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一、“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国贤[1](2021)在《惯性定律的历史探讨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文中指出牛顿第二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而此定律是由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发展得到的。第一运动定律或惯性定律的来源有其漫长的历史,最初是由中世纪冲力学说——物体不必靠接触而能继续保持运动开展出来;经过伽利略认为物体自斜面自然下滑后,能沿着地球表面不停地运动;笛卡尔扩充了此观点,认为物体在不受任何“干扰、阻止”下,物体将持续地运动下去,且会沿着直线方向,清晰地引入运动“状态”的概念;最后牛顿在其《原理》一书中,首次指出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维持不变,这也是现代或教科书中所称的惯性定律。牛顿惯性定律基本上不是一般所言,在于描述“惯性”的意义,或做为决定惯性坐标的依据。他在《原理》中有三处清晰地使用了他的惯性定律,来论证书中两个重要的最初的命题。在探讨此论述中,可以清晰地明白与体会惯性定律的内涵,能正本清源,不至于迷惘在大量非牛顿本意的揣测文献中。在探讨惯性定律长期发展下的历史脉络,与掌握住牛顿本人对此定律的运用里,一方面,除了可提供有关惯性定律的正确来源出处,提升教学者的思维层次;另一方面,更期望能浅移默化地落实在惯性定律的有效教学上。由此,再进一步通过对应的教学设计案例,并进行实践与分析,显示融入惯性定律学史于教学上,不仅对高中生的上课积极性、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且也可提升学生发现与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正确的思考方法,奠定未来从事物理研究的扎实基础。

姚蕊[2](2021)在《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对策及教学设计》文中指出物理概念被广泛用于描述现实事物的根本性质和物理特点,从而不同事物得以彼此区分。认识物理概念是认识物理世界的基础,因此学习物理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十分必要。然而,大多数物理概念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往往会出现学习障碍,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随着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教学的持续革新,具身认知理论正逐渐被认知科学等领域所认可,为许多研究方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学生的认知、身体、所处环境以及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均是不可或缺的,这恰好契合了具身认知理论的内涵——认知具有身体参与性、情境性和交互性。将该理论应用于指导物理概念教学,能够充分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升其认知物理概念的效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发展的可能。在汲取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本文以具身认知理论作为指导,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概念的实际情况,对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了解具身认知理论的起源、内涵等,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从大量论文和书籍中发现了初中生在物理概念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学习障碍;其次,在山东省菏泽市选取了两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目的在于证实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的各个环节中确实会出现不同的学习障碍,并从具身认知角度分析初中学生在物理概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具身认知理论为指导,提出应对初中生物理概念学习障碍的策略,并用八个教学设计实例将这些对策呈现出来。

罗光勇[3](2020)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研究》文中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深感物理思想与方法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性。与有经验的老师交流,获得的是一些物理教学经验,对于物理思想与方法的教学实施指导甚微。进一步查阅相关文献,研究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较多,大多偏向理论,在实践应用上不够,物理思想与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的研究较少。因此尝试对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做一个完整的实践研究。通过文献研究辨析物理思想与方法相关概念;多方面分析物理思想与方法,然后进行系统分类;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总结出物理思想与方法实施原则、策略,根据研究设计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观察和总结修正。最终得出初中阶段常用物理思想与方法,总结出物理思想与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多个实践案例和指导方法,以期对自己和同仁的物理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本文研究过程如下: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意义、内容、方法等。第二章主要分析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先对本文重要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再分别从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过程中,分析和总结出初中常用的物理思想与方法;最后以知识获取过程:动机→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应用知识,作为为指导;研讨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的分类,总共分为发现类、建构类、应用类三类。第三章主要探讨初中物理教学心理基础,包括教学过程中初中生形象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能力,及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式:观察学习和自主学习。第四章初中提出物理思想与方法实施原则与策略,依据物理知识性质、初中生学情、教学规律等三者。提出科学性、中心性、显化性、实用性、重复性、引导性六个原则。拟定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体验式学习为导航进行实施;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在物理知识的生成、理解、应用过程中实施,以“化整为零,化零为整”为渗透思想,有针对设计教学设计实施,三条实施策略。第五章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根据第二章物理思想与方法的分类分别对各类思想与方法进行分析和定义;根据第四章提出的原则和策略,对各类思想与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探讨。第六章总结与展望,进一步对本文研究总结,分析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渗透中做得好的地方,讨论有待改进之处,以期望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教学实践能够更好的完善。

葛依凌[4](2020)在《学术演讲集《理论物理学八讲》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翻译已经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符号转换,而是一定背景下的交际行为,本翻译实践报告以翻译马克思·普朗克的学术演讲集《理论物理学八讲》(Eight Lectures on Theoretical Physics Delivered at Columbia University in 1909)文本的汉译为基础完成。《理论物理学八讲》作为学术演讲集,既有科技文本属性,又兼具演讲稿的特点。科技文本大多属于信息型文本,通过朴实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信息,一般要求译者以内容为核心。而演讲稿则采用更多口语化表达,导致全文术语表述不严谨和不统一。《理论物理学八讲》中最大的翻译难点和重点就是术语翻译,本文将术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分为可读性和层次性两大类,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全文共五章。第一章是翻译项目介绍,包括项目承接过程和该项目的语言特征。第二章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总结了科技翻译和术语翻译的一些问题和翻译方法,并给出术语的定义和术语翻译的要求。第三章强调术语翻译的可读性,要求译者注重时效性和术语意识这两个重要因素。理论物理学发展至今经历了许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新的术语出现,而术语得到系统性的定义往往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针对经典早期科技文本中的不规范术语和错误术语,本章从时效性和术语意识两个角度出发,结合案例进行分析。第四章强调术语翻译的层次性,从术语的关联度、前后统一和级阶统一三个角度结合案例进行探讨。首先利用word2vector模型进行词向量分析,提供一个科学的术语关联度的判断依据。然后根据全文术语表,对反复出现的同义术语和相似术语进行统一和规范。最后根据韩礼德的级阶概念,通过级阶分析法,探讨术语翻译的级阶统一问题。第五章针对本翻译实践报告进行了总结。

刘征[5](2019)在《狄拉克的科学方法论革命及其哲学意义》文中认为狄拉克的科学方法论革命为重新理解数学和物理学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在物理学哲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论文试图从其提出的时代背景、哲学内涵和历史意义三个部分对其进行阐述和分析,明确其作为方法论革命的地位和价值所在。论文认为,狄拉克的科学方法论最重要的哲学意义在于向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数学和物理学关系的整体论的思路。物理-数学符号作为整体,成为物理学家通往框架定律的有效道路,颠覆了伽利略-牛顿的研究传统,在物理学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回避了传统上把数学和物理学割裂理解产生的解释困难。当代物理学前沿并不是数学游戏,新的观点是:物理-数学符号作为通向框架定律的最好通道,可能会带给我们新发现的实体和现象。狄拉克科学方法论在物理学理论构造和数学物理学关系的讨论中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林士涵[6](2019)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思想方法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次研究是结合当前教育界最前沿提出的核心素养理论为主要依据,对初中物理学的思想方法体系开展有关研究。由于物理学科在整个核心素养体系的培养中也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也有其需要承担的历史使命,并且物理学科本身也是极具特色的,尤其是在逻辑思维领域的培养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物理学科的学习不仅仅需要掌握有关知识上,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物理学科思考问题的方式,掌握有关的物理思想方法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在以终生学习为目的教育要求中、物理学科的设置中以及在最基本的培养受教育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采用了文献法、调查法和教材分析法,并在研究中与一线教师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并借鉴教育一线长期积累下来的经验为主要参考方向,以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针对初中物理所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思想方法体系进行了筛选与汇总。在研究中最终确定下来的最基本的初中物理思想方法体系有控制变量法、理想实验法、理想模型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整体法与隔离法、比值法、图像法、几何法、对称法、比较法、类比法以及逻辑思维法,研究中都会有对每一种思想方法在教材中的体现以及高频考点中的应用进行了剖析,最终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一定体系的研究结果。

李裔[7](2019)在《中英主流高中物理教材中实验部分的对比》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现如今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强弱,并不仅体现在其军事实力上,其国家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掌握情况以及高新人才的多少也成为重要的判断依据之一;而物理学的发展间接的影响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潜能和高新人才的储备。甚至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弱,所以物理教学的改革成败,对一个国家未来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鉴于英国走在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因此对比学习其教学经验,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借鉴作用。但由于中英两国在文化、政治和传统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导致两国在教育方法和理念上存在巨大的不同。并且物理作为中等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而实验又是物理科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原理的来源,是检验物理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对比研究两国主流高中教材实验的差异,可以为我国今后的课程改革提供新鲜血液,也可以给我国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本文在进行此次对比研究时,主要从实验总论、形式、数量和内容四个方面进行;借助图像、表格、数学统计手段等,对两本教材进行比较分析,并加以总结,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最后,笔者希望借助此次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进行物理教学,同时帮助受教育者更好地进行物理知识的学习。本文将从下述几个部分,进行本次对比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在此部分对此次课题的选取、当前研究现状、本次课题研究具有怎样的目的与意义以及本次课题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二部分对两国教材实验总论进行了对比,在本部分中,笔者对两国教材实验总论进行了阐述说明,分析两者所具有的优缺点,加以对比总结。第三部分对两套教材实验进行了对比研究,首先对两国实验呈现形式进行了阐述;其次对两套教材中实验数量及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然后从两套教材的力、热、光、电四个类别实验中,各选取一个典型实验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两套教材实验特点加以整理。第四部分对本次研究进行整体总结分析,并结合研究结果,对今后教材的完善和修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第五部分对本次研究的局限和展望进行了阐述,旨在发现本次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和接下来需要应对的问题。

程瑞[8](2019)在《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问题——基于数学与物理学关系的新图景》文中研究说明进入21世纪以来,一场新的量子革命正在悄然兴起,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向将因此发生深刻改变。在基础理论层面,科学家正试图构建自然界的大统一理论;在应用层面,量子信息、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等领域正在引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新的量子革命将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迫切需要进行哲学上的反思和审视,也必将促进哲学自身的变革和突破。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量子论与新科学哲学的兴起"的五位主要参与人,对新的量子革命进行观照与反思。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所教授高策和讲师乔笑斐,提出"后真相时代的科学哲学"这一新概念,认为在新的量子革命大背景下,传统哲学中的时间、空间、物质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对科学分界问题、范式问题和研究纲领问题给出了初步讨论。华南理工大学哲学与科技高等研究所教授吴国林认为,量子理论的一个根本特征是"超验",它既超过经验,又不离开经验,且使经验成为可能。量子诠释的真理是实践本体论的真理与实践认识论的真理的统一。上海社会科学院教授成素梅认为,量子化假设的确立打破了"物质无限可分"和"自然界是不连续"的常识观念,摧毁了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概念框架的准确应用。深入到量子理论的基本假设中揭示其发出的哲学宣言,是一项基础而迫切的工作。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程瑞认为,20世纪后半叶以来,当代科学的理论实践展示了一幅全新的数学物理学关系图景。数学和物理学结构上的同构性、认识论的镜像性以及二者之间的整体性关系特征成为物理学前沿领域科学理论评价标准重建的认识论基础。当然,学界对于四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和提法可能还存在不同意见。我们组织本组专题文章,目的就在于推动从哲学视角审视当代量子理论的工作进一步拓展和深入,期待学界能够在激烈的争鸣与交锋中,产生更多对于当代量子理论和当代哲学发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的研究成果。

王景元[9](2017)在《对物理学中美育素材的寻探》文中研究指明美学教育是物理学科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如何挖掘教材中的美学素材,为物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提供极为丰富的内容,充分展现物理学科中内在美,是一个物理教育工作者始终追求的一种境界。

杨小云[10](2016)在《理想化方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文中提出本文阐述了理想化方法的概念,结合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说明了理想化方法在物理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讨论了如何进行物理学理想化方法的教学,最后提出了物理学中理想化方法运用的重要性、便捷性和可行性。

二、“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惯性定律的历史探讨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来源
        1.1.2 研究价值与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况
        1.2.1 国外研究现况
        1.2.2 国内研究现况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教育重演论
        2.1.1 主要观点
        2.1.2 启示
    2.2 建构主义理论
        2.2.1 主要观点
        2.2.2 启示
    2.3 科学发展理论
        2.3.1 主要观点
        2.3.2 启示
第3章 惯性定律的来源、发展与内容
    3.1 希腊时期的动力学理论
    3.2 中世纪时期的冲力——惯性的源头
    3.3 伽利略的观点——圆惯性
        3.3.1 伽利略惯性定律出处之一
        3.3.2 伽利略惯性定律出处之二
    3.4 笛卡尔的叙述
        3.4.1 笛卡尔的惯性定律
        3.4.2 惠更斯的惯性定律
    3.5 牛顿外力概念的提出
    3.6 牛顿第一定律的出处与描述
    3.7 小结
        3.7.1 回顾惯性定律的发展过程
        3.7.2 引起惯性定律模糊的几个原因
        3.7.3 惯性概念与固有力概念
第4章 牛顿及后人如何使用惯性定律
    4.1 牛顿本人如何使用惯性定律
        4.1.1 牛顿惯性定律的首次使用
        4.1.2 牛顿第二次使用惯性定律——证明命题Ⅰ
        4.1.3 牛顿第三次使用惯性定律——命题Ⅱ
        4.1.4 小结
    4.2 牛顿之后物理学家对惯性定律的使用
        4.2.1 牛顿的绝对与相对空间——转动的水桶实验
        4.2.2 马赫的惯性与非惯性坐标系
        4.2.3 二十世纪前物理学家对惯性定律的描述
        4.2.4 西方教科书对惯性定律的描述
第5章 融入惯性定律历史于教学实境中的调查
    5.1 调查目的
    5.2 调查对象
    5.3 教师部分的情况调查
        5.3.1 调查内容
        5.3.2 调查情况分析
    5.4 学生部分的情况调查
        5.4.1 调查内容
        5.4.2 调查情况分析
第6章 惯性定律的教学实践
    6.1 国内高中物理教材对惯性定律的描述
        6.1.1 国内高中物理教材对惯性定律主要观点的呈现
        6.1.2 高中物理教材的模糊之处和建议
    6.2 国内一般教师对惯性定律的教学情况
    6.3 融入物理学史的惯性定律的教学设计
        6.3.1 融入物理学史的惯性定律的教学思路
        6.3.2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例
第7章 惯性定律的教学实践效果
    7.1 教学效果研究
        7.1.1 目的
        7.1.2 实验对象
        7.1.3 计划
        7.1.4 实验过程
        7.1.5 学生访谈
    7.2 教学建议
        7.2.1 收集与阅读史料以提升教师对物理知识的思考深度
        7.2.2 整合史料以适应学生学习水平
        7.2.3 巧妙设置问题情境
        7.2.4 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教学效果评估问卷
附录3:后测试卷
附录4:教学设计
致谢

(2)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对策及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具身认知理论综述及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具身认知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一、哲学维度
        二、心理学维度
    第二节 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观点及具体内涵
        一、具身认知研究趋势
        二、国外关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观点
        三、国内关于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观点
        四、具体内涵
    第三节 关于具身认知理论的研究现状
        一、具身认知对教学的启示
        二、具身认知理论与物理教学
    第四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学习障碍
        二、物理学习障碍
        三、概念
        四、物理概念
        五、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
第三章 初中学生物理概念学习障碍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初中学生概念学习障碍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问卷设计与调查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物理概念学习动机障碍分析
        二、物理概念理解障碍分析
        三、物理概念深化障碍分析
        四、物理概念记忆障碍分析
    第三节 具身认知角度分析概念学习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具身化的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应对策略
    第一节 巧设具身情景
    第二节 丰富具身体验
    第三节 剖析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第四节 优化记忆方式
第五章 具身化概念教学设计实例
    第一节 “光的色散”概念教学设计
    第二节 “重力”教学设计
    第三节 “大气压强”概念教学设计
    第四节 “电压”教学设计
    第五节 “磁现象”相关概念教学设计
    第六节 “密度”教学设计
    第七节 “光的折射”概念部分教学设计
    第八节 “比热容”概念教学设计
第六章 反思与展望
    第一节 反思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因素研究”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第2章 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综合分析
    2.1 相关概念辨析
        2.1.1 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辨析
        2.1.2 物理知识与物理方法辨析
    2.2 从《物理课标》分析物理思想与方法
    2.3 从教材分析物理思想与方法
    2.4 从教学过程总结物理思想与方法
    2.5 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归纳整理
第3章 初中物理教学心理基础探讨
    3.1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形象思维
    3.2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认知水平
    3.3 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观察学习
    3.4 建构主义理论——自主学习
第4章 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施原则与策略
    4.1 实施原则
        4.1.1 科学性原则
        4.1.2 中心性原则
        4.1.3 显化性原则
        4.1.4 实用性原则
        4.1.5 重复性原则
        4.1.6 引导性原则
    4.2 实施策略
        4.2.1 以学生学情为基础,体验式学习为导航进行实施
        4.2.2 以物理知识为载体,在物理知识的生成、理解、应用过程中实施
        4.2.3 以“化整为零,化零为整”为渗透思想,有针对设计教学设计实施
第5章 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5.1 发现类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5.1.1 逻辑思想与方法
        【案例5-1】教学案例1:力的教学设计
        5.1.2 探究思想与方法
        【案例5-2】教学案例2: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片段
        5.1.3 定义思想与方法
        【案例5-3】教学案例3:机械运动教学片段
        【案例5-4】教学案例4:机械功教学片段
        【案例5-5】教学案例5:功率教学片段
    5.2 建构类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5.2.1 理想化思想与方法
        5.2.2 等效思想与方法
        【案例5-6】教学案例6:合力教学片段
        5.2.3 系统思想与方法
        【案例5-7】教学案例7:弹簧测力计使用教学片段
        【案例5-8】教学案例8:单位换算教学设计
        5.2.4 控制变量思想与方法
        【案例5-9】教学案例9:电阻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教学片段
        【案例5-10】试题案例1:图像题中的控制量变量思想与方法应用
        【案例5-11】试题案例2:选择题中的控制变量思想与方法应用
        5.2.5 转换思想与方法
        【案例5-12】教学案例10:声音的产生教学片段
        【案例5-13】试题案例3:累积法的应用
        【案例5-14】教学案例11:阿基米德原理验证教学片段
    5.3 应用类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5.3.1 等量思想与方法
        【案例5-15】试题案例4:称重法(平衡法)应用
        【案例5-16】试题案例5:列方程法的应用
        5.3.2 规范思想与方法
        【案例5-17】试题案例6:图示法的应用
        5.3.3 相对思想与方法
        【案例5-18】试题案例7:参照法的应用
        【案例5-19】试题案例8:估测法的应用
        5.3.4 数形结合思想与方法
        【案例5-20】试题案例9:图像法的应用
        【案例5-21】试题案例10:函数法(二次函数)的应用
        5.3.5 逆向思想与方法
        【案例5-22】试题案例11:逆向思维导图法在计算题中的应用
        5.3.6 守恒思想与方法
        【案例5-23】试题案例12:能量守恒法的应用
        【案例5-24】试题案例13:电流回路法应用
        【案例5-25】试题案例14:标“+”“-”极法的应用
        5.3.7 比例思想与方法
        【案例5-26】试题案例15:“串正并反”法的应用
        【案例5-27】试题案例16:比例法的应用
    5.4 整合性初中物理思想与方法实践探索
        【案例5-28】教学案例12:速度专题
    5.5 物理思想与方法实施效果分析与总结
        5.5.1 物理思想与方法在新知学习中的渗透实施效果分析与总结
        5.5.2 物理思想与方法在综合复习中的渗透实施效果分析与总结
        5.5.3 分析与总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物理课标》中体现的物理思想与方法统计
    附录2 :初中物理沪科版(2012)教材中物理思想与方法统计
    附录3 :系统思想总结初中物理知识案例
    附录4 :规范作图与计算题答题规范案例
致谢

(4)学术演讲集《理论物理学八讲》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翻译项目介绍
    1.1 项目承接
    1.2 语言特征
第2章 研究背景
    2.1 科技翻译研究
    2.2 术语翻译研究
第3章 术语翻译的可读性
    3.1 时效性
    3.2 术语意识
第4章 术语翻译的层次性
    4.1 术语的关联度
    4.2 术语的前后统一
    4.3 术语的级阶统一
第5章 翻译实践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书目(非直接引用)
附录二:术语表
附录三:翻译原文及译文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狄拉克的科学方法论革命及其哲学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狄拉克科学方法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1.1 狄拉克的科学方法论及其早期应用
    1.2 狄拉克科学方法论提出的时代背景
第二章 狄拉克科学方法论革命的哲学内涵
    2.1 狄拉克科学方法论革命被重视的哲学必然性
    2.2 狄拉克科学方法论革命的哲学内涵
第三章 狄拉克科学方法论革命的历史意义
    3.1 在物理学理论构造方面的意义
    3.2 对数学物理学关系探讨的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思想方法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初中物理思想方法解读
    第一节 物理学思想方法介绍
    第二节 数学思想方法介绍
    第三节 逻辑思维方法介绍
第二章 物理学思想方法
    第一节 控制变量法
    第二节 理想实验法
    第三节 理想模型法
    第四节 转换法
    第五节 等效替代法
    第六节 整体法与隔离法
第三章 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节 比值法
    第二节 图象法
    第三节 几何法
    第四节 对称法
第四章 逻辑思维方法
    第一节 比较法
    第二节 类比法
    第三节 逆向思维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
致谢
个人简历

(7)中英主流高中物理教材中实验部分的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1.1.2 我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1.3 中英两国对实验能力的要求
    1.2 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课题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比较分析法
        1.4.3 文献计量法
2.中英两国高中物理教材关于实验部分总论的对比
    2.1 我国教材关于实验的总论
    2.2 英国教材关于实验的总论
    2.3 实验总论的比较研究
3.中英高中物理教材中部分实验的对比研究
    3.1 教材实验呈现形式的对比研究
        3.1.1 我国教科版物理高中教材实验形式
        3.1.2 英国剑桥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形式
        3.1.3 中英高中主流教材实验形式的比较研究
    3.2 中英高中教材中实验数量与分布对比研究
        3.2.1 实验数量研究
        3.2.2 实验形式和范围分布情况
        3.2.3 实验数量与分布对比情况
    3.3 部分特色实验对比研究
        3.3.1 力学部分典型实验对比
        3.3.2 热学部分典型实验对比
        3.3.3 光学部分典型实验对比
        3.3.4 电磁学部分典型实验对比
    3.4 两国实验特色对比
        3.4.1 我国教科版教材实验特点
        3.4.2 英国剑桥高中教材实验特点
4.研究结论与建议
5.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8)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问题——基于数学与物理学关系的新图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学在物理学中的有效性问题及其当代理解
二、数学在物理学中有效性问题的反转及认识论转变
    (一) 数学在物理学中有效性问题的反转
    (二) 数学和物理学认识论上的镜像关系
三、数学与物理学关系的新图景与科学理论评价标准的反思
    (一) 重新刻画数学与物理学关系的新图景
        第一, 数学和物理学的同构性。
        第二, 数学和物理学的整体性。
        第三, 数学和物理学的相对独立性。
    (二) 重新反思物理学前沿领域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

(9)对物理学中美育素材的寻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简洁美在物理学中体现
    (一) 在内涵上的简单性。
    (二) 在结构上的简单性。
    (三) 在方法上的简单性。
二、对称美在物理学中的体现
三、和谐美在物理学中的体现
    (一) 在统一对应中体现和谐美。
    (二) 在互补中体现和谐美。
四、哲学美在物理学中的体现

(10)理想化方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理想化方法
2 理想模型
3 理想过程
4 理想实验
5 理想化方法的教学
6 结论

四、“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惯性定律的历史探讨及其对教学设计的启示[D]. 陈国贤. 闽南师范大学, 2021(12)
  • [2]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概念学习障碍对策及教学设计[D]. 姚蕊.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3]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思想与方法渗透研究[D]. 罗光勇. 西南大学, 2020(01)
  • [4]学术演讲集《理论物理学八讲》翻译实践报告[D]. 葛依凌.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5]狄拉克的科学方法论革命及其哲学意义[D]. 刘征. 山西大学, 2019(02)
  • [6]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思想方法体系研究[D]. 林士涵.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7]中英主流高中物理教材中实验部分的对比[D]. 李裔. 西华师范大学, 2019(01)
  • [8]科学理论的评价标准问题——基于数学与物理学关系的新图景[J]. 程瑞. 中国社会科学, 2019(02)
  • [9]对物理学中美育素材的寻探[J]. 王景元. 理论观察, 2017(06)
  • [10]理想化方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J]. 杨小云. 时代教育, 2016(21)

标签:;  ;  ;  ;  ;  

“理想实验”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