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我想说复苏并不容易

美国经济:我想说复苏并不容易

一、美经济:想说复苏不容易(论文文献综述)

岳圣淞[1](2019)在《政治修辞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1993-2018):决策视角下的话语研究》文中认为对外政策的制定过程受到国内政治、双边关系和国际政治等因素影响。此外,决策方的作用亦不容忽视——作为决策主体,决策方在认知和界定情势方面掌握主动权,无论是何种可能影响政策最终走向的因素,都必须通过决策方主观认知的判断、筛选、认知和过滤,才能最终以特定的形式在政策中被呈现出来。政策的本质是话语,为了在政策中体现主观认知和偏好,进而影响政策的走向,决策方需要以特定的方式操纵政策话语,精心设计和选择叙述的框架,综合运用话语资源,对政治受众采取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政治说服,以阐释其政策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才能实现最终的政策成功。这种话语层面的战略就是政治修辞。以往的政策研究大多采取理性主义的研究视角,关注客观因素对政策产生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行为体特别是决策方主观因素对政策产生的可能影响。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政治修辞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修辞性政治分析的理论框架,提出以政治修辞为路径的对外政策话语分析模式,选取1993年至2018年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演变作为案例,从话语角度解读了其调整转型过程及其背后动因:决策方根据对情势的主观认知和界定,在话语层面上综合运用设定议题、框定主体、建构情境、组织叙述等手段,从构建对华政策的情境入手,塑造对中国的安全威胁感知、建构中国的身份、确立对华政策的基本走向,再以此为支点,逐步扩展对华政策的话语体系,最后与相关的政策建议整合,形成完整的对华政策合法化逻辑。具体来说,在一个完整的政策过程中,作为话语战略实施的政治修辞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情境塑造。作为政策制定的起点,决策者需要结合其个人认知,对所面临的客观情势进行综合研判,并在此基础上组织叙述,目的是让特定的受众群体感知到一定程度的威胁,为接下来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做铺垫;第二,身份标签。基于情境塑造,决策者需要具体指出造成这一情境的施动者,即政策将要实施的对象。通过提出一个具象化的身份表达,决策者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对“自我”与“他者”的身份定位,并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即“他者”如何造成了当前的紧张局势,对“自我”利益产生了何种影响;第三,政策解释。在这一阶段,决策者需要进一步说明应当采取何种行动对当前情势予以应对才是合理合法的,也就是具体政策的阐释。至此,决策者通过对话语的操纵和主观化的表达,完成了整个政策逻辑的阐释,并将其输出给特定的受众群体。政治修辞反映出决策方在特定情势下的决策逻辑和思维方式,是其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手段,也是影响政策走向的重要因素。在对外政策分析中引入政治修辞的分析视角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理论方面,以政治修辞为核心的话语研究主张从决策者主观出发,探知主观因素对政策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弥补当前理性主义主导的政策分析方式的不足,更有助于加深对特定政策本质的理解。现实意义上,以全新的路径研究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美国对华政策调整的深层次动机,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同时,对外政策领域的政治修辞研究也可以促进中国对如何采取一定的话语战略提升对外政策的制定水平、更好地在国际社会上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提升国际话语权方面的思考。

段芳草(DOAN PHUONG THAO)[2](2019)在《越中经济走廊对越南经济影响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越中两国山水相连、中越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国领导交往频繁,人民之间的感情深厚友好,两国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从2004年,越南提出“两圈经济走廊”之后,越中两国有了共同发展的目标,双方一步一步深入了解、互相帮助、合作共赢、有利发展。在越中两国之间的地理位置和贸易经济的条件下,越中的经济贸易的战略已提出和促进发展“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和“南宁-谅山-河内-海防”的经济走廊。然而从2004年为止,“两圈经济走廊”不仅对越中双方的经济增加发展,而还带来不少不利的问题。因此,课题为“越中经济走廊对越南经济影响研究”是必须,有高实践性与理论意义。为了深刻了解越中两国在发展“两圈走廊”的过程中越南经济贸易会有机遇与挑战。本文首先总结了越中两个经济走廊的形成、现状,通过国内外的文献对越中经济走廊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来深入地了解。之后,阅读大量国内外的资料与在越南网络收集关于双方经济贸易的最新数据,分析了越中经济走廊对越南经济的收益和风险、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得知越中进行发展“两圈走廊”之后越南经济贸易越来越发展,但面对一些风险的阻碍使越南的经济发展得缓慢,提出一些对越南经济体有利的政策建议。通过研究文献理论、全面分析两国边境贸易的现状、统计数据、结论等方面,本文认为:1、越中经济通过越中经济走廊的协议已获得很多收益,关于经济贸易增长速度、GDP增加、就业结构为越南人民创造新的工作机会、产业结构完善。2、随着越中经济走廊发展的过程中,“两圈走廊”还给越南经济带来影响。明显在越中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失衡风险,并且经济走廊开发之后越南债务越来越增加。3、通过越中两圈走廊存在好处和坏处的情况下,对交通仓库的基础设施、双边的政策、文化、人力资源需要进行完善,并提出一些建议以。

杨惠然[3](2018)在《20世纪30年代天津《益世报》社论中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文中指出作为“民国四大报刊”之一的天津《益世报》,虽然从未标榜自由主义报刊的身份,但从为“五四运动”伸张正义到鼓吹宪政再到宣扬“第三条道路”,天津《益世报》一直带着浓厚的自由主义色彩。尤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罗隆基、梁实秋和钱端升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不约而同的聚集在天津《益世报》,让该报成为一份不折不扣的自由主义报刊。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天津《益世报》社论中的自由主义思想庞杂广泛,主要包括:宣扬法治、民主、宪政的政治自由主义思想,提倡发展社会主义式经济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坚信社会历史观上以天演论为基础的社会进化论,以及在报纸运营和新闻实践中坚守的自由主义传播理念和原则。其中,因为内外交困的国情,政治自由主义思想的议论和宣扬在众多思想中占据半壁江山。围绕在天津《益世报》周围的自由主义者,大都思想启蒙自清末严复和梁启超等人关于自由主义思想的早期理论;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上世纪二十年代,或是留学海外,或是积极参加国内自由主义运动,自由主义思想日趋成熟;在三十年代吸收国家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等思想,形成具有当时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思想,表现出其夹在自由主义理想和民族危亡中的矛盾和失措,以及为调和这一矛盾所尽的努力。

邵鹏鸣[4](2018)在《论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非伪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它不仅只影响中美两个国家,而且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会对相关周边国家和世界格局产生重要的影响。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国际上又一次掀起了“中国威胁论”,特别是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以来,关于中美关系的“修昔底德陷阱”问题成了各界关心的焦点。基于此,本论文研究的核心目标是中国在2018年到2050年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中美之间到底会不会滑向“修昔底德陷阱”,以及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好中美关系,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本论文主要采取了层次分析法、利益分析法、历史分析法、个案分析法和心理分析法等分析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美国历来对华政策中的“修昔底德陷阱”因素,中美“权利”比较及“修昔底德陷阱”的本质,美国制约中国的可能选项和办法,该陷阱对中国经济、政治和对外开放战略的影响以及中国如何应对该陷阱等。本论文研究发现中美“修昔底德陷阱”问题具有非伪性。这并不像很多乐观的分析人士认为的那样--中国在实力方面不能、在意图方面不愿挑战美国的霸权地位,中美之间不存在对抗和“战争”的可能性。本论文认为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问题主要取决于美国,从美国的对华政策历史和现阶段美国拿捏中国的选项和方法来看,尤其是再加上特朗普总统的个人特点,中美之间很有可能会滑向“修昔底德陷阱”。本论文的研究既有助于把握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认清中美滑向“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及其本质,也有助于了解全球其他国际事务与中美关系的关联性,因此,这便于中国更好地认识和处理好双方关系,尽可能地避免中美滑向“修昔底德陷阱”及其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所需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杨爽[5](2018)在《《中国经济奇迹的终结?》专题讨论会口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得到提升,因此,中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小组专题座谈会是沟通和交流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我们了解西方世界声音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研究小组座谈讨论的交替传译有着重要的探索和实践意义。本报告以亚洲协会的一个小组座谈讨论为文本,尝试从释意理论的角度分析和优化口译,总结经验,以期为未来的小组座谈讨论口译研究做出贡献。释义理论,源自上个世纪60年代的法国,由赛莱科维奇和勒代雷等法国高等翻译学院的学者们所创立。该理论认为翻译作为一种交际活动,并非单向的解码过程,而是动态的释意过程,衡量翻译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在于是否实现了原文意思或效果的对等。本报告即是以这个理论为指导,选用了一个小组座谈进行了口译实践。本报告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任务描述,即介绍该口译任务的背景、意义、特点以及模拟观众。第二部分是过程描述,该部分叙述了口译译前准备、口译过程和口译质量评价。第三部分则是案例分析,分别描述了此次口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所遵循的释意理论、以及释意理论的三个层次、三角模型简介和基于释意理论所提出的解决方法。

冯黛梅[6](2018)在《美国经济与货币政策制定》文中研究表明出身于“芝加哥学派”的艾尔兰,强调美国的经济政策建立在自由市场的基础之上,遵循弗里德曼的自由市场理论,但认为政府在社会保障、货币政策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在他看来,提出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的罗斯福新政拯救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体系;而“像美国联邦储备银行这样政府?

涂霁桃[7](2018)在《二战后初期美中经济交流目标的差异性探析 ——以《公司法》修改和《美中商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美国寻求向全世界进行经济扩张,输出资本,其中战后中国的巨大市场成为美国资本输出的必选之地。与此同时,战后中国国民政府也在着手进行经济恢复与工业重建,渴望引进美国的外资与技术。两国都不约而同地考虑发展战后双方贸易关系,寻求制定新的经济法规,缔结新的商约。但是,美中双方经济交流目标存在着差异性。美国希望通过与中国国民政府交涉经济发展事宜,能够维护美国在华企业利益,确立战后在华的经济垄断地位;中国国民政府则希望能够通过订立的经济法规和缔结的新商约,为战后重建与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商约来换取美国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为发动内战做准备。美中两国经济交流目标的差异性可以具体体现在双方经济利益诉求的差异、《公司法》涉及问题上美中双方的目标差异、《美中商约》谈判双方的目标差异、《美中商约》内容体现出的双方目标差异这四个方面。造成其差异性的原因既有经济因素,也有军事因素。美中双方交流目标存在的差异性,也对双方的经济和政治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其对于现今美中双方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合作也有着思考意义。

文世芳[8](2017)在《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新时期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总结历史上封闭保守的深刻教训,勇于面对中国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巨大差距,充分认识到关起门来搞建设行不通、闭关自守实现不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虚心学习和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是这个伟大觉醒的重要内容,对探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探索而成,从改革开放之初一步一步摸索而来。探求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可以从改革开放史中寻求历史的逻辑、问题的病灶和成功的钥匙。因此,从改革开放之初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和借鉴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从开放和改革的相互关系及国际经验视角探求改革开放开启并获得成功的原因,对当前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这些正是论文致力于探求的深层次问题。论文包括绪论、正文四章和小结。绪论,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缘由、意义,研究的现状、问题,研究的资料准备、特点,研究的方法、思路,研究的目标、方向。第一章,主要讨论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考察整个社会,国民经济遭受重创,人民生活在温饱线上长期徘徊,社会各界渴望变革;考量党内状况,使命意识空前觉醒,执政危机意识日渐浓厚,全党洋溢着把“文化大革命”耽误的时间抢回来的情绪;环顾世界局势,世界政治格局寻求新的平衡,在两极格局下存在寻求多极化的内在张力,资本主义国家经过迅猛发展后进入滞胀阶段,亟需产业转移,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崛起树立了发展榜样,调整和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潮流。特定的历史条件,给中国指明了方向:旧的道路难以为继,变革已是民心所向,国际形势为迎接中国融入世界大家庭、登上国际大舞台提供了历史契机。一种历史的合力,悄然引导着中国朝着改革与开放的道路走去,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条件生成。第二章,主要讨论从“文化大革命”结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中共逐渐扩大对外交流,冷眼向洋看世界,以世界为参照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党内和思想理论界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已经不可抑制。中共高层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对世界局势作出新的研判,认为存在长时段和平发展的可能。在对历史的反思中,中共又逐渐从“左”的迷雾中走出来,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工作重心开始务实地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倾斜。在此基础上,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初步行动,党和国家领导人主动出访“触摸世界”、把握世界发展脉搏,派出大批对外考察的“侦察兵”了解世界各国发展经验和研究中国应有的对策,部署理论界召开世界经济讨论会研究国外情况。特别是派团对外考察是中共高层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央政治局从听取和讨论考察汇报开始,改革开放的思想在酝酿中逐渐生根发芽,经过1978年国务院务虚会和中央工作会议的两次大讨论,改革开放决策呼之欲出。第三章,主要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经过对盲目冒进的反思,在国民经济调整中深化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的过程。经过1979年对盲目引进和吸收外资的反思,在对国民经济调整的思考、讨论以及初步实施中,中共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行了总结深化,制定了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的对外引进规定、吸收外资政策、对外考察办法、国民经济计划。在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的改革试点和探索中,中共对建设四个现代化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在政策上、试点上、理论上都有重大的转变。在政策上,提出经济政策的三大转变,要求逐步实现经济政策和经济制度转型;在试点上,创办经济特区,使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从某个领域的试点转换为更深层次的综合性改革试点;在理论上,从四个现代化转变为“中国式的现代化”,将“中国式的现代化”作为统领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指导性思想。第四章,主要讨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逐步由引进技术、外资和管理经验,朝着更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国际组织发展经济经验以及引进国外智力发展和深化,并最终推动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过程。结合中国实际,探索适合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是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在中共高层的支持和部署下,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经验和理论以及联邦德国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和法国经济计划化理论等,成为中国考察和学习借鉴的重点内容。布鲁斯和奥塔·锡克等东欧经济学家的来访,在中国掀起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和改革理论的热潮。在改革开放实践的锻炼和理论探讨的熏陶中,中国新一代经济理论人才终于在1984年莫干山会议上崛起,逐渐承担起为改革建言献策的使命。在和思想理论界的良性互动中,中共终于克服各种困难,出台《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这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共对中国经济改革发展方向的探索获得巨大成功,以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为重点的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取得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巴山轮会议为标志,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小结,主要对论文作一概括性总结,集中探讨境外发展经济经验是如何被中共重视、学习和吸收,形成了什么样的原则和路径;究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积累了哪些重要历史经验,对当前中国的改革发展有哪些重要启示。为确保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取得好的效果,中共在探索之中确立和完善了自力更生为主、积极争取外援,取长补短、保持优势,多方学习、反复比较,解放思想、谨慎渐进等基本原则;形成了从境外经验的学习了解、到决策层多渠道掌握信息、到中共高层利用境外经验进行决策、到中层和基层干部掌握境外先进经验的上下贯通、良性互动的路径。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改变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成为改革的先声;推动了改革开放决策出台和具体政策不断完善;促进了社会主义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理念的突破;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历史关头,分析研究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历史,能带来深刻的启示。它告诉我们,改革应该如何优化调查研究,如何加强顶层设计,如何重视基础性工作。

张楠[9](2017)在《“新自由主义”VS.“国家主义” ——“蒋王论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80年代初期,台湾在政治、经济上都面临诸多压力。政治上,“退出联合国”及“台美断交”带来的冲击仍然余波未歇,党外势力不断挑战“戒严体制”,国民党当局统治的“合法性”正受到削弱。经济上,第二次石油危机带来的“滞胀”威胁、劳动力成本增速过快所导致的出口竞争力的下降,二元金融体制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以及产业结构升级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爆发的蒋硕杰与王作荣的论战(“蒋王论战”),正是台湾在面临经济与政治双重转型压力下所爆发的一场关于未来经济之路的论辩。“蒋王论战”的主要议题集中在四方面:第一、稳定与成长孰更优先;第二、金融自由化(利率自由化、汇率自由化,银行开放民营等);第三、“政府”角色定位(居于主导地位还是尽量减少干预);第四、经济发展路线(先发展重工业重点部门还是根据资源禀赋、比较优势循序渐进)。“蒋王论战”是自国民党迁台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经济学论战。它的意义不光局限在经济论战本身——这是第一次囊括所有影响台湾经济政策制定及发展路线群体的公开辩论。在这次论争中,拥有金融实务经验的“本土”经济学者与在学术上极具权威海外经济学人“各拥其主”,形成鲜明的对垒。媒体在“蒋王论战”从学术论争走向社会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一方面,以《“中央”日报》”为代表的“官方喉舌”,与当局有密切关联的民营报业巨头中时报系、联合报系及本土色彩浓厚的《自立晚报》不但对“蒋王论战”予以追踪报道,而且还不断发表社论,在将此次论战中的各种主张传播给大众的同时,还试图影响台湾民众乃至台湾当局。联合报系及《天下杂志》还多次邀请论战中涉及到的学人或“官员”开办座谈会,进行“面对面”的交锋。工商业界不断在报纸上表明态度,普通民众也开始将经济政策讨论视为与自身利益相关进而向报纸投书。这次论战还引发了部分学者关于政治议题的关切,他们认为经济与政治两个领域的议题范畴高度重合,希望讨论可以从经济议题发展到政治议题。“蒋王论战”实际上是新自由主义在台湾取得话语权的一个例证,即使是坚持“政府”应该发挥积极作用的“挺王派”,在论战中也没有否认经济自由化存在的正当性。“新自由主义”此后逐渐成为影响台湾经济发展的主流理论范式,而带有“政府”管制及“国家”干预色彩的“国家主义”、“三民主义”,甚至“凯恩斯主义”开始逐渐失去话语权。这种话语权更迭,也催生了台湾经济政策思维基于新自由主义范式的“本土化”——台湾当局经济政策制定的立足点由整个中国转向台湾本身,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经济联系的“想象”被逐步割裂。

黄婕[10](2015)在《英汉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策略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顺句驱动通常被认为是同声传译的最重要的策略,是同声传译实践中译员最常用的技巧之一。本文根据丹尼尔·吉尔(Daniel 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探讨英汉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策略的使用情况,包括策略使用的原因、策略使用的一般方法、对译文质量的影响,以及特殊情况下其他的替代策略。本文的研究结论是:顺句驱动策略在英汉同声传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主要可以归因于同声传译本质的要求、译员有限的精力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差异。因为同传的时间非常紧迫,新的信息又总是在源源不断地传来,译员必须使用策略加以应对;同时,译员有限的精力使得译员无法等到原句信息说完才开始翻译,相反,译员必须根据顺着句式结构,即刻处理信息;除此以外,英语的流水式句式和中文的短句句式都给译员提供了空间,让译员可以断开英文原句,对应翻译成中文的短句。顺句驱动策略又包含三个主要的技巧,即断句、增补和转换。在实践中,译员会先断开原句,再以增补技巧来“黏合”句式结构,再加以转换技巧对译文进行润色补充。通过对三项技巧融汇贯通地使用,译员可以缩短耳口跨度(Ear-Voice Span, EVS),减少短时记忆的压力,优化同传时译员的精力分配,从而有利于提高译文的质量。此外,在特殊情况下,如发言人语速过快、信息密度过大、专业知识堆积,译员可以使用归纳策略来替代顺句驱动。笔者希望借助本文帮助学生译员更好地掌握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的使用技能,从而提高译文的质量,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二、美经济:想说复苏不容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经济:想说复苏不容易(论文提纲范文)

(1)政治修辞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1993-2018):决策视角下的话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方法
    四、案例概述
    五、研究意义
第一章 政治修辞:理论与研究现状
    第一节 修辞与政治修辞:历史与概念演化
    第二节 政治修辞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政治修辞研究现状评析
第二章 政治修辞与对外政策分析
    第一节 政治修辞、身份建构与对外政策
    第二节 情境、身份与政策:政治修辞的分析模式
第三章 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政治修辞
    第一节 克林顿政府初期对华政策的政治修辞
    第二节 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调整中的政治修辞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政治修辞
    第一节 小布什政府初期对华政策的政治修辞
    第二节 小布什政府对华政策的调整中的政治修辞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政治修辞
    第一节 奥巴马政府初期对华政策的政治修辞
    第二节 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调整中的政治修辞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政治修辞
    第一节 情境塑造:“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
    第二节 身份标签:“修正主义国家”与“战略竞争者”
    第三节 政策阐释:“全面制衡”话语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2)越中经济走廊对越南经济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1 时代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越南研究
        1.2.2 中国研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方法
2 越中经济走廊对越南经济的收益
    2.1. 越中边境贸易状况
        2.1.1. 老街省边境贸易状况(LAO CAI)
        2.1.2. 谅山省边境贸易状况(LANG SON)
        2.1.3. 广宁省边境贸易状况(QUANG NINH)
    2.2. 对越南GDP的影响
    2.3 越中经济走廊领域的就业结研究
        2.3.1. 越南老街市
        2.3.2. 越南凉山市
        2.3.3. 越南河内市
        2.3.4. 越南海防市
        2.3.5. 越南广宁市
    2.4. 越中经济走廊区域的产业结构
        2.4.1. 老街省经济发展情况
        2.4.2. 谅山省经济发展情况
        2.4.3. 河内省经济发展情况
        2.4.4. 海防市经济发展情况
        2.4.5. 广宁省经济发展情况
    2.5. 本章小结
3 越中经济走廊对越南经济的风险
    3.1 经济走廊对越南经济的风险状况
    3.2 越中经济贸易的失衡风险
    3.3 越南债务现状分析
        3.3.1 越南债务状况
        3.3.2 债务结构分析
        3.3.3 控制债务
    3.4 本章小结
4 越中经济走廊促进越南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改善交通基础设施
    4.2 改善便利设施
    4.3 改善双边经济政策
    4.4 越中增加交流文化
    4.5 发展贸易活动与人力资源
    4.6 本章小结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20世纪30年代天津《益世报》社论中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的缘起
    (二)写作内容
    (三)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之处
    (五)研究综述
一、推行政治自由主义思想
    (一)构建法治国家
        1.宣扬自由主义法律原则
        2.扞卫司法独立和程序正义
    (二)实施民主政治
        1.反对人治实行法治
        2.结束国民党独裁专政
    (三)实行宪政
    (四)奉行精英主义与专家政治的自由主义执政观
        1.向往精英主义和“天才政治”
        2.提倡次精英主义式的专家政治
    (五)“温和抵抗”和“忠诚的反对”的自由主义斗争方式
        1.呼吁组织各类团体
        2.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二、提出中国式的自由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一)明确经济发展模式
        1.倡导“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发展模式
        2.反对自由主义放任经济
        3.保护私有财产
    (二)提出中国经济发展措施
        1.坚持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国家扶植对外贸易外争经济主权
        3.减轻中下层民众赋税
三、信奉自由主义历史观上的社会进化论
    (一)开民智
    (二)发展自由而独立的教育事业
        1.确保教育权的易得性
        2.倡导教育内容的开放性
    (三)移风易俗革新陈旧社会观念
        1.反对大家庭制建议小家庭制
        2.驳斥地方观念
    (四)坚信智识阶级是社会变革的中流砥柱
四、宣扬和实践自由主义传播理念
    (一)明确新闻工作者的定位和职责
    (二)反对新闻检查制度
    (三)力行专业化新闻活动
        1.维护公平性原则
        2.坚守真实性原则
五、尝试另类政治自由主义——“新式独裁”
    (一)以“新式独裁”为过渡政体
    (二)否定宪法的必要性
    (三)急切寻求社会稳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论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非伪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的研究目标及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 对“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和哲学研究
        (二) 对中美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问题研究
        (三) 中美“修昔底德陷阱”之我见
    三、本论文的核心观点
    四、本论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
        (一) 本论文的结构
        (二) 研究理念和方法
    五、本论文的难点和解决之道
第一章 窥中美“修昔底德陷阱”之斑
    第一节 2050年前中国的主要任务及所需的国际环境
        一、2050年前中国的主要任务
        二、当前的国际关系格局
        三、中国所需的国际环境
    第二节 中美“修昔底德陷阱”并非伪命题
        一、时代主题的转换并未改变世界主要矛盾
        二、大国在核时代依然具有战争的可能性
        三、经济依存度并不能决定政治耦合性
    第三节 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迹象
        一、遏制中国经济发展防止中国坐大
        二、转嫁美国国内矛盾平息民怨
        三、刺激他国外交神经笼络地区盟友
        四、特朗普的个人特点加剧短期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
第二章 美国对华政策演变中的“修昔底德陷阱”因素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美国对华政策
    第二节 美苏冷战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
        一、冷战形成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
        二、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美国对华政策
        三、美苏争霸第二阶段美国对华政策
        四、美苏争霸第三阶段美国对华政策
    第三节 冷战后美国的对华政策
        一、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
        二、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
        三、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
第三章 中美“权力”比较及其“修昔底德陷阱”的本质
    第一节 结构现实主义理论及其“权力”概念
    第二节 现阶段中美综合“权力”比较
        一、军事力量比较
        二、经济力量比较
        三、支配舆论的力量比较
        四、支配网络虚拟空间的力量比较
        五、国家价值观的感召力比较
    第三节 中美“权力”差距的形成原因
        一、共和政体时长是决定中美“权力”差距的主要原因
        二、不同领导人的发展观对国家“权力”具有重要影响
        三、两国不同的国运是影响“权力”的重要外部因素
第四章 美国拖华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选项和办法
    第一节 美国的朝鲜半岛政策及其对华拿捏
        一、朝鲜问题的由来
        二、朝鲜核试的现状
        三、美国利用朝鲜半岛问题拿捏中国
    第二节 美国的日本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中美日关系的历史沿革和现状
        二、美国利用日本制约中国的可能选项和方法
    第三节 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性
        二、美国与东南亚的关系
        三、美国利用东盟制约中国
    第四节 美国的南亚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一、美国南亚政策的历史回顾
        二、美国对印巴的新定位及其关系的走向
        三、美国南亚政策对华的影响
第五章 中美滑向“修昔底德陷阱”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节 “修昔底德陷阱”之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对中国对美贸易的影响
        二、对中国对美直接投资的影响
        三、对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的影响
        四、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第二节 “修昔底德陷阱”之中国内政的影响
        一、台湾问题
        二、香港问题
        三、西藏问题
        四、新疆“东突”问题
        五、南海问题
    第三节 “修昔底德陷阱”之“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
        一、“一带一路”的缘起和意义
        二、美国对“一带一路”的认识和策略
第六章 中国应对“修昔底德陷阱”的方案
    一、顺应国家发展规律大力提升国民生活质量
        (一) 深入参与第四次科技革命分享历次工业革命成果
        (二)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
        (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发展成果国民共享
    二、适度增加军费开支加强军队战斗力建设
        (一) 适度增加军费开支的绝对数额
        (二) 深化军队体制创新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环境
    三、精心打造对外窗口提升关键群体的在美形象
        (一) 提升中国游客和学生的国际形象
        (二) 提高中资企业的海外正面影响力
        (三) 进一步发挥好外交部发言人制度的作用
    四、重视观念建构积极开展对美公共外交
        (一) 美国政治体制具有开展公共外交的巨大空间
        (二) 中美关系需要两国民众的了解和支持
        (三) 全方位开展对美公共外交
    五、构建自身的地区和国际关系网络多层运作对外关系
        (一) 中俄关系
        (二) 中英关系
        (三) 中拉关系
    六、做好极端情况下自我保护的能力建设
        (一) 建构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局限性
        (二) 坚决扼守立场原则核心利益对美绝不让步
        (三) 中国要有底线思维做好最坏打算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国经济奇迹的终结?》专题讨论会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Task Description
    1.1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rpreting Task
    1.2 Features of the Task
    1.3 Simulated Audiences
Chapter Two Process Description
    2.1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2.1.1 Preparation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2.1.2 Prepar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2.1.3 Glossary Collection
    2.2 Description of Interpretation Process
        2.2.1 Panel Discussion
        2.2.2 Q&A Session
    2.3 Work after Simulating Interpretation
        2.3.1 Collection and Feedback
        2.3.2 Self-evaluation
Chapter Three Case Analysis
    3.1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Interpreting
        3.1.1 Cultural Disparities
        3.1.2 Time Limits& Illogical Repetition
        3.1.3 Long Sentences
        3.1.4 Terminologies
    3.2 Guiding Theory
        3.2.1 Three Levels of Interpretation
        3.2.2 The Procedures:Triangle Model of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3.3 Different Approaches
        3.3.1 Supplementation
        3.3.2 Omission
        3.3.3 Annotation
        3.3.4 Replacement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ppendices
    Appendix1
    Appendix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Acknowledgements

(6)美国经济与货币政策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弗里德曼自由市场理论对美经济政策影响最大
罗斯福新政拯救了资本主义体系
货币政策是保持低通胀的唯一工具
美联储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对全球经济发展前景感到乐观
自由国际贸易是全球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

(7)二战后初期美中经济交流目标的差异性探析 ——以《公司法》修改和《美中商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二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经济目标
    2.1 战后美国寻求对华经济扩张
    2.2 针对中国《公司法》修改美中双方的意见分歧
    2.3 美国在华经济利益诉求及其与中方目标的不同
3 二战后初期中国经济目标及其与美方期望的差异
    3.1 二战后中国经济恢复与工业重建计划
    3.2 中国向美国财政贷款目标
4 在《公司法》涉及问题上美中双方的目标差异
    4.1 美国企业在华重新登记问题的产生
    4.2 美国在华企业营业限制问题上美中双方的龃龉
5 《商约》谈判双方的目标差异
    5.1 美方酝酿的《商约》草案希望达到的目标及其与中方规定的矛盾
    5.2 中方对美方《商约》草案的分析及其不同意见
    5.3 《商约》谈判中双方的意见差异
6 《商约》内容中体现出的双方目标差异性
    6.1 美中双方在工商条款上的目标差异
    6.2 美中双方在移民条款上的分歧
    6.3 美中双方在航行权利条款上的目标错位
7 美中双方对《商约》期望目标出现差异的原因
    7.1 战后中国的经济困境
    7.2 造成中国经济困境的多种因素
    7.3 中国政府摆脱经济困境的构想措施与美方期望的差异
    7.4 中方寻求美国经济援助与美方承诺的不同
    7.5 中方寻求美国军事援助与美方承诺的差异
8 美中双方经济交流目标差异性的影响
    8.1 对双方经济的不同影响
    8.2 对双方政治关系的不同影响
9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8)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一) 研究缘起
        (二) 选题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资料
        (一) 概念界定
        (二) 研究资料
    三、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 研究的基本状况概述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三)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四、研究方法
        (一) 历史分析法
        (二) 文献分析法
        (三) 比较分析法
    五、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一) 研究重点
        (二) 研究难点
        (三) 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背景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经济社会状况
        一、国民经济遭受重创
        二、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
        三、社会各界渴望变革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中共党内思想状况
        一、执政使命意识逐渐觉醒
        二、执政危机意识日益浓厚
        三、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世界形势
        一、世界政治格局寻求新的平衡
        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
        三、产业转移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崛起
        四、苏东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推行改革
第二章 对外交流考察与改革开放决策的作出
    第一节 历史大转折前的思想“解冻”和发展探索
        一、世界局势的新研判
        二、思想解放潮流涌动
        三、工作重点逐渐转移
    第二节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初步行动
        一、邓小平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支持
        二、召开世界经济讨论会研究境外经验
        三、领导人主动出访“触摸世界”
        四、有计划地组织对外考察“探路”
    第三节 中共高层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内部讨论
        一、中央政治局听取讨论考察汇报
        二、国务院务虚会讨论如何加快现代化建设速度
        三、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境外快速发展经济经验
第三章 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总结深化与“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
    第一节 对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反思
        一、陈云、薛暮桥等对盲目引进的批评
        二、中共高层讨论和部署经济调整
        三、控制引进规模和制定引进政策
        四、财政经济委员会组织大规模经济问题调研
    第二节 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深化和落实
        一、对外考察专业性、针对性加强
        二、境外访问团和专家的来访与“传经”
        三、参与和召开国际会议
        四、成立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举办企业管理研究班
    第三节 西方经济学说的引入
        一、西方经济学说引入的主要路径
        二、三次大型西方经济学讲座(讲习班)
        三、西方经济学引入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第四节 “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
        一、经济政策的转变和建立经济特区
        二、两份《初步意见》的制定和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探讨
        三、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
第四章 借鉴境外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与经济体制改革决定的出台
    第一节 学习借鉴重点转移到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
        一、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考察
        二、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引入
        三、苏东经济体制改革经验的探讨和研究
        四、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等西方经验的学习借鉴
    第二节 学习和借鉴重要国际组织的经验
        一、联合国提供的考察与培训
        二、世界银行对中国的两份考察报告
    第三节 引进国外智力决定的出台和初步成效
        一、引进国外智力的历史经验与新的探索
        二、邓小平关于引进国外智力的讲话和引进国外智力政策出台
        三、引进国外智力政策的初步落实和成效
    第四节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和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进入新阶段
        一、改革中的问题和境外因素的影响
        二、邓小平视察南方与商品经济意见再次提出
        三、1984年莫干山会议与新一代经济理论人才崛起
        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
        五、巴山轮会议标志借鉴境外经验进入新阶段
小结
    一、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原则和路径
    二、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作用和影响
    三、中共学习借鉴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经验和启示
参考文献
附件1 中国领导人出访一览表(1976. 10—1984. 12)
附件2 1978年引进22项工程项目表
附件3 赵人伟等就经济改革问题向布鲁斯的提问
附件4 一个大学在政治经济学教学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资本主义部分)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9)“新自由主义”VS.“国家主义” ——“蒋王论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蒋王论战”之缘起
    第一节 论争背景
    第二节 “蒋王论战”的直接原因
第二章 “蒋王论战”之过程及其焦点
    第一节 论战过程
    第二节 蒋硕杰与王作荣的争论焦点
第三章 “各拥其主”:台湾学界在“蒋王论争”中的选择
    第一节 论战态势
    第二节 论战中的派别和主张
第四章 学术争论社会化:各界对“蒋王论战”的态度
    第一节 民营媒体在论战中的表现
    第二节 “政府”喉舌:《“中央”日报》对相关议题的态度
    第三节 工商业界对蒋、王主张的基本态度
第五章 “蒋王论战”的影响
    第一节 经济自由化思想的向下传播
    第二节 台大作为经济自由主义堡垒开始形成并发挥其权威影响
    第三节 由“经济论战”到“政治辩论”?
    第四节 施政方向转向“经济自由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英汉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策略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同声传译与顺句驱动
    1.2 研究问题
    1.3 论文意义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顺句驱动原理的研究
        2.1.1 国外的研究
        2.1.2 国内的研究
    2.2 顺句驱动使用方法的研究
        2.2.1 Frieda Goldman-Eisler的实证研究
        2.2.2 杨承淑的研究和总结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框架
    3.1 认知负荷模型
    3.2 认知负荷模型与顺句驱动
        3.2.1 断句
        3.2.2 增补和转换
        3.2.3 特殊情况下的归纳的替代策略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设计与分析
    4.1 实验设计
    4.2 实验情况
    4.3 定量分析
        4.3.1 评分标准
        4.3.2 译文评估
    4.4 定性分析
        4.4.1 顺句驱动的使用共性
        4.4.2 顺句驱动使用的差异
        4.4.3 断句技巧
        4.4.4 增补和转换
    4.5 特殊情况下的替代策略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1 英文发言原文
附录2 八位受试译员译文
附录3 评分标准

四、美经济:想说复苏不容易(论文参考文献)

  • [1]政治修辞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1993-2018):决策视角下的话语研究[D]. 岳圣淞. 外交学院, 2019(10)
  • [2]越中经济走廊对越南经济影响分析[D]. 段芳草(DOAN PHUONG THAO). 山西师范大学, 2019(06)
  • [3]20世纪30年代天津《益世报》社论中的自由主义思想研究[D]. 杨惠然. 内蒙古大学, 2018(01)
  • [4]论中美“修昔底德陷阱”的非伪性[D]. 邵鹏鸣. 外交学院, 2018(11)
  • [5]《中国经济奇迹的终结?》专题讨论会口译实践报告[D]. 杨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8)
  • [6]美国经济与货币政策制定[N]. 冯黛梅.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8
  • [7]二战后初期美中经济交流目标的差异性探析 ——以《公司法》修改和《美中商约》为例[D]. 涂霁桃. 四川师范大学, 2018(12)
  • [8]中国共产党对境外发展经济经验的认识与借鉴(1976-1984)[D]. 文世芳.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9]“新自由主义”VS.“国家主义” ——“蒋王论战”研究[D]. 张楠. 南京大学, 2017(01)
  • [10]英汉同声传译中顺句驱动策略的实证研究[D]. 黄婕.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美国经济:我想说复苏并不容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