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学难的原因分析

“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学难的原因分析

一、"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难点成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崔育柳[1](2021)在《基于图尔敏模式的高中物理科学论证教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

张立平[2](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实验和DIS实验的对比与整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贯彻实施,自2019年起,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的《普通高中物理》教科书对实验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大调整,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数目,增加了探究性实验的比重,精选了大量包括DIS实验在内的实验参考案例。DIS实验是数字化信息实验的简称,指在物理实验中使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来测量实验数据,并通过数据采集器以数字的形式实时输送到计算机软件上,最终由实验软件完成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实时显示、记录、监控、绘制图线、数据处理的实验方式。由此,DIS实验不仅在一线城市被广泛应用,也开始进入了进入更多城市的中学物理课堂,被更多教师和学生喜闻乐见。人们不禁要问,相比于传统实验,DIS实验拥有哪些独特的优势?传统实验是否应该就此被淘汰?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可以发现,随着新课改的有效推进,传统的实验教学发生了显着变化。现行教材在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部分所提供的参考案例无论是在实验思路、测量原理方面,还是在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另一个重大变化是自制教具在教学中开始有了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作用和地位,广大师生有意识根据教材内容,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积极开发并使用自制教具,为传统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成为了实验条件匮乏地区实验教学的重要手段。传统实验教学仍然是基础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并不能完全被数字化信息实验所取代,而应该谋求一条传统实验与DIS实验更好的整合之路,寻求物理实验教学中传统实验方式和数字化实验方式优势互补的平衡点,构建出切实有效的传统实验和DIS实验的整合模式。因此在研究过程中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1、对目前上海地区和其他一些城市的部分高中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以了解当前的实验教学情况和教师、学生对传统实验和DIS实验的看法;2、通过调查和研究定性评述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实验和DIS实验在实验设备及误差和影响学生核心素养两个方面的优势与不足;3、对比分析《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21个学生实验课题在传统实验和DIS实验两种模式下的实验过程及其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4、鉴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传统实验和DIS实验整合应用的三种方案,并设计了多个教学案例;5、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数据直接证明了所提整合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综上,本文构建了一个以传统实验过程为主,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提出假设,并能够使用数字化信息实验手段进行数据处理、定量研究、探究验证及拓展实验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以便更有效地改变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方式,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的研究态度,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李成[3](2021)在《信息加工理论的认知策略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高一物理知识作为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基础和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承接与深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对高一物理教学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增进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记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本论文旨在通过将精细加工策略和复述策略应用到高一物理教学中,并按照学生对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来进行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提高记忆的保持量,提高学生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善物理教学的质量。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在参考大量中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新授课中存在学习困难的成因和学生对精细加工策略与复述策略的认识与应用情况,以两种认知策略的研究现状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模型为主要指导,分析出高一学生在学习物理时信息加工的难点成因,主要包括学生自身方面、教师教学方面和应用解题方面三个因素。2、通过对高一物理教师对精细加工策略与复述策略的认识和应用情况的访谈了解到,目前教师为解决学生在信息加工环节所遇到的困难,主要采取的方式包括:(1)创设学习情境;(2)对教学内容“化整为零;(3)建立对比或类比。在应用复述策略方面,教师主要以及时练习和集中复习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进行理解记忆。3、本研究应用精细加工策略和复述策略进行了高一物理的教学案例设计,并针对不同阶段如何体现两种认知策略的应用进行了说明。通过设置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展开教学实践,统计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表明,精细加工策略和复述策略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提高了学生的记忆保持量。4、根据信息加工难点的成因和教学实验结论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关于精细加工策略和复述策略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学和英语等学科方面。因此,该研究为两种认知策略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韩路[4](2020)在《“三教”+“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高中物理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落实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教学的首要目的。贵州师范大学吕传汉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提出了“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的理念及“情境-问题”教学模式,旨在教学中培养落实学科素养。物理核心素养是要注重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但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假思考、假体验”的现象,课堂缺乏教师的正确引导,教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体验的想法就成了摆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尝试应用“三教”+“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对高一物理教学进行了教学实践,通过创设物理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课堂,通过“教思考”在教学中使学生学会用物理的思维和眼光去看待世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获得了良好的物理思考方式。通过“教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物理体验,通过体验去领悟物理思维的方法,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思考和体验过程中,逐步学会使用正确规范的物理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具体处理方式就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高一物理教学现状进行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结合理论研究,提出“三教”+“情境-问题”教学的教学策略:重视情境创设,丰富物理教学;教思考,引导学生“想物理”;教体验,引导学生“做物理”;教表达,引导学生“说物理”。根据“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原则和策略,设计高一物理“相互作用”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并进行实践。实践过程采用对比的方式,选取一个班采用“三教”+“情境-问题”教学,另一个班采用常规教学,进行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实践过程及测试结果分析得到,大多数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自主思考;在物理思考方式养成、学会物理科学探究体验以及在语言表达交流能力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对促进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有促进性作用的。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三教”+“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内容选择、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过程需要注意的要点,反思了研究的不足之处。

许玉蓉[5](2020)在《高中物理教师利用易错题集指导教学反思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工作不可能尽善尽美,均会存在不足,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但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反思时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学生错题作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不仅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暴露了教师教学的不足之处,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错题进行管理,因此建立易错题集作为教师对学生错题管理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反思。该研究首先介绍了相关研究背景和现状,给出了核心概念的界定,阐述了相关的理论基础。然后通过问卷和访谈这两种形式对高中物理教师利用易错题集指导教学反思的相关情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高中物理教师对待错题管理、易错题集以及教学反思的态度非常好,但是相关现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1)学生错题错误原因分析不到位;(2)不知具体该如何建立易错题集;(3)不知道如何利用易错题集进行教学反思;(4)教学反思结果记录零散;(5)反思发现问题又不能及时解决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该研究进而提出了易错题集建立的过程和具体的方法以及利用易错题集指导教学反思的策略。易错题集的建立过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易错题的收集;(2)学生易错题的分级;(3)学生错误原因分析;(4)易错题集的建立。教师利用易错题集指导教学反思的策略有:(1)以易错题集为主要媒介,发现反思点;(2)根据易错题的级别,判断反思重点;(3)根据易错题的错误原因,指导反思的内容;(4)积极寻找多种途径,及时改进教学;(5)活用易错题集,反思所得指导教学;(6)充分利用易错题集,记录反思内容。与此同时,通过《实验:探究小车速度与时间关系》和《力的合成》这两节的内容给出具体的易错题集和利用易错题集指导教学反思的实例。最后,通过对教师的访谈,验证了该研究所提出的建立易错题集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利用易错题集指导教学反思的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利用易错题集指导教学反思是切实可行的,并且具有它独有的优势,使得教师的教学反思更加具有全面性、针对性、客观性。

刘艳梅[6](2020)在《基于“5E”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为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5E”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是指运用包含引入、探究、解释、迁移、评价5个教学环节的“5E”教学模式,针对培养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收集有效证据、基于证据解释结论以及交流的能力等科学探究素养而制定出的教学方案。本研究旨在探索解决学生科学探究素养薄弱问题的方案,同时给一线物理教师一些教学参考。本研究的主要工作: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调研并汲取国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针对“5E”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其次,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制定基于“5E”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的原则、环节及评价;并依据教育评价理论研究编制《基于“5E”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表》。然后,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为例,设计出3个基于“5E”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并通过案例研究法,请评价者结合本研究制定的形成性评价表对教学设计案例进行评价,结合笔者自评与评价者的评价形成教学设计案例的评价。最后,进行研究的总结、反思及展望。对教学设计案例的评价表明:基于“5E”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适用性及有效性。

吴东旭[7](2020)在《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物理“磁场”教学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物理核心素养培养需求下物理观念的形成,需要学生思维的深度参与和众多基本概念的支撑。学习进阶理论可以将一个学段、甚至一节物理课的学习纳入整个物理课程的学习序列之中。学习进阶将科学核心概念和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解过程按照一定的逻辑和顺序从简单的理论体系到专家知识体系的描述的框架,通过将一个学科与其他科学领域(物理学,地球科学,生物学和化学)联系起来,为构建联系课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过程通过在概念或规律的学习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可理解的学习阶段,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科学概念或规律,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做出合理的安排与整合。“磁场”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教师与学生公认的学习难点。在阅读大量文献后发现,“磁场”教学实践已有的研究比较少,而且仅限于构建学习进阶和提出教学策略或教学实践,验证策略的有效性的定量研究尚且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基于学习进阶的“磁场”教学实践研究。因此,基于前人的学习进阶相关研究,围绕高中物理磁场教学进行了如下研究:(1)以“磁场”学习进阶的先行研究为基础,初步构建高中物理“磁场”的学习进阶。(2)采用问卷调查法验证与完善“磁场”的学习进阶。(3)通过问卷对即将学习“磁场”内容的高二学生进行测试。(4)根据本研究构建的学习进阶,提出教学策略,实施教学实践。(5)通过教育测量验证所提出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形成了如下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磁场”学习进阶测量工具得到了验证,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本研究构建的“磁场”的学习进阶是合理的,与高中生在学习“磁场”时的思维发展过程相吻合,可以详细得描述出学生的思维发展路径。(3)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发现,基于本研究构建的学习进阶提出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对高中生学习“磁场”的成绩有积极的影响,且实验前后学生的物理成绩有显着差异。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如下建议:(1)积极开展构建学习进阶的研究。(2)结合学习进阶的成果,开发教学设计。(3)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梁宏燕[8](2020)在《高一物理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初探》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高考改革的初衷是给予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科目的机会,却出现了严重的“弃物理”现象,这显然违背了教改的初心。学生为什么未将物理作为考高科目呢?原因有多个,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物理太难。那么,物理中存在哪些难点知识呢?这些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突破?这是亟需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也对物理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高中一年级的物理是整个高中阶段物理学习的基础,对整个高中物理科目的学习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这一阶段教学难点(规定以超过50%的调查对象认为较难的知识章节为教学难点知识)的形成原因,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征研究他们的学习规律,进而初步探索相应的解决教学难点之策略,有现实意义。因此,该论文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心理学知识,进行了关于较难知识章节的问卷调查,分析了教学难点的形成原因,并结合案例提出了相应的突破策略。论文依据课标和考纲制定问卷,对高一年级物理(沪科版)中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结合对问卷的调查、分析,对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以及对数据的统计,旨在解答以下疑问:1)统计出难点知识,2)普通班和实验班学生对难点知识的认识是否一致,3)教师和学生对难点知识的认识是否一致。依据调查结果,教师和学生明确的难点知识为:压缩气体的应用、机械能守恒、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共点力平衡、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机械振动、动能、力的分解、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功和能量变化的关系。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普通班和实验班学生对教学难点的认识没有明显差异,而教师和学生之间却存在显着差异。根据实地调研,结合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确定了教学难点的成因,具体如下:1)内容抽象、深奥且有些数学知识滞后,表现为:物理知识抽象难懂,概念相近易混淆,数学知识安排滞后于物理内容所需;2)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方式,表现为: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生活经验与物理事实表象不符;3)物理教师自身因素;4)学校方面因素,表现为:学校安排课时少,学校硬件设施不到位。在分析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难点,根据被访谈老师的教学建议和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了对应教学难点的解决策略,具体为:1)运用实验,将抽象事物形象化,实现知识重构;对于数学知识滞后的问题,则采用转换角度,迂回解难的方式;2)创设类比、对比的物理情境;3)利用“基本模型”浅入深出,搭建适度阶梯;4)利用自制教具演示,加强合作学习;5)利用生活体验,加强师生“对话”;6)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实验的演示,基本模型的构建,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和师生间的协作,利用外部的环境重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学习,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叶孙华[9](2020)在《紧扣教材 探寻高一物理矢量教学路径》文中认为高一物理教材对矢量知识的安排采取了螺旋式排列,由易到难,逐步扩展,螺旋上升,这更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应紧扣教材安排,领悟教材思想,深挖教材资源,由此探寻出一条破解矢量教学难题的路径。通过高一物理的有效教学,使学生建立矢量思想,掌握矢量运算法则,逐渐形成运用矢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

何颖垚[10](2020)在《GeoGebra软件在高中物理模型建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物理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已成为必然趋势,GeoGebra软件作为一款动态数学软件,由于其开源、免费、易于操作、功能全面等特点,近年来已进入国内外物理教育工作者的视线。与此同时,物理模型建构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已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教育部最新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也将建构物理模型的意识和能力列入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思维”维度,强调了模型建构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讨论GeoGebra软件与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的适用性,探究GeoGebra软件辅助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的应用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高中物理模型建构教学为研究对象,对GeoGebra软件在高中物理模型建构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具体内容包括:首先,本文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对物理模型及物理建模教学的理论观点,确定了物理模型的定义和物理建模教学的一般步骤;同时,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支架式教学理论,确定了GeoGebra软件在物理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为GeoGebra软件应用于高中物理模型建构教学框定了方向。其次,本研究以问卷及测试的形式对60名高一学生的物理模型知识和建模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旨在为提出GeoGebra软件辅助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的有效策略提供依据。基于对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现状的调查结果,本研究讨论了将GeoGebra软件应用于高中物理建模教学的切适性,进而从物理情境的仿真模拟、物理模型的可视化、物理模型的动态呈现及物理模型的数学分析四个方面提出了GeoGebra软件与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的结合点,并给出了具体应用策略和教学案例。最后,本研究基于物理建模教学的一般步骤,制作了以GeoGebra软件为辅助的“力的合成”教学设计,对30名高中学生开展了教学实践,并另选了30名学生就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开展建模教学,以作对照。通过观察学生课堂反馈、进行课后测试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研究GeoGebra软件辅助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对GeoGebra软件的接受度。

二、"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难点成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难点成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实验和DIS实验的对比与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1.1.2 DIS实验教学在我国的传播与发展
        1.1.3 传统实验教学的新面貌
    1.2 课题的内容与意义
        1.2.1 研究的内容
        1.2.3 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现状
        1.3.1 国外DIS数字化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研究
        1.3.2 国内DIS数字化信息系统发展水平研究
        1.3.3 国内DIS数字化信息系统的研究状况及水平
第2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理论基础
    2.1 新课改关于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
    2.2 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持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布鲁纳的表征系统理论和“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
        2.2.3 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2.2.4 元认知理论
第3章 传统实验和DIS实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3.1 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3.1.1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3.1.2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3.2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3.2.1 问卷的编制
        3.2.2 调查的实施
        3.2.3 调查问卷的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第4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实验和DIS实验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4.1 实验设备及误差的比较研究
        4.1.1 实验设备的比较
        4.1.2 误差分析的比较
    4.2 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比较研究
        4.2.1 对学生形成物理观念难易度的比较
        4.2.2 对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培养的比较
        4.2.3 对学生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的比较
    4.3 新课标中的学生实验在两种模式下的比较研究
        4.3.1 必修1
        4.3.2 必修2
        4.3.3 必修3
        4.3.4 选择性必修1
        4.3.5 选择性必修2
        4.3.6 选择性必修3
第5章 传统实验和DIS实验的优化整合
    5.1 传统实验与DIS实验优化整合的研究
        5.1.1 传统实验与DIS实验优化整合的意义
        5.1.2 传统实验与DIS实验优化整合的原则
    5.2 传统实验与DIS实验优化整合的三种方式
        5.2.1 实验设备的整合
        5.2.2 实验方式的整合
        5.2.3 与探究性教学的整合
    5.3 传统实验与DIS实验优化整合的案例设计
        5.3.1 实验设备的整合案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5.3.2 实验方式的整合案例: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
        5.3.3 与探究性教学的整合案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5.4 传统实验与DIS实验优化整合的有效性验证
        5.4.1 促进学习成绩验证
        5.4.2 培养创新能力验证
        5.4.3 提高学习兴趣验证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6.3 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6.4 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附录B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附录C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信息加工理论的认知策略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1.2 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分析
        1.1.3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信息加工理论及认知策略的研究
        1.4.2 精细加工策略的研究
        1.4.3 复述策略的研究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认知策略
        2.1.2 精细加工策略
        2.1.3 复述策略
    2.2 信息加工心理学的研究
        2.2.1 信息加工心理学概述
        2.2.2 记忆的相关研究
    2.3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3.1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2.3.2 学习阶段与教学事件
    2.4 物理学习与信息加工的联系
第三章 高一物理信息加工难点和认知策略应用的调査研究
    3.1 调查研究的目的
    3.2 调查研究的方法
    3.3 调查研究的对象
    3.4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3.5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3.5.1 物理必修一课本前三章存在的教学难点
        3.5.2 精细加工策略和复述策略在高一物理新授课中的应用
        3.5.3 对教学中应用和推广两种认知策略的看法和建议
第四章 高一物理信息加工难点的成因分析
    4.1 学生自身方面
        4.1.1 感性认识不足
        4.1.2 物理前概念的存在
        4.1.3 数学知识的缺乏或干扰
        4.1.4 对知识的遗忘或理解不透彻
    4.2 教师教学方面
        4.2.1 教师课堂呈现的信息量过多
        4.2.2 物理教学中存在“二八颠倒”的现象
        4.2.3 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
    4.3 应用解题方面
        4.3.1 题目呈现信息的方式复杂
        4.3.2 思维定势的影响
第五章 基于信息加工理论的认知策略的教学案例设计
    5.1 加速度
    5.2 自由落体运动
    5.3 力的合成
第六章 信息加工理论的认知策略在物理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6.1 实验对象
    6.2 实验程序
    6.3 实验假设
    6.4 变量的选择和控制
    6.5 实验材料
    6.6 实验步骤
    6.7 实验过程
    6.8 实验数据分析
        6.8.1 加速度
        6.8.2 自由落体运动
        6.8.3 力的合成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调查研究的结论
        7.1.2 实践研究的结论
    7.2 教学建议
        7.2.1 在学生自身方面
        7.2.2 在教师教学方面
        7.2.3 在应用解题方面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高一物理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B 如何在高一物理新授课中应用认知策略的访谈提纲
附录 C 教学实验测试题
致谢

(4)“三教”+“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1.2.2 “三教”理念研究现状
    1.3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三教”理念的介绍
        2.1.1 思考、体验、表达的概念界定
        2.1.2 “三教”理念的内涵
    2.2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介绍
        2.2.1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内涵
        2.2.2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2.2.3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2.3 “三教”理念与物理教学
        2.3.1 物理核心素养
        2.3.2 “三教”+“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物理教学的适用性
        2.3.3 “三教”+“情境-问题”教学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的描述
    2.4 理论基础
        2.4.1 杜威学习理论
        2.4.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2.4.3 布鲁纳发现学习
3 高中物理教学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问卷的编制
    3.3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3.3.1 信度分析
        3.3.2 效度分析
    3.4 调查过程
    3.5 调查问卷分析
    3.6 调查结论
4 基于模式的教学策略及教学设计
    4.1 基于调查发现和理论研究提出教学策略
        4.1.1 重视情境创设,丰富物理教学
        4.1.2 教思考,引导学生“想物理”
        4.1.3 教体验,引导学生“做物理”
        4.1.4 教表达,引导学生“说物理”
    4.2 基于“三教”+“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4.2.1 设计内容的选择及设计要求
        4.2.2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4.2.3 《弹力》教学设计
        4.2.4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4.2.5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教学设计
5 “三教”+“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实施及结果分析
    5.1 实践研究
        5.1.1 实践目的
        5.1.2 实践对象
        5.1.3 实践过程
    5.2 实践案例分析
        5.2.1 案例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5.2.2 案例二《弹力》
        5.2.3 案例三《静摩擦力》
        5.2.4 案例四《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5.3 “三教”+“情境问题”模式下的教学实践反馈
        5.3.1 学生心得展示
        5.3.2 学生访谈记录
        5.3.3 教师访谈记录
    5.4 试题测试结果分析
        5.4.1 试题评价标准及测试过程
        5.4.2 实验班和对照班测验成绩差异对比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物理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附录3 《弹力》教学设计
附录4 《静摩擦力》教学设计
附录5 《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教学设计
附录6 第三章相互作用测试卷及评分标准
致谢

(5)高中物理教师利用易错题集指导教学反思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4 研究方案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2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三章 情状调查与调查结果分析
    3.1 调查研究的目的与主要内容
    3.2 调查研究问卷的设计
    3.3 调查问卷的发放与信度和效度的分析
    3.4 调查问卷结果
    3.5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6 教师访谈与访谈结果分析
    3.7 高中物理教师利用易错题集指导教学反思情状总结
第四章 高中物理易错题集的建立过程与方法
    4.1 高中物理学生易错题的收集
    4.2 高中物理学生易错题的分级
    4.3 高中物理学生错误原因分析
    4.4 高中物理教师易错题集的建立
第五章 利用易错题集指导教学反思的策略及实践
    5.1 以易错题集为主要媒介,发现反思点
    5.2 根据易错题的级别,判断反思的重点
    5.3 根据易错题的错误原因,指导反思的内容
    5.4 积极寻找多种途径,及时改进教学
    5.5 活用易错题集,反思所得指导教学
    5.6 充分利用易错题集,记录反思内容
    5.7 教师利用易错题集指导教学反思实例
第六章 利用物理易错题集指导教学反思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分析
    6.1 教师访谈提纲
    6.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访谈记录(一)
附录三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易错题集
附录四 :《力的合成》的易错题集
附录五 :访谈记录(二)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基于“5E”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为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信息经济时代对公民应具备的素养的要求
        1.1.2 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对新的教学模式提出的需求
        1.1.3 高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薄弱转变的需求
        1.1.4 “5E”教学模式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契合
        1.1.5 目标导向培养高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利用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5E”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1.2.2 科学探究素养的研究现状
        1.2.3 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1.2.4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研究及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5E”教学模式
        2.1.2 科学探究素养
        2.1.3 教学设计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5E”教学模式的学习理论基础
        2.2.2 科学探究素养的学习理论基础
        2.2.3 教学设计的教学理论基础
    2.3 高中学生科学探究素养薄弱的成因
        2.3.1 教师方面
        2.3.2 学生方面
第3章 教学设计的原则、环节及评价
    3.1 教学设计的原则
        3.1.1 物理问题情景化原则
        3.1.2 以实验为基础原则
        3.1.3 以问题为中心原则
        3.1.4 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3.1.5 师生行为协调一致原则
    3.2 教学设计的环节
        3.2.1 确定课程内容
        3.2.2 分析教学背景
        3.2.3 制定教学目标
        3.2.4 选择教学方法
        3.2.5 教学设计策略
        3.2.6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3.2.7 教学评价及修改
    3.3 教学设计的评价
        3.3.1 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目标
        3.3.2 初拟评价指标
        3.3.3 筛选评价指标
        3.3.4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3.3.5 设计教育评价标准
        3.3.6 整合及编制形成性评价表
        3.3.7 选择教学设计案例的评价者
第4章 教学设计案例
    4.1 实验探究课型:摩擦力
        4.1.1 “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
        4.1.2 “摩擦力”教学设计评析
    4.2 合作探究课型:力的合成
        4.2.1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案例
        4.2.2 “力的合成”教学设计评析
    4.3 问题探究课型:牛顿第三定律
        4.3.1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案例
        4.3.2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评析
第5章 总结、反思及展望
    5.1 总结
    5.2 反思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两两比较法各指标权重比较次数表
附录 B:基于“5E”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表
附录 C:“摩擦力”各项指标具体分值表
附录 D:“力的合成”各项指标具体分值表
附录 E:“牛顿第三定律”各项指标具体分值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物理“磁场”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学习进阶理论
    2.2 皮亚杰的理论发展机制
第三章 “磁场”学习进阶的初步构建
    3.1 高中物理“磁场”重要概念和知识的梳理
    3.2 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关于“磁场”的内容分析
    3.3 高中物理“磁场”错误概念分析
    3.4 “磁场”的学习进阶的初步构建
第四章 基于测量的“磁场”学习进阶的验证与完善
    4.1 调查对象
    4.2 测量工具
    4.3 调查过程
    4.4 调查结果统计及结果分析
    4.5 验证与完善“磁场”的学习进阶
第五章 基于学习进阶的“磁场”教学实践研究
    5.1 研究对象的选取和说明
    5.2 基于学习进阶的教学实践案例分析—以“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为例
    5.3 教学实践效果分析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高中物理“磁场”学习进阶测量工具各项目的难度
附录B: 高中物理“磁场”学习进阶测量工具初稿
    B.1 “磁场及其描述”学习情况测试卷
    B.2 “安培力”学习情况测试卷
    B.3 “洛伦兹力”学习情况测试卷
    B.4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学习情况测试卷
附录C: 高中物理“磁场”测量工具项目分析摘要
附录D: 高中物理“磁场”学习进阶测量工具
    D.1 “磁场及其描述”学习情况测试卷
    D.2 “安培力”学习情况测试卷
    D.3 “洛伦兹力”学习情况测试卷
    D.4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学习情况测试卷
附录E: 高中物理“磁场”学习进阶图
    E.1 “磁场及其描述”学习进阶图
    E.2 “安培力”学习进阶图
    E.3 “洛伦兹力”学习进阶图
    E.4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学习进阶图

(8)高一物理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的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2.2.1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主要观点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第3章 高一物理教学难点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的目的与对象
        3.1.1 调查目的
        3.1.2 调查对象
    3.2 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3.2.1 调查问卷的编制
        3.2.2 调查问卷的发放
    3.3 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3.3.1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
        3.3.2 调查数据的分析与讨论
    3.4 本研究小结
第4章 高一物理教学难点形成的原因与突破策略
    4.1 内容抽象且有些数学知识滞后造成的难点及突破策略
        4.1.1 物理知识抽象导致的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4.1.2 概念相近易混淆导致的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4.1.3 数学知识安排滞后于物理内容而导致的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4.2 学生的思维方式、水平所造成的知识难点及突破策略
        4.2.1 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导致的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4.2.2 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导致的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4.2.3 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物理事实表象不符导致的难点及突破策略
    4.3 物理教师本身因素导致的教学难点及突破策略
    4.4 学校方面的因素及突破策略
        4.4.1 学校课时安排少
        4.4.2 学校物理实验室建设不到位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GeoGebra软件在高中物理模型建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科学思维培养的需要
        1.1.2 技术发展带来的革新
    1.2 物理模型教学及其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1.2.1 物理模型的概念
        1.2.2 物理模型教学的国外研究概况
        1.2.3 物理模型教学的国内研究概况
    1.3 GeoGebra软件及其在国内外应用于物理教学的研究概况
        1.3.1 GeoGebra软件简介
        1.3.2 GeoGebra软件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国外研究概况
        1.3.3 GeoGebra软件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国内研究概况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1.1 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
        2.1.2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2.1.3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2.1.4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
    2.2 建模教学理论
        2.2.1 模型和建模的基本概念
        2.2.2 建模教学的步骤
        2.2.3 教师在建模教学中的角色
    2.3 布鲁纳的认知表征理论
    2.4 支架式教学理论
第3章 高中学生物理建模能力现状调查和分析
    3.1 调查对象及方法
        3.1.1 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
    3.2 调查实施及数据统计
        3.2.1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3.2.2 测试试题及数据统计
    3.3 调查结果分析
        3.3.1 高中生物理建模能力现状分析
        3.3.2 对高中物理模型建构教学的启示
第4章 GeoGebra软件在物理模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4.1 GeoGebra软件应用于高中物理建模教学的切适性分析
        4.1.1 GeoGebra软件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建模意识和模型选择能力
        4.1.2 GeoGebra软件能有效辅助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4.1.3 GeoGebra软件为模型的分析和拓展提供丰富可能
    4.2 GeoGebra软件应用于物理情境的仿真模拟
        4.2.1 物理情境的仿真模拟与GeoGebra软件应用的结合点
        4.2.2 GeoGebra软件应用于物理情境仿真模拟的案例设计
    4.3 GeoGebra软件应用于物理模型的可视化
        4.3.1 物理模型可视化与GeoGebra软件应用的结合点
        4.3.2 GeoGebra软件应用于物理模型可视化的案例设计
    4.4 GeoGebra软件应用于物理模型的动态呈现
        4.4.1 物理模型的动态呈现与GeoGebra软件应用的结合点
        4.4.2 GeoGebra软件应用于物理模型的动态呈现案例设计
    4.5 GeoGebra软件应用于物理模型的数学分析
        4.5.1 物理模型的数学分析与GeoGebra软件应用的结合点
        4.5.2 GeoGebra软件应用于物理模型的数学分析案例设计
第5章 GeoGebra软件辅助高中物理建模教学的实验研究
    5.1 实验设计
        5.1.1 实验目的
        5.1.2 实验对象
        5.1.3 实验方法
    5.2 GeoGebra软件辅助建模教学案例实施
        5.2.1 教学案例——力的合成
        5.2.2 案例说明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5.3.1 学生课堂反馈情况分析
        5.3.2 学生课后测试情况分析
        5.3.3 学生对GeoGebra软件辅助物理建模教学的接受度调查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局限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高中生物理模型建构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 B“力的合成”课后测试及问卷
致谢

四、"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难点成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图尔敏模式的高中物理科学论证教学设计研究[D]. 崔育柳.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实验和DIS实验的对比与整合研究[D]. 张立平.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信息加工理论的认知策略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李成.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三教”+“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的教学实践研究[D]. 韩路.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5]高中物理教师利用易错题集指导教学反思的研究[D]. 许玉蓉.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6]基于“5E”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为例的研究[D]. 刘艳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5)
  • [7]基于学习进阶的高中物理“磁场”教学实践研究[D]. 吴东旭. 延边大学, 2020(05)
  • [8]高一物理教学难点成因及突破策略初探[D]. 梁宏燕.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9]紧扣教材 探寻高一物理矢量教学路径[J]. 叶孙华. 湖南中学物理, 2020(05)
  • [10]GeoGebra软件在高中物理模型建构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何颖垚.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平行四边形法则”教学难的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