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洪水后北导防洪工程建设

98年洪水后北导防洪工程建设

一、’98洪水后的北引防洪工程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伍永年,黄玙盟,张祎旸,章杭惠[1](2019)在《太湖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流域概述1.1自然概况太湖流域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南翼,北抵长江,东临东海,南滨钱塘江,西以天目山、茅山为界,地跨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和安徽省一部分,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流域面积为36 895 km2,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和安徽三省一市,其中江苏省19 399 km2,占52.6%;浙江省12 095 km2,占32.8%;上海市5 176 km2,占14.0%;安徽省225 km2,占0.6%。

刘罡[2](2018)在《拉林河治理工程堤防渗流计算》文中提出拉林河治理工程的建设任务是在现有防洪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加高培厚堤防、穿堤建筑物建设及岸坡防护等工程措施,增强黑龙江省拉林河干流防洪能力,提高沿河提防的防渗性能和稳固性,在汛期能够为居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拉林河干流堤防堤体主要为土堤、砂堤及土砂混合堤,堤型选择主要是根据各段土质情况,在保证堤防稳定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投资。由于工程所在地料场限制及其它实际问题,部分堤段将采用加设防浪墙形式以满足设计要求。渗流计算是堤防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因为渗流计算是选定堤防的形式和断面尺寸,分析堤身的整体抗滑稳定和局部抗渗稳定,以及选择防渗排渗工程措施的重要依据。堤防渗流中的渗流不同于水库大坝的渗流,一般都是随洪峰到来,随时间关系而变化的不稳定渗流。但多数情况下,堤防渗流计算是按假设堤防为稳定渗流进行的计算,简化了计算的复杂程度。本论文将以拉林河治理工程中对堤防的渗流计算为例,对不同堤体、堤基、及建有防浪墙堤体等分别进行不稳定渗流计算和稳定渗流计算。

刘涛[3](2017)在《吉林市城市防洪规划关键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近三十年来,我国迅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了温室效应、雨岛效应等一系列的气候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然水文循环,导致一些地区极端水文事件的发生频率上升。统计表明,我国很多城市发生了越来越多的洪涝灾害,并且有加剧的趋势,亟待从根本上找到解决方案,在城市洪涝灾害防治的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针对各城市的市政实际情况和自然特点,制订出科学可行的防洪规划,为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吉林城市为背景,研究其防洪规划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与吉林市实际特点相适应的防洪规划。吉林市是全国重要的以化工为主的新型工业基地,是吉林省重要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是重要工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及特产基地,是中国北方着名旅游城市、国家级历史名城,是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然而,近些年来该地区历史洪涝灾害较为频繁,充分暴露了城市防洪规划明显滞后的问题,非常不利于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吉林市的城市洪水特点的深入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防洪及防涝方案,再针对所设计方案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本文的成果可加强吉林市的防洪与防涝安全,还能改善城区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也可为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张智敏[4](2016)在《珠江三角洲水乡聚落桑园围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自宋以来史称桑园围及这一地区内的水乡聚落,这是位于华南地区珠江三角洲西北江流域的典型基围及其内部水乡聚落,研究具体的地域范畴是指清乾隆甲寅年(公元1779年)桑园围清丈后,桑园围大围所扞卫的南海、顺德两县十四堡的地区。以桑园围水利工程的初创宋徽宗时期(公元1100年左右)至解放前夕(公元1949年)作为研究主要的时间范畴,本文的关键问题为通过对桑园围的防洪涝发展与水乡聚落演变研究,探讨基围水患中的人与自然互动关系,人与人的协调机制。基围、聚落的形成、发展及其人居环境适应自然的内在空间秩序。本论文研究将水乡聚落及聚落群和与之相关的经济、社会历史研究,放入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环境体系当中,突破原有行政边界,形成一个基于人与自然的统一体系的研究领域,实现基于水乡聚落形态史,结合水利史、环境史、社会史的交叉研究。桑园围原有的大量社会史、水利史、农业史等研究基础,为桑园围的基围与聚落形态与空间史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与支撑。本研究为华南乡村地区的城市乡村史研究提供一个深入的范例。也是华南的基围水利社会与水乡聚落形态空间史一次有益的尝试。对当下的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与城镇发展的也有借鉴意义。全文分六章,第一章绪论:阐述论文的研究对象及时间、地域范畴的界定,及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国内在城市防洪与城市史、水利社会的研究基础、珠江三角洲的相关研究基础、桑园围相关研究基础三个层面进行回顾和整理,进而阐述本论文的研究学术意义及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及研究创新点。第二章以时间为线索,回顾了历史上桑园围建立与发展时期的整个过程,分析自然环境变迁、社会经济发展对桑园围地区的影响,和桑园围所作出的适洪系统建设应对及基围的发展。第三章以水患及其治理为背景,分析研究其对桑园围的基围形态的影响,对聚落之间的融合促进,同时也通过几个水纠纷的案例来梳理桑园围内部的协调机制和与外部的互动对形态的影响。第四章对水利及利益分配等经济方面的分析,研究农业模式转变影响下的基塘农业的景观和形态变化的内在规律。及商品性农业与水网地带发展所导致的桑园围墟市发展与空间分布特点。并以典型墟市案例剖析桑园围墟市聚落的空间形态的特点。第五章研究桑园围的水网及围内水系统所影响下的水乡村落的建设与演变,以几个典型村落为案例,重点在村落选址,村落群中的宗族内部与宗族之间的互动,及其建设发展及其对水环境的适应。论文试图通过桑园围防洪涝适水系统演变及堤围体系、基塘体系、墟市体系、村落体系四个子系统的发展反映桑园围的空间形态特征和演进规律。

梁贞,龙志远,闫成璞,王春雨,杨国兴,李佳民[5](2014)在《引嫩工程扩建区土壤水盐动态与防治土壤盐碱措施研究》文中认为引嫩工程扩建区是在现有北部引嫩工程基础上进行扩建的工程区域,是苏打盐碱化土集中分布的季节性冻土区。扩建工程建成后增加的水量主要用于发展灌溉与生态用水(少量)的需要。文章概述了区域内土壤水盐动态规律与防治土壤盐碱措施研究的成果,为引嫩工程扩建发展灌溉防治土壤盐渍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与措施。

张晓民[6](2014)在《林甸县双阳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文中认为林甸县双阳河是条无尾河流,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冷暖分明,其特点是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

霍堂斌[7](2013)在《嫩江下游水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嫩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域城市建设、工业布局、引水工程、农业灌溉、初具规模,但同时流域的生态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人类对水资源、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的日益加剧,嫩江下游水生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另外,关于嫩江下游鱼类、底栖动物、浮游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资料相对匮乏,同时,水生生物生物完整性也是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为了有效地保护嫩江下游水生生物物种资源,保证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健康发展,开展水生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2011年分5月、7月、9月、10月开展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和鱼类调查,2012年分5月、7月、9月继续开展底栖动物和鱼类调查。调查期间,嫩江干流下游共采集浮游植物201种属,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为92种属。浮游植物平均数量和生物量分别为146.41×104ind/L、1.7737mg/L。从全年平均来看,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丰富;浮游动物共采集69种属,其中轮虫种类最多为40种属。浮游动物平均数量和生物量分别为1322.15ind/L、0.6763mg/L。浮游动物多样性较好,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明显一致性,均是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共采集底栖动物151种,其中水生昆虫种类最多为114种。优势种有秀丽白虾、黑龙江短沟蜷和圆顶珠蚌3种,重要种类30种。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7.40ind/m2.3.94g/m2。各功能摄食类群中,刮食者种类最多为52种。K-优势曲线与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相吻合,嫩江下游底栖动物多样性表现为春季>夏季>秋季;共采集鱼类60种,占嫩江下游鱼类总数的81.08%。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的鱼类仅雷氏七鳃鳗1种。底层鱼类平均密度为66.04ind/m3,平均生物量为178.63g/m3.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值排在前5位的鱼类占了全部尾数的70.02%。底层鱼类优势种中除银鲫和鲇外,其他种类均为小型鱼类,其平均体重均小于30g。嫩江下游底层鱼类群落多样性指数偏低,表明了嫩江下鱼类群落优势种群的单一化和小型化,渔业资源质量总体下滑,鱼类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本文在充分调查、分析嫩江下游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监测能力,建立了涵盖水生生物、水质、水文水资源、河岸带物理结构及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指标层包括17项指标,要素层包括8项指标,并确定各层次及各项指标的评价和赋分标准。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得到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权重值。对构建的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对嫩江下游进行实例应用。河流健康评估采用分级指标评分法,逐级加权,综合评分。对6个河段的评价结果表明,尼尔基坝址~同盟段为不健康状态,其余河段均处于健康状态,光荣村~洮儿河出口河段赋分最高为77.46分。为准确、客观地反映嫩江下游河流健康状况。在对水生生物、水质、水文水资源、河岸物理结构等4个准则层河流层面赋分时,各河段断面尺度及河段尺度的准则层及指标采用河段长度加权,进行河流的赋分计算。最终计算出嫩江下游(尼尔基至三岔河口段)河流健康评估指数为68.09分,该河流属于健康状况。根据嫩江下游健康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提出嫩江下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生态问题,从加强嫩江下游生态综合管理;规范人类开发活动,减轻水生态系统压力;保护重要生态敏感区与修复受损生态系统等3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同时提出“嫩江大安段乌苏里拟鲿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嫩江镇赉段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生态的保护措施。

姜伟华[8](2009)在《为江河引路的人们——记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文中认为蜿蜒绵长的黑龙江,是世界上着名的河流之一,作为黑龙江最大支流的松花江,又被各个名称的支流划分着。在这些江河上,建有数以百计的水库、电站和防洪灌溉工程。清澈的

陆兵[9](2009)在《抢抓新机遇 谋求新发展 坚决打好大兴现代水利的战役(摘要)》文中指出此文是黑龙江省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陆兵2009年3月25日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水利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摘要。报告分三个部分:一是2008年水利工作取得新成就,呈现新亮点;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工作面临新形势,肩负新使命;三是2009年水利工作要努力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本刊转载了第二、三两部分。报告对全省新时期水利工作面临新形势、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对全省2009年水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达到目标的各项措施。希望全省水利工作者以抢抓机遇,创新思路,谋求发展,深入调研,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全面落实报告精神,为国庆六十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本版供稿:黑龙江记者站[10](2008)在《又好又快 更新更美》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大潮的影响和推动,使黑龙江省的水利事业得到空前发展。 三十年来,黑龙江省水利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水利部、松辽委和省直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可喜成果。可以说,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黑龙江省水利建设大发展的三十年,是水利事业取?

二、’98洪水后的北引防洪工程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98洪水后的北引防洪工程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太湖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1 流域概述
    1.1 自然概况
    1.2 水文气象
    1.3 社会经济
    1.4 水旱灾害
2 流域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
    2.1 太湖流域规划体系
        2.1.1《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总体规划方案》
        2.1.2《太湖流域防洪规划》
        2.1.3《太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
        2.1.4《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2.1.5《太湖流域综合规划》
    2.2 工程措施
        2.2.1 太湖流域重要工程体系
        2.2.2 太湖流域重要城市防洪
    2.3 非工程措施
        2.3.1 监测预报
        2.3.2 工程调度
        2.3.3 洪水风险管理
        2.3.4 防汛信息化
3 流域防洪抗旱减灾成就
    3.1 流域防洪减灾成就
        3.1.1 防御1991年大洪水
        3.1.2 防御1999年大洪水
        3.1.3 防御2016年大洪水
    3.2 流域抗旱减灾成就
        3.2.1 成功应对2003年气象干旱
        3.2.2 成功应对2011年气象干旱
        3.2.3 成功应对2013年晴热高温
        3.2.4 有效保障了流域供水安全
4 加强流域防洪抗旱减灾能力的设想

(2)拉林河治理工程堤防渗流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渗流计算的发展历程
    1.2 堤防渗流计算现状
        1.2.1 不透水堤基均质土堤渗流计算公式及简图
        1.2.2 透水堤基均质土堤渗流计算公式及简图
        1.2.3 有限元渗流计算软件
    1.3 技术路线及技术路线图
        1.3.1 技术路线
        1.3.2 技术路线图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拉林河治理工程概况
    2.1 水文资料
        2.1.1 气象
        2.1.2 流域特性
        2.1.3 水利工程现状
        2.1.4 水文基本资料
        2.1.5 控制断面设计洪水
        2.1.6 排水模数
        2.1.7 枯水流量
        2.1.8 内外水遭遇分析
        2.1.9 施工洪水
    2.2 工程地质
        2.2.1 堤防工程地质条件
        2.2.2 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2.2.3 天然建筑材料
    2.3 工程任务和规模
        2.3.1 社会经济概况
        2.3.2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
        2.3.3 洪涝灾害概况
        2.3.4 工程任务
        2.3.5 工程规模
    2.4 工程布置
        2.4.1 堤线布置
        2.4.2 堤顶高程
        2.4.3 堤身断面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堤防渗流计算
    3.1 渗流计算的理论基础
    3.2 渗流计算
        3.2.1 材料参数
        3.2.2 典型断面渗流计算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吉林市城市防洪规划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研究区域防洪治涝现状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概况
        2.1.2 地质概况
        2.1.3 河流及水文概况
        2.1.4 行政区划和社会经济概况
    2.2 防洪治涝工程现状分析
        2.2.1 防洪工程现状
        2.2.2 治涝工程现状
    2.3 防洪治涝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2.3.1 防洪工程存在问题
        2.3.2 治涝工程存在问题
        2.3.3 防洪治涝问题解决方案
    2.4 本章小结
3 水文计算分析
    3.1 引言
    3.2 流域概况及洪水资料整理分析
        3.2.1 流域概况
        3.2.2 暴雨成因及洪水特性分析
        3.2.3 洪水资料整理分析
    3.3 设计洪水计算
        3.3.1 干流洪水计算
        3.3.2 支流设计洪水计算
        3.3.3 洪水遭遇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防洪工程规划
    4.1 引言
    4.2 防洪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4.2.1 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4.2.2 堤防加高
        4.2.3 小流域整治
    4.3 防洪计算
        4.3.1 堤线布置及堤距的确定
        4.3.2 河道水面线计算
        4.3.3 河道水面线计算成果验证
        4.3.4 断面设计
    4.4 超标准洪水的对策和措施
    4.5 本章小结
5 排涝工程规划
    5.1 引言
    5.2 排涝工程现状
    5.3 排涝水文计算
        5.3.1 泵涵设计排涝水量计算
        5.3.2 泵站抽排流量
        5.3.3 涵洞自排流量计算
    5.4 排涝工程方案
        5.4.1 排涝泵站规划
        5.4.2 排水涵洞规划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珠江三角洲水乡聚落桑园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1.2 研究的学术基础
        1.2.1 水利与乡村的相关研究基础
        1.2.2 华南地区及珠江三角洲的相关研究基础
        1.2.3 桑园围的相关研究基础
        1.2.4 岭南地区城市史与聚落史相关研究
    1.3 研究学术意义与现实意义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第二章 桑园围水利发展与乡村社会演进
    2.1 西樵山周边地区的早期环境与原始聚落
        2.1.1 西樵山遗址与珠江三角洲文化的开端
        2.1.2 西樵山周边的原始环境与原始聚落
    2.2 西樵山地区的开垦与桑园围水利建设
        2.2.1 秦至隋唐时期西樵山地区的自然地理与围垦建设
        2.2.2 宋元时期桑园围的初创与防洪
        2.2.3 宋元时期桑园围的早期聚落
        2.2.4 明代珠江三角洲河道变迁与基围建设
        2.2.5 明洪武已亥年桑园围的建设转变
        2.2.6 明代桑园围地位确立:广属第一大围
        2.2.7 明末清初基塘农业的肇兴与商品经济初兴
    2.3 清乾隆甲寅年桑园围的转变背景
        2.3.1 人祸:人口压力与围田建设
        2.3.2 天灾:自然灾害与水患加剧
        2.3.3 一口通商与物价变动
    2.4 清乾隆甲寅年的桑园围变革与水利兴盛
        2.4.1 乾隆甲寅年桑园围适洪系统建立
        2.4.2 桑园围的水利志书编纂与洪灾认识
        2.4.3 农田水利工程与防洪工程技术
    2.5 清中叶以后的桑园围聚落与经济发展
        2.5.1 人口膨胀和聚落增长
        2.5.2 土丝与丝偈:土地形态转变与墟市猛增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桑园围水患与都堡融合
    3.1 抵御水患对桑园围融合的影响
        3.1.1 桑园围的东西围初建
        3.1.2 合围堵港与名士陈博民
        3.1.3 助力修复与计亩派筑
    3.2 利益共同体下的合围管理对全围形态影响
        3.2.1 章程
        3.2.2 机构
        3.2.3 经费
    3.3 桑园围内部的水利建设与都堡互动
        3.3.1 上九堡与下五堡的争议:上游的开与下游的闭
        3.3.2 内堡与外堡:内外有别还是内外一致,水纠纷与桑园围整合
        3.3.3 主河涌和支涌的淤积和疏畅对各堡影响
        3.3.4 子围与官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桑园围水利与墟市发展
    4.1 农业模式的转变与土地形态
        4.1.1 塘与基
        4.1.2 基与塘的比例影响因素
        4.1.3 水患和经济影响下的基塘比
        4.1.4 基塘农业的地景及形态推测
    4.2 基于水网络的明清墟市发展与层级建立
        4.2.1 水利经济发展与墟市兴盛
        4.2.2 墟市建设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4.2.3 墟市的变迁与层级分化
        4.2.4 墟市的基本形态特征
    4.3 桑园围典型墟市形态分析
        4.3.1 九江大墟、官山墟为代表的中心墟市
        4.3.2 民乐墟、太平墟为代表中间层级墟市形态
        4.3.3 闸边墟、大同墟为代表的基层墟市形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桑园围水系统与村落演变
    5.1 高低有别——桑园围聚落选址与建设
        5.1.1 水患影响下的村落选址(高地村落)岗地村松塘
        5.1.2 水利促进下的村落建设(低地村落)河涌村烟桥
    5.2 先后有序——桑园围聚落空间演变
        5.2.1 以水为邻多姓村的中心村:简村(联合、祭祀)
        5.2.2 以水为界单姓村的周边村:村头(联姻、分支)
    5.3 以水为核心的民间信仰和祭祀空间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6.1 结论
        6.1.1 乡村适洪治水体系的代表
        6.1.2 传统自治社会的典型空间
        6.1.3 经济农业形态的特例
        6.1.4 治水决定村落格局发展
    6.2 论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地方志及志书
    二、专着
    三、论文集及论文
    四、学位论文
    五、家谱、村史
    六、其他
附录一 桑园围各堡基围
附录二 桑园围大事记
附录三 桑园围起科筑围统计表
附录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6)林甸县双阳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双阳河工程现状
2双阳河存在问题分析

(7)嫩江下游水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河流健康的内涵
    1.2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
        1.2.1 生物指示物种法
        1.2.2 综合指标评价法
        1.2.3 模糊数学评价法
    1.3 河流评价指标体系
        1.3.1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1.3.2 指标体系
        1.3.3 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1.4 河流健康评价展望
        1.4.1 河流健康评价标准的统
        1.4.2 评价尺度的选取
        1.4.3 流域整体健康状况需长期监测和评估
        1.4.4 河流健康评价与河流管理的集成研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内容
        1.6.1 嫩江下游水生生物多样性
        1.6.2 嫩江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6.3 嫩江下游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1.6.4 嫩江下游生态问题及保护对策与建议
2 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嫩江流域自然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嫩江下游概况
        2.1.4 嫩江下游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调查时间
        2.2.2 采样点的布设
        2.2.3 采样方法
        2.2.4 数据统计分析
3 嫩江下游水生生物多样性
    3.1 浮游生物
        3.1.1 浮游植物
        3.1.2 浮游动物
    3.2 底栖动物
        3.2.1 种类组成
        3.2.2 数量和生物量
        3.2.3 优势种
        3.2.4 多样性分析
        3.2.5 功能摄食类群
    3.3 鱼类
        3.3.1 种类组成
        3.3.2 数量和生物量
        3.3.3 鱼类生态类型
        3.3.4 优势种
        3.3.5 多样性分析
    3.4 讨论
        3.4.1 浮游生物
        3.4.2 底栖动物
        3.4.3 鱼类
    3.5 小结
        3.5.1 浮游生物
        3.5.2 底栖动物
        3.5.3 鱼类
4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1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4.1.2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3 评价指标调查及处理方法
    4.2 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的确立
        4.2.1 指标体系的标准建立
        4.2.2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4.3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方法
        4.3.1 评估河流分段方案
        4.3.2 评估河流赋分计算
        4.3.3 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等级划分
    4.4 小结
5 嫩江下游河流健康评价
    5.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5.1.1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
        5.1.2 熵值法计算权重
        5.1.3 组合赋权法计算权重
    5.2 水生生物准则层评估
        5.2.1 鱼类损失指数
        5.2.2 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
        5.2.3 水生生物准则层赋分
    5.3 水质准则层评估
        5.3.1 溶解氧状况
        5.3.2 有机污染状况
        5.3.3 重金属污染状况
        5.3.4 水质准则层赋分
    5.4 水文水资源准则层评估
        5.4.1 流量过程变异程度
        5.4.2 生态流量满足程度
        5.4.3 水文水资源准则层赋分
    5.5 河岸带物理结构准则层评估
        5.5.1 河岸带状况
        5.5.2 河流连通状况
        5.5.3 湿地保留率
        5.5.4 河岸物理结构准则层赋分
    5.6 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评估
        5.6.1 水功能区达标指标
        5.6.2 水资源开发利用指标
        5.6.3 防洪指标
        5.6.4 公众满意度指标
        5.6.5 社会服务功能准则层赋分
    5.7 嫩江下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5.8 小结
6 嫩江下游生态问题及保护对策与建议
    6.1 嫩江下游生态问题
        6.1.1 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
        6.1.2 农业活动的影响
        6.1.3 工农业污水排放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6.1.4 河道采砂、石油开采等工业活动的影响
        6.1.5 气候条件的变化
        6.1.6 渔业资源过度利用
    6.2 嫩江下游生态保护对策及建议
        6.2.1 加强嫩江下游生态综合管理
        6.2.2 规范人类开发活动,减轻水生态系统压力
        6.2.3 保护重要生态敏感区与修复受损生态系统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8)为江河引路的人们——记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论文提纲范文)

为了时代赋予的重任
在不平常的一年里
为江河引路为龙江造福

四、’98洪水后的北引防洪工程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太湖流域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建设与成就[J]. 伍永年,黄玙盟,张祎旸,章杭惠. 中国防汛抗旱, 2019(10)
  • [2]拉林河治理工程堤防渗流计算[D]. 刘罡. 黑龙江大学, 2018(05)
  • [3]吉林市城市防洪规划关键问题研究[D]. 刘涛. 大连理工大学, 2017(11)
  • [4]珠江三角洲水乡聚落桑园围研究[D]. 张智敏. 华南理工大学, 2016(06)
  • [5]引嫩工程扩建区土壤水盐动态与防治土壤盐碱措施研究[J]. 梁贞,龙志远,闫成璞,王春雨,杨国兴,李佳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33)
  • [6]林甸县双阳河小流域治理工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 张晓民.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01)
  • [7]嫩江下游水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D]. 霍堂斌. 东北林业大学, 2013(02)
  • [8]为江河引路的人们——记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J]. 姜伟华. 水利天地, 2009(10)
  • [9]抢抓新机遇 谋求新发展 坚决打好大兴现代水利的战役(摘要)[J]. 陆兵.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09(02)
  • [10]又好又快 更新更美[N]. 本版供稿:黑龙江记者站. 中国水利报, 2008

标签:;  ;  ;  ;  ;  

98年洪水后北导防洪工程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