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患者心肌灌注模型断层扫描和心肌灌注断层扫描结果影响的初步研究

运动对患者心肌灌注模型断层扫描和心肌灌注断层扫描结果影响的初步研究

一、移动对心肌灌注模型断层与病人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的影响比较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徐健[1](2021)在《含钙质斑块解剖学信息与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量化含钙质斑块的解剖学信息,分析其与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的相关性,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的心肌灌注显像(SPECT-MPI)为对照,评价CT-FFR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CT冠状动脉成像(CCTA)患者。利用半自动斑块分析软件自动分割含钙质斑块,提取含钙质斑块形态学特征和冠状动脉的几何构型。将钙化形态分类为点状、结节状和条状并给予评分。定位斑块的分支血管和血管段。计算含钙质斑块的偏心指数、泊肃叶等式值、病变血管段失容率和容积质量比。在含钙质斑块水平将CCTA数据分为心肌血流正常组(CT-FFR>0.8)和心肌缺血组(CT-FFR≤0.8)。使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含钙质斑块解剖学信息与CT-FFR测量值的相关性。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正常组和缺血组之间含钙质斑块解剖学信息定量值的差异。使用Bland-Altman比较两次CT-FFR测量值之间、软组织算法和支架算法图像的CT-FFR测量值之间的一致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含钙质斑块解剖学信息定量指标对CT-FFR测量值的影响。将CT-FFR转换为二分类资料,使用连续校正McNemar检验比较CT-FFR和SPECT-MPI诊断患者心肌缺血的差异。以SPECT-MPI为对照,计算患者水平CT-FFR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①钙化积分、钙化形态总评分、结节状和条块状钙化总评分、斑块总体积、斑块负荷、钙质成分体积和占比、非钙质成分体积和占比、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斑块长度、偏心指数、泊肃叶等式值、病变血管段曲率、失容率和容积质量比均与CT-FFR测量值负相关(r=-0.340、-0.267、-0.249、-0.256、-0.256、-0.289、-0.150、-0.199、-0.183、-0.238、-0.185、-0.272、-0.218、-0.446、-0.157、-0.258、-0.185,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0.000、0.00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重构指数与CT-FFR测量值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66,P>=0.196)。②缺血组的钙化积分、钙化形态总评分、结节状和条块状钙化总评分、斑块总体积、斑块负荷、钙质成分体积和占比、非钙质成分体积,直径狭窄程度、面积狭窄程度、斑块长度、偏心指数、泊肃叶等式值、病变血管段曲率和容积质量比、发生于冠状动脉近段和中段的百分比均显着高于正常组(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0.038),非钙质成分占比和病变血管段失容率显着低于正常组(P=0.001),而两组含钙质斑块发生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百分比和重构指数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133、0.396)。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含钙质斑块位于冠状动脉中段的血管段定位(OR=25.319,95%CI:4.347~147.470)、偏心指数(OR=6.493,95%CI:1.457~28.928)、斑块长度(OR=1.104,95%CI:1.047~1.165)、钙化积分(OR=1.005,95%CI:1.002~1.007)、斑块总体积(OR=0.994,95%CI:0.990~0.999)是CT-FFR判断含钙质斑块特异性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④基于软组织算法和支架算法重建图像,两次不同时间点的CT-FFR测量值的平均差值分别为-0.001(-0.045~0.044)和-0.001(-0.022~0.025);同时行软组织算法和支架算法重建图像的CT-FFR测量值的平均差值为0.002(-0.106~0.110)。CT-FFR和SPECT-MPI诊断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4)。以SPECT-MPI为对照,CT-FFR诊断患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0.00%、85.00%、94.44%、57.14%和 84.00%。结论①除重构指数外,含钙质斑块钙化积分、钙化形态总评分、结节状和条块状钙化总评分、钙质成分体积和占比、直径狭窄率、面积狭窄率、斑块长度、偏心指数、泊肃叶等式值、病变血管段曲率、失容率和容积质量比均与CT-FFR测量值负相关。②含钙质斑块位于冠状动脉中段的血管段定位、偏心指数、斑块长度、钙化积分和斑块总体积是CT-FFR判断病变特异性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整合了钙质成分横截面积和长度的钙化形态并非含钙质斑块特异性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③国产CT-FFR软件测量结果可重复性好。与SPECT-MPI相比较,CT-FFR能准确诊断患者是否心肌缺血。

朱卓豪[2](2021)在《99mTc-TF心肌灌注显像联合99mTc-HL91乏氧显像评价SMI患者的存活心肌》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99mTc-替曲膦(TF)心肌灌注显像联合99mTc-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99mTc-HL91)乏氧显像对评估隐匿型冠心病(SMI)患者存活心肌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62例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的SMI患者,通过两日法行99mTc-TF心肌灌注显像及99mTc-HL91乏氧显像,并根据结果将SMI患者分为:正常组、心肌存活组、无心肌存活组。同时计算3组患者静息状态下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单因素分析组间LVEF值。结果:62例SMI患者中正常组12例,LVEF值(69.16±12.36%);心肌存活组38例,LVEF值(58.69±19.61%);无心肌存活组12例,LVEF(34.16±13.27%),组间进行单因素分析示正常组与心肌存活组LV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正常组与无心肌存活组、心肌存活组与无心肌存活组LV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左室心肌梗死后无存活会导致心功能减低,并通过两种显像剂联合应用可以检测心肌存活。结论:99mTc-TF心肌灌注显像联合99mTc-HL91乏氧显像可以从多方面同时观察心肌状态,判断SMI患者心肌活性,对SMI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后续治疗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同时对于未配备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科室进行心肌梗死区域心肌活性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

楚克涛[3](2021)在《CT衰减矫正在SPECT/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CT衰减矫正(CT attenuation correction,CTAC)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ated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GMPI)图像质量、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诊断和左心室功能参数测量的影响。方法:(1)收集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且临床资料和影像数据完整的疑似或确诊的CAD患者共8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40例,正常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患者39例,高BMI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CT静息GMPI检查,并在此检查的前后一周内完善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ECHO)检查,前后两个月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检查。(2)85例患者的GMPI均重建了无衰减矫正(no attenuation correction,NOAC)图像和CTAC图像,比较两组图像靶心图中左心室各壁心肌放射性计数的差异,并进行性别和体重指数的分层比较。(3)以CAG结果作为CAD诊断的“金标准”,比较NOAC和CTAC图像对CAD的诊断效能,并进行性别和体重指数的分层比较。(4)使用QGS软件处理GMPI数据,分别得到NOAC和CTAC对应的左心室功能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收缩末期容积(end systolic volume,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比较NOAC和CTAC测量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差异,并探究GMPI与ECHO测量左心室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1)在NOAC图像中,男性患者的左心室下壁和下间壁心肌放射性计数低于女性患者(P<0.05),高BMI患者的下壁心肌放射性计数低于正常BMI患者(P<0.05),心尖、前壁、前间壁、前侧壁和下侧壁心肌放射性计数在不同性别和不同BMI患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AC能提高左心室下壁、下间壁和下侧壁心肌的放射性计数(P<0.05),降低心尖、前壁和前侧壁心肌的放射性计数(P<0.05),前间壁心肌的放射性计数无显着性变化(P>0.05)。在亚组人群中,男性下壁、下间壁心肌CTAC和NOAC放射性计数的差异要大于女性(P<0.05),高BMI患者下壁心肌放射性计数的差异要大于正常BMI患者(P<0.05)。与NOAC图像比较,CTAC图像有78.8%的下壁心肌放射性分布明显增加,其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P<0.05),高BMI患者比例大于正常BMI患者(P<0.05),有60.0%的下间壁心肌放射性分布明显增加,男性比例大于女性(P<0.05)。(2)在总样本人群中,NOAC和CTAC图像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1.8%vs84.1%、56.1%vs75.6%、69.4%vs80.0%,与NOAC相比,CTAC图像诊断CAD的特异度提高(P<0.05),灵敏度和准确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男性和高BMI患者中,CTAC提高了GMPI对CAD诊断的特异度(P<0.05),灵敏度略降低,准确度略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女性和正常BMI患者中,NOAC和CTAC图像对CAD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NOAC+CTAC联合图像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9%、78.1%和84.7%,与NOAC图像比较,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着性提高(P<0.05),灵敏度也略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NOAC和CTAC处理GMPI测量的EDV、ESV、LVEF分别为(93.48±20.34)ml和(93.61±20.38)ml,(43.53±15.68)ml和(43.38±16.26)ml,(54.14±9.30)%和(54.54±9.80)%,它们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CHO测量的EDV、ESV、LVEF分别为(88.22±18.44)ml、(35.59±13.58)ml、(60.34±9.65)%,ECHO测定的EDV、ESV均小于GMPI测量值(P均<0.05),LEVF值大于GMPI测量值(P<0.05),GMPI和ECHO测量的EDV、ESV、LVEF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87、0.78,且一致性良好。结论:(1)CTAC能提高左心室下壁、下间壁和下侧壁心肌的放射性计数,但有时会降低心尖、前壁和前侧壁心肌的放射性计数,对前间壁无明显影响;而且CTAC对GMPI图像中心肌放射性计数的影响在不同性别和不同BMI患者中存在差异。(2)CTAC能提高SPECT/CT GMPI对CAD诊断的特异度,而不降低灵敏度,其中对于男性和高BMI患者的增益更大;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综合分析NOAC和CTAC图像,能进一步提高GMPI的诊断效能。(3)SPECT/CT GMPI测量左心室功能参数不受CTAC的影响,其结果与ECHO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

马盼弟[4](2021)在《3D-STI与2D-LS评估冠心病患者CABG术前心肌存活性》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于其逐年上升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心肌梗死所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冠脉搭桥术后心功能是否能够恢复,以及可以改善到何种程度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仍然是一大难题,以往研究表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心功能是否改善取决于心梗后的存活心肌组织所占的比例。除了心脏MRI心肌灌注成像、负荷心脏MRI外,属于核素心肌显像的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和核素心肌代谢显像均可实现对存活心肌的有效评估,由于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风险及禁忌症,在临床中的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二维分层应变(2D-LS)技术和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超声检查技术,克服了组织多普勒成像存在的局限性,实现了从心肌力学角度定量评价左心室整体及局部的收缩功能。本研究通过二维超声对左室壁各节段心肌进行室壁运动分析,然后观察室壁运动在搭桥术后的改善程度,以此来评估心肌存活性,评价2D-LS与3D-STI对冠心病患者存活心肌评估的准确性,有助于临床医生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目的探讨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及二维分层应变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患者心肌存活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心脏二维超声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选取其中射血分数<50%的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CABG术前通过二维分层应变测定左心室室壁各节段的长轴分层峰值应变值,其包括内膜下心肌的纵向应变(Endo-LS),中层心肌的纵向应变(Mid-LS),外膜下心肌的纵向应变(Epi-LS),并通过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得三维的峰值环向应变即3D-CPS、长轴应变即3D-LPS、径向应变即3DRPS以及面积应变即3D-APS,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左室壁各心肌节段在二维动态图像中的运动情况并进行评分,分析比较手术前后各节段室壁运动及评分的变化情况,以此作为标准来对存在室壁运动异常的心肌节段进行划分,分为存活心肌组、非存活心肌组。结果CABG术前存活心肌组的二维及三维应变参数绝对值明显高于非存活心肌组,对两组间的应变值进行比较,显示存在较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采用内膜下、中膜、外膜下心肌的LS及三维应变参数评估存活心肌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AUC>0.50,P<0.05),其中术前以3D-AS-9.5为截点值评估存活心肌的价值明显高于其他参数,其诊断存活心肌的AUC为0.92,敏感度为0.86,特异度为0.83,Kappa值为0.642。结论二维分层应变及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均可实现对CABG术前存活心肌的评估,其中以三维应变参数3D-AS-9.5为截断值判断存活心肌的价值最高。

孙晓昕[5](2020)在《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心肌存活显像研究》文中提出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心肌存活显像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用18F-氟脱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PET/CT)心肌代谢显像结合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单光子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侧支循环在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对心肌血流灌注、存活心肌、心功能的作用,同时评价左心室整体功能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164例患者,其中男性138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60±11岁),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单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病例,并且在冠状动脉造影前或后90天内进行了 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结合99mTc-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肌存活。将心肌灌注数据与心肌代谢数据进行同机重建,使用QPS软件分别得到总灌注缺损(TPD)定量、静息灌注总积分(SRS)、心肌灌注/代谢匹配(Scar,梗死心肌)、定量心肌灌注/代谢不匹配(Mismatch,冬眠心肌)定量;QGS软件分析门控心肌代谢数据,得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有侧支循环组、无侧支循环组,比较两组之间TPD、SRS、Scar、Mismatch、门控心功能参数(EDV、ESV、LVEF)之间的差异。随访治疗前后超声EF值,将ΔEF增加超过5%作为左心室整体功能改善的界值,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家族史、SRS、TPD、Scar、Mismatch、EDV、ESV、LVEF、有无侧支循环和治疗方式(规范药物治疗与CABG/PCI)等变量进行分析,观察各种变量对左心室整体功能的预后影响。结果:56例(34%)患者有侧支循环,108例(66%)没有侧支循环。有侧支循环组TPD(30%±13%)低于无侧支循环组TPD(35%±14%),P<0.05。有侧支循环组冬眠心肌定量(22%±12%)高于无侧支循环组冬眠心肌定量(12%±9%),P<0.001。侧支循环组 EF(39%±11%)高于无侧支循环组EF(31%±9%),P<0.001;侧支循环组EDV(138±66)低于无侧支循环组EDV(177±55),P<0.001;侧支循环组ESV(89±57)低于无侧支循环组ESV(125±48),P<0.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只有 LVEF(OR:1.1,95%CI:1.0-1.3,P<0.01)和治疗方式(OR:3.9,95%CI:1.9-7.8,P<0.001)与左心室整体功能改善有显着相关性。结论:侧支循环在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对心肌血流灌注、存活心肌、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具有保护作用。LVEF和治疗方式对患者预后左心室整体功能恢复有显着影响。促进心肌FDG摄取的补救方案在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心肌代谢显像图像质量差,不足以满足临床诊断要求时,采用第二次注射低剂量18F-氟脱氧葡萄糖(FDG),同时注射1-2U胰岛素+口服10g葡萄糖的补救方案,提高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计算机断层(PET/CT)心肌代谢显像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对51例进行18F-FDG PET/CT心肌代谢显像时由于质量差不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连续病例就行了补救方案。比较了初始显像和补救显像的图像质量。图像质量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评价。对心肌代谢图像质量进行定性视觉评分,比较同一患者两次显像评分的差别,根据心肌摄取FDG的情况,分级评分如下:0分,均匀几乎无摄取;1分,局灶轻度摄取;2分,中等度摄取;3分,摄取良好。采用测定心肌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心血池本底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比值(M/B)的方法,定量评价图像质量。比较患者两次显像的M/B值之间的差异。结果:初始成像评分为0、1、2、3分患者的例数分别为24例(47%)、27例(53%)、0例(0%)和0例(0%),补救成像时评分为0、1、2、3分患者的例数分布为0例(0%)、3例(5.9%)、4例(7.8%)和44例(86.3%),P<0.001。补救显像图像质量评分中位数(3,范围1-3)显着高于初始显像图像质量评分中位数(1,范围0-1),P<0.001。补救成像 M/B(3.4±1.4)显着高于初始成像M/B(1.6±0.6),P<0.001。结论:采用第二次低剂量注射18F-FDG,同时注射1-2U胰岛素+口服10g葡萄糖的补救方案,能显着提高心肌对FDG的摄取,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改善心肌18F-FDG代谢显像图像质量的方法。

管唯唯[6](2020)在《冠状动脉CTA联合腺苷负荷心肌灌注在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方式,一种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诊断动脉狭窄的金标准,是一项有创检查,需要在专业的导管室经过微创手术才能完成。另一种是冠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是一种无创操作,将造影剂注入体内,观察冠脉血管的形态与走势,确定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具有与DSA相似的效果。CCTA对预测心肌缺血的准确性有限,除了管腔区域狭窄外,其他冠状动脉斑块的形态和组成参数有助于评估下游心肌缺血的情况。随着CCTA和腺苷负荷CT心肌灌注(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TP)的整合,可以在一个程序中获得关于冠状动脉解剖和功能的可靠信息,其良好的清晰度、准确度已经能够满足临床要求,由于其并发症风险小而广泛用于门诊或病房。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联合腺苷负荷心肌灌注一站式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斑块性质和形态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临床经DSA检查后有冠脉斑块患者。年龄5074岁,平均(62.5±10.5)岁。男40例,女44例。对这些患者连续行冠脉CTA和腺苷负荷心肌CTP扫描,对所有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自动定量分析(定量CTA),获得冠脉血管狭窄的情况。下游心肌缺血通过对静态和负荷CTP图像的视觉分析进行评估。病变的定量CTA参数(有或无下游心肌缺血)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检验,根据具体需要而定。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缺血病变与非缺血之间斑块特征的显着性差异,以缺血作为非缺血是因变量。结果84例患者,共有146条冠状动脉存在一个或多个冠状动脉斑块,其中31条(21%)与缺血有关,其中狭窄率<50%、50%-70%、>70%的病变中,9%(6/67)、18%(9/51)、57%(16/28)为下游缺血。此外,与缺血相关斑块的平均斑块负荷、斑块体积、斑块长度、斑块最大厚度和致密钙体积显着高于非缺血相关的斑块,但只有狭窄严重程度(%)(OR1.06;95%可信区1.02-1.10;P=0.006)和病变长度(mm)(OR1.26;95%可信区间1.02-1.55;P=0.029)是独立的相关关系,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冠状动脉CTA联合腺苷负荷心肌灌注一站式检查是评价心肌缺血的有效方法,同时为临床判定左心室功能提供便捷的、具有筛诊潜力的技术。(2)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和病变长度是引起心肌缺血的独立相关性因素。

郭成虎[7](2020)在《应用CT心肌灌注显像技术评估高血压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与急慢性心血管病事件密切相关。高血压常伴随有心肌缺血改变,特别是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心肌缺血更明显。研究发现,利用不同的心肌血流灌注显像技术(包括磁共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中,负荷状态的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明显减低。因此,量化心肌血流灌注可及早发现高血压患者心肌缺血,为临床更合理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更多信息。动态负荷 CT 心肌灌注显像(stress dynamic CT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CT-MPI)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显像技术,可定量测定心肌血流灌注,同时可对冠状动脉形态学进行一站式评估。然而,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中,利用CT-MPI技术评估高血压对心肌血流灌注的研究较少,心肌血流灌注改变与高血压患者相关因素的关系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利用CT-MPI技术,观察高血压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特点,并探讨心肌血流灌注异常的影响因素。目的1.探讨CT-MPI技术评估高血压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可行性。2.运用CT-MPI技术探讨高血压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特点。3.探讨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中,CT-MPI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因素。方法1.研究对象与分组95例就诊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有可疑或稳定性胸痛症状的患者。经冠状动脉 CTA(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证实冠状动脉狭窄<50%,并完成CT-MPI检查。根据2018年欧洲高血压管理指南,所有患者分为高血压组(HTN,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和正常血压组(non-HTN,收缩压<140 mmHg且舒张压<90 mmHg)。高血压组患者进一步分为左室肥厚组(LVH,男性左室质量指数>108 g/m2或女性>99 g/m2)和非肥厚组(non-LVH,男性左室质量指数≤108 g/m2或女性≤99 g/m2)。2.临床基本资料采集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体重和身高。记录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胆固醇血症病史、冠心病家族史。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体表面积(body surface area,BSA)。高血压病人收集其高血压病程和用药。3.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连接同步肢体导联心电图,受检者取左侧卧位。采集胸骨旁左心室长轴切面,于左室舒张末期测量室间隔厚度(septal wall thickness diastole,SWTd)、左室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stance,LVEDd)、左室后壁厚度(post wall thickness diastole,PWTd)。根据公式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4.动态负荷CT心肌灌注显像采用三代双源CT对所有患者依次行CT-MPI和cCTA扫描。CT-MPI图像数据通过工作站(Volume Perfusion CT Body,Syngo MMWP workstation,Siemens Healthcare)进行后处理,测量左室心肌整体MBF和心肌血容量(myocardial blood volume,MBV)。cCTA 数据通过软件(Circulation,Syngo MMWP workstation,Siemens Healthcare)进行曲面重建,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入组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的患者。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类变量以例数(百分率)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连续性变量行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正态分布变量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变量以四分位数M(P25,P75)进行描述。对于非正态分布变量MBF和MBV,采用个案排秩正态得分分别转换为正态分布变量nMBF和nMBV,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用于MBF和MBV与各连续变量的相关分析。单变量线性回归和多变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评价一般临床变量和超声心动图变量对nMBF和nMBV的影响程度。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基本资料比较1.1.HTN组与non-HTN组比较纳入的95例患者中,HTN组31例,non-HTN组64例。与non-HTN组相比,HTN组收缩压、舒张压、年龄、BMI、BSA、吸烟史患者比例和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更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在性别、心率、饮酒史、糖尿病患病率和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2.LVH组与non-LVH组比较两组间在年龄、性别、BMI、BSA、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吸烟史、饮酒史患者比例、糖尿病患病率、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冠心病家族史患者比例、高血压病程和高血压治疗患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高血压治疗方面,LVH组钙通道阻滞剂摄入患者比例更高(P<0.05),但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摄入患者比例上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比较2.1.HTN组与non-HTN组比较HTN组较non-HTN组SWTd、PWTd和LVMI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LVH组和non-LVH组比较与non-LVH组相比,LVH组LVEDd、SWTd、PWTd和LVMI显着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CT-MPI参数组间比较3.1.HTN组与non-HTN组比较HTN组较non-HTN组MBF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BV在HTN组和non-HTN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2.LVH组和non-LVH组比较LVH组较non-LVH组MBF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BV在LVH组和non-LVH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CT-MPI指标与临床基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相关性分析4.1.全部研究人群的相关性分析MBF与年龄、BMI、BSA、SBP均呈负相关关系(P均<0.05);与LVEDd、SWTd、PWTd、LVMI也均呈负相关关系(P均<0.05)。MBV与年龄和PWTd均呈负相关关系(P均<0.05)。4.2.HTN组相关性分析MBF与BMI负相关(P<0.05);与SWTd和LVMI均呈负相关关系(P均<0.01)。MBV与SBP呈正相关关系(P<0.05)。5.CT--MPI指标与临床基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线性回归分析5.1.全部研究人群线性回归分析5.1.1.nMBF与临床基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线性回归分析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MBF与年龄、性别、BMI、BSA、收缩压、吸烟史、LVEDd、SWTd、PWTd和LVMI均呈相关关系(P<0.05);多变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nMBF 与 BSA、LVMI 独立相关(R=0.525 for combination,P<0.001)。5.1.2.nMBV与临床基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线性回归分析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MBV与年龄和PWTd有相关关系(P<0.05);多变量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MBV与年龄独立相关(R=0.343 for combination,P=0.001)。5.2.HTN组线性回归分析5.2.1.nMBF与临床基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线性回归分析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MBF与性别、BMI、吸烟、SWTd、PWTd和LVMI呈相关关系(P<0.05);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MBF与女性、LVMI独立相关(R=0.658 for combination,P<0.001)。5.2.2.nMBV与临床基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线性回归分析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nMBV与各临床基本资料及超声心动图指标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1.CT-MPI可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性评估高血压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方法。2.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MBF减低,而MBV未见明显改变。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中,左室肥厚者MBF进一步减低,而MBV无变化。3.在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的高血压患者中,MBF的减低与LVMI密切相关。

王方虎[8](2020)在《PET心肌灌注显像和代谢显像在阻塞性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慢性病的主要死因,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正逐年上升,且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给我国带来了沉重的医疗和社会负担。因此,有效且准确地早期诊断对CAD的有效控制意义重大。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对生物体内的生理、生化、代谢活动进行显像,对疑似或确诊CAD患者的诊断、危险分层与预后评价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PET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能够无创、准确地定量测量心肌血流量、心肌血流储备等临床诊断信息,可满足临床对CAD危险分层与治疗决策的定量需求。18F-FDG PET心肌代谢显像(Myocardial Metabolic Imaging,MMI)是目前判断心肌存活的“金标准”,能够有效、准确地评估存活心肌的活力,可用于指导CAD的血运重建和预后评价。PET MPI包含静息与负荷显像两部分:静息MPI是指受试者在平静状态下注射示踪剂后进行显像;负荷MPI是指受试者在运动、药物等负荷手段介入下注射示踪剂后进行心肌显像。然而,运动或者药物负荷MPI检查期间,中重度的CAD患者,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发生心脏恶性事件,例如致命性心律不齐、心源性休克等。医生和患者都需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风险。因此,我国临床核医学科室(以广东省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为例),多采用静息PET MPI与MMI相结合的扫描方式,医生依据临床经验及部分指标对心肌存活进行鉴别,但并未将其用作阻塞性CAD的诊断。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临床诊断阻塞性CAD的“金标准”,该方法虽简单易行,但存在有创、造影剂过敏、血管损伤等缺点。鉴于此,本研究提出将静息PET心肌灌注显像与代谢显像相关的定量指标相结合,构建冠脉血管分类的机器学习模型,为阻塞性CAD的无创诊断提供更加可靠、安全、准确的指导,以提升现有指标的诊断效能。本文的工作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基于逻辑回归的方法,分析了定量的“灌注-代谢不匹配”(MIS)指标对阻塞性CAD诊断的价值。为了评估定量的MIS指标能否在静息MPI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阻塞性CAD诊断的准确性,本项工作构建了多个逻辑回归分类模型;结果显示定量的MIS指标是阻塞性CAD诊断的有效预测因子,其最佳截断值为9%;包含MIS指标的多变量模型具有最高的诊断准确性(AUC:0.839),且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34);结果表明定量的MIS指标能够为阻塞性冠心病的诊断提供更多有效信息,可提高诊断准确性。(2)基于七种机器学习方法,研究了静息心肌灌注与代谢联合显像相关的定量指标及其所有组合对阻塞性CAD的诊断价值。将静息MPI和MMI的定量指标随机结合,构建了 4个单变量模型和11个多变量模型,使用七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模型分别训练,并在验证集中比较模型性能;结果显示基于SVM方法的多变量模型(Model234)具有最高的sumScore、AUC、准确度和敏感性,表现出最佳的分类性能;其次,为了观察该模型在特定人群中的性能,进行了四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依然表现出较好的诊断准确性。结果表明,静息MPI和MMI联合显像能够在阻塞性CAD的诊断中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可将其作为阻塞性冠心病无创诊断的首选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的有创手术。

崔金梅[9](2020)在《冠脉CTA心肌图像纹理定量分析预测心肌梗死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心肌梗死是目前冠心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也是全球致死率和致残率的首要因素之一。心肌梗死后大量的心肌细胞坏死凋亡,使心脏功能降低并逐步走向心力衰竭,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威胁,其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公共问题,正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所以早期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开通闭塞的冠脉时间早晚及早期PCI术再灌注心肌对于心脏结构、功能改善与恢复,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常规冠状动脉CTA可快速显示血管受累情况,在心肌梗死诊断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其在评价心肌组织的局部血流灌注情况仍存在不足。纹理分析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项技术,其通过对医学图像中的像素灰阶变化规律进行量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冠状动脉CTA不足,提高诊断心肌梗死的准确性。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心肌图像的纹理分析预测心肌梗死的可行性。方法:从本院2016年2月-2019年10月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筛选出25例(男性13例;平均年龄55±11岁)心肌梗死患者和25例(15例男生;平均年龄40±20岁)无心脏异常患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了CT冠状动脉造影和SPECT静息心肌灌注,并将SPECT心肌灌注的原始图像与冠状动脉CTA原始图像通过后处理软件进行融合,在融合后的图像上找出心肌灌注异常的位置及范围,以融合图像为标准,并结合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异常(灌注减低/缺损)的位置及范围,在冠脉CTA图像的相同位置上手动勾画出异常灌注感兴趣区(ROI),在对照组相同的位置上勾画出范围相同的ROI。使用Ma Zda纹理分析软件中的小波转换(Wavelets ransform,WAV)、灰度共生矩阵(Gray-level co-occurrence matrix,GLCM)、绝对梯度(absolute gradient,GRA)、游程矩阵(Run-length matrix,RUN)、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model,ARM)及直方图共6种分析方法,在冠脉CTA图像上提取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纹理特征,共获得277个纹理参数;采用Fiher相关系数、最小分类误判率+平均相关系数(POE+ACC)、互信系数(MI)及前三种的组合(Fisher+POE+ACC+MI,FPM)四种统计学方法,筛选出区分心肌梗死与对照组之间的纹理特征参数。然后将上述纹理参数使用Ma Zda纹理分析软件中自带的B11程序进行了降维和分类,采用的方法是原始数据分析(Raw data analysis,RDA)、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非线性鉴别分析法(Non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NDA)和线性鉴别分析法(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以期获取区分两者之间的优势纹理特征参数,评估不同筛选方法鉴别心肌梗死的误判率(R),利用logisitic回归分析筛选出OR最大的三个优势纹理,建立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将其诊断心肌梗死的效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一般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的在年龄和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之间在吸烟饮酒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糖尿病史及体质指数(BMI>30 kg/m 2)上有差异,P<0.05;(2)男女心肌梗死组CTA期间的心率、肌钙蛋白的阳性率、心电图上示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率、受累血管、受累心肌的段数上无统计学意义,其P<0.05;(2)不同组合筛选优势纹理,其误判率分别是:Fisher+RDA为42%、Fisher+PCA为42%、Fisher+LDA为22%、Fisher+NDA为16%;POE+ACC+RDA为36%、POE+ACC+PCA为32%、POE+ACC+PCA为22%、POE+ACC+PCA为14%;MI+RDA为38%、MI+PCA为32%、MI+LDA为28%、MI+NDA为12%;FPM+RDA为34%、FPM+PCA为30%、FPM+LDA为6%、FPM+NDA为4%。相对于其它组合方法,FPM++NDA组合误判率最低,鉴别能力与纹理特征的提取、降维方法相关;(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S(0,2)Entropy的AUC=0.800,95%CI=0.663-0.900,cut-off值>3.14,灵敏度为0.80,特异度为0.88,约登指数为0.68;Perc.01%的AUC=0.861,95%CI=0.733-0.942,cut-off值>249.65,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0.72,约登指数为0.72;S(0,2)Sum Averg的AUC=0.839,95%CI=0.708-0.928,cut-off值>32.00,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0.56,约登指数为0.56;三者联合的AUC=0.958,95%CI=0.860-0.994,灵敏度为0.920,特异度为0.92,约登指数为0.84。结论:(1)研究表明冠脉CTA心肌图像纹理定量分析预测心肌梗死具有可行性;(2)S(0,2)Entropy、Perc.01%、S(0,2)Sum Averg三个纹理参数是区分心肌梗死组和对照组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Perc.01%的诊断效能最佳;且三个参数联合诊断效能大于单个参数诊断效能;(3)心肌梗死组S(0,2)Entropy、Perc.01%、S(0,2)Sum Averg三个纹理参数值较对照组均增高;(4)心肌纹理分析联合冠脉CTA检查能同时评价冠脉血管病变及心肌梗死状态,对心脏“一站式”检查有重要参考意义。

仲琪[10](2019)在《CTO患者存活心肌的影像学评价与同型半胱氨酸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心肌核素显像的方法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存活心肌进行评价并研究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存活心肌面积与同型半胱氨酸表达的相关性。方法:1.研究对象:收集自2018年01月01日至2018年09月01日于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完全闭塞达3个月以上的病人23例。2.观察指标:2.1采用两日法对上述收集的23例患者进行99mTc-MIBI-SPECT和18F-FDG-PET心肌成像扫描。第一天患者空腹,静脉注射99mTc-MIBI(25mCi),0.5小时后服用脂餐,1.5小时后用门控采集程序进行图像采集。第二天患者进行空腹调糖,在血糖调节至标准值(5.55-7.77mmol/L)后,静脉注射18F-FDG(0.1mCi/kg),1小时后用门控采集程序进行图像采集。99mTc-MIBI-SPECT显示正常灌注,18F-FDG-PET显示代谢正常或增加的心肌为正常心肌;99mTc-MIBI-SPECT显示血流灌注减低而18F-FDG-PET显示代谢正常或增加的心肌为不匹配,可归为存活心肌;99mTc-MIBI-SPECT、18F-FDG-PET均显示减低的心肌为匹配,可归为非存活心肌。2.2入院当天或第二天的清晨(空腹8个小时以上)使用EDTA抗凝管采集上述23例患者的空腹静脉血2mL,在室温中静置30分钟后测定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2.3分别收集上述23例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职业;既往病史: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PCI术后等病史;生命体征:血压、心率、体温;辅助检查结果: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酸激酶、同型半胱氨酸、心梗三项、肿瘤指标、空腹静脉血糖等;个人史:吸烟史;冠脉造影资料:闭塞血管情况)。3.分组:存活心肌占左心室面积≥10%的患者可纳入存活心肌组,<10%则纳入非存活心肌组。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线性回归分析,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于两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体重、BMI指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PCI术史、抗血小板药物的使用、吸烟、堵塞血管数量、LVEF、ESV、EDV、E/A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2.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肌酸激酶、空腹静脉血糖等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3.将行PET-CT检查得到的ESV、EDV与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所得到的ESV、EDV进行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PET-CT检查得到的EF显着小于心脏彩色多普勒所得到的EF,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比较两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非存活心肌组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明显较存活心肌组高(p<0.05);将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与存活心肌面积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存活心肌面积呈负相关(p<0.05)。结论:在本研究中,左心室的收缩功能、血脂、肌酸激酶、血糖等因素并不能对心肌的存活性产生影响,进一步提示了我们对于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务必重视存活心肌的检测。目前虽然任何方法都不能够完全理想地评价存活心肌,但利用99mTc-MIBI-SPECT和18F-FDG-PET心肌显像能够客观、准确的对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存活心肌做出评价,从而指导我们在诊疗工作中科学的选择治疗方案,而不是单纯凭借经验去选择治疗方法,令患者获得最大的收益,具有良好的前景。同时,本研究指出具有较高同型半胱氨酸表达水平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其存活心肌面积较小,提示通过降低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够增加存活心肌的面积,改善患者预后。

二、移动对心肌灌注模型断层与病人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的影响比较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移动对心肌灌注模型断层与病人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的影响比较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含钙质斑块解剖学信息与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一览表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一) 临床资料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分组
        3. 人口学资料和CAD危险因素
    (二) CT冠状动脉成像
        1.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
        2.含钙质斑块解剖学信息定量分析
        3.含钙质斑块特异性CT-FFR测量
    (三) 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
        1. 门控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方法
        2.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灌注评估
    (四) 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 研究人群的基线资料
    (二) 含钙质斑块解剖学定量信息与CT-FFR的相关性
    (三) 基于患者水平分组的正常组和缺血组基线资料的比较
    (四)基于斑块水平分组的正常组与缺血组含钙质斑块解剖学信息的比较
    (五) 含钙质斑块特异性缺血的解剖学危险因素筛选
    (六)CT-FFR诊断含钙质斑块特异性缺血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三、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 基于CT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在冠心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2)99mTc-TF心肌灌注显像联合99mTc-HL91乏氧显像评价SMI患者的存活心肌(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药物及仪器
    1.3 显像方法
    1.4 采集条件
    1.5 判断标准
    1.6 心肌血流灌注评分标准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2.2 双核素显像图像统计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核素心肌显像在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存活心肌评估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3)CT衰减矫正在SPECT/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静息 SPECT/CT GMPI 检查及结果判定方法
    1.3 超声心动图检查
    1.4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资料
    2.2 CTAC 对 SPECT/CT GMPI 图像左心室心肌放射性计数的影响
    2.3 CTAC对 SPECT/CTGMPI诊断冠心病的影响
    2.4 CTAC对 SPECT/CT GMPI测量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影响
3 讨论
    3.1 CTAC对 SPECT/CT GMPI左心室心肌放射性计数的影响
    3.2 CTAC 对 SPECT/CT GMPI 诊断冠心病效能的影响
    3.3 CTAC对 SPECT/CT GMPI测量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影响
4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测量左心室功能参数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得的科研成果

(4)3D-STI与2D-LS评估冠心病患者CABG术前心肌存活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冠心病心肌梗死存活心肌无创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心肌存活显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心肌存活显像研究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促进心肌FDG摄取的补救方案在PET/CT心肌代谢显像中的应用研究
    引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心肌存活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冠状动脉CTA联合腺苷负荷心肌灌注在心肌缺血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7)应用CT心肌灌注显像技术评估高血压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PET心肌灌注显像和代谢显像在阻塞性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PET简介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组织结构
第二章 心脏PET显像及分析
    2.1 PET成像原理
        2.1.1 正电子的产生与湮灭
        2.1.2 符合探测与电子准直
        2.1.3 数据采集与存储
        2.1.4 图像重建
    2.2 心脏PET显像
        2.2.1 PET心肌灌注显像
        2.2.2 PET心肌代谢显像
    2.3 常用的机器学习方法
        2.3.1 逻辑回归
        2.3.2 线性判别分析
        2.3.3 决策树与随机森林
        2.3.4 支持向量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灌注-代谢不匹配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
    3.1 实验设置
        3.1.1 心脏PET/CT显像
        3.1.2 PET图像分析
        3.1.3 冠状动脉造影
    3.2 统计学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阻塞性CAD的有效预测因子
        3.3.2 MIS对阻塞性CAD的鉴别诊断价值
        3.3.3 MIS与TPD、MBF间的关系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心肌灌注与代谢联合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
    4.1 实验设置
        4.1.1 心脏PET/CT显像
        4.1.2 PET图像分析
        4.1.3 冠状动脉造影
    4.2 统计学分析
        4.2.1 亚组分析
    4.3 实验结果
        4.3.1 定量指标的选择
        4.3.2 模型性能评价
        4.3.3 亚组分析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9)冠脉CTA心肌图像纹理定量分析预测心肌梗死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仪器设备
        1.2.1 心脏冠状动脉CTA成像扫描方法
        1.2.2 SPECT静息心肌灌注检查技术
        1.2.3 异机融合
    1.3 纹理分析
        1.3.1 图像选择
        1.3.2 图像预处理
        1.3.3 纹理特征的提取与降维
        1.3.4 纹理特征判别分析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心肌梗死组与正常人两组之间的一般资料
    2.2 冠脉CTA心肌图像纹理特征分类结果
    2.3 不同纹理筛选方法鉴别心肌梗死与正常组纹理特征分布情况
    2.4 冠脉CTA心肌图像的纹理特征与鉴别心肌梗死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
    2.5 鉴别心肌梗死与正常人的优势纹理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3.1 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肌梗死方面的应用
    3.2 核素心肌显像在冠心病心肌梗死方面的应用价值
    3.3 CTA与 SPECT图像异机融合
    3.4 纹理特征分析
    3.5 冠脉CTA心肌图像纹理特征不同筛选方法和分类方法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
    3.6 优势纹理对心肌梗死的诊断效能
    3.7 本研究不足之处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肌 CT 图像纹理分析预测心肌梗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10)CTO患者存活心肌的影像学评价与同型半胱氨酸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入选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基线资料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具体研究方法
    3 图像分析
    4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2 存活心肌组与非存活心肌组生化指标的比较
    3 PET-CT与心脏彩色多普勒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4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组间比较及其与存活心肌面积的相关性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四、移动对心肌灌注模型断层与病人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结果的影响比较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含钙质斑块解剖学信息与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的相关性研究[D]. 徐健.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99mTc-TF心肌灌注显像联合99mTc-HL91乏氧显像评价SMI患者的存活心肌[D]. 朱卓豪. 桂林医学院, 2021(01)
  • [3]CT衰减矫正在SPECT/CT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中的应用研究[D]. 楚克涛. 右江民族医学院, 2021(01)
  • [4]3D-STI与2D-LS评估冠心病患者CABG术前心肌存活性[D]. 马盼弟.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5]单支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患者的心肌存活显像研究[D]. 孙晓昕.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2)
  • [6]冠状动脉CTA联合腺苷负荷心肌灌注在心肌缺血中的应用[D]. 管唯唯.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7]应用CT心肌灌注显像技术评估高血压患者心肌血流灌注的临床研究[D]. 郭成虎. 山东大学, 2020(02)
  • [8]PET心肌灌注显像和代谢显像在阻塞性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王方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9]冠脉CTA心肌图像纹理定量分析预测心肌梗死初步研究[D]. 崔金梅. 河南大学, 2020(02)
  • [10]CTO患者存活心肌的影像学评价与同型半胱氨酸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仲琪. 青岛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运动对患者心肌灌注模型断层扫描和心肌灌注断层扫描结果影响的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