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雪剂融雪技术与规范化管理

融雪剂融雪技术与规范化管理

一、融雪剂融雪技术与规范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赵鹏,孙刚,翟晶[1](2022)在《环保型融雪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对融雪剂的研究逐渐从纯氯盐型向环保复合型融雪剂方向发展,总结分析我国融雪剂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融雪剂的研发趋势,可为新型融雪剂的研发和合理使用提供有益参考。介绍融雪剂的融雪化冰机理,阐明我国传统氯盐型融雪剂的化学组成、产品优势和缺陷、使用现状以及复合环保型氯盐融雪剂配方优化的改进技术,解析世界主要国家和我国融雪剂的评价标准体系并进行比对分析。由汇总分析表明,低腐蚀性复合氯盐型融雪剂将成为未来融雪剂市场上的大众消费品,非氯型环保产品是融雪剂未来的发展趋势。建议加大新型非氯环保融雪剂的研发力度,优化其生产路线与工艺条件以降低生产成本。

张亚贤[2](2020)在《沥青路面环保型抑凝冰剂试验研发》文中认为我国北方冬季道路积雪结冰导致路面附着系数下降,极易引发交通事故,对行车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为提高路面的摩擦系数,保障行车安全,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清理冬季路面积雪结冰。目前常用的清理冰雪方法有撒布氯盐融雪剂除雪、人工除雪和机械除雪等。但人工除雪方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效率还很低;机械除雪方式容易对路面造成损坏;撒布氯盐类融雪剂的方式,会腐蚀道路钢材及破坏周边生态环境。因此开发一种融雪效果良好、绿色环保的内掺型抑凝冰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环保角度出发,基于醋酸盐研发出了一种融雪效果好、缓释性能好的内掺型抑凝冰剂。综合考虑内掺型抑凝冰剂的环保性以及融雪抑冰能力,最终选定三种盐化物A1、A2和A3作为抑凝冰剂的配方,同时确定了抑凝冰剂的缓蚀剂、缓释剂及造粒方式,制备出两种环保型抑凝冰剂分别为MEP-1及MEP-2,并对抑凝冰剂的融雪抑冰性能以及路用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采用的方法及结论为:(1)采用单纯形重心法,进行融冰试验得到主物料配比与融雪能力的关系,综合其融雪能力和环保性能,可以确定抑凝冰剂的配方为:抑凝冰剂MEP-1:m(A1)=70%,m(A2)=30%,m(A3)=0%抑凝冰剂MEP-2:m(A1)=0%,m(A2)=100%,m(A3)=0%(2)腐蚀试验测得M1、M2、M3三种缓蚀剂对钢板的相对腐蚀速率,得到M1的相对腐蚀速率为20.2%,M2的相对腐蚀速率为50%,M3的相对腐蚀速率为17.5%。结合缓蚀剂本身的性能以及经济性,最终将M1作为抑凝冰剂的缓蚀材料。(3)通过成膜试验测试选择合适的缓释剂。C1和亚麻油均会氧化成膜,但亚麻油成膜时间较长。通过测试C1和亚麻油为包衣制成的马歇尔试件的盐分释出量,发现C1为包衣的试件缓释效果较好,浸水后盐分析出不明显,且能达到规范要求的盐分释放量<0.4%的要求。而亚麻油为包衣的试件缓释效果较差,有大量的盐分析出,且盐分释放量>0.4%,不符合规范的要求。因此成膜较快缓释效果较好的C1是成膜材料的最优选择。(4)对不同掺量抑凝冰剂沥青混合料的p H值、冰点、融冰率、盐分释放量进行测试。发现随着抑凝冰剂掺量的增加,抑凝冰剂的融雪效果会越好,而且MEP-1的融冰雪性能要优于MEP-2,MEP-2相对于MEP-1来说更加环保。(5)检验抑凝冰剂掺量为3%-6%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及融雪效果,并确定抑凝冰剂的最佳掺量。通过试验结果发现,随着抑凝冰剂掺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的融雪抑冰效果会越好,但是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会有所下降,但均能达到规定标准。抑凝冰剂的路用性能在掺量超过5%时下降较明显,所以确定抑凝冰剂的最佳掺量为5%。本文研究的内掺型醋酸盐抑凝冰剂除具备融雪抑冰要求外,还可以避免氯离子腐蚀钢材及破坏周围环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抑凝冰剂。在沥青路面中,抑凝冰剂的有效成分在缓释剂的作用下缓慢长久释放,实现长期融雪抑冰的效果,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周小鹏[3](2020)在《道路融雪剂的融冰效率及其二次结冰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冬季,冰雪天气已经成为北方城市的常态,道路积雪结冰对交通运输和出行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撒布融雪剂的除雪方式展现了它巨大的优越性,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在融雪剂的优选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容易造成融雪剂的浪费和失效。此外,融雪剂使用过程中,在道路表面极易产生二次结冰现象,将对道路行车安全造成威胁。为此,本文将以融雪剂的融冰效率以及融雪剂溶液的二次结冰规律为主体进行研究,为融雪剂的优选提供理论基础,为融雪剂溶液二次结冰时对道路抗滑性能的影响提供参考。通过对传统的融雪性能试验方法进行分析和试验验证,分析了传统的融雪性能试验方法中存在缺陷和不足。在考虑了接触面积、倾倒时间和试验融雪剂撒布量等因素,优化了融雪剂的融冰效率试验方法,并对试验方法进行了验证,该试验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依据融冰效率试验,探究了融雪剂的融冰效率影响因素,经分析发现,环境温度、溶解速度和融化时间等对融雪剂的融冰效率影响较为显着。对于融雪剂溶液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二次结冰现象,针对性的分析了融雪剂溶液的二次结冰过程。经研究发现,融雪剂溶液二次结冰后的冰样具有多孔隙、密实性差和易破碎等特点;残留溶液的变化规律主要体现在溶液浓度的变化上。通过强度描述融雪剂溶液结冰状态的差异,探究了不同条件下融雪剂溶液冰样的强度变化,即二次结冰强度。考虑二次结冰强度对道路抗滑性能的影响关系,探究融雪剂溶液使用过程中二次结冰对道路抗滑性能的衰减程度,用抗滑衰减率表示。

赵晔[4](2020)在《蓄盐缓释融雪抑冰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冬季路面积雪结冰,不仅影响道路交通运输的能力,还会威胁到车辆和行人的安全。传统的人工撒盐和机械除雪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会污染环境和损坏道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动抑制路面结冰技术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科研人员和交通部门的重视。在主动抑制路面结冰技术中,将蓄盐材料替代矿粉添加到路面内部,能够起到很好的主动融化路面积雪的效果。本文在国内外蓄盐材料的研究基础上,自主研制了一种蓄盐缓释融雪抑冰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主要内容如下:(1)首先对制备蓄盐缓释融雪抑冰材料的原材料进行筛选,通过溶出试验、渗水性试验和电导率测试等试验,分析和对比了不同原材料的理化性质、实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确定了制备蓄盐缓释融雪抑冰材料的可融盐、载体和表面改性剂分别为:氯化钠、载体A和表面改性剂J。(2)通过吸附试验和表面改性等试验,确定了制备蓄盐缓释融雪抑冰材料的最优工艺为:载体采用湿法吸附方法吸附氯化钠,氯化钠和载体A的配比为15 g:10 g;表面改性采用湿法表面改性技术,氯化钠载体A材料和表面改性剂J的配比为10 g:15 mL,改性温度为50℃,改性时间2h。最终,自制蓄盐缓释融雪抑冰材料的氯化钠、载体A、表面改性剂J的质量比为 57.91%:38.60%:3.49%。(3)通过模拟融冰试验、溶液冰点测试试验和表面性能测试试验,同时对比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Mafilon材料,验证了本文所制备材料的实际融冰能力。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蓄盐缓释融雪抑冰材料能使水溶液冰点降低至-6.04℃,能够以较快的融冰速率在90 min内融化50 g冰块,与水溶液接触角约为105.9°,粒度约为791 nm,Zeta电位约为-7.15 mV,降低冰点能力、融冰性能和缓释性均优于进口的Mafilon材料,添加至路面后有望发挥良好的作用。

吴松[5](2020)在《疏水抑冰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冰雪恶劣天气会引发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给道路通行和运营造成严重影响。为此道路养护部门在不断寻求合适方法,以降低极端天气的不良影响。目前道路除冰雪技术可分为被动型和主动型除冰雪技术方法。对于被动型除冰雪方法如人工及机械清除和撒布融雪剂法,其耗资较大、时效性差,并对环境会造成不利影响;而一般主动型除冰雪方法各有弊端,如疏水、超疏水涂层耐久性差,盐化物沥青混合料路面盐分析出规律难以把握且融雪持久性较差,热力融雪路面造价较高且不适用于维修养护的道路,橡胶颗粒沥青路面的橡胶颗粒易脱落造成混合料强度下降等问题。本文以提升路面主动除冰雪能力为目标,基于疏水抑冰材料的疏水机理,研究疏水抑冰沥青混合料磨耗层,克服已有主动除冰雪方法的缺陷,为我国冬季道路通行安全提供更好的技术措施。为研究疏水抑冰材料对不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影响,本文采用AC-13、UT-10粗、UT-10细三种级配及其与两种沥青形成的沥青混合料,进行相关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疏水抑冰材料对沥青常规性质、流变性质和化学特性的影响发现,沥青针入度、软化点、延度和135℃布氏黏度在掺入疏水抑冰材料后均发生变化;随机任意点取样红外光谱测试频谱中均存在疏水抑冰材料官能团且吸收峰峰面积随掺量增加而增大,表明疏水抑冰材料能够均匀分散在沥青中;DSR流变测试结果表明,所选疏水抑冰材料对沥青的高温、低温流变性质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而部分疏水抑冰材料对沥青的中温疲劳性质造成少许不利影响,这种衰减可以通过控制掺量予以缓解。基于表面润湿理论和固-液接触模型,采用接触角和本文提出的水滴滑落时间指标对沥青的疏水性质展开分析,发现掺加疏水抑冰材料的沥青接触角大、水滴滑落时间短,且随掺量增加这种趋势更加明显,表明疏水抑冰材料能够增强沥青的疏水性质;考虑疏水抑冰材料的成本和沥青黏度等指标变化,推荐最佳掺量为沥青的6%。采用水滴滑落时间、水滴凝结时间、钢球下落捶击破冰面积三项评价指标,对掺加疏水抑冰材料的沥青混合料进行疏水抑冰性能及其持久性分析表明,掺加所选疏水抑冰材料的沥青混合料疏水抑冰性能明显强于普通沥青混合料,且具备良好的持久性。通过试验分析疏水抑冰材料对沥青混合料稳定性和抗滑性能的影响表明,所选疏水抑冰材料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低温和水稳定性均具有明显提升作用,但会导致混合料部分空隙和微观纹理损失,造成抗滑性能出现一定衰减。因此本文综合考虑沥青混合料的稳定性、抗滑性能、疏水抑冰性能及材料成本后,提出最佳掺量约为沥青混合料的0.3%。技术可行性与效益分析表明,本文所研究的疏水抑冰沥青混合料磨耗层在具有加速道路路表排水、延缓道路结冰、降低冰层与路面黏附性、提升混合料稳定性等优良性能同时,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与其他除冰雪路面相比,能够达到“小冻不结冰、大冻易清除”的效果,具备优良的工程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梁耀泽[6](2019)在《内置碳纤维发热电缆智能融雪路面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冬季道路积雪结冰问题,将碳纤维发热电缆内置于沥青路面,利用碳纤维发热电缆热转化效率高、节能环保、使用寿命长等特点,对路面进行加热。通过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对内置碳纤维发热电缆融雪沥青路面进行优化设计。利用深度学习及物联网技术,对路面积雪状态进行识别,实现智能控制内置碳纤维加热电缆融雪路面。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制作300×300×100mm的内置碳纤维发热电缆的沥青混凝土试块,研究不同环境温度,铺设间距,加热功率等对融雪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缆间距越小,试块温升越快,表面温度越高。固定加热功率时,表面温度随时间呈非线性增长规律并逐渐趋于稳定,初始环境温度只影响沥青混凝土试件的初始表面温度,对沥青混凝土试件的升温速率影响不大。在碳纤维发热电缆下涂刷保温隔热材料能够有效控制热量向下传播。可通过在沥青混合料中掺加石墨等混合料,大幅提高沥青混凝土的传热能力,缩短加热时间。(2)基于内置碳纤维发热电缆融雪试验,建立了内置碳纤维发热电缆路面有限元模型,分析碳纤维发热电缆对路面温度场的影响,得出融雪路面表面温度、铺装功率、环境温度之间的理论公式。为碳纤维发热电缆融雪路面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3)为实现碳纤维发热电缆路面智能控制,基于深度学习图片识别技术建立路面积雪状态识别模型,该系统利用Python语言编程。建立图片数据库,利用数据库对路面积雪状态识别模型进行训练,经过训练,该模型对路面积雪状态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4%。基于物联网技术建立路面智能融雪系统,通过该系统对碳纤维发热电缆输出功率进行控制,达到路面融雪节能环保的目的。该系统为内置碳纤维发热电缆融雪路面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周小鹏,黄军瑞,王腾,徐长靖,刘广波[7](2019)在《我国道路融雪剂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表明目前,除雪单位使用融雪剂清除冰雪的除冰方式比较高效、价格低廉,但由于大量使用融雪剂能够腐蚀水泥混凝土、侵蚀沥青混合料、影响土壤和植被,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我国道路融雪剂应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全面的分析和阐述,对今后更为合理的使用融雪剂,减少融雪剂对基础设施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具有指导意义。

刘毅豪[8](2019)在《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融雪剂损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冬季气温较低,在降雪条件下道路表面容易积雪结冰,降低行车速度和增加交通事故发生率。撒布融雪剂是现在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除冰雪方法。但是,融雪剂的大量撒布对环境和路面产生很大的危害。目前关于融雪剂损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融雪剂对混凝土的腐蚀,而对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和路面使用寿命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沥青混凝土融雪剂损害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通过马歇尔试验对AC-13型沥青混凝土进行级配设计,得到最佳沥青含量。进行融雪剂融冰试验确定融雪剂的试验浓度和PH值。然后通过室内路用性能试验,分析融雪剂对路用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盐冻融循环试验,分析融雪剂对沥青混凝土劈裂强度及空隙率的影响。并将冻融试验结果用于盐冻融损伤演化模型中,提出盐冻融损伤寿命预估方法。主要研究如下:(1)通过马歇尔试验对AC-13型沥青混凝土进行级配设计,得到最佳沥青含量。并且通过融雪剂融冰试验,确定融雪剂试验浓度和PH值。(2)根据最佳沥青含量,制作试验试件。通过浸盐马歇尔试验、浸盐车辙试验、低温小梁试验对融雪剂浸蚀下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组融冰效果好,对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影响小的融雪剂。(3)通过盐冻融循环试验,探究融雪剂在冻融条件下对沥青混凝土劈裂强度和空隙率的影响。得到随着冻融次数增加,沥青混凝土的劈裂强度下降,空隙率增大。当浓度和冻融次数一定时,沥青混凝土劈裂强度下降快慢顺序为NaCl组>CaCl2组>NaAc组。(4)根据冻融试验结果结合Weibull模型建立了适用于融雪剂侵蚀过的沥青混凝土的冻融损伤演化模型,得到了尺度因子λ,形状因子α和梯度因子ν。(5)建立了融雪剂对沥青混凝土弱化因子k,来评价融雪剂对沥青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能力,对融雪剂侵蚀过的沥青混凝土进行了残留寿命预估。

闫虎成[9](2019)在《盐化物自融雪路面现状与发展方向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用机械处理会影响原沥青路面的耐久性;热力融雪施工困难、能耗大、效率低;化学类自融雪路面能缩短路表的结冰时间,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减少除雪盐的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路面本身的融雪效率,减少道路养护成本。讨论了自融雪路面的现状及发展方向,提出了自融雪路面未来发展中的几点建议,可为自融雪路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武吉[10](2019)在《山区公路主动抗凝冰系统集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区公路具有线性复杂,纵长坡多,海拔高等特点。由于行车刹车频繁,路面抗滑衰减较快,路表功能降低,在冬季冰雪和冻雨天气条件下,路面结冰且不易融化,车辆制动失控,交通事故频发。抗凝冰微表处是一种新型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能够修复路表功能,其混合料中特殊的抗凝冰集料可降低路表水的冰点,能够在一定温度范围内(-5℃以上)起到抑制路表凝冰的作用;道路预警喷洒除冰技术是一种较为智能的路面除冰方法,这种技术能够在冬季雨雪天气或路面结冰后及时响应喷洒除冰液,完成对路面的融雪化冰工作,但其缺点在于成本较高,不适宜于大面积应用。因此,研究如何将抗凝冰微表处及道路预警喷洒除冰技术有机结合,达到微表处养护全路段及智能喷洒系统特殊路段(纵长坡、隧道进出口、事故多发路段等)的主动抗凝冰、除冰的效果。主动抗凝冰系统对解决山区公路冬季冰雪天气引起的道路阻塞和行车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对现有抗凝冰微表处及道路预警喷洒除冰技术的文献研究与分析,提出主动抗凝冰系统的集成方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分析说明;然后进行材料的性能试验,并完成抗凝冰集料的制备,为AMS-3型微表处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做好准备;其次通过拌和试验、破乳时间试验、粘聚力试验完成对AMS-3型微表处混合料的级配设计,并通过湿轮磨耗试验及负轮粘砂试验确定改性乳化沥青的最佳用量,完成AMS-3型微表处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之后对微表处抗凝冰材料的析出条件、封装材料的最佳破裂温度以及极限抗凝冰温度、降雨(雪)量进行试验探究,并为喷洒系统选择合适的除冰材料,通过结冰试验确定各浓度除冰材料的临界结冰温度;最后通过轮辙变形、湿轮磨耗、构造深度等试验对AMS-3型抗凝冰微表处的路用性能进行验证,通过校内组件微型智能喷洒系统证明其能够按照设定的参数完成喷洒任务,采用静态和动态(轮辙碾压)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主动抗凝冰系统的综合作用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对主动抗凝冰系统建设成本的分析计算完成主动抗凝冰系统集成效果的整体评价。结果表明,在抗凝冰极限条件内AMS-3型微表处能够在物理化学综合作用下抑制路面结冰,当抗凝冰集料掺量为50%时,AMS-3型抗凝冰微表处的路用性能及抗凝冰性能均较好;微表处极限抗凝冰条件试验与喷洒材料临界结冰温度试验结果可作为智能喷洒除冰系统的设置工作参数;浓度为50%的新型复合CMA除冰液其临界结冰温度为-29℃,可抵御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路面最低温度;路面凝冻预警系统的可靠性能够满足主动抗凝冰系统的设计和使用要求。系统综合抗凝冰性能的评价结果显示,本研究所集成的主动抗凝冰系统能够实现提前2小时凝冻预警,并完成抑冰融冰任务,虽然初期建设成本较高,但总体经济效益好。主动抗凝冰系统具有综合性强、智能化程度高、作业风险小及抑冰除冰效果好等特点。

二、融雪剂融雪技术与规范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融雪剂融雪技术与规范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环保型融雪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融雪剂的作用机理
2 氯盐型融雪剂的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传统氯盐型融雪剂
    2.2 复合氯盐型融雪剂
3 环保型融雪剂的评价标准
4 非氯型环保融雪剂
5 结 论

(2)沥青路面环保型抑凝冰剂试验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融雪方式简介
        1.2.1 融雪方式的分类
        1.2.2 自融雪沥青路面融雪过程
        1.2.3 自融雪沥青路面的优点
    1.3 自融雪沥青路面融雪过程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内掺式抑凝冰剂的研发与示范
        1.4.2 技术路线图
        1.4.3 可行性研究分析
第2章 沥青路面环保型抑凝冰剂的研制
    2.1 试验材料及仪器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2 缓释抑凝冰剂
        2.2.1 抑凝冰剂冰点下降原理
        2.2.2 MEP主物料配比优选试验
    2.3 MEP的制备工艺
        2.3.1 缓蚀剂的选择
        2.3.2 包衣缓释材料的确定
        2.3.3 搅拌造粒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抑凝冰剂性能检验
    3.1 抑凝冰剂的PH值
        3.1.1 抑凝冰剂的PH值测定试验方法
        3.1.2 抑凝冰剂pH值试验结果与讨论
    3.2 抑凝冰剂的冰点测定试验
        3.2.1 抑凝冰剂的冰点测定试验方法
        3.2.2 抑凝冰剂冰点试验结果与讨论
    3.3 抑凝冰剂的融冰雪性能试验
        3.3.1 抑凝冰剂的融冰雪性能测定试验方法
        3.3.2 抑凝冰剂融冰雪性能试验结果与讨论
    3.4 抑凝冰剂的盐分释出量试验
        3.4.1 抑凝冰剂的盐分释出量测定试验方法
        3.4.2 抑凝冰剂盐分释出量试验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沥青路面路用性能及抑凝冰剂最佳掺量
    4.1 沥青路面原材料技术性质
        4.1.1 MEP
        4.1.2 沥青
        4.1.3 粗集料
        4.1.4 细集料
        4.1.5 矿粉
    4.2 盐化物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1 矿料级配设计
        4.2.2 最佳油石比的确定
    4.3 盐化物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研究
        4.3.1 水稳定性
        4.3.2 高温稳定性
        4.3.3 低温抗裂性
        4.3.4 抑凝冰剂掺量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道路融雪剂的融冰效率及其二次结冰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融雪剂的使用状况
        1.2.2 道路融雪剂研究现状
        1.2.3 融雪剂的危害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道路融雪剂的评价指标分析
    2.1 融雪剂标准的发展和完善
    2.2 融雪剂关键性评价指标分析
        2.2.1 融雪化冰能力
        2.2.2 碳钢腐蚀率
        2.2.3 路面摩擦衰减率
        2.2.4 混凝土腐蚀率
    2.3 本章小节
3 道路融雪剂的融冰效率研究
    3.1 融雪剂的融冰效率试验方法
        3.1.1 国外融雪性能试验方法
        3.1.2 国内融冰能力试验方法
        3.1.3 融雪剂的融冰效率试验方法
    3.2 道路融雪剂融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3.2.1 融雪剂融冰效率影响因素的选取
        3.2.2 固体融雪剂的融冰效率影响因素
        3.2.3 液体融雪剂的融冰效率影响因素
    3.3 本章小节
4 融雪剂溶液的二次结冰过程
    4.1 融雪剂的融冰机理
    4.2 融雪剂溶液二次结冰过程
        4.2.1 融雪剂溶液的结冰状态
        4.2.2 残留溶液的变化规律
        4.2.3 融雪剂溶液的结冰理论
    4.3 本章小结
5 融雪剂的结冰强度及其对道路抗滑性能的影响
    5.1 融雪剂溶液的二次结冰强度
        5.1.1 压缩强度试验方法
        5.1.2 结冰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5.1.3 浓度对结冰强度的影响
        5.1.4 冻结时间对结冰强度的影响
        5.1.5 环境温度对结冰强度的影响
    5.2 融雪剂溶液结冰强度对道路抗滑性能的影响
        5.2.1 抗滑性能试验条件的确定
        5.2.2 路面抗滑性能试验的具体实施
        5.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节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4)蓄盐缓释融雪抑冰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抑制路面结冰技术
        1.2.1 被动抑制路面结冰技术
        1.2.2 主动抑制路面结冰技术
    1.3 蓄盐类融雪抑冰材料
        1.3.1 蓄盐类融雪抑冰材料的类型
        1.3.2 蓄盐类融雪抑冰材料的组成
        1.3.3 国外研究进展
        1.3.4 国内研究进展
        1.3.5 国内外应用情况
    1.4 蓄盐类路面的融雪抑冰机理
        1.4.1 路面凝冰的形成及物理力学性质
        1.4.2 融雪抑冰材料的作用过程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1.5.1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
        1.5.2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内容及方法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及设备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与表征设备
    2.3 材料表征方法
        2.3.1 X射线荧光光谱(XRF)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2.3.3 粒度和Zeta电位分析
        2.3.4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5 比表面积和平均孔直径测试
        2.3.6 接触角测试
        2.3.7 有机元素分析测试
    2.4 材料制备和缓释性能测试
        2.4.1 表面改性试验
        2.4.2 溶出试验
        2.4.3 渗水性试验
第三章 制备蓄盐缓释融雪抑冰材料的原材料选择
    3.1 引言
    3.2 可融盐
        3.2.1 各种可融盐的理化性质
        3.2.2 可融盐的选择
    3.3 载体
        3.3.1 各种载体的物理性质
        3.3.2 吸附性测试
    3.4 表面改性剂
        3.4.1 表面改性剂的选择
        3.4.2 改性效果的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备蓄盐缓释融雪抑冰材料的工艺优化
    4.1 前言
    4.2 载体吸附可融盐方法
    4.3 载体与可融盐的配比
    4.4 表面改性剂的配比
    4.5 改性条件的优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蓄盐缓释融雪抑冰材料性能评价
    5.1 前言
    5.2 降低溶液冰点能力测试
    5.3 模拟融冰试验
    5.4 表面性能测试
        5.4.1 接触角测试
        5.4.2 粒度和Zeta电位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5)疏水抑冰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融雪抑冰材料在沥青混合料中的应用研究
        1.2.2 热力融雪技术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2.3 抑制冻结铺装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2.4 疏水涂层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原材料选择及其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选择
        2.1.1 沥青
        2.1.2 集料
        2.1.3 疏水抑冰材料
        2.1.3.1 聚四氟乙烯
        2.1.3.2 聚脲
        2.1.3.3 聚乙烯蜡微粉
    2.2 矿料级配设计
    2.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疏水抑冰材料对沥青性质的影响分析
    3.1 掺加疏水抑冰材料沥青的常规技术性质试验分析
    3.2 掺加疏水抑冰材料沥青的疏水性质试验分析
        3.2.1 沥青疏水性质的界面理论分析
        3.2.1.1 固体表面润湿性
        3.2.1.2 固—液接触界面理论模型
        3.2.2 接触角测试试验分析
        3.2.3 水滴滑落时间测试分析
    3.3 掺加疏水抑冰材料沥青的化学特性试验分析
    3.4 掺加疏水抑冰材料沥青的流变性质分析
        3.4.1 高温流变性质分析
        3.4.1.1 疏水抑冰材料对KLM70沥青高温流变性质影响
        3.4.1.2 疏水抑冰材料对SBS改性沥青高温流变性质影响
        3.4.2 中温疲劳性质分析
        3.4.2.1 疏水抑冰材料对KLM70沥青中温疲劳性质影响
        3.4.2.2 疏水抑冰材料对SBS改性沥青中温疲劳性质影响
        3.4.3 低温流变性质分析
        3.4.3.1 疏水抑冰材料对KLM70沥青低温流变性质影响
        3.4.3.2 疏水抑冰材料对SBS改性沥青低温流变性质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疏水抑冰沥青混合料的疏水抑冰性能研究
    4.1 短期疏水性能分析
    4.2 短期抑冰性能分析
        4.2.1 沥青路面结冰机理分析
        4.2.2 短期抑冰性能分析
        4.2.2.1 水滴凝结时间试验分析
        4.2.2.2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4.2.2.3 钢球下落锤击防覆冰试验分析
    4.3 疏水抑冰的持久性分析
        4.3.1 疏水性能持久性分析
        4.3.2 抑冰性能持久性分析
        4.3.2.1 水滴凝结时间试验分析
        4.3.2.2 钢球下落捶击防覆冰试验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疏水抑冰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5.1 疏水抑冰沥青混合料稳定性分析
        5.1.1 高温稳定性分析
        5.1.2 低温抗裂性分析
        5.1.3 水稳定性分析
    5.2 疏水抑冰沥青混合料路面抗滑性分析
        5.2.1 新建路面抗滑性能分析
        5.2.1.1 构造深度测试分析
        5.2.1.2 摆值测试分析
        5.2.1.3 摩擦系数测试分析
        5.2.2 沥青路面抗滑性能演变规律分析
        5.2.2.1 构造深度测试分析
        5.2.2.2 摆值测试分析
        5.2.2.3 摩擦系数测试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技术及效益分析
    6.1 技术可行性分析
    6.2 效益分析
        6.2.1 经济效益分析
        6.2.2 社会效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内置碳纤维发热电缆智能融雪路面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道路积雪清除方法
        1.2.2 有关路面热力融雪研究现状
        1.2.3 有关深度学习相关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碳纤维发热电缆融雪路面热力学分析
    2.1 热力学基本原理及理论
        2.1.1 热力学原理
        2.1.2 固体热传导微分方程
    2.2 碳纤维发热电缆融雪路面热传导微分方程
        2.2.1 热传导微分方程的建立
        2.2.2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内置碳纤维发热电缆路面融雪试验研究
    3.1 内置碳纤维发热电缆试验方案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试件制作
        3.1.3 试验设备
        3.1.4 试验步骤
    3.2 试验结果分析
        3.2.1 碳纤维发热电缆间距对试件表面温度场的影响
        3.2.2 掺合料对试件表面温度场的影响
        3.2.3 保温层对表面温度的影响
        3.2.4 融雪试验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置碳纤维发热电缆沥青融雪路面的有限元分析
    4.1 试件热传导有限元分析
        4.1.1 有限元前处理部分
        4.1.2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4.2 碳纤维发热电缆融雪路面温度场有限元模拟分析
    4.3 融雪路面表面温度与铺装功率、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深度学习与物联网技术下在融雪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5.1 深度学习的简介
    5.2 VGG神经网络
        5.2.1 VGG原理
        5.2.2 VGG网络结构
        5.2.3 VGG网络优缺点
    5.3 基于深度学习图片识别技术建立智能路面融雪模型
        5.3.1 图片识别数据采集与预处理
        5.3.2 图片识别模型训练
        5.3.3 图片识别模型结果分析
    5.4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融雪路面中的应用
        5.4.1 系统工作形式
        5.4.2 碳纤维发热电缆控制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7)我国道路融雪剂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道路融雪除冰技术现状
    1.1 路面外部融雪除冰技术
        1.1.1 人工法
        1.1.2 机械法
        1.1.3 撒布融雪剂
    1.2 路面内部融雪除冰技术
        1.2.1 能量转化型融冰技术
        1.2.2 弹性路面融雪技术
        1.2.3 化学类冻结抑制技术
        1.2.4 耐磨抗滑技术
2 融雪剂的应用现状
    2.1 融雪剂的应用状况
    2.2 融雪剂产生的危害
        2.2.1 对水泥混凝土的腐蚀
        2.2.2 对钢筋的锈蚀
        2.2.3 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2.2.4 对沥青混合料的侵蚀
    2.3 融雪剂在我国的使用方法
3 道路除冰融雪剂的发展趋势
    3.1 新型融雪剂的研发
        3.1.1 氯盐融雪剂中添加外掺剂
        3.1.2 新型非氯盐类融雪剂
    3.2 融雪剂标准的完善
    3.3 除冰理念
        3.3.1 正确的除雪方式
        3.3.2 合理的融雪剂量

(8)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融雪剂损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融雪剂的性能评价指标
        1.2.2 融雪剂对沥青混凝土的影响
        1.2.3 融雪剂损害防治措施
        1.2.4 冻融损伤规律研究
    1.3 存在问题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AC-13沥青混凝土材料设计及试验浓度确定
    2.1 原材料性质
        2.1.1 沥青
        2.1.2 集料
        2.1.3 矿粉
        2.1.4 融雪剂类型
    2.2 AC-13沥青混凝土设计
        2.2.1 矿料级配设计
        2.2.2 最佳沥青用量OAC的确定
    2.3 融雪剂浓度确定
        2.3.1 融冰试验
        2.3.2 融冰试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融雪剂对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影响
    3.1 水稳定性
        3.1.1 水稳定性机理
        3.1.2 浸融雪剂马歇尔试验
        3.1.3 试验结果分析
    3.2 高温稳定性
        3.2.1 高温稳定性机理
        3.2.2 车辙试验
        3.2.3 试验结果分析
    3.3 低温稳定性
        3.3.1 低温稳定机理
        3.3.2 小梁弯曲试验
        3.3.3 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沥青混凝土盐冻融循环试验研究
    4.1 盐冻融循环试验设计
    4.2 冻融劈裂试验结果分析
        4.2.1 NaCl溶液冻融循环试验结果分析
        4.2.2 CaCl_2溶液冻融循环试验结果分析
        4.2.3 NaAc溶液冻融循环试验结果分析
        4.2.4 三种融雪剂对比分析
    4.3 盐冻融循环对沥青混凝土空隙率的影响
        4.3.1 盐浓度为0.10g/ml空隙率变化
        4.3.2 盐浓度为0.15g/ml空隙率变化
        4.3.3 盐浓度为0.20g/ml空隙率变化
        4.3.4 三种浓度对沥青混凝土空隙率影响对比
    4.4 本章小结
5 融雪剂作用下沥青混凝土冻融损伤演化规律
    5.1 理论基础
        5.1.1 盐冻融下沥青混凝土损伤模型假设
        5.1.2 模型推导
        5.1.3 损伤演化数值算法
    5.2 冻融循环试验拟合
    5.3 损伤演化模型建立及寿命预估
        5.3.1 损伤演化模型建立
        5.3.2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5.3.3 冻融损伤残余寿命预估方法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盐化物自融雪路面现状与发展方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常用路面除雪化冰技术
2 自融雪路面现状
    2.1 国外现状
    2.2 国内现状
    2.3 自融雪路面优势
3 自融雪路面发展方向及技术建议
4 结论

(10)山区公路主动抗凝冰系统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路面融冰化雪技术简介
        1.2.2 国内外自融冰型路面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智能喷洒除冰系统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融雪剂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主动抗凝冰系统集成方案和机理分析
    2.1 主动抗凝冰系统集成方案
    2.2 AMS-3型抗凝冰微表处
        2.2.1 物理抗凝冰作用机理
        2.2.2 化学抗凝冰作用机理
        2.2.3 物理化学综合作用抗凝冰机理
    2.3 路面凝冻预警系统
        2.3.1 集成机理
        2.3.2 系统组成
        2.3.3 功能和特点
    2.4 自动喷洒除冰系统
        2.4.1 水源工程
        2.4.2 枢纽工程
        2.4.3 管网和喷洒头工程
第三章 主动抗凝冰系统关键技术
    3.1 抗凝冰微表处材料的选择和制备
        3.1.1 乳化沥青的制备
        3.1.2 集料和橡胶颗粒的选择及技术指标
        3.1.3 抗凝冰集料的制备
    3.2 抗凝冰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2.1 矿料级配设计
        3.2.2 拌和试验
        3.2.3 破乳时间试验
        3.2.4 粘聚力试验
        3.2.5 改性乳化沥青最佳用量
    3.3 抗凝冰性能研究
        3.3.1 确定抗凝冰材料析出条件
        3.3.2 确定封装材料最佳破裂温度
        3.3.3 确定临界温度和临界降雨(雪)量
    3.4 智能喷洒系统关键技术
        3.4.1 喷洒材料的选择
        3.4.2 喷洒量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动抗凝冰系统集成效果评价
    4.1 抗凝冰微表处路用性能评价
        4.1.1 抗轮辙变形性能
        4.1.2 耐磨耗性能
        4.1.3 水稳定性
        4.1.4 抗滑性能
    4.2 智能喷洒除冰系统可靠性评价
        4.2.1 路面凝冻预警系统
        4.2.2 自动喷洒除冰系统
    4.3 系统综合抗凝冰性能评价
        4.3.1 静态法
        4.3.2 动态法
    4.4 系统经济性能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创新性及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性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融雪剂融雪技术与规范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环保型融雪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 赵鹏,孙刚,翟晶. 煤质技术, 2022(01)
  • [2]沥青路面环保型抑凝冰剂试验研发[D]. 张亚贤.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3]道路融雪剂的融冰效率及其二次结冰规律研究[D]. 周小鹏. 山东交通学院, 2020(04)
  • [4]蓄盐缓释融雪抑冰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赵晔.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5]疏水抑冰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D]. 吴松. 长安大学, 2020(06)
  • [6]内置碳纤维发热电缆智能融雪路面的应用研究[D]. 梁耀泽.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7]我国道路融雪剂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 周小鹏,黄军瑞,王腾,徐长靖,刘广波. 辽宁化工, 2019(09)
  • [8]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融雪剂损害研究[D]. 刘毅豪. 河南大学, 2019(01)
  • [9]盐化物自融雪路面现状与发展方向研究[J]. 闫虎成. 市政技术, 2019(03)
  • [10]山区公路主动抗凝冰系统集成研究[D]. 武吉.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融雪剂融雪技术与规范化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