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初探

远程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初探

一、远程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宋娟[1](2021)在《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体育舞蹈是一项体育和艺术紧密结合的新兴体育艺术类项目。为了培养集“教、表、编、训”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复合型应用人才,自2001年起,各体育院校先后开设了体育舞蹈的本科教育课程,并借鉴了艺术院校的发展经验,依托体育院校的体育专业特色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然而由于体育舞蹈在我国体育院校开展的时间较短,师资力量整体还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比较系统的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评价体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因此,需要对当下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现状进行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与策略。本文以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扎根理论、德尔菲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国内15所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构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该评价体系,尝试性地对随机抽样的三所体育院校教师进行评价和分析,诊断教师现存问题、审视自身专业发展现状、发现目前存在问题、分析其产生原因,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目标,从而提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为下一阶段自身发展做出预判和规划,促进体育舞蹈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发现,对于体育舞蹈教师来说,职业理念与师德、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是最为重要的三个维度,三者也构成了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中的三个一级指标。指标体系共分三级,除上述三个一级指标外,职业的理解与认识、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教师的修养、教学能力、带队训练能力、表演能力、编排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知识、体育舞蹈专业技术、体育学科理论知识、艺术理论知识以及专业应用知识构成了十四个二级指标,而三级指标共有四十七个。(2)由权重得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较为重要的指标:A12教师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A41教师的文化修养、C25体育舞蹈舞伴间技术动作的配合、C34运动生物力学知识、B15教师示范能力、B52科研创新能力、B43剧目作品编排能力、B25具备训练和比赛的应变能力、C11教育学知识、B32舞蹈肢体表现力。这些指标是专家认为现阶段教师应该重点提升的专业素养。(3)运用本研究建构的评价体系对三所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评价发现,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整体状况处于良好和中等之间,能够满足培养专业人才的需要,但教师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经济发达地区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较高,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专业素养相对薄弱。(4)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结构比较复杂,呈现老中青教育经历各不相同的教师层次,来源构成分为六个方面:(1)开始体育舞蹈教育之初,从难美项目转项而来的教师;(2)本科经过体育教育专业专修课程学习的教师;(3)通过艺术高考考上本科专业院校,高考前经过短期的专业训练,专业提高阶段主要是在大学四年的教师;(4)有过中专教育经历的教师;(5)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师;(6)本科是通过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的高水平选手教师。艺术学院毕业的教师艺术知识丰富,剧目作品编排能力较强,体育知识却有待提高;经历过单招的教师竞技套编排能力较强,艺术知识却较为薄弱。教师教育经历不同使得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具有很大差异性,水平也参差不齐。(5)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育人理念处于中等水平;教师重视专业技术培养,忽略全面素质教育,轻视理论知识学习;教师文化基础、教育学知识、体育学知识、音乐学知识、科研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英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年长教师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专业技术有待加强,年轻教师示范能力很强,但理论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竞技套路和组合动作编排能力很强,但剧目创编能力需要继续提升。(6)体育舞蹈显着特点是“男女配合”进行的“双人舞蹈”。在教学过程中,男女配合示范,能够起到直观的效果,学生能够直观看到舞蹈动作的双人位置,包括男伴的引带和女伴的跟随状态,以及运动路线和轨迹,易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调研的15所体育院校中有4所院校是双人共同示范舞蹈动作,其它11所院校是教师单人走进课堂,教师不仅要示范男性步伐和身体动作,还要示范女性步伐和身体韵律。这种区别于其他项目特点的教学状况,也对体育舞蹈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7)学校应该多举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个体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重视艺术学知识学习,激活剧目编排创新能力;借助多媒体技术,弥补自身示范能力不足;加强自身文化知识积累,丰富专业理论知识;建立项目特质意识,促进体育和艺术的融合。

叶丹楠[2](2021)在《疫情背景下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以加拿大疫情期间的应急远程教育为例,从政策、技术等宏观因素及教师、学生、家庭等微观因素出发,对其疫情期间应急远程教育实施过程进行详略得当的分析,特别对教师、学生及家庭等因素进行了重点阐释。具体来说,本研究将通过五个章节,从疫情前加拿大远程教育的发展概况、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的已有准备、疫情期间实施应急远程教育时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举措进行描述与梳理,并借助广受认同的、经典的4R危机管理理论对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措施进行再次分析,从中试图归纳加拿大远程教育特点,并试图对“4R”理论提出切合应急远程教育特点的改进建议。最后,结合我国远程教育现状,总结相应建议。在绪论部分,首先阐明本研究的研究缘由、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等。其次,分别对远程教育、应急远程教育进行了概念界定。最后,在研究综述部分,对国内外的应急教育、远程教育、应急远程教育以及“4R”危机管理理论分别进行了文献梳理,为本研究更系统、恰当地分析加拿大疫情期间应急远程教育状况做好理论指导。在第一章节,描述了疫情前加拿大远程教育系统的发展概况。具体包括:加拿大远程教育发展阶段及现状。第二章节,聚焦于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的准备,包括:政策方面的准备、技术方面的准备、教师方面的准备、学生方面的准备。第三章节,总结加拿大疫情期间实施应急远程教育的挑战,包括:教师方面的挑战、学生方面的挑战、家庭方面的挑战。第四章节,分别对应上述三个方面的挑战,阐述相应的应对措施。在第五章节,本研究主要借助经典的“4R”危机管理理论对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的主要特点与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并结合我国远程教育实施现状,提出相应建议。具体包括:首先,充足的危机准备、出色的公平意识、注重合作的危机应对、系统的政策支持和持续的后续研究是加拿大实施应急远程教育的独特特点。其次,本研究基于“4R”危机管理四步骤,结合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实践,思考切合应急远程教育特点的危机管理四步骤。最后,通过总结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实践的经验,结合我国的教育实践,提出我国在今后应急远程教育中需要改进的方向,包括:高准备的应急远程教育、学习者中心的应急远程教育、应急为先的应急远程教育、合作的应急远程教育。在后疫情时代,远程教育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成为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必然补充。加拿大在远程教育方面的前期政策保障、基础设施、教师和学生准备、相关人员的培训课程等等的经验和研究,对建立我国的应急远程教育预警机制是有启发意义的。同时,加拿大紧急情况下处理教育公平和数字鸿沟问题的实践对我国也有启发意义。我国和加拿大一样都拥有广袤的疆域,都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即使在发达地区如上海也有收入较低的家庭受数字鸿沟影响。本论文阐述的加拿大在应急远程教育期间采取的一系列缓解数字鸿沟的措施,对我国类似问题的解决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张仕冬[3](2021)在《信阳S高中“卫星班”历史线上教学调查分析》文中认为线上教学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线上平台创建教与学的空间,达成培养目标的教学方式。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教育者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向学习者传递学习信息,开展同步交互或者异步交互的教学活动。在多种线上教学模式中,“卫星班”远程同步线上教学主要是运用卫星网络,在教育资源欠发达学校课堂中实时转播教育资源发达地区的优质课堂实录。目前,这一教学方式是线上教学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进教学改革方面具有典型意义。信阳S高中是河南省信阳市的一所农村高中,自2017年开始,信阳S高中与郑州Y中合作,在H远程教育学校的技术支持下,创建“卫星班”,实现远程同步线上教学,历史课是其中重要的网络课程之一。四年来,包括历史课在内“卫星班”远程同步线上教学取得了显着的效果,但也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何总结经验分析问题并予以解决,是推动“卫星班”线上教学继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内容除绪论外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界定线上教学及“卫星班”远程同步线上教学模式的定义,研究这个课题,自然这是第一步要做的工作,结合线上教学的相关理论展开进一步的调查分析。其次,为了解信阳S高中历史学科“卫星班”线上教学的情况,从学校的发展现状、对学生问卷调查、对教师及教学管理者的访谈三个方面入手展开调查。再次,经过分析,总结出目前信阳S高中“卫星班”线上教学中取得的突出成效,包括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了信阳S高中教师的历史教学能力。在调查中也发现教学过程中有待改进的不足之处,包括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够;历史网络资源开发不足;在因材施教方面需要继续提高。因此,在最后一章针对信阳S高中“卫星班”线上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一是要增强信阳S高中教师的互动作用,信阳S高中教师应是课前的沟通者、课中的引导者、课后的辅助者;二是要开发历史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资源利用能力,学校应该互助创建一个安全专业的历史网络资源库共学生学习使用,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三是要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因材施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查学生学情,实施动态的因材施教。

朱娇[4](2021)在《首要教学原理视域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语文除了发挥育人功能还要不断加强实践性,促进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首要教学原理又称“五星教学模式”,是美国着名教学设计理论家戴维·梅瑞尔综合各种教学理论而形成的一种旨在促进有效教学的处方性教学原理。该原理以“聚焦解决问题”为目标,围绕激活旧知、示范新知、应用新知及融会贯通组成教学循环圈。从首要教学原理视域下发现当下高中古诗词教学普遍存在学生教学活动参与度低、知识与现实联系脱节、多媒体使用方式欠妥、练习效果较差等问题。为提高古诗词教学效能,加强语文实践性,本文将以首要教学原理指导古诗词教学,并验证其效果。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对古诗词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本论文将分三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根据调研数据分析首要教学原理视域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及成因,所得结论具有现实意义。第二章在现状及原因下总结策略并实施教学,认为适配系统的教学环节、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师适时调整教学角色能够解决以上古诗词教学困境并设计教学案例以供参考。第三章教学实践分析的结果初步印证基于首要教学原理的古诗词教学能够依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编写的特点聚焦问题解决,促进教学过程系统化。学生可以在教师角色转换下激活旧知寻到基础,示证新知学到知识,应用新知熟练技能,融汇贯通巩固所学。总之,本文的教学研究经过调查现状分析,总结解决现状的策略,提供案例实践,并在实践结束后对案例进行分析整理与反思。研究证明首要教学原理能够提高古诗词教学实际效率的同时,重视让古诗词回归生活的本位,让古诗词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仇淼[5](2021)在《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教师参加在线培训是有针对性提高教学能力以及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在线培训模式是一个依托互联网等电子信息技术的,将培训目标、内容、实施过程、评价等因素有机结合成某种标准样式的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形式,在线培训不是单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线下培训的内容照搬,而是根据参训人员认知水平、认知能力、学习需求、培训偏好展开的新兴培训方式。受制于培训目标模糊、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实施趋于形式化和评价方式缺乏可持续性等问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效果并不理想。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是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经验可以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本研究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将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看作一个独立的系统,其由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子系统组成。基于认识到成人的学习是一种自身需要、自主驱动、自我经验基础上的建构式学习,学习内容需与成人学习者工作、生活中的实践问题相关,因此,成人教育理论成为本研究分析的基本理论支撑。本研究运用文献法、案例法和比较研究法,探索了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过程、现实样态,形成的特点、普适性和可借鉴性,并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研究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如下:第一章通过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历史溯源发现:上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美国形成了肯普非线性模式;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间,形成了史密斯-雷根线性模式;上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形成了尼文混合模式。当前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不再以单一目标或内容框定某一固定培训模式,而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充分发挥其“个性化”“沉浸式”“全息化”的优势。第二章阐释了肯普非线性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肯普模式发布初期主要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随社会不断发展,肯普模式经过多次修改,逐步完善。e MSS项目作为肯普模式的案例代表,呈现出非线性的实施方式。该项目专为工作1-3年的新任教师设计,其在线学习环境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参训教师可以按需选择任意学习空间。第三章阐释了史密斯-雷根线性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史密斯-雷根模式作为第二代教学设计的代表模式,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三大策略设计,从而达到学习者高效接受知识、内化知识、迁移知识的目的。美国人民大学教育硕士计划作为史密斯-雷根模式的实际运用案例,注重培训策略的设计,同时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强调参训教师对不同教学策略的探索和运用。第四章阐释了尼文混合模式的理论建构和实践运作。带有线性和非线性特征的尼文混合模式在教学设计中重视计算机设备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的辅助运用。佐治亚州教育者准备计划作为尼文模式的现实案例,致力于为不同层级的中小学教师提供初级准备和高级准备等课程,注重将教育技术融于教育者准备计划各阶段的实施过程中,并强调用教育技术协助参训教师查询、学习、探索、解决问题和分享经验。第五章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特点、普适性及可借鉴性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美国中小学在线培训模式目标的设计呈现出通过大数据技术全面分析和预测参训教师需求的特征;第二,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设计始终秉承参训教师需要完整生命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理念;第三,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重视以情景任务为导向,建构在线实践共同体;第四,美国带有州独特性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以及政府、在线培训平台等组织协同保障培训质量。此外,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项目重视教师的内生需求以及个人发展差异性,并注重将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融入在线培训项目和平台的设计中,这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第六章根据对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建构和运行的探索,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利用“全息化”技术全面、多维收集数据,设计符合教师需求的在线培训目标;二是关注教师个人生命成长和专业发展,为参训教师提供定制化在线培训内容;三是注重参训教师、培训教师以及在线培训平台间多样化的交互方式,促进教师间的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四是重视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项目的质量,引入第三方和微认证评估机制,协同政府、教育机构、中小学等多方组织,建立在线培训质量保障体系。

姜安琪[6](2021)在《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理论模式与实践探索 ——以大连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与智能技术、通讯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以及传统教学方式显现出的知识传授单一化、知识交流和沟通方面闭塞化等弊端,催生了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在线教育模式。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在线教育开始走进大部分国家的日常学习中,成为疫情防控阶段中主要的教学模式,但同时也给教育界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线上教学模式初步走进传统学校教育的背景下,本文首先从在线教育的理论研究入手,梳理在线教育的理论发展阶段和特征,并根据国内外政策、文件和报告等资料,探讨世界各国针对疫情防控期间的在线教学模式做出的政策部署。其次,探究了全球实施各国高中物理在线教学实践的经验,对国内外科学课程在线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建构适用于我国高中物理在线教育教与学过程评估框架,作为我国高中物理在线教育实践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实践研究层面,本文首先对大连地区的教师、学生进行高中物理在线教学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分析讨论参与学生和教师对在线物理课程的感受。其次,在我国高中物理在线教育教与学过程评估框架的指导下,选取优秀的概念课、规律课、实验课的教育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在线教育案例的优化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设计新的在线教学案例。最后,基于以上研究,分析高中物理在线教学模式的利与弊,从教学和学习两方面提出高中物理在线教学的实施策略和建议。以期为当前我国疫情管理常态化的背景下继续开展在线教学模式及混合教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刘赟宇[7](2020)在《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发展使得人类生活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革命已经逐步渗透到教育领域并引发教育由内而外的变革。无所不在的泛在网络为泛在学习提供了基础,泛在学习实现了“人人、处处、时时”的学习,也就是4A学习,任何人(Anyone)、任何地方(Anywhere)、任何时间(Anytime)使用手边任何工具(Anydevice)来进行的学习活动,随之而来的是高等院校师生对新形势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传统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我国良好的网络基础,师生们通过手机、电脑等工具在家中上网获取信息和开展泛在教学,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在空间和时间维度的限制,以其灵活性、便捷性、经济性和人性化的这些优势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为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高职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占据半壁江山,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活动,形成可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规律,在泛在学习视域下构建新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本身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梳理和核心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分析互联网+教育给传统教学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线下教学到线上教学的转变,剖析学习方式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2)在泛在学习视域下,梳理高职教育教学模式五个构成要素及彼此关联,分析教学环境,总结教学理论,归纳了结绳学习规律和泛在学习变维规律,结合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依据五个构成要素构建教学模式。(3)在分析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采用自然实验法进行高职教育通信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移动通信基站运行与维护》的教学实验,其中的理论课程主要采用线上学习,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开展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活动;实训课程采用仿真软件、演示视频、虚拟现实等教学手段,遵循知识可视化、内容情境化、动手动脑的教学理念,开展实训课程教学活动,并通过教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验证教学效果。(4)对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确定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评价指标,构建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教学模式提供评价方法和依据。研究具有三个创新点。第一是基于泛在学习在时间、空间、虚实之间维度变化的特点,结合结绳学习规律和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梳理教学模式五个构成要素及彼此关联,构建了泛在学习视域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达到学生精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目标,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第二是基于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首次采用自然实验法对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验,验证了泛在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为后续开展相关教学研究提供了方法。第三是从理念和方法上,突出融合创新。在研究思路上,力求将教育学与工学有机融合,结合互联网+教育的信息化时代背景,用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创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王默[8](2020)在《整合技术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已经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的常态,教育信息化为教师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TPACK)是解读信息化背景下教师知识结构的系统理论,已经成为新时代教师必备的知识体系。尽管当前研究者们已经开展了大量TPACK研究,但这些研究对特定教学情境下TPACK研究仍不够充分,TPACK学科化是当前研究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针对美术学科而言,美术教师的教学知识结构如何紧跟时代发展更新迭进是现今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本研究旨在对美术教师的教学知识结构做出初步聚焦探讨,研究思路如下。首先,选取小学美术教师为研究对象,提出整合技术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Fine Arts Knowledge,简称TPFAK);其次,采用调查研究、结构方程、视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其结构建立的科学性、实践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再次,通过阐释TPFAK模型各元素的概念内涵、建立元素间的关系结构、探究小学美术现实课堂样态、观察挖掘TPFAK形成差异的各项影响因素;最后,提出建立合理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的教师教育策略,为提升小学美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提供助力和支持。论文由导论和正文(五章)构成。导论主要从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研究设计与方法等方面做出简要陈述。第一章,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框架构建。该部分基于理论,构建了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框架,阐释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的内涵,明确了结构的七个要素。并按照由外而内,从基础到核心,从单一到复合这三个层级关系对要素进行分层,并提出整合化、情境化、动态化、实践化、创造性等六个方面的结构特征。第二章,小学美术教师TPFAK教学知识结构模型构建研究。研究利用小学美术教师教学TPFAK知识水平测量工具开展测量,通过AMOS结构方程模型统计分析工具,对TPFAK知识结构中的七个元素的影响关系进行建模和修正,最终得到拟合度较好的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模型,并验证了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第三章,基于TPFAK结构模型探究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现实样态。运用视频分析法,结合课堂分析视知工具(Observed Known on Classroom,缩写为OKC)获得各编码元素的时长覆盖率和频次,从教学行为、媒体应用、TPFAK三个角度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探究小学美术教师TPFAK结构的课堂呈现方式和结构特点,以此审视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现实样态。第四章,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差异影响因素研究。该部分采用访谈法对不同TPFAK水平(高水平、中等水平、低水平)的小学美术教师开展访谈,并基于扎根理论整理访谈数据,最后总结分析得出小学美术教师TPFAK共同差异影响因素,分别为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学科因素、环境因素和技术因素,并构建出小学美术教师TPFAK差异影响因素模型。第五章,小学美术教师结构认知层次模型构建及策略提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构建了三层“基于美术教师结构认知层次模型”;立足于此认知模型提出用整合技术、教学法和学科作为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成长的触媒;以创新和实践作为美术教师改革教育过程、促进学生培养的行动关捩。总体来看,本研究提出TPACK学科化的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并基于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验证了TPFAK结构的内在关系、现实样态和差异影响因素。以期通过该研究为优化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促进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完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理念提供新的思路和应用策略。

漆笔霞[9](2020)在《网络直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在线教学提供了多样的途径与丰富的资源,网络直播教学作为在线教学的其中一种形式,是一种新的教学形态,以其教学互动感强、反馈及时等优势受到了众多师生的欢迎。2020年春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导致延期开学。为了让学生不因疫情而耽误学习进度,在这特殊的时期,各地教育部门迅速启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直播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学校积极启动了基于钉钉平台的网络直播教学,由高三到高二,再到高一逐级试点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由于学校之前从未进行过线上教学的相关实践,教学实践过程和教学效果有待改进和提高,本文在一些网络直播教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疫情期间高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进行研究。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几种方法,结合笔者的地理网络直播教学实践的教学反思和经验总结进行研究。问卷调查法主要针对学生对高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的认可度,学生在地理直播课学习中的表现、作业及订正情况、网络直播课学习效果、网络直播课与传统课堂的对比、学生对网络直播教学的建议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访谈法主要针对教师对直播平台的适应情况、教学方法和授课时长、教学互动、教学反馈、评价和建议几个方面进行访谈,旨在了解地理教师对网络直播教学的运用和实施情况及出现的问题;案例分析法以高二区域地理的复习课为例进行网络直播教学,对学生学习地理网络直播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并对区域地理直播课教学效果进行测试和成绩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网络直播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有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途径和资源,有利于学生把握自主学习的节奏,及时提供精准的教学反馈和评价。但是,网络直播教学过程“师”“生”处于不同的教学空间,由于空间阻隔的限制,网络直播教学会产生学习的空间距离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对学生自主学习监管不到位,尤其是自控力比较差的学生,导致最终学习效果较差,知识掌握度较低,导致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的结果,说明网络直播教学存在其局限性,不会成为将来的教学常态,需继续寻求和探索适合“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由于笔者研究能力有限,本研究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综合上述研究,本论文针对网络直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2)学校建设互联网环境。为适应信息化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学校要加快校园互联网覆盖;(3)教学模式的改进。针对网络直播教学的局限性进行改进,可以探索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尝试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4)直播平台的设计与改进。直播平台要从对学生的监督、作业在线布置批阅、特殊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设计和改进。

刘伟[10](2020)在《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改革以来,随着数学建模进入数学课程标准和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建模能力成为初中生必须掌握的关键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和改革方向。然而,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数学建模“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仍然困扰着一线教师。究其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当前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也缺乏可供参考的教学策略,初中生的数学建模学习也缺少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创建一种具有通用性和统摄性的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理论,提出具体可行的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帮助和指导一线教师有效地进行初中数学建模教学成为当务之急。基于此认识,本研究以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探查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又希望通过详细的课堂考察和教师深度访谈,全面调查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总结初中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以期研究并得到初中生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及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然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和梳理,分析和研判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中的困境,透视和了解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的障碍;最后,为了有针对性地探查和寻找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本研究从提升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和为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提供系统性支持的视角,提出了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策略、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和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策略。由此可见,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通过探究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规律,解答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究竟“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构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理论雏形,可以有效改善初中数学建模教学,为培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提供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教学模式,此项研究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本文共分为六大部分,各部分的理路分别是:第一部分是导论,简要介绍本文研究的缘起与意义、核心概念、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并对已有的研究文献做了研究综述;第二部分梳理了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发展历程及理论基础,为制定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重点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做了文本分析,讨论了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初步分析了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不足;第四部分通过课堂考察和教师深度访谈,详细调查了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构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透视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现状;第五部分分析了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存在的局限性、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困境以及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的障碍,意在为探寻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奠定基础;第六部分主要探讨怎样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从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和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三个方面提出了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策略。

二、远程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远程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体育院校体育与艺术融合的办学理念给体育舞蹈教师提出了新要求
        1.1.2 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
        1.1.3 我国体育舞蹈理论和教学实践发展需求
        1.1.4 推动我国体育舞蹈运动发展需要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思路与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教师专业素养的缘起
    2.2 教师专业素养构成内容研究
    2.3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研究
    2.4 教师专业素养影响因素研究
    2.5 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2.6 教师专业素养评价研究
    2.7 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研究
    2.8 研究述评
3 概念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
        3.2.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3.2.2 教师教育理论
    3.3 小结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问卷调查法
        4.2.3 扎根理论
        4.2.4 德尔菲法
        4.2.5 数理统计法
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5.1 构建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的原则
        5.1.1 系统性原则
        5.1.2 科学性原则
        5.1.3 针对性原则
    5.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工具NVivo简介
        5.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
    5.3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的形成
        5.3.1 评价指标的初步拟定
        5.3.2 指标筛选的流程和方法
        5.3.3 专家的选择与权威程度
        5.3.4 指标的筛选与修正
        5.3.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5.4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因子分析
        5.4.1 体育舞蹈教师的职业理念与师德维度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5.4.2 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能力维度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5.4.3 体育舞蹈教师的专业知识维度探索性因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
        5.4.4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最终确立
    5.5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权重赋值
        5.5.1 层次分析法判断指标权重
        5.5.2 计算权重
    5.6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体系结果特征分析
        5.6.1 一级维度分析
        5.6.2 二级维度要素分析
        5.6.3 三级维度要素分析
    5.7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的评分方法
        5.7.1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对应分值
        5.7.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指标的评分细则
        5.7.3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分标准的适用性
    5.8 小结
6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分析
    6.1 部分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
    6.2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存在问题
    6.3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6.3.1 学校层面
        6.3.2 教师个体本位
    6.4 小结
7 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7.1 学校层面
        7.1.1 加强与艺术院校交流和合作
        7.1.2 尝试“中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7.1.3 加大投入力度,支持教师专业发展
        7.1.4 充分发挥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建设协作会的作用
        7.1.5 降低学历要求,引进高水平选手任教
        7.1.6 健全教师评审和考核制度,多视角进行评价
        7.1.7 重视教师培养,促进老带新教师融合成长
    7.2 个体层面
        7.2.1 教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念
        7.2.2 教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7.2.3 教师持续学习专业知识
    7.3 小结
8 研究结论、局限性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建议
    8.3 研究的局限性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调查问卷
附录3 资料图片
附录4

(2)疫情背景下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背景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新意与不足
    三 概念界定
        (一)远程教育
        (二)应急远程教育
    四 研究综述
        (一)应急教育研究现状
        (二)远程教育研究现状
        (三)应急远程教育研究现状
        (四)“4R”危机管理理论综述
第一章 疫情前加拿大远程教育系统的发展概况
    一 加拿大远程教育的发展阶段
        (一)基于印刷媒体的函授教育阶段
        (二)基于音视频媒体的广播电视教育阶段
        (三)基于网络的在线教育阶段
        (四)远程教育的新趋势——混合学习阶段
    二 加拿大远程教育的现状
        (一)远程教育普及率高
        (二)各省远程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
        (三)丰富多样的远程教育实践探索
第二章 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的准备
    一 应急远程教育的政策准备
        (一)附属于教育法案中的政策
        (二)政策指南
        (三)协议
        (四)谅解备忘录
    二 应急远程教育的技术准备
        (一)实施远程教育的国家背景:国家ICT发展水平
        (二)实施远程教育的系统内准备:远程教育学习管理平台
    三 应急远程教育的教师准备
        (一)教师ICT现状
        (二)为教师提供的专业支持
    四 应急远程教育的学生准备
        (一)学生ICT现状
        (二)学生拥有的与接受远程教育相关的设备现状
第三章 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的挑战
    一 教师方面的挑战
        (一)很多教师不知道如何使用数字工具
        (二)很多教师不了解远程环境下的教学策略
    二 学生方面的挑战
        (一)学生难以适应远程教育
        (二)弱势学生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
    三 家庭方面的挑战
        (一)家庭远程教育设施短缺
        (二)家庭出现财务问题
第四章 加拿大对应急远程教育挑战的应对
    一 教师挑战的应对
        (一)系统层面的政策与资源保障
        (二)为教师及其领导提供专业学习机会
        (二)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
    二 学生挑战的应对
        (一)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
        (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
        (三)关注弱势学生特殊需要
    三 家庭挑战的应对
        (一)家庭实施远程教育的资源保障
        (二)拨款补助学生和家庭
        (三)提供其他形式的应急远程教育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一 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实践特点
        (一)充足的危机准备
        (二)出色的公平意识
        (三)合作的危机应对
        (四)系统的政策支持
        (五)持续的后续研究
    二 危机管理理论视角的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分析
        (一)罗伯特·希斯的“4R”危机管理理论
        (二)从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看“4R”危机管理理论
    三 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的启示
        (一)高准备的应急远程教育
        (二)学习者中心的应急远程教育
        (三)应急为先的应急远程教育
        (四)合作的应急远程教育
        (五)恢复导向的应急远程教育
参考文献
致谢

(3)信阳S高中“卫星班”历史线上教学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及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线上教学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线上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二、“卫星班”远程同步线上教学的概念
    第二节 线上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教育公平理论
        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第二章 信阳S高中“卫星班”历史线上教学的调查
    第一节 “卫星班”历史教学概况
        一、信阳S高中简介
        二、郑州Y中与H远程教育学校简介
        三、信阳S高中“卫星班”简介
    第二节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一、学生基本情况及其态度调查
        二、对“卫星班”教学适应度调查
        三、教学管理情况调查
        四、学生对“卫星班”评价的调查
    第三节 对教师及教学管理者的访谈
        一、对任课教师的访谈
        二、对教学管理者的访谈
第三章 信阳S高中“卫星班”历史线上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卫星班”历史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提升了信阳S高中教师的历史教学能力
    第二节 “卫星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够
        二、历史网络资源开发不足
        三、在因材施教方面需要继续提高
第四章 提升“卫星班”高中历史教学效果的策略
    第一节 增强信阳S高中历史教师互动功能
        一、信阳S高中历史教师应是课前的沟通者
        二、信阳S高中历史教师应是课中的引导者
        三、信阳S高中历史教师应是课后的辅助者
    第二节 开发历史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资源利用能力
        一、创建安全专业的历史网络资源库
        二、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网络资源的能力
    第三节 做好网络环境下的因材施教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二、充分调查学生学情
        三、实施动态的因材施教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关于高中历史“卫星班”线上教学的调查问卷
    附录 B “卫星班”远程同步线上教学历史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4)首要教学原理视域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内容及思路
    四、概念界定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章 首要教学原理视域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考察
    第一节 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
    第二节 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成因
第二章 首要教学原理视域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及课例
    第一节 高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第二节 高中古诗词教学课例
第三章 首要教学原理视域下高中古诗词教学应用分析及反思
    第一节 高中古诗词教学应用效果分析
    第二节 首要教学原理视域下教学反思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2:关于高中古诗词教学现状的访谈提纲(教师卷)
    附录3:首要教学原理指导下古诗词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4:课前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 5:课堂观察记录表
    附录 6:首要教学原理指导下《蜀相》教学实录
    附录7:首要教学原理指导下《涉江采芙蓉》教学实录
致谢

(5)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价值凸显:在线培训是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现实问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存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理论困惑:针对“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研究不够突出
        (四)他者参照: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具有较强借鉴性
    二、概念界定
        (一)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
        (二)在线培训
        (三)在线培训模式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国内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二)关于国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
        (三)研究述评
    四、理论基础
        (一)系统论
        (二)成人教育理论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目标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步骤
第一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发展进程
    一、萌芽期(20世纪40-60年代)
        (一)时代背景:“八年研究”对教师培训的转向
        (二)培训目标:“得到一个教师”转向“得到一个合格的教师”
        (三)模式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视听技术的发展
        (四)模式样态:肯普的非线性模式主导
    二、发展期(20世纪70-80年代)的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
        (一)时代背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教师教育技术运用的要求提高
        (二)培训目标:提高教师对教育技术的掌握能力
        (三)模式基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四)模式样态:史密斯-雷根的线性模式主导
    三、成熟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
        (一)时代背景:全球化背景下对教师多样化要求
        (二)模式目标:教师个性化发展
        (三)模式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四)模式样态:尼文混合与肯普、史密斯-雷根模式并行
第二章 肯普的非线性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一、模式的建构
        (一)建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并行
        (二)建构条件:循环设计法保障内容针对性
        (三)建构形态:四要素、双椭圆结构、三目标、九环节
    二、实践运作:eMSS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
        (一)运作准备:项目设计呈周期性
        (二)运作流程:双椭圆式运行结构
        (三)成效影响:因材施训成效显现
第三章 史密斯-雷根的线性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一、模式的建构
        (一)建构依据: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结合
        (二)建构条件:形成性评价从教师需求分析起贯穿始终
        (三)建构形态:分析、策略、评价三大版块
    二、实践运作:美国教育硕士计划(美国人民大学)
        (一)运作准备:详细设计三大类培训策略
        (二)运作流程:注重以传递教学策略为培训内容及培训策略的实施
        (三)成效影响:注重教学策略的实施成效显现
第四章 尼文的混合在线培训模式的建构与实践运作
    一、模式的建构
        (一)建构依据: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并行
        (二)建构条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保障教学每个阶段质量
        (三)建构形态:前研究、设计(再设计)、终结性评价三大板块
    二、实践运作:佐治亚州教育者准备计划
        (一)运作准备:注重计算机设备及相关技术与学习理论的融合
        (二)运作流程:注重计算机设备提供支持并保障实施
        (三)成效影响:注重教育技术与培训融合的成效显现
第五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特性分析
    一、对模式的独特性分析
        (一)目标:基于大数据技术
        (二)内容:注重教师为中心
        (三)实施:关注在线实践共同体的构建
        (四)保障:聚焦多维度
    二、对模式的普适性分析
        (一)内部建构的普适性分析:教育技术对教师内生需求的支持度
        (二)外部保障的普适性分析: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保障机构聚合互动
    三、对模式的可借鉴性分析
        (一)内部建构可借鉴分析:关注教师完整生命成长
        (二)外部保障可借鉴分析:兼顾教育技术与资源的统筹和整合
第六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在线培训模式的启示
    一、目标:创新教师需求分析方法
        (一)运用大数据技术多渠道集成数据
        (二)“全息化”技术为教师精准画像
    二、内容:回归教师专业成长本原
        (一)促进教师个体生命发展
        (二)体现教师实践性工作逻辑
    三、实施:优化教师专业发展载体
        (一)优化参训教师与培训教师的交互方式
        (二)建构中小学教师在线学习共同体
    四、保障:建立多维在线培训保障体系
        (一)多元整合质量保障团体
        (二)互联整合质量保障技术
结束语
    (一)研究回顾
    (二)研究结论
    (三)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理论模式与实践探索 ——以大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1.在线教育的发展阶段
        2.国内外在线教育研究主题
    (四)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3.信息技术采纳理论
    (五)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与框架
        2.研究方法
二、在线教育的理论与政策
    (一)国外在线教育的理论与政策
        1.国外在线教育的理论发展
        2.疫情期间国外在线教育政策
    (二)我国在线教育的理论与政策
        1.我国在线教育的理论发展
        2.疫情期间我国在线教育政策
三、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理论与建构
    (一)国外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环境
        1.在线教学平台使用
        2.在线课程实施策略
        3.课堂教学互动体验
        4.在线教学环境支持
    (二)我国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环境
        1.在线教学模式比较
        2.在线课程教学内容
        3.课堂教学互动体验
        4.在线课程资源现状
    (三)国内外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典型理论
        1.国外科学课程在线教育的典型理论
        2.我国物理课程在线教育的典型理论
    (四)我国高中物理在线教育评估框架的建构
四、我国高中物理在线教育实践调查与案例研究
    (一)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现状调查
        1.问卷设计
        2.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访谈提纲
        4.访谈结果
    (二)高中物理在线教育实践案例分析
        1.高中物理概念课:波的形成
        2.高中物理规律课:行星的运动
        3.高中物理实验课: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三)高中物理在线教育实践案例设计
        1.高中物理在线教育案例设计优化策略
        2.高中物理实验课案例设计: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
        3.高中物理规律课案例设计:自由落体运动
五、高中物理在线教学的优势、不足及实践建议
    (一)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优势与不足
        1.高中物理在线教育实践中的优势
        2.高中物理在线教育实践中的不足
    (二)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实践建议
        1.教师教学的实践建议
        2.学生学习的实践建议
六、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物理在线学习的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 高中物理在线教学的教师访谈提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第2章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2 理论基础
第3章 学习方式演变及泛在学习产生
    3.1 学习方式的演变及泛在化趋势
    3.2 泛在学习的技术基础
    3.3 泛在学习的课程形式
第4章 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构建
    4.1 教学模式及其构成要素
    4.2 职业教育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规律分析
    4.3 教学环境构建
    4.4 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
    4.5 教学活动分析
    4.6 教学评价
    4.7 教学模式构建
第5章 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实践
    5.1 设计原则
    5.2 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
    5.3 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
    5.4 数据分析及教学效果评价
第6章 教学模式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6.1 评价原则
    6.2 评价方法
    6.3 评价指标确定
    6.4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应用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着作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8)整合技术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论
    一、研究缘起
        (一)国家的政策导向
        (二)美术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
        (三)小学美术教师素养新要求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问题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小学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的研究
        (二)关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研究
        (三)关于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研究
    五、理论基础
        (一)DBAE理论
        (二)TPACK理论
        (三)具身认知理论
    六、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设计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框架构建
    第一节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框架理论渊薮
        一、整合技术的教学知识结构框架(TPACK)内涵
        二、整合技术的教学知识结构框架(TPACK)特征
    第二节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框架分析
        一、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TPFAK的内涵
        二、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素
        三、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层级关系
    第三节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框架特征
        一、解构到重构——知识元素整合化
        二、适应到联动——知识元素情境化
        三、求变到追优——知识元素动态化
        四、内隐到外显——知识元素实践化
        五、智慧到创新——知识元素创造性
第二章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模型的构建
    第一节 小学美术教师的TPFAK知识结构组成元素水平测量
        一、问卷设计与修正
        二、数据搜集
        三、数据分析
    第二节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模型研究
        一、小学美术教师TPFAK理论假设模型的构建
        二、小学美术教师TPFAK结构方程模型的识别与修正
        三、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评价指标
    第三节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内涵及元素相互影响关系
        一、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内涵及构成元素
        二、小学美术教师TPFAK核心知识元素间的影响关系
第三章 基于TPFAK结构模型的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现实样态
    第一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视频分析在课堂观察中的应用
        二、课堂行为分析在TPACK研究中的应用
        三、相对中心度测量
    第二节 研究实施
        一、研究对象
        二、编码量表的设计
        三、研究工具开发
        四、编码记录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美术教师课堂行为维度分析
        二、小学美术教师课堂教学媒体维度分析
        三、小学美术教师TPACK维度分析
        四、以某一种维度为主课堂TPACK趋势分析
        五、基于编码数据分析的教师小学美术教师TPFAK课堂样态分析
第四章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访谈实施过程
        一、研究对象
        二、访谈问题设计
        三、访谈提纲的编制过程
        四、访谈过程
        五、访谈资料整理
    第二节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师的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科教学差异
        三、新课改下的学科教学差异
    第三节 小学美术教师TPFAK共同差异影响因素模型
        一、个人因素——影响美术教师TPFAK共同差异形成的“形上内因”
        二、组织因素——影响美术教师TPFAK共同差异形成的“制度支架”
        三、学科因素——影响美术教师TPFAK共同差异形成的“客观实存”
        四、环境因素——影响美术教师TPFAK共同差异形成的“外部境况”
        五、技术因素——影响美术教师TPFAK共同差异形成的“工具载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小学美术教师TPFAK知识结构研究
        一、小学美术教师TPFAK教学知识结构的意义
        二、小学美术教师TPFAK教学知识结构实际情况
        三、小学美术教师TPFAK教学知识结构造成差异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美术教师结构认知层次模型建立
        二、基于美术教师结构认知层次模型的专业发展策略
    第三节 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创新点
        二、研究局限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小学美术教师 TPFAK 知识水平测量问卷
附录二 视频分析部分编码记录
附录三 视频分析视知工具 V1.0 专利证书扫描件
附录四 小学美术教师 TPFAK 访谈提纲
附录五 小学美术教师访谈第一遍整理稿 (片段截取)
后记

(9)网络直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界定
    2.2 理论依据
第三章 高中地理网络直播教学的调查研究
    3.1 调查方式
    3.2 问卷调查
    3.3 访谈调查
    3.4 调查结果分析总结
第四章 网络直播教学案例——以“欧洲西部”为例
    4.1 直播平台简介
    4.2 网络直播教学策略
    4.3 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以高二区域地理“欧洲西部”复习课为例
    4.4 教学效果测评
第五章 网络直播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建议
    5.1 网络直播教学的反思
    5.2 网络直播教学的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未来需解决的问题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6.3 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核心概念及论题说明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发展历程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背景
        一、数学建模的兴起
        二、数学建模教育的育人价值
    第二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数学建模教育的萌芽起步阶段
        二、数学建模教育的初步发展阶段
        三、数学建模教育的稳步发展阶段
    第三节 数学建模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问题解决理论
        二、知识迁移理论
        三、深度学习理论
第二章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文本分析
    第一节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对课程设计思路的要求
        二、对课程目标的要求
        三、对课程实施的建议
        四、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第二节 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呈现与编排
        一、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呈现
        二、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建模内容的编排
    第三节 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一、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二、初中数学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总结
第三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课堂考察
        一、课堂考察与分析
        二、教师访谈与分析
    第二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一、七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二、八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三、九年级学生数学建模的方式及规律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的过程及数学建模能力结构
        一、初中生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
        二、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结构
第四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困境分析
    第一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分析
        一、数学建模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脱节
        二、教学内容缺少真正意义的数学建模问题
        三、教学内容与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不适切
        四、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忽视了对教学资源的开发
    第二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困境分析
        一、学校和教师对数学建模教学不够重视
        二、数学建模教学方式有待改进
        三、数学建模教育理念不适应数学建模能力培养
        四、数学建模教学缺乏培训和理论指导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困难分析
        一、数学建模学习方式需要转变
        二、尚未掌握数学建模的学习路径
        三、学习进阶过渡中遇到障碍
第五章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第一节 制定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的依据
        一、依据对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的分析
        二、依据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现状
        三、依据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现状
    第二节 初中数学建模教学内容选择策略
        一、反映数学本质,突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贴近学生现实,体现数学建模的真实性
        三、注重数学建模过程性,体现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阶段性
        四、注重选择变式问题,促进问题解决能力的迁移
        五、增加开放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全面提升数学建模能力
        六、面向学生的长远发展选择数学建模内容
    第三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
        一、由平铺直叙转变为创建有利于数学建模的真实问题情境
        二、由教碎片化知识转变为教完整的建模知识
        三、由教会做题转变为教会解决问题
        四、由强调记忆转变为致力于知识迁移
        五、由重结果性评价转向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
        六、由单项能力训练转变为数学建模能力综合提升
    第四节 初中生数学建模学习策略
        一、学习完整的数学建模知识
        二、学会条件化地储存知识
        三、学会深度加工知识
        四、掌握提取知识的路径
        五、改善数学建模的程序与方法
        六、学会类比与联想
        七、学会知识迁移
结语
附录一 七年级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 八年级数学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 九年级数学建模教师访谈提纲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四、远程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教师专业素养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 宋娟.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2]疫情背景下加拿大应急远程教育研究[D]. 叶丹楠.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信阳S高中“卫星班”历史线上教学调查分析[D]. 张仕冬.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4]首要教学原理视域下高中古诗词教学研究[D]. 朱娇.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5]美国中小学教师的在线培训模式研究[D]. 仇淼. 西南大学, 2021(01)
  • [6]高中物理在线教育的理论模式与实践探索 ——以大连市为例[D]. 姜安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7]泛在学习视域下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研究[D]. 刘赟宇.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6)
  • [8]整合技术的小学美术教师教学知识结构研究[D]. 王默.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9]网络直播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D]. 漆笔霞. 西南大学, 2020(05)
  • [10]初中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研究[D]. 刘伟.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远程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