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校教育中落实“讲学”

在党校教育中落实“讲学”

一、在党校教育中把“讲学习”落在实处(论文文献综述)

王贵[1](2021)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事关当下,决胜未来的重大战略考量。在当前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增多的情况下,党的自身建设重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和重要。进入新时代,中国在综合国力上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各种风险挑战与不确定性因素接踵而至,党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执政考验;在国内,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高质量成为新常态,党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触动了社会的深层次矛盾,风险挑战不断增多。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新时代之前一段时间存在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致使部分党员干部腐败变质、党的优良作风变味,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减弱,遭遇了严重的危险和考验,党的自我革命的提出正是顺应时代要求,党的治理实践的需要而做出的理论回应。党的自我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思想精髓的忠实继承,中国共产党历代主要领导人对党的自身建设的深刻理论总结;汲取了苏联共产党兴衰变幻的惨痛教训,借鉴了域外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治理的经验;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积累的重要理论探索、实践总结,这些形成了党自我革命重要的理论资源。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作为新时代党自身建设重要理论探索,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彰显治党的时代要求。党的自身建设与国家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下,直面问题,刮骨疗毒、去腐生肌,在自我净化、完善、革新与提高的革故鼎新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促进党的建设全方位的革新,始终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带头示范效用,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把党最宝贵的人才资源变成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作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党思想的探索,体现了相应的理论特质,是党自身建设理论的创新探索。自知方能知不足。党加强自身建设必须以直面危机、审视问题为现实基础,坚持实事求是、辩证分析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把敢于创新、打破禁锢、典型示范、勇于实践熔铸到党自身建设的科学认识中去。理论创新是最基础的创新。党的自我革命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回归政党政治本色,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坚持内外兼修,充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在优良政治文化的熏陶和培育中,形成更高层级文化强党之路。自我革命是敢于革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显着标识,塑造了新时代革命者、人民利益的实现者和维护者的光辉形象。党的自我革命理论还必须落到实处方能发挥效用。党是永远的革命者,必须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政治领导、强化政治信仰、提高政治能力,矫正领导干部权力观和利益观,加强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建设,以规矩定方圆,用革命手段把反腐败进行到底,构建起党自我革命与社会革命的联动机制,让党的自我革命有着明确的目标使命,在社会的变化中校准自我革命的航向,运用好监督执纪问责的联合力量,扎紧“制度笼子”、浇筑为政失范“堤坝”,久久为功、方得始终。党的自我革命绝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权宜之计,而是长效长久之策,要始终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长用多用批评和自我批评锐利武器,形成党“惩治-纠偏-育新”的全过程自我革命新机制。党的自我革命理论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时代出卷,党的自我革命是最好的答卷,凝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党建理论,保证党的生机活力,避免陷入“成功者陷阱”,回答了党“继续成功”的未来之问。理论以回答现实之需为要。十八大以来,党通过大刀阔斧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让党心归位,民心聚拢,党的执政地位更为稳固,人民政治参与度、认同感、获得感持续提升,强大政党领导的强国之路,必将未来可期。

贾绍俊[2](2021)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执政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党团结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得以巩固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在建设主体、建设内容、对象主体、话语体系、实现目标等方面都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等一般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区别。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集中体现在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性掌控和全面性领导上,体现为要从整个党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上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从理论和价值维度来看,加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是保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实现其“生命线”作用的内在需求,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重要条件、重大任务和基本路径。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从微观角度来讲意味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影响力、吸引力、阐释力等话语能力建设的增强,从中观来讲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加强,是党的领导能力特别是思想文化宣传教育能力提升的重要体现。然而进一步从宏观来讲,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工作,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始终体现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为建构和建设的中心目标。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讲,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党性修养,提升综合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革命性;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来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影响力的提升,也意味着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进一步增强,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乃是功在当今、利于千秋的大事情,必须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从话语研究的以往理论经验来看,话语权具有流变性的典型特征,执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更是受到其自身执政能力、执政合法性的直接影响,与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和话语权建设的主体自觉等息息相关。从历史维度来看,结合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实践历程可以看出: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指导,合理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够保证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话语权建设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自我革命,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话语权建设才能够获得政治保证和关键主体力量;只有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实现话语传播多样化和话语践行的示范化,才能够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话语权建设找准着力点。遵循这些经验启示,针对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中国产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当前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呈现的问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中国共产党需要在巩固执政合法性的基础上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指向的人民性、话语体系的科学性、话语传播的自觉性,通过整体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为话语权建设的实践发展提供主体保障。本研究正是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现实问题分析相结合,坚持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相统一的方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借鉴国内外话语研究的成果和智慧,遵循理论、历史、现实、问题和对策的研究理路,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够取得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实践推进提供一定的学理支持。

程雅丽[3](2020)在《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研究》文中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坚强有力,人民就能幸福安康,国家就能繁荣稳定。新时期,管党治党成果如何,关键看党性修养到不到位。面对党内外形势的变化,人民和党自身的现实需求,习近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马列主义中的党性观、毛泽东对党性的理解和阐述、刘少奇对党性修养思想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党性修养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成为其扎实的理论基础。世界形势的变化、国家和人民的目标以及梦想的实现、党执政能力的提升将党性修养提上了现实的高度,这是习近平党性修养论述形成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情况。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党性修养的必要性,二是加强党性修养的五维要求,三是具体的实现途径。加强党性修养的必要性主要在于:党性是党员实现“四立”的基石、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手段、是党员终生的必修课。习近平从五个维度提出党性修养的要求: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增强理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提高政治修养;践行为人民而服务的宗旨,落实道德修养;认真学习党章和党内法规,严明纪律修养;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作风修养。把自身努力和党组织教育和培养相结合作为党性修养的加强途径,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规范,树立和彰显良好家风是党员自身努力的方向;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打造党性修养的锻炼平台,学习、塑造和宣传典型是党组织教育和培训的主要方式。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有着鲜明的特色,一是真挚的为民情怀,二是鲜明的问题导向,三是强烈的担当意识,四是严格的制度规约。这一论述科学全面,高瞻远瞩,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他启示我们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把其作为维护党的地位的根本原则,重视优秀文化涵养身心的作用,求真务实,做好党性修养工作,持之以恒地努力,因为加强党性修养贵在久久为功。

阮丽君[4](2018)在《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研究》文中提出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八项规定”颁布,“从严治党”高压态势形成。十九大的召开.,党章的修改,更是将共产党员的标准和党性要求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云南作为一个亟待加快发展的西南边疆省份,面对现阶段我省干部队伍政治素质不容乐观的现状,面对党中央对云南干部提出的“忠诚干净担当”要求,急需培养一批高党性、高素质、高水平的党员干部人才队伍。云南省委党校作为云南省教育培养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主阵地,在干部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党校的教育培训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党的理论教育,二是党性教育。理论教育已有很多研究,党性教育却少有人涉及,但却是党校教育的核心内容,贯穿整个教学和管理过程始终。党性教育目前没有具体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这给本人的研究增加了难度,但我尝试用它的内容来加以分析,包括有关党性的理论教育、入学教育、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组织生活会、党性分析等,从而构建一个党性教育的基本框架,并据此展开研究和论述。本文的创新在于从党性教育的组织主体——党校这个角度,首次以云南省委党校为例,分析云南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的内容和实效,探索更科学的党性教育方式和工作模式。本文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入手,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党性教育的研究情况,阐述了党性、党性教育以及党校党性教育的内涵,回顾了云南省委党校在党性教育工作方面的开展情况,分析云南省委党校在党性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针对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探索构建党性教育工作新模式。

王建璐[5](2017)在《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者和党员队伍建设,教育引导他们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由此可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对全面提升党员队伍素质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党员成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力军具有积极意义。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质量,从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发展历程、实现路径、管理机制等诸多内容入手,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显示,目前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由于基层党组织不够重视、党员党性意识不强、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评估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存在教育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学习态度消极、教育内容缺少实效性、教育管理方式单一等问题。针对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文从加强组织领导、调动党员积极性、丰富培训内容和方式、加强资源整合、创新考评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并设计了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考评考核办法,以进一步强化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王伟[6](2018)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路径研究》文中提出讲党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党性修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成果。探索新时代党性修养有效路径,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员干部队伍的实践要求。如果党自身建设不好,党员干部队伍执政能力适应不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就无法带领人民群众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就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塔西佗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党性修养就是党自身、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懈奋斗的运动过程,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统一、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的统一。不仅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功能,更要激发党员主体意识,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培养党性修养、增强身份自觉;不仅要加强思想意识修养,还要在践行群众路线的实践中帮助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把党性修养与党性教育、党性锻炼融为一体。为了应对党面临的“四大风险”“四大考验”,妥善处理政党、国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应当加强思想理论修养,组织纪律修养、道德作风修养和执政能力修养。正确方向和科学方法是完成一件任务的不可或缺的两大支撑。探索新时代党性修养路径,不仅要明白党性修养要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更要明白怎么干、如何才能干得好、干出实效。这是实现党性修养理论创新的需要,也是推动党性修养实践进步、完成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的要求。在宏观层面,党性修养路径指党性修养的基本理论、方法论或者思想路线、道路。新时代党性修养要开展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新时代党性修养的基本路线,即把实事求是、以人为本、激发党员主体意识作为开展新时代党性修养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基本取向。在中观层面,党性修养路径指党性修养的思路方法,即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党性修养的基本路线和方法论、更好地提高实践中党性修养具体举措的实际效果而提出的新的思路方法。在民主法治时代、社会信息化时代和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要以法治化思维、互联网思维开展党性修养活动,并借鉴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政德资源,推动传统修养与党性修养深度融合沟通。而提高党性修养路径效果的基本途径,都离不开党性修养实践的针对性、可接受性,这要求探索分层施教的新思路。在微观上,党性修养路径指党性修养的手段举措,即在实践中运用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开展党性修养。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党需要不断优化现有党性修养手段,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坚持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改进工作作风,在工作中加强调查研究;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健全纪律约束机制。

刘文新[7](2014)在《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监督是监督主体根据权力授受关系和一定的工作原则、行为规范,采用一定的方式来监察和督促监督对象,掌握其动向,约束其行为,以保证权力在正常的范围和轨道上运行。其实质是一种政治权力的控制机制。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是执政党监督的一种方式,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组织部门依据党内组织制度、组织路线、干部路线和组织程序对党组织、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监察和督促。它除了具备监督的共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三个特点,一是具有很强的组织性,二是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硬约束力,三是具有全程性。加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的监督,是中国共产党加强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应对“四大考验”的重要措施,化解“四大危险”的必要手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党内组织部门的监督,从毛泽东到胡锦涛,党的历届领导人围绕党的组织部门监督做了诸多论述,这些论述包含了丰富的权力监督思想,对于指导、推动和加强党的组织部门的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概括地讲,毛泽东的党内组织部门监督思想强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并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作为组织部门监督的重点;邓小平的党内组织部门监督思想针对的是党内的官僚主义习气和骄傲自满情绪,强调通过制度建设加强组织部门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江泽民的党内组织部门监督思想针对的是吏治腐败,强调通过制度建设和严格党的纪律来加强组织部门对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监督;胡锦涛的党内组织部门监督思想的突出特色在于,主张通过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加强组织部门对权力运行过程的制约和监督。上述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在实践中开拓创新。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各级组织部门在实践中履行了监督职责,发挥了监督功能,并使监督的手段和方法不断创新。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的实践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初步探索阶段(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创立到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曲折发展阶段(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完善创新阶段(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等三个阶段。在不同历史阶段,党的组织部门监督的任务、重点、方法等存在着差异。党的组织部门监督的发展历程表明,党的组织部门的监督只能加强和完善,不能削弱,更不能扭曲;必须以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必须贯彻有错必纠的原则。当前,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部门监督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监督的-些难点问题还未解决,如“火箭提拔”问题、买官卖官问题、带“病’’提拔问题、边腐边升问题;二是监督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三是监督的意识和力量还不够强;四是监督的手段和方法还不够新;五是监督的检查和处理还不够严。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必须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党内组织部门监督的制度建设,主要包括建立严格的破格提拔制度,建立和完善干部谈话制度,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制度,建立主要领导干部用人行为规范制度,建立干部廉政报告、鉴定制度和财产公示制度;第二,必须加强党的组织部门的自身建设,特别是要健全组织部门的监督机构,以强化监督力量,强化组织部门干部的教育培训,以提高组织部门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强化组织部门对各级党组织及其干部的考评,以形成良性的监督机制;第三,必须加快推进组织部门监督信息化步伐,尤其要加快推进举报监督系统建设、实时监督系统建设和公开监督系统建设;第四,必须提升组织部门监督与其他类型监督的对接程度,特别是与纪检部门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对接程度;第五,必须加大组织部门监督查处力度,特别是组织部门监督检查的力度、对案件查核问责的力度、查处通报的力度。通过上述五个方面工作,真正加强和完善党的组织部门的监督。

刘彦芬[8](2013)在《新时期中国官德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代中国,领导干部接受人民的委托行使公共权力,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等各项社会事务,构成了全社会最高层次的道德实践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官德是领导干部运用公共权力、管理社会事务时应具有的道德素质和道德准则。领导干部官德对社会道德有导向作用,其核心就是如何用好权的问题。新时期领导干部官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综观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有关官德建设的研究成果,尽管学界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早已达成共识,但官德建设研究倾向于理论建构,主要是对官德的内涵、特征、功能、基本规范以及官德建设的基本对策进行学理性研究,而实践意义上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则相对逊色。鉴于这种情况,新时期官德建设研究一方面应发挥理论研究的基础作用,深入探讨官德的培养机理和运行机制,为进一步分析官德建设面临的实践问题提供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要深化官德建设研究,离不开从道德生活实践和道德知识中汲取思想资源。其中,中国古代以“为政以德”为核心的官德思想,提倡以道德约束权力;西方官德建设基于基督教的原罪论和人性恶的认识,崇尚法治,致力于在制度层面寻求制约权力的办法;马克思、恩格斯的官德建设理论,则为新时期中国官德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官德建设理论与实践经验是新时期官德建设的逻辑起点,为我们思考当前中国官德建设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官德建设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一直十分注意领导干部官德建设问题,在官德建设实践中,不但确立了领导干部基本的官德规范,不断深化了官德建设的具体内容,而且运用了灵活多样的官德建设的方式方法,形成了系统的官德建设理论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领导干部的重要法宝。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急剧的现代社会转型是导致当代中国包括官德失范在内的各种社会问题的总根源。中国社会现代转型时期的突出特征是:原有的体制、秩序和观念已被冲破,而新的体制、秩序和观念还未形成。在这种情境下,由于监督机制缺位、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多层次的文化冲突和思想道德教育失误等原因,引发了领导干部官德失范现象,主要表现为精神懈怠、腐败现象、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和官僚主义现象严重等,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要科学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将其置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历史背景中进行全面的考量。新时期官德建设只有与官德失范问题的有效解决相结合,才能彰显出应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换言之,官德失范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新时期官德建设目标的科学化,社会主义官德规范体系的建立,现代性价值理念的教育与积淀,各种制度措施的设计与实施以及公民和领导干部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具体而言,新时期官德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立官德建设科学化的目标。提高官德建设科学化水平,一是实现官德建设理论的科学化;二是在官德制度体系建设中,完善官德教育制度、监督制度和考核制度建设;三是官德建设方法的科学化,包括官德建设方法的继承和创新和遵循道德形成的规律等。其次,确立官德建设的原则。为人民服务、实事求是和集体主义是新时期官德建设应坚持的基本原则。再次,按权力行使的不同领域确立领导干部官德规范的内容。任何道德建设都有一个标准的问题。一般来说,官德的内涵是与政府和官员的职能密切相关的,因此,官德在本质上是一种政治道德。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范围几乎涵盖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在不同领域领导干部有不同的道德行为规范。在政治建设领域,领导干部的官德规范是忠于国家和勤政为民;在经济建设领域,领导干部的官德规范是清正廉洁;在文化建设领域,领导干部的官德规范是兼容并包;在社会建设领域,领导干部的官德规范是公正无私;在生态建设领域,领导干部的官德规范是和谐共存。而自我节制是官德规范由外在他律转化为内在自律的基础。最后,提出官德建设的路径。道德是社会规则与个人品德的统一体,一定意义上说,官德建设的路径不外是制度保障、道德教育、自我修养与环境熏陶。因此,新时期官德建设要实现教育、制度、监督和修身四位一体,一方面重视发挥道德软约束的作用,积极探索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和道德评价机制;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用制度力量保证官德得以实现的途径,以增强官德规范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李政敏[9](2011)在《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是邓小平在科学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为什么要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及如何进行教育而形成的一系列思想观点的总和。它是由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地位与任务、主体与客体、内容和形式、原则与方法等方而的思想组成的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党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和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理论。研究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对于深化邓小平理论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绪论,明确了本文以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与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观、邓小平教育思想之间既联系又区别的相互关系,介绍了近年来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现状,阐述了本文运用的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论述了这一选题对于深化邓小平理论的理解和研究、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创新的意义。本文第一章,论述了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与逻辑脉络。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是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等人的理论教育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有关思想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的思想渊源。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勇于创新的批判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主体条件。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萌芽、酝酿到形成三个时期。本文第二章,论述了邓小平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共性与个性。邓小平同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教育思想,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突出的科学性、强烈的实践性、科学的批判性等共性特征。由于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产生、形成于新的时代条件下和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其又具有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统一、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务实性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等个性特征。本文第三章,论述了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地位与任务的思想。邓小平站在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等关于理论教育地位与作用的思想。而对新的历史任务,邓小平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目标与任务是努力造就“四有”新人,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本文第四章,论述了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与形式的思想。在对国际国内形势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邓小平提出了思想理论教育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作为主要教育内容。为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邓小平提出要通过学校课堂教育、开展整党整风运动、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媒体宣传教育、开展理论研究等,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形式。本文第五章,论述了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与客体的思想。由准对准进行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关键问题,邓小平将党团组织、工会、社团、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门机构等作为组织形式的教育主体,将党的政工干部、教师、思想战线上的战士等作为群体形式的主体,并提出全党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教育思想。对于受教育者,邓小平认为党员干部、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青年、部队官兵等都应该接受思想理论教育,其中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年是理论教育的重点对象。本文第六章,论述了邓小平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原则与方法的思想。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是理论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老祖宗不能丢”、“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等原则。将这些原则贯彻到理论教育实践之中,邓小平提出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要采用理论教育法、说服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法等教育方法。本文第七章,论述了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贡献与意义。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理论教育思想,为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对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第八章,论述了江泽民和胡锦涛对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地位、任务、内容、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对党的思想理论教育作出了新的贡献。

王老哈[10](2001)在《讲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水平》文中认为

二、在党校教育中把“讲学习”落在实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党校教育中把“讲学习”落在实处(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重点难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四、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党自我革命理论的提出
    第一节 自我革命理论的时代背景
        一、世界形势风云变幻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新挑战
        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党的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三、政党治理的现实状况对党自我革命提出新发展
    第二节 自我革命理论的思想资源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党自身建设的重要论述
        二、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关于党自身建设的论述
    第三节 自我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实践历程
        二、国际共运史上马克思主义政党成败的经验教训
        三、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选择
第二章 新时代自我革命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
    第一节 把握自我革命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目标体系: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
        二、外在压力:直面问题的勇气和刮骨疗毒的意志
        三、内生动力: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四、行为体系:“四个自我”否定中实现肯定
    第二节 党自我革命的时代要求
        一、根本原则: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二、基本要求:党的建设全方位自我革命
        三、关键环节:加强反腐倡廉与干部队伍建设
        四、总体目标: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第三章 新时代自我革命的理论特质
    第一节 自我革命理论的显着特点
        一、与时俱进直面问题的时代性
        二、哲学高度的科学性和人民性
        三、破解难题的革命性和实践性
    第二节 自我革命理论的创新探索
        一、党建理论的新认识
        二、治党文化的新探索
        三、政党形象的新塑造
第四章 新时代自我革命理论的深化探索
    第一节 增强党发展的内生动力是自我革命的根本途径
        一、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地位
        二、树立领导干部正确的权力观和利益观
        三、夯实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和党性修养根基
    第二节 健全党的外在约束是自我革命的基本要求
        一、坚定不移反腐败是自我革命的强力抓手
        二、构建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协同机制是党自我革命的重要保证
        三、健全监督执纪问责机制是党自我革命的有效方式
    第三节 构建长效机制是党自我革命的持久保障
        一、建立学习与教育的长效机制
        二、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
        三、构建党全过程自我革命机制
第五章 新时代自我革命理论的价值意蕴
    第一节 自我革命的理论意义
        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理论
        三、探索了长期执政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保持生机活力的路径
    第二节 自我革命的现实意义
        一、引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发展方向
        二、增强党的凝聚力和人民政治认同感
        三、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一)基本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注释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概念界定
        (一)话语与话语权
        (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
        (二)列宁关于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思想
        (三)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注释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结构要素和影响因素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先在条件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话语权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话语建设的能力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结构要素
        (一)话语主体与话语权建设队伍
        (二)话语主题与话语建设内容
        (三)话语方式与话语权建设的载体
        (四)话语效果与话语权建设的实效评价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影响因素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其科学性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立场及其人民性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文化使命及其自觉性
        (四)中国共产党“以德为先”的话语践行及其示范性
    注释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实践历程和经验启示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实践
        (一)民主革命早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进行探索
        (二)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走向成熟
        (三)解放战争时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主动开展
    二、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实践
        (一)巩固政权和过渡时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的加强
        (二)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三) “文革”时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遭遇严重挫折
    三、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实践
        (一)改革开放初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的调适与巩固
        (二)进入新世纪后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的充实和提高
        (三)转型发展重要时期党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上的深化与丰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实践
        (一)新时代对话语权重要性认识的增强促进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
        (二)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能力的提升扩大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影响力
        (三)新时代实施的网络强国战略推进了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平台建设
    五、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经验启示
        (一)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必须以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必须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多样化示范化
    注释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成就
        (一)形成了多元主体参与的建设格局
        (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成果体系
        (三)迈向媒体融合利用进行话语传播的良好态势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境遇
        (一)后冷战时代“意识形态终结论”的迷惑与应对
        (二)全球化与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与话语批判
        (三)信息化与虚拟话语场的挑战与利用
        (四)社会利益分化与异质话语立场的挑战与导引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部分党员干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损害了党的话语公信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体系在建构话语权上的作用未充分发挥
        (三)党的宣传思想教育工作中群众性话语转向和表达不足
        (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建设仍需改进加强
        (五)当前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注释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多维路向
    一、以理论创新和宣传引导为基础推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
        (一)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不断提升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水平
        (二)以宣传思想工作为导引加强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
    二、以制度建设和从严治党为保障推进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
        (一)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保障
        (二)党的制度不断完善可以转化制度优势和话语力量
        (三)制度治党取得实效可以提高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效
    三、以提高话语建设能力为关键发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作用
        (一)坚持把学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二)实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话语大众化
        (三)提高思政课展现“中国理论”世界话语权的能力
    四、以网络安全治理为主要抓手做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建设
        (一)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协同
        (二)提高中国共产党网络空间治理能力
        (三)提升网络空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五、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落实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的主体责任
        (一)明确党委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主体责任
        (二)要通过完善领导机制来提高领导水平
        (三)要建立健全主体责任落实监督机制
    注释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及评价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第一节 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性和阶级性具有一致性
        二、毛泽东:强调从思想上入党,高度重视作风建设
        三、刘少奇:界定“党性”概念,系统论述党性修养
        四、邓小平:要求党员解放思想,增强党性反对派性
        五、江泽民: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开展“三讲”活动
        六、胡锦涛:大力弘扬良好作风,树立系统化“三观”
    第二节 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现实依据
        一、国际层面:世界形势的变化对党员党性修养提出了考验
        二、国家层面:实现目标和梦想要求共产党人加强党性修养
        三、政党层面:执政能力提升需要将党性修养提到现实高度
第二章 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 加强党性修养的必要性
        一、党性是党员干部实现“四立”的基石
        二、党性修养是永葆党先进和纯洁的手段
        三、党性修养是党员和干部终生的必修课
    第二节 提升党性修养的五维要求
        一、用科学理论知识武装头脑,升华理论修养
        二、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提高政治修养
        三、践行为人民而服务的宗旨,落实道德修养
        四、认真学习党章和党内法规,严明纪律修养
        五、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加强作风修养
    第三节 落实党性修养的途径
        一、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规范
        二、树立良好家风,把好“人情关”
        三、严肃党内生活,打造锻炼平台
        四、学习优秀典型,塑造高尚人格
第三章 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特点
    第一节 真挚的为民情怀
    第二节 鲜明的问题导向
    第三节 强烈的担当意识
    第四节 严格的制度规约
第四章 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指导价值
    第一节 以民为本,遵循党性修养的根本原则
        一、工作出发点以群众的利益为首要考虑
        二、工作实效性以人民满意度为评判标准
    第二节 固本培元,涵养党性修养的文化之源
        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党性修养培基
        二、过硬的红色革命文化为党性修养固本
        三、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为党性修养铸魂
    第三节 求真务实,掌握党性修养的关键要义
        一、充分认识理论学习与实践指导的关系
        二、把个人自省和党内外团结监督相结合
    第四节 久久为功,保持党性修养的工作常态
        一、时间上持之以恒让党性修养行稳致远
        二、效果上行之有效为党性修养夯实根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创新点、难点
        (一) 创新点
        (二) 难点
    四、研究思路、方法及主要内容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主要内容
第二章 党性教育、党校的党性教育概述
    第一节 党性与党性教育的内涵
        一、党性的内涵
        二、党性教育的内涵
    第二节 党性教育的意义
    第三节 党校党性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党校党性教育的内涵
        二、党校党性教育的特征
第三章 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第一节 党性教育的发展历程回顾
        一、革命战争时期的党性教育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党性教育
        三、改革开放时期的党性教育
        四、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的发展
    第二节 云南省委党校的党性教育工作状况
        一、云南省委党校基本情况介绍
        二、云南省委党校办学历史回顾
        三、云南省委党校培训现状分析
    第三节 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概述
        一、党校党性教育主客体
        二、党校党性教育目标
        三、党校与党性教育的关系
        四、云南省委党校十八大以来党性教育工作的发展
    第四节 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基本经验
        一、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的内容
        二、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基本经验
第四章 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第一节 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针对性不足
        二、信念持守性不足
        三、教学主体创造性不足
        四、接受主体受教意识不足
        五、实效性长效性不足
    第二节 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主体缺乏协同
        二、主客体缺乏自觉
        三、接受程度的有限
        四、理论实践的滞后
        五、功能效果的局限
        六、学习周期的短暂
第五章 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改进对策
    第一节 建立完善党性教育体制机制
    第二节 优化教学布局,营造教育氛围
        一、加强理论基础
        二、保证教学时间
        三、严格组织生活
    第三节 贯彻从严治校,加强学员管理
        一、完善制度措施
        二、搞好入学教育
        三、加强学风建设
        四、做好管理工作
    第四节 健全教材编排,强化资源支撑
        一、健全课程教材编排
        二、加强师资库建设
    第五节 深化教学创新,增强教育实效
        一、创新教学组织管理
        二、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三、树立党性教育品牌
        四、深入党性教育分析
    第六节 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第七节 探索党性教育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2.1 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发展历程
    2.2 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现状
        2.2.1 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概述
        2.2.2 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内容
        2.2.3 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方式
    2.3 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特点
        2.3.1 建立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2.3.2 专题培训推进党员教育工作
        2.3.3 培训载体多元化
3 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情况调查及分析
    3.1 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问卷调查设计
        3.1.1 问卷调查表的设计背景
        3.1.2 问卷调查表的设计理念
        3.1.3 问卷调查表的主要内容
        3.1.4 问卷调查表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3.2 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问卷调查分析
        3.2.1 问卷调查数据梳理
        3.2.2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3.3 访谈调查设计及分析
        3.3.1 访谈范围和依据
        3.3.2 访谈内容分析
4 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基层党组织落实党员教育工作不到位
        4.1.2 学习态度不够积极主动
        4.1.3 教育内容缺少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4.1.4 管理方式传统单一
        4.1.5 培训效果不理想
    4.2 原因分析
        4.2.1 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工作不够重视
        4.2.2 部分党员党性意识淡化
        4.2.3 对基层党员需求了解不深入
        4.2.4 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
        4.2.5 缺少教育效果的反馈和评估机制
5 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对策研究
    5.1 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的组织和领导
        5.1.1 提高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5.1.2 构建条块联动的党员教育体系
        5.1.3 完善党员教育培训的保障体系
    5.2 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参加教育培训的主动性
        5.2.1 强化激励和约束
        5.2.2 健全学风管理制度
        5.2.3 侧重培养典型和榜样
    5.3 丰富党员教育培训内容和方式
        5.3.1 坚持按需培训
        5.3.2 创新培训方式
        5.3.3 丰富培训内容
    5.4 优化配置党员教育培训机构和资源
        5.4.1 基础设施资源共建
        5.4.2 人力人才资源共用
        5.4.3 学用平台资源共享
    5.5 探索建立党员教育积分制考评制度
        5.5.1 评价标准
        5.5.2 考核的主要内容
        5.5.3 考核的方式方法
        5.5.4 考核的评定和成果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工作调查问卷
附录B 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访谈提纲
致谢

(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及评析
        (一)领袖的党性思想研究
        (二)党性修养理论研究
        (三)党性修养历史研究
        (四)党性修养对策研究
        (五)新的研究视角
    三、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一)党性修养理论的体系化
        (二)党性修养路径的有效性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三)实证分析法
第一章 党性修养学说的理论起点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性观
        一、理论的实践性和现实性
        二、个人的革命战士精神
        三、政治组织的革命性倾向
    第二节 列宁的党性观
        一、哲学党性
        二、政治党性
    第三节 中国化的党性观
        一、提出的历史背景
        二、产生与发展历程
        三、核心观点及内容
    第四节 梳理经典文本的启示
        一、区分哲学党性和政治党性的必要性
        二、党性修养观的多元向度的统一性
        三、概念在实践发展中的规律性
第二章 党性修养路径的体系建构
    第一节 党性修养路径的概念透视
        一、党性概念的梳理
        二、党性修养概念的厘定
        三、党性修养路径的界说
    第二节 党性修养路径的选择依据
        一、党性修养的主体
        二、党性修养的内容
        三、党性修养的功用
    第三节 党性修养路径的选择悖论
        一、对党忠诚和对人民忠诚的关系
        二、主体意识和组织纪律的关系
        三、思想政治教育和客观现实的关系
        四、理论定力和政治定力的关系
第三章 中共党性修养路径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党性修养的方法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二、列宁主义的灌输论
        三、“治众如治寡”的治理理念
        四、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
    第二节 开展全党集中教育活动
        一、创立思想政治集中教育的模式
        二、坚持问题导向确定教育的主题
        三、把握全党集中教育活动的性质
        四、明确全党集中教育活动的方针
        五、历史实践中的教训
    第三节 建设经常性教育锻炼体系
        一、发挥学校的培训教育功能
        二、强化在职的思想政治学习
        三、注重群众路线的工作锻炼
    第四节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一、把批评和自我批评相结合
        二、把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
        三、把高线和底线相结合
        四、抓住“关键少数”
    第五节 强化纪律约束手段
        一、健全党内法纪体系
        二、严格监督执纪问责
        三、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第四章 中共党性修养路径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党性修养路径在方法论层面的问题
        一、强制灌输论与现代社会的冲突
        二、党员工具论与党员主体意识的冲突
        三、大公无私论与个人利益的冲突
    第二节 党性修养路径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
        一、党性修养存在的内部考验
        二、党性修养面临的外部冲击
        三、新时代党性修养的新要求
        四、党性修养路径的效果审视
    第三节 党性修养路径在中国化视域中的困境
        一、与中国社会结构的张力
        二、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张力
        三、实践路径依赖造成的困境
第五章 新时代完善中共党性修养路径的思考
    第一节 确立新时代党性修养的方法论
        一、党性修养要实事求是
        二、党性修养要以人为本
        三、党性修养要激发党员主体意识
    第二节 探索分层施教思路开展党性修养
        一、党性修养主体的分层
        二、党性修养内容的分类
        三、党性修养方法的分层
    第三节 创新互联网时代党性修养方式
        一、提高党性修养载体的信息化水平
        二、勇于做网络先锋,坚守互联网阵地
        三、深化马克思主义网络宣传
        四、加强典型案例网络宣传
    第四节 推动党性修养与传统修养相融合
        一、借鉴传统修身养性资源
        二、借鉴传统家风建设资源
        三、借鉴传统政德建设资源
    第五节 推动党性修养与国家治理共促进
        一、以法治化思维完善党内政治生活
        二、提高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能力
        三、全面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7)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的内涵与类型
    第一节 监督的内涵与类型
        一、监督的内涵
        二、监督的类型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内涵与类型
        一、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内涵
        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的类型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的内涵与类型
        一、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的内涵
        二、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的类型
        三、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的特点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加强组织建设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应对“四大考验”的重要措施
        一、中国共产党应对执政考验必须加强组织部门监督
        二、中国共产党应对改革开放考验必须加强组织部门监督
        三、中国共产党应对市场经济考验必须加强组织部门监督
        四、中国共产党应对外部考验必须加强组织部门监督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化解“四大危险”的必要手段
        一、组织部门监督是治疗精神懈怠症的一剂良药
        二、组织部门监督是化解能力不足危险的制度保障
        三、组织部门监督是化解脱离群众危险的重要举措
        四、组织部门监督是化解消极腐败危险的必要手段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的理论发展
    第一节 毛泽东党内组织部门监督思想
        一、组织部门监督具有三重意义
        二、组织部门监督的原则——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三、组织部门监督的重点——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四、组织部门监督的方法——定期召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
        五、组织部门监督的重要制度——民主集中制、集体领导与个人负责结合制度
    第二节 邓小平党内组织部门监督思想
        一、要解决执政面临的两大问题,就必须加强组织部门监督
        二、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管理和监督干部
        三、加强对选人用人的监督
        四、组织部门的任务更重要的是维护党规党法、搞好党风
        五、完善相关监督制度,健全党内民主生活
    第三节 江泽民党内组织部门监督思想
        一、组织部门在防治吏治腐败上负有重大监督责任
        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领导干部
        三、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的监督
        四、严肃党的纪律
        五、健全、改革和完善组织监督制度
    第四节 胡锦涛党内组织部门监督思想
        一、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二、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
        三、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规范权力的正确行使
        四、把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同信任、保护、激励干部结合起来
        五、全面提高组织部门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的实践历程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的初步探索(1921.7—1949.9)
        一、组织部门的建立与组织部门监督工作的启动
        二、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实践
        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组织部门监督实践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的曲折发展(1949.10-1978.12)
        一、开展干部鉴定工作
        二、开展整党运动
        三、再次审查干部
        四、“文革”时期组织部门监督工作停顿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的完善创新(1978.12—)
        一、平反冤假错案
        二、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
        三、清理“三种人”
        四、建立健全干部考核制度
        五、加强对选人用人的监督
        六、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面临的现实问题
    第一节 监督的一些难点问题还未解决
        一、“火箭提拔”问题突出
        二、买官卖官问题时有发生
        三、带“病”提拔、边腐边升问题突出
    第二节 监督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
        一、组织处理规定尚未出台
        二、破格提拔制度不健全
        三、领导干部财产公示及相关检查制度还没有建立起来
        四、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
    第三节 监督的意识和力量还不够强
        一、监督意识不够强
        二、监督力量较薄弱
    第四节 监督的手段和方法还不够新
        一、监督信息的采集手段和方法还不够新
        二、监督信息的核实手段和方法还不够新
        三、监督信息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还不够新
        四、监督信息的利用手段和方法还不够新
    第五节 监督的检查和处理还不够严
第六章 加强组织部门监督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加强组织部门监督制度建设
        一、建立科学的组织处理制度
        二、建立严格的破格提拔制度
        三、建立和完善干部谈话制度
        四、建立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全程纪实制度
        五、建立主要领导干部用人行为规范
        六、建立干部廉政报告、鉴定制度和财产公示制度
    第二节 加强组织部门监督主体自身建设
        一、健全监督机构,强化监督力量
        二、进行教育培训,强化整体素质
        三、开展考评督查,强化责任机制
    第三节 加快推进组织部门监督信息化
        一、加快推进举报监督系统建设
        二、加快推进实时监督系统建设
        三、加快推进公开监督系统建设
    第四节 提升与其他类型监督的对接程度
        一、提升与纪检监督的对接程度
        二、提升与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对接程度
    第五节 加大监督查处力度
        一、加大检查力度
        二、加大案件查核问责力度
        三、加大查处通报力度
结论
参考文献

(8)新时期中国官德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述评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官德建设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道德与官德
        一、 道德的内涵与特征
        二、 官德的涵义分析
        三、 官德的特征与功能
    第二节 官德建设
        一、 官德建设的涵义与表征
        二、 新时期官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官德建设的基本要点
        一、 义利的辩证统一
        二、 法德的辩证统一
        三、 官德与人性的对立统一
第二章 官德建设思想资源的理论梳理
    第一节 中国古代官德建设思想
        一、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基础
        二、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 中国古代官德思想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西方官德建设思想
        一、 以美德为核心的古希腊官德建设思想
        二、 以宗教信仰为核心的基督教道德思想
        三、 以规范为核心的近代官德思想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官德建设理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公仆思想
        二、 列宁官德建设理论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官德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官德建设理论
        一、 毛泽东的官德建设思想
        二、 邓小平的官德建设思想
        三、 江泽民的官德建设思想
        四、 胡锦涛的官德建设思想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官德建设的实践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干部道德建设实践
        二、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官德建设实践
        三、 新时期官德建设的实践
        四、 中国共产党官德建设的基本经验
第四章 新时期官德失范问题与成因
    第一节 官德失范的表现及影响
        一、 官德失范的表现
        二、 官德失范的影响
    第二节 官德失范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 总体原因:社会的现代化转型
        二、 制度原因:监督机制缺位
        三、 经济因素: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四、 文化因素:多层次的文化冲突
        五、 教育原因:思想道德教育失误
第五章 新时期中国官德建设的对策思考
    第一节 官德建设的目标
        一、 官德建设理论的科学化
        二、 官德制度建设的科学化
        三、 官德建设方法的科学化
    第二节 官德建设的原则
        一、 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
        二、 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三、 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第三节 官德建设的内容
        一、 当前官德规范的内容及其局限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官德规范体系的要素分析
    第四节 官德建设的路径
        一、 建立“体制、机制和法制”三位一体的制度保障
        二、 道德教育是实现官德建设目标的关键环节
        三、 道德修养是官德建设的内在基础
        四、 良好的环境是官德建设成功的必备条件
结语
    一、 树立科学权力观是官德建设的出发点
    二、 道德教育与自我修养是树立科学权力观的有效途径
    三、 民主监督是树立科学权力观的重要途径
    四、 廉政制度建设是树立科学权力观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后记

(9)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意义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一章 历史与逻辑
    第一节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二、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
    第二节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重要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
        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
        三、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
        四、邓小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相关思想的借鉴
    第三节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形成的主体条件
        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二、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
        三、勇于创新的批判精神
        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第四节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萌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
        二、酝酿:从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
        三、形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
第二章 共性与个性
    第一节 经典作家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共性
        一、鲜明的阶级性
        二、突出的科学性
        三、强烈的实践性
        四、科学的批判性
        五、有效的"灌输"性
    第二节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个性
        一、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统一
        二、党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三、理论性与务实性相统一
        四、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第三章 地位与目标
    第一节 邓小平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地位与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理论教育地位与作用的探索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保证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第二节 邓小平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标与任务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理论教育目标和任务的探索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培育"四有"新人
第四章 内容与形式
    第一节 邓小平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
        二、毛泽东思想教育
        三、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第二节 邓小平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形式
        一、学校课堂教育
        二、整党整风运动
        三、真理标准讨论
        四、媒体宣传教育
        五、开展理论研究
第五章 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 邓小平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的构成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主体建设
    第二节 邓小平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客体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客体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客体的确定
第六章 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邓小平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原则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二、"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
        三、"老祖宗不能丢"的原则
        四、要"讲新话"的原则
    第二节 邓小平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
        一、理论教育法
        二、说服教育法
        三、自我教育法
        四、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法
第七章 贡献与意义
    第一节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历史贡献
        一、丰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教育思想
        二、丰富和完善了邓小平理论
        三、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取得了显着成效
    第二节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充分认识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性
        二、始终坚持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三、坚决克服理论教育工作中的错误倾向
第八章 继承与发展
    第一节 江泽民对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要性的新时代阐释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内容的创新
        三、以新时代内涵闸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四、坚持整风教育形式,深化党校教育改革
        五、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风内涵的丰富与发展
    第二节 胡锦涛对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一、推进理论创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增添新的内容
        二、强调干部和青年教育,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象的重点
        三、注重学校和共青团教育,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体建设
        四、强调求真务实,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根本原则
        五、开展集中学习实践活动,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途径
        六、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四、在党校教育中把“讲学习”落在实处(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理论研究[D]. 王贵.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建设研究[D]. 贾绍俊.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研究[D]. 程雅丽.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云南省委党校党性教育工作研究[D]. 阮丽君. 云南大学, 2018(04)
  • [5]盘锦市基层党员教育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D]. 王建璐. 大连理工大学, 2017(10)
  • [6]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路径研究[D]. 王伟.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7]中国共产党组织部门监督研究[D]. 刘文新. 湖南师范大学, 2014(07)
  • [8]新时期中国官德建设研究[D]. 刘彦芬. 中共中央党校, 2013(10)
  • [9]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D]. 李政敏. 陕西师范大学, 2011(07)
  • [10]讲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知识水平[J]. 王老哈. 思想工作论坛, 2001(01)

标签:;  ;  ;  ;  ;  

在党校教育中落实“讲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