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语境·文化——兼论情感隐喻:人比黄花还瘦

隐喻·语境·文化——兼论情感隐喻:人比黄花还瘦

一、隐喻·语境·文化——兼论情感隐喻:人比黄花瘦(论文文献综述)

张野[1](2021)在《英语专业大学生“喜”事件英文表达的认知研究》文中提出

刘萱仪[2](2021)在《明代女词人词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孟贞[3](2021)在《汉英隐喻类言说动词对比研究》文中提出根据当代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可以反映不同文化之间认知差异的思维方式和工具。动词是语言的一种核心词汇,是语言的灵魂,人类对言语行为的描述离不开动词。人类思维和语言表达对动词需求的无限性、言说动词的有限性以及人类思维的隐喻本质共同导致大量隐喻类言说动词的产生。已有的言说动词研究主要局限于构词、语义学、语用学等方面,基于认知的研究相对较少;且作为研究对象的言说动词较为常规,导致部分新奇、异常或边缘性的言说动词往往被忽视。鉴于此,本文对汉英隐喻类言说动词的认知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跨语言对比分析。本研究首先借助《现代汉语分类词典》和Roget’s Thesaurus of English Words and Phrases初步筛选出较为常用的言说动词,根据言说动词是否通过隐喻映射获得言说义以及始源域的不同类型,将其进行分类;然后通过《中国惯用语大辞典》和English Verbal Idioms初步筛选出使用频率较高的汉英言说类惯用语;最后利用CCL、BCC、COCA、BNC等汉英语料库以及汉英词典搜集并筛选大量语料,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指导下对汉英言说动词中的隐喻映射进行详细的定性分析,概括出其认知过程的异同,并尝试解释造成这种异同点背后的认知动因。本文的研究发现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1)汉英言说类动词隐喻映射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属于实体隐喻的一种且都可以由人类具体行为、自然现象、感官体验等概念映射到言说域,其中人类具体行为既包括人体自身的活动又包括与熟悉物理实体的互动过程。汉英言说动词隐喻映射的不同之处主要是由不同的始源域映射到言说域,并且同一始源域下两种语言均出现了独有的喻体。2)汉英言说动词隐喻映射存在共性的原因是语言的体验性,而隐喻映射中之所以出现个性差异则与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思维和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有关,这些差异进一步导致人们认知言说行为时采用不同的视角。3)通过对所选语料分析发现,在文学、新闻报道等文体中,隐喻类言说动词具有凸显言说过程的核心信息、吸引读者、简化语言表达等功能。本文将实体隐喻研究拓展到了言说领域,通过研究言说动词背后的概念隐喻现象深化了对动词隐喻形成机制的认识,有助于人们更加宏观地认识言说动词,更加深刻地感知两个民族文化和思维上的异同。此外,本研究对外语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

黄惠如[4](2020)在《唐诗花的隐喻文化认知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隐喻在诗歌中广泛存在,花的隐喻在唐诗中亦是如此。前人已经做了许多关于诗歌中花意象的隐喻研究,但针对唐诗中花的隐喻的研究尚不多见,探究花的隐喻中包含的文化内涵的研究更寥寥无几。因此,本文按花如美人、花如人生、花如爱情、花如美德四个维度,对唐诗中花的意象及其包含的文化现象进行分析,以期归纳出花隐喻在唐诗中主要的涵义和折射出的文化内涵。

王婷婷[5](2020)在《奇幻电影《水形物语》中人物情感的多模态隐喻表征研究》文中认为多模态隐喻广义上指由两种以上模态共同参与构建的隐喻。作为隐喻理论研究的新发展,多模态隐喻的研究还未形成一套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其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广告、连环画、音乐等静态文本,但对于动态文本的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将多模态隐喻与认知语言学相结合,运用概念整合网络中的双域型网络对电影中的多模态隐喻进行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研究从多模态隐喻视角,首先分析了双域型网络单独用于多模态隐喻分析中的不足,然后根据Line Brandt and Per Aage Brandt提出的认知诗学整合模型以及赵秀凤提出的多模态隐喻概念整合模型,对多模态隐喻意义整合模型进行细微调整,并将这一概念整合模型与双域型网络相结合,提出一个新的多模态隐喻概念整合模型,把表征空间、语境空间、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之间的跨域映射和投射整合成一个网络体系。本研究继而以这一新的多模态隐喻概念整合模型为理论基础,从双域型网络的三个子网络:双边共享拓扑网络、不对称双边网络和双边非填充共享拓扑网络三方面,利用定性和定量分析两种研究方法,整理分类奇幻电影《水形物语》这一动态文本中的图像符号、口头符号、手势、声音和音乐等不同的模态,研究电影中九种人物基本情感:欲望、愤怒、骄傲、爱、惊奇、悲伤、恐惧、快乐和羞愧的多模态隐喻表征模式,突出多模态隐喻在分析电影文本中的主题意义和情感效果时的动态生成过程。研究表明:(1)电影中多模态隐喻的表征主要以口头符号和手势为始源域,书面符号为目标域,这取决于电影中主要以人物台词表达情感和以字幕传达意义;(2)多模态隐喻在静态和动态文本中的表征形式不同,多模态隐喻的映射类型在动态文本中更多更复杂,因此,多模态隐喻的表征能够更准确地表达人物情感,突出电影主题;(3)多模态隐喻概念整合模型中的意义空间在隐喻映射过程中产生的隐喻意义,能够为影片中人物情感的多模态隐喻表征提供认知理据;(4)作为隐喻研究的最新发展阶段,多模态隐喻本质上也是基于始源域和目标域相似性基础上的跨域映射,因此,人物情感的某些多模态隐喻表达式能够与某些概念隐喻表达式相对应,说明多模态隐喻研究虽属于前沿领域,且隐喻映射工作机制更为复杂,但其仍是由传统的隐喻发展而来,具有一定的认知理论基础;(5)本研究中构建的多模态隐喻概念整合模型在隐喻意义整合过程中不仅融合了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合成空间之间映射和投射的各个元素,也充分考虑了动态文本中的多种模态和语境背景,所以更能突出多模态隐喻在分析文本的主题意义和情感感染力时的作用,证明这一模型能为多模态隐喻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贾荟可[6](2020)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六中学初三年级的两个班级,分别作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实验班将概念隐喻引入词汇教学,控制班则没有把概念隐喻引入词汇教学。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实验班和控制班前后英语词汇测试卷的量化分析和半结构性访谈,主要讨论两个研究问题:一、概念隐喻应用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能否提高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能力?二、概念隐喻应用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能否提高初中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经过一学期16周的教学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概念隐喻应用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能够提高初中生学习英语词汇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初中生从概念隐喻认知角度来学习理解英语词汇,可以更加牢固地记忆英语词汇。初中生理解了一词多义的隐喻认知理据,可以在具体语境中推测其正确的意义。初中生在学习英语词汇原型义项的基础上能联想其隐喻义,可以更加轻松地学习理解英语习语和短语的用法。2)概念隐喻应用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能够提高初中生对于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使枯燥的词汇学习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使初中生更加主动的学习理解英语词汇。

邱铭[7](2019)在《“瘦”及其参构词的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 ——兼析《全宋词》中“瘦~/~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瘦”是汉语中内涵丰富的词,有重要的美学价值。本文以《汉语大词典》为依据,归纳整理“瘦”10个相关义项,在此基础上分析“瘦”参构词的语义和构词方式。再以《全宋词》为语料,统计《全宋词》中含“瘦”的词句,根据语义将其归纳整合为人体外形、动物外形、景物形貌、景象变化等四个语义场,运用接受修辞学的理论分析词人表达“瘦”的修辞意图,以及读者接受“瘦”的修辞心理,并进一步从宋代“内守外协”政治模式和“引佛入儒”思想文化出发,对《全宋词》中“瘦”高频出现的原因进行解析。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梳理前人对“瘦”及“瘦”参构词的研究成果,分为三类:“瘦”的语言学研究、“瘦”的文学审美研究、“瘦”的艺术文化研究。从研究中发现:“瘦”文学审美和艺术文化的研究成果较多,语言学层面研究成果较少。据此说明以接受修辞学为理论指导的缘由、选题意义和研究思路。第一章主要通过比较三部权威辞书,明确“瘦”词典释义,整理出与本文语义研究相关的10个义项,并以瘦1……瘦10的方式标记。其中瘦1指少肉、消瘦,瘦2指细小,瘦3指减少,瘦4指土壤贫瘠,瘦5指贫穷,瘦6指窄小,瘦7指削直,瘦8指稀薄,瘦9喻诗风,瘦10喻字体。并以此分析《汉语大词典》中“瘦”参构词,论述“瘦”形容人时,参构词有消极色彩;“瘦”形容单薄、弱小的物时,多数参构词有消极色彩;“瘦”形容硬物时,参构词有积极色彩。第二章以《全宋词》为语料,统计《全宋词》中含“瘦”的词句,根据语义将其归纳整合为人体外形、动物外形、景物形貌、景象变化四个语义场。在此基础上,运用接受修辞学理论分析词人表达“瘦”的修辞意图和读者接受“瘦”的修辞心理。借此论述:一、《全宋词》语境中“瘦”可与不同物象搭配,构成临时参构词,表现出较强搭配能力;二、词人用“瘦”为有意之选,“瘦”修辞对象的不同反映词人思绪各异;三、“瘦”的使用反映了宋代社会对该词的认可。第三章从《全宋词》中词人创作出发,论述词人用“瘦”的特点:不同词人对“瘦”的表述相似。据此说明《全宋词》“瘦”修辞活动特点:修辞活动中,接受者转换为表达者,构成“表达→接受→再表达”的模式,以此论证喜瘦是宋代社会存在的普遍现象。再从政治和思想两出发,分析宋代喜瘦的原因,论证“内守外协”政治特点下,宋代社会心理转为内敛,“瘦”柔弱的特点符合宋代社会审美;“瘦”直硬的特点满足词人表达不屈的需要。同时,论证“引佛入儒”思想特点下,蕴含平淡的佛教观念和重视伦理的理学,决定“瘦”以柔弱貌和直硬貌参与修辞活动。第四章是结论,主要对本文主要观点进行说明,并指出本文写作不足之处,以求在反思中发现不足,不断改进。

王平[8](2019)在《朱祖谋词及其词学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晚清时期词学大家辈出,词作数量蔚为大观,艺术风格多样。经过各大词家的不懈探索,词在声律、校勘、词学理论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极大发展,并呈现集大成的特点。晚清词坛基本以“晚清四大家”——王鹏运、郑文焯、朱祖谋、况周颐主导,王鹏运作为词坛盟主,其他三家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朱祖谋在王鹏运之后主导词坛,继续推进晚清词坛的发展。从文学思潮来看,朱氏凭借高超的校勘水平将“梦窗热”推到极致。从其创作来看,兼取南北宋各家,并能承传风骚传统,将词体尊体运动与文学创作紧密相连,在创作实践中达到词体推尊的目的。与此同时,朱祖谋的词评与词集选录都传达了其词学思想。为比较全面的呈现朱祖谋的创作与词学思想情况,拟以五章对这些问题进行论述。第一章探讨朱祖谋词作分期及艺术特质。根据朱氏的生平活动,按照时代将朱氏词作进行分期,结合朱氏词作的词境、格调、风格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简单归纳各个时期的词作题材与词风特质。第二章探讨朱祖谋词创作溯源。朱氏对风骚传统的继承主要表现在词作内容彰显《诗经》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以比兴寄托手法在词作中隐喻时事,将现实主义发挥到了极致。并通过对楚辞意象的使用,以及对楚辞爱国精神、屈子高洁之志的传扬,完成了对“风骚”传统更深层次的内化。从抒情传统、言志传统、批判传统等方面推动了晚清风骚传统的经典化过程。第三章探讨朱祖谋词评与书札中的词学批评观。收录在《强村语业》的《望江南·杂题我朝诸名家词集后》诸首,既是文学创作,又是点评词人的词评作品,兼具了文学创作宗尚与文学批评旨归双重属性。在此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朱氏与友人之间的信札以及所题序跋进行佐证,大致可以归纳出朱氏在词体尊体观、词法创作观和词体批评观三方面的词学思想。第四章探讨朱祖谋的清词选集——《词莂》中的词选思想。《词莂》选录了朱氏自己的词作十首,这是一种很特别现象。《词莂》以审慎的词学态度,推动词学及声律发展的编选目的,博采众长,求精求深的编选特色流传于世,显示了朱氏宏大的词学视野,精深的词学理念,是晚清词的重要选本,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箧中词》的重要补充。《词莂》以三分法为编排方式,能够凸显编选者重视词体声律的旨趣,有助于进一步研讨词体的音乐属性、声律特点。通过对《词莂》选目的分析,亦可归纳出其以词存人、以词存史的词选观。第五章探讨朱祖谋词坛地位及影响。朱祖谋作为晚清四大家之一,和其他三家在词学主张与艺术风格上有异同之处。勾勒四人的词学活动,对比词作及词学思想,能够更加明确朱氏在四人之中的地位和作用。梳理近现代各家对朱氏的评价,可以大体了解朱氏在后世的接受概况。钱仲联评价朱氏“结一千年词史之局”,具有极强的概括性。通过考察此评价的合理性,全面总结朱氏的词学影响力。

高肖雅[9](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经济学人》中国专栏的概念隐喻研究》文中指出隐喻的研究由来已久,传统的隐喻观将隐喻视为一种修辞手法。美国语言学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视角来考察隐喻,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认知方式。概念隐喻理论在隐喻研究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自此,关于概念隐喻的研究层出不穷。国内学者多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概念隐喻在不同语篇中的使用、概念隐喻在二语习得及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等等。其中,经济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也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然而该类研究多集中于单一语篇的定性分析,或对某一类概念隐喻使用的分析。因此,本文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框架,研究《经济学人》杂志中国专栏的中概念隐喻。本文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在《经济学人》杂志中国专栏中,出现了哪些类型的概念隐喻?(2)这些隐喻是如何实现其运作机制的?(3)《经济学人》杂志中国专栏中所出现的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其使用频率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选取了2016年《经济学人》杂志中国专栏的文章为语料,共计78416词。本文采用定性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语料库工具EDIT PAD PRO 7和AntConc对语料进行处理,自建小型语料库,并通过检索关键词对《经济学人》杂志中国专栏中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本研究的语料库中,“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均有出现。本文选取了结构隐喻中出现的“旅行隐喻”“战争隐喻”和“健康隐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方位隐喻中,选取了为“上-下隐喻”;实体隐喻中,选取了“建筑隐喻”进行分析。通过对以上5种具体的概念隐喻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分析,结果表明,方位隐喻的使用频率最高,达48.20%;其次,结构隐喻的使用频率为43.19%;实体隐喻使用频率比前两者较低,其使用频次为8.61%。(2)本语料库中出现的五种具体的概念隐喻通过从源域到目标域的部分映射,以实现其意义的运作机制。(3)本文中结构隐喻、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的使用频次出现差异的原因,与隐喻的系统性、文化连贯性和经济类文本自身特点有关。本研究通过研究《经济学人》杂志中国专栏中出现的概念隐喻现象,丰富了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的研究,并希望帮助读者提高词汇意识和语篇意识,尤其是二语学习者及专门用途英语学习者。

吴永丽,王莉[10](2019)在《纳兰性德词中情感隐喻的类型及认知阐释》文中研究说明满清才子纳兰性德自诩是"人间惆怅客",其在短暂的一生创作的几百首词更是充分体现了纳兰性德血液里流淌的苦悲愁怨。纳兰性德作品的魅力更在于其抒发内心情感事时创造的隐喻,即情感隐喻。其主要类型可分为自然现象情感隐喻、植物情感隐喻以及动物情感隐喻。纳兰性德词情感隐喻中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产生的理据是作者基于自己的具身体验在其内部情感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一种同一性,这也正是如"桃花"等具有积极寓意的事物在纳兰性德词中映射的却是消极情感原因所在。

二、隐喻·语境·文化——兼论情感隐喻:人比黄花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隐喻·语境·文化——兼论情感隐喻:人比黄花瘦(论文提纲范文)

(3)汉英隐喻类言说动词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questions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1.4 Organization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levant concepts of saying verbs
    2.2 Previous studies on saying verbs
        2.2.1 Cognitive approach
        2.2.2 Syntactic-semantic approach
        2.2.3 Translation approach
        2.2.4 Pragmatic approach
    2.3 Comment on previous studies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
    3.1 Introduction
    3.2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
    3.3 Working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aphor
    3.4 Universality and cultural variation in metaphor
    3.5 Feasibility of applying 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 in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metaphorical saying verbs
Chapter Four Mapping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Metaphorical Saying Verbs
    4.1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etaphorical saying verbs
        4.1.1 Identification
        4.1.2 Classification
    4.2 Mappings of basic metaphorical saying verbs
        4.2.1 Metaphorical saying verbs with primary meaning of“saying”
        4.2.2 Metaphorical saying verbs with secondary meaning of“saying”
    4.3 Mappings of idiomatic saying verbs
        4.3.1 Mappings based on cultural universality
        4.3.2 Mappings based on cultural variation
    4.4 Summary
Chapter Fi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Mappings and Their Underlying Causes
    5.1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mappings
        5.1.1 Similarities
        5.1.2 Differences
    5.2 Underlying causes
        5.2.1 Cognitive universality
        5.2.2 Difference in culture
        5.2.3 Difference in thinking modes
        5.2.4 Difference in linguistic structure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Implication and application
    6.3 Limitation and prospects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Publications

(4)唐诗花的隐喻文化认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唐诗中花的隐喻认知分类
    (一)花如美人
    (二)花如人生
    (三)花如爱情
    (四)花如美德
二、唐诗中花的隐喻的文化内涵
    (一)“花如美人”的文化内涵
    (二)“花如人生”的文化内涵
    (三)“花如爱情”的文化内涵
    (四)“花如美德”的文化内涵

(5)奇幻电影《水形物语》中人物情感的多模态隐喻表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Abstract
摘要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
    1.1 Multimodal Metaphor
        1.1.1 Studies Abroad
        1.1.2 Studies at Home
    1.2 Metaphor and Emotion
        1.2.1 Studies Abroad
        1.2.2 Studies at Home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
    2.1 Double-Scope Network
        2.1.1 Two-Sided Shared Topology Networks
        2.1.2 Asymmetric Two-Sided Networks
        2.1.3 Two-Sided Unfilled Shared Topology Networks
    2.2 The Conceptual Integration Model of Multimodal Metaphor
Chapter Three Multimodal Metaphoric Representation of Human Emotions inTwo-Sided Shared Topology Networks
    3.1 Multimodal Metaphoric Representation of Lust
        3.1.1 Lust in"THE PIE GUY IS THE TANTALIZING PIE"
        3.1.2 Lust in"THE BREAST IS A CADILLAC"
    3.2 Multimodal Metaphoric Representation of Anger
        3.2.1 Anger in"BREWSTER IS AN ANIMAL"
        3.2.2 Anger in"STRICKLAND IS SAMSON"
    3.3 Multimodal Metaphoric Representation of Pride
        3.3.1 Pride in"THE MONSTER IS THE MOST SENSITIVE ASSET"
        3.3.2 Pride in"STRICKLAND IS THE LORD"
Chapter Four Multimodal Metaphoric Representaion of Human Emotions inAsymmetric Two-Sided Networks
    4.1 Multimodal Metaphoric Representation of Love
        4.1.1 Love in"THE PAINTING IS BEING SHIT"
        4.1.2 Love in"ELISA IS A CHILD"
    4.2 Multimodal Metaphoric Representation of Surprise
        4.2.1 Surprise in"CLEANERS ARE RED ARMY SPECIAL FORCES"
        4.2.2 Surprise in"THE MONSTER IS A MAN"
    4.3 Multimodal Metaphoric Representation of Sadness
        4.3.1 Sadness in"LIFE IS THE SHIPWRECK"
        4.3.2 Sadness in"THE MONSTER IS A DANCER"
Chapter Five Multimodal Metaphoric Representaion of Human Emotions inTwo-Sided Unfilled Shared Topology Networks
    5.1 Multimodal Metaphoric Representation of Fear
        5.1.1 Fear in"FAILURE IS A HOLE IN YOUR LIFE"
        5.1.2 Fear in"DEATH IS AN ALTERNATE UNIVERSE"
    5.2 Multimodal Metaphoric Representation of Happiness
        5.2.1 Happiness in"THE PIE BOY IS OUR MASCOT"
        5.2.2 Happiness in"STRICKLAND IS THE FUTURE"
    5.3 Multimodal Metaphoric Representation of Shame
        5.3.1 Shame in"GILES IS THE RELIC"
        5.3.2 Shame in"ELISA IS AN INCOMPLETE WOMAN"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Appendix

(6)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词汇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 词汇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
        2.1.2 词汇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2.2 概念隐喻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现状
        2.2.1 一词多义的隐喻研究分析
        2.2.2 文化标记词汇及习语的隐喻研究分析
    2.3 评述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概念隐喻的本质
    3.2 概念隐喻的工作机制
    3.3 概念隐喻的分类
        3.3.1 结构隐喻
        3.3.2 方位隐喻
        3.3.3 本体隐喻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
        4.3.1 问卷调查
        4.3.2 英语词汇测试试卷
        4.3.3 访谈
    4.4 研究过程
        4.4.1 针对实验班
        4.4.2 针对控制班
第5章 结果与分析
    5.1 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5.2 英语词汇前测成绩数据分析与讨论
    5.3 英语词汇后测成绩数据分析与讨论
    5.4 英语词汇前后测成绩结果对比分析
    5.5 访谈分析
第6章 结语
    6.1 主要发现
    6.2 对教学的启示
    6.3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问卷调查
附录2 前测
附录3 后测
附录4 访谈提纲
附录5 访谈录音文字转录
致谢

(7)“瘦”及其参构词的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 ——兼析《全宋词》中“瘦~/~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瘦”现有研究成果综述
    第二节 本文选题意义及研究思路
第一章 “瘦”及其参构词的语义分析
    第一节 “瘦”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 “瘦”参构词的语义分析
    小结
第二章 《全宋词》“瘦”及其参构词语义场的修辞阐释
    第一节 人体外形语义场中“瘦”及其参构词的修辞阐释
    第二节 动物外形语义场中“瘦”及其参构词的修辞阐释
    第三节 景物形貌语义场中“瘦”及其参构词的修辞阐释
    第四节 景象变化语义场中“瘦”及其参构词的修辞阐释
    小结
第三章 《全宋词》“瘦”修辞接受的社会文化语境
    第一节 《全宋词》中“瘦”修辞活动的社会性
    第二节 内守外协下“瘦”的修辞接受
    第三节 引佛入儒下“瘦”的修辞接受
    小结
第四章 结语
    第一节 本文主要观点
    第二节 本文不足之处
附录1 “瘦”现有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朱祖谋词及其词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对象
    二、研究述评
    三、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四、重点与难点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
第一章 朱祖谋词分期及艺术特质
    第一节 创作初期
        一、主要事迹及创作情况
        二、创作题材
        三、艺术特质
    第二节 创作转折期
        一、主要生平事迹
        二、创作概况
        三、艺术特质
    第三节 创作定型期
        一、仕途巅峰期创作
        二、卜居归隐期创作
        三、遗老词创作
第二章 朱祖谋词创作溯源
    第一节 时人评价与强村词中的风骚传统
        一、揭示强村词传承风骚
        二、赞誉强村词的现实主义精神
        三、明确指出强村词中有雅怨
    第二节 强村词对楚辞的继承
        一、对楚辞词语及意象的使用
        二、以男女之情喻君臣之义
        三、以善鸟香草喻忠贞之节
        四、以恶禽臭物等比谗佞之人
第三章 朱祖谋论词词、书札中的词学思想
    第一节 词体尊体观
        一、词体起源论:诗词衍生关系
        二、词体功能论:词承风骚寄托传统
        三、词体批评论:以诗论词
    第二节 词法创作观
        一、转益多师,兼及南北宋
        二、以诗为词
        三、尚锤炼,讲声律
    第三节 词体批评观
        一、知人论世
        二、尚真情,以哀动人
        三、词贵在神骨
第四章 朱祖谋《词莂》中的词选思想
    第一节 《词莂》的编选原则
        一、审慎的编选态度
        二、继承《复雅歌词》的编选目的
        三、博采众长,求精求深的编选特色
    第二节 《词莂》三分法的编撰体例
        一、三分法与重声律的词学思想
        二、重声律的词学生态环境
    第三节 《词莂》以词存人、存史
        一、以词存人
        二、以词存史
第五章 朱祖谋的词学史地位及影响
    第一节 “清末四大家”之一
        一、“清末四大家”的提出
        二、四大家的交游唱和
    第二节 “结一千年词史之局”
        一、此评价的提出
        二、此评价的合理性
结语
附录一 朱祖谋编校词集存目
附录二 朱祖谋序跋汇编
附录三 朱祖谋《清代词坛点将录》
附录四 众词家评朱祖谋语汇编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9)基于语料库的《经济学人》中国专栏的概念隐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The Objectiv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
    1.3 The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Previous Studies on Metaphors
        2.1.1 Previous Studies on Metaphors Abroad
        2.1.2 Previous Studies on Metaphors at Home
    2.2 Previous Study on Economic Discourse
        2.2.1 Previous Studies on Economic Discourse Abroad
        2.2.2 Previous Studies on Economic Discourse at Home
    2.3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3.1 Cognitive Semantics
    3.2 Defini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3.3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3.4 Classific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3.5 Working Mechanism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Chapter Four Research Methodology
    4.1 Research Questions
    4.2 Data Collection
    4.3 Data Analysis
        4.3.1 Instruments
        4.3.2 Analysis Procedures
Chapter Five Results and Discussion
    5.1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China Column of The Economist
    5.2 Working Mechanism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China Column of The Economist
        5.2.1 JOURNEY Metaphor
        5.2.2 WAR Metaphor
        5.2.3 HEALTH Metaphor
        5.2.4 BUILDING Metaphor
        5.2.5 UP-DOWN Metaphor
    5.3 Differenc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with Respect to Systematicity,CulturalCoher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Discourse
        5.3.1 Differenc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with Respect to Systematicity
        5.3.2 Differenc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with Respect to Cultural Coherence
        5.3.3 Differences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with Respect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conomic Discourses
Chapter Six Conclusion
    6.1 Major Findings
    6.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6.3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A
APPENDIX B

(10)纳兰性德词中情感隐喻的类型及认知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情感隐喻
二、纳兰性德词中情感隐喻的类型
    (一) 自然现象情感隐喻
    (二) 植物情感隐喻
    (三) 动物情感隐喻
三、纳兰性德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阐释

四、隐喻·语境·文化——兼论情感隐喻:人比黄花瘦(论文参考文献)

  • [1]英语专业大学生“喜”事件英文表达的认知研究[D]. 张野.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明代女词人词作研究[D]. 刘萱仪.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3]汉英隐喻类言说动词对比研究[D]. 孟贞.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4]唐诗花的隐喻文化认知探究[J]. 黄惠如.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20(03)
  • [5]奇幻电影《水形物语》中人物情感的多模态隐喻表征研究[D]. 王婷婷.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5)
  • [6]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研究[D]. 贾荟可. 西南大学, 2020(01)
  • [7]“瘦”及其参构词的语义分析和修辞阐释 ——兼析《全宋词》中“瘦~/~瘦”[D]. 邱铭.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8]朱祖谋词及其词学思想研究[D]. 王平. 西北大学, 2019(01)
  • [9]基于语料库的《经济学人》中国专栏的概念隐喻研究[D]. 高肖雅.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8)
  • [10]纳兰性德词中情感隐喻的类型及认知阐释[J]. 吴永丽,王莉.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05)

标签:;  ;  ;  ;  ;  

隐喻·语境·文化——兼论情感隐喻:人比黄花还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