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走出营销低谷的出路

中小企业走出营销低谷的出路

一、中小型企业走出市场营销低谷的出路(论文文献综述)

张旭云[1](2021)在《5R理论下中国中小型保健品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以TY药业企业为例》文中指出

冯加付[2](2021)在《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群众性体育赛事是广大民众参与健身活动、切磋运动技艺、挑战自我极限、开展社会交往的重要平台,也是落实全民健身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目标,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取消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制度,在社会治理背景下,审批制度改革对于落实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加快群众性体育赛事管理制度改革、简化办赛程序、吸引社会资本承办赛事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实践表明,近几年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办赛数量有了显着的上升,但与此同时,制度环境的变化引发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参与主体的权责、角色和地位的转变,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从政府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变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在此现实背景下,对群众性体育赛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聚焦于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主要围绕三个核心问题而展开,第一,探讨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特征;第二,揭示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过程;第三,实现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效应。具体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当前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主体、治理缘起、治理政策与治理困境等进行了阐述,构建了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继而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案例验证,最后提出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优化策略。经综合研究,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社会治理视角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经历了起步与曲折,政府一元化管理(1949—1965);停滞与异化,深受“文革”运动影响(1966—1976);恢复与转型,政社合作关系形成(1977—1992);协作与探索,多元治理萌芽(1993—2012);协同与完善,多元治理格局逐渐形成(2013—)等5个历史阶段。并表现为办赛宗旨从“为国”到“为民”,办赛主体从一元到多元,办赛手段从行政到综合,办赛效益从“输血”到“造血”,办赛空间从封闭到开放等5个演变特征。(2)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结构主要由政府、市场、社会和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构成;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缘起于深化改革所趋、政府管理转向、多元主体融合和体育产业驱动等;国家和地方对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有一定政策支持,并正在完善过程当中;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正面临着政府与社会地位失衡、政府部门权责模糊、多元主体利益冲突、治理过程协同不足等现实困境。(3)研究所构建的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由办赛环境、办赛主体、参与动因、协同引擎、互动行为和协同结果6个核心范畴构成,6个核心范畴在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过程中既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作用,又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形成一个有机的互动体系;此外,每个具体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生命历程表现为“协同开启——协同过程——协同完成”3个阶段。(4)将构建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同国内外其它领域协同治理模型、以及相关支撑理论进行理论对话,试图将实质理论发展为形式理论,发现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有其领域特殊性,尚不具备从实质理论向形式理论升华的条件,扎根理论以建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的实质理论而结束。(5)案例验证表明,本研究所构建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与赛事实践是基本吻合的,说明该理论模型有较高的外部效度。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办赛环境、办赛目标、办赛过程、主体结构、参与动因、互动关系等千差万别,难以在实践中找到同理论模型完全契合的赛事协同治理过程,说明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是一个理想化的理论模型。最后,基于前文的综合分析,尤其是针对当前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面临的困境和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案例验证的启示,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优化赛事治理内外部环境、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明确政府赛事治理权责边界、建立政府与社会双向监督机制、加强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治理保障和针对赛事类型选择不同治理手段等6条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优化策略。

崔伊霞[3](2020)在《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和利用,推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促进了一批煤炭城市、石油城市等不同类别资源型城市的形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资源的高强度开采,一些城市的资源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大批以资源为生的资源型企业难以为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桎梏,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着严峻的困难与挑战。面对这种情况,转型发展是摆脱资源枯竭型城市“资源诅咒”的关键,探索符合地域特点的绿色发展模式是保证资源枯竭型城市永续发展的根本路径。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类别多样,发展程度也更不相同,但从城市发展战略来看,绿色转型对于任何资源型城市来说,都是唯一的发展出路,这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自身特征所决定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这既给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带来挑战,也为其绿色转型提供了发展契机。由此,深刻挖掘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探索绿色转型路径,这对于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国家城市体系建设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论文围绕选题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历史分析法、多学科交叉法以及典型案例分析法,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相关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转型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论述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现状和现实困境,并在分析和借鉴国内外典型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有针对性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具体来说,论文由六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等,为论文的深入研究做好全方面的准备工作。第二章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一般分析。这一章节为基础性理论研究,首先介绍了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型城市和绿色发展的内涵,对涉及到资源型城市的相关内容进行系统介绍。接着,论述了城市转型的理论基础,并从衰败消亡、深度开发、转型发展三个方面论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主要趋势,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构建坚实的理论支撑。第三章为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枯竭没落。首先,以新中国成立为时间起点,重点回顾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进程,并将这一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接着,详细论述了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类别和特征,概括了当前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现状,即经济发展缓慢且效益较低、生态环境破坏且修复较难、人口数量减少且素质偏低、地方财力薄弱且引资困难,这一系列问题迫使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进行绿色转型发展。第四章为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分析。这一章节首先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的对传统资源依赖性强、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绿色转型发展意识不高三个方面提出绿色转型的必要性;接着论述了当前绿色发展要求资源枯竭型城市必须转型,这对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城市人居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最后,从绿色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和民族未来、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工业化的反思与超越、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这三个方面提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唯一出路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第五章为国内外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成功案例。通过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几个典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案例,总结了这些城市探索和实践绿色转型的宝贵经验。其对我国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转型、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绿色转型、明确政府在城市转型中的职责、将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紧密结合,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转型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第六章为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分析。这一章节是论文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转型发展路径。其一,通过绿色政府建设、科学制定城市绿色转型规划、建立绿色核算与考核制度以及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的途径,加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顶层设计,为资源型城市发展探索科学、健康、适宜的绿色转型路径;其二,通过建设绿色多元的产业体系、加强资源型企业的现代治理、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绿色转型、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这四种措施来激发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其三,从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宣传、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升资源型地区民生保障水平、培育绿色文化这四个方面,不断优化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社会氛围,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让绿色转型成果惠及到每个人。

王欢星[4](2020)在《美国《多德-弗兰克法》金融监管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次贷危机前近三十年金融监管思想和金融监管制度变革更多体现为放松管制,认为市场能够自动修复缺陷。在应对次贷危机过程中,包括美国财政部、美联储等所实施的救市措施,以及后续在金融监管改革的一系列举措,再次肯定了政府监管在金融领域不可或缺,市场自身无法实现有效监管。《多德—弗兰克法》实施以来,美国金融监管机构遵照该法的要求,制定了大量监管条例和细则,被认为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颁布以来改革力度最大、影响最深远的金融监管改革。本文试图通过在梳理金融监管的理念变化以及对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分析基础上,对《多德—弗兰克法》实施所建立的主要监管机制以及对该法的修订《经济增长、放松管制与消费者保护》进行分析,从金融稳定有效性角度进行评价,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对学术界有关金融监管理论的演进和变迁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了在微观审慎监管措施难以有效处理跨市场风险条件下,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必要性,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包括其相应的监管工具以及所需要的运作保障机制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对美国次贷危机发生过程所涉及的关键性事件进行概述,对其发生原因进行了说理,说明了《多德—弗兰克法》监管改革背景,并概述《多德—弗兰克法》主要内容。第三部分,分析次贷危机后《多德—弗兰克法》实施所带来的监管变革,深入分析规则调整的原因、规则调整主要内容及其对金融稳定性影响,包括对系统性风险监管机制改革、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改革、影子银行监管机制改革、场外衍生品监管机制改革等等。上述监管改革目的在于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增强金融稳定性。第四部分,对美国颁布的《经济增长、放松管制与消费者保护法》主要内容进行分析,该法案目的在于放松《多德—弗兰克法》的严厉监管措施,减轻中小型金融机构合规负担,促进对中微企业和家庭信贷供给,提振经济发展。重点分析了《经济增长、放松管制与消费者保护法》放松监管的政策导向极大地降低了中小型金融机构信贷约束,可能进一步推高企业杠杆,加剧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第五部分,对《多德—弗兰克法》及其修订法案《经济增长、放松管制与消费者保护法》实施以来对实现金融稳定的成效进行评价,《多德—弗兰克法》所建立的一系列监管机制,包括对系统重要性机构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建立独立的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对金融行为实施监管,遏制各种掠夺式金融行为,将场外衍生品进行集中清算,建立对影子银行的生前遗嘱等特殊监管机制,对特殊群体实施更加严格的保护措施。这些制度建设和措施有助于实现金融稳定的目标。与此同时,《多德—弗兰克法》在变更《联邦储备法》第13条第3款规定的紧急授权,要求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提供临时流动性债务担保时需取得国会的批准,整合功能监管方面迟迟无法取得预期成效等方面,以及《经济增长、放松管制与消费者保护法》的实施可能影响金融稳定性目标的实现,在社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速度不及债务增长速度下,任何放松金融监管的措施都有可能在将来加剧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可能成为未来发生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原因。

蔡竺岑[5](2019)在《劳雷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地球物理勘探是全球瞩目的高端技术行业,它作为石油能源产业链的前端科技,随着油价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中国的地球物理勘探行业随着油价的飙升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进而跨国勘探企业都在纷纷争先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地球物理勘探行业市场中抢占有利地位。劳雷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跨国高科技仪器系统技术公司,其产品技术领域主要涉及地球物理勘探和海洋勘探,于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并长期活跃在科学调查、资源勘探、工程检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是中国市场上的勘探调查科技先驱企业。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地质条件的日益复杂,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面临着诸多问题,行业竞争日渐激烈。再则,劳雷公司不得不面对中美贸易战之敏感期所带来的加征关税以及汇兑风险等危机,难于保持中国区市场核心竞争优势,业绩增长压力增大。本文以劳雷工业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PEST理论分析了劳雷公司在中国区市场营销中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利用五力竞争模型理论,论述了当前地球物理勘探行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并且着重分析了劳雷公司在中国区市场所面临的行业背景;通过SWOT分析方法,详细阐述了劳雷公司在中国区市场营销中所具有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挑战。建立了劳雷工业有限公司在地球物理勘探行业中的营销战略:STP战略、市场发展战略、市场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品牌文化战略等,并分别在制度保障方面、人员保障方面、资金保障方面制定了适合劳雷公司中国区市场的营销战略实施步骤与措施。最后,希望能为劳雷公司中国市场营销战略的动态调整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李展毅[6](2019)在《YD基金管理公司营销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行业多年的探索,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尤其是证券类私募基金已经初具规模,私募基金也已成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机构及个人投资者对于私募基金业愈发认可。但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与激烈竞争,行业的两级分化逐渐严重,头部效应明显。一大批中小管理规模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面临着一系列的生存考验。对于证券类私募基金公司的营销募集端而言,结合自身目标客户群不同,各地方性证券类私募机构的营销方式也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地方性私募证券基金公司,该类私募机构的营销特点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与可研性。本文以YD基金管理公司为例,研究其在募资端口即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产品、定价、人员、渠道、服务与品牌等多个方面提出有效的营销改进策略,助此类公司更好的持续经营。本文先通过分析PEST分析,分别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私募基金行业政策、经济形势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出当前私募基金所处的大环境;其次通过波特五力模型,来分析YD基金管理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者及上下游关系;再次通过STP市场细分,将其所处地区的市场及客户情况进行分析并得出营销应针对的投资者群体;最后通过SWOT分析出YD基金管理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来制定出公司的营销战略为差别集中化战略。在行业同质化严重的今天,YD基金管理公司应走出一条通过产品、定价、营销渠道、服务等方面的差别来突出自身服务特色的差别集中化路线,方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在地区的私募基金的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

潘美竹[7](2019)在《天津市国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我国经济的持续利好发展,房地产行业历经近20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支柱性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行业也出现了例如炒房地产、房价太高、供应极不合理、市场的行为不够规范等问题,引起了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重视,政府也出台了较多政策进行调控,房地产行业利润和市场收到了很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房地产龙头企业凭靠资源方面的优势占据了行业的大多数市场份额与利润,而国有中小型房地产公司因规模、实力和相关政策限制,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国有中小型房地产公司需要实施战略管理新模式,选择与国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相匹配的发展战略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因此,针对国有中小型房地产公司,研究其发展现状和战略,具有一定的意义。本论文对天津市国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以ZJYH房地产开发公司作为实例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战略和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有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发展战略,可以给国有中小型房地产公司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通过解析天津市国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运用PEST解析法、波特五力解析模型和价值链解析法,总结并汇总了我国国有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三大类别,针对不同类别的企业制定不同的发展定位,梳理适合各种类型国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战略选择与实施方案。再结合ZJYH公司实际情况,针对其中最具有发展性的企业制定出适合其发展的战略实施方案及保障措施,为公司健康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孙悦[8](2019)在《XHL快餐连锁经营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与餐饮模式均已发生了改变,外出用餐已是普遍行为,其形式与用餐时间,均向简单、快捷的方向迈进,快餐业得到飞速发展。在快餐业中,连锁快餐店经营规范化,产品品质统一,品牌可靠,深受消费者肯定。对于那些经营经验较少的投资者来说,选择加盟一家被市场肯定的连锁快餐店是相对稳妥的投资模式。当前我国中小型快餐连锁企业发展较慢,突出存在企业市场定位不准确,所产产品种类相似、恶意模仿竞争严重等情况。为使中小型快餐连锁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对该类企业经营中遇到问题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选择XHL快餐连锁有限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际经营情况,结合国内外对餐饮业、快餐业、连锁经营企业战略等理论分析XHL快餐自身产品特色与经营问题,研究出解决当前经营问题的对策。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及PEST分析方法研究研究其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运用SWOT方法分析XHL快餐连锁有限公司,了解到该企业快餐产品品质优异,深受消费者认可;快餐价格合理,易被消费者接受,已占据部分快餐市场,是较为优秀且亲民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其劣势表现在市场定位、加盟方式与新品开发等问题上欠缺系统管理和规划。本文结合分析结果给予XHL快餐连锁有限公司的建议:科学市场定位,严控经营管理,实抓线下服务;企业通过合理的采购、统一配送、快速物流等形式监控成本,有节奏的加快企业现代化进程,向有规模的快餐连锁企业靠拢。严控连锁方式,控制直营店数量,抓好自营加盟店品质,以保障其在市场竞争中能保持竞争优势。希望本文研究成果能为其他中小型快餐连锁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花晖[9](2016)在《中国科教影视产业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纵观中国科教影视史,近百年来曾几度辉煌,但经济体制转变给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脱离了计划经济下的指令性生产机制,科教影视如何在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科教兴国战略深入实施背景下的重要命题。本研究结合影视传播学、传媒经济学与市场营销学,在充分把握我国科教影视产业现状的前提下,探讨科教影视传播的规律、以及产业发展的可行性模式。就基本逻辑结构而言,本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历史、理解现状。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较长时期内,我国科教影视业均以事业机构的身份、依靠行政拨款运作,在统购统销的高产量背后,却是对经济效益的漠视。这一弊端随着90年代初推行体制改革而暴露无遗,经费短缺、自负盈亏导致生存举步维艰,身份转变的困局阻滞着科教影视产业前进的步伐。为解此困局,在第二部分中就产业所处环境展开了详实的考察,为后续分析奠定基础。在宏观环境方面,我国展现出政治高度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国民文化素质日益提高、科技不断革新的整体格局,为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基本面,但需注意人口结构与社会分层日益多样带来的消费结构调整;而在市场环境方面,产业规模偏小、产能偏低、行政干预犹存、发展参差不齐、盈利模式模糊等问题凸显。在把握现状的情况下,第三部分基于价值链理论,就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提出了双重产业链的理论构想,从而构建起大科教影视产业框架。双重产业链设想的核心内容为:于前放映领域,通过层级放映、多窗发行,发挥影视作品这一核心资源的最大价值;于后放映领域,通过广告与衍生产品深度挖掘受众这一核心资源。双重产业链的意义则在于有效延伸产业链、创造新的产值增长点。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应贯穿产业链,除了大力拓展移动平台的放映窗口,在衍生开发阶段,应围绕科教影视独特的科学价值,大力开发信息服务功能,搭建集数字影视资料库、网络游戏库、线上购票、版权交易伺服为一体的集成交互式平台。与此同时,营销与资本运作这两大薄弱环节亦亟待加强,以成为双重产业链的有机补充,从而完成大科教影视产业的整体构建。我国科教影视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刻,进一步深化改革是唯一出路。双重产业链与大科教影视产业构想的提出,是对过往科教影视产业发展理论在新形势下的一次创新与探索,有助于我国科教影视产业在改革过程中明确产业定位与属性,顺应市场需求完成产业结构升级,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业态。

王禹诺[10](2015)在《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之讨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下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发展正处于一个相对艰难的瓶颈期,而开拓国际市场是中小型企业突破瓶颈,蓬勃发展的一个绝佳出路。本文以开拓中小型企业国际市场为研究目标,首先对当下我国的外贸现状和外贸背景简介,然后列举并分析了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贸易面临的主要难题,主要包括,对国际贸易环境的认知不够清晰,部分外贸企业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企业自身资源相对有限,企业外贸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且不够合理,树立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为依托专业进出口公司的力量,发展海外华人的关系网络进行经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寻找商机,企业要学会合理利用国家政策等。希望本文可以对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中小型企业走出市场营销低谷的出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型企业走出市场营销低谷的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背景
        1.2.1 步入新时代:广大民众对群众性体育赛事需求增加
        1.2.2 面对新环境: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迎来机遇与挑战
        1.2.3 治理新格局: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内在驱动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研究方法论
        1.5.2 具体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之处
        1.6.1 研究内容创新
        1.6.2 研究视角创新
2 研究综述
    2.1 文献综述
        2.1.1 群众性体育赛事的相关研究
        2.1.2 治理的相关研究
        2.1.3 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的相关研究
        2.1.4 协同治理模型构建相关研究
        2.1.5 研究述评
    2.2 核心概念
        2.2.1 群众性体育赛事
        2.2.2 协同
        2.2.3 治理
        2.2.4 治理机制
        2.2.5 理论模型
3 理论基础
    3.1 协同治理理论
        3.1.1 协同治理的概念
        3.1.2 协同治理的内涵
        3.1.3 协同治理的本土化
        3.1.4 协同治理的实践应用
    3.2 其它相关的理论
        3.2.1 利益相关者理论
        3.2.2 协同优势理论
        3.2.3 资源依赖理论
        3.2.4 委托代理理论
4 社会治理视角下新中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发展历程回顾
    4.1 新中国成立以来群众性体育赛事历史阶段划分
        4.1.1 起步与曲折阶段(1949—1965):政府一元化管理
        4.1.2 停滞与异化阶段(1966—1976):深受“文革”运动影响
        4.1.3 恢复与转型阶段(1977—1992):政社合作关系形成
        4.1.4 协作与探索阶段(1993—2012):多元治理萌芽
        4.1.5 协同与完善阶段(2013—):多元治理格局逐渐形成
    4.2 新中国以来群众性体育赛事演变特征
        4.2.1 赛事宗旨:从“为国”到“为民”
        4.2.2 办赛主体:从一元到多元
        4.2.3 管理手段:从行政到综合
        4.2.4 赛事效益:从“输血”到“造血”
        4.2.5 办赛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5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现实审视
    5.1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缘起
        5.1.1 制度改革:群众性体育赛事数量增加与各种问题并存
        5.1.2 赛事治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客观要求
        5.1.3 改革转型:传统的赛事管理路径出现“政府失灵”
        5.1.4 多元融合:协同治理主体互动关系亟待理顺
        5.1.5 产业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
    5.2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主体
        5.2.1 政府:监管服务与部门协调
        5.2.2 市场:资源配置与经费扩充
        5.2.3 社会:公益服务与技术支持
        5.2.4 个人:民众参与与资源整合
    5.3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政策
        5.3.1 国家层面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政策梳理
        5.3.2 地方层面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政策梳理
        5.3.3 基于公共政策的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特征分析
    5.4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困境
        5.4.1 政府与社会地位失衡
        5.4.2 政府部门权责模糊
        5.4.3 多元主体利益冲突
        5.4.4 治理过程协同不足
6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构建
    6.1 理论模型构建研究设计
        6.1.1 方法选择
        6.1.2 样本选取
        6.1.3 分析工具
    6.2 理论模型构建过程
        6.2.1 产生研究问题
        6.2.2 资料收集
        6.2.3 资料分析——实质性编码
        6.2.4 理论建构——理论性编码
        6.2.5 理论应用
    6.3 理论模型阐释
        6.3.1 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整体性阐释
        6.3.2 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核心要素阐释
    6.4 关于理论模型严谨性的说明
7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理论模型案例验证
    7.1 案例研究设计
        7.1.1 案例验证思路
        7.1.2 资料来源与收集
    7.2 验证案例介绍
        7.2.1 案例一:中国(京山)绿林网球·英雄会
        7.2.2 案例二:陈仓区周末篮球联赛
    7.3 理论模型案例验证
        7.3.1 办赛环境
        7.3.2 办赛主体
        7.3.3 参与动因
        7.3.4 协同引擎
        7.3.5 互动行为
        7.3.6 协同结果
    7.4 案例验证结果与启示
8 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优化策略
    8.1 双管齐下:优化赛事治理内外部环境
    8.2 政社共治: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格局
    8.3 定权定责:明确政府赛事治理权责边界
    8.4 互监互督:建立政府与社会双向监督机制
    8.5 软硬兼施:加强制度化和非制度化治理保障
    8.6 精准施策:针对赛事类型选择不同治理手段
9 研究结论、局限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局限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体育赛事管理部门访谈提纲
    附件2: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主体访谈提纲
    附录3:调研照片
    附录4:调研访谈内容节选
    附录5: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及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一般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资源型城市
        2.1.2 资源枯竭型城市
        2.1.3 绿色发展
    2.2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一般理论
        2.2.1 产业结构与转型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生命周期理论
        2.2.4 城市生态学理论
    2.3 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基本趋势
        2.3.1 衰败消亡
        2.3.2 深度开发
        2.3.3 转型发展
第3章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发展与枯竭没落
    3.1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历程
        3.1.1 兴起与形成阶段
        3.1.2 发展与成熟阶段
        3.1.3 衰退与转型探索阶段
    3.2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类别与特征
        3.2.1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分布
        3.2.2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类别
        3.2.3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特征
    3.3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基本现状
        3.3.1 经济发展缓慢且效益较低
        3.3.2 生态环境破坏且修复较难
        3.3.3 人口数量减少且素质偏低
        3.3.4 地方财力薄弱且引资困难
第4章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4.1 面对问题必须转型
        4.1.1 对传统资源依赖性强
        4.1.2 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
        4.1.3 绿色转型发展意识不高
    4.2 发展要求必须转型
        4.2.1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必要
        4.2.2 提高城市人居生活质量的内在要求
        4.2.3 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4.3 转型必须是绿色发展
        4.3.1 绿色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和民族未来
        4.3.2 绿色发展是对传统工业化的反思与超越
        4.3.3 绿色发展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
第5章 国内外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成功案例
    5.1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
        5.1.1 德国鲁尔地区
        5.1.2 美国休斯顿地区
        5.1.3 法国洛林地区
        5.1.4 日本九州地区
    5.2 国内资源型城市转型案例
        5.2.1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
        5.2.2 辽宁省阜新
        5.2.3 河南省焦作
        5.2.4 安徽省铜陵
    5.3 国内外资源型城市成功转型的经验启示
        5.3.1 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绿色转型
        5.3.2 提高科技创新水平促进绿色转型
        5.3.3 明确政府在城市转型中的职责
        5.3.4 加强生态保护和改善社会民生
第6章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分析
    6.1 加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顶层设计
        6.1.1 加快绿色政府建设
        6.1.2 科学制定城市绿色转型规划
        6.1.3 建立绿色核算与考核制度
        6.1.4 完善城市绿色转型的政策法规
    6.2 激发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内生动力
        6.2.1 建设绿色多元的产业体系
        6.2.2 加强资源型企业的现代治理
        6.2.3 以信息化促进城市绿色转型
        6.2.4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6.3 营造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社会氛围
        6.3.1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与社会宣传
        6.3.2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6.3.3 提升资源型地区社会保障水平
        6.3.4 培育绿色文化助推发展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4)美国《多德-弗兰克法》金融监管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 金融监管理论概述
    第一节 金融监管理论思想的演进
        一、早期关于金融管制的经济学观点
        二、现代金融监管理论的形成
        三、经济自由主义背景下金融监管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
        一、微观审慎监管及其局限性
        二、宏观审慎监管理念
        三、宏观审慎监管工具
        四、宏观审慎监管运作机制保障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多德—弗兰克法》立法背景和内容概要
    第一节 美国次贷危机过程概述
        一、第一阶段:金融机构损失扩大、流动性日趋紧张
        二、第二阶段:流动性问题演变成偿付能力问题
        三、第三阶段:雷曼公司申请破产,市场信心崩溃
        四、第四阶段:市场恐慌情绪逐步平复,但前景仍然脆弱
        五、第五阶段:市场开始流露出某种乐观情绪
    第二节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原因分析
        一、房地产泡沫是危机发生的重要基础
        二、债券市场泡沫加剧了危机的到来
        三、高杠杆操作在流动性紧缩冲击下被迫折价处置资产
        四、不当降低贷款标准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五、忽视对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使风险长时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六、评级机构逐日盯市估值的评级方法对市场助长助跌推波助澜
        七、金融从业人员过于短周期的考评激励导致盲目追逐高风险高收益业务
    第三节 《多德—弗兰克法》内容概述
        一、建立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识别和监督机制
        二、整合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能对金融服务提供方的执业行为实施监管
        三、对系统重要性影子银行建立有序清算机制
        四、实施“沃尔克规则”限制银行控股公司自营交易
        五、建立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机制有效监控整体风险敞口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多德—弗兰克法》系统性风险监管改革
    第一节 系统性风险
        一、系统性风险定义和特征
        二、转变系统性风险监管理念
    第二节 《多德—弗兰克法》系统性风险监管改革具体措施
        一、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识别和监管
        二、对系统重要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实施审慎监管
        三、对系统重要性银行控股公司提高审慎监管措施标准
        四、实施“沃尔克规则”限制银行控股公司自营交易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多德—弗兰克法》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改革
    第一节 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金融消费者保护理念淡化
        二、金融消费者保护制度执行不力
        三、金融产品复杂化呼吁消费者保护制度改革
    第二节 《多德—弗兰克法》强化消费者保护机制具体措施
        一、保障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独立履行金融消费者保护职责
        二、合理确定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监管范围
        三、授予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准司法执行权
        四、授予消费者金融保护局州法律适用选择权
    第三节 《多德—弗兰克法》加强金融行为监管措施
        一、提高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标准
        二、严格限制高成本抵押贷款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多德—弗兰克法》影子银行监管改革
    第一节 影子银行及其监管改革必要性
        一、影子银行概念和发展原因
        二、影子银行主要类型及其风险特征
        三、影子银行系统改革必要性分析
    第二节 《多德—弗兰克法》影子银行监管的理念
        一、基于宏观审慎监管将系统重要性影子银行机构纳入监管
        二、从微观监管角度围绕净资本、杠杆率和风险拨备完善监管框架
    第三节 《多德—弗兰克法》影子银行具体监管措施
        一、对系统重要性影子银行建立有序清算机制
        二、建立对系统重要性影子银行的识别及司法审查机制
        三、通过有序清算机制平衡利益相关主体的诉求
        四、建立有序清算基金减轻纳税人负担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多德—弗兰克法》衍生品监管改革
    第一节 衍生品监管改革背景
        一、交易所自律监管过度到联邦统一立法监管
        二、放松管制背景下行业自律监管模式占主导地位
    第二节 《多德—弗兰克法》衍生品市场监管改革具体措施
        一、明确证监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在衍生品市场监管的职权边界
        二、建立衍生品交易商注册机制,提高业务透明度
        三、建立衍生品交易保证金机制,降低杠杆率
        四、建立场外衍生品市场互换交易整体持仓限制,抑制过度投机
        五、建立场外衍生品集中清算机制,实现业务规模有效监控
        六、限制联邦政府机构向衍生品业务交易商提供财务援助
        七、衍生品业务监管规则具有“长臂管辖”效果
    第三节 小结
第七章 修订《多德—弗兰克法》放松监管
    第一节 《多德—弗兰克法》修订背景
        一、《多德—弗兰克法》实施稳定金融市场走出了低谷
        二、《多德—弗兰克法》大幅度提高中小型金融机构监管成本
    第二节 对《多德—弗兰克法》监管机制松绑的争论
        一、特朗普本人竞选前后多次表达废止《多德—弗兰克法》的意愿
        二、改革《多德—弗兰克法》的呼吁得到政界广泛支持
        三、《多德—弗兰克法》的立法推动者强烈反对废止该法
        四、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诉求推动修改《多德—弗兰克法》
    第三节 对《多德—弗兰克法》修订的过程
        一、财政部报告突出强调简化监管措施
        二、众议院意图通过法案全面废止《多德—弗兰克法》
        三、两院妥协部分放松《多德—弗兰克法》监管措施
    第四节 《经济增长、放松管制与消费者保护法》主要内容
        一、放松消费者抵押贷款监管限制条件
        二、放松中小型信贷机构的审慎监管要求
        三、放松对资本市场的部分监管要求
        四、缩小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范围,优化审慎性监管要求
        五、加强消费者保护机制,提高特殊群体保护力度
    第五节 小结
第八章 《多德—弗兰克法》及其修订金融稳定有效性评价
    第一节 有效增进金融稳定性的监管措施
        一、以金融稳定有效性对《多德—弗兰克法》进行评价的必要性
        二、有效增进金融稳定性的监管机制建设
    第二节 不利于金融稳定性的监管措施
        一、《多德—弗兰克法》自身可能不利于金融稳定性目标的监管措施
        二、《经济增长、放松管制和消费者保护法》松绑监管可能加剧宏观波动
    第三节 结论
中外文参考文献
后记
学习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5)劳雷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市场营销研究现状
        1.2.2 国际市场营销研究现状
        1.2.3 营销战略研究现状
        1.2.4 地球物理勘探行业发展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战略管理理论
        2.1.1 企业战略理论
        2.1.2 竞争战略理论
        2.1.3 市场营销战略理论
    2.2 市场营销理论
        2.2.1 市场营销的发展
        2.2.2 市场营销的内容
    2.3 服务营销理论
第三章 劳雷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区市场营销现状
    3.1 地球物理勘探行业背景及发展历程
    3.2 劳雷工业有限公司概况
    3.3 劳雷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区市场营销现状
        3.3.1 总体营销状况
        3.3.2 目标市场现状
        3.3.3 市场发展现状
        3.3.4 市场竞争现状
        3.3.5 品牌营销现状
    3.4 劳雷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区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3.4.1 集中性策略偏重造成市场风险较大
        3.4.2 新产品开发速率慢于市场需求
        3.4.3 服务项目范围狭窄造成市场竞争力度弱化
        3.4.4 业务方式欠缺战略性转型导致自主品牌较难树立
第四章 劳雷工业有限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4.1.4 技术环境
    4.2 微观环境分析
        4.2.1 市场竞争状况
        4.2.2 行业环境
        4.2.3 企业内部环境
    4.3 劳雷工业有限公司SWOT分析
第五章 劳雷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
    5.1 战略目标
    5.2 劳雷工业有限公司STP战略
        5.2.1 市场细分
        5.2.2 目标市场确定
        5.2.3 市场定位
    5.3 劳雷工业有限公司的中国区市场发展战略
        5.3.1 缩短交货期策略
        5.3.2 改进产品用途策略
        5.3.3 开发新市场策略
        5.3.4 降低产品成本策略
        5.3.5 新产品开发策略
    5.4 劳雷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区市场竞争战略
        5.4.1 最终用户专业化补缺
        5.4.2 客户订单专业化补缺
        5.4.3 服务项目专业化补缺
    5.5 劳雷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区市场差异化战略
        5.5.1 产品差异化
        5.5.2 资源差异化
        5.5.3 服务差异化
    5.6 劳雷工业有限公司在华品牌战略
        5.6.1 品牌文化定位
        5.6.2 品牌价值提升
        5.6.3 品牌延伸
        5.6.4 品牌保护
第六章 战略实施的措施保障
    6.1 制度保障
    6.2 人员保障
        6.2.1 管理人员保障
        6.2.2 员工培训
    6.3 资金保障
结论与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6)YD基金管理公司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公司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YD公司背景
    1.2 现有研究综述
        1.2.1 营销战略基础理论
        1.2.2 基金营销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YD公司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2.1 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策法律环境分析
        2.1.2 经济环境分析
        2.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2.1.4 技术环境分析
    2.2 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2.2.1 行业现有竞争状况
        2.2.2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2.2.3 客户的议价能力
        2.2.4 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
        2.2.5 新进入者的威胁
    2.3 私募基金投资者行为分析
        2.3.1 收入及教育
        2.3.2 风险偏好
        2.3.3 投资预期及心理偏差
3 YD公司内部营销环境与营销现状分析
    3.1 YD公司内部概况
    3.2 YD公司产品分析
    3.3 YD公司营销现状分析
    3.4 YD公司营销现存问题分析
        3.4.1 产品线竞争力不足
        3.4.2 产品定价缺乏弹性
        3.4.3 营销渠道单一
        3.4.4 营销人员专业度及服务不足
        3.4.5 品牌定位不精确
4 YD公司营销战略制定
    4.1 产品市场定位分析
        4.1.1 市场细分
        4.1.2 目标市场选择
        4.1.3 市场定位
    4.2 YD公司SWOT分析
        4.2.1 YD基金管理公司优势分析
        4.2.2 YD基金管理公司劣势分析
        4.2.3 YD基金管理公司机会分析
        4.2.4 YD基金管理公司威胁分析
    4.3 YD公司营销战略
        4.3.1 YD公司营销战略选择影响因素
        4.3.2 YD公司营销战略选择
5 YD公司营销策略组合
    5.1 产品线改进策略
        5.1.1 主动管理型多头策略产品线
        5.1.2 量化对冲策略产品线
        5.1.3 CTA策略产品线
        5.1.4 FOF策略产品线
        5.1.5 个性化交易风格产品线
    5.2 定价改进策略
    5.3 营销渠道改进策略
        5.3.1 自有营销渠道建设
        5.3.2 券商营销渠道建设
        5.3.3 三方平台渠道建设
        5.3.4 基金外包渠道建设
        5.3.5 股东资源渠道建设
    5.4 服务改进策略
        5.4.1 打造新服务模式
        5.4.2 打造个性化IP化服务
    5.5 品牌定位改进策略
6 营销战略实施保障
    6.1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6.2 强化对营销人员的培训和激励
    6.3 构建营销信息系统
    6.4 完善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YD基金管理公司主要产品净值走势
附录B YD基金管理公司价值一期某单月基金净值变动
致谢

(7)天津市国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房地产开发公司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概述
    2.1 企业战略管理概述
        2.1.1 企业战略管理的过程
        2.1.2 企业的战略管理层次
        2.1.3 战略分析的工具
    2.2 国有房地产企业相关理论阐述
        2.2.1 国有企业定义及作用
        2.2.2 国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定义及属性
    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2.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第3章 天津市国有中小房企战略环境分析
    3.1 天津市国有中小房企发展形势分析
    3.2 天津市国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3.2.1 全国政策环境分析
        3.2.2 天津政策环境分析
        3.2.3 当前经济环境分析
        3.2.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3.2.5 科学技术环境分析
    3.3 天津市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3.3.1 品牌资源分析
        3.3.2 财务资源分析
        3.3.3 人力资源分析
        3.3.4 价值链分析
第4章 天津市国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选择
    4.1 天津市国有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处的行业竞争态势
        4.1.1 新进入者威胁
        4.1.2 供方议价能力
        4.1.3 买方议价能力
        4.1.4 替代品威胁
        4.1.5 竞争对手分析
    4.2 天津市国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战略定位
        4.2.1 天津市国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分类及特点
        4.2.2 天津市国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战略目标
    4.3 天津市国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的战略选择
        4.3.1 公司层战略
        4.3.2 业务层战略
        4.3.3 职能层战略
第5章 天津市国有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战略的实施
    5.1 构建行业内部战略合作关系
    5.2 优化产品结构
        5.2.1 城市商业综合体发展
        5.2.2 文旅地产开发
        5.2.3 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等代建工程开发
    5.3 实施轻资产化策略
    5.4 推动企业品牌化发展
    5.5 试点多元融资形式
第6章 ZJYH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战略实施实证分析
    6.1 ZJYH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6.2 ZJYH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战略定位
        6.2.1 ZJYH房地产公司发展定位
    6.3 ZJYH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战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3.1 国有中小型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
        6.3.2 国有中小型房地产公司组织机构不合理
        6.3.3 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征地困难
        6.3.4 国有企业员工缺乏担当意识
        6.3.5 专业素养存在弱项
    6.4 ZJYH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战略的实施
        6.4.1 精准企业定位
        6.4.2 结合实际情况推动项目建设
        6.4.3 重视项目整体管理
        6.4.4 建立健全培训体系
        6.4.5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6.5 ZJYH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战略实施保障
        6.5.1 夯实业务基础
        6.5.2 强健团队能力
        6.5.3 提升运营效率
        6.5.4 加强党建支撑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XHL快餐连锁经营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餐饮业连锁经营的概念界定
    2.2 企业发展与连锁系统化管理
    2.3 分析方法
        2.3.1 PEST分析法
        2.3.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2.3.3 SWOT分析法
第3章 XHL快餐连锁有限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3.1 XHL快餐连锁有限公司公司概括
    3.2 XHL快餐连锁有限公司经营现状与发展目标
    3.3 公司经营模式与加盟条件
第4章 XHL快餐连锁有限公司环境因素分析
    4.1 连锁快餐业外部环境分析
        4.1.1 XHL快餐连锁企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4.1.2 XHL快餐连锁有限公司五力模型分析
    4.2 XHL快餐连锁内部环境分析
        4.2.1 XHL快餐连锁企业资源分析
        4.2.2 XHL快餐连锁主要能力分析
    4.3 XHL快餐连锁企业的SWOT分析
第5章 XHL快餐连锁经营问题与成因分析
    5.1 XHL快餐连锁快餐经营问题
    5.2 XHL快餐管理主要问题
    5.3 XHL快餐问题成因分析
第6章 XHL快餐连锁经营对策
    6.1 改变XHL快餐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6.2 对于解决XHL快餐经营问题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科教影视产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研究现状描述
    1.4 研究对象、方法与框架
第2章 中国科教影视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1918-建国前:民办与官办并举的多元化探索
    2.2 1949-二十世纪60年代:新中国科教电影事业的发轫期
    2.3 1966-1976:中国科教电影的浩劫
    2.4 1977-1990:中国科教影视的复苏
    2.5 1990-1995:机制改革至影视并轨
    2.6 1996 至今:小电影大电视发展格局
第3章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宏观环境分析
    3.1 PEST模型概述
    3.2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政治环境
    3.3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经济环境
    3.4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社会环境
    3.5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科技环境
第4章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市场环境分析
    4.1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规模状况
    4.2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市场主体
        4.2.1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制片主体
        4.2.2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发行主体
        4.2.3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放映主体
    4.3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市场集中度
    4.4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消费者行为
        4.4.1 影响中国科教影视消费行为的外在影响因素
        4.4.2 影响中国科教影视消费行为的内在影响因素
        4.4.3 中国科教影视消费者的类型
        4.4.4 中国科教影视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过程
第5章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双重产业链的构建
    5.1 价值链和产业链的概念与内涵
    5.2 我国科教影视产业链的现状与问题
    5.3 大科教影视产业布局下的产业链构建
        5.3.1 围绕核心资源构建科教影视双重产业链
        5.3.2 科教影视双重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第6章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营销模式研究
    6.1 我国影视产业营销的整体发展状况与现状
    6.2 影视营销的主要模式
        6.2.1 资本密集型的好莱坞模式
        6.2.2 跨界联动的推式营销模式
        6.2.3 新媒体环境下的互联网+营销模式
    6.3 我国科教影视产业的整合营销模式
        6.3.1 结合传统抽样的大数据定位
        6.3.2 线上线下整合营销
        6.3.3 品牌营销与企业文化营销
第7章 中国科教影视产业的版权交易与资本运作研究
    7.1 我国科教影视产业版权交易体系研究
        7.1.1 我国影视产业版权交易的主要形式与流程
        7.1.2 我国现行影视产业版权交易体系的不足
        7.1.3 我国科教影视产业版权交易体系的可行性发展模式
    7.2 我国科教影视产业资本运作体系研究
        7.2.1 我国影视产业资本运作的现状
        7.2.2 我国科教影视产业资本运作的可行性发展模式
第8章 结论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深度访谈之一——论科教电影产业化过程中科教场馆的角色与功能
    附录二:深度访谈之二——论影视产业化过程中社会资本的功能与运作
    附录三:中国科教影视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10)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之讨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现状
     (一) 以加工贸易为主
     (二) 中小企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的主体
     (三) 中小企业对外投资不断增多
二、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贸易面临的主要难题
     (一) 对国际贸易环境的认知不够清晰
     (二) 部分外贸企业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
     (三) 企业自身资源相对有限
     (四) 企业外贸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
     (五) 出口产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且不够合理
三、中小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 树立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
     (二) 建立起营销组合营销策略
        1. 产品策略
        2. 价格策略
        3. 渠道策略
        4. 促销策略
     (三) 发展海外华人的关系网络进行经营
     (四)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寻找商机
     (五) 企业要学会合理利用国家政策

四、中小型企业走出市场营销低谷的出路(论文参考文献)

  • [1]5R理论下中国中小型保健品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以TY药业企业为例[D]. 张旭云. 江西师范大学, 2021
  • [2]我国群众性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研究[D]. 冯加付. 上海体育学院, 2021(09)
  • [3]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研究[D]. 崔伊霞. 吉林大学, 2020(08)
  • [4]美国《多德-弗兰克法》金融监管改革研究[D]. 王欢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12)
  • [5]劳雷工业有限公司中国区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 蔡竺岑. 兰州理工大学, 2019(02)
  • [6]YD基金管理公司营销战略研究[D]. 李展毅.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7]天津市国有中小型房地产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 潘美竹. 天津大学, 2019(06)
  • [8]XHL快餐连锁经营问题研究[D]. 孙悦. 沈阳理工大学, 2019(03)
  • [9]中国科教影视产业化研究[D]. 花晖.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2)
  • [10]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之讨论[J]. 王禹诺. 商业故事, 2015(19)

标签:;  ;  ;  

中小企业走出营销低谷的出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