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彭玉京[1](2022)在《高职院校德育与智育相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文中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德育、智育的干预,通过德育、智育可以培养出更多高素质、高修养社会人才。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了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养,在现如今高职院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德育、智育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德育、智育综合应用形成的协同育人系统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全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素质人才,对高职教育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育、德育均是人类数千年教育史沉淀的瑰宝,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积极意义。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实践,不过这并不等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要低人一等,因此在高职教育中应用德育、智育协同育人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朱惠娟,杨帆[2](2021)在《“大德育”视阈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文中研究说明立德树人是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工作开展的基本任务和目标,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中也应当重视德育工作。文章基于"大德育"视域,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进行研究,意在分析现阶段德育工作在高职院校开展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得出,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中存在德育教育方法过于传统、德育教育人性化程度不足、家庭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三方面问题,需要通过转变德育教育开展方式、注重德育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以及联合家庭教育力量开展好德育教育,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质量提升提供保障。

朱永新[3](2021)在《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文中指出21世纪以来,新教育实验坚持以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和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为价值准则,以教师成长为逻辑起点,以营造书香校园等"十大行动"和相关课程为路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标,进行了二十年的田野实践探索。新教育实验提出的教师专业成长"三专模式"使数以千计的普通教师成长为卓越教师,在国内率先开展的"营造书香校园""家校合作共育"等教育理念与行动实践,为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家校社政共育提供了强大助力。在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抗教育异化,回归教育本质以及大面积改善区域教育生态等方面,新教育实验也进行了颇有成效的探索。展望未来,我们将通过持续完善课程体系、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探索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力争把新教育实验建设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使新教育共同体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邵斗娟[4](2021)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探究》文中指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新课程改革对语文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从教育工作角度来看,将语文与德育结合到一起,可以让正确价值观念形成关键期的初中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素质构建,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起到了关键性辅助作用。文章以初中语文课堂为基础,先对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述,之后对以初中语文课堂为基础进行德育渗透的优势进行分析,最后讨论了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问题的策略。

冯瑞香[5](2021)在《轻度智障中职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文中提出新课改背景下,国家重视素质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中,轻度智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由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程度决定的,对其整体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教学中,班主任要思考如何在学习中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如何通过正确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德育进行了解,通过德育教育来提高轻度智障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他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是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肩负着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在特殊学校轻度智障中职班这一领域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巨大考验。

曹迪娟[6](2021)在《言传身教——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改善策略》文中研究表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程要求初中班主任在班级德育教育中不但要重视理论基础教育,还要让学生在掌握德育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于创新,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思想情感以及道德素养,提高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生今后更好的发展。本文将简要阐述现阶段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改善策略。

安军霞[7](2021)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探析》文中提出在新课改背景下,德育工作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进步,小学德育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传统的德育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发展需求。因此,小学阶段需要充分重视德育,对在德育中出现的问题和策略进行研究,以此提高德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具有鲜明的学科优势,利用好小学语文的学科教学对学生开展德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文化育人理念和小学德育现代教育发展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文化育人。

冯瑞香[8](2021)在《轻度智障中职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文中指出新课改背景下,国家重视素质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中,轻度智障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由学生的德育和心理健康程度决定的,对其整体健康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在教学中,班主任要思考如何在学习中开展德育教学工作,如何通过正确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德育进行了解,通过德育教育来提高轻度智障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他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是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肩负着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在特殊学校轻度智障中职班这一领域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面临的巨大考验。

张小校[9](2021)在《基于“以生为本”视角下的高中德育工作管理》文中认为德育工作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生为本"是现阶段教师应该坚持的教学理念,为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以学生为中心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效果也能有所提升。本文从"以生为本"在高中德育工作管理中的重要性入手,简单阐述了现阶段高中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具体的改善措施。

张文杰[10](2021)在《邓小平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邓小平德育思想作为邓小平理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邓小平对我国德育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主要回答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什么是德育、如何开展德育”这一重大课题,为新时期党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邓小平从社会宏观和国家战略的角度,对我国德育的基本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具体阐述,提出并形成极具系统性、开放性、包容性的大德育思想,其理论渊源、主客观条件、历史流变、主要内容、思想特质、方法论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理论与实践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本文通过对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发展历程追根溯源,探索其生成条件,从整体上梳理发展的历史脉络,领悟德育思想的精神要义和科学内容,总结德育实践的基本经验,重在研究其对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事业的当代价值。本研究从邓小平德育思想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寻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动力,不论对于进一步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抑或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建设,都有独特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邓小平德育思想生成的理论渊源和主客观条件为研究基点,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梳理其发展的脉络走向,总结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提炼其基本特质和方法论特色,重新审视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七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选题依据、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和阐释、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重难点以及创新之处等。在国内外研究综述上,从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立论基础、主要内容、发展历程、基本特征、价值意义、工作方法等方面作出相关研究现状的分析和解读,剖判目前关于邓小平德育思想研究的不足和空白,明确邓小平德育思想可以深入研究的方向。第二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渊源。本章通过阐述邓小平德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德育思想、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西方古希腊先哲的德育思想、中世纪德育思想和近代资本主义德育思想的关联,阐明邓小平德育思想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第三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生成的主客观条件。本章通过反思苏东剧变思想文化根源,应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和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德育经验教训,阐释邓小平德育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同时指出邓小平德育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包括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民情怀、追求实效的工作作风、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面向未来的远见卓识,阐明邓小平德育思想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第四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历史流变。本章是在对国内关于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阶段梳理的基础上,根据邓小平德育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和德育的基本规律,重新探析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历史流变,包括邓小平德育思想的萌芽、酝酿、发展、成熟四个阶段。第五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科学内涵。本章涵盖了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目标、价值维度、政治保证以及其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阐释邓小平德育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第六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特质和方法论特色。本章以第三、四、五章为基础,归纳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特质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协调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协调统一、政治性与思想性的协调统一、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协调统一,进一步剖析并概括出邓小平德育思想中可以借鉴的德育方法,即说服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第七章,主要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本章重在研究邓小平德育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德育事业具有独特的当代价值,涵盖了以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倡导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相结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理念的实用价值;打破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壁垒、汲取人类德育文明的优秀成果、抵御各种腐朽文化思想侵蚀的交往价值;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德育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保证、德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协调统一的实践价值;德育与自由相结合、与人的解放相结合、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以及与劳动相结合的人文价值;德育的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关照、社会主义聚焦的情感价值。

二、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职院校德育与智育相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智育与德育的基本含义
    (一)智育
    (二)德育
二、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实现智育与德育协同育人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智育与德育模式固化
    (二)课程内容单一
三、高职教育实现德育与智育协同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结构
    (二)文化环境
四、智育德育协同发展功能定位
    (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提升高职学生的政治素养
    (三)文化育人功能
五、高职院校实现智育与德育有效融合的途径
    (一)理论实践相结合
    (二)丰富课程内容
    (三)树立正确价值观
    (四)多学科协同育人机制
    (五)打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六)主题教育活动
结论

(2)“大德育”视阈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院校开展好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符合立德树人的宏观教学目标
    (二)有利于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三)有利于及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与障碍
二、基于“大德育”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困境
    (一)教学引导方式传统,实际教学效果显着性不足
    (二)教学方法缺乏人性化,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认同度不高
    (三)家庭参与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力度不足,教育工作缺乏全面性
三、“大德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充分利用多样化资源,转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
    (二)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人性化程度,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积极联动家庭教育资源,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性
四、结语

(3)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教育实验的发展历程
    (一)实验酝酿期(1986年—1999年)
    (二)实验初创期(1999年—2002年)
    (三)实验建构期(2002年—2013年)
    (四)实验深化期(2013年至今)
三、新教育实验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一)新教育实验的使命
    (二)新教育实验的愿景
        1. 愿景一: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
        2. 愿景二:成为扎根中国大地的新教育学派
    (三)新教育实验的价值观
        1. 执着坚守的理想主义
        2. 深入现场的田野意识
        3. 共同生活的合作态度
        4. 悲天悯人的公益情怀
四、新教育实验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
    (二)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
    (三)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
五、新教育实验的十大行动
    (一)营造书香校园
    (二)师生共写随笔
    (三)聆听窗外声音
    (四)培养卓越口才
    (五)构筑理想课堂
    (六)建设数码社区
    (七)推进每月一事
    (八)缔造完美教室
    (九)研发卓越课程
        1. 新生命教育课程
        2. 新智识教育课程
        3. 新德育课程
        4. 新艺术教育课程
        5. 特色教育课程
    (十)家校合作共育
六、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问题反思与未来发展
    (一)新教育实验的主要贡献
        1. 通过教师“三专”培养模式,使大批普通教师得以成长提升
        2. 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使大批乡村学校、普通孩子获得优质发展
        3. 通过家校社政共育,形成多元协同教育效应,使许多实验区教育生态得以改变
        4. 通过加强理论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二)新教育实验的问题反思
        1. 关于大规模教育实验与质量控制的问题
        2. 关于新教育实验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的问题
        3. 关于新教育实验话语体系与学派建设的问题
        4. 关于如何提高新教育实验年会水平与成效的问题
    (三)新教育实验的未来发展
        1. 继续加强新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完善新教育课程体系
        2. 继续加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的新教育实验区建设,发挥新教育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的作用
        3. 继续深化新教育教师成长模式,开展教师培养体系再造探索
        4. 继续研究未来学校的转型,开展未来学习中心试点

(4)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重视程度不足
    1.2 德育渗透方法不当
    1.3 师生互动明显缺失
    1.4 缺少后续德育观察
2 以初中语文课堂为基础进行德育渗透的优势
    2.1 语文知识内容蕴含德育内容
    2.2 师生间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3 解决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问题的策略
    3.1 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落实德育渗透地位
    3.2 创新德育渗透模式,提升德育渗透效果
    3.3 重视学生情感需求,加强师生身心互动
    3.4 积极开展后续观察,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4 总结

(5)轻度智障中职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在轻度智障中职班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三、特殊学校轻度智障中职生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路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情感
    (二)结合生活实践,在探索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发挥榜样力量,优化德育实践
    (四)融入趣味活动,优化学生自信心促使特殊教育质性发展
    (五)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教育效果
四、结语

(6)言传身教——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改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原则
3.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改善策略
    (1)提高自身素质,言传身教
    (2)关爱学生,用心育人
    (3)民主化管理,加强班级管理
    (4)建设班级文化,提高班级凝聚力
    (5)加强行为规范,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
4. 结束语

(8)轻度智障中职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在轻度智障中职班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三、特殊学校轻度智障中职生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路径
    (一)创设教学情境,在德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乐学情感
    (二)结合生活实践,在探索中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发挥榜样力量,优化德育实践
    (四)融入趣味活动,优化学生自信心促使特殊教育质性发展
    (五)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教育效果
四、结语

(9)基于“以生为本”视角下的高中德育工作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生为本”在高中德育工作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推动了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三)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二、现阶段高中德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
    (一)没有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工作
    (二)没有采取合理的德育教育方法
    (三)缺乏心理教育
三、“以生为本”视角下高中德育工作有效开展措施
    (一)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能力培养
    (二)丰富教学形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三)加强心理教育,获得良好发展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结束语

(10)邓小平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现实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和阐释
        1.3.1 德育
        1.3.2 德育与德育工作
        1.3.3 邓小平德育思想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5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重点和难点
        1.6.1 研究重点
        1.6.2 研究难点
    1.7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理论渊源
    2.1 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德育思想的继承
        2.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育思想
        2.1.2 列宁的德育思想
        2.1.3 毛泽东的德育思想
    2.2 对中国传统儒家德育思想的继承
        2.2.1 先秦儒家的德育思想
        2.2.2 后世儒家的德育思想
    2.3 对西方德育思想的扬弃
        2.3.1 古希腊先哲的德育思想
        2.3.2 中世纪德育思想
        2.3.3 近代资本主义德育思想
    2.4 小结
第三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生成条件
    3.1 邓小平德育思想生成的客观条件
        3.1.1 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德育经验教训的总结
        3.1.2 对苏东剧变思想文化根源的反思
        3.1.3 对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应对
    3.2 邓小平德育思想生成的主观条件
        3.2.1 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3.2.2 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民情怀
        3.2.3 追求实效的工作作风
        3.2.4 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3.2.5 面向未来的远见
    3.3 小结
第四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历史流变
    4.1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萌芽(1975 年-1978 年)
        4.1.1 对教育科学文化领域的整顿
        4.1.2 对德育的拨乱反正
        4.1.3 打破教育战线上“左”倾思想禁锢
    4.2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酝酿(1978 年-1987 年)
        4.2.1 德育工作的新起点
        4.2.2 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确立
        4.2.3 德育工作的精神文明向度
        4.2.4 基层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4.3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发展(1987 年-1992 年)
        4.3.1 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关联的再反思
        4.3.2 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方向的再强化
        4.3.3 党性教育的德育之途
    4.4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成熟(1992 年-1997 年)
        4.4.1 德育评价论
        4.4.2 德育效用论
        4.4.3 德才兼备论
        4.4.4 德育功能论
    4.5 小结
第五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内容架构
    5.1 “四有”新人的德育目标
        5.1.1 理想信念教育
        5.1.2 基本道德规范的自律教育
        5.1.3 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5.1.4 遵纪守法的他律教育
    5.2 “三个面向”的德育价值维度
        5.2.1 面向“现代化”的传统价值
        5.2.2 面向“世界”的民族价值
        5.2.3 面向“未来”的现实价值
    5.3 德育的文明之基
        5.3.1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德育的现实基础
        5.3.2 德育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精神动力
        5.3.3 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5.3.4 德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协调共生性
    5.4 德育的政治保证
        5.4.1 社会主义道路是德育的政治方向
        5.4.2 无产阶级专政是德育的制度保障
        5.4.3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德育的组织保证
    5.5 小结
第六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特质及方法论特色
    6.1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基本特质
        6.1.1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
        6.1.2 继承性与创新性的辩证统一
        6.1.3 政治性与思想性的辩证统一
        6.1.4 理论性与应用性的辩证统一
    6.2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方法论特色
        6.2.1 说服教育与示范教育相结合
        6.2.2 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相结合
        6.2.3 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6.2.4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6.3 小结
第七章 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当代价值
    7.1 “求用尚效、聚焦民心”为依据的实用价值
        7.1.1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为根本
        7.1.2 倡导物质利益与革命精神相结合
        7.1.3 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理念
    7.2 “对话沟通、和而不同”为意旨的交往价值
        7.2.1 打破两种社会制度的意识形态壁垒
        7.2.2 汲取人类德育文明的优秀成果
        7.2.3 抵御各种腐朽文化思想的侵蚀
    7.3 “崇实尚行、与时俱进”为要旨的实践价值
        7.3.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7.3.2 德育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保证
        7.3.3 德育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协调统一
    7.4 “求知求做、德文合一”为判据的人文价值
        7.4.1 德育与自由相结合
        7.4.2 德育与人的解放相结合
        7.4.3 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7.4.4 德育与劳动相结合
    7.5 “薪火相传、形上诉求”为旨意的情感价值
        7.5.1 德育的爱国主义情怀
        7.5.2 德育的集体主义观照
        7.5.3 德育的社会主义聚焦
    7.6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德育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职院校德育与智育相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 彭玉京. 才智, 2022(01)
  • [2]“大德育”视阈下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 朱惠娟,杨帆. 大学, 2021(51)
  • [3]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J]. 朱永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11)
  • [4]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问题及策略探究[J]. 邵斗娟. 知识文库, 2021(19)
  • [5]轻度智障中职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A]. 冯瑞香. 2021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学术论坛论文集, 2021
  • [6]言传身教——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改善策略[J]. 曹迪娟. 当代家庭教育, 2021(26)
  • [7]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探析[J]. 安军霞. 吉林教育, 2021(25)
  • [8]轻度智障中职班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A]. 冯瑞香. 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三), 2021
  • [9]基于“以生为本”视角下的高中德育工作管理[J]. 张小校. 高考, 2021(23)
  • [10]邓小平德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 张文杰. 西北大学, 2021(11)

标签:;  ;  ;  ;  

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