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查的“后遗症”

审查的“后遗症”

一、评议评出的“后遗症”(论文文献综述)

杜洪梅[1](2019)在《党员退出机制:理论传承、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主线。加强党员退出机制建设既是历史之鉴,也是时代之需。中国共产党党员退出机制理论传承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建党学说和理论,并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探索与创新,逐步走向科学和规范。当前,在对党员退出机制进行实践探索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对相关工作思想认识不到位、认定标准不科学、操作实施不严谨、处置程序不规范、突出问题难解决等现实困境。究其原因,政党文化、体制压力和舆论环境是造成诸多困境的深层根源。要在严把入口关的前提下,构建包括整体推进机制、科学认定机制、分类处置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在内的工作机制,完善教育诫勉制度、教育帮扶机制、约谈回访机制、申诉复议机制、退党人员重新入党机制等,积极拓展主动退出新途径,正确处理"内与外""严与宽"之间的关系,为党员退出机制营造一个宽松的、良好的社会环境,逐步推进党员退出机制的科学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俞灵灵[2](2018)在《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文中研究说明移动电商领域竞争模式的升级、一般条款的抽象性和立法者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法官在裁判时难以沿用传统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方式,难以用现有的具体规则去处理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实践中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因此,站在移动电商的大背景下,从判决书本身出发对上述司法难点进行甄别考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59份判决书为样本,从宏观视角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对裁判的现状进行探究,发现法官难以厘清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之间的关系,对竞争关系认定态度模糊,对竞争行为的正当性判定存在疑问。而对竞争行为正当性判定存疑又具体表现为三点,一般条款适用泛道德化、说理论证两级分化及同等情形不同对待。在此基础上,本文探析了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官对法律的适用理论存在误读,一般条款本身的抽象性及道德性影响了法官理性审判,司法论证及配套机制的缺乏导致了法官难以寻得正义。经由剖析,本文分别从条文本身、法官本身及配套措施出发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严格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加强说理论证以约束法官审慎裁判;提升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级别、优化电子证据机制和建立案例族谱以弥补配套措施的缺失。我国新《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颁布,而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新法颁布前,法官对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判是依托旧法来实现的。新法的颁布完善了旧法在新商业时代所暴露出的弊端。而本文通过判决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也与新法部分所修之处契合。

王辉宇[3](2017)在《当代中国水彩画风格演进历程 ——以水彩画展览为视角的考察》文中提出中国水彩画经过三百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外来艺术形式发展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学术高度的画种。中国水彩画的历史就是一部水彩画风格演进的历史,从风格形成的课题研究拓展为展览维度的形态研究,以历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形成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相结合的具有不同时期文化语境的水彩画风格面貌研究的新方法,有助于把握中国当代水彩画的全貌,探究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规律,是把中国水彩画研究提升到专业学术高度的有效途径。论文主体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水彩画传入中国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高潮的早期状况和形成原因,主要从影响中国早期水彩画发展的时代背景、思想来源、教育制度、展览活动、学术团体、代表人物、风格特征以及社会根源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二章论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水彩画在17年美术和文革时期的发展状况以及风格转变,并把这种转变与官方展览制度的建立联系起来进行分析,阐述现实主义风格成为官方展览主流的时代选择原因。第三章对新时期中国水彩画的复归和当代转型态势进行论述,并对比了中国水彩画史上的两次民间展览活动活跃期的异同,对于两次面向西方的主动开放导致的风格发展变化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以第六、第七届两次全国美展的水彩画发展状况和风格面貌为主要内容展开进一步论述。第四章从水彩画在中国成为独立画种的标志——中国水彩画史上官方举办的首届水彩粉画展览为重点,进一步探讨了水彩画展览制度的确立对中国水彩画风格演进的影响。第五章论述了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的成立,对中国水彩画格局形成的深远影响,并以三次水彩画展览为例,阐述了这一时期水彩画新风格、地域性艺术风貌的初步形成与展览制度的关系。第六章从中国当代水彩画第二次发展高潮的标志——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为开端,论及其后的几次展览呈现出的风格倾向,包括写实性水彩画达到高峰,以及向自我表现与主体意识转变的发展趋势,表明中国当代水彩画发展的基本形态已经构建完成。第七章以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和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出现的风格化作品为例,论述中国水彩画由现实主义和语言发展模式向问题意识的凸显和艺术观念的异变演进,呈现出愈发当代化的多元发展倾向。结语部分除了对展览与中国水彩画风格演进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外,还挖掘了中国水彩画官方展览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弊端,将风格分析拓展为展览维度的研究所具有的价值及其意义。由于艺术创造的规律所在,对当代中国水彩画的研究不能以确定的结论加以概括,而是应以动态的发展观,以美术史料为依据进行规律性地探索。

赫明轩[4](2016)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偏差问题研究 ——基于豫中S镇的实地调研》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下文简称农村低保)对象瞄准面临着双重挑战。一方面,农村低保对象瞄准机制存在失灵的问题,例如家庭收入核定难、制度规范操作难、对象动态调整难等,导致了农村低保对象瞄准的效率较低,有限的低保资金没有得到高效的配置,无法实现低保资金的效用最大化。另一方面,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在实践中产生了广为诟病的“低保乱象”,使部分农户无法公平公正的获得低保救助,理应保障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稳定的低保救助制度却起到了反向的作用。随着精准扶贫理念的提出,身为农村反贫困社会救助核心政策的农村低保制度也要实现救助对象的精准识别,完成“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任务,以更好的保障农村贫困群体。因此,当前研究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问题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基于S镇实地研究发现,基层农村低保对象瞄准经历了两个时期,低保对象的指标分配时期和低保对象的民主评困时期。两个时期的低保对象瞄准均存在偏差,但展现出不同的特征。指标分配时期“错保”问题较为严重,民主评困时期“错保”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是“漏保”问题显现。依据目前我国农村低保政策目标要求,把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分为群体瞄准和资金瞄准两个维度进行分析,当前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主要表现在群体瞄准方面的低保对象的个人化、终身化、错保漏保问题和资金瞄准方面的低保补差救助缺失等方面。文章依据政策执行理论,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政策执行研究路径相结合,研究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的原因。发现造成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政策执行主体方面。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拥有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过大,而且经办服务能力严重不足,低保涉及相关部门缺乏协同配合。其次,目标瞄准机制方面。调查机制、评议机制、动态调整机制都存在不同程度失灵的问题。再次,政策目标群体方面。农村居民对低保政策的认知度较低,对低保资源的“趋利”行为以及农村贫困户具有多样性都给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带了困难。最后,政策环境方面。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的传统文化也影响了农村低保对象的瞄准。文章最后提出了消除农村低保对象瞄准偏差的政策建议。理顺基层低保管理、经办服务体制,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创新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机制,从民主评困向贫困测量转变;加强申领程序规范化与信息保障机制建设,从粗放发放向精细管理转变;提升基层政策宣传和政务公开,从单向监督向双向监督转变;整合社会救助项目,从单向收入补助向对维度综合援助转变等政策建议,以期为农村低保对象精确瞄准提供借鉴。

李均平[5](2016)在《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病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一、研究背景“靳三针”疗法是我国着名针灸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靳瑞教授经过临床近20年的实践,集历代针灸名家的临床经验的精髓,总结现代国内外针灸临床经验的研究成果,经反复、系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创立的独具特色的针灸疗法。具有简单、易学和实用的特点。它被针灸界誉为“岭南针灸新学派”。靳三针疗法,最早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初靳瑞教授在海南从事脑型疟疾研究期间,其治疗体系的真正形成,是在80年代的中后期。经历了近三十年的发展,靳三针疗法已成为岭南针灸流派的标志之一,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系统评价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所有相关研究,运用限制偏倚的策略进行的严格评价和综合。它最早由英国着名流行病学家及内科医生Archie Cochrane于1979年提出,一经形成便在国外广泛传播。Meta分析是一种对单独的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研究结果间差异的来源进行检验,并对具有足够相似性的结果进行定量合成。国内最早引入系统评价是在1995年。从1998年开始,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在华西医院面向全国举办Cochrane系统评价培训班,一起举办的还有Meta分析方法培训班,以后每年都至少举办一次。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均被公认为是最好的二次研究方法,两者也被认为是临床证据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最佳研究证据、临床经验和病人独特价值观与个体情况的结合,形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循证医学。两者为循证医学提供最佳的证据来源,在解决同一课题不同研究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和小样本量统计效能弱精度不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二、研究目的靳三针疗法自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至今已近30年。30年来,靳瑞教授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不断通过临床实践对其完善和补充,已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但这些研究资料纷乱繁杂,并且一些研究存在样本量偏小等问题,其可信度并不高。为充分发掘这些研究中的信息,了解靳三针自形成以来在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情况,本文拟使用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方法分析研究这些资料,以从中找到答案。但靳三针疗法治疗的疾病繁多纷杂,几乎涵盖了针灸疗法适用的所有疾病谱,篇幅和精力所限,不可能对每一种疾病都做具体研究分析。考虑到靳三针疗法已作为临床路径应用于中风病的治疗,在临床应用比较广泛,本文选取中风病作为研究目标。中风病的治疗实际是对各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因此本文以靳三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相关研究为研究对象,使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评价这些文献,希望能够总结靳三针与其它常用于治疗中风病的治疗方法间的疗效差异,以及靳三针治疗中风病的临床应用特点。三、研究方法本文使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靳三针治疗中风病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进行评价。实施时按照Cocha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中建议的制作步骤执行。具体包括以下九个步骤:提出要评价的问题;制定研究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制定检索策略并检索研究;筛选研究和收集资料;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分析数据并在适合的情况下进行Meta分析;解决报告偏倚;陈述结果和制作结果摘要表格;解释结果与得出结论。本研究选取2015年10月01日之前公开发表在各个杂志的文献、毕业论文和会议论文,各文献以研究靳三针治疗中风病的疗效为目的,要求文献类型为以临床患者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由于中风病包含多种症状,按照不同的症状可分为中风后偏瘫、肩手综合征、吞咽困难、失语、抑郁、失眠和认知障碍等。本文将按照以上不同的分类,分别介绍各个类型的系统评价结果。在检索文献时,中文数据库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F);英文数据库选择MedLine、Cochrane Library和Springer。在搜索时,CBM数据库使用SinoMed搜索引擎搜索,MedLine数据库使用PubMed搜索引擎搜索,Cochrane Library使用Wiley Online Library搜索引擎搜索,Springer数据库使用Springer Link搜索引擎搜索。检索以上数据库,将所得的题录或文献导入NoteExpress 3.1文献管理软件,进行查重、下载全文等筛选工作,最终确定纳入的研究。该过程由两位评价员独立选择,制定解决分歧的策略,记录排除的研究及排除的原因。然后,使用Excel表格收集纳入研究的详细资料,并使用RevMan 5.3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该过程也由两位评价员独立评定。纳入的研究,若干预措施、疗程和统计指标等比较相似时,即临床异质性较小时,使用RevMan 5.3合并分析各项研究的结果,即行Meta分析。分析过程中,若各研究异质性较小,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若异质性较大,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如果某项研究在分析结果中所占的比例较大,或其结果数据存在明显差异,或其他可能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原因时,采取敏感性分析,以评估合并结果的稳定性。若纳入Meta分析的研究数目超过10个时,使用漏斗图检测其报告偏倚。若某项研究的临床异质性较大,则只行描述分析。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是在已完成的研究上进行的二次研究,其产生的新的研究结果的质量受原始研究质量等的影响较大。新的证据其可信度究竟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评价。本文对靳三针治疗各种中风后遗症的系统评价产生的新的证据,使用GRADEprofile 3.6.1证据质量评价工具,进一步评测其质量,并对其结果做详细报告。四、研究内容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为,系统评价靳三针治疗各中风后遗症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具体包括:1)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的系统评价;2)靳三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的系统评价;3)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的系统评价;4)靳三针治疗中风后抑郁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的系统评价;5)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失眠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的系统评价;6)靳三针治疗中风后认知障碍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的系统评价;7)靳三针治疗中风后肩痛和肩关节脱位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的系统评价。8)其它类型的中风后遗症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的系统评价。五、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各中风后遗症的系统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偏瘫1)在有效率的评定方面,靳三针疗法和康复训练疗法疗效相当,四项研究参与合并分析,总样本量437例,推荐强度低;颞三针和传统头针疗法疗效相当,四项研究纳入合并分析,总样本量308例,推荐强度极低;靳三针疗法优于常规药物,一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20例,推荐强度低;靳三针疗法优于常规针刺,一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62例,推荐强度中等;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使用康复训练疗法疗效好,四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500例,推荐强度高;颞三针联合常规体针较单纯使用常规体针疗法疗效相当,三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394例,证据推荐强度极低;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与单纯使用靳三针疗效相当,两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403例,推荐强度低;靳三针联合醒脑开窍法与单纯使用传统针刺疗法疗效相当,三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253例,推荐强度极低;2)在DNS评分方面,靳三针优于康复训练疗法,九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908例,推荐强度中等;靳三针联合康复较单纯康复训练疗效好,十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058例,推荐强度低;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靳三针疗法疗效好,六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548例,推荐强度低;3)在FMA评分方面,靳三针疗法优于康复训练,九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078例,推荐强度中等;颞三针与头针疗法疗效相当,两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18例,推荐强度极低;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疗效好,十一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316例,推荐强度中等;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靳三针疗法疗效好,九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903例,推荐强度极低;4)在CSI评分方面,靳三针疗效不如康复训练,三项研究纳入合并分析,总样本量266例,推荐强度低;靳三针联合康复较单纯康复训练疗效好,三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221例,推荐强度低;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靳三针疗法疗效好,四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241例,推荐强度极低。5)在BI评分方面,靳三针优于康复训练,七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806例,推荐强度中等;颞三针和头针疗法疗效相当,两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18例,推荐强度极低。2.肩手综合征1)有效率方面,靳三针疗法和康复训练疗效相当。两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39例,证据质量低,可信度较低;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疗法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康复训练疗法。四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251例,证据质量低,可信度低。2)疼痛改善VAS评分方面,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疗法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康复训练疗法,四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296例,证据质量低,可信度低。3)运动功能FMA评分方面,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疗法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康复训练疗法,四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264例,证据质量低,可信度低。3.假性球麻痹1)在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有效率评定方面,靳三针疗法优于常规针刺疗法,七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472例,证据质量中等,推荐强度适中;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添加靳三针疗法,会取得更好的疗效,一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88例,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低;靳三针和康复训练的疗效相当,一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28例,根据目前的研究尚无法区分疗效的差异;靳三针联合康复训练优于单纯使用康复训练的疗效,三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303例,证据质量极低,推荐强度极弱;舌三针、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康复训练,一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30例,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弱;舌三针联合康复训练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舌三针,一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30例,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弱。2)在改善中风后失语患者的ABC评分的白发谈话功能、理解、复述和命名能力方面,靳三针疗法优于常规针刺疗法,两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36例,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低。3)在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有效率评定方面,靳三针疗法优于常规针刺,纳入分析四项研究,总样本量285例,证据质量为中级,推荐强度适中;靳三针疗法疗效与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相当,三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235例,证据质量极低,推荐强度极弱;靳三针疗法和康复训练疗效相当,三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252例,证据质量极低,推荐强度极弱。4)在改善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洼田氏试验评分方面,靳三针疗法优于常规针刺疗法,两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40,证据质量中级,推荐强度适中。4.抑郁1)在总体疗效方面,靳三针疗法优于常规针刺疗法,两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13例,证据质量低,推荐强度低;2)在改善中风后抑郁的HAMD评分方面,靳三针疗法和口服百忧解的疗效相当,两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97例,证据质量低,可信度低;靳三针疗法优于常规针刺,三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75例,证据质量低,可信度低;3)在改善中风后抑郁的SDS评分方面,靳三针疗法优于口服百忧解,一项研究纳入分析,总样本量117例,证据质量低,可信度低。其它中风后遗症中,失眠、认知障碍、肩痛和肩关节脱位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少,均做描述性分析,生成的新证据质量均较低,故不做详细描述。其它类型的后遗症由于未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故未做评价。六、结论靳三针疗法自形成以来,已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其疗效也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在治疗中风病方面,靳三针较其它临床常见疗法,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例如,其对比传统针刺显示出更好的疗效,对比西药尤其是抗抑郁药显示出绝对的安全性和无副作用性。但在一些后遗症的治疗上,却显现出疗效方面的劣势,例如,治疗痉挛性瘫痪时,疗效不如康复训练等。除此之外,新的证据也显示,一般情况下,靳三针联合某一疗法较单纯使用该疗法,和单纯使用靳三针疗法的疗效均要增强很多。这就提示我们,临床应用时,应尽可能多的联合使用多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以获取最好的疗效。同时,本次研究也暴露出相关研究的质量缺陷。其中,最多的是实施偏倚和测量偏倚方面,绝大部分研究均未对实施者、研究对象和观察者采取盲法。当然,由于针刺疗法的特殊性,对实施者和研究对象采取盲法显得不现实,但屏蔽观察者还是可以做到的。另一较严重的缺陷是,多数研究未提供随机方案的产生方法,或者使用了错误的方法如就诊顺序等。而且,在分配隐藏方面也做得不够。所有这些均导致产生了极大的选择偏倚,影响最终产生新证据的质量。最后,通过对纳入本次研究的文献特征的分析,发现近些年尤其是近五年内,靳三针相关的研究数量明显增多,其研究有加快的趋势。另外,从地域上看,靳三针已不再局限于广东省内,全国各地均陆续出现了相关的研究,提示其推广逐渐面向全国,切初见成效。

王侃,刘琳[6](2015)在《“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余华的“线索”》文中研究指明余华曾经说:"我的写作全部是为了过去。确切来说,写作是靠过去生活的一种记忆和经验,世界在我的心目中形成最初的图像,这个图像是在童年的时候形成的,到成年以后不断重新的去组合,如同软件升级一样,这个图像不断变得丰富,更加直接可以使用。我常常感到生活的奇迹,时间和岁月会让生活变得有意思。"我认为,批评界过高地评论了先锋时期余华的思想气质,而相对地忽略了他的美学气质,"比如,当他写‘暴力’时,我们提升了‘暴力’的意义层次,并在这个被抬升的层次上频繁讨论,而忽略了余华浪漫、忧郁的美学面向……余华在这个时期的写作,仿佛一个举着火把的孩子不意间步入了人性的黑洞,他对于暴力、死亡等黑暗质素的认知,更多地是通过颤栗、惊悚、恐惧等诉诸感官的途径加以表现,而非抽象的思辨"。无论对于余华来说,"新的临界点"意味着蜕变的再一次降临。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地图来说,这样的的临界点则极有可能意味着新的里程碑的出现。

王玲[7](2014)在《国家与基层社会的互动关系 ——以1949-1966年河南开封的优抚为中心》文中研究说明优抚是国家推行的社会保障事务。本文以1949—1966年的优抚为切入点,利用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内务部通讯》,史料集、书信等,探讨建国初期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理念与方式,分析国家与烈军属、民众之间的关系,评估优抚的保障水平。政府从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利益出发,制定物质优待济贫以及优待义务主要由民众而非国家承担的政策,建立下沉至基层的优抚管理体系,推行以摸底排队与登记、民主评议、工作检查以及调查研究为核心的运作与监督机制。优抚政策引发烈军属、民众、干部的异议,烈军属要求不分贫富,全部享受物质优待,民众、干部希望由国家财政负担烈军属的优待。国家利用管理体系与运作机制推行政策,力图协调各方利益,消弭分歧,而烈军属、民众、干部则通过逃避、怠工、信访、行政权力等手法维护自身利益。由于建国之初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以及支援工业化的理念,劳力、物质优待与抚恤仅能维持温饱,满足生存需要。

邵靖[8](2013)在《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以中国现代城市雕塑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分析了我国现代城市雕塑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历程。现代城市雕塑作为一个舶来品,是从19世纪末才从西方国家引入中国的,论文按照“殖民时期——民国时期——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改革开放”这一历史脉络进行分析,对中国大陆上的城市雕塑进行了基本历史梳理,并对各个时期主要的作品进行了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的城雕在各个时期受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社会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形成其不同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对中国不同时期的雕塑教育和几代雕塑家的发展及特点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本文由绪论、正文三章和最后的结论三大部分组成: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缘起、研究现状和研究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剖析。第一章重点写了殖民统治时期的殖民者建立的城市雕塑和民国时期第一代雕塑家所创作的城市雕塑。殖民统治的强行开埠、西方思想的引入及新文化运动、美术革命、新兴艺术学校与社团对中国现代雕塑的兴起都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殖民者在租界地的公共空间、公共建筑、公共花园及私家花园中都开始兴建现代城市雕塑。民国时期的雕塑家们都是经历了艰苦的留学之路后归国的,他们为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教育和雕塑事业都做出了卓绝的贡献。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新中国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城市雕塑发展历史。美协的成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两结合”的方针对此时的雕塑界有着诸多的影响,而在与苏联关系僵化之前,新中国几乎所有领域都深受苏联的影响,雕塑教育和雕塑创作也不例外。此时最大的城市雕塑项目就是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后的十大建筑雕塑和“文革”期间毛泽东像的遍地开花揭示了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完全笼罩在政治的阴影之中,城市雕塑彰显其独有的艺术特色。第三章结合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大背景,阐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发展的历史。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从千篇一律的不锈钢抽象雕塑,到各种风格的百花齐放,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的成立为繁荣的中国城市雕塑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种国际雕塑创作营、国际城市雕塑大赛此起彼伏,使得雕塑公园开始兴旺起来,其中以名人雕塑园居多,但是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雕塑公园的发展起起落落,雕塑公园的后续管理令人堪忧。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对不同时期的中国城市雕塑发展特点进行了论述。对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鱼龙混杂的城市雕塑建设现象使许多雕塑家开始对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不断深入探讨,对中国传统雕塑进行反思,将传统融入现代城市雕塑之中,力求使得中国城市雕塑有更良好和合理的发展趋势。

李建中[9](2010)在《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10)》文中研究指明解放以后,在1949至1953年进行了全国范围的以平均分配土地为内容的土地改革运动以后,国家开始在农村进行以农业生产合作化、农村信用合作化、农村手工业合作化、农村供销合作化为手段和内容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希图以此在农村进行和平的社会主义革命,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上述四种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农业生产合作化和农村供销合作化是重中之重。就农业生产合作化而言,从1953年至1958年短短的5年间,我国农村便实现了由个体农民所有制向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至人民公社的过渡。当时,国家认为人民公社是最高类型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共产主义的雏形,它的建立和巩固将会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1953年至1983年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实践表明,农业合作化的初衷未能实现,农业合作化特别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制度并没有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相反,却使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并一度出现了粮食匮乏的困难局面。其间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记取,唯有此,才能使当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少走弯路。就供销合作社而言,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自1949年至1991年,各级供销合作社始终是我国县城以下农村商品流通的主渠道,它在饮食业、服务业、纯商业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是从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起,各级供销合作社特别是县、乡两级供销合作社才日渐衰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级供销合作社虽然垄断了全国农村的商品流通,虽然表面上看似农民自己的合作经济组织,但是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官办”性,在很大程度上只代表国家的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而不能很好地体现农民群众的局部利益,有时甚至侵犯了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挫伤了生产队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不能很好地发挥流通对工农业生产的积极促进作用。如何避免并吸取计划经济体制下,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便把三农工作搞得更好,加速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就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需求。在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形势下,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巩固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随着“三多一少”的流通体制和多元化的市场格局的形成,各级供销合作社日益衰落。但是,世界上其它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类合作社在加速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当代西欧、北美、南美、非洲、北欧、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农村各类合作社十分发达,在农业经济发展、农村建设、农民生活的改善以及农业生产、农村商品流通、农村服务等领域发挥着难以估量的效用。我国要想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要想顺利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要想避免农民群众单家独户闯市场或被迫卷入市场大潮,以致自身利益屡受强势群体侵犯的被动局面的出现,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必须加速各类农村合作社的建立和发展,以使农民在与其他阶层进行利益博弈的过程中,有真正的农民所有、农民治理、农民得利的合作经济组织、民间社团,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探讨改革开放形势下供销合作社式微的原因和教训,提出复兴供销合作事业的新理论、新对策等,就显得尤为迫切。本论文在内容上可以说是史料翔实,结构合理,条理清晰。由于本文研究的是1949至2010年南阳县的供销合作社,时间跨度很长。因此本文采取了按时间顺序组织全文,以纵向的“条”为主要线索,对南阳县的供销合作事业进行论述的手法。文章共分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最后一部分是结语,其他八个部分是正文,正文共分八章:第一章简单地回顾了1949年以前我国的合作事业发展史,第二章研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第三章论述了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第四章探讨了大跃进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第五章论证了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第六章分析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第七章叙述了徘徊中的二年南阳县的供销合作社,第八章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文章从第二章到第八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南阳县供销社的业务、人事、计划、统计、财务等进行了叙述、分析和研究,同时也对供销合作社领导和管理下的农村副业、农村集市贸易、农村小商小贩等进行了研究,探索了前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七个不同时期内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的特点、规律以及它在南阳县的农业、商业、工业、农村副业、农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现了60余年来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的曲折发展历程,总结了南阳县以至全国供销合作事业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解决当代南阳县以及全国供销合作社的困难局面的对策和理论。当然,本文在内容上并非只写“条”,不写“块”,在进行纵向研究的同时,本文采取条块结合的手法,在结语部分以“块”为主,分专题从业务、体制、管理、农村副业、农村集市、农村私商、供销社与国家的关系、供销社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供销社与农民的关系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横向概括,揭示了60余年来南阳县以至全国供销合作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本论文在研究成果和立论观点方面颇具创造性,通过八章正文的详细叙述和论证,文章在结语部分提出了以下创新性观点,总结了60余年来,甚至100年来中国合作事业的经验教训,对我国未来的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来说,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改变了传统的对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推行的合作事业全盘否定的观点。文章指出,国民政府推行的合作事业有一些较好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如注重合作事业的宣传教育,不仅进行官方的宣传教育,而且允许民间社团、私营报刊、民间精英等进行关于合作事业的宣传、教育、创建等活动;注意培养和重用政权体制以外的合作社理论家和合作活动家;制定并实施各级各类合作法律、法规,而且把合作立法的基点放在国际社会公认的有关合作社的基本原则上,如团结、互助、互利、合作、联合、自愿、平等、自由、民主、博爱、不以盈利为目的等诸多方面;在政府与合作社的关系上,政府始终坚持对各类合作社虽然“引动”,但不“代动”的政策,即政府只是对合作社进行指导、监督、帮助,而不直接插手合作社的人事、业务、财务等,这使得国民政府时期的各类合作社具有较大的“民办”性质。(二)本文秉笔直书,认为1953至1983年我国推行并维护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人民公社制度并非十全十美,而是失误大于成功,教训大于经验。笔者指出,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建立并长期维持的农业大集体经济和人民公社制度,并没有加速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而是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水平,不利于农业和农村副业的发展,使我国农业长期处于慢性徘徊和缓慢发展之中,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农民生活长期维持在温饱线上下,有一部分生产队长期以来只给社员分配口粮,而没有一点现金分配。(三)本文以不掩恶,不虚美的学风,首次指出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供销合作社始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民群众自己的合作商业组织,它在实质上是“官办”企业和政府的附属物,在本质上与国营商业完全一样,都是全民所有制,在人、物、财方面都由国家实行“包配”。正是由于供销合作社的官办性质,导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商业工作屡屡出现“政府行为化”,使供销合作社这只用来“勾连”城市和农村的“抓手”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屡屡违反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在城乡经济交流中总是以“多购、少留”、“少供、价高”的形式偏向城市、干部职工、工业,而忽略和损伤农村、农业、农民。这种做法不利于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有损商业工作的“专业性”,不能很好地发挥流通对生产的积极反作用,并且使商业部门的经营管理陷于混乱,增大了商业企业的亏损、贪污、盗窃,加重了国家财政对商业企业的“补贴”负担。(四)本文创造性地提出,计划经济体制下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强盛不是它的正常状态,改革开放以后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系统的衰落却是它的正常状态:计划经济体制下,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强盛只是一种“虚态”,它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国家依靠行政力量维持着它在饮食业、纯商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垄断地位,国家对农民的家庭副业、自由市场、“私商”等进行了严格控制,并且绝对不允许农民弃农经商、干部职工弃工经商。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十分强大,但是全国的商业却陷入了长期的呆滞状态,整个国民经济也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放弃了依靠行政力量维持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社的垄断地位的做法,并且允许农民经商、干部职工经商、无业者经商、开放自由市场、放弃对“私商”的管制,最终在商业领域形成了“三多一少”的流通体制和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供销合作社衰落了,但是这种衰落正是它由“虚态”向“实态”转化的表现。因为它的衰落意味着以个体商业和私营商业为主的其它经济成分的商业主体的兴旺发达,意味着城乡人民群众可以随时得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和优良的服务,意味着国家摆脱了因弥补供销合作社的亏损而长期背负的财政包袱,意味着我国的商业繁盛了,意味着整个国民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表明我们终于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弄明白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理论课题。

廖承琳[10](2010)在《NICU出院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及影响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ed, NICU)抢救存活早产儿(preterm infant)的神经发育情况,并对影响其神经发育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为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电话或信件通知的方式预约,采取家长自愿的原则,对2007年1月~2008年1月出生且在安徽省立医院NICU接受过治疗的140例早产儿在其6个月~1岁半时进行神经心理发育测试和体格检查,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编制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测定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DQ),了解其神经发育概况。首先,根据DQ评分将随访早产儿分为神经发育正常组及神经发育异常组,并对两组早产儿的基本特征、出生时临床特征、家庭和产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着性意义的因素,做多因素Logistic回归,计算相对危险度。其次,将可能对神经心理发育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终筛选出影响神经心理发育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随访的140早产儿的平均胎龄为34.4±1.8周,平均出生体重为2198.7±538.8g.。随访时DQ评分无优秀及中上者,而DQ评分中等、中下和智能低下者分别为75例(53.6%)、56例(40.0%)和9例(6.4%)。同时体格发育各项指标(体质量、身高,头围)与DQ存在线性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出生体重、家长给孩子的经济投入情况和父亲的文化程度与神经心理发育存在相关,可理解为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落后的风险会降低;随着家长对孩子神经心理发育情况的重视程度及给孩子投入的增加,其神经心理发育落后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同时父亲文化程度的提高可以降低神经发育落后的风险。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时窒息、出生时头围、家长每月给孩子的经济投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和父亲的文化程度与其神经心理发育预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是影响危重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早产儿婴幼儿期神经心理发育落后的比例较高,与围生期损伤神经系统的高危因素、父亲的文化程度及家长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首先,应加强孕期保健及孕期营养,改善不良宫内环境,避免低体重、低胎龄儿的出生,避免产时窒息,生后密切监测,积极治疗影响早产儿预后的疾病,加强营养支持。其次,家长应重视早产儿神经心理发育情况,与医院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定期到医院评估神经发育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及早进行干预康复治疗,提高早产儿的远期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二、评议评出的“后遗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评议评出的“后遗症”(论文提纲范文)

(1)党员退出机制:理论传承、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党员退出机制的理论传承
    (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员退出机制的理论构建
    (二) 列宁关于党员退出机制的理论阐释
    (三) 中国共产党关于党员退出机制建设的理论发展
二、党员退出机制的实践探索及困境根源
    (一) 浙江省畅通党员出口的实践探索及成效
        第一, 深化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 综合评定更加精准。
        第二, 明确党员管理底线, 认定标准更加细化。
        第三, 抓好关键环节和重点步骤, 处置程序更加规范。
        第四, 突出解决主要问题, 处置对象更加明确。
        第五, 完善教育整转措施, 警示作用更加明显。
    (二) 党员退出机制的现实困境
        第一, 对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第二, 不合格党员的认定标准不科学。
        第三, 对不合格党员处置的操作工作不严谨。
        第四, 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程序不规范。
        第五, 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中的突出问题难解决。
    (三) 党员退出机制困境根源探析
        第一, 政党文化对党员退出机制的影响。
        第二, 体制压力对党员退出机制的影响。
        第三, 舆论环境对党员退出机制的影响。
三、党员退出机制的实践路径
    (一) 严把“入口”质量关, 重视源头工程建设
    (二) 进一步完善党员退出工作机制
        第一, 建立健全整体推进机制, 实现处置工作全覆盖。
        第二, 建立健全科学认定机制, 确保处置程序严格规范。
        第三, 建立分类处置机制, 增强处置工作的针对性、灵活性。
        第四, 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强化处置工作执行力。
    (三) 进一步完善党员退出配套机制
        第一, 健全教育诫勉制度。
        第二, 完善教育帮扶机制, 着力提升整改质量。
        第三, 建立健全约谈回访机制, 防止和避免处置“后遗症”。
        第四, 建立申诉复议机制,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第五, 完善退党人员重新入党机制。
    (四) 积极拓展主动退出新途径
    (五) 正确处理“内与外”“严与宽”之间的关系

(2)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缘起
2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异质化探析
    2.1 异于传统电商之移动电商新特征
        2.1.1 不再囿于时空
        2.1.2 集个性化数据
        2.1.3 具有聚合效应
    2.2 衍生的竞争行为较传统之不同点
        2.2.1 表现形式迥异
        2.2.2 对用户行为选择的更多限制
        2.2.3 对证据机制的更艰挑战
        2.2.4 对法官技艺的更高要求
3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司法裁判分析
    3.1 宏观视角:所采样本的实证分析
        3.1.1 以时间和地域为参数
        3.1.2 以案由为参数
        3.1.3 以被诉行为所涉的模块为参数
        3.1.4 以判决依据为参数
        3.1.5 以原告胜诉率为参数
    3.2 微观考察:判决依据及理由的运用歧义
        3.2.1 法法之间关系的歧义
        3.2.2 竞争关系考察之歧义
        3.2.3 竞争行为正当性判断之歧义
4 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裁判困境的理论溯源
    4.1 知识产权法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之关系剖析
        4.1.1 规范层面:法条竞合或想象竞合
        4.1.2 责任层面:竞合或独立
    4.2 竞争关系判定之理论廓清
        4.2.1 是否为前提
        4.2.2 标准之厘定
    4.3 不正当性的判断存疑之原因考察
        4.3.1 一般条款本身具抽象性及伦理性
        4.3.2 法官陷入适用困境和论证困境
        4.3.3 司法配套机制不完善
5 完善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的裁判制度之建议
    5.1 细化一般条款以遏制泛道德化现象
        5.1.1 填补一般条款
        5.1.2 明晰认定标准
    5.2 审慎法官裁判以走出现实困境
        5.2.1 严格适用程序
        5.2.2 加强说理论证
    5.3 升级配套机制以弥补缺失
        5.3.1 提升审判级别
        5.3.2 优化电子证据机制
        5.3.3 建立案例族谱
6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目次
作者简介

(3)当代中国水彩画风格演进历程 ——以水彩画展览为视角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美术展览与中国水彩画风格演进之关系
    (一)美术的社会属性与美术展览
    (二)水彩画展览对中国水彩画的意义
        1、水彩画展览性质功能及其作用
        2、美术批评对水彩画风格演进的重要影响
二、风格判断的基本依据——关于美术作品的形式结构
    (一)作品分析的两个方面
    (二)艺术观念与艺术风格的关系
    (三)风格判断及其方法
    (四)风格形成的外部来源
        1、民族风格的影响
        2、时代风格的影响
第一章 水彩画在中国的萌芽和第一个发展高潮
    一、水彩画传入初期的风格特点及思想来源
    二、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对水彩画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水彩画第一个高潮期的来临——画会的成立和展览活动的举办
    四、建国前中国水彩画风格的杂糅性及成因分析
第二章 中国水彩画第一次风格转型和官方水彩画展览制度的建立
    一、“17 年”美术的时代背景和风格导向
    二、第一次官方水彩画展览与风格特征分析
    三、“17”年时期的水彩画学术活动
    四、文革时期水彩画发展概况
第三章 水彩画的复苏、觉醒——新时期水彩画展览活动的重新启动
    一、新时期中国水彩画形态发展轨迹
    二、地区水彩画展览的举办和水彩画风格的当代转型
    三、新时期水彩画的发展态势
    四、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举办和风格新倾向
    五、转型风格作品的出现和新时期中国水彩画面貌的初步形成
    六、第七届全国美展水彩、粉画展
第四章 水彩画独立画种地位确立的标志——中国水彩画史上官方举办的首届水彩粉画展览
    一、首届水彩粉画展概况
    二、风格转型规律与展览作品风格变化原因
    三、水彩画展览制度确立对中国水彩画风格演进的影响
第五章 中国水彩画纵深发展格局的推进——水彩艺委会的成立与官方展览的组织
    一、艺委会的成立对水彩画展览工作的保障作用
    二、第二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览及新风格作品的地域图式
    三、第八届全国美展水彩作品风格解析
    四、第三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览地域性艺术风貌的形成
        (一)展览概况
        (二)风格面貌特征
第六章 中国当代水彩画发展的第二次高潮及基本形态的构建
    一、中国当代水彩画发展的新高潮——第四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
        (一)展览概况
        (二)展览作品的风格特点和画面品质分析
    二、中国水彩画本体语言常规形态的延续——第九届全国美展览水彩·粉画展
        (一)展览概况
        (二)作品风格面貌特点
    三、中国水彩画创作中社会性与问题意识的凸显——第五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览
        (一)展览概况
        (二)空白的填充——展览整体风格面貌解析
    四、中国水彩画主题性创作向自我表现与主体意识的转变——第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
        (一)展览概况
        (二)作者自我意识的强化
    五、中国水彩画创作向展览型的转化——第十届全国美展水彩·粉画作品展
        (一)展览概况
        (二)制作与画面品质的追求——作品的风格趋同形态分析
第七章 中国水彩画风格面貌的多维视界
    一、中国水彩画风格转型的重要节点——第七、八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一)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概况
        (二)继承发展到艺术超越
        (三)第八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
    二、问题意识的视觉呈现——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水彩·粉画展
        (一)展览概况
        (二)意涵的深化——参展作品风格特征
    三、画面形式和个人风格的持续推进——第九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一)展览概况
        (二)风格的延续——画展面貌特征
    四、艺术观念的异变趋势——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展览
        (一)展览概况
        (二)视觉效果的实验与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成果

(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偏差问题研究 ——基于豫中S镇的实地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创新和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三)救助对象瞄准
    二、理论依据
        (一)社会公平理论
        (二)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第三章 基层农村低保对象瞄准现状与偏差:基于S镇的实地研究
    一、调研地的概况
    二、河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概况
        (一)低保对象的范围
        (二)低保对象档次与标准
        (三)低保对象瞄准的程序
    三、S镇农村低保对象瞄准现状与偏差
        (一)指标分配时期的低保对象瞄准现状与偏差
        (二)民主评困时期的低保对象瞄准现状与偏差
第四章 影响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的因素分析
    一、政策执行主体方面
        (一)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拥有过大的行政自由裁量权
        (二)基层低保工作人员经办服务能力严重不足
        (三)低保涉及相关部门缺乏协同配合
    二、目标瞄准机制方面
        (一)调查机制操作难
        (二)评议机制困境
        (三)动态调整机制乏力
    三、政策目标群体方面
        (一)农村居民对低保政策的认知度较低
        (二)农户对低保政策的“趋利”行为
        (三)农村贫困户具有多样性
    四、政策环境方面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影响
        (二)乡村传统文化的影响
第五章 消除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偏差的建议
    一、理顺基层低保管理、经办服务体制: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
    二、创新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认定机制:从民主评困向多维度贫困测量转变
    三、加强申领程序规范和信息保障建设:从粗放发放向精细管理转变
    四、提升基层政策宣传和政务公开:从单向监督向双向监督转变
    五、整合社会救助项目:从单向收入补助向多维度综合援助转变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对象一览表
    附录B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象瞄准偏差问题研究访谈提纲
    附录C X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
    附录D X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诚信承诺书
    附录E X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人户调查表
    附录F X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待遇审批表
    附录G X县民政局关于做好2015年农村低保工作的指导意见
    附录H S镇人民政府关于对农村低保进行民主评议的实施方案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病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风病的靳三针治疗
    第一节 靳三针疗法
        一、起源与发展
        二、具体内容
        三、临床应用
    第二节 靳三针对中风病的治疗
        一、中风及中风后遗症
        二、靳三针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第二章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第一节 系统评价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META分析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的关系
    第四节 系统评价的实施步骤
    第五节 系统评价的设计
        一、纳入与排除标准
        二、文献来源
        三、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
        四、文献质量的评价
        五、统计学处理
        六、证据质量评价
第三章 中风后偏瘫的系统评价
    第一节 文献的检索与筛选
    第二节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第四节 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一、靳三针对比其它单一疗法的疗效比较
        二、靳三针联合某一疗法对比该疗法的疗效比较
        三、靳三针联合某一疗法对比靳三针疗法的疗效比较
        四、其它
    第五节 不良反应报告
    第六节 证据质量评价
    第七节 讨论
第四章 肩手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第一节 文献的检索与筛选
    第二节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第四节 临床疗效评价分析
        一、靳三针对比其它单一疗法的疗效比较
        二、靳三针联合某一疗法对比该疗法的疗效比较
        三、靳三针联合某一疗法对比靳三针疗法的疗效比较
        四、其它
    第五节 不良反应报告
    第六节 证据质量评价
    第七节 讨论
第五章 假性球麻痹的系统评价
    第一节 文献的检索与筛选
    第二节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一、失语相关性研究的基本特征
        二、吞咽困难相关性研究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一、失语相关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二、吞咽困难相关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第四节 失语相关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一、靳三针对比其它单一疗法的疗效比较
        二、靳三针联合某一疗法对比该疗法的疗效比较
        三、其它
    第五节 吞咽困难相关性研究的系统评价
        一、靳三针对比其它单一疗法的疗效比较
        二、靳三针联合某一疗法对比该疗法的疗效比较
        三、其它
    第六节 不良反应
    第七节 证据质量评价
    第八节 讨论
第六章 抑郁的系统评价
    第一节 文献的检索与筛选
    第二节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第四节 临床疗效评价
        一、靳三针对比其它单一疗法的疗效比较
        二、靳三针联合某一疗法对比靳三针疗法的疗效比较
        三、其它
    第五节 不良反应报告
    第六节 证据质量评价
    第七节 讨论
第七章 其它后遗症的系统评价
    第一节 中风后失眠
    第二节 中风后认知障碍
    第三节 中风后肩关节脱位/肩痛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详细摘要

(6)“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余华的“线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城与人:盐、方言及《搜神记》
二、独坐少年:“十八岁出门远行”前
三、虚伪的作品:先锋、卡夫卡、一九八六
四、结局或开始:三部长篇
五、世界性、普遍性、独特性与“转型”之论
六、《兄弟》:写下一个国家的疼痛
七、“先锋”重估与“新的临界点”

(7)国家与基层社会的互动关系 ——以1949-1966年河南开封的优抚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区域的选择
    四、优抚研究回顾
    五、要探讨的问题
    六、理论与方法
    七、所用资料
第一章 西汉至民国时期的优抚
    第一节 汉朝至民国政府的优抚
    第二节 中共根据地优抚
    小结
第二章 共和国初期政府对优抚的态度与管理
    第一节 政府对优抚的态度
    第二节 管理体系
        一、优抚机构及其运作
        二、民政干部的配备、专业素养及培训
        三、优抚事务的边缘化
        四、烈军属信访
    第三节 运作与监督机制
        一、优抚政策与运作、监督机制的形成
        二、运作与监督机制的施行与干部素质、民众惯习
        三、运行与监督机制的成效及问题检讨
    小结
第三章 1949—1955年乡村代耕、烈军属入社
    第一节 代耕互助关系的多元理解与行动
        一、互助关系的构建
        二、各方解读与应对
        三、政府调控与各方行动
    第二节 官民博弈:代耕互助方式的演变
        一、从临时派工到固定代耕的过渡
        二、固定与临时代耕并存
        三、互助合作代耕后来居上
    第三节 烈军属入社及补助
        一、烈军属入社及社员心态
        二、贫困烈军属与政府补助
    小结
第四章 1956—1966年乡村优待劳动日
    第一节 政府与农民:承担主体的演变及争议
        一、以农民救助为主的优待政策及争论
        二、优待“大跃进”的失败
        三、政府补助份额加重
    第二节 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保障:农民利益与烈军属优待权
        一、优待劳动日的政策设计
        二、优待劳动日政策的杯葛与无奈
        三、烈军属扞卫优待权
    小结
第五章 城镇自救性生产与职业推荐——以开封市区为中心的考察
    第一节 类型与规模
        一、大型厂坊与小型手工生产、家庭手工业兼备
        二、小型加工业、家庭手工业占主导
        三、“大跃进”中大型自救性生产的涌现
        四、小型分散加工业为主,定型集中为辅
    第二节 经营管理
        一、1949—1951年
        二、1952—1957年
        三、“大跃进”时期
        四、1961—1966年
    第三节 职业推荐
    第四节 救助绩效
    小结
第六章 优抚生活补助
    第一节 单纯救济与生产自给:优抚生活补助政策的推行
        一、50年代前期:减少救济,鼓励自力更生
        二、“大跃进”时期:扩张社会福利生产,消灭救济
        三、60年代前期:提高补助比例,兼倡生产自救
    第二节 生活补助评议与基层社会权力结构
        一、评议机制及推行
        二、评议与基层社会权力结构
    第三节 维系生存:救助效果
    小结
第七章 政治优待与精神抚慰:节日慰问、烈士纪念、优抚模范
    第一节 节日慰问
        一、意图与方式
        二、烈军属、干部与节日慰问
    第二节 举国追忆与家人祭祀:烈士纪念
        一、举国追忆与国家认同
        二、家属祭扫困境:烈士灵柩运送与烈士墓保护
    第三节 工作楷模与政治资本:优抚模范及评选
        一、优抚模范的塑造
        二、模范身份及称号价值
        三、各方对模范评选的态度
    小结
第八章 抚恤及烈属、残废军人的社会地位
    第一节 烈士追恤与抚恤
        一、追恤
        二、抚恤的特点、水平
    第二节 社会地位提升:烈属李陈氏事件
    第三节 残废军人抚恤、生活状况与社会地位
        一、抚恤
        二、生活状况与社会地位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由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萌芽起步期:——半殖民半封建及民国时期现代城市雕塑(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政治背景
        二、 文化背景
    第二节 租界的现代城市雕塑
        一、 公共空间中的城市雕塑
        二、 欧式公共建筑上的雕塑作品
        三、 公共花园雕塑
        四、 私家花园中的雕塑
    第三节 民国时期的雕塑留学生
        一、 清末民初留学生概述
        二、 学习雕塑的留学生概况
        三、 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和生活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教育
        一、 土山湾的雕塑教育
        二、 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三、 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
        四、 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五、 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第五节 民国时期现代雕塑理论的传播
        一、 美术团体
        二、 美术期刊
        三、 美术展览
    第六节 民国时期的现代雕塑家
        一、 蔡元培与现代雕塑家
        二、 李金发
        三、 江小鹣
        四、 刘开渠
        五、 滑田友
        六、 张充仁
    第七节 民国时期的城市雕塑作品
        一、 孙中山雕像
        二、 名人塑像
        三、 抗战时期的纪念碑雕塑
第二章 曲折探索期:——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现代城市雕塑(二十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美协的成立
        二、 向苏联学习
        三、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四、 “两结合”
        五、 “大跃进”
        六、 文化大革命
    第二节 向苏联学习雕塑
        一、 20世纪60年代前的苏联艺术的发展史
        二、 苏联艺术在中国的迅猛传播
    第三节 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雕塑教育
        一、 苏联的雕塑教学体系
        二、 苏联影响下的新中国的雕塑教育模式
        三、 新中国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雕塑教育的发展历史
    第四节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
        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和选址
        二、 纪念碑的设计过程
        三、 纪念碑浮雕的设计
    第五节 东方红太阳升——毛泽东雕像
        一、 不同时期的毛泽东雕像特点
        二、 毛泽东雕像代表作品
        三、 毛泽东对建其雕像的态度
    第六节 解放初期与文革时期的城市雕塑
        一、 解放初期和文革时期的雕塑发展
        二、 十大建筑工程室外雕塑
        三、 毛主席纪念堂室外雕塑
        四、 城市纪念碑雕塑
        五、 名人雕塑作品
        六、 其他城市雕塑题材作品
第三章 繁荣发展期:——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现代城市雕塑(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二十一世纪初)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一节 时代背景
        一、 政治背景
        二、 艺术背景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雕塑发展
        一、 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现代雕塑
        二、 90年代的中国现代雕塑
        三、 21世纪的中国现代雕塑
    第三节 雕塑公园的发展
        一、 中国雕塑公园概论
        二、 中国特色的雕塑公园
        三、 中国雕塑公园典型案例分析
        四、 中国雕塑公园发展策略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现代城市雕塑
        一、 改革开放后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简述
        二、 改革开放后城市雕塑作品
第四章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设计的展望
    第一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管理机制
        一、 工作职能
        二、 存在问题
        三、 改变方法
    第二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 存在问题
        二、 提升中国城市雕塑品质
    第三节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设计与环境的融合
        一、 城市雕塑与城市历史人文环境
        二、 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环境
        三、 城市雕塑与心理环境的艺术至境
结语
中国现代城市雕塑大事记
引用文献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10)(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学术史回顾
    三 史料与方法
    四 论文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中国合作事业的历史回溯
    第一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合作事业
        一 国民政府时期合作事业的发展概况
        二 国民政府时期合作事业的特点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合作运动
        一 毛泽东的合作社理论
        二 刘少奇的合作社理论
        三 1921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合作运动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1949-1953)
    第一节 先天不足的产儿:自上而下建立供销合作社
        一 自上而下的组导工作
        二 先天不足与后天变异
    第二节 探索之中的业务经营
        一 业务经营概况
        二 业务经营中的两个特点
        三 业务经营中的问题
    第三节 业务经营的中轴线:计划统计制度的奠基
        一 全国总社对计统制度的宏观勾勒
        二 南阳县供销合作社先天计统工作的加强
    第四节 经营效益的晴雨表:财务制度的创立
        一 全国总社有关财务工作的原则性规定
        二 南阳县供销社系统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
    第五节 生产救灾与增产节约
        一 生产救灾运动
        二 增产节约运动
    第六节 官办抑或民办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19541957)
    第一节 业务经营范围的相对固定
        一 供销社的三大任务
        二 供应业务分析
        三 收购与推销业务分析
    第二节 领导农村市场
        一 占据农村市场领导地位
        二 领导农村私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 合理安排农村市场
        四 开放与管理农村自由市场
    第三节 由支持生产救灾到支持农村发展多种经营
        一 支持灾区生产自救
        二 支持农村发展多种经营
    第四节 年复一年的增产节约运动
        一 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目的和原因
        二 增产节约运动的内容
第四章 大跃进时期的南阳县农村商业(19581960)
    第一节 商业"革新"运动
        一 商业体制的革新
        二 商业技术革新
    第二节 跳出商业圈子大办工业
        一 商办工业兴起的原因
        二 建厂情况概论
    第三节 得不偿失的支持人民公社发展多种经营运动
        一 支持人民公社大办工厂
        二 贻笑大方的副食品大生产运动
    第四节 业务分析:支持工农业大跃进掀起购销狂潮
        一 掀起生产资料供应狂潮
        二 向工农业劳动大军提供各种各样的生活资料和服务
        三 农副产品收购:向农副土特废品"进军"
    第五节 评大跃进时期的商业
        一 政治挂帅的消极作用
        二 大购大销的严重后果
第五章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19611965)
    第一节 业务经营
        一 商业调整概论
        二 供销社主营的大类商品的购销原则
        三 忙于救灾的1961年
        四 开始恢复的1962年
        五 恢复任务的完成
    第二节 农村私商问题
        一 农村私商问题的由来
        二 由改造到领导
        三 由领导到挤压
    第三节 开放集市贸易
        一 我国农村商业体制回溯
        二 国家有关农村集市贸易的政策规定
        三 南阳县开放农村集市贸易的个案分析
    第四节 饮下大跃进酿造的苦酒
        一 反对商品"走后门"运动
        二 商品"三清"运动
        三 改善经营管理运动
    第五节 大队代购代销点的建立
        一 建立的背景
        二 性质和任务
        三 业务经营及财务管理
        四 代购代销员
        五 领导管理
    第六节 支持农村发展多种经营
        一 中央政府有关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方针政策
        二 供销社系统支持农村多种经营的措施
        三 南阳县农村多种经营发展概况
        四 不该消逝的副业"单干"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19661976)
    第一节 商业系统的文化大革命
        一 "批"
        二 "树"
        三 "改"
    第二节 业务经营分析
        一 服务农业生产
        二 服务农民生活
    第三节 支持农村发展多种经营
        一 大力支持社队集体副业的发展
        二 社员家庭副业的尴尬处境
    第四节 农村私商问题
        一 对私指导思想
        二 对私政策
        三 对私商的冲击
        四 南阳县处理私商问题的个案分析
    第五节 集市贸易问题
第七章 徘徊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1976-1978)
    第一节 "双学一推"运动
        一 搞好"学、揭、批"
        二 做好企业整顿
        三 大树先进典型
    第二节 集市贸易问题
        一 狠批"四人帮"炮制的哈尔套经验
        二 徘徊中的集市贸易政策
    第三节 业务经营分析
        一 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工作
        二 农民生活资料的供应工作
        三 农副土特产品的收购工作
    第四节 支持农村发展多种经营
        一 以购促产
        二 抓好商品基地建设
        三 支持社队企业的发展
        四 南阳县农村多种经营发展概况
第八章 改革开放时期的南阳县供销合作社(1979-2010)
    第一节 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的改革
        一 改革的背景
        二 改革的内容
        三 评供销合作社的改革
    第二节 业务经营分析
        一 业务经营概览
        二 棉花经营
        三 农资供应
    第三节 官办转民办的尝试
        一 股金风波
        二 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社
        三 强化为农服务功能
结语
    一 百年回眸
    二 展望未来
征引文献
后记

(10)NICU出院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及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0~6 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表

四、评议评出的“后遗症”(论文参考文献)

  • [1]党员退出机制:理论传承、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J]. 杜洪梅. 学习论坛, 2019(06)
  • [2]移动电商领域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司法裁判研究 ——以中国裁判文书网59份判决书为样本[D]. 俞灵灵. 中国计量大学, 2018(02)
  • [3]当代中国水彩画风格演进历程 ——以水彩画展览为视角的考察[D]. 王辉宇. 东北师范大学, 2017(01)
  • [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瞄准偏差问题研究 ——基于豫中S镇的实地调研[D]. 赫明轩. 河南大学, 2016(03)
  • [5]靳三针疗法治疗中风病随机对照试验性研究的系统评价[D]. 李均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11)
  • [6]“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余华的“线索”[J]. 王侃,刘琳. 文艺争鸣, 2015(03)
  • [7]国家与基层社会的互动关系 ——以1949-1966年河南开封的优抚为中心[D]. 王玲. 南开大学, 2014(04)
  • [8]中国现代城市雕塑的发展研究[D]. 邵靖. 苏州大学, 2013(11)
  • [9]南阳县供销合作社研究(1949-2010)[D]. 李建中. 南京大学, 2010(08)
  • [10]NICU出院早产儿神经发育预后及影响因素的分析[D]. 廖承琳. 安徽医科大学, 2010(12)

标签:;  ;  

审查的“后遗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