铍试剂Ⅲ有机络合物吸附法测定水中痕量铍

铍试剂Ⅲ有机络合物吸附法测定水中痕量铍

一、铍试剂Ⅲ有机络合吸附法测定水中痕量铍(论文文献综述)

谢增春[1](2010)在《表面活性剂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铝、银、镍和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体污染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当今世界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加强源头污水的常规检测,对于预防水体污染意义重大。但是,我国目前环境检测基本上处于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阶段,分析程序大多依据现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操作步骤繁琐,分析周期长,难以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本课题通过系列实验,研究了分光光度法快速测定水质中铝、银、镍、铍的分析方法,并将所用试剂固体化,或者替换为易于保存的液体试剂,为现场快速监测提供新的手段。通过实验研究了铝的快速光度测定方法。方法以铬天青S(CAS)为显色剂,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增敏,确定了显色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2.0100.0%之间,测定值与ICP-AES法相比,无明显差异。通过实验研究了银的快速光度测定方法。方法基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的胶束增敏作用下,银的1,10-邻二氮菲(phen)络阳离子与带负电荷的酸性染料2,4,5,7-四溴荧光素(曙红Y,TBF)络合形成深红色的三元离子缔合物。通过优化实验确定了最佳的显色条件。方法用于合成样品和实际样品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4.797.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0%。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增敏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实验研究了镍的快速光度测定方法。方法以1-(2-吡啶偶氮)-2-萘酚(PAN)为显色剂,采用Tween 80增溶增敏,确定了显色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101.7%,相对标准偏差为2.5%。通过实验研究了铍的快速光度测定方法。方法以铬菁R(ECR)为显色剂,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增敏,确立了显色反应的最佳实验条件。方法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2.0%116.7%,相对标准偏差为1.7%。本研究建立的水中铝、银、镍、铍四种金属元素的快速光度测定方法具有试剂用量少、操作简便、准确度高等特点,易于实现商品化的化学试剂盒,可以作为现场测定水中铝、银、镍、铍的有效方法,满足水体现场快速检测的需要。

高芝[2](2010)在《催化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提出催化光度法具有仪器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且灵敏度高等特点,在分析测试中得到了极大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析工作者将FIA技术应用到催化动力学分析领域,使许多传统溶液处理方法的基本操作得以快速、自动地完成,从而弥补了采用传统的动力学分析时,反应条件不易控制、试剂消耗大,分析速度慢等缺点,极大地推动了催化动力学分析法的进展。本文包括综述和研究报告两部分:第一部分:流动注射催化光度分析综述介绍了催化光度法近七年来的研究现状;概述了近几年来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包括五个研究报告,具体如下:一、以过氧化氢-橙黄G为指示反应,建立了催化褪色光度法测定痕量Co2+的新方法。在pH = 9.53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沸水浴中加热6min,测定痕量Co2+的线性范围为0.006~2.0μg/25mL,检出限为3.41×10-3μg/25mL,用于维生素B12针剂中微量Co2+的测定,并与火焰原子吸收法比较,方法可靠。二、基于在pH = 11.05的NH3-NH4Cl缓冲溶液介质中,痕量c(Ⅲ)对H2O2氧化橙黄G的褪色反应具有阻抑作用,据此建立了阻抑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Sb(Ⅲ)的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0~5.50μg/25mL,检出限为6.36×10-4μg/mL,成功用于水样中微量Sb(Ⅲ)的测定。三、利用在B-R缓冲溶液介质中,Sb(Ⅲ)对H2O2氧化孔雀石绿褪色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建立了一种流动注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微量元素Sb(Ⅲ)的新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0~2.0μg/mL,检出限为7.8×10-3μg/mL,对0.1μg/mL Sb(Ⅲ)平行测定11次的标准偏差为0.97%,进样频率为22.8样/h。用于环境水样中微量Sb(Ⅲ)的测定,回收率为97.3~97.7%。四、研究了在B-R缓冲溶液介质中,Bi(Ⅲ)对H2O2氧化孔雀石绿褪色反应的显着阻抑作用,结合停留技术,建立了一种停留-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超痕量Bi(Ⅲ)的新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1~0.54ng/L,检出限为9.9×10-4ng/L,相关系数r = 0.9992。对0.001ng/L Bi(Ⅲ)平行测定11次的标准偏差为1.3%,进样频率为20.9样/h。该方法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可直接用于人发和水中的超痕量Bi(Ⅲ)的测定,回收率为96.0%102.0%。五、在H3BO3-KCl-NaOH缓冲溶液介质中,Bi(Ⅲ)对H2O2氧化结晶紫褪色反应的阻抑作用,建立了一种停留-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Bi (Ⅲ)的新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05~0.05μg/mL,检出限为7.28×10-4μg/mL,对0.01μg/mL Bi(Ⅲ)平行测定11次的标准偏差为0.45%,进样频率为21.8样/h。用于胃药中的Bi(Ⅲ)的测定,回收率为101.5%。

胡文兰,张本宏[3](2009)在《铍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干宁,王峰,巫远招[4](2009)在《米面中痕量铍的微波消解-固相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文中指出建立了微波消解-固相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富集并测定米面中痕量铍的方法。采用微波消解制样,7-(2-胂酸基-5-羧酸)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H2L)与Be2+螯合形成BeL络合物,C18固相萃取柱(C18-SPE)富集BeL,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C18柱洗脱液中的BeL。最佳实验条件为:采用50μL pH3.0的50 g/L H2L水溶液与样品中的铍螯合15 min,水相上柱,用2 mL50%(体积分数)甲醇溶液洗脱。结果表明,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14μg/L,检出限为0.02μg/L,对实际米面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0%110%,可用于食品等复杂基质中痕量铍的测定。

刁晓霞[5](2007)在《水中微量铝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铝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且铝盐净水剂一直被广泛使用,铝的超量摄入已构成人体健康潜在威胁,不同形态的铝对人类造成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危害,饮用水中的羟基铝浓度的增高更是重要致病的协同因子,因此,铝的形态分析是研究水中铝的毒性的关键。该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对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水体中微量铝的分析方法以及铝的形态测定方法进行综述。包括分光光度法、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ET-AAS)、电化学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离子交换色谱法(IEC)、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等。

李一峻,常子栋,何锡文[6](2007)在《电化学分析的进展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2005年1月~2007年3月间我国电化学分析的发展进行了评述。文章按照电化学分析的不同领域分为极谱与伏安法,微电极、超微电极和修饰电极,离子选择性电极与传感器,示波分析法,电泳及色谱电化学,光谱电化学、电致发光法,石英晶体微天平,化学计量学方法,其他分析方法和仪器装置及实验技术等几部分。引用文献561篇。

曹金朋[7](2006)在《微滤与反渗透污染物的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本课题是天津石化公司科研计划资助项目,是以天津石化公司污水深度处理装置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微滤及反渗透运行的污染物进行分析,提出了合适的检测手段及处理方法。所测数据可作为天津石化公司供排水厂进行水质预处理的依据。 在石化工业污水的处理过程中,为了提高污水的回用率,一些大型石化企业采用了微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有效地保护和利用了水资源。然而,进料水中所含有的硅、铝等物质会造成膜污染,使膜受损害,以致工作效率大大降低,最终影响膜分离技术的推广。因此,对进料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分析测定和及时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建立了亚甲基蓝(MB)—硅钼杂多酸(SiMo)—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显色体系测定痕量活性二氧化硅的新方法。在0.08mol·L-1H2SO4介质中(pH=0.77),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存在下,亚甲基蓝—硅钼杂多酸离子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595nm,摩尔吸光系数ε=1.74×105L·mol-1·cm-1,二氧化硅质量浓度在0~0.24μg·m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本文还进行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单核铝与多核铝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将水样中的多核铝转化为单核铝的预处理方法,即加入适量HCl,于40℃水浴中加热10min,便可破坏水样中的羟基聚合铝,使单核铝游离出来;建立了Al(Ⅲ)—铬天

李蓉[8](2005)在《白钨矿中微量铍的极谱测定》文中研究表明对白钨矿中微量铍的极谱测定进行了探讨。选择在碱性介质中分离铁等氢氧化物沉淀,避免了酸性溶液中析出大量硅酸及钨酸沉淀吸附微量铍。在0.5 mol/L NH4Cl-0.8 mol/LNH4OH-40 g/L EDTA-0.02 g/L铍试剂Ⅲ底液中,铍与铍试剂Ⅲ的络合物在-0.78 V(vs.SCE)有一灵敏的络合吸附波,铍的浓度在4×10-72.8×10-5mol/L时,与峰电流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法已用于测定白钨矿中微量铍。

王小红[9](2005)在《共振光散射光谱法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共振光散射光谱法分析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该领域在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的重要成就。本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共振光散射光谱法对环境水样中的主要污染物——铅、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分析方法。实践表明,共振光散射光谱法应用于水环境分析有着广泛的前景。此外,本论文还通过研究不同pH条件下蛋白质与生物染料刚果红的结合数,将Scatchard模型应用于共振光散射光谱法中,并利用摩尔比法测定出了不同pH条件下蛋白质与刚果红的结合数,对进一步研究共振光散射光谱法的理论提供了一些研究数据。 本文利用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铅时,基于铅(Ⅱ)可以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刚果红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光谱(RLS)产生一定的增强作用,研究得出了测定铅的一种新方法,通过实验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以及共振光散射强度与铅(Ⅱ)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λ=575nm处,共振光散射强度较大且较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与铅(Ⅱ)浓度成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7.0μg/mL,检测限为0.358μg/mL。该法实测含铅水样中的铅(Ⅱ),与原子吸收法比较,结果较为满意。利用共振光散射比浊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铅时,基于铅(Ⅱ)与重铬酸钾形成憎液溶胶体系,可以增强体系的共振光散射强度,研究发现,在λ=497nm处,共振光散射强度较大且较稳定,并且铅浓度在0.1~1.0μg/mL范围内与共振光散射强度成正比,检测限为0.057μg/mL。该法实测环境水样中的铅,与原子吸收法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本文在应用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镉时,发现在1%的OP介质

董慧茹,毕鹏禹[10](2004)在《大气、水等环境样品的分析》文中指出本文是《分析试验室》定期评述中“大气、水等环境样品的分析”的开篇 ,主要评述 2 0 0 2年 6月到 2 0 0 4年 6月两年内我国大气、水等环境样品的分析情况 ,引用文献 5 5 9篇

二、铍试剂Ⅲ有机络合吸附法测定水中痕量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铍试剂Ⅲ有机络合吸附法测定水中痕量铍(论文提纲范文)

(1)表面活性剂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铝、银、镍和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属元素与人体健康
        1.1.1 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1.1.2 金属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1.2 水质中金属元素的常规分析方法
        1.2.1 滴定法
        1.2.2 分光光度法
        1.2.3 原子吸收光谱法
        1.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1.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1.2.6 溶出伏安法
        1.2.7 示波极谱法
        1.2.8 原子荧光光谱法
        1.2.9 化学发光法
    1.3 水质快速检测的必要性
    1.4 水质金属元素快速检测的现状
        1.4.1 快速检测技术简介
        1.4.2 室内快速检测
        1.4.3 现场快速检测
    1.5 表面活性剂及其在化学比色法中的应用
        1.5.1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结构和性质
        1.5.2 表面活性剂在化学比色分析法中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表面活性剂增敏铬天青S 显色快速测定水中铝
    2.1 方法概述及显色体系的选择
    2.2 主要仪器
    2.3 试剂
        2.3.1 试剂来源
        2.3.2 试剂配制
    2.4 实验方法
    2.5 结果与讨论
        2.5.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及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2.5.2 显色酸度的选择
        2.5.3 缓冲溶液用量的影响
        2.5.4 显色剂铬天青S 用量的选择
        2.5.5 表面活性剂CTAB 用量的选择
        2.5.6 显色时间和配合物的稳定性
        2.5.7 共存离子的干扰及消除
        2.5.8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9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敏三元离子缔合物光度法测定微量银
    3.1 方法概述及显色体系的选择
        3.1.1 分光光度法测定银的方法
        3.1.2 方法试验及选择
    3.2 主要仪器
    3.3 试剂
        3.3.1 试剂来源
        3.3.2 试剂配制
    3.4 实验方法
    3.5 结果与讨论
        3.5.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及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3.5.2 酸度的影响及缓冲体系的选择
        3.5.3 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3.5.4 显色剂TBF 用量的选择
        3.5.5 phen 用量的选择
        3.5.6 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 用量的选择
        3.5.7 试剂加入顺序的确定
        3.5.8 显色时间和络合物的稳定性
        3.5.9 标准曲线的制作
        3.5.10 常见干扰及消除方法
        3.5.11 样品分析
    3.6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敏作用机理初步探讨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AN 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镍的研究
    4.1 方法概述及显色体系的选择
        4.1.1 分光光度法测定镍的研究进展
        4.1.2 方法试验及选择
    4.2 主要仪器
    4.3 试剂
        4.3.1 试剂来源
        4.3.2 试剂配制
    4.4 实验方法
    4.5 实验结果与讨论
        4.5.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4.5.2 酸度及缓冲溶液用量的选择
        4.5.3 显色剂PAN 及表面活性剂Tween 80 用量的选择
        4.5.4 显色时间和络合物的稳定性
        4.5.5 标准曲线的绘制
        4.5.6 常见干扰及消除
        4.5.7 样品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表面活性剂增敏ECR 光度法快速测定微量铍
    5.1 方法总结及显色体系的选择
        5.1.1 铍的光度分析方法概述
    5.2 主要仪器
    5.3 试剂
        5.3.1 试剂来源
        5.3.2 试剂配制
    5.4 实验方法
    5.5 结果与讨论
        5.5.1 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5.5.2 溶液酸度、表面活性剂及缓冲体系的选择
        5.5.3 缓冲溶液用量对溶液吸光度的影响
        5.5.4 显色剂ECR 用量的选择
        5.5.5 表面活性剂CTAB 用量的选择
        5.5.6 试剂加入顺序的影响
        5.5.7 显色时间和溶液的稳定性
        5.5.8 干扰离子的消除
        5.5.9 标准曲线的制作
        5.5.10 样品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催化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催化动力学光度法
    二、流动注射催化动力学光度分析法
    三、结论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第一章 过氧化氢-橙黄G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钴
    第二章 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的Sb(Ⅲ)
        2.1 阻抑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Sb(Ⅲ)
        2.2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微量Sb(Ⅲ)
    第三章 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样品中 Bi(Ⅲ )
        3.1 停留-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超痕量Bi(Ⅲ)
        3.2 反相流动注射阻抑光度法测定药物中的Bi(Ⅲ)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铍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光光度法
2 荧光光度法
3 示波极谱法
4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5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7 离子色谱法
8 微电极传感器法

(4)米面中痕量铍的微波消解-固相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仪器工作条件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H2L萃取最佳条件
        2.1.1 H2L浓度与反应时间
        2.1.2 pH值影响
    2.2 C18柱对BeL的吸附与洗脱能力
    2.3 固相萃取C18柱填充量的选择
    2.4 甲醇-水淋洗液的洗脱能力
    2.5 石墨炉原子吸光仪灰化原子化温度的选择
    2.6 线性范围与检出限
    2.7 精密度与准确度
3 结 论

(5)水中微量铝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微量铝的分析
    1.1 分光光度法
    1.2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ET-AAS)
    1.3 电化学法
    1.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AES)
2 铝形态分析
    2.1 分光光度法
    2.2 离子交换色谱法 (IEC)
    2.3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RP-HPLC)
    2.4 电化学法
    2.5 其他联用技术
3 小结

(7)微滤与反渗透污染物的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微滤与反渗透
    1.3 膜污染
    1.4 膜污染物的分析方法
        1.4.1 概述
        1.4.2 硅的分析方法
        1.4.2.1 分光光度法
        1.4.2.2 其他分析法
        1.4.3 铝的分析方法
        1.4.3.1 光学分析法
        1.4.3.2 电化学分析法
        1.4.3.3 其他分析法
    1.5 膜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1.5.1 概述
        1.5.2 超声波技术
    1.6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 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
第二章 MB-SiMo-OP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活性二氧化硅的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实验条件的优化
        2.2.1.1 吸收曲线
        2.2.1.2 溶液酸度的选择
        2.2.1.3 钼酸铵用量的选择
        2.2.1.4 亚甲基蓝用量的选择
        2.2.1.5 乳化剂OP用量的选择
        2.2.1.6 最佳反应时间的选择
        2.2.2 共存离子的干扰
        2.2.3 工作曲线
        2.2.4 样品分析
        2.2.5 讨论
        2.2.5.1 褪色原因探讨
        2.2.5.2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OP的作用
    2.3 小结
第三章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单核铝与多核铝的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实验方法
        3.1.3 样品预处理方法
        3.1.4 样品分析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吸收光谱
        3.2.2 酸度的影响
        3.2.3 显色剂用量的影响
        3.2.4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其用量的影响
        3.2.4.1 CPB用量的影响
        3.2.4.2 NP用量的影响
        3.2.5 显色时间及配合物的稳定性
        3.2.6 样品预处理条件的选择
        3.2.6.1 预处理方式
        3.2.6.2 HCl用量
        3.2.6.3 水浴加热温度
        3.2.6.4 水浴加热时间
        3.2.7 工作曲线及灵敏度
        3.2.8 样品分析
        3.2.8.1 方法的精密度
        3.2.8.2 样品加标回收实验
    3.3 小结
第四章 水质分析与评价
    4.1 概述
    4.2 水样的物理性质测定结果评价
    4.3 水中金属成分的测定结果评价
    4.4 水中非金属成分的测定结果评价
    4.5 水中与有机污染相关项目的测定结果评价
    4.6 小结
第五章 超声波在反渗透系统中的应用
    5.1 实验部分
        5.1.1 仪器与样品
        5.1.2 实验方法
        5.1.2.1 自来水的实验方法
        5.1.2.2 微滤前污水的实验方法
        5.1.2.3 微滤水的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超声波频率的选择
        5.2.2 清水流量、浓水-清水流量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5.2.3 对比实验
        5.2.4 沉降实验
        5.2.5 超声波在反渗透系统的作用机制初探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本课题研究的结论
        6.1.1 活性二氧化硅测定方法的研究结果
        6.1.2 单核铝与多核铝测定方法的研究结果
        6.1.3 水质分析与评价结果
        6.1.4 超声波处理方法的研究结果
    6.2 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6.3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七章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白钨矿中微量铍的极谱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钨及其他干扰因素
    2.2 氟的干扰及硼酸用量
    2.3 矿样的分解
    2.4 共存离子的影响
    2.5 方法精密度
3 样品分析

(9)共振光散射光谱法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共振光散射光谱法及水环境监测的概述
    2.1 水环境监测方面的研究概况
    2.2 共振光散射光谱法的概述
3 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铅的应用研究
    3.1 铅-BSA-刚果红体系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铅
    3.2 共振光散射比浊法测定环境水样中铅的应用研究
4 共振光散射法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镉的研究及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4 分析应用
    4.5 结论
5 共振光散射光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5.1 实验部分
    5.2 结果与讨论
    5.3 样品分析及结果
6 共振光散射光谱法其他研究
    6.1 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6.2 蛋白质与刚果红结合数的研究
    6.3 结论
7 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成果
    7.2 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附: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铍试剂Ⅲ有机络合吸附法测定水中痕量铍(论文参考文献)

  • [1]表面活性剂增敏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铝、银、镍和铍的研究[D]. 谢增春.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 [2]催化光度法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D]. 高芝. 延安大学, 2010(05)
  • [3]铍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 胡文兰,张本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09)
  • [4]米面中痕量铍的微波消解-固相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J]. 干宁,王峰,巫远招. 分析测试学报, 2009(08)
  • [5]水中微量铝的分析[J]. 刁晓霞.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7(12)
  • [6]电化学分析的进展及应用[J]. 李一峻,常子栋,何锡文. 分析试验室, 2007(10)
  • [7]微滤与反渗透污染物的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D]. 曹金朋. 北京化工大学, 2006(11)
  • [8]白钨矿中微量铍的极谱测定[J]. 李蓉. 冶金分析, 2005(05)
  • [9]共振光散射光谱法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 王小红. 四川师范大学, 2005(08)
  • [10]大气、水等环境样品的分析[J]. 董慧茹,毕鹏禹. 分析试验室, 2004(11)

标签:;  ;  ;  ;  ;  

铍试剂Ⅲ有机络合物吸附法测定水中痕量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