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课堂教学用语要求

汉语课堂教学用语要求

一、对语文课教学用语的要求(论文文献综述)

宋小雨[1](2020)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教学用具应用与开发调查 ——以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院为例》文中指出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研究国际汉语教学中教具的定义、分类,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教具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应用与开发情况的研究现状,再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中应用教具教学的频率、课型、语言要素,以及所运用的教具的不同类型进行调查分析。其次笔者结合实习经历,以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为教学对象,从教学用具的应用与开发两个方面对教学用具应用于国际汉语教学进行设计研究实践,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不同类型教具应用的注意事项。然后调查安徽大学合作的三所孔院中教学用具的应用与开发现状,总结教学用具应用于国际汉语教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最后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具应用于国际汉语教学的优缺点进行分析,针对国际汉语教学中教学用具的开发与应用提出教学反思。本文共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以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和汉语学习者为调查对象,对智利汉语教学中教学用具的应用与开发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第三章结合调查问卷的结果,对教学用具如何应用于汉语教学进行研究设计,结合具体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第四章结合安徽大学三个孔院的情况,总结教学用具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第五章提出教学用具的应用与开发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论,总结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贾茹[2](2020)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研究》文中指出语文教学语言是知识的载体、教育传播的媒介,也是课堂上连接着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师通过教学语言组织课堂教育教学活动,给同学们带来或直观或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通过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形成语言规范、发现语言之美。因此,同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较,语文教师对自己的语言素养应该具有更高的追求。但是教学语言的作用机理是如何运作的?教师如何发展才能优化教学语言、提升教学质量?基于这两个疑问,本论文将具体研究解决为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了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如语文教学语言的界定、教学语言的划分还有此篇论文研究的价值等。在基于前辈们以上研究成果的总结梳理上,归结出语文教学语言内含规范性、生动性、趣味性以及情感性的内在特征。并探索研究教学语言对教学产生影响的作用机理。接着第二章通过设计问卷调查的形式指出了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些教学语言应用不规范;教学语言缺少感染力;教学语言欠缺启迪性等教学语言问题,并尝试从教师教育理念、教师培养学校、教师入职学校等方面进行归因。第三章基于以上的问题及原因,论证出教学语言的具体优化策略:师范院校完善语文教师普通话培养机制;聘用学校强化语文教师语言培训机制;教师紧扣教学环节,增强语言表达效果;教师丰富表达方式,提升语言感染力。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低,对语文教学意义深远。它与教师自身能力发展、语文学科的课堂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都呈正相关。对于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能力的培养,需要集聚师范生培养单位、教师自身以及授课中学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各教育部门要高度的意识到教学语言对于教师、对于学生、对于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更要为教师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制度的支持保障。

李蕾[3](2020)在《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特色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2011年新课标颁布后,全国各地的课改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小学语文教学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的碎片化、单一化、浅层化等。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组块教学作为一种兴起的新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广泛实践,并获得了一致好评,对此展开的研究非常的多。因此,笔者决定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组块教学特色及文体应用展开研究,全面探究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的魅力所在。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笔者运用文献研究法重点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问题及意义、研究方法,并对核心概念作了界定。正文部分包括三章内容:第一章运用文献研究法,从基本理念、实践匠心、教学风格三个方面静态展现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特色;第二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思辨总结法,从多个角度探寻了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特色的渊源。第三章运用课例分析法和思辨总结法,通过对记叙文、说明文和诗歌这三类文体的经典组块课例的分析,由此归纳组块教学在不同文体应用中的内容选择、设计思路、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价。通过对不同文体组块教学课例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指向文体的小学语文组块教学一方面立足于文体特征进行教学,另一方面也体现组块设计的共性特征。虽然组块教学在不同文体中的实践应用存在很大差异,但也有一些共性。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以文本的文体特征为基础;其次,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都体现板块设计的特征;再者,在教学策略的实施上,都以板块设计为首要的策略;最后,在教学效果的评价上,都以文体特征指向为主要的评价标准。组块教学是适应教育发展需求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应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到广泛实践。

胡佳琳[4](2019)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共情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共情本是心理学概念,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在语文教学研究走向学理化的今天,笔者试图将“共情”这一心理学名词移植到语文教育研究中,为阅读教学提供心理学的视角。同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风貌,一线课堂并非单纯理论可以一言蔽之。教师是否做到了对学生的有效共情?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回应教师的共情?学生又是如何在教师指导下对教学文本中的作者以及人物进行共情呢……这些都是本文关注的问题。时代的发展要求语文教师对课堂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也对学生的共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研究共情现象、探究共情策略,正是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作出变革的一种有益尝试。笔者从以下三个部分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共情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一辨析了“共情”、“阅读中的共情”、“阅读教学中的共情”的概念,这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共情是一种多边现象,并以师生共情为主,指师生双方暂时抛弃自身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进入对方的态度与观点,在认知与情感的参与下,做出共情表达。另外,笔者还试图探究了阅读教学中共情的认知性、情感性、显性以及隐性结合的表现特征。第二立足实践,笔者对当下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共情现象、共情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归纳总结了阅读教学中共情存在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没有正确定位教学文本的价值是共情缺失的首要原因,忽视学生的阅读状况何心理诉求是共情中断的重要因素,滞后的共情唤起和共情表达又导致了共情缺失有效性。另外,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高中生的阅读体验较少,语文经验相对落后,且还未形成主动共情的人际交往机制,这就导致了师生间共情困难重重。笔者还结合对师生的个别访谈,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剖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第三针对第二部分中总结的问题,提出师生双方提升共情力的策略。一线语文教师能做的是在教学的不同环节恰当地运用共情。首先是把握经典文本中的隐性情感因素,这有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实际上解决了“阅读的内容是什么”的问题,将语文融入生命,其次是把握非经典文本中的理性认知因素,实际上解决了“阅读的方法是什么”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的阅读模型。另外,教师应分别在导读、精读、反馈环节做到共情,根据教学环节的不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论是创设情境,还是完善共情表达,最终都应指向即时的、有效的共情。当然,学生也应努力做好主动共情,理解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文本,尽量做到去“个人中心”。

晁婷婷[5](2019)在《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初中语文课后作业调查研究》文中指出语文课外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受教育者有重要作用。随着语文教育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课外作业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也不可避着存在着诸多问题。海南是黎族聚居地,而昌江黎族自治县是其代表地域之一。随着民族融合加剧,呈现出黎族和汉族学生共同学习的局面。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与汉族相比,存在着共性但也有其特殊规律。本文通过调查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现状,分析该地语文课后作业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相关策略。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本文的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课题的提出、研究现状、研究目的意义与研究方法。论述语文课后作业的概念、作用并且介绍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地理位置、文学艺术等基本情况。第一章以问卷的形式,调查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语文课后作业的三要素即教师、学生与家长,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与总结。第二章,结合笔者在昌江的教育实习经历,以该地涉及的4类主要的语文作业类型为入手点,分析该地不同类型语文课后作业的问题所在。第三章,笔者根据该地所存在的问题,从布置语文作业的主体——教师,完成语文作业的主体——学生,协助作业的主体——家长,该地语文课后作业资源方面分析原因。第四章,针对相关问题以及原因,为该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课后作业优化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建议增强黎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层次性、趣味性、适时性、多样性与民族性。

周静[6](2017)在《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情感性研究》文中认为新课程标准将情感教育作为语文课程三维目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语文教师对情感教育的关注。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情感教育具有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选入教材的文学作品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每一篇文章都寄予了作者浓厚的思想感情。教师在讲述教材中的文章时,要突出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情感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更加忽视了教学语言情感性的表达。笔者在研究该论题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访谈法四种研究方法,对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情感性的现状进行调查。首先,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有关教学语言情感性的研究情况,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其次,笔者主要是从影响教师教学语言情感性的情感因素来设计问卷的相关问题,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调查,针对同样的问题,通过对比教师和学生的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数据显示出的问题,选取几位有代表性的教师进行访谈,根据访谈记录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再次,通过收集整理到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指出教师在每个教学阶段运用的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以上几种研究方法归纳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情感性表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情感性的表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教师对教学语言情感性的关注度不够;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其中包括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评价语以及结束语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没有充分体现出对学生情感变化的关注;教师不能合理控制自身消极情绪对语言情感的影响;教学语言的节奏比较单一。笔者根据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情感性的现状,提出以下几个策略:创设情感氛围,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教师的提问语要把握一定的原则;教师情感性教学语言的表达,要侧重于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教师要注重情感调控,恰当掌握语言节奏;教师教学语言情感性的表达对语文教师提出了相关的要求。

永学红,刘全国[7](2014)在《我国三语教育型态及其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依据划双语教学模式及区域特征,从语言环境、接触第二语言的时间及第二语言对母语的影响程度等层面将我国的三语教育划分为六个主要的教育型态并对其形成特点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马敬芳[8](2014)在《青海藏区双语教学环境下汉语教学的调查》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在对青海藏区汉语教学从师资队伍状况、教材使用情况、教学用语使用情况、认识与态度等方面进行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针对青海藏区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陈文川[9](2014)在《新课改背景下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最基本的形式,也是最主要的阵地,因此提高教学效率必须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本论文立足海南省新课改的现实背景,开展对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当前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当前我省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仍然十分低下。在此基础之上,笔者再结合三年的教学实践中亲眼目睹的一些我省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现象,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对此进行列举、分析。然后反思我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和策略。本论文围绕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的中心,共分四章展开:第一章:阐述选题的缘由、研究的价值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的内容和思路,并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当下国内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实践形态。这一章节内容主要分为三个小节内容来阐述,第一节介绍了新课标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相关要求,第二节主要探究了新世纪以来基于国外教学效率理念而呈现的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第三节则通过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来总结出新世纪以来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特征。第三章:通过调查数据和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海南省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总结出其低效表现为教学目标设置不当、教学方法选择不合理、教学内容安排失误、课堂气氛不佳,学生缺乏兴趣。再从教师、学生、社会三个方面来探讨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这一章是本文重点论述的部分。第四章:针对影响我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本论文从教师的角度探索提高海南省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实施策略。即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精心设置课堂提问、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王珍珍[10](2013)在《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西藏拉萨市中小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双语教学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民族地区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西藏作为我国藏族聚居地,自20世纪80到90年代,西藏双语教学逐渐形成了汉加藏和藏加汉两种双语教学模式,随着影响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模式因素的不断变化,西藏双语教学的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在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对双语教学的成效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对促进民族团结、繁荣民族经济、保护民族文化也有重要作用。论文梳理了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相关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主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选取拉萨市区、农村和牧区共7所学校,90位教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重点从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成效评价和影响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因素五个方面探讨西藏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和问题。通过研究发现:(1)西藏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综合了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四大基础领域。(2)学生汉语水平的实然状况:拉萨市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学生在汉语的听、说、读、写以及实际应用方面明显高于牧区学校的学生。学生汉语水平的应然状况:知识与技能目标,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应该从基本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开始学习汉语,并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大部分教师认为引导学生重视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传授学习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大部分教师认为培养学生乐于学习汉语是很重要的,通过汉语的学习应该增强学生对汉族文化、汉民族的认同感。(3)三类学校的教师都经常采用讲授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教师较多地使用演示法、情境教学法和发现法教学,牧区学校的教师则偶尔采用这些方法教学。在学习方式上,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学生较多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牧区学校的学生则较少或偶尔的采用这些学习方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三类学校都进行班级授课,三类学校的大部分教师都可以或基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双语文教材进行适当加工处理,能够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对学生反馈的信息给予对待。(4)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三类学校学生藏语和汉语的学习和学生的社会性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5)居住与分布特点、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影响、对双语教学的认识基础、不同现行教育中双语教学的情况是主要影响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因素。

二、对语文课教学用语的要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语文课教学用语的要求(论文提纲范文)

(1)国际汉语教学中教学用具应用与开发调查 ——以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
        1.4.1 教具的定义
        1.4.2 教具的分类
    1.5 研究方法
    1.6 教学用具在国际汉语教学的应用研究综述
        1.6.1 教具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6.2 教具在教学中的开发研究
        1.6.3 小结
第二章 智利汉语教学教具应用与开发情况问卷调查与分析
    2.1 问卷调查与实施
    2.2 汉语教学中教学用具的应用调查
        2.2.1 教师和学习者对于教学用具的态度调查
        2.2.2 教师对教学用具的了解情况调查
        2.2.3 教学用具的适用课型及教学对象调查
    2.3 汉语教学中教学用具的开发调查
    2.4 问卷调查结果小结
第三章 智利汉语教学中教学用具应用与开发设计研究
    3.1 教学用具应用与开发设计方案
        3.1.1 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基本情况
        3.1.2 实施对象
        3.1.3 实施方法
    3.2 教学用具应用研究
        3.2.1 图片教具应用实例及分析
        3.2.2 实物教具应用实例及分析
    3.3 教学用具开发研究
        3.3.1 教学用具开发原则
        3.3.2 自制教具应用实例及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安徽大学合作的三所孔院教具应用开发的调查与对比
    4.1 教学用具来源调查
        4.1.1 教学用具来源统计
        4.1.2 教学用具来源分析
    4.2 教学用具应用调查
    4.3 教学用具开发调查
    4.4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小结
        4.4.1 教学用具应用与开发的普遍性
        4.4.2 教学用具应用与开发的特殊性
第五章 教学用具应用于国际汉语教学中的总结与反思
    5.1 教学用具的应用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优势
        5.1.1 学生特点
        5.1.2 课堂气氛
        5.1.3 汉语语言特点
    5.2 教学用具的应用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5.2.1 加大教学设计的难度
        5.2.2 难以把握教学时间
        5.2.3 教学用具的选择具有一定局限性
    5.3 针对国际汉语教学中教学用具的开发与应用提出的建议
        5.3.1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以避免本末倒置
        5.3.2 丰富教学用具的种类
        5.3.3 选择教学用具时遵循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六章 结语
    6.1 本文的结论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类别、特点及作用机理分析
    (一)课堂教学语言类别与分析
        1.教学语言类别
        2.教学语言类别分析
    (二)课堂教学语言特点
        1.规范性
        2.生动性
        3.情感性
        4.针对性
    (三)课堂教学语言作用机理
        1.课堂教学语言的引导作用
        2.课堂教学语言的示范作用
        3.课堂教学语言母语的基础性作用
        4.课堂教学语言的文化认同作用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现存问题
        1.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使用规范程度不统一
        2.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表达魅力水平不一致
        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涵盖深层意蕴不同等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现存问题原因
        1.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使用不规范
        2.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缺乏感染力
        3.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欠缺启迪性
三、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优化的措施
    (一)师范院校完善语文教师普通话培养机制
        1.淡化课堂教学语言方言化
        2.淡化课堂教学语言口语化
    (二)聘用学校强化语文教师语言培训机制
        1.定期培训教师用语规范
        2.定期培训教师语言表现力
        3.定期巩固教师讲课技能
        4.定期对教师进行语言考核
    (三)紧扣教学环节,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1.巧建导入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妙设提问语,启发学生思维能力
        3.精炼讲授语,准确传递学科知识
        4.善用评价语,形成有效课堂反馈
    (四)丰富表达方式,提升语言感染力
        1.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语言感染力
        2.紧密结合文本,使用合理语言表达方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弗兰德互动观察表
    (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调查
后记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3)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特色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章 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特色的探析
    第一节 薛法根语文组块教学的基本理念
        一、儿童观:三个“无限相信”
        二、课程观:生活化、结构化、运用化
        三、教学观:发展言语智能
    第二节 薛法根语文组块教学的实践匠心
        一、重组教学内容
        二、整合教学活动
        三、优化教学结构
    第三节 薛法根语文组块教学的教学风格
        一、教学设计:清简
        二、教学内容:厚实
        三、教学活动:睿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特色的渊源探寻
    第一节 基于国外的心理学理论
        一、建构主义
        二、关联理论
        三、最近发展区
    第二节 立足中国的语文学科发展
        一、回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传承“苏派语文”的理念
        三、践行语文名师的教诲
    第三节 植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
        一、萌芽:一次美丽的“嫁接”
        二、发展:三轮课题的突破
        三、成熟:核心理念的形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特色的文体应用
    第一节 基于记叙文组块教学的应用分析
        一、记叙文组块教学的内容选择
        二、记叙文组块教学的设计思路
        三、记叙文组块教学的实施策略
        四、记叙文组块教学的效果评价
    第二节 基于说明文组块教学的应用分析
        一、说明文组块教学的内容选择
        二、说明文组块教学的设计思路
        三、说明文组块教学的实施策略
        四、说明文组块教学的效果评价
    第三节 基于诗歌组块教学的应用分析
        一、诗歌组块教学的内容选择
        二、诗歌组块教学的设计思路
        三、诗歌组块教学的实施策略
        四、诗歌组块教学的效果评价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共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目标及方法
第一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共情的概念及价值阐述
    第一节 阅读教学中共情的概念
        一、共情的概念
        二、阅读中的共情
        三、阅读教学中的共情
    第二节 阅读教学中共情的特征
        一、情感性与认知性的统一
        二、显性与隐性的统一
    第三节 阅读教学中共情的价值
        一、促进语文课堂多重对话的有效生成
        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
第二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共情的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阅读教学中的共情现状调查
        一、教师共情情况调查
        二、学生共情情况调查
    第二节 问题总结及分析
        一、教师共情缺失的问题及分析
        二、学生共情缺失的问题及分析
第三章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共情建构策略
    第一节 探究教学文本的价值
        一、挖掘经典教学文本中的隐性情感因素
        二、挖掘非经典教学文本中的认知价值
        三、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便于认知共情
    第二节 教师要在各教学环节运用共情
        一、导读: 创设共情情境,拉近“生”、“本”距离
        二、精读: 倾听学生心声,完善共情表达
        三、反馈: 实时把握学情,做到及时共情
    第三节 学生要学习共情与交往
        一、扩展语文经验,扩大共情范围
        二、丰富语言情感,深化共情深度
        三、去“个人中心”,提升共情品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初中语文课后作业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文献综述
        (一)有关中学语文课后作业的相关研究
        (二)有关海南省语文教学的研究
    二 论题的提出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二)意义
    四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四)对比分析法
    五 相关概念界定
        (一)课后作业
        (二)黎族
第一章 昌江黎族自治县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相关要素调查与分析
    一 语文课后作业管理者——教师的调查分析
        (一)该地语文教师作业布置的调查与分析
        (二)该地语文教师作业评价的调查与分析
        (三)该地语文教师素养的调查与分析
        (四)有关语文课后作业问题的教师访谈与分析
    二 语文课后作业的主体——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一)该地学生语文作业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二)该地学生完成语文作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三 语文课堂作业的协作者——家长的调查与分析
第二章 昌江黎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后作业所存在的问题
    一 抄写作业所存在的问题
        (一)错别字多
        (二)字体修改不规范
        (三)黎、汉生作业工整度不同
    二 周记、作文作业所存在的问题
        (一)语病多
        (二)方言多
        (三)字数少
        (四)内容空洞
    三 课后练习册作业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抄袭严重
        (二)趋易避难
    四 背诵类作业所存在的问题
        (一)语音面貌缺陷
        (二)背诵熟练程度差距大
        (三)无韵律、情感不饱满
第三章 昌江黎族地区初中语文课后作业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 完成作业的主体——学生原因分析
        (一)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
        (二)黎、汉学生差异性
        (三)课堂学习效果不佳
        (四)学生作业态度不端
    二 布置作业的主体——教师原因分析
        (一)作业层次、类型、评价单一
        (二)作业枯燥且应试性强
        (三)作业有效性缺失
        (四)作业内容民族性不强
        (五)黎族地区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三 协助作业的主体——家长原因分析
        (一)该地家长语文知识素养不高
        (二)该地家长对作业重视程度低
    四 该地语文课后作业资源原因分析
        (一)语文课后作业资源匮乏
第四章 关于黎族地区语文课后作业的建议
    一 提升黎族地区语文作业的分层性
    二 坚持黎族地区语文作业多样化
    三 保证黎族地区语文作业适时性
    四 增强黎族地区作业形式的趣味性
    五 关注黎族地区作业内容的民族特色
    六 分文体布置语文作业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情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2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2.1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情感性的概述
        2.1.1 基本概念
        2.1.2 语言情感的功能
    2.2 理论依据
        2.2.1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2.2.2 情绪心理学理论
        2.2.3 情感教学理论
        2.2.4 罗杰斯人本主义情感教育理论
        2.2.5 教学语言的情感功能
        2.2.6 初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3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情感性的现状研究
    3.1 调查研究设计
    3.2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情感性调查结果
        3.2.1 有关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情感性的数据分析
        3.2.2 有关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情感性的教学案例分析
    3.3 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情感性表达存在的问题
        3.3.1 语文教师对教学语言情感性关注度不够
        3.3.2 教师的教学语言表达缺乏一定的针对性
        3.3.3 教学语言的表达没有充分体现出对学生情感变化的关注
        3.3.4 教师不能合理地控制自身消极情绪对语言情感的影响
        3.3.5 教学语言的节奏比较单一
4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情感性表达的策略
    4.1 创设情感氛围,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4.1.1 诱发感情
        4.1.2 激发感情
        4.1.3 触发情感共鸣
    4.2 教师提问语的情感性表达要把握一定的原则
        4.2.1 前提是选点要准
        4.2.2 适当转化提问语的表达方式
        4.2.3 提问难度大小因人而异
    4.3 教师情感性语言的表达,要注重激励性的评价
        4.3.1 对学生进行积极性评价
        4.3.2 对学生进行特色性评价
        4.3.3 要加强对学生内心情感的关注程度
    4.4 教师注意情感调控,恰当掌握语言节奏
        4.4.1 语文教师要善于调控情感
        4.4.2 语文教师语言情感的表达要掌握好教学语言的节奏
    4.5 教学语言情感性的表达对初中语文教师的要求
        4.5.1 语文教师要有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
        4.5.2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有一定的规范性
        4.5.3 语文教师要夯实相关的专业知识
        4.5.4 教学语言情感性表达要充分考虑初中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我国三语教育型态及其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接触型环境下的早期添加性三语教育
    (一)主流平衡双语教学模式
    (二)早期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
    (三)双方言教学模式
二、殖民文化下的早期添加性三语教育
    (一)分离主义语言教学模式
    (二)主流双语教学模式
三、自然环境下的早期添加性三语教育
    (一)平衡双语双向教学模式
    (二)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
四、双语环境下的晚期添加性三语教育
    (一)发展型保持性双语教学模式
        1. 长期单一的以民族语文主导的三语教学模式
        2. 长期并行的民汉语文兼用的三语教学模式
        3. 辅助性三语教学
    (二)交互式的汉民双语双向教学模式
五、多语环境下的早期缩减性三语教育
    (一)早期双语民文辅助式
    (二)民文递减,汉语递增式
    (三)民汉并行式
六、汉语文化环境下的早期缩减性三语教育
七、结语

(8)青海藏区双语教学环境下汉语教学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青海藏区双语教学环境下汉语文教学的基本情况
    1.1 师资队伍状况
    1.2 教材使用情况
    1.3 教学用语使用情况
    1.4 认识与态度
    1.5 对教学质量的整体评价
2 青海藏区汉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汉语教学的意识薄弱, 汉语教学环境有待改善
    2.2 教师数量不足、质量偏低是制约藏区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瓶颈问题
    2.3 教师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 教学用语不规范
    2.4 教材部分内容脱离藏族学生的生活实际, 难度较高, 容量过大
    2.5 汉语教学薄弱, 学生汉语基础差
3 建议及对策
    3.1 加强汉语教学意识, 改善汉语教学环境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3 合理选用教材, 加强教材建设
    3.4 优化教学过程, 全面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3.5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的推广普及, 对汉语教师进行口语专项培训

(9)新课改背景下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的概述
    一 论题的提出
    二 论题的意义和价值
    三 论题的研究现状
        (一) 国外有关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二) 国内有关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小结
    四 概念的界定
    五 研究的内容与思路
第二章 新世纪国内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实践形态
    一 新课标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要求
    二 新世纪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模式探究
        (一) 基于建构主义的“杜郎口语文教学模式”
        (二)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
        (三) 基于“发现法教学”的“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三 新世纪以来高效语文课堂的基本特征
        (一) 教学目标的设计明确具体化
        (二) 课堂氛围轻松和谐化
        (三) 教学安排合理有效化
第三章 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及原因
    一 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二 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现象分析
        (一) 教学目标设置随意化
        (二) 教学方法选择单一化
        (三) 教学内容安排取舍简单化
        (四) 师生交流管道不畅化
    三 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一) 教师方面的原因
        (二) 学生方面的原因
        (三) 社会方面的原因
第四章 探索提高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施策略
    一 转变教学观念
        (一) 学会倾听,将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
        (二) 走进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三) 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
    二 优化教学设计
        (一) 根据学情,制定合理有弹性的教学目标
        (二)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三) 合理取舍教学内容,照顾各个层次的学生
        (四) 精心设置课堂提问
    三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一) 提升教师的知识素养
        (二) 提升教师的语言素养
        (三) 提升教师的人格素养
    四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一) 利用好课前三分钟
        (二) 做好课前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三) 巧用多媒体,创设课堂情境
    五 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一) 优化预习方法
        (二) 优化听课方法
        (三) 优化复习方法
        (四) 优化作业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10)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西藏拉萨市中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研究过程
二、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分析研究
    (二)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分析研究
    (三)现行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操作策略的分析研究
    (四)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成效评价的分析研究
    (五)影响藏汉双语模式的因素分析研究
    (六)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后记

四、对语文课教学用语的要求(论文参考文献)

  • [1]国际汉语教学中教学用具应用与开发调查 ——以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孔院为例[D]. 宋小雨. 安徽大学, 2020(03)
  •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研究[D]. 贾茹.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3]薛法根小学语文组块教学特色及应用研究[D]. 李蕾. 苏州大学, 2020(03)
  • [4]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共情研究[D]. 胡佳琳. 扬州大学, 2019(02)
  • [5]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初中语文课后作业调查研究[D]. 晁婷婷. 海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情感性研究[D]. 周静.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3)
  • [7]我国三语教育型态及其特征分析[J]. 永学红,刘全国.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10)
  • [8]青海藏区双语教学环境下汉语教学的调查[J]. 马敬芳. 时代教育, 2014(05)
  • [9]新课改背景下海南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D]. 陈文川. 海南师范大学, 2014(01)
  • [10]藏汉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西藏拉萨市中小学为例[D]. 王珍珍. 西北师范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汉语课堂教学用语要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