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发展:走出百年周期

和平与发展:走出百年周期

一、和平与发展:走出百年循环(论文文献综述)

黄宝成,周育国[1](2022)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特质、原则遵循、实践方略》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持"走自己的路",开创的一条既有别于西方现代化模式,又不同于苏联现代化经验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主体性、价值性、全面性、和谐性、世界性的内涵特质,表征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价值诉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四梁八柱"原则,即坚持党的领导、中特理论、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的原则遵循,统筹推进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协同建设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

田鹏颖,李雨珊[2](2022)在《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指向》文中认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百年奋斗、积累、创造的重大成就。人类文明新形态生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创造的阶段性人类文明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身蕴含着思维与存在、理论与实践、主观与客观、应然与实然的内在张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话语体系、价值旨归、理想图景,初步呈现出了马克思主义视野中未来美好社会的核心要素,展现着人类社会文明演进的鲜明未来指向。

赵凌云[3](2022)在《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道路”命题》文中研究表明"中国道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两个方面,是中国社会发展道路和现代化道路的有机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开创的。"中国道路"建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前两个时期,开创、成型、发展于后两个时期;"中国道路"植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历史性飞跃,拓展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中国道路"植根于民族独立和自力更生,扩展于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中国道路"的确立,具有深刻的世界历史意义和人类思想价值,有利于回击关于中国的西方偏见,增强中华民族历史自信和理论自信;有利于打破"西方中心论",启发广大发展中国家自主掌握自己的命运;有利于驳斥"历史终结论",拓展人类社会新的发展前途和路径。

徐坤[4](2022)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文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溯源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艰辛探索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立足本土具体实际,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性积淀所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以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载体,以"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原则,以"五位一体"统筹现代化战略布局,以"两步走"作为现代化的战略规划。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深刻扎根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实践,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构成了其显着特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既从民族立场出发又彰显世界维度的全新实践,有效消解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为广大后发民族国家独立自主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超越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形而上学特征,从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李建平,叶静[5](2022)在《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路径和优势》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64"中国式现代化"现在已成为理论界和媒体的高频词,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那么,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雷小华[6](2022)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发展成就、历史经验及前景展望》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是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回顾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发展成就,可以总结相互尊重是准则、合作共赢是遵循、守望相助是传承、包容互鉴是保障等四大历史经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双方将提升更紧密的战略互信伙伴关系、经贸伙伴关系、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构建创新和数字伙伴关系、人文交流伙伴关系、多边主义伙伴关系等七大伙伴关系。中国与东盟国家将致力于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朝着建立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出新步伐。

范希春[7](2022)在《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就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问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逐步形成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方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提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提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王遐见,高园园[8](2022)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创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局面》文中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主席梳理近百年世界发展动态的演化逻辑,透析国际发展不平衡规律,比对今昔变化的冲击程度、波及幅度及影响力度等所作出的重要论断。明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提出背景、理论内涵及具体表现是我们准确把握历史方向、制定"中国之治""全球之治"良方的基本根据。为应对当前面临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和难题,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开创更加开放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局面,要突破老传统,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治理模式;打造新动能,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活力;进入新阶段,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历史必然性;掌握真本领,把握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方法论;增强新效能,发挥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优势。

赵承,张旭东,张晓松,赵超,林晖,朱基钗,杨依军,孙少龙[9](2022)在《鲲鹏展翅九万里》文中指出历史时针指向2022,新年曙光照耀神州大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我们无比自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

王灵桂,洪银兴,史丹,洪永淼,刘俏,周文[10](2021)在《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会议精神,《中国工业经济》编辑部策划了"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邀请经济学领域6位知名学者选择不同的视角,畅谈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会以飨读者。

二、和平与发展:走出百年循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和平与发展:走出百年循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特质、原则遵循、实践方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特质
    (一)主体性: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二)价值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三)全面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四)和谐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五)世界性: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原则遵循
    (一)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保证
    (二)中特理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指导思想
    (三)中国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路径
    (四)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力量源泉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践方略
    (一)经济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石
    (二)政治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柱石
    (三)文化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灵魂
    (四)社会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点
    (五)生态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要义
四、结论

(2)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指向(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阶段性成果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人类现代化进程中鲜明应然属性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核心元素展现人类未来价值追求

(3)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道路”命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什么是“中国道路”?
二、“中国道路”是如何形成的?
三、“中国道路”的意义与价值

(4)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
    (一)根本目标:以现代化作为实现民族复兴的载体
    (二)指导原则: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现代化发展
    (三)战略布局:以“五位一体”统筹现代化实践
    (四)战略规划:以“两步走”引领现代化走向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第一,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客观前提。
    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属性。
    第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绿色特质。
    第五,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外部保障。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时代价值
    (一)现代化的多元性:消解西方现代化话语霸权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超越资本形而上学的文明

(5)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路径和优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1.中国人口规模巨大是最大特征。
    2.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3.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4.中国式现代化要形成人与自然共生共美的新格局。
    5.坚持和平发展,致力合作共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又一鲜明特征。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取向
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优势
    1.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2.有拥护中国式现代化的亿万人民群众。
    3.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着制度优势。

(6)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发展成就、历史经验及前景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发展成就
    (一)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历程
        1.从冷战敌对到睦邻互信时期
        2.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十年”
        3.建设命运共同体“钻石十年”
    (二)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携手发展,互利共赢
        1.中国-东盟双边贸易规模跨越式扩大
        2.中国-东盟双向投资快速增长
        3.中国-东盟金融合作持续深化
        4.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
        5.次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三)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文明互鉴,和谐共生
        1.传统人文交流不断深化
        2.新兴领域交流不断拓展
        3.多元人文交流格局形成
二、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历史经验
    (一)相互尊重是准则
    (二)合作共赢是遵循
    (三)守望相助是传承
    (四)包容互鉴是保障
三、新形势下中国-东盟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面临的新机遇
        1.五个“家园”建议为双边关系发展指明方向
        2.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双边利益融合带来新机遇
        3.RCEP促进双边合作升级发展
        4.新技术加速涌现不断拓展双边合作新领域
    (二)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面临的新挑战
        1.美国“印太战略”对冲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2.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
四、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前景展望和路径
    (一)提升更紧密的战略互信伙伴关系
    (二)提升更紧密的经贸伙伴关系
    (三)打造更立体的互联互通伙伴关系
    (四)建设更紧密的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
        1.推进生态环保合作
        2.推进公共卫生合作
        3.深化减贫交流合作
    (五)构建更紧密的创新和数字伙伴关系
        1.深化科技创新合作
        2.深化数字经济合作
    (六)构建更紧密的人文交流伙伴关系
    (七)构建更紧密的多边主义伙伴关系
五、结 语

(7)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论文提纲范文)

一、发先声
二、闯新路
    (一)中国式的现代化
    (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方针和实现途径
    (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方略——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与新型工业化战略
    (五)深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三、开新局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安排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内涵与本质特征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举措
结语

(9)鲲鹏展翅九万里(论文提纲范文)

乱云飞渡仍从容
砥柱中流、力挽狂澜,坚强核心领航壮阔征程
登高壮观天地间
坚持真理、与时俱进,思想之光指引伟大实践
一片丹心映江山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从人民中汲取不竭力量
潮起东方万象新
胸怀天下、立己达人,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潮流
直挂云帆济沧海
接续奋斗、勇毅前行,赢得更大的胜利和荣光

(10)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携手在新起点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一、“一带一路”建设为什么能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
    二、新发展理念将为共建“一带一路”注入更大动力
    三、以“五个统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创新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贡献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
    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
    四、工业现代化的创新驱动之路
坚守建设工业强国之初心、开创工业发展新道路
百年党史中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导言
    二、中国经济发展基本历史经验
        1. 始终以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为中心
        2. 建立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 确认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将经济建设作为工作中心
        4. 坚持渐进式改革方法论
        5. 不搞私有化,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
        6.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8. 发挥政府和市场调节“两只手”的作用,并保持两者的动态平衡
        9. 主动对外开放,大胆融入世界市场经济体系
        1 0. 坚持“五位一体”的新发展理念和创新驱动的新发展方式
    三、结论
碳中和与中国经济增长逻辑
    一、碳中和提出的战略意义与时代背景
    二、碳中和是新发展阶段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最大动能
    三、对碳中和认知的几个误区
    四、碳中和愿景下中国经济模式转型实施路径
    五、结语
用中国经验丰富和发展市场经济理论内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对标西方市场经济
    二、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三、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
    四、现代化高水平市场经济一定是坚持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

四、和平与发展:走出百年循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特质、原则遵循、实践方略[J]. 黄宝成,周育国. 经济问题, 2022(02)
  • [2]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未来指向[J]. 田鹏颖,李雨珊. 思想教育研究, 2022(01)
  • [3]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道路”命题[J]. 赵凌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01)
  • [4]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J]. 徐坤. 求索, 2022(01)
  • [5]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路径和优势[J]. 李建平,叶静. 当代经济研究, 2022(01)
  • [6]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发展成就、历史经验及前景展望[J]. 雷小华.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22(01)
  • [7]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追求[J]. 范希春.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2(01)
  • [8]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创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局面[J]. 王遐见,高园园.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1)
  • [9]鲲鹏展翅九万里[N]. 赵承,张旭东,张晓松,赵超,林晖,朱基钗,杨依军,孙少龙. 人民日报, 2022
  • [10]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J]. 王灵桂,洪银兴,史丹,洪永淼,刘俏,周文. 中国工业经济, 2021(12)

标签:;  ;  ;  ;  

和平与发展:走出百年周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