液萃取法对海水中超痕量磷酸盐检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提出了基于微流控液液萃取法对海水中的超痕量磷酸盐进行检测的微流控芯片,以奠定超痕量磷酸盐实时监测的技术基础,反应和检测的原理为磷钼蓝萃取分光光度法。通过实验对磷钼蓝方法中试剂的保存方法进行了改进,设计微反应芯片和微萃取芯片并对芯片的参数进行了确定,最终通过样品检测初步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钼酸盐混合溶液在4℃25℃范围内,避光条件可保存半年以上。抗坏血酸溶液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效性降低;在每100 mL 0.1 g/mL的抗坏血酸溶液中,加入1 g EDTA和2 ml冰乙酸作为络合剂掩盖金属离子催化氧化的效果;通入氮气去氧减缓抗坏血酸氧化;溶液过滤除菌降低细菌对抗坏血酸的消耗作用;在4℃25℃范围内,抗坏血酸溶液的有效使用期限延长2.75倍以上。微流控反应芯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芯片中的反应生成磷钼蓝,实现对海水中常量磷酸盐的检测,并为萃取阶段持续的提供样品;芯片材质选用PDMS,采用十字进样通道和连续半圆形反应通道,通道宽度250μm,深度100μm,总长2000 mm;通道出口由圆形储液池承接反应后的试样,储液池的半径为2.52mm,深度为2 mm;试样流量比为样品:钼酸盐混合溶液:抗坏血酸溶液=5:1:1。微流控液液萃取芯片中磷钼蓝试剂和萃取剂形成稳定的双相层液液萃取体系。萃取反应通道宽250μm,深100μm,长1000 mm,均为高度50μm的引导结构;除萃取通道外,其余通道宽125μm,深度100μm;利用蠕动泵和三通阀,设计循环萃取流程,实现磷钼蓝的多倍富集。芯片材质为PDMS,萃取剂为正己醇,样品和萃取剂的流量为100μL/min,样品富集10倍需要2.5分钟。将微流控反应芯片和微流控液液萃取芯片串联使用,验证了微流控液液萃取法在μmol/L级和nmol/L级的磷酸盐检测方面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线性关系好、试剂消耗量小、反应耗时短;方法检出限为3.92 nmol/L,在对海水样品的实际检测中也显示了良好的性能。

张婷婷[9](2019)在《硝酸锌改性硅介孔材料对磷的吸附研究及其在DGT技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磷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元素之一,也是水质检测的重要指标,因此,水体中磷的检测和脱除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研究第一部分合成了硝酸锌改性介孔氧化硅纳米微球介孔材料(Zn-MSN),研究了Zn-MSN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性能,优化了水中磷酸盐的脱除条件。通过SEM、IR、TGA、XRD和氮气吸附脱附表征可知,合成的Zn-MSN具有介孔结构、外貌呈球形,其比表面积可达912.12m2/g。Zn-MSN吸附剂对磷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描述最符合Langmuir模型,在298K时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78.74mg/g,吸附过程是自发吸热过程。正交试验确定磷的最佳脱除条件为:温度为35°C、pH=2、吸附剂的投加量为0.5g/L、吸附时间为12h。并且Zn-MSN介孔材料重复使用3次后对磷的脱除率仍为80%。本研究第二部分以Zn-MSN为薄膜梯度扩散技术(DGT)的结合相,构建Zn-MSN-DGT装置,用于富集检测不同水体和土壤中的磷。Zn-MSN-DGT对加标配制水中磷的累积量与累积时间呈线性关系(r2=0.9989),回收率为96.4%。Zn-MSN-DGT对磷的测量在离子强度(0.00001-0.1mol/LNaNO3)和pH(2-10)范围内没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应用Zn-MSN-DGT采样技术与钼酸铵分光光度(AMS)法相结合可用于不同水体和土壤中磷的原位采集和测量。

骆芳萍[10](2019)在《基于金属钼离子选择电极的磷酸根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磷是生物成长的必需物质之一,但是富磷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严重时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生活。因此,总磷已成为衡量水质重要质量指标之一。通常,水体中有机磷、无机磷统称为总磷。环境水质监测中,常采用消解等手段将其转化为正磷酸盐后再利用其它方法测量磷酸盐,从而达到检测水体中总磷的目的。本文在基于钼的磷酸根离子选择电极上,初步探究其电极表面反应机理及其实际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配合能谱仪(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eter,EDS)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探究基于钼的磷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的反应机理,实验研究发现,电极只有在碱性的情况下才能测量磷酸根,且最佳pH为11。只有在足够的氢氧根离子(OH-)前提下,钼电极表面才能够生成正6价的MoO3。随着MoO3含量的升高,对磷酸根离子的响应电位也随之升高。由于MoO3分子结构的特殊性,使得HPO42-离子能够嵌入进去,进而引发局部电荷密度的变化,外在表现为响应电位的变化。磷酸根离子可以通过建立标准的磷酸根溶液浓度与响应电位之间的方程,进一步检测出未知水样溶液中所含的磷酸根浓度。(2)将O3/UV的氧化消解技术完全消解以后的磷酸盐水样,送入磷酸根离子选择电极的检测池,利用放大器放大被测的水样与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形成原电池的响应信号,并最终被数据采集系统收集进上位机中。根据结合分布系数的能斯特方程建立的模型得出被测水样中的磷酸根离子的浓度,从而进一步测量水体中总磷的含量。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整个测量系统与电化学工作站测量数值大体相同,使得整体工艺更为简便、高效。(3)对钼电极检测磷酸盐的检测方案进行不确定度分析,通过对整体过程影响因素的计算配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评定结果显示,影响该方案的检测精度主要原因为标准溶液的配置以及放大电路的精度。对四种不同浓度标准磷酸盐溶液的检测实验显示,该方案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较小,检测结果较为准确。通过不确定度的评定,可以找出影响测量结果准确性的主要因素,通过消除或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而优化和改善整体检测过程。

二、同多钼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多钼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论文提纲范文)

(1)自动进样系统结合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质中总磷(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设备
    1.2 试剂和材料
    1.3 反应原理
        1.3.1 仪器工作原理
        1.3.2 化学反应原理
    1.4 样品采集与保存
    1.5 实验步骤
2 结果与讨论
    2.1 仪器分析方法
        2.1.1 波长的选择
        2.1.2 消解条件的选择
        2.1.3 显色条件的选择
    2.2 工作曲线与方法检出限
    2.3 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
    2.4 实际样品测定
3 结论

(2)蓝宝石位错密度检测及其原料痕量元素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蓝宝石
    1.2 蓝宝石生产原料
    1.3 蓝宝石加工工艺
    1.4 蓝宝石的国内外研究应用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硅钼蓝法测定高纯氧化铝中痕量硅
    2.1 试验部分
        2.1.1 试剂
        2.1.2 仪器及配件
        2.1.3 氧化铝粉末的溶解
        2.1.4 硅钼蓝法分析Si流程
    2.2 氧化铝粉末样品溶解方法的选择
    2.3 硅钼蓝分析法尝试及各参数初步确定
        2.3.1 显色剂加入量
        2.3.2 反应时间与显色温度
        2.3.3 比色皿
    2.4 硅标准曲线的绘制及硅含量的计算
        2.4.1 钼酸铵添加量的选择
        2.4.2 酸度对吸光度的影响
        2.4.3 柠檬酸加入量的选择
        2.4.4 L-抗坏血酸加入量的选择
        2.4.5 显色时间和温度选择
        2.4.6 配合物的吸收光谱
    2.5 样品分析
        2.5.1 两种样品分析方法
        2.5.2 检测范围和精密度实验
        2.5.3 标准回收实验
        2.5.4 方法灵敏度
        2.5.5 Fe、P、As的干扰
    2.6 小结
第三章 ICP-OES检测氧化铝粉末中痕量金属元素
    3.1 试验部分
        3.1.1 试剂
        3.1.2 仪器
        3.1.3 氧化铝(10mg/m L)的溶解
    3.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前处理方法选择
        3.2.1 浸泡法
        3.2.2 磷酸硫酸微波消解法
        3.2.3 磷酸硫酸高压溶解法
    3.3 波长的选择及参数设置
    3.4 氧化铝粉末样品分析
        3.4.1 溶解液直接检测
        3.4.2 各元素分析工作曲线绘制
        3.4.3 各元素精密度及检出限
        3.4.4 加标回收实验
        3.4.5 检测结果对比
    3.5 小结
第四章 侵蚀法检测蓝宝石单晶片(0001)面位错密度
    4.1 位错密度
    4.2 侵蚀法试验
        4.2.1 侵蚀法
        4.2.2 检测晶片的制备
        4.2.3 试验条件
    4.3 腐蚀条件对位错观察的影响
        4.3.1 腐蚀时间
        4.3.2 腐蚀温度
        4.3.3 不同来源晶片对比
    4.4 小结
第五章 熔融KOH侵蚀下(0001)面腐蚀坑的形成过程
    5.1 熔融KOH侵蚀下(0001)面腐蚀形貌
    5.2 不同种类缺陷被腐蚀形貌
        5.2.1 刃型位错
        5.2.2 点缺陷
        5.2.3 混合位错
        5.2.4 小角度晶界
        5.2.5 浅划痕
        5.2.6 深划痕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3)多酸型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酪氨酸酶
        1.1.1 酪氨酸酶概述
        1.1.2 酪氨酸酶的结构及其作用机理
        1.1.3 酪氨酸酶活性(含量)的检测方法
    1.2 多金属氧酸盐
        1.2.1 多金属氧酸盐概述
        1.2.2 多金属氧酸盐的应用
    1.3 多金属氧酸盐修饰电极
        1.3.1 电化学沉积法
        1.3.2 吸附法
        1.3.3 LB膜法
        1.3.4 LBL膜法
        1.3.5 聚合物掺杂法
    1.4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选题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2章 过渡金属取代的Dawson型磷钼酸及磷钼酸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Dawson型过渡金属取代磷钼酸和磷钼酸母体的合成与表征
        2.2.2 七种多金属氧酸盐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2.2.3 计时安培曲线测定
        2.2.4 样品的检测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2.3.2 七种化合物水溶液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2.3.3 P_2Mo_(17)Ni溶液连续催化酪氨酸酶的计时安培曲线
        2.3.4 样品检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恒电位沉积法制备多酸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原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电极的前处理
        3.2.2 [(PSS/PPy)(P_2Mo_(18)/PPy)_n]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
        3.2.3 [(PSS/PPy)(P_2Mo_(18)/PPy)_5]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3.2.4 [(PSS/PPy)(P_2Mo_(18)/PPy)_5]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
        3.2.5 计时安培曲线的测定
        3.2.6 样品检测
    3.3 结果与分析
        3.3.1 [(PSS/PPy)(P_2Mo_(18)/PPy)_5]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3.3.2 [(PSS/PPy)(P_2Mo_(18)/PPy)_5]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
        3.3.3 计时安培曲线测定
        3.3.4 修饰电极对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的检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LBL法制备多酸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4.1 实验材料
        4.1.1 主要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电极的前处理
        4.2.2 [(2,2'-bipy/P_2Mo_(18))_n]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的制备
        4.2.3 [(2,2'-bipy/P_2Mo_(18))_(10)]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4.2.4 [(2,2'-bipy/P_2Mo_(18))_(10)]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催化作用
        4.2.5 计时安培曲线的测定
        4.2.6 样品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2,2'-bipy/P_2Mo_(18))_n]多层复合膜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4.3.2 修饰层数对修饰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4.3.3 支持电解质对修饰电极响应电流的影响
        4.3.4 扫速对修饰电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4.3.5 [(2,2'-bipy/P_2Mo_(18))_(10)]复合多层膜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
        4.3.6 计时安培曲线测定
        4.3.7 修饰电极对南美白对虾中酪氨酸酶的检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4)工业循环水水质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工业循环水概况
        1.1.2 研究意义
    1.2 循环水中重要特性指标分析检测方法
        1.2.1 部分指标检测分析方法
        1.2.2 聚羧酸盐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1.2.3 总磷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1.2.4 氯离子及其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聚羧酸盐分析方法建立的研究
    2.1 前言
        2.1.1 PAAS的阻垢性能概述
        2.1.2 A-2000的阻垢性能概述
        2.1.3 PESA的阻垢性能概述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和试剂
        2.2.2 实验方法
        2.2.3 实验原理
    2.3 PAAS浓度测定的结果与讨论
        2.3.1 最佳测定波长
        2.3.2 最佳显色剂用量
        2.3.3 最佳显色时间
        2.3.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3.5 干扰因素的研究
        2.3.6 加标回收试验
        2.3.7 精密度试验
    2.4 A-2000浓度测定的结果与讨论
        2.4.1 最佳测定波长
        2.4.2 最佳显色剂用量
        2.4.3 最佳显色时间
        2.4.4 标准曲线
        2.4.5 干扰因素的研究
        2.4.6 加标回收试验
        2.4.7 精密度试验
    2.5 PESA浓度测定的结果与讨论
        2.5.1 最佳测定波长
        2.5.2 最佳显色剂用量
        2.5.3 最佳显色时间
        2.5.4 标准曲线
        2.5.5 干扰因素的研究
        2.5.6 加标回收试验
        2.5.7 精密度试验
    2.6 工业应用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总磷的检测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与试剂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原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磷标准曲线绘制
        3.3.2 改进方法的可行性
        3.3.3 消解温度与时间确定
        3.3.4 共存离子影响
        3.3.5 加标回收试验
        3.3.6 精密度实验
        3.3.7 工业现场水样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氯离子快速测定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仪器与试剂
        4.2.1 仪器和试剂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原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电极响应曲线
        4.3.2 标准曲线
        4.3.3 电极的影响因素
        4.3.4 测定结果的影响因素
        4.3.5 加标回收试验
        4.3.6 精密度试验
        4.3.7 工业现场水样测定
    4.4 电极的使用与保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其他参数快速测定方法的确定与检测流程的建立
    5.1 pH测定方法的比较与确定
    5.2 电导率测定方法的比较与确定
    5.3 浊度测定方法的比较与确定
    5.4 总硬度测定方法的比较与确定
    5.5 铜、铁、锌等金属离子快速测定方法的确定
    5.6 水样检测流程的建立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饲料中的总磷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2 试剂配制
        1.2.1 连续流动分析仪法
        1.2.2 钒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1.2.3钼蓝分光光度法
    1.3 试验条件
    1.4 试验步骤
        1.4.1 样品前处理
        1.4.2 试样测定
        1.4.2. 1 工作曲线
        1.4.2. 2 测定步骤
2 结果
    2.1 精密度试验结果
    2.2 回收率试验结果
    2.3 准确度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连续流动分析仪法显色方法比较
    3.2 连续流动分析仪法的干扰
    3.3 连续流动分析仪法较分光光度法的优势
4 结论

(7)封闭酸溶-硅钼蓝比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硅(论文提纲范文)

要点: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和主要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样品试液的制备
        1.2.2 显色及测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显色剂的用量
    2.2 还原剂及其用量的选择
    2.3 显色体系中硅钼杂多酸稳定性的控制
    2.4 样品消解条件的优化
    2.5 氢氟酸-硼酸体系下硅酸的稳定性
    2.6 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的分析
3 结论
HIGHLIGHTS

(8)基于微流控液液萃取法对海水中超痕量磷酸盐检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海水中的磷酸盐
        1.1.1 磷循环
        1.1.2 海水中的活性磷酸盐(SRP)
        1.1.3 海水中的超痕量活性磷
    1.2 海水中超痕量活性磷的研究意义
    1.3 海水中活性磷的常用检测方法
        1.3.1 传统手工测试方法
        1.3.2 流动分析技术
        1.3.3 微流控检测技术
    1.4 海水中超痕量磷酸盐的检测方法
        1.4.1 磷钼蓝萃取分光光度法
        1.4.2 MAGIC法
        1.4.3 固相萃取法
        1.4.4 其他检测方法
    1.5 微流控液液萃取法
        1.5.1 微流控多相层流无膜液液萃取技术
        1.5.2 微流控芯片液滴液液萃取技术
    1.6 本论文的工作目的与主要内容
第2章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中试剂保存方法的改进
    2.1 材料与方法
    2.2 对钼酸盐混合溶液保存方式的探究
    2.3 对抗坏血酸溶液保存方式的研究
        2.3.1 保存温度对抗坏血酸溶液使用效果的影响
        2.3.2 添加络合试剂对抗坏血酸溶液使用效果的影响
        2.3.3 除氧对抗坏血酸溶液使用效果的影响
        2.3.4 去除细菌对抗坏血酸溶液使用效果的影响
    2.4 钼酸盐混合溶液抗坏血酸溶液分开保存与混合保存的影响
    2.5 小结
第3章 微流控反应芯片的设计和初步探讨
    3.1 材料与仪器
    3.2 芯片设计
    3.3 材料选择与芯片制作
    3.4 实验参数选择
        3.4.1 试样比的选择
        3.4.2 流量的选择
    3.5 小结
第4章 微流控液液萃取芯片的设计和初步探讨
    4.1 材料与仪器
    4.2 芯片设计
    4.3 材料选择与芯片制作
    4.4 萃取剂与参数的确定
        4.4.1 萃取剂的选择
        4.4.2 流量的选择
        4.4.3 萃取时间选择
        4.4.4 标准回收率
    4.5 小结
第5章 微流控液液萃取芯片整体应用的初步探讨
    5.1 材料与仪器
    5.2 与磷钼蓝萃取分光光度法的对比
    5.3 对超痕量活性磷检测的初步探讨
        5.3.1 线性关系
        5.3.2 工作曲线和标准回收率
        5.3.3 检出限和重现性
        5.3.4 海水样品检测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硝酸锌改性硅介孔材料对磷的吸附研究及其在DGT技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磷对环境污染及形态分析
        1.1.1 磷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
        1.1.1.1 磷对水环境的污染现状
        1.1.1.2 磷的主要来源
        1.1.1.3 磷对水环境污染的危害
        1.1.1.4 磷对土壤的污染
        1.1.1.5 磷的排放标准及防治措施
        1.1.2 磷的形态
        1.1.3 磷的形态分析
        1.1.3.1 分光光度法
        1.1.3.2 离子色谱法
        1.1.3.3 核磁共振技术
        1.1.3.4 毛细管电泳技术
    1.2 污水除磷技术
        1.2.1 化学沉淀法
        1.2.2 生物法
        1.2.3 离子交换法
        1.2.4 电渗析法
        1.2.5 吸附法
        1.2.5.1 天然材料
        1.2.5.2 工业废料
        1.2.5.3 人工合成材料
        1.2.5.4 改性材料
    1.3 介孔材料及其除磷的研究进展
        1.3.1 官能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1.3.1.1 金属配位的氨基官能化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1.3.1.2 质子化的氨基官能化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1.3.2 金属掺杂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
        1.3.3 官能化/掺杂分级多孔二氧化硅
        1.3.4 介孔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3.5 中孔碳等
    1.4 薄膜梯度扩散技术
        1.4.1 DGT装置的组成
        1.4.1.1 扩散相
        1.4.1.2 结合相
        1.4.2 DGT技术的原理
        1.4.3 DGT技术的应用
        1.4.3.1 DGT在土壤环境中的应用
        1.4.3.2 DGT在水体环境中的应用
        1.4.3.3 DGT在沉积物中的应用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创新点
2 硝酸锌改性MSN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其对磷吸附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部分
        2.3.1 硝酸锌改性MSN介孔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2.3.1.1 硝酸锌改性MSN介孔材料的制备
        2.3.1.2 硝酸锌改性MSN介孔材料的表征
        2.3.2 磷的检测分析方法
        2.3.3 吸附动力学实验
        2.3.4 吸附等温线实验
        2.3.5 单因素实验
        2.3.5.1 pH对硝酸锌改性MSN介孔材料吸附磷的影响
        2.3.5.2 温度对硝酸锌改性MSN介孔材料吸附磷的影响
        2.3.5.3 硝酸锌改性MSN介孔材料投加量对吸附磷的影响
        2.3.6 正交实验
        2.3.7 吸附选择性实验
    2.4 结果与讨论
        2.4.1 Zn-MSN小球表征结果
        2.4.2 Zn-MSN对磷的吸附动力学
        2.4.3 Zn-MSN对磷的吸附等温线模型
        2.4.4 Zn-MSN吸附磷的热力学参数分析
        2.4.5 单因素实验结果
        2.4.5.1 pH对 Zn-MSN吸附的影响
        2.4.5.2 温度对Zn-MSN吸附磷的影响
        2.4.5.3 吸附剂投加量对Zn-MSN吸附磷的影响
        2.4.6 正交试验
        2.4.7 硝酸锌改性MSN吸附机理探讨
        2.4.8 吸附选择性
        2.4.9 Zn-MSN吸附脱除循环再生实验
    2.5 本章小结
3 硝酸锌改性MSN介孔材料在DGT技术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及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部分
        3.3.1 固体DGT凝胶的制作
        3.3.1.1 扩散胶的制作
        3.3.1.2 吸附胶的制作
        3.3.2 磷在扩散胶中扩散系数的测定
        3.3.3 pH和离子强度对Zn-MSN-DGT吸附磷的影响
        3.3.3.1 pH对 Zn-MSN-DGT吸附磷的影响
        3.3.3.2 离子强度对Zn-MSN-DGT吸附磷的影响
        3.3.4 吸附胶对磷的洗脱效率
        3.3.5 Zn-MSN-DGT对水中磷测量的有效性
        3.3.6 Zn-MSN-DGT有效吸附容量
        3.3.7 Zn-MSN-DGT对水体中有效态磷的累积测量
        3.3.8 Zn-MSN-DGT对土壤中有效态磷的累积测量
    3.4 结果讨论
        3.4.1 磷在扩散胶中的扩散系数
        3.4.2 pH和离子强度对Zn-MSN-DGT性能的影响
        3.4.2.1 pH对 Zn-MSN-DGT性能的影响
        3.4.2.2 离子强度对Zn-MSN-DGT性能的影响
        3.4.3 Zn-MSN-DGT结合相的洗脱效率
        3.4.4 Zn-MSN-DGT对水中磷测量的有效性
        3.4.5 Zn-MSN-DGT对磷有效吸附容量的测定
        3.4.6 Zn-MSN-DGT对磷的检出限
        3.4.7 Zn-MSN-DGT对水体中有效态磷的累积测量
        3.4.8 Zn-MSN-DGT对土壤中有效态磷的累积测量
    3.5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情况

(10)基于金属钼离子选择电极的磷酸根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磷酸盐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标法
        1.2.2 色谱分析法
        1.2.3 光学检测方法
        1.2.4 电位检测法
        1.2.5 伏安法测量磷酸根
        1.2.6 安培检测法
        1.2.7 膜传感器
        1.2.8 生物传感器检测磷酸盐
    1.3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实验方法
    2.1 引言
    2.2 离子选择电极
        2.2.1 离子选择电极工作原理
        2.2.2 离子选择电极分类
        2.2.3 离子选择电极性能基本参数
    2.3 循环伏安法
    2.4 测量不确定度理论
    2.5 基于钼电极的磷酸盐浓度检测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钼电极表面反应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器材与方法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2 EDS与 XPS技术
        3.2.3 实验环境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钼电极在碱性条件下的表面反应
        3.3.2 pH值对于整体反应的影响
        3.3.3 吸附时间的影响
        3.3.4 扫描速率的影响
        3.3.5 EDS对钼电极测量磷酸根离子反应产物的分析
        3.3.6 XPS对钼电极测量磷酸根离子反应产物定量分析
    3.4 钼电极检测磷酸盐的机理推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钼电极的磷酸盐检测系统
    4.1 引言
    4.2 实验设备与仪器
    4.3 磷酸盐检测系统硬件结构
        4.3.1 离子选择电极组成的测量模块
        4.3.2 电位测量模块
    4.4 pH补偿模型
    4.5 结果与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钼电极的磷酸盐检测方案不确定度分析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及设备
    5.3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5.4 测量不确定度定量分析
        5.4.1 摩尔质量的测量不确定度
        5.4.2 磷酸盐储备液浓度的不确定度
        5.4.3 磷酸盐标准溶液浓度的不确定度
        5.4.4 标准溶液电位检测的不确定度
        5.4.5 分布系数引入的不确定度
        5.4.6 放大电路的不确定度
        5.4.7 ADAM模块的不确定度
        5.4.8 转换电路的不确定度
        5.4.9 最小二乘拟合引入的不确定度
    5.5 不确定度的合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同多钼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动进样系统结合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质中总磷[J]. 魏凤,朱颖,陈阳,龙雯琪,刘荔彬,毕军平,刘沛,张霖琳. 中国环境监测, 2021
  • [2]蓝宝石位错密度检测及其原料痕量元素检测方法的研究[D]. 王振越.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8)
  • [3]多酸型修饰电极对酪氨酸酶的电化学传感[D]. 丁小梅. 集美大学, 2021(01)
  • [4]工业循环水水质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优化研究[D]. 孙亚玲.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5]连续流动分析仪测定饲料中的总磷含量[J]. 张丽萍,王久荣,许丽卫,袁红朝,贺珍. 中国畜牧杂志, 2020(08)
  • [6]一种针对微量样品的快速测定比色法[A]. 王文静,赵旭,甄航勇,钱宝. 中国水利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 2019
  • [7]封闭酸溶-硅钼蓝比色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硅[J]. 董学林,何海洋,储溱,宋洲. 岩矿测试, 2019(05)
  • [8]基于微流控液液萃取法对海水中超痕量磷酸盐检测的研究[D]. 李秋馀.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19(09)
  • [9]硝酸锌改性硅介孔材料对磷的吸附研究及其在DGT技术中的应用[D]. 张婷婷. 渤海大学, 2019(01)
  • [10]基于金属钼离子选择电极的磷酸根检测方法的研究[D]. 骆芳萍. 江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异多钼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