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VCI的总线封装设计

基于PVCI的总线封装设计

一、一种基于PVCI的总线封装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韩丰[1](2020)在《基于软总线的发动机电控软件设计与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的广泛使用,控制软件功能的不断丰富,传统的单一控制器已经无法满足控制系统在数据运算和输入输出接口上的需求,升级为基于CAN总线的控制器网络已经成为了发展趋势。本文针对船用发动机控制器网络对可扩展性、可靠性、实时性的高要求,设计了基于软总线的发动机控制软件。论文的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首先,针对传统的分布式发动机控制软件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软总线的发动机控制软件总体架构,包括应用层、软总线层和操作系统层。在应用层设计中,本文结合发动机控制软件对可维护性、实时性的实际需求,采用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作为应用层软件的运行环境,提出了应用层任务的设计原则,总结出了天然气发动机的应用任务划分以及优先级分配方案,并给出了基于RTOS的重要软件构件的设计方法,实现了应用层软件的模块化分解。然后,本文以模块化的任务分配方案为基础,在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中间添加软总线层,并将软总线分成任务管理层、资源抽象层和通信服务层三个层级,分别给出了具体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本文还引入了CANopen基本协议栈作为通信服务层的基础协议栈,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软总线系统实现了节点之间数据资源、应用任务的统一管理,提供了节点间数据资源的订购和发布方式、节点任务之间迁移机制、节点之间的动态冗余机制、通信线路的冷冗余机制、通信线路的热冗余机制以及基于labview的网络管理上位机的通信接口,在实现节点间的相互协作的同时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由于引入软总线系统后,CAN总线上通信数据量增加,使得通信负载加重,进而影响了各个节点的实时性。本文采用了数据压缩的技术手段来降低网络负载,优化软总线系统的实时性。在对现有的算法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高频率统计值算法(DHFR),并给出了数据压缩编码和解码的程序流程。最后,在半物理仿真环境下对基于软总线的发动机控制软件进行了测试和验证,采用天然气发动机的HIL模型,验证基本控制功能的完整性、通信协议的正确性、节点互冗余机制的功能性以及数据压缩算法的高效性。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软总线的发动机控制软件具有高可靠性,通信负载满足实时性要求。

周红月[2](2012)在《SoC系统级建模与仿真平台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随着IC设计工艺技术的迅速发展,SoC设计已成为IC设计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传统SoC设计只有在真实的硬件存在条件下才能进行软件开发和软硬件验证,然而SoC产品更新不断加速,要求软硬件工程师更加密切的协同工作,减少系统设计和功能验证时间,缩短开发周期。传统的寄存器传输级设计方法和工具已无法满足当前的设计要求,而在更高抽象层次上的ESL设计方法学越来越受设计者们的欢迎。基于SystemC的ESL设计能在不同层次上实现建模,提供更快的仿真速度以提高设计效率,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并能提供一定的仿真精度,保证产品性能。基于ESL的SoC平台为设计者进行软硬件协同设计与验证提供了建模仿真环境,可实现较早的开始软件开发和硬件系统结构验证。本文基于嵌入式微处理器C*CORE以及MLB总线协议,利用Soclib仿真环境,在研究分析了ESL设计方法及建模工具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实现了一个SoC系统级仿真平台,主要包括总线仲裁逻辑MLBCT模块、直接内存存取DMA模块和天文图像专用协处理器TC模块。MLBCT模块实现了多个主设备占用总线的控制;DMA模块完成了设备间大量数据的处理,并提高了C*CORE工作效率;协处理器TC模块实现了天文图像空间变换核降晰过程中的数据密集型运算等。最后,通过多个测试实例程序对所设计的平台进行了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实验表明基于ESL设计的SoC系统级建模平台能提供较快的仿真速度,并做到周期精确和位精确,保证产品性能;同时该平台中所有模型都具有VCI标准接口,增加了设计模块的灵活性和可移植性。

兰光洋[3](2012)在《CLB总线电子系统级建模》文中提出随着集成电路(IC)设计和工艺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可以把复杂的电子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这就是所谓的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而总线作为SoC系统的一部分,它负责整个系统的信息交互、数据传输和传输控制等重要功能。一种设计规范、功能正确的总线不仅能够保证系统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而且还能大大提升的整体的性能,这使得总线的设计与建模变得越来越重要。SoC的设计过程应该是一个软件、硬件协同设计的过程,而传统的以寄存器传输级(RTL)建模为基础的设计方法,只有在全部的硬件设计完成后才能进行软件的测试和系统的集成,这大大的降低了开发的效率,延长了产品面市的时间,从而减小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SoClib是由法国TIMA Lab提供的电子系统级(Electronic System Level,ESL)硬件设计仿真平台。本论文详细介绍了在SoClib上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LB总线的设计。总结了基于CLB总线事务级建模(Transaction Level Modeling, TLM)的一套方法。CLB总线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2位RISC嵌入式CPU--C*Core的SoC平台中使用的层次化片上总线。本文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技术,使用SystemC语言设计实现了CLB总线的周期精确的事务级建模。为了增强所建立CLB总线IP模型的复用性,本文对其进行了标准的VCI协议的封装,以使本IP模型可以应用到不同的SoC系统中。最后,本文将所建立的CLB总线的事务级IP模型与SoCLib中提供的一些硬件模型搭建成一个完整的SoC系统,进行仿真测试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本论文给出的CLB总线的事务级模型的正确性;并且实验结果显示本论文设计的CLB总线的事务级模型与传统的RTL级模型相比,可以明显的提高仿真速度,从而提高软、硬件协同开发验证的效率;同时由于对本模型进行了VCI协议的封装,进而增加了所设计IP模块的复用性。

谷会涛[4](2011)在《视频和图像处理中像素匹配运算的加速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像素匹配运算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教育、军事等众多领域的视频和图像处理技术中。典型的像素匹配运算包括视频编码中的运动估计,图像匹配和目标跟踪识别中的相关匹配等。随着视频和图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图像分辨率和帧频不断提高,像素匹配运算复杂度越来越高,对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性能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对像素匹配运算的加速技术进行研究,对于提高信号处理器性能、满足视频或图像处理运算的实时性能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意义。像素匹配运算具有计算复杂度高、数据密集和实时性强的特点,采用硬件加速器是实现像素匹配实时运算的有效方法。本文分别对视频和图像处理中典型的像素匹配技术,运动估计和相关匹配加速器进行了研究。从提高加速器的性能和灵活性,优化加速器执行的算法,提高加速器与处理器接口的传输效率和灵活性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像素匹配运算的加速技术,并结合DSP平台进行了详细的性能分析与评测。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一种适合硬件实现的多搜索中心快速算法。算法基于多搜索中心预测和搜索范围动态调整实现。多搜索中心预测方法对相邻块的运动向量进行分析和计算,能预测出当前宏块中包含的多种运动趋势。相比传统预测方法,多搜索中心预测最高可提高约12.9%的预测精度。依据预测运动向量的数目和大小,本文算法对搜索范围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降低了计算时间。相比FFS算法、UMHexagonS算法和EPZS算法,本文算法具有相似的率失真性能,且分别平均节省了89.9%-98.4%、46.5-67.9%和20.0-46.8%的计算时间。本文算法采用类似FFS的搜索过程,计算规整,利于硬件加速器实现。2)提出了一种支持多种标准的运动估计协处理器结构。协处理器采用6流出超长指令字结构,可执行多种运动估计算法。协处理器中包含一个二维数据重用的处理单元阵列,一个加法树和一个多模编码耗费比较器。处理单元阵列和加法树结构为运动估计运算提供了充足的计算能力。多模耗费比较器用来支持各种不同的分块模式。相比其它运动估计加速器结构,本文协处理器不但可以满足高清实时编码中运动估计的运算需求,而且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支持多种运动估计算法。3)提出了一种多标准可配置的亚像素插值加速器结构。本文插值结构包含两个独立的8阶插值单元,分别对像素帧进行水平插值和垂直插值操作。通过系数存储器,可灵活配置任意1/2和1/4像素位置的滤波系数,从而实现了对各种亚像素插值方法的支持。两个插值单元采用帧流水的两步法策略进行插值计算,可以减少约46%的计算量。相比之前的工作,本文提出的插值结构能以较小的芯片面积提供更高的性能。工作在250MHz时,本文结构可满足高清视频的实时亚像素插值操作。4)提出了一种高效的相关匹配加速器结构。本文结构由处理单元阵列和加法树组成核心计算结构,并对其流水线进行了细致地划分,提高了工作频率和运算速度。通过对处理单元阵列结构和存储器组织结构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加速器的面积和功耗。相比于其它加速器,本文结构的效率最高。对大小为64×64,采样频率为60fps的实时图像,本文结构可匹配最多162个模版图像。5)提出了一种面向硬件加速器连接的自定义处理器核接口。通过用户描述的接口信息,本文接口可以自动生成协议转换逻辑,快速实现对DMA、AHB和PVCI等不同接口协议的支持,提高了硬件加速器的重用性。通过该接口,处理器核可执行加速器搬移指令与硬件加速器直接进行高带宽的数据传输。相比传统的DMA总线,本文结构最高可分别节省83.7%和87.1%的传输时间。

鲍贺川[5](2010)在《基于CAN/LIN总线的车灯控制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控设备被应用到汽车上,仅车身电子方面就有电动座椅控制模块、电动后视镜控制模块、车灯控制模块等。这些电控设备在提高汽车舒适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成本增加、布线复杂、故障率上升等问题。因此,人们提出了用串行通讯网络代替繁琐的现场连线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深入研究和分析了汽车网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串行通信总线LIN1.2总线协议规范和CAN2.0总线协议规范,探讨了LIN总线协议和CAN总线协议软件实现的技术。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CAN/LIN混合网络的车灯控制方案。该方案开发了智能化的主机节点和从机节点,完成了主从节点的硬件选型和电路设计,包括CAN模块、LIN模块、功率驱动模块、电源模块的电路设计及其选用芯片的性能分析介绍;然后开发了符合LIN1.2和CAN2.0总线协议的软件程序,实现了单主多从的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最后在PC机上利用VisualBasic开发软件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通过USB-CAN网桥与车灯控制模块进行通讯,对整个车灯控制模块进行调试和管理。本系统已经在实验室完成了硬件平台的搭建,以及控制软件的设计、调试。试验证明,系统的控制效果良好。同时本方案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车身控制模块,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一定的应用前景。

王佩,林平分[6](2009)在《SoC系统中VCIAHB桥的设计及验证》文中提出针对SoC设计中IP核复用问题提出了一种高性能VCI/AMBA AHB封装电路的前端设计方法。通过对两种标准的功能和时序分析比较得出设计方案后,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功能,并通过搭建测试环境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符合设计要求。在TSMC 0.13μm工艺下对电路进行综合,综合后时序、面积、功耗均达到了很好的优化。

王佩[7](2009)在《MPEG-2视频解码器的接口转换及软硬件协同仿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的发展和芯片集成度的提高,传统的ASIC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系统设计复杂性和上市时间紧迫性的要求。基于IP可重用方法学的SoC设计理论和技术的起步与飞速发展,标志着集成电路设计已进入片上系统(SoC)时代。作为数字机顶盒的重要部分,MPEG-2解码器的解码技术成形已久。为了适应当今接口、总线技术和系统架构设计的发展,本文基于SoC设计方法学对数字电视视频解码系统做了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研究了数字电视视频解码系统的接口设计、架构实现和验证分析问题。SoC设计主要研究系统设计方法和IP核复用等问题。基于系统设计方法,本文通过分析MPEG-2标准中视频解码系统的性能要求及当前市场对视频解码SoC的需求状况,从系统功能、性能和架构上定出了视频解码SoC的设计目标。针对视频解码子系统在MPEG-2主级、主层和主级、高层的应用,围绕接口转换的实现、总线结构的设计及视频解码子系统的系统集成和软硬件系统仿真验证展开。本文在已有的第三方MPEG-2解码器IP基础上,通过设计接口转换电路将原有IP的VCI接口标准转换为流行的AMBA2.0 AHB总线标准,并定义新的系统架构,通过基于Mentor的Seamless CVE开发平台的软硬件联合仿真,在ARM9处理器上运行自行开发的软件来初始化硬件系统并通过中断方式控制整个解码过程,配合多种测试方案,全面测试解码器的各种工作状态,在保证解码器所支持的所有功能工作正常的基础上,极大的提高系统整体性能。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顺应当今嵌入式技术主流发展方向,将固有的视频解码IP核VCI接口改为广泛使用的AMBA2.0 AHB总线标准,通过建立软硬件仿真环境测试新的接口部分保证其原有功能不变,从而使得此IP可应用于当今流行的系统架构中,以脱离因过时的接口标准而不能被直接应用的被动的局面。本文的分析对于多媒体应用领域,特别是嵌入式多媒体应用领域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并且对其它总线结构的系统设计提供一些借鉴意义,同时也为系统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程跃[8](2008)在《车载CAN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车上电气设备不断增加,对汽车的综合布线以及信息的共享交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场总线技术在汽车电气电子系统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控制器局域网CAN以其良好的运行性能,极高的可靠性以及低廉的成本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广泛关注,逐步普及到汽车控制网络中,并被公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现场总线之一。本文在研究CAN总线协议及其应用层协议SAE J1939的基础上,分析了燃料电池汽车动力总成系统及其控制器的工作特性,参考J1939协议原则设计CAN总线通信报文的标识符,对网络进行了总体规划和设计。针对CAN协议应用的局限性,对其通信的实时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改进CAN总线的传输层,设计了一种兼容CAN通信协议以及J1939协议的网络通信协议。基于对网络协议研究的基础,本文完成了整车控制器节点的硬件设计及软件编程。本文在嵌入式系统平台下,设计了CAN通信模块的底层驱动,接口函数及其应用程序,实现了时分调度CAN通信算法的软件设计。

谢正光[9](2008)在《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虚拟仪表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先进的通信网络技术CAN总线被应用到汽车仪表系统中,并将逐渐替代原有的机械式、电气式传统的仪表设计。基于汽车CAN总线的虚拟仪表系统类似一个CAN节点,实现了与汽车各电控单元节点之间的资源共享,将来虚拟仪表系统将逐渐发展成一个集多功能信息显示、自动控制和多媒体娱乐的一体化系统。本课题致力于汽车CAN总线仪表系统的研究,深入讨论了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提出了在LabVIEW开发平台上实现基于CAN的仿真虚拟仪表系统的方法。系统首先构建了一个由两个CAN节点组成的最简单的CAN网络,节点一是下位机节点,由微控制器P89C51、CAN控制器SJA1000和收发器TJA1050组成;节点二是基于PC上位机节点。对两个节点进行软件设计后,通过CAN通讯接口卡来实现相互之间的通讯和数据收发,同时在汽车的CAN应用层协议基础上,上位机节点对接收的CAN报文进行处理,得到虚拟仪表系统各控件所对应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按要求进行存储。其中,基于LabVIEW的虚拟仪表系统开发是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不但用仿真的方式继续保留了传统仪表的一些优点,而且结合数字显示、各类信息中文文字提示和语音报警提示,而且系统容易升级、扩展。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的研制具有现实意义,但要达到应用,还待进一步改进。

何伟[10](2007)在《基于平台的SoC设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分析了平台的概念及基于平台的SoC的设计流程,重点讨论了平台的构建方法及基于平台的产品开发过程中的2个关键问题,即IP(Intellectual Property)集成方法和参数化总线桥的设计,为构建平台库及顺利利用平台进行SoC产品开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一种基于PVCI的总线封装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基于PVCI的总线封装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软总线的发动机电控软件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发动机电控技术
        1.1.2 CAN总线通信技术
    1.2 存在的问题与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发动机控制软件的研究现状
        1.3.2 软件总线的研究现状
    1.4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与本文工作内容
第2章 基于RTOS的发动机控制软件应用层设计
    2.1 硬件平台与软件环境
        2.1.1 分布式架构与硬件平台
        2.1.2 软件运行环境
    2.2 应用层任务的设计原则
        2.2.1 任务的基本划分原则
        2.2.2 任务的调度原则与调度机制
    2.3 应用层软件的任务划分与优先级分配
        2.3.1 执行器类任务
        2.3.2 正时与气量类任务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总线层设计
    3.1 软总线层的需求分析
    3.2 任务管理层
        3.2.1 任务管理层的设计目标
        3.2.2 任务注册表
        3.2.3 任务管理机制
        3.2.4 任务迁移机制
    3.3 资源抽象层
        3.3.1 资源抽象层设计目标
        3.3.2 数据资源的抽象索引
        3.3.3 硬件资源的抽象索引
        3.3.4 数据资源的订购与发布
    3.4 通信服务层
        3.4.1 通信服务层的设计目标
        3.4.2 通信服务层的基本协议栈
        3.4.3 任务管理对象TMT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软总线的发动机控制软件集成
    4.1 系统运行流程
    4.2 动态冗余技术集成
        4.2.1 可靠度分析
        4.2.2 动态冗余过程分析
    4.3 冗余通信技术集成
    4.4 基于labview的网络管理上位机
        4.4.1 CAN驱动模块的使用
        4.4.2 对象字典的创建与读写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软总线通信系统的实时性优化
    5.1 CAN总线实时性分析
    5.2 现有的数据压缩算法
        5.2.1 CF算法
        5.2.2 BFC算法
        5.2.3 CAS算法
    5.3 改进的数据压缩算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实验与测试
    6.1 基于硬件在环的控制器仿真测试
        6.1.1 实验环境搭建
        6.1.2 基础功能验证
        6.1.3 通信协议测试
    6.2 软总线系统功能测试
        6.2.1 节点的动态冗余测试
        6.2.2 通信线路的冗余测试
    6.3 通信性能优化的测试
        6.3.1 DHFR的压缩率测试
        6.3.2 软总线系统通信负载率的测试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SoC系统级建模与仿真平台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SoC 综述
        1.1.1 SoC 概念和优势
        1.1.2 SoC 设计平台的研究现状
    1.2 电子系统级设计方法学
        1.2.1 ESL 设计概念及特点
        1.2.2 ESL 设计流程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系统级设计方法学
    2.1 事物级建模方法
        2.1.1 事物级建模方法介绍
        2.1.2 TLM 特性及应用
    2.2 系统级设计语言 SystemC
        2.2.1 SystemC 介绍
        2.2.2 SystemC 特点
    2.3 VCI 协议
        2.3.1 VCI 协议介绍
        2.3.2 VCI 协议分类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嵌入式微处理器 C*CORE 及 MLB 总线结构介绍
    3.1 嵌入式微处理器 C*CORE
        3.1.1 处理器的特点
        3.1.2 处理器内部结构
    3.2 MLB 片上系统总线
        3.2.1 MLB 总线特点
        3.2.2 MLB 总线仲裁逻辑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oC 系统级建模与仿真平台的设计
    4.1 SoC 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
    4.2 总线仲裁逻辑 MLBCT 的设计
        4.2.1 方法进程 TRC 的设计
        4.2.2 方法进程 GNT 的设计
        4.2.3 方法进程 SEL 的设计
    4.3 直接内存存取 DMA 的设计
        4.3.1 DMA 内部信号和相关函数定义
        4.3.2 DMA 的设计实现
    4.4 图像降晰专用协处理器 TC 的设计
        4.4.1 空间变换核降晰算法介绍
        4.4.2 TC 模块的功能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平台功能验证
    5.2 实验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CLB总线电子系统级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片上总线概述
        1.1.2 电子系统级(ESL)设计方法学
    1.2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1.3 文章结构
第二章 C*core 总线CLB 及VCI 协议
    2.1 C*core 总线CLB 协议
        2.1.1 CLB 总线特性
        2.1.2 CLB 总线信号描述
        2.1.3 基本读写周期
        2.1.4 总线异常控制周期
        2.1.5 总线仲裁操作
    2.2 VCI 协议介绍
        2.2.1 VCI 协议总介
        2.2.2 BVCI 协议介绍
第三章 CLB 总线的电子系统级设计
    3.1 整体结构设计
    3.2 CLB Initiator Wrapper 的设计
        3.2.1 CLB Initiator Wrapper 的功能描述
        3.2.2 CLB Initiator Wrapper 状态机
        3.2.3 Initiator Wrapper 状态机工作过程
    3.3 Target Wrapper 的设计
        3.3.1 Target Wrapper 的功能描述
        3.3.2 CLB Target Wrapper 状态机
        3.3.3 Target Wrapper 状态机的工作过程
    3.4 BCU 的设计
        3.4.1 BCU 的功能描述
        3.4.2 BCU 状态机及工作过程
    3.5 CLB 时钟设计
    3.6 CLB 仲裁逻辑设计
    3.7 CLB 地址译码设计
    3.8 CLB 字节、半字和字的传输设计
    3.9 CLB 数据流水传输和猝发传输设计
第四章 仿真平台的建立及结果分析
    4.1 仿真平台简介
    4.2 仿真验证平台的建立
    4.3 结果分析
    4.4 结论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4)视频和图像处理中像素匹配运算的加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视频编码中的运动估计运算
        1.1.2 图像匹配中的相关匹配运算
        1.1.3 像素匹配运算面临的挑战
    1.2 研究现状
        1.2.1 像素块匹配运算的软件加速技术
        1.2.2 像素块匹配运算的硬件加速技术
        1.2.3 亚像素插值的硬件加速技术
        1.2.4 硬件加速器接口技术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本文结构
第二章 适合硬件实现的多搜索中心运动估计快速算法
    2.1 引言
    2.2 运动向量预测
        2.2.1 运动向量预测原理
        2.2.2 运动向量预测问题分析
    2.3 多搜索中心预测技术
    2.4 多搜索中心的运动估计快速算法
    2.5 运动向量阈值分析
        2.5.1 MVT 对运动向量预测值个数和预测精度的影响
        2.5.2 MVT 对编码性能的影响
    2.6 实验结果和分析
        2.6.1 实验环境
        2.6.2 多搜索中心预测精度分析
        2.6.3 MSCA 算法编码性能分析
        2.6.4 运算时间比较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支持多种标准的整像素运动估计协处理器结构
    3.1 引言
    3.2 相关研究
        3.2.1 算法多样性分析
        3.2.2 运算量分析
    3.3 协处理器结构
        3.3.1 协处理器的结构
        3.3.2 PE 阵列结构
        3.3.3 存储器结构
        3.3.4 快速数据调度
        3.3.5 多模Cost 比较器
    3.4 协处理器指令集设计
        3.4.1 协处理器指令集
        3.4.2 算法实现
    3.5 实现和性能比较
        3.5.1 实现
        3.5.2 性能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标准可配置的亚像素插值加速器结构
    4.1 引言
    4.2 相关研究
        4.2.1 各标准中的亚像素插值运算
        4.2.2 亚像素插值运算的加速技术
    4.3 支持多种标准的可配置亚像素插值结构
        4.3.1 水平插值单元结构
        4.3.2 垂直插值单元结构
        4.3.3 两步法插值策略
    4.4 综合结果及性能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图像处理的高效相关匹配加速器结构
    5.1 引言
    5.2 研究背景
        5.2.1 相关匹配方法
        5.2.2 目标识别应用
        5.2.3 YHFT-QDSP2 多核DSP 芯片
    5.3 高性能SAD 加速器基本结构
        5.3.1 PE 阵列结构
        5.3.2 加法树结构
        5.3.3 缓存单元结构
        5.3.4 加速器与DSP 核通信
    5.4 针对目标识别应用的加速器结构优化
        5.4.1 PE 阵列结构优化
        5.4.2 缓存结构优化
    5.5 实现结果及性能比较
        5.5.1 SAD 加速器实现
        5.5.2 SAD 加速器性能分析
        5.5.3 性能比较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面向硬件加速器连接的自定义处理器核接口
    6.1 引言
    6.2 相关研究
        6.2.1 提高加速器的重用性
        6.2.2 提高加速器的通信效率
    6.3 自定义处理器核接口
        6.3.1 LoadS 指令缓冲结构及LoadS 指令执行过程
        6.3.2 StoreS 指令缓冲结构及StoreS 指令执行过程
        6.3.3 LoadS/StoreS 指令带来的访存冲突和同步问题
    6.4 自定义通信单元结构
        6.4.1 时钟同步结构
        6.4.2 数据缓冲结构
        6.4.3 接口协议模块的自动生成
    6.5 性能分析及实验
        6.5.1 UDPCI 接口的灵活性
        6.5.2 UDPCI 接口的传输性能分析
        6.5.3 性能比较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

(5)基于CAN/LIN总线的车灯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
    1.2 汽车总线技术概述
    1.3 车用网络拓扑结构
        1.3.1 并列结构
        1.3.2 分层结构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CAN/LIN 总线汽车车灯控制系统总体方案介绍
    2.1 方案设计原则
    2.2 车灯控制网络拓扑结构选择
        2.2.1 现场连线控制方案
        2.2.2 单一CAN 总线控制方案
        2.2.3 CAN/LIN 混合网络控制方案
    2.3 方案的结构和内容
        2.3.1 主控制器功能介绍
        2.3.2 从控制器功能介绍
        2.3.3 CAN 总线系统介绍
        2.3.4 LIN 总线系统介绍
        2.3.5 CAN/LIN 混合网络和协议转换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微控制器(MCU)的选择
        3.1.1 主控制器MCU 选择
        3.1.2 从控制器MCU 选择
    3.2 电源设计
        3.2.1 车载电源工作环境分析
        3.2.2 电源电路设计
    3.3 CAN 收发模块设计
    3.4 LIN 收发模块设计
    3.5 功率驱动模块设计
        3.5.1 数字量诊断输出组
        3.5.2 模拟电流传感器诊断输出组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开发
    4.1 功能说明
    4.2 CAN 总线协议介绍
        4.2.1 CAN 基本概念
        4.2.2 CAN 报文传输
        4.2.3 CAN 总线协议特点分析
    4.3 LIN 总线协议介绍
        4.3.1 LIN 总线基本概念
        4.3.2 LIN 报文结构和传输
        4.3.3 LIN 总线特点分析
    4.4 CAN 节点软件开发
        4.4.1 后台监控模块
        4.4.2 CAN 接收模块
        4.4.3 CAN 发送模块
        4.4.4 LIN 发送模块
        4.4.5 LIN 查询模块
        4.4.6 定时查询模块
    4.5 LIN 从机节点软件开发
    4.6 LIN 从机节点功能模块开发
第五章 上位机软件开发
    5.1 PC 机与控制系统节点通讯接口开发
    5.2 上位机软件的功能介绍
        5.2.1 函数库中的数据结构定义
        5.2.2 接口库函数说明
        5.2.3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SoC系统中VCIAHB桥的设计及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1.1 VCI接口简介
    1.2 AMBA AHB协议简介
2 封装电路的设计方案
    2.1 封装电路互连机制
    2.2 PVCI/AHB设计方案
    2.3 BVCI/AHB设计方案
    2.4 总体设计方案小结
3 结 束 语

(7)MPEG-2视频解码器的接口转换及软硬件协同仿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SoC设计方法学概论
        1.1.2 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概况
        1.1.3 MPEG-2 标准概况
    1.2 SoC单芯片解决方案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MPEG-2 视频编解码系统
    2.1 MPEG-2 视频编解码过程
    2.2 MPEG-2 视频结构
        2.2.1 MPEG-2 视频流层结构
        2.2.2 MPEG-2 帧间编码结构
    2.3 MPEG-2 视频编码方式
        2.3.1 基于场的运动补偿
        2.3.2 二维DCT
        2.3.3 量化
        2.3.4 扫描
        2.3.5 VLC编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VCI接口标准与AHB总线协议
    3.1 VCI接口标准
        3.1.1 VCI标准总述
        3.1.2 PVCI接口
        3.1.3 BVCI接口
    3.2 AHB总线协议
        3.2.1 AHB总线规范
        3.2.2 AHB总线特性及结构
        3.2.3 AHB总线的传输时序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MPEG-2 视频解码器接口转换
    4.1 可重用设计技术
        4.1.1 IP核的基本特征
        4.1.2 IP核的复用技术
    4.2 VCI接口向AHB总线接口的转换
        4.2.1 总线封装的设计
        4.2.2 PVCI向AHB总线接口的转换
        4.2.3 BVCI向AHB总线接口的转换
        4.2.4 HLOCK逻辑的使用
        4.2.5 对接口封装的简单功能验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嵌入式软硬件协同仿真平台的设计
    5.1 嵌入式软硬件协同验证技术
        5.1.1 协同验证的原理
        5.1.2 协同验证的优点
    5.2 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
    5.3 协同验证硬件环境
        5.3.1 AHB总线仲裁机制的设计
        5.3.2 数据拆分与重组模块的设计
    5.4 协同验证软件环境
        5.4.1 启动代码设计
        5.4.2 解码流程控制软件设计
    5.5 仿真条件及结果分析
        5.5.1 寄存器测试
        5.5.2 视频解码流程测试
        5.5.3 视频解码出错检查
        5.5.4 多路并行视频解码测试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DCT和IDCT变换
附录Ⅱ 原视频解码器验证环境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车载CAN通信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汽车网络发展趋势
        1.2.2 CAN总线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车用CAN控制网络总体规划
    2.1 CAN总线协议分析
        2.1.1 CAN总线特点概述
        2.1.2 CAN总线电气特性
        2.1.3 CAN总线分层结构
        2.1.4 CAN总线报文传输及其帧类型
        2.1.5 CAN总线位定时及节点同步技术
    2.2 CAN总线应用层协议—SAE J1939
        2.2.1 J1939协议的编码规则
        2.2.2 J1939协议传输规则
    2.3 车内动力系统通信网络
        2.3.1 燃料电池汽车网络拓扑结构
        2.3.2 通信数据编码
    2.4 CAN总线性能分析
        2.4.1 CAN总线数据传输特点
        2.4.2 CAN总线实时性缺陷
    2.5 CAN通信协议改进
        2.5.1 通信协议设计
        2.5.2 参考时间帧设计
        2.5.3 整车控制器的作用
        2.5.4 故障诊断与处理
第3章 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
    3.1 整车控制器功能分析
    3.2 节点硬件总体设计
        3.2.1 节点硬件设计方案
        3.2.2 XC164CS简介
        3.2.3 TwinCAN模块
        3.2.4 硬件总体设计
    3.3 整车控制器硬件设计
        3.3.1 电源及复位电路
        3.3.2 晶体振荡电路
        3.3.3 CAN通讯电路
        3.3.4 故障存储电路
        3.3.5 车灯驱动电路
        3.3.6 DA转换电路
        3.3.7 接口电路
    3.4 硬件抗干扰措施
第4章 节点软件平台的设计及应用
    4.1 CAN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4.1.1 初始化程序设计
        4.1.2 数据发送程序设计
        4.1.3 数据接收程序设计
    4.2 系统软件分析与设计
        4.2.1 实时操作系统概述
        4.2.2 μC/OS-Ⅱ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工作与原理
        4.2.3 μC/OS-Ⅱ的结构
        4.2.4 μC/OS-Ⅱ在XC164CS上的移植
    4.3 CAN通信构件设计
        4.3.1 CAN构件的结构
        4.3.2 硬件抽象层
        4.3.3 CAN通信接口函数
    4.4 CAN应用程序开发
        4.4.1 任务分析
        4.4.2 时间同步任务设计
        4.4.3 报文发送任务设计
        4.4.4 报文接收任务设计
第5章 CAN测试系统设计及调试分析
    5.1 CAN总线通信模拟实验平台
    5.2 USBCAN智能CAN接口卡
    5.3 上位机软件设计
    5.4 系统调试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虚拟仪表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汽车仪表的发展概况
    1.2 CAN 总线技术推动汽车仪表的升级换代
    1.3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内容
        1.3.1 课题的背景
        1.3.2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CAN 总线技术与虚拟仪器技术
    2.1 CAN 总线简介
        2.1.1 CAN 总线的概念
        2.1.2 CAN 总线的特点
        2.1.3 CAN 的分层结构
        2.1.4 CAN 总线的报文传输和帧结构
    2.2 虚拟仪器的概述
        2.2.1 虚拟仪器的概念
        2.2.2 虚拟仪器的特点
第三章 系统总体设计
    3.1 设计原则
    3.2 系统的总体结构
    3.3 系统硬件设计
第四章 系统下位机部分设计
    4.1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设计
        4.1.1 脉冲信号处理模块设计
        4.1.2 模拟信号处理的模块设计
        4.1.3 开关量处理模块的设计
    4.2 CAN 通讯模块设计
        4.2.1 CAN 节点的初始化
        4.2.2 CAN 报文的发送
        4.2.3 CAN 报文的接收
    4.3 下位机节点的实现
第五章 系统上位机部分设计
    5.1 软件开发语言LABVIEW 简介
    5.2 软件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5.2.1 动态链接库( .DLL)
        5.2.2 基于CAN 设备卡接口函数库的软件开发
        5.2.2.1 数据结构的定义及使用
        5.2.2.2 接口库函数说明及调用
    5.3 上位机软件设计
        5.3.1 软件设计总体框架
        5.3.2 上位机CAN 节点控制平台
        5.3.2.1 设备卡控制
        5.3.2.2 节点报文收/发控制
        5.3.2.3 CAN 报文存储
        5.3.3 汽车仿真虚拟仪表系统设计
        5.3.3.1 CAN 报文数据处理
        5.3.3.2 车况信息显示
        5.3.3.3 车况信息报警提示
        5.3.3.4 车况信息记录
第六章 汽车虚拟仪表系统测试
    6.1 测试方案
    6.2 测试结果以及结论
第七章 系统抗干扰设计
    7.1 抗干扰设计的必要性
    7.2 硬件抗干扰技术
    7.3 软件抗干扰技术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平台的SoC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平台的概念
2 基于平台的设计流程
3 平台的设计
4 产品的设计
    4.1 IP集成方法
    4.2 参数化总线桥的设计思想
5 结束语

四、一种基于PVCI的总线封装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软总线的发动机电控软件设计与开发[D]. 韩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2]SoC系统级建模与仿真平台的设计与研究[D]. 周红月. 天津大学, 2012(07)
  • [3]CLB总线电子系统级建模[D]. 兰光洋. 天津大学, 2012(08)
  • [4]视频和图像处理中像素匹配运算的加速技术研究[D]. 谷会涛.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1(03)
  • [5]基于CAN/LIN总线的车灯控制系统设计[D]. 鲍贺川.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6)
  • [6]SoC系统中VCIAHB桥的设计及验证[J]. 王佩,林平分. 微处理机, 2009(05)
  • [7]MPEG-2视频解码器的接口转换及软硬件协同仿真设计[D]. 王佩. 北京工业大学, 2009(09)
  • [8]车载CAN通信技术及其应用[D]. 程跃. 同济大学, 2008(10)
  • [9]基于CAN总线的汽车虚拟仪表系统研究与设计[D]. 谢正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06)
  • [10]基于平台的SoC设计技术研究[J]. 何伟.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6)

标签:;  ;  ;  ;  ;  

基于PVCI的总线封装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