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R_1 mRNA、nm23H_1 mRNA、P-gp、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MDR_1 mRNA、nm23H_1 mRNA、P-gp、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一、肺癌组织中MDR_1 mRNA、nm23H_1mRNA、P-gp和CD44v6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论文文献综述)

史亚博,陈婷婷[1](2020)在《榄香烯在线粒体相关途径下抗肿瘤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线粒体作为生物体细胞代谢和信号转导途径的中心环节,在近年抗肿瘤药物研发及临床治疗领域备受关注。榄香烯是从草药温郁金、温莪术中提取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其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已近三十年,为更全面地了解其抗肿瘤机制,以线粒体途径视角,从榄香烯在线粒体途径下抗肿瘤效应为出发点,对近年来榄香烯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深度挖掘和应用榄香烯提供参考及新的研究思路。

夏露花[2](2020)在《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和探讨nm23基因与其他基因(EGFR,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为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疾病选取最有效的药物提供更多的参考信息。靶向逆转nm23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在放疗敏感性中的影响研究,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探讨使用PET/CT与增强CT两种检查方法对nm23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及对放疗计划的影响。方法:1)选取180例nm23表达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将其列为研究组。选取上述研究组中的53例非小细胞癌标本的癌旁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nm23和EGFR、VEGF基因的表达,对比其差异。对上述1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在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方面nm23、EGFR、VEGF三者表达的差异及其相关性。2)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不同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细胞株H1299中nm23 mRNA中表达水平;对照组细胞株A549给予照射处理,实验组则将过表达nm23重组质粒转染A549后给予照射处理;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集落形成情况;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各组nm23 mRNA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两组PI3K和AKT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的差异。3)选取213例nm23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图像检查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PET/CT组与增强CT组。在PET/CT组中,对比nm23表达强阳性(>++)组nm23表达阳性(≤++)组的SUVmax及GTVPET/CT。观察对比PET/CT组与增强CT组两组图像下,肿瘤分期改变情况、靶区勾画的体积大小、危及器官靶区的照射剂量,评估其对放疗靶区勾画的差异,对分期及放疗计划的影响。结果:1)EGFR、VEGF和nm23在非小细胞肺癌和癌旁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非小细胞癌组中的EGFR、VEGF阳性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nm23阳性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EGFR、VEGF和nm2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1)在性别、肿瘤分化程度方面:EGFR、VEGF、nm23阳性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病理类型方面:腺癌组EGFR阳性表达率高于鳞癌组;VEGF、nm23阳性表达率在腺癌、鳞癌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肿瘤分期方面:EGFR阳性表达率在肿瘤分期为Ⅲ—Ⅳ期组高于肿瘤分期为Ⅰ—Ⅱ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EGF、nm23在分期Ⅰ—Ⅱ期与Ⅲ—Ⅳ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淋巴结转移方面:EGFR、VEGF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高于无淋巴转移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有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非小细胞癌组织中,VEGF和EGFR不存在明显相关性;VEGF和nm23之间也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但EGFR与nm23与之间呈负相关性。2)A549和H1299非小细胞癌细胞株中nm23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549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m23表达水平较低;实验组与对照组MLD值和SF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放疗剂量下,细胞存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放疗剂量下,nm23 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放疗剂量下,PI3K和AKT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在PET/CT组中,nm23表达强阳性组SUVmax与GTVPET/CT均低于nm23表达阳性组。PET/CT组与增强CT组两组图像相比,两组在非小细胞癌分期改变、大体靶区体积(GTV)、危及器官的放疗照射量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nm23、EGFR和VEGF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有助于临床了解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变程度,为制定治疗方案及选择合适的药物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2)靶向逆转nm23可增强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3)了解nm23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能够为放疗靶区的制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放疗中,有助于提高靶区勾画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器官,使患者获益。

孙晨博[3](2016)在《自噬相关基因mTORC1、mTORC2及Beclin1与大肠癌耐药及靶向治疗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自噬调控基因mTORC1、mTORC2、Beclin1与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水平,分析自噬对大肠癌多药耐药的影响;以人结直肠癌耐药细胞株HCT-8/5-FU为研究对象,研究大肠癌中自噬调控基因mTORC1,mTORC2及Beclin1的表达对大肠癌耐药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mTORC1,mTORC2及Beclin1对大肠癌靶点治疗及其化疗的协同影响作用。材料与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6年01月至2010年01月手术治疗的279例大肠癌患者组织和资料,所有患者都是首次发现,术前没有进行任何治疗,术后所有患者进行了联合治疗。通过回访中心和电话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79例大肠癌中mTORC1、mTORC2核心分子Raptor和Rictor以及mTOR、Beclin1、LC3和MDR-1的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各蛋白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运用Kaplan-Meier统计学方法探讨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使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抑制HCT-8/5-FU细胞株中Beclin1的表达,分别用雷帕霉素、KU0063794和5-FU联合干预HCT-8/5-FU细胞株,分别用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在RNA和蛋白水平检测各组细胞LC3-II、NF-kB、MDR-1、Bcl-2、Bax、MDR-1、Cleavage Caspase-3、CyclinDl 的表达,平板克隆实验、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评估肿瘤侵袭能力,MDC染色显示自噬水平,Hoechst33342检测细胞凋亡。选择健康BALB/c裸鼠,皮下种植瘤细胞,观察裸鼠成瘤情况,每天腹腔注射雷帕霉素、KU0063794及5-FU, 4周后处死裸鼠后取移植瘤分析,并且分别用免疫组化、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在RNA和蛋白水平检测移植瘤组织中MDR-1、LC3-Ⅱ, NF-kB的表达。结果大肠癌标本中Beclin1、LC3、mTOR、Raptor、Rictor和MDR-1的阳性率分别为 90.32%、87.09%、46.23%、42.65%、62.72%和 72.75%,较正常组织均增加。LC3蛋白在中+低分化大肠癌中的表达高于高分化大肠癌,mTOR、Raptor、Rictor、LC3在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Beclin1水平升高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LC3和Beclin1、Rictor水平具有正相关性,与Raptor、mTOR水平具有负相关性,Beclin1与mTOR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aptor与Rictor的水平具有负相关性。MDR-1与Beclin1、LC3和Rictor的表达呈正相关表达,而Raptor与mTOR的表达呈负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Rictor、Beclin1、LC3均阳性,Raptor、mTOR、MDR-1均阴性,并且无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大于Rictor、Beclin1、LC3均阴性,Raptor、mTOR、MDR-1均阳性及淋巴结转移。干扰RNA有效抑制了 Beclin1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并且显着下调了 Bax、LC3-II和CleavageCaspase-3的表达,上调了 Bcl-2的表达。此外,抑制Beclin1分别在体外和体内明显增加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减弱了肿瘤细胞凋亡活性,并且肿瘤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显着降低。KU0063794有效抑制了 mTORC1和mTORC2,并且显着上调了 LC3-II的表达,下调了NF-kB,MDR-1和CyclinD1的表达。此外,同时抑制mTORC1和mTORC2分别在体外和体内明显降低了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增强了肿瘤细胞凋亡活性,并且肿瘤细胞对5-FU的敏感性显着增高。结论1 Beclinl、Raptor与Rictor在大肠癌组织中水平升高,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转移及生存密切相关,对于判断大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大肠癌中MDR-1的表达与Beclin1、LC3、Raptor、Rictor密切相关;检测Beclin1、Rictor、Raptor蛋白表达,可为判断大肠癌的多药耐药以及合理筛选有效的化疗药物提供新的理论依据。3.抑制自噬调控基因mTORC1、mTORC2的表达、增加Beclin1的表达可以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活性,增强肿瘤细胞的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4.靶向抑制mTORC1、mTORC2、上调Beclin1可逆转肠癌细胞的耐药性,可增加大肠癌靶点治疗及常规化疗的协同作用,对于提高大肠癌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邢丹[4](2014)在《吲哚美辛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淋巴转移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肺癌目前位于全世界癌症死亡原因的首位。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由于肺癌早期仅表现为咳嗽、胸痛、胸闷等不适,不足以引起重视,因此临床确诊时多已发生远处转移,不能进行手术治疗。在国内,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包括腺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大细胞癌等细胞类型。放疗和化疗作为晚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有一定的疗效,但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五年生存率仍较低,平均生存时间仅为10-12个月。侵袭和远处转移是导致肺癌患者预后差、生存期短的主要原因。因此探讨与肺癌侵袭和转移相关的可能分子机制,开拓针对转移相关因子的靶向治疗药物对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跨膜糖蛋白,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家族酪氨酸受体中的一员。EGFR在多种实体肿瘤组织中表达,可促进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并且抑制细胞凋亡,在肿瘤生长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1-3]。E-钙粘素(E-cadherin,E-cad)为钙依赖性的上皮细胞粘附分子,在维持细胞形态、细胞移动及细胞粘附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其配体是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ICAM-1的主要生理作用是通过与LFA-1结合参与炎症反应及肿瘤的进展等过程。CD44v6是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是细胞粘附分子家族成员。主要作用是参与调节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的粘附作用及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吲哚美辛为非选择性的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为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常用于解热及缓解炎性疼痛,研究表明具有抗肿瘤作用[4]。奥沙利铂(oxaliplatin)是铂类广谱抗癌药,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产生烷化结合物,作用于肿瘤细胞DNA,进而抑制DNA的合成及复制。本研究通过建立人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旨在探讨非特异性COX-2抑制剂吲哚美辛及奥沙利铂对EGFR、E-cad、ICAM-1、CD44v6等肿瘤淋巴转移相关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对肺癌淋巴转移的作用和可能作用分子机制,为肺癌新兴靶向治疗药物的开拓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BALB/c雄性裸小鼠,共25只,4~5周龄,体重20~24克,饲养于IVC环境中。肺腺癌A549细胞在37℃含5%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使用含12%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和100U/ml链霉素的F12k培养基。当细胞贴壁生长融合至占培养瓶面积约70%~80%时,应用0.25%的胰蛋白酶对其进行消化并传代。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A549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接种于裸鼠左腋部皮下,建立人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根据公式V=xy2/2(x为肿瘤结节长径,y为肿瘤结节短径)估算肿瘤结节的近似体积,当肿瘤平均生长直径达4mm时,除去肿瘤结节体积最小的一只裸鼠。将其余裸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吲哚美辛组、奥沙利铂组、吲哚美辛联合奥沙利铂组和对照组。奥沙利铂组裸鼠给予奥沙利铂射液10mg/kg/次,每周一次,腹腔注射给药,同时口服灭菌的蒸馏水;吲哚美辛组裸鼠给予吲哚美辛2.5mg/kg/d,采用灌胃给药,同时腹腔注射同等量生理盐水;吲哚美辛联合奥沙利铂组给药方法和剂量与两药单一用药组相同;对照组给予口服灭菌蒸馏水,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42天后,颈椎脱臼法处死裸鼠,剥取肿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GFR,E-cad,ICAM-1,CD44v6蛋白的表达,用北航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计算平均积分光密度值。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瘤组织中EGFR,E-cad,ICAM-1,CD44v6mRNA的表达。结果:接种裸鼠25只,24只成瘤,成瘤率96%,成瘤时间为细胞种植后第5~14天。肿瘤细胞种植后第14天,肿瘤直径平均至4mm。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EGFR, E-cad, ICAM-1, CD44v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切片积分光密度值进行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吲哚美辛组、奥沙利铂组及两药联合组EGFR, CD44v6, ICAM-1等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降低(分别P <0.05);吲哚美辛组、奥沙利铂组及两药联合组E-cad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P<0.05)。两药联合组较单一用药组EGFR, CD44v6, ICAM-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E-cad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升高(分别P <0.05)。奥沙利铂组与吲哚美辛组EGFR, CD44v6,ICAM-1,E-cad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EGFR,E-cad,ICAM-1,CD44v6mRNA表达,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吲哚美辛组、奥沙利铂组及两药联合组EGFR, CD44v6,ICAM-1mRNA均较对照组降低(分别P <0.05);吲哚美辛组、奥沙利铂组及两药联合组E-cadmRNA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分别P<0.05)。两药联合组较单一用药组EGFR, CD44v6, ICAM-1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E-cad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分别P <0.05)。奥沙利铂组与吲哚美辛组EGFR, CD44v6, ICAM-1,E-cadmRNA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吲哚美辛单药或与奥沙利铂两药联用均可抑制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组织中EGFR, CD44v6, ICAM-1蛋白的表达,促进E-cad蛋白的表达。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相比,可明显抑制EGFR, CD44v6, ICAM-1的表达,促进E-cad的表达。说明吲哚美辛可通过改变EGFR, CD44v6, ICAM-1,E-cad等肿瘤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抑制肿瘤的淋巴转移,并且与奥沙利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增强奥沙利铂的抗肿瘤作用。

侯建章,冯婧,侯振江[5](2013)在《nm23基因及其在食管癌预后监测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nm23(nonmetatasis23)基因参与肿瘤细胞转移的调节,具有抑制肿瘤淋巴转移的作用,检测nm23基因的变化,可预测食管癌是否具有淋巴结转移,也是监测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梁颖[6](2012)在《红花多糖对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红花多糖(SPS)对荷S180肉瘤BALB/c小鼠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MMP-9、TIMP-1、AMFmRNA及nm23-H1蛋白含量的影响,观察SPS对血管生成及抗肿瘤的作用,进一步探讨SPS抑制肿瘤转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Real Time PCR法检测BALB/c小鼠肿瘤组织CD44、MMP-9. TIMP-1、AMFmRNA的表达情况2.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nm23-H1蛋白表达情况。3.鸡胚绒毛尿囊膜实验观察血管生成数量及面积的变化。4.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肿瘤组织VEGF蛋白及MVD的变化。5.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血清中IL-12、IL-10及TNF-α的含量结果:1.Real Time PCR检测发现,SPS作用于荷瘤小鼠后,肿瘤组织中CD44、MMP-9、AMF mRNA的表达下降,TIMP-1mRNA的表达升高2.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经SPS作用后小鼠肿瘤组织中nm23-H1蛋白含量上升。3.SPS中剂量组干预后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血管生成数目和面积较模型对照组减少(P<0.05),SPS高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显着减少(P<0.01)。4.免疫组化法检测发现,SPS中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P<0.01),MVD降低极其明显(P<0.001);SPS高剂量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降低极其明显(P<0.001)。5.ELISA法检测发现,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SPS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IL-12和TNF-α含量升高极其明显(P<0.001);IL-10含量下降极其显着(P<0.001)。结论:1.SPS能够抑制小鼠肿瘤组织CD44、MMP-9、AMF mRNA的表达,促进TIMP-1mRNA的表达,在肿瘤转移的黏附、降解、运动环节上抑制肿瘤的转移。2.SPS能够促进小鼠肿瘤组织nm23-H1的表达,抑制肿瘤的转移3.SPS具有抑制鸡胚绒毛尿囊膜上血管生成的作用。4.SPS能够通过抑制VEGF的表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组织血管的生成,降低MVD,使肿瘤生长及转移受到抑制。5.SPS能够通过提高IL-12的表达,降低IL-10的表达调整Th1/Th2漂移,并促进TNF-α表达。

吴旭兰[7](2012)在《β-catenin、VEGF-C与P-g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β-连环素(β-catenin)、血管内皮因子-C (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与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的表达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对50例结直肠癌组织、14例癌旁正常组织进行β-catenin、VEGF-C和P-gp蛋白表达的检测并结合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Dukes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显着性和相关性检验,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显着性采用X2检验,β-catenin和VEGF-C及P-gp表达相关性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结直肠黏膜β-catenin细胞膜阳性表达为主,其异常表达率为35.7%,结直肠癌β-catenin主要呈细胞核和/或细胞质异位表达,异位表达率为74%,P<0.05;结直肠癌组织VEGF-C阳性率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72%vs35.7%,P<0.05);P-gp在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表达无明显差异(78%vs71.4%,P>0.05); β-catenin的异位表达与VEGF-C和P-gp的阳性表达呈明显相关(r=0.555P<0.05;r=0.531, P<0.05);β-catenin异位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肿块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肿瘤浸润程度、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1.β-catenin异位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生长部位、肿块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肿瘤浸润程度、Dukes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β-catenin异位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 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可能使大肠癌细胞获得高增殖活性和侵袭性,也可能是判断结直肠癌侵袭转移的预测因子。2.癌组织中的VEGF-C阳性表达率较高,VEGF-C可能通过促进淋巴管的生成来影响肿瘤的生成与进展,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导致VEGF-C表达的上游信号通路并抑制其表达,实现对癌转移的抑制。3.P-gp高表达可能导致的大肠癌化疗失败或早期复发,因此寻找抑制P-gp蛋白表达的相关通路尤为重要,实现对肿瘤的生成的抑制、提高化疗有效率和改善患者预后。4.癌组织及正常组织中β-catenin和VEGF-C或P-gp共同阳性或共同阴性病例很多,β-catenin蛋白的异位表达可能影响VEGF-C和P-gp的阳性表达, β-catenin蛋白的异位表达可能导致了结直肠癌患者的淋巴结癌转移及耐药性的产生,β-catenin是结直肠癌组织的一个重要通路蛋白,在结直肠癌的生成、发展、侵袭中起重要作用,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结直肠癌的新靶点。

赵大伟[8](2006)在《KAI1/CD82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其它乳腺癌相关基因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RT-PCR方法对乳腺癌患者的病理标本进行肿瘤相关基因的检测。研究的重点是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其它病理因素和转移相关基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KAI1/CD82在转录和蛋白质表达上具有一致性,KAI1/CD82表达量与乳腺癌的区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KAI1/CD82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好,5年生存率明显增高;它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类型无关,而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ER表达有相关性。通过统计学分析显示,CD82与C-erbB-2、MDR1、MMP-9之间存在相关性,与Nm23、TIMP-1、Bcl-2、Ki67、P53、BRCA1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从本课题所检测的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来看,C-erbB-2、MDR1、MMP-9、P53、Ki67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转移呈正相关,而CD82、Nm23、、Bcl-2、ER的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转移呈负相关,PR、TIMP-1、BRCA1的表达与转移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由此可见,KAI1/CD82作为一种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价值,但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阐明。它与多个肿瘤相关基因之间存在相关性。有助于临床医生更精确地分析乳腺癌患者复发和转移因素,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许沈华,凌雨田,朱赤红,苏丹,周星明,刘祥麟[9](2005)在《食管癌细胞P-糖蛋白与CD44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食管癌细胞P -糖蛋白 (P-gp)表达与粘附分子 (CD44)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 (FCM)检测了70例食管癌手术标本中癌细胞和食管切缘正常黏膜细胞P - gp和CD44表达水平 ,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70例食管癌标本P -gp表达阳性细胞<25 %有27例 (38.6% ) ,在25%~40%有11例 (15.7 % ) ,在41 %~60 %有14例 (20 % ) ,>60 %有18例 (25.7% )。肿瘤直径>4cm食管癌中 ,25例P - gp 阳性组与19例P - gp 阴性组的CD44表达比较 ,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P<0.05) ,高 -中分化食管癌患者中 ,22例P -gp阳性组与17例P-gp阴性组的CD44表达比较 ,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P<0.05) ,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中 ,27例P - gp 阳性组与11例P - gp阴性组的CD44表达比较 ,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P -gp和CD44表达双阳性组 ,临床III-IV期比例明显高于非双阳性组 ,差异有显着性意义 (P<0.05)。结论食管癌细胞P - gp阳性和CD44高表达与食管癌进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双阳性病人预后可能较差。

刘艳茹,赵子恩,马国强[10](2002)在《肺癌组织中CD44v6和nm23H1的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CD44v6和nm23H1的mRNA表达与肺癌 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原位杂交CSA方法,检测65例肺癌组织CD44v6和nm23H1的m RNA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及随访病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在肺癌中CD44v6和nm23H1的m 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2%和49.2%。CD44v6mRNA高表达和nm23H1mRNA低表达均与肺癌PTN M分期、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患者>5年存活率越低。肺癌CD44v6mRNA表达与nm 23H1 mRNA表达呈负相关。结论:肺癌中CD44v6mRNA表达与nm23H1mRNA表达具有负调节的协同作用 ,均可作为预测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二、肺癌组织中MDR_1 mRNA、nm23H_1mRNA、P-gp和CD44v6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肺癌组织中MDR_1 mRNA、nm23H_1mRNA、P-gp和CD44v6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榄香烯在线粒体相关途径下抗肿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榄香烯作用于线粒体相关途径的抗肿瘤作用研究现状
    1.1 榄香烯于线粒体途径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1.1.1 形态学相关及相关离子变化
        1.1.2 相关遗传物质及代谢产物
        1.1.3 相关信号通路及活性因子
    1.2 榄香烯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
        1.2.1 形态学及相关酶学改变
        1.2.2 相关通路、代谢产物及活性因子影响
    1.3 细胞敏感性及耐药性作用
        1.3.1 相关增敏作用
        1.3.2 相关耐药抑制及逆转作用
    1.4 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过程相关
    1.5 其他
2 基于线粒体分子及细胞生物学作用对榄香烯抗肿瘤机制进行整合及联系
    2.1 线粒体相关形态学及微结构的改变
    2.2 线粒体相关蛋白表达及活性因子的改变
    2.3 对榄香烯抗肿瘤线粒体相关物质及途径进行整合
    2.4 榄香烯线粒体相关途径抗肿瘤效应的复杂性
3 线粒体途径下榄香烯抗肿瘤相关研究展望

(2)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nm23、EGFR、VEGF在 NSCLC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仪器与试剂
        1.4 质量控制
        1.5 统计方法
        1.6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靶向逆转nm23 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PET/CT对 nm23 表达的NSCLC分期和放疗计划的影响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实验观测指标
        1.4 统计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nm23 基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3)自噬相关基因mTORC1、mTORC2及Beclin1与大肠癌耐药及靶向治疗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大肠癌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mTORC1、mTORC2及Beclin1的表达与多药耐药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TORC1、mTORC2和Beclin1对大肠癌耐药以及靶向和常规治疗影响机制的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4)吲哚美辛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淋巴转移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红花多糖对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恶性肿瘤的发病状况
    2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治法
        2.1 扶正固本法
        2.2 活血化瘀法
        2.3 以毒攻毒法
    3 中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3.1 直接细胞毒作用及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3.2 诱导凋亡
        3.3 诱导细胞分化
        3.4 抑制端粒酶活性
        3.5 抑制肿瘤转移
        3.6 抑制血管生成
        3.7 逆转多药耐药作用
    4 现代医学对肿瘤及肿瘤转移发生机制的研究现况
        4.1 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
        4.2 肿瘤转移的发生机制
    5 CD44、MMP-9、TIMP-1、AMF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5.1 CD44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5.2 MMP-9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5.3 TIMP-1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5.4 AMF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6 nm23-H1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7 血管生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8 细胞因子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9 红花多糖的研究现状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红花多糖对CD44、MMP-9、TIMP-1、AMF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SPS对荷瘤小鼠肿瘤抑制率的影响
        2.2 Real Time PCR检测SPS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CD44m RNA表达的影响
        2.3 Real Time PCR检测SPS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MMP-9mRNA表达的影响
        2.4 Real Time PCR检测SPS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TIMP-1 mRNA表达的影响
        2.5 Real Time PCR检测SPS对荷瘤小鼠肿瘤组织AMF mRNA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SPS对CD44基因表达的影响
        3.2 SPS对MMP-9及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SPS对AMF基因表达的影响
    实验二 红花多糖对肿瘤转移抑制蛋白nm23-H1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实验三 红花多糖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SPS对CAM血管生成数量的调节作用
        2.2 SPS对CAM血管生成面积的调节作用
        3 讨论
    实验四 红花多糖对肿瘤组织VEGF及MVD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SPS对肿瘤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
        2.2 SPS对肿瘤组织MVD的影响
        3 讨论
    实验五 红花多糖对荷瘤小鼠血清IL-12、IL-10及TNF-α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SPS对荷瘤小鼠血清IL-12的影响
        2.2 SPS对荷瘤小鼠血清IL-10的影响
        2.3 SPS对荷瘤小鼠血清TNF-α的影响
        3 讨论
        3.1 SPS对荷瘤小鼠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
        3.2 SPS对荷瘤小鼠TNF-α的影响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7)β-catenin、VEGF-C与P-g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KAI1/CD82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其它乳腺癌相关基因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篇:绪论
    第一章:乳腺癌转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第二章:乳腺癌转移与MDR1、CD82 关系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论文的提出及意义
第二篇:实验研究
    第一章: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mRNA 及蛋白的表达
        第一节: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一) 组织总RNA 提取
        (二) RNA 样品的RT-PCR 实验
        (三) 电泳鉴定RT-PCR 反应产物
        (四) 组织总蛋白的提取
        (五) Western Blots 检测
        第二节:结果
        一、KAI1 基因mRNA 表达
        二、MDR1 基因mRNA 表达
        三、CD82 和P-gp 蛋白表达
        四、KAI1 基因的mRNA 与(CD82)蛋白表达的关系
        五、MDR1 基因的mRNA 与P-gp 蛋白表达的关系
    第二章: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
        第一节: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第二节:结果
        一、获取组织标本的病理类型
        二、CD82 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三、MDR1 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四、C-erbB-2 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五、ER 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六、PR 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七、nm23 在原发性乳腺癌的表达
        八、MMP-9 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九、TIMP-1 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十、P53 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十一、Bcl-2 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十二、BRCA1 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十三、Ki67 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
        十四、CD82 的表达与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十五、MDR1 的表达与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十六、C-erbB-2 的表达与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十七、CD82 与C-erbB-2 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
        十八、CD82 与MDR1 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
        十九、CD82 与nm23 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
        二十、CD82 与MMp9 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
        二十一、CD82 与TIMP-1 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
        二十二、CD82 与Bcl-2 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
        二十三、乳腺癌相关基因与转移之间的关系
        二十四、CD82 与P53 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
        二十五、CD82 与Ki67 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
        二十六、乳腺癌相关基因与转移之间的关系
第三篇:讨论
参考文献
攻读期间发表论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谢

四、肺癌组织中MDR_1 mRNA、nm23H_1mRNA、P-gp和CD44v6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榄香烯在线粒体相关途径下抗肿瘤研究进展[J]. 史亚博,陈婷婷. 现代中医药, 2020(05)
  • [2]nm23表达在NSCLC中的研究及PET/CT对其分期与放疗计划的影响[D]. 夏露花.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3]自噬相关基因mTORC1、mTORC2及Beclin1与大肠癌耐药及靶向治疗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D]. 孙晨博. 滨州医学院, 2016(04)
  • [4]吲哚美辛联合奥沙利铂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淋巴转移作用的研究[D]. 邢丹.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5]nm23基因及其在食管癌预后监测中的研究进展[J]. 侯建章,冯婧,侯振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3(31)
  • [6]红花多糖对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 梁颖.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12)
  • [7]β-catenin、VEGF-C与P-gp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D]. 吴旭兰. 大连医科大学, 2012(01)
  • [8]KAI1/CD82在原发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其它乳腺癌相关基因关系的研究[D]. 赵大伟. 吉林大学, 2006(10)
  • [9]食管癌细胞P-糖蛋白与CD44表达的相关性研究[J]. 许沈华,凌雨田,朱赤红,苏丹,周星明,刘祥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5(01)
  • [10]肺癌组织中CD44v6和nm23H1的mRNA表达及临床意义[J]. 刘艳茹,赵子恩,马国强.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2(02)

标签:;  ;  ;  ;  ;  

MDR_1 mRNA、nm23H_1 mRNA、P-gp、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