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缺陷及对策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缺陷及对策

一、会计师事务所内控缺陷与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姚琳科[1](2021)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问题研究 ——以*ST瀚叶为例》文中提出我国2010年颁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提出达到条件的上市公司要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以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次年,我国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首批按照指引规定进行相关披露;而后,沪深主板上市公司施行;深交所2015年发布指引要求深市中小板上市公司施行披露;2019年沪市科创板开始实施。我国上市公司内控审计及其披露逐步规范化,内控审计报告数量逐步增加,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在否定意见报告中显现。以此为背景,整体分析被出具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存在的内控缺陷,并以*ST瀚叶为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本文探讨历年上市公司否定意见出具的情况,通过归纳总结法分析2019年的66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的整体,对其否定意见中提及的缺陷进行整理汇总,其缺陷主要集中在关联方交易及关联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以及对子公司管控不足等情况,并按照内控五要素进行归类。对否定意见公司对应的内控自评报告披露情况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内控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有助于上市公司规避以后年度被出具内控审计否定意见。继采用案例研究法以2019年度中存在缺陷较多,具代表性的瀚叶股份为案例,分析其导致否定意见的具体原因。整理瀚叶股份相关资料,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对其公司存在问题及否定意见提出的重大缺陷方面进行研究。最后相对应的提出改进内控建议,以使瀚叶完善内控,避免内控审计否定意见。通过对上市公司整体的分析以及对*ST瀚叶案例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上市公司内控审计否定意见的出具和内部控制存在问题,通过广度与深度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对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供有益参考。促使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在以后年度内部控制审计中被出具否定意见。

仉立文[2](2020)在《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质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部控制审计是各国监管层继美国SOX法案以后要求参照实施的一项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内部控制审计是通过审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和内部控制缺陷识别来保障公司财务报告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缺陷的披露来抑制管理层的舞弊行为,并最终为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内部控制审计通过鉴证、出具审计意见的方式来发挥监督功能和信号传递作用,从微观层面来保障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然而,首先,对于外部投资者和监管者来说,内部控制审计属于行为过程审计,其审计过程难以观测,审计意见结果的形式和内容也相对简单。其次,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审计市场需求较弱,审计师出于经济利益和审计市场竞争的考虑都会保留相应的审计投入,甚至对审计独立性做出妥协,从而伤害了审计质量。因此,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手段是否可以发挥相应的审计功能实现它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目标?对提高审计质量是否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否可以帮助公司纠正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具有相应的信息含量?这些问题都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挖掘。目前我国金融开放与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一方面,为了引进外资不断扩大开放市场,放宽各类资本的市场准入条件。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不断扩容与即将实施的注册制使得当前的监管压力不断扩大和深化。如何有效利用市场力量引入外部有效的治理和监督机制是监管层和投资者公共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我们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质量进行研究,基于审计理论通过对是否实施内控审计和内控审计意见两个层面,对内控审计监督功能、信息功能和保险功能发挥和内控审计质量进行了检验,具体包括:第一,代理理论视角下,内控审计具有一定的监督功能。研究发现:与未实施内控审计的公司相比,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减少公司财务重述的发生,并能抑制应计项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对公司违规违法行为和真实盈余管理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内控审计意见可以揭示公司未来可能发生财务重述、违规处罚和应计项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重述和应计盈余质量的作用在不同内控水平的公司中存在差异。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降低内部控制审计对减少财务重述和应计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当前内控审计体现出的监督功能说明,实施内控审计可以帮助公司识别内控内控缺陷并督促公司改进内控和财务报告系统,从而减少了公司财务重述并抑制了管理层应计盈余管理行为。非标准内控审计意见可以提示公司未来发生舞弊和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然而,内控审计难以改变公司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存在,并不能抑制被出具非标内控意见公司的重述、违规和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公司内控水平的差异导致内控审计监督功能发挥存在异质性,存在实质内控缺陷的公司抑制了内控审计监督功能的发挥。公司由于业绩压力和公司固有内控缺陷的存在让公司违规违法行为和盈余操纵仍存在机会。第二,信息理论视角下,内控审计具有信息功能。研究发现:首先,在实施内控审计的公司中,非标内控审计意见伴随着较低的财务报告可靠性及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市场投资者会做出负向的市场反应。公司同时收到非标内控和非标财报审计意见引起的公司股价下跌幅度超过了单独收到非标内控或非标财报审计意见带来的影响。并且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可以向市场传达显着的负向信息,并引起公司股票价格下跌。以上证据证实当前内控审计已经具备了一般审计的信号功能,可以向市场投资者传递公司内控相关的信息并在股价中得到反映。其次,基于现有的信息披露规则,公司在季报和半年报中可以向市场传递公司的财务信息,投资者可以根据季报、半年报以及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提前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判断和预测,而投资者无法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事前的判断和了解。随着内控审计实施年份的增长,投资者对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联系的认知更加深入。当公司被单独出具内控审计意见或是同时出具非标内控和财报审计意见时就会产生显着的负向市场反应。最后,市场投资者对公司风险的规避超过了对公司盈利的关注。与公司盈利相比,投资者显现出对公司经营和资金压力的关注。说明现有市场投资者对内控缺陷可能引起的舞弊及欺诈更倾向于“风险厌恶”。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很难在短期得到纠正,意味着未来发生舞弊和欺诈的可能,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向市场传递公司发生舞弊行为的信号作用被投资者所关注。第三,保险理论视角下,内部控制审计具有保险功能。研究发现,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增加了公司的审计费用,公司存在内控缺陷带来更高的审计费用溢价;法律风险在对内控缺陷与审计费用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实施内控审计增强了审计师和公司对内控缺陷带来法律风险的认知。一方面审计师通过提高审计费用来增强内控审计的保险价值,另一方面公司希望通过内控审计来缓解自身的法律风险,并接受审计费用的溢价。从法律风险与内控审计意见的关系来看,审计师会对高法律风险的公司出具非标内控意见,通过非标内控意见来为公司释放法律风险,同时也缓解了自身的法律责任。同时,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会对内部控制审计的保险价值产生影响。审计师提高了对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会产生诉讼风险的认知,从而显着增长了公司审计费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保险价值的影响在不同法律环境下存在差异,在高法律环境地区,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可以提高审计师对公司内控缺陷产生诉讼风险的认知,显着提高审计费用,但这种关系在低法律环境地区并不显着。此外,公司被出具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后并没有积极改进内部控制消除可能的法律风险。第四,内控审计质量与内控审计功能发挥。研究发现,首先,内部控制审计质量越高,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低,且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的公司中存在差异。其次,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影响了审计监督功能的发挥,检验结果说明内控审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审计意见购买活动。上市公司会通过审计师变更来实现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相比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进一步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并不受审计行业专长的影响,高审计行业专长不能帮助上市公司减少并整改内部控制缺陷,从而说明审计师难以抑制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再次,内控审计中存在意见购买的成因是对于外部投资者和监管者来说由于内部控制审计属于行为过程审计,其审计过程和审计意见的形成都难以观测。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比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更具不可预测性。内控审计质量的高低难以进行直接量化和评价,给公司带来了意见购买的机会。目前在内控审计功能发挥中,审计信息功能体现相对显着,监督功能和保险功能发挥并不充分。因此,提高内控审计质量和加强监管力度是充分发挥内控审计监督功能和保险功能的必然条件。因此,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内控审计发挥了一定程度的审计功能,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内控审计的监督功能抑制了公司财务会计差错的发生和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并未充分抑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和监管违规等机会主义行为。内控审计的信息功能促使公司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修正和优化,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息,相应的提高了市场经济效率,同时非标准内控审计意见的具有负向市场反应,促使公司在监管和融资压力下寻求对自身有利的内控审计意见;内控审计的保险功能促使公司和审计师之间产生了更多的经济依赖,建立了内控缺陷和法律风险之间的联系,非标内控审计意见降低了公司和审计师的法律责任,体现出相应的保险价值。研究创新和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第三方审计进行研究,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信息和保险功能的检验,揭示了投资者、监管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内部控制审计治理作用及实施效果的问题。第二,有效区分了两类非标审计意见,并对其市场反应的进行研究。检验了当前市场投资者对内控审计意见的认知和反应,及内控审计信息功能的表现。让市场投资者和监管者对非标内控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第三,从制度设计最终目标上探究了当前市场中内控审计治理的效果情况,进一步通过检验发现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这个结果,并以此来分析影响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及审计功能发挥的原因。尝试打开由于内控审计的不可预测性导致的执业“黑箱”。第四,采用了学术和实务界共同认可的多种变量作为衡量内控审计监督、信息及质量的替代变量,避免了单一变量检验结果不稳定的情形,保证了结论的稳健性。第五,采用了机器学习中交叉检验的方法来对内控审计质量进行评估,尝试了突破现有延续财务报告审计质量衡量方式的局限性。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边界不局限于财务和会计活动,且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是领先于审计和会计职业及其理论发展的,因此必须采用新的评价方法来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进行评价。

傅晓宇[3](2020)在《财务报表与内部控制整合审计研究 ——以S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该规范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构建了法律基本框架;2010年4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伴随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自2011年起,财政部逐步扩大内部控制审计范围,由国内外同时上市公司扩大至国内主板上市公司。截至2019年年底,国内创业板及中小板上市企业也开始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实务中,绝大部分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执行,即执行整合审计。该种审计模式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至今为止,对于整合审计的流程规范,行业协会及监管机构暂未出台有关的框架性或规范性文件,从业者在实践中也没有一套可统一遵循的流程框架。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整合审计的可行性、必要性、成本效益、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且得出的大体一致的结论: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无论从目的、审计程序、重要性水平、保证程度、提出意见的方式等都有相似之处甚至是许多地方的重合,将两种审计整合执行,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还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基于上述的研究背景,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性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整合审计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文章提出研究背景;日前将两种审计业务整合的做法已是大势所趋,我国法规只定性地做出规定,但并未详细说明如何将财务报表审计与内控审计进行有效地结合,其次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然后,文章归纳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异同点,在两者异同点的基础上引入“深口袋理论”、“审计风险理论”、“协同效应理论”三大理论证明了整合审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文章分析整合审计流程关键整合点,再结合Z会计师事务所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构建出完整的整合审计流程。在完成一系列理论铺垫及程序设计后,将整合审计流程应用于S公司,从“风险评估、控制测试、评价控制缺陷、实质性程序、出具审计报告”几个关键审计阶段以举例的方式详细描述如何将审计程序有效整合,展示整合审计的实施过程及效果。通过对S公司整合审计流程的应用,尤其是关键整合点进行实例演示,验证了整合审计的可行性和审计结果的可靠性。笔者得出整合审计对事务所而言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同时降低审计风险,对被审计单位而言也可节约审计成本,完善内控建设。同时,笔者对政府相关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被审计单位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王雅[4](2020)在《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对审计费用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近些年来随着资本市场运作规模的不断扩充,市场参与者有目的和动机去追求更高质量的财务信息,以历史性信息为主体的财务信息披露体系,越来越难以满足分析师进行预警判断的需求。与历史性信息相比较而言,业绩预告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信息披露的滞后性,能够有效缓解市场参与主体、利益相关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已有研究表明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所披露出的信息含量能够在流通市场中得到及时反馈,企业以外部市场为载体所反映出的声誉以及会计诚信水平,为会计事务所开展审计服务提供了相关的评判依据与基础,这种风险性的评估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评定与议价的实施效果。当前我国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师关注企业所处行业关键业绩指标、预测质量等信息,用以识别、评估企业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的可能性。在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的指导下,审计师所开展的审计风险评估活动将贯穿于审计设计与实施的整体之中。为此审计师在初步业务活动时评估企业审计风险的大小,将会决定需要实施审计程序的多寡。同时盈利预测质量作为风险评判的重要依据,能够对审计师进行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现有针对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投资者投资决策影响方面,少有学者将盈利预测的影响后果延伸至审计领域。本文通过探究管理层盈利预测信息质量与审计师风险评判依据间的作用关系,进而以盈利预测质量的多重视角为切入点,更加详尽的判断影响审计费用的因素,为企业和事务所提供更加具有现实意义的经验证据。基于此,本文根据我国盈利预测披露制度,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从对审计师的影响角度探究前期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与当期审计费用的影响关系。选取A股上市公司2014-2017年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管理层前期发布的盈利预测质量与当期审计费用显着负相关,具体表现在:前期盈利预测偏差越小、修正次数越少,盈利预测质量高,审计费用越低。(2)高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缓解审计师与企业的信息差距,削弱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与审计费用的负相关关系。(3)进一步研究中针对不同的盈利预测披露方式,将盈利预测区分为自愿性披露与强制性披露两类,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与审计费用间的影响关系。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管理层盈利预测披露制度和审计定价的现状角度对企业与监管机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卜小也[5](2020)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研究 ——以*ST航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是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否真实有效的“标尺”,是企业提高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质量的依据和保证,亦是建设一个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所在,成为提高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法宝”。自2010年以来,我国不断地对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进行补充更新,但仍存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不合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未能得到重视、内部控制的现状不甚理想等问题。这说明了仅仅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等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实质性内容的报告是不能起到很好监督效用的,因此,制定更严格的披露标准、更加细化披露的内容、更加严厉的处罚措施,才能充分保证企业披露信息的质量,保护信息使用者的切身利益。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整理分析国内外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相关文献,理清内部控制缺陷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再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提取近年来沪、深交易所A股上市的3588家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相关行业数据,进行数据统计、描述性分析以及一定的样本选取,更深层次的挖掘数据中的有用信息,分析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的现状问题;最后结合案例分析法,对*ST航通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概况进行描述并对其内控有效性进行了系统评估,深入剖析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中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通过研究发现:在*ST航通公司内部层面由于股权集中、高层管理者对内控缺陷信息披露不重视、信息沟通不畅、审计委员会缺乏独立性等内部因素;以及外部审计机构监督失效、外部监督部门监管不力等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ST航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不可能真实、完整、准确且及时的对其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进行有效披露。本文通过案例与实际结合,深入挖掘*ST航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对策,这些对策不仅对*ST航通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具有现实意义,也为其他的上市公司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同时对于我国政策法规的进一步落实及监管部门的监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促使我国上市公司更加重视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制定更加明确细化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真实完整地披露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信息。

包涵[6](2020)在《康得新财务舞弊手段、动因及治理研究 ——基于风险因子视角》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和规模也在日益增加。但由于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仍然相对落后,监管制度不完善,近年来财务舞弊现象屡屡发生,舞弊手段层出不穷。显然,财务舞弊乱象给个人、企业和社会所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一方面危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则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甚至使得整个行业声誉受损,从此一蹶不振。因此,研究如何治理财务舞弊并从根源找到财务舞弊问题所在是关键。本文选取康得新财务舞弊作为案例来进行研究,以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和其他相关文献为基础来展开论述,首先简要说明了康得新的公司概况,并对其财务舞弊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了阐述;紧接着对康得新财务舞弊进行事前识别,发现了存贷双高、毛利率、应收账款和净现比等财务指标的异常,同时对外部信息和股权质押过高以及内部控制缺陷等内部信息进行合理识别质疑;随后,开始着重分析康得新财务舞弊所采取的手段,主要为通过调节收入与成本来虚增利润,其中不乏隐瞒关联交易和担保情况、未如实披露募集资金情况、私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和虚增预付账款等舞弊方法;再然后基于舞弊风险因子理论将康得新财务舞弊动因分为个别风险因子和一般风险因子,其中个别风险因子中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下、控股股东资金危机、康得新业绩压力和企业退市风险是动因,一般风险因子中股权集中、内控失效、中介机构监管不利和舞弊成本低是动因;最后,本文就其舞弊动因有针对性提出治理对策及建议,包括提升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制定合适经营策略、分散股权、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加强中介机构监管和增加舞弊成本等。

李佳[7](2020)在《*ST大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文中提出伴随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企业纷纷开始重视内部控制建设,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保障企业良好运行的必要前提。自2012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为否定意见的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暴露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诸多问题。所以,企业需要重点关注自身内部控制情况,积极寻找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问题根源,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加强自身内部控制建设。本文选取*ST大控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献资料法,搜集并整理内部控制相关文献,梳理相关概念及理论,作为文章研究基础。然后运用案例分析法,结合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T大控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等相关资料,从内部控制五要素角度来探析*ST大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经过研究发现:*ST大控内部控制环境薄弱主要体现为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企业高层人员频繁变动、企业诚信文化有所缺失,而公司股权集中、人力资源制度不完善、缺少专业法务人员等则是其主要原因;风险识别与分析不充分、风险应对效果不佳说明了*ST大控风险评估能力不足,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缺乏专业风险管理团队、风险应对态度被动等导致了问题发生;会计系统控制不到位、授权审批控制不严格、募集资金管理混乱是*ST大控控制活动不规范的重要表现,主要原因有:财务人员专业性不足且未坚守住职业道德、不重视授权审批控制活动、募集资金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对外信息披露违规、内部信息沟通不足使得*ST大控信息与沟通弱化,反舞弊机制与举报投诉制度不健全、信息沟通制度不完善、信息沟通渠道不顺畅等为其问题成因;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则证明*ST大控内部监督不到位,原因包括:内部监督意识薄弱、未设立内审部门、审计委员会及监事会缺乏独立性等。最后,结合上述问题及原因分析,本文再从内部控制五要素方面为*ST大控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采用优化股权结构、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建设企业诚信文化、选聘专业法务人员等方式优化内部控制环境;通过建立风险管理团队及完善风险分析方法来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加强财务人员专业与道德素质、规范授权审批流程、加强募集资金管理是规范控制活动的有效手段;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反舞弊机制与举报投诉制度、拓展信息沟通渠道则可以强化信息与沟通;使用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成立内部审计部门、加强日常持续监督等方法来加强内部监督。以期改善*ST大控内部控制现状,为企业重新上市做准备,也为具有类似内部控制问题的上市公司提供借鉴与参考。

刘斯雨[8](2019)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 ——以N公司为例》文中提出自2001年“安然事件”财务舞弊丑闻曝光之后,美国通过《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简称SOX法案)强制在美上市的公司进行内控评价,且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相应内控审计报告,以此来建立一个透明且公正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我国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以财政部等五部委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并要求上市公司健全其内部控制,定期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并聘请注册会计师对其进行内控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也存在风险,但目前对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文献不多。内部审计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不管是对内部审计的发展,还是对于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讲,内部审计方法扮演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融合,国际环境也越来越复杂,上市公司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机遇和挑战,上市公司要想在激烈的环境下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就必须把风险管理放在首位。在面对风险管理的时候,可以借助内部审计的监督和评价,加强企业对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内部审计的研究,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论述了本文所用到的相关理论,并且对理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阐明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策略,构建相应的理论框架和审计风险模型,使得该模型是有使用价值的;利用相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相关数据分析了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披露的内控报告及内控审计报告的现状,从各个方面力争全面分析并从中发现其普遍问题。就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以注册会计师角度,企业角度,监督角度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分析N公司IPO内部控制审计失败的案件,来探索审计人员在审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时产生的审计问题与风险;最后,分别从会计师事务所层面、被审计单位层面及制度层面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芦雅婷[9](2019)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制度同形”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美国2002年SOX法案颁布之后,内部控制相关立法进程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加快。我国从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开始要求企业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至2014年《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21号——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规定》对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细节内容做出具体规定。可以看到,我国不断发展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旨在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信息含量。但从实践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所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呈现出趋同的特征,存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披露不充分、信息披露效率较低等问题。然而,现有研究较为忽视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决策的研究。鉴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面临着制度压力,包含来自不断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所带来的强制压力、相关媒体或协会所产生专业化的规范压力以及原则性的缺陷认定规范致使上市公司面临诸多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模仿压力。因此,本文引入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制度同形”解释上市公司实践中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信息披露趋同现象。并立足于我国内部控制制度背景,实证检验在制度化组织环境中,在面临着制度压力时,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这一行为的存在。研究这种行为会给上市公司带来怎样的效应?从理论和经验上回答这些问题将对监管者完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规范,对推进上市公司有效认定内部控制缺陷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论文以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制度同形”及其效应展开研究。首先,梳理新制度主义理论,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的存在动因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将国内外与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相关的制度规范进行梳理,并对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信息披露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进而总结缺陷认定过程中所呈现的行为特征,为研究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决策提供一定的现实基础。其次,实证检验并证实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的存在,进一步识别缺陷认定“制度同形”对象。最后,分别基于违规处罚、企业发展和内部控制审计视角实证分析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制度同形”效应,并考察哪些因素会影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制度同形”效应。研究发现:(1)上市公司由于受到强制压力、规范压力和模仿压力的影响,导致其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存在“制度同形”,且同形于同行业平均水平。(2)基于违规处罚视角验证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具有规制效应。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程度越高,其因违规被处罚的可能性越低,违规处罚的严重程度越轻。(3)基于企业发展视角验证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具有收益与风险抑制效应。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程度越高,企业业绩越低,企业风险越低。(4)基于内部控制审计视角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并不具有信息效应。即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制度同形”将导致内部控制审计师无法识别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信号。本文主要的研究贡献在于:理论方面,第一,基于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制度同形”概念,拓展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动因机制的研究视角。从制度同形的三个方面分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制度动因,为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行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第二,打开了决策者信息决策过程的“黑箱”,丰富了信息披露行为以及管理者认知运作机理的研究。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的存在,为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提供经验证据。第三,丰富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经济后果研究。检验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的规制效应、收益与风险效应以及信息效应。实践方面,第一,对监管者而言,为其确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的披露制度提供监管方向及力度方面的参考,有助于监管者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引导与监管。第二,对上市公司而言,有助于其识别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导致的经济后果,从而促进其有效制定并披露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王亚莉[10](2020)在《内部控制质量、控制人性质与审计收费的研究》文中提出自1980年Simunic提出审计收费影响因素模型,学术界对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近几年随着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联性。髙质量的内部控制不仅能够保证财务报告的公允和真实,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审计过程中的溢价收费。另外,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在上市公司中,不少是由国企转型而来,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政治关联性及面临的监管力量也存在一些差异,实际控制人的性质对于审计定价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内部控制质量、控制人性质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和梳理,考察我国企业审计收费现状的基础上,从理论角度,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及不同控制人性质下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检验假设。以2013-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11776个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选取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为审计收费、迪博内部控制指数的自然对数为内部控制质量、按控制人性质分为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并引入被审计公司相关财务指标和会计事务所特征作为控制变量,通过查询国泰安数据库(CSMAR)和迪博内部控制风险数据库(DIB)获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为显着负向关系;2)通过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引入控制人性质变量分为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发现与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的负向关系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更加显着。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于规范审计收费及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会计师事务所内控缺陷与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师事务所内控缺陷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问题研究 ——以*ST瀚叶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本文框架图
    1.4 创新点
2 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相关理论
    2.1 内部控制与内控五要素
    2.2 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的出具、内涵及影响
        2.2.1 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的出具
        2.2.2 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内涵
        2.2.3 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影响
    2.3 理论基础
        2.3.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信号传递理论
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总体分析
    3.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整体情况
    3.2 上市公司被出具内控审计否定意见原因
        3.2.1 否定意见提及的内控缺陷整体情况
        3.2.2 否定意见提及的内控缺陷具体表现
        3.2.3 从内控五要素角度对缺陷进行分析
    3.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分析
        3.3.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情况
        3.3.2 上市公司内控自评缺陷披露与否定意见不一致分析
        3.3.3 上市公司披露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存在的问题
4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规避对策
    4.1 健全上市公司关联方内部控制
    4.2 完善上市公司业务审批流程
    4.3 建设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
5 案例介绍
    5.1 *ST瀚叶背景介绍
        5.1.1 公司简介
        5.1.2 主营业务
    5.2 *ST瀚叶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情况分析
        5.2.1 *ST瀚叶历年内控审计意见与自我评价
        5.2.2 *ST瀚叶内控否定意见提及的缺陷概述
        5.2.3 *ST瀚叶内控自我评价缺陷披露及整改
    5.3 从内控五要素分析导致*ST瀚叶否定意见原因
        5.3.1 内部控制环境
        5.3.2 风险评估
        5.3.3 控制活动
        5.3.4 信息与沟通
        5.3.5 内部监督
    5.4 *ST瀚叶防范再次被出具否定意见的相关建议
        5.4.1 改善组织架构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5.4.2 落实瀚叶风险评估体系做好事前防控
        5.4.3 细化各环节管理贯彻控制活动实施
        5.4.4 采取激惩措施提高瀚叶信息与沟通效率
        5.4.5 结合瀚叶发展完善内部监督制度
6 结论
    6.1 结论
    6.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致谢

(2)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分析
        1.2.1 内部控制
        1.2.2 内部控制审计
        1.2.3 审计监督、信息与保险功能
        1.2.4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
    1.3 概念框架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章节安排
    1.4 研究创新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
        2.1.1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区别与联系
        2.1.2 整合审计的研究综述
    2.2 内部控制审计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
        2.2.1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因素
        2.2.2 内部控制审计的经济后果
        2.2.3 内部控制审计市场反应
    2.3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
        2.3.1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行业监管
        2.3.2 审计师与客户关系
        2.3.3 审计意见购买
    2.4 现有研究文献评价
3 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3.1 公司外部审计的职能
    3.2 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发展
        3.2.1 国外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
        3.2.2 国内内部控制审计发展
    3.3 监管环境的发展与变革
        3.3.1 金融监管发展与需求
        3.3.2 法律环境建设
    3.4 理论基础
        3.4.1 审计需求理论
        3.4.2 政府监管理论
        3.4.3 不完全契约理论
        3.4.4 有效市场理论
    3.5 理论分析框架
4 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监督功能
    4.1 研究背景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3 研究设计
        4.3.1 实证模型
        4.3.2 变量定义
        4.3.3 数据来源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多元回归分析
    4.5 拓展性检验
    4.6 小结与结论
5 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信息功能
    5.1 研究背景
    5.2 理论分析与文献回顾
    5.3 研究假设
    5.4 研究设计
        5.4.1 实证模型
        5.4.2 变量定义
        5.4.3 数据来源
    5.5 检验结果
        5.5.1 描述性统计
        5.5.2 单变量分析
        5.5.3 多元回归结果
    5.6 稳健性检验
    5.7 本章小结
6 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保险功能
    6.1 研究背景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2.1 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费用
        6.2.2 内控缺陷对法律风险中介效应的影响
    6.3 模型设定与实证方案
        6.3.1 样本选择
        6.3.2 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回归结果分析
        6.4.3 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6.5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法律风险
        6.5.1 研究假设与模型
        6.5.2 检验结果
    6.6 本章结论与启示
7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审计功能实现
    7.1 本章背景与预期贡献
        7.1.1 研究背景
        7.1.2 预期贡献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7.3 研究设计
        7.3.1 实证模型与变量定义
        7.3.2 样本选择
    7.4 实证结果与分析
        7.4.1 描述性统计
        7.4.2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7.4.3 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7.5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
        7.5.1 研究假设与模型
        7.5.2 检验结果
        7.5.3 进一步分析
        7.5.4 稳健性检验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财务报表与内部控制整合审计研究 ——以S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图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整合审计的含义及基本原则
        2.1.1 整合审计的含义和目标
        2.1.2 整合审计的基本原则
    2.2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共同点与区别
        2.2.1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
        2.2.2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共同点
    2.3 整合审计理论基础
        2.3.1 深口袋理论
        2.3.2 审计风险理论
        2.3.3 协同效应理论
第三章 我国整合审计的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整合审计发展整体情况
    3.2 我国整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缺乏规范性文件
        3.2.2 缺乏对整合审计的正确认识
        3.2.3 专业胜任能力有待提高
    3.3 Z事务所整合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Z事务所情况简介
        3.3.2 Z事务所整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整合审计的流程构建
    4.1 整合审计流程分析
        4.1.1 审计范围的重合分析
        4.1.2 整合审计流程分析
    4.2 整合审计的流程设计
第五章 S公司整合审计流程运用及效果评价
    5.1 S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5.2 S公司整合审计流程运用
        5.2.1 初步业务活动
        5.2.2 计划审计工作
        5.2.3 风险评估
        5.2.4 控制测试
        5.2.5 评价控制缺陷
        5.2.6 实质性程序
        5.2.7 出具审计报告
    5.3 S公司整合审计实施效果评价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4)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对审计费用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审计费用
        2.1.2 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
        2.1.3 内部控制有效性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信号传递理论
        2.2.3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2.2.4 锚定效应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审计费用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2.3.2 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与审计费用
        2.3.3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费用
        2.3.4 文献评述
    2.4 本章小结
3 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3.1 机理分析
    3.2 假设提出
        3.2.1 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与审计费用的影响关系
        3.2.2 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费用
        3.2.3 盈利预测质量、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费用的相关性
    3.3 本章小结
4 实证方案设计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模型构建
    4.4 本章小结
5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1.1 样本企业行业、年度分布状况统计
        5.1.2 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5.1.3 分组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与审计费用关系
        5.3.2 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内部控制有效性与审计费用
    5.4 进一步研究
    5.5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研究 ——以*ST航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本文的创新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内部控制缺陷的定义及分类
        2.1.2 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与认定
        2.1.3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信号传递理论
        2.2.4 公司治理理论
        2.2.5 政府干预理论
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现状分析
    3.1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总体披露概况
    3.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现状
    3.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现状
    3.4 现状总结与启示
4 *ST航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违规的案例分析
    4.1 *ST航通基本情况介绍
        4.1.1 公司简介
        4.1.2 案例背景
        4.1.3 *ST航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
    4.2 *ST航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的具体概况
        4.2.1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概况
        4.2.2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概况
        4.2.3 *ST航通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概况分析
    4.3 *ST航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4.3.1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不精确
        4.3.2 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不合规
    4.4 *ST航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违规的原因分析
        4.4.1 公司内部层面原因
        4.4.2 外部审计机构及政府监管层面
5 对策及建议
    5.1 公司内部层面
        5.1.1 制定严格的内控缺陷认定标准,抑制大股东操纵
        5.1.2 加强对内控缺陷披露的重视,保证信息披露的质量
        5.1.3 建立健全信息沟通体系,提高内控缺陷信息传递效率
        5.1.4 强化内部控制监督,提高董监会独立性
    5.2 外部审计机构及政府监管层面
        5.2.1 强化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追究制度
        5.2.2 加强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管力度
6 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康得新财务舞弊手段、动因及治理研究 ——基于风险因子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财务舞弊概念界定
        2.1.2 舞弊相关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财务舞弊动因
        2.2.2 财务舞弊识别
        2.2.3 财务舞弊手段
        2.2.4 财务舞弊治理
    2.3 文献评述
        2.3.1 国外文献评述
        2.3.2 国内文献评述
第3章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基本情况
    3.1 行业介绍与公司概况
        3.1.1 行业介绍
        3.1.2 公司简介
        3.1.3 公司股权结构
    3.2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回顾
第4章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4.1 财务舞弊识别分析
        4.1.1 财务信息识别
        4.1.2 非财务信息识别
    4.2 财务舞弊手段分析
        4.2.1 通过调节收入与成本虚增利润
        4.2.2 隐瞒关联交易情况
        4.2.3 隐瞒关联担保情况
        4.2.4 未如实披露募集资金情况
        4.2.5 虚增预付账款
    4.3 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4.3.1 个别风险因子层面
        4.3.2 一般风险因子层面
    4.4 康得新财务舞弊的影响
        4.4.1 对投资者的影响
        4.4.2 对审计机构的影响
        4.4.3 对公司和员工的影响
第5章 康得新财务舞弊治理对策
    5.1 道德品质因素治理
        5.1.1 提高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质
        5.1.2 建设诚信企业文化
    5.2 动机因素治理
        5.2.1 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5.2.2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
    5.3 舞弊机会因素治理
        5.3.1 优化股权结构
        5.3.2 完善内部控制
    5.4 发现可能性因素治理
        5.4.1 对会计师事务所
        5.4.2 对保荐机构
        5.4.3 对银行资金池业务
        5.4.4 对行业协会
    5.5 受惩罚性质和程度因素治理
        5.5.1 提高违规成本
        5.5.2 明确先行赔付制度
        5.5.3 落实代表人诉讼制度
        5.5.4 强化信息披露要求
第6章 结论与不足之处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7)*ST大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内部控制影响因素研究
        1.3.2 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研究
        1.3.3 加强内部控制的对策研究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分析
    2.1 内部控制相关概念
        2.1.1 内部控制定义及要素
        2.1.2 内部控制目标及原则
    2.2 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分析
        2.2.1 控制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信号传递理论
3 *ST大控公司概况及其相关报告对比情况
    3.1 选取*ST大控作为案例研究对象的原因
    3.2 *ST大控公司概况
        3.2.1 公司简介
        3.2.2 组织架构
        3.2.3 股权结构
        3.2.4 经营状况
    3.3 *ST大控相关报告对比情况
        3.3.1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对比情况
        3.3.2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对比情况
4 *ST大控内部控制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4.1.1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
        4.1.2 企业高层人员频繁变动
        4.1.3 企业诚信文化有所缺失
    4.2 风险评估能力不足
        4.2.1 风险识别与分析不充分
        4.2.2 风险应对效果不佳
    4.3 控制活动不规范
        4.3.1 会计系统控制不到位
        4.3.2 授权审批控制不严格
        4.3.3 募集资金管理混乱
    4.4 信息与沟通弱化
        4.4.1 对外信息披露违规
        4.4.2 内部信息沟通不足
    4.5 内部监督不到位
        4.5.1 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
        4.5.2 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
5 *ST大控内部控制问题的解决建议
    5.1 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5.1.1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合理分散大股东股权
        5.1.2 完善人力资源制度,重视高层人员管理
        5.1.3 建设企业诚信文化,培育社会责任感
        5.1.4 增强企业法制意识,选聘专业法务人员
    5.2 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5.2.1 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风险管理团队
        5.2.2 完善风险分析方法,提高风险应对水平
    5.3 规范控制活动
        5.3.1 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加强财务人员道德修养
        5.3.2 完善授权审批制度,规范业务审批流程
        5.3.3 严格执行募集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募集资金管理
    5.4 强化信息与沟通
        5.4.1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信息披露责任
        5.4.2 健全反舞弊机制,建立举报投诉制度
        5.4.3 拓展信息沟通渠道,提高信息沟通效率
    5.5 加强内部监督
        5.5.1 健全内部监督制度,明确监督主体责任
        5.5.2 成立内部审计部门,确保监督机构独立性
        5.5.3 加强日常持续监督,及时整改内控缺陷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8)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 ——以N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创新之处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理论概述
    第一节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涉及的理论
        一、风险及风险控制理论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概念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控制的意义
    第二节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法律依据及其模型
        一、内部控制审计的演进及其法律依据
        二、内部控制评价与内部控制审计
        三、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四、注册会计师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模型及其控制策略
第三章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存在的风险
    第一节 我国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
        一、注册会计师层面
        二、企业层面
        三、监管层面
    第二节 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问题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影响
        一、增加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
        二、考验CPA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技能
        三、动摇CPA的社会公信力
    第三节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上市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度不够
        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质量较低
        三、缺乏统一标准使得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在披露上存在混乱
第四章 N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N公司基本情况
    第二节 N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及其后果
        一、N公司舞弊案件回顾
        二、N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第三节 N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一、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原因
        二、N公司自身原因
        三、监管层面原因
第五章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策略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角度
        一、提高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专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教育
        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第二节 被审计单位角度
        一、创造良好的内控环境,高效执行内控制度
        二、加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第三节 国家监管角度
        一、完善内部控制的审计准则
        二、引入保险制度,探寻审计新模式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不足与未来研究方向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
    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9)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制度同形”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缺陷
        1.2.2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
        1.2.3 制度同形
        1.2.4 效应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回顾与研究述评
        2.1.1 内部控制缺陷研究现状
        2.1.2 “制度同形”研究现状
        2.1.3 文献述评
    2.2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行为理论基础
        2.2.1 新制度主义理论
        2.2.2 寻租理论
    2.3 企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后果理论基础
        2.3.1 交易费用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4 外部性理论
        2.3.5 信号揭示理论
    2.4 理论分析框架与论证思路
        2.4.1 理论分析框架
        2.4.2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效应作用机理
第3章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制度规范与现状分析
    3.1 美国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制度规范发展历程
    3.2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制度规范发展历程
    3.3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信息披露现状调查与分析
        3.3.1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信息披露现状
        3.3.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同形”特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存在的实证研究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 研究设计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2 模型设计
        4.2.3 变量定义
    4.3 实证结果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存在的回归检验
        4.3.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对象的回归检验
        4.3.4 稳健性检验
        4.3.5 进一步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效应:基于违规处罚视角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2.2 变量的选取与模型的构建
    5.3 实证检验与结果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相关性检验与分析
        5.3.3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与违规处罚的回归分析
        5.3.4 控制内生性问题
        5.3.5 稳健性检验
        5.3.6 进一步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效应:基于企业发展视角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2 变量的选取与模型的构建
    6.3 实证检验与结果
        6.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6.3.2 相关性检验与分析
        6.3.3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与企业发展的回归分析
        6.3.4 控制内生性问题
        6.3.5 稳健性检验
        6.3.6 进一步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效应:基于内部控制审计视角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7.2.2 变量的选取与模型的构建
    7.3 实证检验与结果
        7.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7.3.2 相关性检验与分析
        7.3.3 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制度同形”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回归分析
        7.3.4 控制内生性问题
        7.3.5 稳健性检验
        7.3.6 进一步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与监管职能
        8.2.2 提高上市公司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断完善公司治理
        8.2.3 提高内控审计机构的内控审计质量
    8.3 研究局限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10)内部控制质量、控制人性质与审计收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内部控制质量
        2.1.2 控制人性质
        2.1.3 审计收费
    2.2 相关理论
        2.2.1 审计定价决定因素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4 成本效益原则
    2.3 国内外文献综述
        2.3.1 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研究
        2.3.2 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
        2.3.3 控制人性质与审计收费
        2.3.4 文献评述
第三章 现状分析及假设提出
    3.1 上市公司审计收费现状
        3.1.1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收费较国际四大相对偏低
        3.1.2 审计收费没有统一标准
        3.1.3 事务所在收费定价上竞争激烈
    3.2 假设提出
        3.2.1 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关系分析及假设提出
        3.2.2 不同控制人性质下,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关系分析及假设提出
第四章 实证检验及结果讨论
    4.1 样本及指标选取
        4.1.1 样本选取
        4.1.2 指标选取及数据来源
        4.1.3 回归模型
    4.2 描述性统计
    4.3 相关性分析
    4.4 多元回归分析
        4.4.1 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关系回归分析
        4.4.2 不同控制人性质下,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收费关系回归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及其对策建议
        5.1.1 研究结论
        5.1.2 对策建议
    5.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会计师事务所内控缺陷与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否定意见问题研究 ——以*ST瀚叶为例[D]. 姚琳科. 中原工学院, 2021(09)
  • [2]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质量研究[D]. 仉立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3]财务报表与内部控制整合审计研究 ——以S公司为例[D]. 傅晓宇.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4)
  • [4]管理层盈利预测质量对审计费用影响研究[D]. 王雅.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及披露研究 ——以*ST航通为例[D]. 卜小也.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8)
  • [6]康得新财务舞弊手段、动因及治理研究 ——基于风险因子视角[D]. 包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0(08)
  • [7]*ST大控内部控制问题研究[D]. 李佳.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8]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研究 ——以N公司为例[D]. 刘斯雨.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7)
  • [9]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制度同形”效应研究[D]. 芦雅婷.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6)
  • [10]内部控制质量、控制人性质与审计收费的研究[D]. 王亚莉. 西京学院, 2020(04)

标签:;  ;  ;  ;  ;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缺陷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