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例小儿心脏手术后膈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2例小儿心脏手术后膈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一、手术治疗儿童心脏手术后膈肌麻痹二例(论文文献综述)

刘佳琪,陈曦,张明杰,王丽平,庞亚昌,徐卓明[1](2022)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行膈肌折叠手术的临床观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术后行膈肌折叠术(DPL)的危险因素、时机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CHD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 根据CHD术后是否行DPL分为DPL组和未行膈肌折叠术组(NDPL组), 比较两组患儿年龄、CHD术式、术次、体外循环(CPB)时间等临床资料。以CHD手术与DPL间隔时间中位数8 d, 将DPL组患儿分为早期手术组(间隔时间<8 d), 及延迟手术组(间隔时间≥8 d), 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花费、术后感染等临床资料。结果共收入CHD术后患儿10 309例, DPL组95例, NDPL组10 214例。DPL组中男52例(54.7%)、女43例(45.3%), 年龄147(52, 318)d, 体重(5.5±4.1)kg, 身高(56.8±25.6)cm, CPB时间(136.8±93.4)min, 主动脉阻断时间(62.5±50.2)min。与NDPL组比较, DPL组患儿年龄小、身高矮、体重轻、术前特殊处理发生率高、再次手术比例高、CPB温度低、CPB时间长、主动脉阻断时间长, 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OR=0.998, 95%CI 0.998~0.999, P<0.001)、分期手术(OR=72.977, 95%CI 39.096~136.211, P<0.001)、长CPB时间(OR=1.006, 95%CI 1.002~1.011, P=0.008)、肺静脉成形术(OR=4.219, 95%CI 2.132~8.350, P<0.001)是CHD术后膈肌功能障碍行DPL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手术组较延迟手术组术后感染率低(43.59%比88.38%, P=0.007)、机械通气时间短[168.0(99.5, 280.5)h比309.9(166.2, 644.5)h, P=0.029]、住院时间短[27.00(20.75, 35.00)d比37.00(28.00, 53.00)d, P<0.001]、住院花费少[158.36(128.99, 203.11)千元比232.95(174.54, 316.47)千元, P<0.001]。结论小手术年龄、分期手术、较长CPB时间、肺静脉成形术是CHD术后膈肌功能障碍行膈肌折叠的独立危险因素, 早期手术干预有益于患儿恢复。

李璇[2](2021)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儿及成人单侧膈膨升疗效的对比评价》文中提出背景:膈膨升是一类因膈肌抬高影响呼吸功能的疾病,在小儿和成人中均可发生。传统的开放手术将膈肌切开后进行折叠,这种手术方式曾被认为是标准手术。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胸腔镜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为治疗膈膨升提供了新思路。然而,目前仍缺乏微创手术术后的远期效果评估。在我们的研究中,使用了一种新型缝合方式—连续降纬法缝合,并且评估了这种手术方式的疗效。方法:1、使用meta分析的方法,收集筛选文献,评估了开放手术(开胸手术或开腹手术)与胸腔镜膈肌折叠术的小儿手术预后。主要评估指标包括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胸管留置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膈肌下降肋单元和术后复发率7项指标。2、我们回顾性收集了2013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膈膨升成年患者的相关资料,将其分为开胸手术组、胸腔镜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进行对比,胸腔镜组还包括有间断缝合组和连续降纬法缝合组。近期手术效果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住院时间和胸管留置时间。长期随访的指标包括影像学检查、呼吸困难评分和肺功能检查。结果:1、在meta分析中,我们经过筛选最终共纳入6篇文献。分析认为在手术时间、术后胸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复发率项目中,开放手术和胸腔镜手术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的指标上,胸腔镜手术优于开放手术组。但开放手术组中,患儿术后的膈肌下降肋单元较胸腔镜组更大。2、本研究共纳入32例患者。其中开胸手术患者14例,胸腔镜手术间断缝合组6例,连续降纬法缝合组9例,腹腔镜组4例。相比之下,胸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10±0.57h 19.47±7.37m L,均优于开胸组的3.19±0.51h和36.69±4.54m L。而对比于胸腔镜组,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具有明显高于胸腔镜组。在胸腔镜组组内对比中,间断缝合组手术时间(2.67±0.26h)显着高于连续缝合组(1.72±0.36h)。间断缝合组出血量(26.67±2.58m L)也高于连续缝合组(14.67±5.10m L)。在随访中,由于部分病例失访,我们排除了腹腔镜组的长期预后比较。另外三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节点上所测得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和MRC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同手术方式的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且三组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对于小儿和成人来说,胸腔镜辅助膈肌折叠手术是一项安全、创伤较小的手术方式。腹腔镜的手术方式对于医生而言操作难度较大,手术耗时长,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来掌握。而胸腔镜下连续降纬法膈肌折叠术是一种操作简便,预后良好的新型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孙莉萍[3](2020)在《先心患儿围术期PEEP递增法肺复张的超声评估与小儿肺弹性的超声评价》文中提出肺不张是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先心患儿)围术期最常见的肺部并发症之一。尽管轻度的肺不张对患儿预后无明显的影响,但严重的肺不张不仅会影响患儿的通气和换气功能,而且还可能延长患儿术后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在心脏外科监护室的停留时间,甚至导致患儿的死亡。此外,还会明显增加患儿的医疗费用。肺不张与术后肺部并发症密切相关。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先心患儿围术期的肺不张非常重要。然而,除胸部影像学检查外,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动态评估肺不张及肺弹性的手段,更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肺部超声技术的发展为床旁评估肺不张和肺弹性提供了可能。第一部分目的探讨先心患儿围术期应用PEEP递增法肺复张(Incremental positive end-expiratory recruitment maneuver,i PEEPRM)的超声评价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儿36例,年龄3月~5岁。分别于手术前后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先逐步递增(0-5-10-15cm H2O),再以相同速度逐步递减。分析PEEP递增法肺复张前后的肺不张面积、肺超声评分、动脉血氧分压和每公斤体重动态肺顺应性。结果先心手术前后分别有92%(33/36)和71%(24/34)的患儿成功实施了PEEP递增法肺复张。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后,肺不张的发生率分别由术前76%减少至15%,术后92%减少至38%,均p<0.01。先心手术前,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明显减少了肺不张面积,由32.5(0-128.1)mm2减少至0(0-0)mm2;同时降低了肺超声评分:由8(3-12)降至2(0-4)。氧分压和每公斤体重动态肺顺应性在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后得到明显改善,分别由243(129-275)mm Hg升高至278(207-323)mm Hg,0.6(0.4-0.7)ml.cm H2O.kg-1升高至0.8(0.6-1.0)ml.cm H2O.kg-1。先心手术后,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明显减少了肺不张面积,由45.7(13.1-115.8)mm2减少至0(0-34.7)mm2;同时降低了肺超声评分:由9(6-12)降至3(0-5)。氧分压和每公斤体重动态肺顺应性在实施PEEP递增法肺复张后也得到明显改善。结论PEEP递增法肺复张可有效减少先心患儿肺不张的发生率,改善了肺通气、氧合和每公斤体重动态肺顺应性。第二部分目的探讨肺超声剪切波弹性(lung shear wave elasticity,LUSWE)成像技术用于评估小儿围术期肺组织弹性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06月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全身麻醉下行择期外科手术患儿32例,年龄4月~11岁,ASA分级为I-III级,性别不限。经法定代理人知情同意后按病种将患儿分为先心病组和非先心病组。入选患儿机械通气5min后,行肺部B型超声扫描并测量胸膜线下方各区域肺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结果先心病患儿围术期右上肺和上肺SWV均大于非先心患儿(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先心患儿各区域肺SWV自身比较后发现下肺SWV大于上肺,左下肺SWV大于左上肺(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先心患儿各区域肺SWV自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USWE能够快速、实时和灵敏地测量各区域肺组织弹性,有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危重病患儿围术期肺部并发症。

袁田[4](2020)在《超声评估不同深度肌松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膈肌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超声评估中度肌松和深度肌松对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膈肌功能的影响,并比较不同深度肌松对手术条件、术后肌松恢复以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寻找针对该类手术的适宜肌松深度,以期为临床肌松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招募70例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ASA I-III级,年龄65-80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8kg/m2。排除合并神经肌肉疾病,对麻醉药物、肌松药物过敏以及腹部手术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中度肌松组(M组,n=35)和深度肌松组(D组,n=35)。术中2组均在肌松监测下采用顺式阿曲库铵持续输注的方法维持肌松程度,M组目标肌松深度为四个成串刺激后出现1或2个肌颤搐(Train-of-four Stimulation,TOF),D组目标肌松程度为强直刺激后单刺激后出现1或2个肌颤搐(Post Tetanic Count,PTC)。术中两组患者气腹压均维持在12mm Hg。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拔管后即刻(T1)、拔管后30min(T2)、术后1d(T3)、3d(T4)、7d(T5)使用超声对患者进行膈肌功能检查,记录上述六个时点平静呼吸和深呼吸状态下膈肌移动度(Diaphragmatic Motility,DM)。记录麻醉时间、术中补液量、出血量、尿量等指标;记录顺式阿曲库铵总用量、气腹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条件评分、手术医师要求追加肌松药例次等指标;记录TOFr0.7时间(停肌松药至TOFr恢复至0.7的时间)、TOFr0.9时间(停肌松药至TOFr恢复至0.9的时间)、拔管时间(停肌松药至拔管的时间)等肌松恢复指标;记录PACU呼吸不良事件(Critical Respiratory Events,CREs)、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tic Care Unit,PACU)停留时间、术后7天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最终共纳入62名患者,4例患者因中转开腹被剔除,2例患者因术后VAS疼痛评分>3分被剔除,2例患者因超声数据收集不全被剔除,M组纳入30例,D组纳入32例。与M组比较,D组顺式阿曲库铵总用量增多(P<0.05),手术操作条件评分较高(P<0.05),术中手术医师要求追加肌松药例次较低(P<0.05)。两组患者气腹时间、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M组比较,D组TOFr0.7时间、TOFr0.9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延长(P<0.05),CREs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与M组比较,D组T1时刻深呼吸状态下DM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其余时点D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5时平静呼吸和深呼吸状态下DM均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7d肺部并发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膈肌超声可以持续监测患者围术期膈肌功能变化,有助于麻醉医师早期识别筛选膈肌功能损伤患者。2、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膈肌功能均不同程度受损,且至少持续1周时间。3、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应用深度肌松,虽然具有改善手术操作条件的优势,但是拔管后膈肌功能损伤更为严重,延长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增加PACU CREs的风险,因此综合评估风险与获益,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采用中度肌松更为合适。

桂娟[5](2019)在《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和目的: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疾病,脑损伤和神经发育障碍神经发育与社会心理障碍是先心病重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至今心脏学家和儿科学家对于先心病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的早期预测指标,尚未达成定论和共识。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应用于新生儿危重症病例脑损伤的价值已经得到肯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先心病新生儿及小婴儿围术期大脑皮层活动状况及中长期神经发育的预后,探索围术期脑损伤和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评估围术期振幅整合脑电图各指标对远期神经发育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NICU住院的确诊CHD且需要手术治疗的新生儿及小婴儿(≤月龄),采集围术期及术中管理的特征和变量,持续监测手术前后的aEEG,探究其影响因素。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BSID)测试心脏手术后的婴儿12月龄时的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 index,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 index,PDI),回顾性分析MDI、PDI的影响因素。前瞻性采集围术期aEEG监测结果,规律随访并获取18个月龄时的MDI、PDI,比较围术期aEGG与18月龄MDI、PDI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病例295例。167例完成术前aEEG监测,显示约19.17%(32/167)显示背景模式为轻度异常,34.73%(58/167)的病例SWC不成熟,1.8%(3/167)缺乏SWC,5例(2.99%)患儿术前aEEG显示有惊厥活动,其中4例(2.39%)为频繁惊厥活动。出生胎龄越大,背景模式正常的可能性越高(OR=0.220,95%CI:0.072-0.675),围生期有轻度窒息史病例的SWC异常的可能性更高(OR:6.595,95%CI:2.290-18.996),出生胎龄大于39周的病例SWC异常的可能性更低(OR:0.461,95%CI:0.214-0.992)。5例患儿有惊厥活动,均为发绀型先心病。226例完成术后aEEG监测,约5.75%(13/226)显示背景模式为轻度异常,0.88%(2/226)显示为重度异常,27.43%(62/226)的病例SWC不成熟,3.54%(8/226)缺乏SWC,4.4%(10/226)的患儿术后aEEG显示有惊厥发作。5分钟Apgar评分高于9分者是术后背景模式异常的可能性较低(OR:0.172,95CI:0.030-0.969)。出生有轻度窒息(OR:14.647,95%CI:2.590-82.822)、存在延迟关胸(OR:5.197,95%CI:1.659-16.285)、术后存在神经系统症状中度异常(OR:5.145,95%CI:1.044-25.348)是术后SWC异常的危险因素;出生胎龄大于39周者(OR:0.153,95%CI:0.044-0.538)术后SWC异常可能性更低。103例完成了手术前后aEEG比较,术后存在败血症者SWC变差的可能性更大。共116例 CHD 儿童接受 BSID 评估,MDI(95.38±22.98)和 PDI(87.84±22.57)均显着低于止常人群的均值(100)(p<0.05)。MDI和PDI呈正相关关系。仅PDI是MDI 的影响因素,PDI 越高,MDI 越高(β:0.835,95%CI:0.429-1.241)。MDI、住院天数、体外循环和行为问题是PDI的影响因素。MDI越大,PDI越高(β:0.497,95%CI:0.342-0.652),体外循环手术病例,PDI 较高(β:11.956,95%CI:0.845-23.068);住院天数越长,PDI 越低(β:-0.577,95%CI:-0.874~-0.279);相对无行为问题,有轻微行为问题时PDI较低(β:-10.605,95%CI:-18.546~-2.664)。共有93例患儿完成研究。该组病例18月龄时BSID检测显示MDI平均值为 96.483±21.997,PDI 平均值为 87.763±21.584。MDI 与正常人 MDI(均值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2,P=0.127),PDI低于正常人PDI(均值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7,P<0.001)。其中,A组有45例患儿,在手术前后均接受了 aEEG检查。术后SWC缺失婴儿的MDI(70.00±34.641)低于术后SWC未成熟婴儿的MDI(100.65±19.572)(P=0.09)。术前背景轻度异常的婴儿,其PDI(68.43±19.217)明显低于术前背景模式正常的婴儿(92.97±21.005)(P=0.0064)。术前aEEG显示未成熟SWC的婴儿的PDI(85.08±21.431)明显低于术前正常SWC的婴儿(105.14±21.162)(P=0.037)。术前背景模式和SWC可能可以预测婴儿的长期运动功能。结论:1.围术期aEEG显示大多数婴儿皮层活动正常,SWC相比背景模式和惊厥活动,反映脑损伤更为敏感。出生胎龄和出生缺氧病史是心脏手术前aEEG的影响因素。除了出生胎龄、出生缺氧史,延迟关胸、术后败血症及术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是术后aEEG异常的危险因素。围术期极少数病例有惊厥活动,均为复杂型先心,预后不佳。出生胎龄较大、术后存在败血症者术后aEEG较术前更不易改善。2.CHD儿童12月龄时智力发育和精神运动发育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群。智力发育水平和运动发育水平正相关。体外循环下手术的病例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较轻;住院天数长,存在轻微行为问题,精神运动发育障碍较明显。3.围术期aEEG异常与18月龄智力和精神运动发育障碍相关。围术期aEEG尤其是背景模式和SWC可能是CHD婴儿中长期神经发育预后的有效预测手段。

刘承虎,程沛,刘爱军,李斌,王执一,苏俊武[6](2019)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术后膈肌麻痹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心脏直视术后并发膈肌麻痹(DP)的诊断、病因与膈肌折叠术(DPP)的适应证及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CHD术后因DP行膈肌折叠手术1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患儿中位手术年龄3(1,105)个月,中位体质量5.1(4.1,34)kg,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中位天数20(5,42)d接受DPP术,其中行单侧DPP术10例,左侧3例,右侧7例;行双侧DPP术3例;行CHD根治手术8例,其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3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弓离断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弓缩窄1例;姑息手术5例,包括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吻合术(Gleen)2例,升主动脉主-肺动脉人工血管吻合术(B-T)2例,肺动脉环缩术(PAB)1例。CHD术后均不能脱离呼吸机辅助或脱机后有严重呼吸困难,多次气管插管,经胸X线片和/或B超确断。结果:住院死亡2例,均死于全身感染、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ICU中位滞留时间54(2,106)d,中位住院时间65(29,159)d。余11例患儿心肺功能得到恢复,顺利脱离呼吸机。随访9例,中位随访时间26.2(1,62)个月,胸X线检查膈肌位置正常。结论:先心病患儿术后发生膈肌麻痹时,经胸DPP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预防是避免发生的关键。

阳广贤,黄鹏,刘剑,邓喜成,罗金文,陈仁伟,杨小晖[7](2018)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结果及围术期处理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总结本院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经验及围术期处理体会,探讨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心胸外科收治的62例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7例,女15例。病种构成:主动脉弓疾病22例(主动脉缩窄并室间隔缺损20例,主动脉弓中断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18例,大动脉转位10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8例,肺动脉狭窄3例,主动脉狭窄合并肺动脉狭窄1例,除1例肺动脉瓣狭窄采用杂交手术以外,其余61例均采用体外循环下根治手术治疗。结果 62例中,痊愈出院57例,死亡6例,病死率为9.7%。手术后采用延迟关胸26例,术后出现心律失常8例,膈肌麻痹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少尿6例。结论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于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尽早诊断,合理把握手术时机,不断提高手术技术、体外循环技术及围手术期管理水平是改善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预后的关键,建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医院间多学科协同网络救治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罗丹东,庄建,朱卫中,吴岚,陈妙云,李晓峰,李柳苑,张崇健[8](2018)在《呼吸机通气下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的自身交叉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索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在呼吸机通气情况下超声诊断膈肌麻痹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我院542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后,难以脱离呼吸机或者怀疑存在膈肌麻痹的患者,分别在呼吸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模式下和完全自主呼吸状态下,以超声检查膈肌功能诊断是否存在膈肌麻痹。其中男327例、女215例,年龄(14±32)个月。对比在呼吸机CPAP模式下与在完全自主呼吸状态下超声诊断的结果。结果完全自主呼吸状态下,82例患者诊断为膈肌麻痹,其中右侧39例,左侧25例,双侧18例,其他均为正常;CPAP模式下,82例患者诊断膈肌麻痹,其中右侧38例,左侧25例,双侧19例,其他均为正常。超声在CPAP模式下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的结果,与在完全自主呼吸状态下对比,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9.9%。结论在呼吸机通气状态下用超声检查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者是否存在膈肌麻痹结果准确可行。

丁楠,舒强,李晓峰,郭健,柏松,宋振江,沈磊,郑佳,杨阳[9](2016)在《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的外科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膈肌折叠术适应证及其使患儿脱离呼吸机的益处。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2008年10月至2014年6月完成婴儿(<1岁)心内直视手术2 692例中同期经B超及胸部X线检查诊断膈肌麻痹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112(4.5±4.2)个月,体重2.98.5(5.6±2.2)kg。双侧膈肌麻痹6例,左侧膈肌麻痹10例,右侧膈肌麻痹15例。患儿均呼吸机辅助呼吸,脱离呼吸机困难,31例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膈肌折叠手术。结果 31例患儿均行膈肌折叠术,膈肌折叠术前机械通气时间123832(420±223)h,折叠后机械通气时间15212(75±5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儿均顺利脱离呼吸机辅助,治愈出院。结论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膈肌麻痹时,常常难以顺利脱离呼吸机。膈肌折叠是非常安全、简便的治疗手段,有利于脱离呼吸机或改善呼吸状态。

陈健[10](2016)在《大动脉调转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影响大动脉调转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及术后短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市胸科医院小儿心外科完成的53例ASO手术的临床资料。全部患儿ASO术后住院天数(6-61天;Q3=18天)。根据术后住院时间的不同,以Q3为界将其分为,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组(A组42例,79.2%)和术后住院时间正常组(B组11例,20.8%);按照术后近期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C组3例,5.7%)和非死亡组(D组50例,94.3%)。运用SPSS软件,分别比较相应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全部53例中手术时年龄(31.6±22.4)天;体重(4.0±0.8)Kg;身高(55.6±9.5)cm。A组与B组比较:Taussig-Bing综合征分别为:5例(45.5%)和4例(9.5%);术前酸中毒分别为:11例(100.0%)和19例(45.2%);术前循环不稳定分别为:11例(100.0%)和16例(38.1%);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201.3±41.1)min和(172.2±43.0)min;主动脉阻断时间分别为:(137.9±31.7)min和(103.4±24.8)min;急性肾损害分别为:9例(81.8%)和15例(35.7%);低心排综合征分别为:2例(18.2%)和0例(0.0%);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285.9±220.4)小时和(66.0±47.4)小时。术后死亡3例(5.7%),其中早期手术死亡2例(50.0%)后期手术死亡1例(2.0%)。C组与D组比较:手术年代早分别为:2例(50.0%)和2例(50%);手术年代晚分别为:1例(2.0%)和48例(96.0%);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分别为:2例(66.7%)和0例(0.0%);呼吸衰竭分别为:2例(66.7%)和2例(4.0%);肺动脉狭窄分别为:3例(100.0%)和2例(4.0%);体外循环时间分别为:(232.7±106.8)min和(174.9±37.2)min;术后AST值分别为:(255.3±47.1)U和(96.1±48.6)U。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诊断为Taussig-Bing综合征、术前酸中毒、循环不稳定、体外循环时间长、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急性肾损害、低心排综合征、呼吸机时间使用长,这些因素A组与B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手术的年代早、体外循环时间长、术后肺动脉狭窄、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术后AST增高,这些因素C组与D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SO手术在治疗TGA及Taussig-Bing综合征上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影响ASO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为:手术年代早,诊断为Taussig-Bing综合征,术前酸中毒及循环不稳定,体外循环时间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术后发生急性肾损害,低心排综合征,肺动脉狭窄及长时间使用呼吸机。

二、手术治疗儿童心脏手术后膈肌麻痹二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手术治疗儿童心脏手术后膈肌麻痹二例(论文提纲范文)

(2)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儿及成人单侧膈膨升疗效的对比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膈肌的胚胎学和生理学解剖
    1.2 膈肌的功能
        1.2.1 膈肌的功能解剖学
        1.2.2 膈肌的肌纤维区域异质性
        1.2.3 膈肌的血流区域异质性
    1.3 不同状态下膈肌的病理生理
        1.3.1 运动训练对于膈肌的影响
        1.3.2 肥胖对于膈肌的影响
        1.3.3 肺气肿对于膈肌的影响
        1.3.4 衰老对于膈肌的影响
    1.4 膈膨升
        1.4.1 膈膨升的定义
        1.4.2 膈膨升的病理及病理生理学
        1.4.3 诊断
        1.4.4 治疗
第二章 Meta分析开放手术与胸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膈膨升的疗效对比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1.3 文献检索
    2.2 文献筛选和数据处理
        2.2.1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2.2.2 数据及相关信息提取
        2.2.3 统计学分析
        2.2.4 文献基线特征和质量评价
        2.2.5 数据提取
    2.3 分析结果
        2.3.1 手术时间
        2.3.2 术中出血量
        2.3.3 术后住院时间
        2.3.4 胸管留置时间
        2.3.5 术后机械通气时间
        2.3.6 术后膈肌下降肋单元
        2.3.7 术后复发率
    2.4 汇总与分析
第三章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单侧成人膈膨升的疗效分析
    3.1 研究对象及手术指征
        3.1.1 研究对象
        3.1.2 手术指征
        3.1.3 术前检查
        3.1.4 信息采集
    3.2 治疗
        3.2.1 术前情况
        3.2.2 开胸手术
        3.2.3 胸腔镜手术
        3.2.4 连续降纬法缝合
        3.2.5 腹腔镜手术
    3.3 结果
        3.3.1 统计方法
        3.3.2 患者基本情况
        3.3.3 三种手术方式近期效果评估
        3.3.4 胸腔镜下间断缝合和连续缝合的近期手术效果对比
        3.3.5 随访结果
    3.4 讨论
第四章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先心患儿围术期PEEP递增法肺复张的超声评估与小儿肺弹性的超声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
绪论
第一部分 先心患儿围术期PEEP递增法肺复张效果的超声评估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药品与器材
        2.3 麻醉方法
        2.4 肺超声检查
        2.5 肺超声评分
        2.6 观察指标
        2.7 PEEP递增法肺复张方案
        2.8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PEEP递增法肺复张实施情况
        3.3 肺不张发生率、肺不张面积和肺超声评分
        3.4 肺超声评分和CDyn/kg
        3.5 PaO_2和PaCO_2
    4.讨论
    5.结论
第二部分 围术期小儿肺超声弹性成像的可行性研究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药品与器材
        2.3 麻醉方法
        2.4 术中监测
        2.5 肺超声检查
        2.6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统计结果
        3.2 患儿肺组织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比较结果
        3.3 患儿各区域肺组织SWV自身比较
    4.讨论
    5.结论
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1.主要小结
    2.后续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附录1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麻醉期肺不张相关性研究进展
    1.先心患儿围麻醉期肺不张的原因分析
        1.1 婴幼儿呼吸系统特点
        1.2 先心疾病自身病理生理改变
        1.3 手术因素
        1.4 麻醉因素
    2.肺不张的机制
        2.1 压缩性肺不张
        2.2 吸收性肺不张
        2.3 “叹气”功能的消失
        2.4 表面活性物质功能障碍
    3.肺不张的后果
        3.1 顺应性下降
        3.2 氧和受损
        3.3 肺损伤
        3.4 肺血管阻力
    4.先心患儿肺不张的预防和处理
    5.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超声评估不同深度肌松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膈肌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评估膈肌功能的围术期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本课题基金支持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5)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的皮层活动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脑损伤
        1.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作用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设备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采集
        3.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图像采集
        3.3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结果判读
        3.4 神经影像学检查
        3.5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临床特征分析
        4.2 手术前aEEG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4.3 手术后aEEG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4.4 手术前后aEEG变化及影响因素
        4.5 围术期头颅CT/MR的结果
    第五章 讨论
        5.1 常用脑功能的监测方法
        5.2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NICU的应用
        5.3 先心病患儿围手术期的皮层活动及影响因素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估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神经发育预后的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的神经发育障碍
        1.2 神经发育评估与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应用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设备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采集
        3.2 体格发育评估
        3.3 神经发育评估
        3.4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结果
        4.1 病例特征分析
        4.2 BSID评估结果
        4.3 MDI和PDI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常用的神经功能的评估量表
        5.2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的优势和应用
        5.3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
        5.4 先心病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影响因素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先天性心脏病小婴儿皮层电活动与中长期神经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第一章 前言
        1.1 先天性心脏病的神经发育随访
        1.2 缺乏早期预测指标导致随访困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2.2 仪器设备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临床资料采集
        3.2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图像采集
        3.3 振幅整合脑电图的结果判读
        3.4 神经影像学检查
        3.5 随访和神经发育评估
        3.6 统计分析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临床特征分析
        4.2 围术期aEEG监测结果
        4.3 18月龄时BSID评估结果
        4.4 围术期aEEG与18月龄MDI与PDI关联性分析
        4.5 手术前后aEEG变化与18月龄MDI与PDI的关联性分析
        4.6 头颅超声与18月龄MDI与PDI
    第五章 讨论
        5.1 大脑的发育与高危儿神经发育评估
        5.2 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脑功能与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性
        5.3 国外现行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神经发育预后的评估与干预指南
        5.4 国内外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神经发育随访工作的现状与困境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神经发育障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术后膈肌麻痹的诊断与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手术方法
    3.术后管理
    4.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手术情况
    2.术后情况
    3.随访情况
讨 论

(7)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结果及围术期处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术前处理方法
    三、手术方法
结果
讨论
    一、产前诊断及院间转运
    二、术前处理与手术决策
    三、手术相关技术
    四、术后处理

(9)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临床表现及诊断
    1.3手术方法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膈肌麻痹位置及胸部X线片资料
    2.2膈肌麻痹相关并发症
    2.3膈肌折叠前后呼吸机辅助时间
    2.4随访情况
3讨论

(10)大动脉调转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分组方法
    1.3 手术方法
    1.4 术后监护
    1.5 观测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早期临床结果
    2.2 单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3.1 TGA的致病因素及发病率与死亡率
    3.2 Taussig-Bing综合征与TGA的病理学特点
    3.3 TGA的早期诊断和干预
    3.4 TGA患者的术中及术后管理
    3.5 冠脉事件
    3.6 延长大动脉调转术后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
        3.6.1 术前状况和术后恢复密切相关
        3.6.2 术中因素对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
        3.6.3 术后因素对住院时间延长的影响
    3.7 影响大动脉调转术后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
    3.8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大动脉调转术后近期并发症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手术治疗儿童心脏手术后膈肌麻痹二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行膈肌折叠手术的临床观察研究[J]. 刘佳琪,陈曦,张明杰,王丽平,庞亚昌,徐卓明.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2(01)
  • [2]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儿及成人单侧膈膨升疗效的对比评价[D]. 李璇. 兰州大学, 2021(12)
  • [3]先心患儿围术期PEEP递增法肺复张的超声评估与小儿肺弹性的超声评价[D]. 孙莉萍.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 [4]超声评估不同深度肌松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术后膈肌功能的影响[D]. 袁田. 大连医科大学, 2020
  • [5]先心病婴儿皮层电活动预测中长期神经发育结局[D]. 桂娟. 南方医科大学, 2019
  • [6]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术后膈肌麻痹的诊断与外科治疗[J]. 刘承虎,程沛,刘爱军,李斌,王执一,苏俊武.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05)
  • [7]新生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结果及围术期处理分析[J]. 阳广贤,黄鹏,刘剑,邓喜成,罗金文,陈仁伟,杨小晖.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8(03)
  • [8]呼吸机通气下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的自身交叉对照研究[J]. 罗丹东,庄建,朱卫中,吴岚,陈妙云,李晓峰,李柳苑,张崇健.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8(01)
  • [9]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膈肌麻痹的外科治疗[J]. 丁楠,舒强,李晓峰,郭健,柏松,宋振江,沈磊,郑佳,杨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16(08)
  • [10]大动脉调转术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D]. 陈健. 天津医科大学, 2016(03)

标签:;  ;  ;  ;  ;  

2例小儿心脏手术后膈肌麻痹的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