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香菇产量和品质的一些措施

浅谈提高香菇产量和品质的一些措施

一、浅谈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几点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武腾飞,韩源,隋金座[1](2019)在《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初探》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我国生产产业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农林经济的主要来源,为人类提供生物资源。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林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制定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林业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资信度等对策。黑龙江省是全国林业大省,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在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带动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林业产业是我省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丰富的林产品和生态服务,是促进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地方和农林收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发展、农林增收、生态改善"的共赢目标,也是服务于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推进现代林业发展,为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和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

李玉林[2](2015)在《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作及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机作业组织蓬勃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已成为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渠道。然而,我国农机作业向社会化服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机作业管理仍旧比较粗放,作业过程存在诸多浪费。浪费现象的存在,降低了农机作业过程的运行效果,影响农机作业组织的运营绩效和农民增收。如何减少或消除浪费以提高农机作业过程运行效果是众多学者长期关注的问题。农机作业过程的运行效果受到人、机器和作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需要一种高度融合多种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管理体系的支持,才能实现作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使用,最终实现农机作业过程的精益化运作。该论文以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过程为研究对象,引入精益思想,提出了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行模式。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运用系统分析、问题建模和案例研究等方法,对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行模式的构建、田间收获机组作业路径精益规划和物料搬运系统精益规划等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明确了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过程的主要活动、存在的浪费类型及其产生原因,建立了消除各种浪费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总体解决框架。根据活性系统理论,从系统整体消除浪费的角度,构建了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行模式的总体框架模型。为了减少或消除收获机组田间作业时的空行程浪费,考虑在机组行走路线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固定集货点的情形,建立了带固定集货点的收获机组田间作业路径精益规划模型,并应用带卸货控制因子的蚁群算法进行求解。案例研究表明:1)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规划相应实际情形下的田间作业路径和集货点布局;2)优化的作业路径与采用梭行法的作业路径相比,能够节约33.3%的空行程,有利于提高收获机组作业效率和降低作业成本;3)优化的作业路径中只有带直线行程的圆弧形弯,有利于减少农田土壤干扰和地头宽度。考虑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过程中收获机组和运输机组之间的收运物流协调问题,分别建立了不同运输方式下的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物料搬运精益规划模型。针对单载运输方式下的作物收运系统物料搬运问题,构建了一个描述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过程物料搬运系统运作机制的排队模型来优化系统运行参数。案例研究表明,规划的物料搬运系统的系统利用率较高,存在的等待浪费较少。针对混载运输方式下的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物料搬运问题,将其规划为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并利用量子蚁群算法进行求解。案例研究表明,构建的模型能够有效规划物料搬运系统中运输机组的数量及其响应卸货请求的合理顺序。最后,将所研究的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行模式及相关消除浪费的方法应用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国营农场的机采棉收运过程,完善了机采棉收运过程的精益运作体系,项目的初步实施证明了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高利霞[3](2012)在《山西榛子群落数量生态研究》文中提出在样方调查基础上,分别选取太行山脉的王莽岭和阳曲山、太岳山脉的灵空山和兴唐寺、吕梁山脉的云梦山和中条山脉的历山作为研究样地,运用不同的数量生态学方法,对山西榛子群落的物种组成、植物区系、生活型谱、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物种多样性以及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为榛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榛子群落记录的维管植物有181种,隶属于51科132属,优势科、单种属现象明显,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1科2属3种,被子植物49科129属177种,包括双子叶植物44科114属161种,单子叶植物5科15属16种。(2)研究区榛子群落植物分布区系类型多样,包含12个分布区类型和6个变型,其中科的分布几乎全是世界分布类型,占总科数的56.86%,而温带地理成分的属达63.64%,世界分布属次之占13.64%,显示北温带区系的区域性。(3)研究区榛子群落的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最丰富,约占种总数的33.15%,其次是地面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分别占29.83%和25.97%,隐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较少共20种,仅占2.76%和8.29%。由此反映出该地区的热量适中,夏季暖湿,适于各类落叶阔叶林和落叶灌丛等高位芽植物生长,冬季寒冷漫长,多年生草本植物休眠芽常常需要位于地面或地下,需要借助植物落叶或冬雪的覆盖,才能安全越冬。(4)应用TWINSPAN等级分类方法将榛子群落50个样方划分为15个群丛,并论述了各群丛的群落学特征。样方的DCA排序结果表明:影响榛子群落分布格局的生态因子有海拔、坡向和含水量等,其中海拔对植物群落分布起决定性作用,样方DCA排序图第一轴基本上反映了植物群落在其生境中海拔梯度的变化,从左到右,海拔逐渐升高;第二轴反映了样方坡向和水分梯度的变化,即从下到上,坡向由阴坡→半阴坡→半阳坡→阳坡逐渐过渡,土壤水分逐渐减少。同时,排序图的对角线反映出了温度的变化情况,即从左下方到右上方温度逐渐上升。84个优势种的DCA二维排序图揭示出环境梯度与群落类型的分布梯度有很大的相似性,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对植物群落的分布类型构成了影响。(5)采用Patric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Pielou和Alatalo均匀度指数对榛子群落15个群丛及其2个片层的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分别从群落类型、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三个方面分析了各群丛间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并进行了方差检验。结果表明: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而Simpson指数表现出明显相反的变化趋势,各指数代表不同的生态学意义,对反映群落的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15个群丛草本层的Patric和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Pielou和Alatalo指数明显高于灌木层,优势度指数Simpson却是灌木层高于草本层,可见榛子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主要受草本层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各群丛不同层片间物种个体数量差异程度的不同,草本层种数大于灌木层,生境条件的差异也是导致物种多样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海拔是制约榛子群落物种多样性的重要环境因子。各群丛多样性指数间方差分析差异不显着,这主要是由于本文研究的范围狭窄,群落所在样方环境因子的梯度变化较小,环境异质性小以及群落结构较稳定。(6)鉴于格局分析的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和分形理论对对山西灵空山(样方1和样方2)和兴唐寺(样方3)两个研究样地3个样方的榛子种群分布格局特征进行了研究。应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不同样方内榛子种群格局进行的研究表明:榛子种群集群特征明显,但随尺度的变化聚集程度迥异。应用计盒维数对不同样方内榛子种群格局进行的研究表明:各群落格局均具有统计自相似性并具有较高的计盒维数(>1.6,接近2),表明其对空间占据程度高,建群种和优势种地位明显,空间占据程度的强弱次序为:样方3(1.9124)高于样方1(1.6560)和样方2(1.6452)。群落格局计盒维数揭示出群落格局的空间占据程度和尺度变化规律,反映了兴唐寺榛子种群在整个群落中地位和作用较显着。应用信息维数对不同样方内榛子种群格局进行的研究表明:3个样方信息维数的值都比较低,均远离2,表明榛子种群个体分布比较均匀。格局强度尺度变化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样方3(0.7575)>样方1(0.7281)>样方2(0.7100)。灵空山和兴唐寺地区的3个样方虽有较高的计盒维数,对空间程度占据程度较高,但信息维数较低,表明其结构较为简单。群落格局信息维数的差异反映了更新状况的差异,并使格局强度的尺度变化程度数量化,揭示出群落个体分布的非均匀性状况。

丘作俊[4](2010)在《冬种双饱蘑菇高优栽培技术关键》文中指出本文从影响蘑菇生产成败的培养料配制和发酵、出菇前后的水分管理、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和病虫害控制等主要技术环节进行讨论,对生产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张华[5](2010)在《贸易保护背景下的农产品反倾销及其应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反倾销是多边贸易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手段,然而在贸易实践中,反倾销却更多地被作为一种贸易保护的工具来使用。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规则之外的世界农产品贸易在被纳入世界贸易规则框架之后目前正在并将继续经历着关税水平不断下调、出口补贴逐渐取消等边境规则的改革,尽管从历史的角度看农产品反倾销案件只占全球反倾销总量的不到5%,但上述贸易规则的改变、农业地位的特殊性、反倾销手段的独特性以及国际反倾销规则和反倾销活动的未来发展态势都意味着农产品反倾销依然可能成为未来各国(经济体)实施农产品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因此,科学、系统地分析农产品反倾销的特点、影响、不同国家(经济体)农产品反倾销活动的具体做法以及国际农产品反倾销的未来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常态情况下系统应对国际农产品反倾销的有效途径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构成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文章的主体研究内容由八部分构成,不同部分通过其研究内容所折射出的内在本质和结构功能构成彼此间或铺垫、或平行或承接的逻辑关系。第一部分主要通过论证农业地位的特殊性凸显了各国进行农业保护的内在动机,运用历史分析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反倾销作为未来时期农产品贸易保护手段的理论可能,为文章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上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通过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来全球反倾销活动的历史数据分析了世界农产品反倾销活动在数量和结构方面的特征,同时对中国农产品遭受反倾销的国别情况和产品性质做了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反倾销活动的各种影响。分析遵循先一般后具体的逻辑思路,即在对反倾销一般性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指出其对农产品影响的差异性,以期在分析上做到客观全面的同时实现对两种影响之间联系和区别的兼顾;第四部分从原因、裁定、应对、生产过程与产品品质、群体行为以及效应等六个方面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农产品反倾销的特殊性,指出农产品反倾销具有发起上的便利性、裁定上的容易性以及应对上的复杂性;第五部分通过对国际反倾销规则的改革发展趋势以及各国反倾销实践的态势和可能走向进行分析指出反倾销不仅在短期内不会消亡而且在特定经济背景下还会激增,并且其使用方式也会不断深化和翻新,由此导致农产品反倾销的应对将变得更加复杂棘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规则改革和实践活动趋势对农产品反倾销活动及其应对可能带来的具体影响;第六部分在分析典型国家(经济体)反倾销活动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梳理出它们在农产品反倾销领域的做法和特点,以此归纳出可资启发之处并为文章对策部分的分析提供针对性;第七部分通过分析我国农产品应对国外反倾销过程中的包括应诉态度、组织协调、市场经济地位以及应对机制等主要制约因素烘托出有效应对农产品反倾销必须研究构建科学、长期、动态的反倾销应对体系的极端重要性;作为全文归宿的第八部分以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为基础结合共生理论在社会问题中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构建共生体系应对农产品反倾销的构想和设计。本部分首先根据共生条件以及农产品反倾销应对利益主体的职责功能分析了共生理论在农产品反倾销应对问题上的适用性,接着结合农产品反倾销及其应对过程的具体特征对共生合作应对反倾销的行为模式和组织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论证,最后对农产品反倾销应对共生体系共生机制的具体设计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共生体系应对国际农产品反倾销,能够有效地克服此前我国反倾销应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短期行为、本位主义和效率低下现象,是值得反倾销和其它贸易壁垒和纠纷应对考虑和选取的常态化的应对模式。

冯涛[6](2009)在《敦煌莫高窟供水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敦煌莫高窟地处极为干旱的戈壁沙漠地带,空气干燥,降雨稀少,蒸发强烈。这种气候条件对于石窟文物的长期保存是比较有利的。但与此同时,水资源的极度匮乏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它不仅使区域内植被退化现象日益严重,生态环境平衡失调,而且给莫高窟文物保护和工作人员的生活带来不便,成为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因此,解决莫高窟绿化和生活用水短缺的问题,对窟区的文物保护工作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调查了解莫高窟水环境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对窟区的水环境现状、水资源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莫高窟地区地下水位成缓慢下降趋势;通过综合水文分析,得出大泉河流入窟区水量为135.2×104m3/a,用于绿化的水资源量为84.59×104m3/a,利用的水资源量占大泉河流入窟区总水量的62.6%;未来几年,随着游客数量的进一步增加,现有水资源将不能满足窟区用水需求。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窟区水资源短缺的供水方案,对供水方案的线路从工程投资、运行管理费用、工程量、施工难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选,最后优选出窟区与市区统一供水方案的敦煌—机场—莫高窟线路作为未来窟区生活用水的供水方案。最后,结合莫高窟区水资源的实际特点,提出了窟区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的对策:深入研究大泉河水环境特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污水再利用措施。

宋建新,张进文,聂承华[7](2007)在《河北省蔬菜品种现状及发展对策》文中认为

宋建新,张进文,聂承华[8](2006)在《加快新品种引进步伐 建设优势蔬菜产业带——关于河北蔬菜品种现状的调查报告》文中提出简要介绍了河北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了河北蔬菜分品种的情况及河北省蔬菜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进河北省蔬菜品种快速发展的六点对策和建议。

竹健[9](2004)在《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污染控制对策》文中研究指明浙江是一个农业大省,随着经济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值的上升,农药、重金属和硝酸盐超标引起的食物污染、食物中毒和农产品出口受阻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毒物质超标成为浙江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本论文以茶叶、蔬菜和柑桔为主,从中毒事件、具体检测数据和出口受阻等方面说明了农产品受污染现状。 为解决农产品的污染问题,浙江省实施“绿色农产品行动”计划,出台了许多法规政策,使部份农产品农药残留降低,一些农民生产经营组织成立。但深层次的问题远没解决,如病虫害的复杂性、农业生产者素质低、化肥和农药品种结构不合理、农业推广体系弱化、生产环境恶化、法规和标准不完善等等。文中还有一个实施“放心菜”工程失败的典型例子。 由于“绿色农产品行动”还存在一些难以使农产品农药残留下降的缺点,作者重点介绍了茶叶、蔬菜和柑桔生产过程中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新情况,目的是尽量少使用化学农药,并对浙江省植物保护总站推荐使用的农药作了简介。最后论述了建议政府部门应采取的措施。

邱文林[10](2001)在《浅谈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几点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如何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为基本出发点 ,围绕影响蘑菇生产成败的培养料发酵、出菇前的水分管理和控制病虫害发生等主要技术环节进行了讨论 ,并在对生产中所容易产生的一些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浅谈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几点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几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林业产业发展现状
三、林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林产品市场混乱
    (二) 科技能力不足
    (三) 产业政策扶持不到位
四、林业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
    (一) 林业产业发展方向
    (二) 林业产业发展重点
        1. 大力发展食用菌。
        2. 重点发展蓝莓产业。
        3. 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
        4. 大力发展森林、湿地生态旅游, 推动冰雪产业的发展。
        5. 大力发展木材深加工产业。
        6.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
五、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建议
    (一) 制定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二) 强化科技支撑和人才建设
    (三) 进一步加大林业产业投入
六、结论

(2)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作及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 论文的框架
2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浪费分析及其消除框架
    2.1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的概念及内涵
        2.1.1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的概念
        2.1.2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的内涵
    2.2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过程及其主要活动分析
        2.2.1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过程的运作流程描述
        2.2.2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过程的主要活动分析
    2.3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过程中的浪费及成因分析
        2.3.1 浪费的分类
        2.3.2 基于VSM的浪费成因分析
    2.4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消除浪费的总体框架
        2.4.1 浪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4.2 消除浪费的总体解决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行模式研究
    3.1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行模式的概念及内涵
        3.1.1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行模式的概念
        3.1.2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行模式的内涵
    3.2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行模式的总体框架
        3.2.1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多样性的平衡机制
        3.2.2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行模式构建
    3.3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行模式的体系结构
        3.3.1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行模式的目标体系
        3.3.2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行模式的运作体系
    3.4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的精益运作机制分析
    3.5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行的关键问题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田间作业路径精益规划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
    4.3 模型构建
        4.3.1 地头转弯策略分析
        4.3.2 机组空行程的计算
        4.3.3 作业路径网络图
        4.3.4 作业路径优化模型
    4.4 模型求解
    4.5 案例研究
    4.6 本章小结
5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物料搬运精益规划
    5.1 引言
    5.2 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物料搬运问题概述
        5.2.1 收获机组田间行走方法及卸货方式
        5.2.2 作物收运系统物料搬运的基本形式
        5.2.3 作物收运系统的物料搬运问题分析
    5.3 单载运输方式下作物收运系统物料搬运精益规划
        5.3.1 单载运输方式下物料搬运流程分析
        5.3.2 单载运输方式下物料搬运系统规划
        5.3.3 案例研究
    5.4 混载运输方式下作物收运系统物料搬运精益规划
        5.4.1 问题描述
        5.4.2 模型构建
        5.4.3 模型求解
        5.4.4 案例研究
    5.5 本章小结
6 新疆兵团某国营农场机采棉收运系统精益运作案例
    6.1 新疆兵团棉花采收机械化发展现状
    6.2 某国营农场机采棉收运过程运作管理现状
        6.2.1 新疆兵团某国营农场简介
        6.2.2 某国营农场机采棉收运流程与管理
        6.2.3 某国营农场机采棉收运过程存在问题
    6.3 某国营农场机采棉收运过程精益运作体系建设
        6.3.1 收运作业流程改进
        6.3.2 TPM管理体系构建
        6.3.3 机采棉收运作业标准化
        6.3.4 机组田间作业路径规划
        6.3.5 作业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6.3.6 持续改进文化建设
    6.4 某国营农场机采棉收运过程精益运作效果评估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实地调研的原始数据汇总
    B. 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C. 博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3)山西榛子群落数量生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数量分类研究进展
        1.2.2 数量排序研究进展
        1.2.3 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1.2.4 种群空间格局研究进展
        1.2.5 榛子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2 研究区概况
    2.1 太行山脉—王莽岭
    2.2 太行山脉—阳曲山
    2.3 太岳山脉—灵空山
    2.4 太岳山脉—兴唐寺
    2.5 吕梁山脉—云梦山
    2.6 中条山脉—历山
3 榛子群落特征的研究
    3.1 研究方法
        3.1.1 样地设置
        3.1.2 群落调查
    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3.2.1 植物种类组成及区系分析
        3.2.2 生活型谱分析
        3.2.3 群落类型的划分与排序
        3.2.4 物种多样性分析
4 榛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样地选取
        4.1.2 数据调查
    4.2 数据处理与分析
        4.2.1 榛子种群点格局分析
        4.2.2 榛子种群分形格局分析
5 结果与分析
    5.1 榛子群落植物的科属、种类组成
        5.1.1 植物的科属组成
        5.1.2 植物的种类组成
    5.2 榛子群落植物区系分析
    5.3 榛子群落植物生活型谱分析
    5.4 榛子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5.4.1 TWINSPAN 分类
        5.4.2 DCA 排序
    5.5 物种多样性研究
        5.5.1 群落类型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5.5.2 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5.5.3 环境因子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
        5.5.4 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关系
    5.6 榛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5.6.1 各样地种群空间分布图式
        5.6.2 种群点格局的分析
        5.6.3 种群分形格局的分析
6 结论与讨论
    6.1 榛子群落植被科属、种类组成及区系分析
    6.2 榛子群落植物生活型谱分析
    6.3 榛子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
    6.4 榛子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6.5 榛子种群分布格局的研究
7 保护对策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贸易保护背景下的农产品反倾销及其应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1 导言
    1.1 有关概念
    1.2 研究的对象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及评述
        1.3.1 对反倾销活动原因的研究
        1.3.2 对农产品反倾销影响的研究
        1.3.3 对农产品反倾销应对的研究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研究假设
    1.6 研究拟解决的基本问题
    1.7 研究创新和可能存在的不足
        1.7.1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1.7.2 研究的不足
2 农产品国际贸易保护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反倾销的地位
    2.1 国际农业保护主义的根源分析
        2.1.1 产业属性决定的客观必要性
        2.1.2 农业生产者政治力量的不可忽视性
    2.2 国际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演变
    2.3 反倾销作为贸易保护手段的特点
    2.4 本章结束语
3 农产品反倾销活动的历史考察
    3.1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反倾销活动的总体情况
        3.1.1 国际反倾销调查的数量和国别情况分析
        3.1.2 1995年以来国际反倾销调查的商品类别情况分析
    3.2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国际农产品反倾销情况分析
        3.2.1 农产品反倾销调查数量分析
        3.2.2 农产品反倾销措施执行情况分析
        3.2.3 农产品反倾销发起国国别情况分析
        3.2.4 农产品反倾销目标国国别情况分析
        3.2.5 农产品遭受反倾销措施执行国别情况分析
        3.2.6 农产品反倾销商品类别情况分析
    3.3 中国农产品遭受反倾销情况分析
        3.3.1 中国农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国别分析
        3.3.2 中国农产品遭受反倾销调查的产品分析
        3.3.3 对华农产品反倾销的行为特征分析
    3.4 本章结束语
4 农产品反倾销的影响分析
    4.1 农产品反倾销的直接经济影响分析
        4.1.1 价格承诺的影响
        4.1.2 反倾销税的影响
    4.2 农产品反倾销的间接经济效应分析
    4.3 农产品反倾销影响的实证分析
        4.3.1 农产品反倾销影响的描述性分析
        4.3.2 农产品反倾销影响的实证检验
    4.4 本章结束语
5 农产品反倾销活动的特殊性分析
    5.1 农产品反倾销原因特殊性分析
        5.1.1 农产品反倾销原因的一般性分析
        5.1.2 农产品反倾销原因的特殊性分析
        5.1.3 农产品反倾销原因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及启示
    5.2 农产品反倾销应对的特殊性分析
        5.2.1 应对策略的限制性
        5.2.2 农产品反倾销应诉技术的复杂性
    5.3 农产品反倾销案件在立案上的特殊性
    5.4 农产品生产过程和品质的特殊性
    5.5 农产品反倾销活动中生产者群体行为的特殊性
    5.6 农产品反倾销在效应上的特殊性
    5.7 本章结束语
6 国际反倾销规则的改革及反倾销活动趋势及其对农产品反倾销的影响
    6.1 多哈回合谈判中对反倾销规则的讨论和改革
        6.1.1 倾销因果关系的判定
        6.1.2 对倾销幅度确定中“归零法”使用问题的谈判
        6.1.3 对日落复审条款的审定
    6.2 国际反倾销活动的发展趋势
        6.2.1 发起反倾销的原因日趋内涵化
        6.2.2 反倾销和反补贴有被合并调查的趋势
        6.2.3 反倾销过程不断程序化、法制化
        6.2.4 反规避力度呈日益加强态势
        6.2.5 反倾销调查出现技术性转移趋势
        6.2.6 反倾销调查数量呈现阶段性和反复性
    6.3 WTO反倾销规则改革和反倾销发展趋势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6.3.1 对所有商品反倾销的共性影响
        6.3.2 对农产品反倾销的特殊影响
    6.4 本章结束语
7 典型国家农产品反倾销的比较分析
    7.1 WTO有关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基本程序
    7.2 典型国家农产品反倾销相关做法
        7.2.1 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
        7.2.2 印度、墨西哥
        7.2.3 典型国家反倾销政策及农产品反倾销应诉的比较分析
        7.2.4 典型国家反倾销政策、实践及其应诉对我国的启示
    7.3 本章结束语
8 中国农产品应对反倾销的影响因素分析
    8.1 应诉态度的问题
    8.2 组织协调问题
    8.3 市场经济地位问题
    8.4 应对机制问题
    8.5 本章结束语
9 中国农产品应对反倾销的方略构思——共生合作系统
    9.1 共生合作应对农产品反倾销的必要性分析
        9.1.1 减少反倾销应对交易费用、提高应诉效率的需要
        9.1.2 调整和强化相关主体行为的需要
        9.1.3 保障农产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9.2 共生合作应对农产品反倾销的理论基础——共生理论
        9.2.1 共生的本质
        9.2.2 共生的主要条件
        9.2.3 共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9.2.4 共生系统的基本原理
    9.3 共生理论和方法在农产品反倾销应对问题上的适用性分析
        9.3.1 “农产品反倾销应对”候选共生单元及其质参量属性分析
        9.3.2 “农产品反倾销应对”共生界面生成的可能性分析
        9.3.3 “农产品反倾销应对”共生关系中共生单元的交流和共生能量的生成分析
    9.4 农产品反倾销应对体系的共生模式选择
        9.4.1 农产品反倾销应对体系的共生组织模式的选择
        9.4.2 农产品反倾销应对体系的共生行为模式的选择
    9.5 农产品反倾销应对共生体系中共生机制的设计
    9.6 农产品反倾销应对共生体系稳定运行的条件分析
    9.7 本章结束语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文中分析所用1994-2002年美国对外11起农产品反倾销相关原始数据
    附录2:调查问卷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6)敦煌莫高窟供水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干旱区水资源研究概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资料数据来源
第二章 莫高窟环境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
        2.1.4 水文
        2.1.5 土壤植被
        2.1.6 第四系地质与地震
    2.2 社会环境概况
        2.2.1 敦煌市概况
        2.2.2 莫高窟单位设置
        2.2.3 莫高窟旅游现状
    2.3 主要环境问题
        2.3.1 区域环境问题
        2.3.2 莫高窟石窟文物保护环境问题
第三章 莫高窟水资源分析及评价
    3.1 降水资源
        3.1.1 降水概况
        3.1.2 降水资源可利用量
    3.2 地下水资源
        3.2.1 地下水概况
        3.2.2 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
        3.2.3 地下水水质及用途
    3.3 地表水资源
        3.3.1 地表水概况
        3.3.2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
        3.2.3 地表水水质及用途
第四章 莫高窟未来合理用水量
    4.1 窟区未来生活用水量预测
        4.1.1 窟区未来固定人员数量预测
        4.1.2 窟区未来游客人数预测
        4.1.3 窟区未来生活用水量预测
    4.2 绿化灌溉用水量预测
    4.3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第五章 莫高窟供水方案
    5.1 供水方案概况
        5.1.1 自备井供水
        5.1.2 大泉河水淡化处理
        5.1.3 窟区与敦煌市区统一供水
        5.1.4 党河调水
    5.2 供水方案比选
第六章 莫高窟水资源合理利用对策
    6.1 大泉河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
    6.2 窟区绿化灌溉措施
    6.3 窟区污水处理与再利用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中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7)河北省蔬菜品种现状及发展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蔬菜种类
    1.1 叶菜类蔬菜
    1.2 瓜菜类蔬菜
    1.3 茄果类蔬菜
    1.4 块根、块茎类蔬菜
    1.5 葱蒜类蔬菜
    1.6 豆类蔬菜
    1.7 瓜果类蔬菜
    1.8 食用菌
    1.9 芦笋
    1.10 水生蔬菜
2 蔬菜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3 推进河北省蔬菜品种快速发展的对策
    3.1 继续大力实施蔬菜良种工程
    3.2 建设蔬菜优势产业带, 加快新品种引进步伐
    3.3 以出口蔬菜基地建设为突破口, 加大出口专用品种引进力度
    3.4 加大对蔬菜种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
    3.5 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
    3.6 实施农业科技项目向蔬菜种子行业倾斜政策

(9)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污染控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
    1 茶叶
    2 蔬菜
    3 柑桔
    4 其它农产品的污染现状
第二部分 实施“绿色农产品行动”后的综合评价
    1 “绿色农产品行动”成功方面
    2 “绿色农产品行动”尚未解决的不足之处
        2.1 农作物病虫种类多,防治难度大
        2.2 生产者素质不高,采用不合理的生产方式,造成环境的污染
        2.3 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的品种结构严重不合理
        2.4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及其功能削弱,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配方施肥等先进农业技术到位率较低
        2.5 农田生态环境恶化,农药、化肥、“三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农业生产环境的本底发生了改变,是农产品污染程度加深的基础
        2.6 农产品安全性检测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食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不力
        2.7 有关法规和标准不完备,使农产品安全的管理缺少法律依据,生产操作无标准可循,有法不依,对违规处罚不严
        2.8 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存在的缺陷
        2.9 农户对放心菜的生产仍然持观望态度,参与的积极性低和投入的能力不强。实施“放心菜”工程失败典例
第三部分 浙江省农产品污染控制的措施和对策
    1 减少茶叶污染的措施
        1.1 农业防治
        1.2 物理防治
        1.3 生物防治
        1.4 化学防治
        1.5 茶叶加工管理
    2 减少蔬菜污染的措施
        2.1 农业措施
        2.2 物理措施
        2.3 生物防治
        2.4 化学防治
        2.5 肥料的合理使用
        2.6 探索无土栽培
    3 减少柑桔污染的措施
        3.1 生态建园,选用抗(耐)病虫的优良品种
        3.2 加强植物检疫和预测预报工作
        3.3 科学利用栽培措施,进行农业防治
        3.4 开展物理和机械防治
        3.5 充分采用生物防治法
        3.6 慎用化学农药
        3.7 研制开发新型农药和施药设备
        3.8 发展有机农业,建立和发展生态桔团
    4 农产品污染控制措施的保障与监控
        4.1 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提高对农产品安全性问题重要性和严重性的认识,加强对农产品(食品)安全性工作的领导
        4.2 加强立法,加强农产品安全性管理的执法力度
        4.3 制订和完善蔬菜安全生产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
        4.4 建立和完善我省农产品安全的监测和控制体系,控制农药残留超标率
        4.5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治理,减少农业生产本身和外来的污染
        4.6 增加科研投入,重视无公害蔬菜有关的基础理论与推广技术研究
        4.7 工业部门要加强新农资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加快农药、化肥的结构调整
        4.8 稳定和充实基层植保技术人员队伍,提高科技水平和技术到位率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致谢
附件

(10)浅谈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几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 认真搞好建堆发酵, 提高培养料质量, 为蘑菇高产优质打下基础。
    1.前发酵着眼于用“足”水。
    2.后发酵要控好温。
        1) 后发酵期间的温度升不高, 经常在45℃以下。
        2) 培养料的温度居高不下, 经常在65℃以上。
        3) 鬼伞菌丛生。
        4) 后发酵结束时, 培养料过湿或过干。
第二, 认真做好覆土后至出菇前的水分管理, 为蘑菇高产优质打下基础。
第三, 严格控制病虫害发生, 确保蘑菇丰收。

四、浅谈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几点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初探[J]. 武腾飞,韩源,隋金座. 现代商业, 2019(07)
  • [2]大田作物机械化收运系统精益运作及关键问题研究[D]. 李玉林. 重庆大学, 2015(12)
  • [3]山西榛子群落数量生态研究[D]. 高利霞. 山西师范大学, 2012(10)
  • [4]冬种双饱蘑菇高优栽培技术关键[J]. 丘作俊. 农家之友(理论版), 2010(11)
  • [5]贸易保护背景下的农产品反倾销及其应对研究[D]. 张华. 浙江大学, 2010(08)
  • [6]敦煌莫高窟供水与水资源合理利用研究[D]. 冯涛. 兰州大学, 2009(01)
  • [7]河北省蔬菜品种现状及发展对策[J]. 宋建新,张进文,聂承华. 中国蔬菜, 2007(01)
  • [8]加快新品种引进步伐 建设优势蔬菜产业带——关于河北蔬菜品种现状的调查报告[A]. 宋建新,张进文,聂承华. 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 2006
  • [9]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污染控制对策[D]. 竹健. 浙江大学, 2004(03)
  • [10]浅谈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的几点措施[J]. 邱文林. 孝感学院学报, 2001(06)

标签:;  ;  ;  ;  ;  

浅谈提高香菇产量和品质的一些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