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

浅谈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

一、建筑材料实验课的教改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王赟,杨春,杨春颖[1](2021)在《有限课时条件下的专业基础课教改尝试——以弹性动力学教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弹性动力学是地球物理学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现代本科通识教育和短课时条件下,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既能掌握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又能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成为目前该课程教学、教改的主题。在三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分别尝试了不同类型的实验课设置、科教团队授课、双语授课等教改方式,还尝试了多样化的课程教学过程考核方式。实践证明,这些教改措施有助于克服短课时与大容量课程内容的矛盾,对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扭转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意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科教团队授课模式探索不仅强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多种实验课程的配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赵雪飞[2](2020)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材料实验教学质量保证机制的改革和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建筑材料试验》是土木工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高校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在不断跟进和发展。当前,传统建筑材料实验的教学质量保证机制无法满足当下高校教学、科研的需要,也不适应目前土木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变化。依据多年来的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本文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及评价等方面,对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教改方案予以完善并进行实践修正。

韩迎飞[3](2020)在《高中历史教科书新旧版本的对比分析 ——以“经济与社会生活”为例》文中指出历史教科书是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工具。随着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历史教科书应时革新,基于2017年修订版课程标准编制而成的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于2019年秋季在北京、上海等六省市投入使用,而未进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最迟将于2022年秋季开始使用,依据2003年实验课标编写的四种版本教科书终将被取而代之。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作为旧版本教科书的接替者,从“一标多本”到“一标一本”,无论是编写理念、教科书体例、内容选择还是课程资源都存在诸多变化,因而深入了解和把握新版教科书成为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本文选择使用范围最广的2007年人教版与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进行简要的比较和评析。针对新旧更迭的问题,在大量文献资料比较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首先从两版所依据的课程标准对比探究其理论基础的变化,其次从历史教科书自身的体例结构内容三方面,以“经济与社会生活”这一部分内容作为案例,探讨分析两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整体框架结构的同异性,再以开辟新航路一课进行具体内容选择以及语言表述上的比较,突出呈现统编版教科书内容的更新换代,如此来展示统编版教科书比之于2007年人教版的新特性。上述比较中除宏观层面外,还采用具体案例进行微观层面的比较,力图以实例论证新旧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异同。最后辅之以问卷调查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试教情况,结合笔者的探究感受,深入分析统编版教科书的特点,对其优点以及发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以期为新时期国家教改目的的落地、以及一线中学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和建议。

陶韵嘉[4](2020)在《2000年以来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及教材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2000年正式启动,至今已持续了二十年。这二十年间,初中音乐课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也得到了不断地深化和发展。音乐课程标准是国家统一颁布的有关音乐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从课标和教材入手研究初中音乐课程能够全方位地认识初中音乐课程的发展。随着音乐课改的推进,国家教育部自2000年来先后印发了三部有关初中音乐教育的指导文件,分别是2000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修订稿)》(文中简称《大纲修订稿》)、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文中简称《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2011年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文中简称《音乐新课标》)。依据三部文件的特征及颁布时间,笔者将这20年来的初中音乐课程发展分为“过渡期”、“实验期”、“深化与发展期”三个时期,并对三个不同时期的音乐课标和个别音乐教材进行详尽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在对课标和教材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全面认识2000年以来初中音乐课程的发展,并指出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求总结出某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和教训,为践行新课改理念做出自己的贡献。

宋琳琳,周晓君[5](2020)在《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改与实践——以农学专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微生物学是生命科技学院农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验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基本环节,但目前还存在较多问题制约实验教学效果。因此,笔者结合多年对农学专业授课的经验,从落实翻转课堂、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将教学内容模块化、强化课外教学活动六个方面进行实验课改革探索。

曹广田[6](2019)在《道路建筑材料类课程教改与拓展创新性思维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道路建筑材料类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在课程中必修课程,通过对道路建筑材料类课程进行有效实践改革,以提高道路建筑材料类课程的应用实践性,通过与实践紧密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顺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现实技术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道路建筑材料类课程教改,有效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有较好作用。根据以上问题给出如何进行道路建筑材料类课程教改与拓展创新性思维的探索的对策。

刘隽颖[7](2019)在《教学成为学术之道: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制度重构》文中指出大学教学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中永恒的话题。当前本科教学质量遭受严重质疑,但教学改革却步履维艰,其背后反映出教学处于失魅状态,难以吸引教师的热情与投入,教学工作的地位岌岌可危。大学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直接设计者、推动者,挖掘这一群体在教改中面临的真实处境有助于为透析教改难点、构建保障制度提供启发。本研究从大学教师视角出发,遵循质性研究范式,借鉴“教学学术”和“新制度主义”两大理论基础,前者阐释了教学工作的学术性,指明研究性教学是协调教研冲突的有效途径,这与我国本科教改的内在要求相契合,其四维研究体系提供了较为全面分析教师教学工作的透镜;后者将文化同样纳入制度研究的范畴,并提供了制度分析的具体框架。通过对不同程度投身本科教改的大学教师代表、辅以教学管理者和学生的访谈,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大部分教师在教改工作中面临着“四面危机”:就教学学术的合法性维度而言,很多教师对本科教改持观望态度,教改难点得不到有效的反思和交流,教学更像是一段“踽踽独行”而非共同体的财富,部分教师甚至对教学抱有“但求无过”的心理,教学远未成为一种“学术”;就教学学术的主体间性维度而言,教师和学生群体彼此存在着很深的隔阂,开展教学改革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待检验,师生之间尚未成为“教学共同体”;就教学学术的关联性维度而言,教学与科研之间的结合有着现实困难,而“中国式”科研给教师们带来了莫大压力,多以经济收益为直接导向的社会工作也对教学造成了“伤害”,教学在学术工作中日益边缘化;就教学学术的保障性维度而言,教师发展中心面临发展困境,高校的教改支持和激励政策不够,最关键的是高校教师晋升制度中教学评价缺位,最终大学教学学术文化日益失落。可见,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困境根源在于,教师教改投入和成效无法在晋升考核中得到认可和回报,教学成为学术之道缺乏根本的制度保障。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大学教学学术制度与文化建设对我国教改推进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尽管美国不同类型高校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知不尽一致、研究型高校同样面临着“重科研轻教学”的现实处境,但美国大学教师在本科教学实践中都遵循着严格的基本规范、保证教学投入。这背后,教师评价制度发挥着导向作用。加州州立大学的教师评价中教学“至关重要”,是最为核心的评价部分,而对科研成果的要求比较宽泛;加州大学教师评价中教学“不可或缺”,是晋升终身教职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在教学评价上,美国大学注重教师、学生、同行等多元主体参与,并更加尊重专家意见;在量性数据和质性材料中更关注后者反映出的教师教学成长;同时保证评价的程序正义。美国大学形成了自身的教学学术文化,这一文化起始自研究生教育阶段对教学学术能力的训练、见诸于规章制度中的教学规范、扩散于院-校两级教学交流平台,最终彰显在对卓越教学的认同。基于斯科特的新制度主义分析框架,我国大学教学改革面临着三重制度缺位:其一,大学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规制作用失灵,主要原因在于教学的“底线”要求过低而遮蔽了其学术性、教学管理制度的约束效力不强、教师考核中教学“隐身”;其二,教学改革的规范性要素激励不足,主要体现在缺乏对教学改革效果的有效评价、在教师晋升中简单关注教学奖项、教学改革的奖励幅度与辐射范围有限;其三,本科教学改革的组织文化远未形成,重视本科教学且有所作为的领导为数不多、基层学术组织的教研职能日益消退、校级教学学术支持机构的作用尚未彰显。借鉴美国以及本土一些院校的成功经验,可以有针对性地从三方面构建起本科教学改革的保障制度:一是在教学规章中凸显教学的学术性。在教学工作规程中提升“底线”要求、明确教改要素和相关保障、完善对教学失职行为的惩处问责机制。二是在教师考评时向优秀教学改革成果倾斜。教学评价应当关注其实际效果而非教学奖项、在学评教基础上更加尊重同行专家意见、在校内强化教学改革的物质奖励与职称激励。三是通过院-校两级交流平台塑造教学学术文化。在院系内部形成基层学术组织开展教研活动的常规机制、校级教师发展中心充分发挥教学学术支持服务职能、在博士生教育中融入教学学术认知。通过制度重构,推进我国本科教学改革,使教学回归学术之道。

张彧,吕斌,房建宏,徐安花[8](2018)在《道路建筑材料类课程教改与拓展创新性思维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国家道路工程的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开展以及新技术工程材料的广泛应用,为了使道路建筑材料类课程建设配合现阶段的发展,结合课程特点,分析了教学改革和拓展创新性思维的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寻求一个理论、实践与创新的结合点,提出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激发创新性思维和动手能力,更好的应用在道路工程实践中。并从实际出发,对道路建筑材料类课程改革与拓展创新性思维给出分析对策,为该课程教学提供具体的应对措施。

李玉涛,郭青伟[9](2014)在《六段式教学模式在《建筑材料》实验课中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分析六段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实施条件,探讨其在《建筑材料》实验课中的实施内容及取得的成效.

丁婷,李莉,郑涛[10](2013)在《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文中指出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程是土建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增加土木工程材料这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能促进学生学习方法和学风的改进,也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建筑材料实验课的教改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材料实验课的教改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有限课时条件下的专业基础课教改尝试——以弹性动力学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教改实验
    2.1 增加实验课时
        2.1.1 静力学实验课
        2.1.2 软件使用实验课
        2.1.3 编程实验课
    2.2 团队授课
    2.3 多样化的考评
    2.4 双语授课
3 结论

(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材料实验教学质量保证机制的改革和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筑材料试验》课程的授课现状
    (1)实验教学内容陈旧
    (2)实验教学方法保守
    (3)实验教学考核机制不合理
    (4)实验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5)实验教学时间难以安排
2 具体改革措施
    (1)明确教学目标,整合和凝练教学内容
    (2)提升和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
    (3)丰富和拓展教学手段
    (4)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考核体系
    (5)扩大对实验教师的培养力度
3 结论

(3)高中历史教科书新旧版本的对比分析 ——以“经济与社会生活”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一)历史教科书的横向比较研究
        (二)历史教科书的纵向比较研究
        (三)历史教科书中的“经济与社会生活”研究
    三、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四、创新及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一章 2003年与2017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对比分析
    一、课程标准修订背景
    二、课程标准的结构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四)实施建议
    三、课程标准对“经济与社会生活”内容的编写要求
        (一)历史课程标准对“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内容要求
        (二)历史课程标准中“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学习要点
第二章 新旧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对比分析——以“经济与社会生活”为例
    一、新旧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体例的比较
        (一)从2007年人教版到统编版教科书的体例变化
        (二)新旧高中历史教科书体例评析
    二、新旧高中历史教科书结构的比较
        (一)课文系统的比较
        (二)课文辅助系统的比较
    三、新旧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的比较
        (一)内容编排
        (二)内容的选择与表述
        (三)统编版课程内容变更
第三章 统编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分析与运用
    一、统编版教科书的使用调查
    二、统编版教科书的优与劣
        (一)统编版教科书的优点
        (二)统编版教科书不足之处
    三、统编版教科书的实施策略
        (一)认真贯彻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针对统编版教科书课程内容体量问题
        (三)针对统编版教科书较于旧版不足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外历史纲要》(上)试教调研(教师版)
致谢

(4)2000年以来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及教材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过渡期(2000年—2001年)的大纲及教材研究
    第一节 过渡期的音乐教育概况
    第二节 过渡期的音乐教学大纲分析
        一、大纲的文本内容
        二、大纲的实践与指导
    第三节 过渡期的音乐教材分析
        一、教材出版的背景
        二、教材的具体内容
第二章 实验期(2001年—2011年)的课标及教材研究
    第一节 实验期的音乐教育概况
    第二节 实验期的音乐课程标准分析
        一、课标的文本内容
        二、课标的实践与指导
    第三节 实验期的音乐教材分析
        一、实验课标指导下的教材建设
        二、教材出版的背景
        三、教材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 深化与发展期(2011年—2020年)的课标及教材研究
    第一节 深化与发展期的音乐教育概况
    第二节 深化与发展期的音乐课程标准分析
        一、课标的文本内容
        二、课标的实践与指导
    第三节 深化与发展期的音乐教材分析
        一、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建设
        二、教材出版的背景
        三、教材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 初中音乐课标及教材建设展望
    第一节 二十年来初中音乐课标及教材的发展轨迹
        一、二十年来的课标发展
        二、二十年来的教材发展
    第二节 初中音乐课标及教材的实践效果
        一、突出学科特点,促进形成以音乐为本的学科综合理念
        二、强调音乐实践,促进学生能力培养
        三、加大高质量教研活动开展频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节 促进课标和教材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课程标准的修订与完善
        二、教材建设的丰富与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改与实践——以农学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实验课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学生基础较差,实验态度不够端正
    2.学生参与性低,不利于科研素养的培养
    3.理论与实验相脱节,实验内容缺少系统性
    4.教学方法陈旧,填鸭式教学模式问题多
二、完善微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1.改革教学方法,变被动填鸭式教学为主动探索式教学
        (1)进一步强化翻转课堂在实验课中的应用
        (2)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3)改革考核方式,让学生参与评分中
    2.案例教学,将实验内容模块化分割
    3.重视课外教学活动
三、初次教改实践与成效评价
    1.翻转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成绩考核与过程紧密联系
    3.参与科研项目有助于全面发展

(6)道路建筑材料类课程教改与拓展创新性思维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材料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分析
    1.1 教学内容陈旧
    1.2 重理论轻实践
    1.3 实验设备陈旧
    1.4 课程考核制度不完善
2 教学改革与拓展创新性思维的对策
    2.1 革新教学内容
    2.2 重视实践教学
    2.3 创建开放性实验室
    2.4 改革实验考核方式
3 总结

(7)教学成为学术之道: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制度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学改革
        二、教学学术
        三、制度
    第三节 现有研究述评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图
    本章结语
第二章 理论基础:“教学学术”与“新制度主义分析”
    第一节 “教学学术”的发展及其四维研究体系
        一、“教学学术”:一个内涵丰富的研究领域
        二、“教学学术”四维研究体系的构建
        三、大学教学改革要求教学成为学术之道
    第二节 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分析
        一、从制度研究到新制度主义
        二、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流派
        三、理查德·斯科特及其新制度主义分析
        四、新制度主义视角下对大学组织的基本认识
    本章结语
第三章 数据分析:我国大学教师本科教改中的“四面危机”
    第一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
        一、样本选择
        二、数据收集
        三、数据分析
    第二节 合法性维度:教学远未成为一种“学术”
        一、教师的观望:“改或不改?”
        二、教改实施:困惑与难点相随
        三、教学是一段“踽踽独行”
        四、教学但求“无过”
    第三节 主体间性维度:师生仍未成为“教学共同体”
        一、师生之间“心存芥蒂”
        二、教学改革改善着师生关系
        三、学生学习效果有待提升
    第四节 关联性维度:教学在教师学术工作中边缘化
        一、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现实困难
        二、“中国式科研”带来的莫大压力
        三、社会工作可能会“伤害”教学
    第五节 保障性维度:教学学术制度缺失与文化失落
        一、教学学术支持机构“形同虚设”
        二、大学教学改革保障制度缺失
        三、大学教学学术文化尚未形成
    本章结语
第四章 域外观察:美国大学教学学术的制度保障与文化塑造
    第一节 美国不同类型大学教师的本科教学认知
        一、加州州立大学教师:“教学是首要事业”
        二、加州大学教师:“教学是基本职责”
        三、美国教师本科教学认知分化的成因分析
    第二节 美国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实践与投入
        一、规范、明晰的教学准备材料
        二、多样、综合的课堂组织形式
        三、多元学业评价与保证学业指导
    第三节 美国大学教师考核制度中的教学评价
        一、加州州立大学:教学评价在教师考核中“至关重要”
        二、加州大学:教学评价在教师考核中“不可或缺”
        三、美国大学教师教学评价中的专家权威与程序正义
    第四节 美国大学教学学术的文化塑造
        一、教学学术能力的养成初始自研究生教育阶段
        二、教学学术规范的形成见诸于教学规章制度文本
        三、教学学术理念的扩散得益于院-校两级教学交流
        四、教学学术文化的确立彰显在对卓越教学的认同
    本章结语
第五章 研究结论: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制度困境与重构
    第一节 我国本科教学改革的三重制度缺位
        一、教学基本规制性要素作用失灵
        二、教学改革规范性要素激励不足
        三、教学改革的组织文化远未形成
    第二节 我国本科教学改革保障制度的重构
        一、在教学规章中凸显教学的学术性
        二、在教师考评时向优秀教改成果倾斜
        三、通过院-校两级交流平台塑造教改文化
    本章结语
第六章 反思
    第一节 对大学教学改革的反思
        一、本科教学改革的价值取向需要重新审视
        二、大学教师队伍的生存境遇值得引起关注
        三、我国大学教师的教学学术能力亟待提升
        四、大学教学改革需要有制度和文化的支撑
    第二节 对质性研究过程的反思
        一、研究起点:研究者对教学事业的个人情感
        二、研究过程:与大学教师进行一场真诚对话
        三、研究场域:在本土与异域的文化冲突之间
        四、研究结果:研究者与研究课题的共同成长
    本章结语
研究主要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8)道路建筑材料类课程教改与拓展创新性思维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陈旧, 缺乏实用性
    1.2 重理论轻实践。
    1.3 实验内容和设备陈旧
    1.4 课程考核制度有待完善
2《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
    2.1 综合性
    2.2 实践性
    2.3 技术创新性
3 教改的必要性
4 教学改革对策
    4.1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4.1.1 教学方法的改革
        4.1.2 教学内容的改革
    4.2 提高课堂效率
        4.2.1 正确处理讲课与教材的关系
        4.2.2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3 考评制度的改革
    4.4 学生课堂创新型思维的培养
5 结论

(9)六段式教学模式在《建筑材料》实验课中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六段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2 六段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2. 1 人员要求
        2. 1. 1 学生
        2. 1. 2 教师
        2. 1. 3 实验师
    2. 2 实验设施
3 六段式教学模式在《建筑材料》实验课中的实施内容
    3. 1 实验前期准备环节建立健全学生考核的长效机制
    3. 2 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成果汇总环节加快建设虚拟实验室
    3. 3 实验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和本课程与后续课程的纵向联系环节校企合作建设开放性实验室
    3. 4 职业能力拓展环节实验师和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文件编制
4 六段式教学模式在《建筑材料》实验课中取得的成效
    4. 1 采用六段式教学模式,建成了《建筑材料》教学资源库,为建设《建筑材料》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奠定了基础
    4. 2 有效调动了教师和实验师的工作热情
    4. 3 建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大棚
    4. 4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5 结语

(10)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土木工程材料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二、土木工程材料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内容和具体措施
三、教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四、土木工程材料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后的效果
五、结束语

四、建筑材料实验课的教改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有限课时条件下的专业基础课教改尝试——以弹性动力学教学为例[J]. 王赟,杨春,杨春颖.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21(03)
  • [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建筑材料实验教学质量保证机制的改革和探索[J]. 赵雪飞. 现代物业(中旬刊), 2020(05)
  • [3]高中历史教科书新旧版本的对比分析 ——以“经济与社会生活”为例[D]. 韩迎飞. 河南大学, 2020(02)
  • [4]2000年以来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及教材发展研究[D]. 陶韵嘉. 扬州大学, 2020(04)
  • [5]微生物学实验课程教改与实践——以农学专业为例[J]. 宋琳琳,周晓君.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20(04)
  • [6]道路建筑材料类课程教改与拓展创新性思维的探索[J]. 曹广田. 居业, 2019(12)
  • [7]教学成为学术之道: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制度重构[D]. 刘隽颖. 厦门大学, 2019(08)
  • [8]道路建筑材料类课程教改与拓展创新性思维的探索[J]. 张彧,吕斌,房建宏,徐安花. 青海交通科技, 2018(02)
  • [9]六段式教学模式在《建筑材料》实验课中的探索[J]. 李玉涛,郭青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9)
  • [10]对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改革研究[J]. 丁婷,李莉,郑涛. 大学教育, 2013(20)

标签:;  ;  ;  ;  

浅谈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