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人大工作中,要努力知真、讲真、求实

在全国人大工作中,要努力知真、讲真、求实

一、人大工作要努力做到知实情 讲实话 求实效(论文文献综述)

黎育生[1](2021)在《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文中提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从1951年开始的。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不但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而且是一项典型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然而,当我们回顾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70年来的历史时发现,人们对高校辅导员制度中国首创性历史地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显然,这是一种缺少历史知识和文化自信的表现。史实表明,前苏联并没有高校辅导员制度。不过,前苏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并且业已成为事实。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被默认为从清华大学开始,但最早建立实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高校并不是清华大学。对这些观点进行学理爷正,这绝非件小事易事,因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不但是一项历史科学工作,而且一项科学历史工作。而这些工作恰恰证明,高校辅导员队伍是中国共产党红色工作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力量,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艰辛探索者、勇敢创新者和坚强奋斗者。遗憾的是,当我们在推动伟大工程稳步前行时,人们还没有真正清醒认识到站起来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的重要性,至少目前实践探索层和学术研究界是这样。尽管当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已进入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快车道,但对于一个具有近70年实践探索的历史进程来说,这仍然难说是一个满意的交代,更不能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庆幸的是,我们没有忽略对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经验总结和价值发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研究改革开放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不管从历史角度说还是从现实视角看,不管是从实践角度看,还是从理论角度说,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有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本文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1949-1978)”为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政策制度和具体史料为依据,坚持以时间为线索,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原则,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1949到1978年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实践进行历史梳理和理论分析,力图从史学角度揭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客观规律,总结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获得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启示,有效推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发展。文章由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导论阐明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分析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现状,提出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明确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为深入开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提供了前提。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的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开端问题,主要探索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和历史流变,梳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情况,确证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开始于我国之历史地位,介绍了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了初创时期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第二章论述的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艰辛探索问题,主要透视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艰辛探索历史背景,通过分析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生命力和局限性,探索了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制度化建设的曲折历程,考察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治挂帅”倾向,分析了艰辛探索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第三章论述的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曲折发展问题,主要考察了“文化大革命”发生使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遭遇的曲折发展,探讨了高校辅导员队伍缺失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分析了挫折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第四章论述的是改革开放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及启示问题。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之所以能取得较好成绩,最关键的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最基本的是坚持了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最主要的是坚持了服务中心工作的发展逻辑。不过,受“左倾”错误思想泛滥和“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遭遇曲折发展,教训十分深刻,主要表现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由此,我们得到这样的重要启示: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实现持续新发展,就要坚持历史、现实和将来相结合的发展定位;要坚持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发展价值;要坚持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相结合的发展目标;要坚持老新、专兼和红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要坚持以点为先、由点及面和点面相结合的发展程序;要坚持顶层设计、分类实施和健全制度相结合的发展机制。结论部分对文章的研究理路、主要内容、创新观点、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归纳点拨。选择“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这样一个还没有人系统研究过的问题作为论题,这是一个大胆的创新,简称为“选题新”。没有前人研究可借鉴,新研究就显得非常困难,这主要表现在对文献史料的搜集与把握难,学界之所以避而让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而本研究能克难而成是因为充分占有了1949到1978年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史文献史料,其中包括党和国家政策文件、高校校史和地方年鉴等,大量文献史料的占有与引用使文章内容丰新,这简称为“内容新”。通过对大量文献史料的对比、分析与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从我国开始的,而并不是从原苏联传入;清华大学“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被大众默认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开始,但最早开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高校却并不是清华大学,等等,这简称为“观点新”。新选题的完成所带来的新内容和新观点,必将使人们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带来新认识,从而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发展。

柳保吉[2](2021)在《毛泽东认识论思想及其当代启示》文中研究说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亦即认识论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历来广受人们关注。毛泽东曾说:“哲学就是认识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历史征程中,毛泽东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持续思考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并阐发了思想主张,形成了完整的认识论思想体系。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毛泽东认识论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认识和实践关系问题的精准把握和高深见解。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毛泽东非常善于从哲学上思考中国革命、建设问题,总结中国革命、建设经验教训。毛泽东认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与中国革命、建设伟大实践结合的重要思想结晶,是指导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从形成来看,既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又有清晰的形成发展过程。从基本内容来看,主张“没有正确调查,没有发言权”,重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强调“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从重要特征看,始终坚持实践性原则,旗帜鲜明反对主观主义,注重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结合。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至今,毛泽东认识论思想始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为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推进伟大事业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不断开拓创新奠定了深厚哲学基础,其理论精华得到了与时俱进和科学发展,实现了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不断提高解决现实问题的本领。新时代下,持续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依然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需要接续思考和回答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仍然需要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人学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仍然需要深化对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研究,不断接受毛泽东哲学智慧的滋养,从而为深入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提供坚实认识论支撑。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守好群众路线党的生命线。这也是研究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价值和启示所在。

王海霞[3](2019)在《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保证、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它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结晶和升华,为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坚实的实践基础。首先,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汲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理论、马列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以及我国历代党的领导人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精髓要义,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其次,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是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经验教训和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实践经验、科学回答为什么加强和怎样加强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等实践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解决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教育问题、探求意识形态教育规律的过程中,对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原则、方针、内容、途径、方法等进行客观认识和安排部署的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作为主要创立者,对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形成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政治稳定大局的根本要求,具有固本铸魂的重要作用;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目标,习近平强调,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教育根本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还针对党员干部、学生、农民、军人等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意识形态教育具体目标;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任务,习近平提出,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并提出“四个讲清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坚定“四个自信”等意识形态教育具体任务;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方针,习近平提出,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方针是四个“服务”,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原则,习近平主要提出了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坚守意识形态教育阵地、遵循意识形态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等原则。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习近平认为,意识形态教育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党史国史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习近平倡导并使用了宣传教育法、舆论斗争法、辩证分析法、示范警示法、滴水穿石法等;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途径,习近平主要从宣传教育、制度建设、教育队伍建设、重要支撑构筑等方面阐述了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在宣传教育方面,他主张正面宣传教育和舆论斗争相结合、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教育和分层分类教育相结合、教育“软约束”和制度“硬措施”相结合等,在制度建设方面,他主张建立健全宣传教育体制机制、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制度、意识形态教育实践活动长效机制、意识形态教育相关法规等,在教育队伍建设方面,他主张选拔和任用优秀教育人才、加强教育队伍培训和管理、增强教育者自我教育能力、加大对教育者的考核激励力度等,在重要支撑构筑方面,他分别从话语支撑、理论支撑、文艺支撑、环境支撑等方面构建起了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教育的支撑体系。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具有丰富意蕴、重要价值和鲜明特征。首先,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蕴含丰富的哲学意蕴,体现了深邃的哲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并主张寓言于教,在形象生动的话语隐喻中彰显意识形态教育功能;其次,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价值,在理论方面,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理论,丰富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在实践方面,它为促进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教育工作提供行动指南,为解决意识形态教育问题提供科学方法,为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创新提供方向指引;最后,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尤其是唯物辩证法贯穿始终,使其显示出独特而辩证的特征,实现了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整体性和针对性的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黄洋[4](2019)在《习近平的党性修养论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这段话深刻反映出提高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呈现出许多新特征、新样态,党员的党性修养面临着十分严峻考验,如何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我党执政能力是新时代的重要课题。因此,对习近平党性修养进行深入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论文梳理了习近平党性修养论的整体脉络。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是习近平党性修养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党性修养思想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治国思想是理论基础,家庭教育及其自身从政经历是实践基础。论文阐述了习近平党性修养论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信念、理论、道德、纪律、作风和实干等六个方面。与此同时,习近平的党性修养论也呈现出继往开来的创新性、理论向度的系统性、实践方法的整体性、价值取向的人民性、立足现实的时代性等基本特征。论文分析了习近平党性修养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看,习近平的党性修养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也创新了党建理论的表达方式;从现实意义看,习近平的党性修养论是党员提升自身修养的行动指南,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和群众向心力的思想遵循,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保障。

刘朝阳[5](2016)在《中国共产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尤其在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突破口,把提升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作为干部教育的根本任务。“三严三实”的要求,即“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官德文化的传承弘扬,同时又彰显了新的时代内涵;既是对党的历史上优良传统的坚持发展,又是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对领导干部思想和作风建设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三严三实”是习近平针对当前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内和党外局面进行预判和分析,提出的具有针对性和时代性的党建理论,抓住了做人从政的根本,切中了干事创业的要害,是新时期领导干部应有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追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党的十八以来,对领导干部进行的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成功运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的实践理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最现实、最具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大时代课题。“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研究,能够为今后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提供参考,也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领域。“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针对领导干部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本研究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理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和理论基础,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视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思想,以丰富的教育实践素材为实证依据,以辨识和揭示教育活动要解决的基本矛盾为逻辑起点和基本线索,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专题教育的基本内容,概括了专题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式方法,初步探讨了专题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总结了专题教育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通过三个层面的典型案例介绍,既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丰富了研究层次。本研究还探讨了专题教育的组织与评价问题。本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案,详细陈述选题缘由、选题目的、研究意义、目标、方法、思路及创新之处,同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为第二章,主要阐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和“三严三实”的传统官德思想来源,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理论、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原理、“三严三实”的传统官德思想来源等。第三部分为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主要包括“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本矛盾及衍生的其他矛盾分析,专题教育过程的考察,专题教育的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具体方法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组织和评价。作为本研究的重点,第三部分通过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文献、案例等实证材料的分析和对教育过程的全程关注考察,归纳了“不严不实”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产生原因;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辨析和揭示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本矛盾——理想信念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同当前部分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之间的矛盾;由基本矛盾衍生的其他矛盾——宗旨崇高的政党与宗旨意识淡薄的矛盾、纪律严明的政党与纪律观念缺失的矛盾、为民谋利的政党与政绩观偏颇的矛盾;概括了解决基本矛盾和其他衍生矛盾的教育内容——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权力观和宗旨观教育、法制观和纪律观教育、政绩观和使命观教育、忠诚观和信义观教育;阐述和揭示了解决基本矛盾和其他衍生矛盾的具体规律——即内修他律同一律、知行合一律、同向作用律。第四部分为第六章,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总结部分,即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该部分通过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考察以及对实证案例材料的梳理分析,对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系统总结,归纳概括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刘满成[6](2016)在《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规矩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讲规矩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保障,也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严守政治规矩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是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再科学完善的理论也很难化为指导具体实践的行为,因而严守政治规矩必须探寻科学方法。第一部分阐释相关概念。首先是政治规矩的内涵。王岐山指出,政治规矩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政治规则、组织约束、优良传统和工作习惯。其次是方法及方法论的概念,即关于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一般方式及其理论。第二部分分析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规矩方法探讨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从哲学角度看,方法研究在哲学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任务。重视方法研究是科学研究取得成绩的前提条件,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与方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方法的探讨是政治规矩落到实处的必要条件,包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关于方法研究的重要性,毛泽东曾指出:“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并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通。”因此,严明政治规矩之后进一步思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严守政治规矩的方法,是当前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第三部分指出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规矩的根本指导方法即唯物辩证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严守政治规矩的基础,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世情国情党情是严守政治规矩的必然要求,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是严守政治规矩的重要方法。第四部分论述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规矩要坚持系统思维。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严守政治规矩、维护中央权威的全局意识,区分严守政治规矩的层次性和结构性,协调有序开展严守政治规矩活动,尤其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必须”。第五部分论述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规矩要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要重点学习党章、准则、条例和系列讲话,在认真学习和深入践行政治规矩的基础上做到知行统一,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情操;增强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严于修身律己,实于用权谋事。第六部分论述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规矩要突出教育与惩治相结合。教育与惩治相结合,实际上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一手抓教育,建立教育机制;一手抓惩治,建立惩处机制和考评反馈机制。通过“两手抓”来增强严守政治规矩的长期性、实效性和稳定性。

唐国战[7](2016)在《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历史考察》文中提出文风,即文章所反映出的一种态度或风格。中国共产党的文风,即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改革、建设过程中,为实现自身目标和理想,通过文章、讲话或会议等方式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执政风格和特点。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就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为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宣传、鼓动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和办法。所谓文风建设的历史考察,即从“文风建设”这个视角,对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在文风建设方面所采取的主要举措与方法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更多借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经过无数艰难挫折,最终在1949年取得执政地位。在这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文风一直倍受重视,虽然早期并未直接以该词界定,但也提出了许多与此相关的举措与要求。总体来说,文风在推进中国共产党奋斗、探索、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中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当然,由于经验、方法和认识等方面的不足,文风也出现过较大起伏,直接和间接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造成了较大影响。鉴于文风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曾在1942年首先对此进行了彻底整顿。但由于引起文风问题的因素很多,文风整治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后的数十年来,文风整顿一直未曾中断,只是在不同时段时有松紧罢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文风建设历史,依据党史的发展线索,可分为四个大的阶段:一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情况;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及曲折发展时期的文风建设情况;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文风建设情况;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文风建设情况。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经典作家的文风思想。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发展的实际,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振奋民族精神、激发民族活力、凝聚民族力量,形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中国精神、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思想上要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指导性;内容上要体现党的领导目标和宗旨意识;形式上要简洁通俗;风格上要准确、鲜明和生动等。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的主要举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优良文风思想和理论来教育全党;通过整顿党风来促进文风;通过不同时期党的领导人结合中国实际所创立起来的行之有效的文风理论和思想进行宣传和指导;加强党对党报党刊等新闻媒体的领导和指导;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来规范和推进文风的科学化发展等。文风建设的好坏,主要与党在不同时期思想路线制定的正确与否有关,也与党在推进该时期思想路线的方式方法等因素有关。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文风建设所呈现出来的主要特点是:不同时代的主题决定着不同时代的文风风貌;人民群众是不同时期文风建设的不竭动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不同时期文风建设的重要目标;主要领导人的文风思想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文风建设呈现出渐进复发性。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的启示是:弘扬优良文风,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唱响主旋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保持文风活力,必须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加强文风治理,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展示中国风貌,必须拥有自己的话语体系。

许尔君[8](2014)在《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与理论品格》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等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系列重要讲话,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指导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强大思想武器。

杨平,刘伟[9](2014)在《以优良作风为“镜”狠刹“四风”》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又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就要求全党同志必须以优良作风为"镜",狠刹"四风"。

董达[10](2013)在《切实改进文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风问题重要论述的体会》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切实改进文风是习近平总书记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形势、针对新情况,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举措。把整顿文风作为切入点来解决党风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脱离群众的问题,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睿智和务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多篇文章与讲话论及文风、学风、党风问题,非常尖锐且有针对性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向全党发出了强烈的声音,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全党努力,坚决避免和杜绝当前在文风

二、人大工作要努力做到知实情 讲实话 求实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大工作要努力做到知实情 讲实话 求实效(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关于高校辅导员制度发展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史起点问题的研究
        (三)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史分期问题的研究
        (四)关于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历史经验问题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开端(1949-1956)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孕育萌芽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逻辑起点
        (二)萌芽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流变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辅导员的呼唤
        (一)主渠道的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二)主阵地的开辟:高校党团学干部队伍建设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提出与落实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提出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落实
        (三)“双肩挑”: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四、开端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实行“双肩挑”,培养与使用相结合
        (二)示范典型突出,借鉴创新一脉相承
        (三)多重角色并存,工作任务指向统一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艰辛探索(1956-1966)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艰辛探索的历史背景
        (一)思想政治革命: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
        (二)经济技术革命:重视知识分子和高举“三面红旗”
        (三)文化教育革命:“双百”方针和“教育大革命”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的发展演变
        (一)“双肩挑”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生命力与局限性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的学理分析与历史演进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专职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三、“政治挂帅”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影响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政治首要性地位的重申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政治挂帅”的批判定性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政治挂帅”的实践分析
    四、艰辛探索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唯政治”倾向出现
        (二)“专职化”模式初显
        (三)“大众化”状态显现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曲折发展(1966-1978)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曲折发展的历史透析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指导思想出现错误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组织机构瘫痪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被宣传队取代
        (四)高校辅导员身份角色发生颠倒
        (五)高校辅导员队伍工作成绩遭否定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缺失造成的严重影响
        (一)严重影响了一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
        (三)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曲折发展时期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队伍建设遭受环境影响
        (二)队伍建设一度停滞中断
        (三)队伍建设缺失影响很大
第四章 改革开放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教训及启示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
        (一)最关键的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最重要的是秉承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
        (三)最基本的是坚持了实践检验真理的判断标准
        (四)最主要的是坚持了服务中心工作的发展逻辑
    二、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教训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有严格的质量标准
    三、改革开放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启示
        (一)坚持历史、现实和将来相结合的发展定位
        (二)坚持选拔、培养和使用相结合的发展价值
        (三)坚持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相结合的发展目标
        (四)坚持新老、专兼和红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五)坚持以点为先、由点及面和点面相结合的发展程序
        (六)坚持顶层设计、分类实施和健全制度相结合的发展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后记

(2)毛泽东认识论思想及其当代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形成
    2.1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理论渊源
        2.1.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认识论思想
        2.1.2 中国哲学中的认识论思想
        2.1.3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实践探索的宝贵经验
    2.2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
        2.2.1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初步形成
        2.2.2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成熟阐发
        2.2.3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丰富发展
第3章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基本内容
    3.1 没有正确的调查,没有发言权
        3.1.1 调查研究极为重要
        3.1.2 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3.1.3 以实事求是反对本本主义
    3.2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3.2.1 认识的实践基础
        3.2.2 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
        3.2.3 促进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3 辩证法也就是认识论
        3.3.1 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辩证法
        3.3.2 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3.3.3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法
    3.4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4.1 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路线
        3.4.2 党的正确领导必须经过群众路线
        3.4.3 一般和个别、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第4章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重要特征
    4.1 始终坚持实践性原则
        4.1.1 实践理性主体素质的生成
        4.1.2 在继承与结合中彰显实践性
    4.2 旗帜鲜明反对主观主义
        4.2.1 主观主义是党和人民的大敌
        4.2.2 坚决扫除主观主义的作风
    4.3 注重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结合
        4.3.1 强调哲学的方法论功能
        4.3.2 承继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思想传统
第5章 毛泽东认识论思想的当代启示
    5.1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5.1.1 争做求实、务实、踏实的实干家
        5.1.2 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5.2 练好调查研究基本功
        5.2.1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5.2.2 使调查研究在全党蔚然成风
    5.3 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5.3.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化“四个正确认识”
        5.3.2 抓住主题主线主流,坚定“四个自信”
    5.4 守好群众路线党的生命线
        5.4.1 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
        5.4.2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科研情况

(3)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二、相关概念解析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难点和创新点
第一章 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思想溯源
    第一节 中国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理论
        一、中国传统意识形态教育目标
        二、中国传统意识形态教育任务
        三、中国传统意识形态教育内容
        四、中国传统意识形态教育方法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教育理论
        二、列宁意识形态教育理论
    第三节 中共历代领导人意识形态教育理论
        一、毛泽东意识形态教育理论
        二、邓小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
        三、江泽民意识形态教育理论
        四、胡锦涛意识形态教育理论
第二章 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实践基础
    第一节 时代召唤: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时代背景
        一、历史方位
        二、国际背景
        三、国内背景
    第二节 历史借鉴: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历史依据
        一、对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成败得失的反思
        二、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经验教训的借鉴
    第三节 现实需要: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现实依据
        一、顺应国内外意识形态教育形势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解决当前中国意识形态教育矛盾问题的必然选择
        三、十八大以来中国意识形态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提升
    第四节 发展历程: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发展脉络
        一、孕育阶段
        二、萌芽阶段
        三、探索阶段
        四、形成和发展阶段
第三章 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宏观设计
    第一节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一、意识形态教育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二、意识形态教育是维护党和国家政治稳定大局的根本要求
        三、意识形态教育具有固本铸魂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目标
        一、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根本目标
        二、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具体目标
    第三节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任务
        一、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根本任务
        二、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具体任务
    第四节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方针和原则
        一、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方针
        二、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原则
第四章 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具体部署
    第一节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理想信念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
        四、党史国史教育
        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第二节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方法
        一、宣传教育法
        二、舆论斗争法
        三、辩证分析法
        四、示范警示法
        五、滴水穿石法
    第三节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途径
        一、宣传教育途径
        二、制度建设途径
        三、教育队伍建设途径
        四、重要支撑构筑途径
    第四节 关于新时代意识形态教育的多维视角及具体要求
        一、领域维度具体要求
        二、群体维度具体要求
第五章 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意蕴、价值和特征
    第一节 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意蕴
        一、哲理深邃: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哲学意蕴
        二、寓教于言: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话语隐喻
    第二节 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价值
        一、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理论价值
        二、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实践价值
    第三节 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的特征
        一、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二、整体性和针对性的统一
        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四、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4)习近平的党性修养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习近平党性修养论的形成
    2.1 时代背景
        2.1.1 世情的新变化
        2.1.2 国情的新发展
        2.1.3 党情的新要求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党性修养理论
        2.2.2 党的历代中央领导的党性修养理论
        2.2.3 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治国的思想
    2.3 实践基础
        2.3.1 革命传统家风的培育
        2.3.2 知青岁月的锤炼
        2.3.3 从政经历的磨砺
第3章 习近平党性修养论的主要内容
    3.1 立根固本,坚定理想信念
        3.1.1 树牢理想信念,立政治信仰之本
        3.1.2 树牢理想信念,固干事创业之基
        3.1.3 树牢理想信念,举党性修养之旗
    3.2 涵养理论,夯实党性修为
        3.2.1 涵养政治理论
        3.2.2 涵养文化理论
        3.2.3 涵养经典理论
    3.3 修身立德,提升道德品行
        3.3.1 明大德
        3.3.2 守公德
        3.3.3 严私德
    3.4 抓早抓小,严肃纪律遵循
        3.4.1 立规矩
        3.4.2 严纪律
        3.4.3 强组织
    3.5 久久为功,建设优良作风
        3.5.1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
        3.5.2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
        3.5.3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3.6 求真务实,发扬实干精神
        3.6.1 讲真话
        3.6.2 办实事
        3.6.3 求实效
第4章 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的论述的基本特征
    4.1 继往开来的创新性
    4.2 理论向度的系统性
    4.3 实践方法的整体性
    4.4 价值取向的人民性
    4.5 立足现实的时代性
第5章 习近平关于党性修养论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5.1 理论价值
        5.1.1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5.1.2 创新了党建理论的表达方式
    5.2 现实意义
        5.2.1 为党员提升自身修养的提供行动指南
        5.2.2 为增强全党凝聚力和向心力提供思想遵循
        5.2.3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中国共产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来源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的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之处
第二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研究的理论依据
    2.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1.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1.2 思想与物质利益相统一原理
        2.1.3 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的原理
    2.2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理论
        2.2.1 扞卫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
        2.2.2 密切联系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核心内容
        2.2.3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法宝
    2.3 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思想
        2.3.1 毛泽东关于干部教育的思想
        2.3.2 邓小平关于干部教育的思想
        2.3.3 江泽民关于干部教育的思想
        2.3.4 胡锦涛关于干部教育的思想
        2.3.5 习近平关于干部教育的思想
    2.4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2.4.1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原理
        2.4.2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原理
        2.4.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体规律原理
        2.4.4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原理
        2.4.5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原理
    2.5“三严三实”的传统官德思想来源
        2.5.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
        2.5.2“内圣外王”思想
        2.5.3“正身”思想
第三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基本矛盾分析及过程考察
    3.1 领导干部“不严不实”问题的主要表现
        3.1.1“不严”问题的主要表现
        3.1.2“不实”问题的主要表现
    3.2“不严不实”问题归因分析
        3.2.1“不严不实”问题产生的内因
        3.2.2“不严不实”问题产生的外因
    3.3“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本矛盾
        3.3.1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概念的界定
        3.3.2“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本矛盾
    3.4 基本矛盾衍生的其他矛盾
        3.4.1 宗旨崇高的政党与部分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的矛盾
        3.4.2 纪律严明的政党与部分领导干部纪律观念缺失的矛盾
        3.4.3 为民谋利的政党与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偏颇的矛盾
    3.5“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主要目的
        3.5.1 解决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问题
        3.5.2 解决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的问题
        3.5.3 解决无视党的政治纪律、能力不足的问题
    3.6“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的考察
        3.6.1 专题教育的阶段性与长效机制的矛盾
        3.6.2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与专题教育统一要求的矛盾
        3.6.3 专题教育的主体性与教育对象被动参与的矛盾
第四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内容、原则、方法和规律
    4.1“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主要内容
        4.1.1 理想信念和道德教育
        4.1.2 权力观和宗旨观教育
        4.1.3 法制观和纪律观教育
        4.1.4 政绩观和使命观教育
        4.1.5 忠诚观和信义观教育
    4.2“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本原则
        4.2.1 突出重点与综合施教相结合
        4.2.2 思想教育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4.2.3 继承传统与创新方式相结合
        4.2.4 顶层设计与因地制宜相结合
    4.3“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本方法
        4.3.1 批评和自我批评法
        4.3.2 内修自省法
        4.3.3 警示他律法
    4.4“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具体方法
        4.4.1 集中式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
        4.4.2 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
        4.4.3 边学边查边改三者相结合
    4.5“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的具体规律
        4.5.1 内修他律统一律
        4.5.2 知行合一律
        4.5.3 同向作用律
    4.6“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部分相关案例
        案例一 湖北省委以民主生活会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案例二 黄冈市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融入日常工作的主要路径
        案例三 中国邮政集团“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阶段性评价及部署情况
第五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组织和评价
    5.1“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组织
        5.1.1“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的环节
        5.1.2“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的运行
    5.2“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评价
        5.2.1 专题活动的评价标准
        5.2.2 专题活动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
        5.2.3 巩固和强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效果
第六章“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本经验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6.1“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基本经验
        6.1.1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
        6.1.2 增强专题教育的互动性
        6.1.3 突出民主生活会的作用
    6.2“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6.2.1 重要性认识有偏差
        6.2.2 专题教育过程程式化
        6.2.3“知”与“行”分离
        6.2.4 问题整改落实避实就虚
        6.2.5 监督意识不强、机制不够健全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部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研究素材
    附录一 部分相关党纪党规、文件、通知、讲话
    附录二 部分中央部委“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情况
    附录三 部分省直机关部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情况
    附录四 部分中央企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情况
    附录五 部分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情况

(6)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规矩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1.选题来源
        2.选题目的
        3.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主要亮点
        1.研究方法
        2.主要亮点
    (四)“党员领导干部”界定
一、严守政治规矩方法的相关概念
    (一)政治规矩释义
        1.政治规矩之“是”
        2.政治规矩之“源”
        3.政治规矩之“性”
        4.政治规矩之“用”
        5.政治规矩之“变”
    (二)方法及方法论解析
        1.方法的概念
        2.方法论的内涵及其结构
二、严守政治规矩方法探讨的理论依据和必要性
    (一)严守政治规矩方法探讨的理论依据
        1.方法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创造性功能
        2.方法是一切实践活动的中介和桥梁
    (二)严守政治规矩方法探讨的必要性
        1.政治规矩从理论走向实践离不开方法的指导
        2.正确的方法是严守政治规矩取得实效的保证
三、严守政治规矩要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
    (一)树立正确的“三观”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待政治规矩
        1.用联系的观点认识政治规矩
        2.用发展的观点把握政治规矩
    (三)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1.科学认知规矩文化
        2.传承党史政治规矩
        3.创新发展政治规矩
四、严守政治规矩要坚持系统思维的方法
    (一)树立严守政治规矩的全局意识
        1.严守政治规矩以全面从严治党为视域背景
        2.严守政治规矩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向深入
    (二)区分严守政治规矩的层次性和结构性
        1.严守政治规矩的层次性
        2.严守政治规矩的结构性
    (三)协调有序开展严守政治规矩活动
        1.处理好“三个关系”
        2.实现好“四个转变”
        3.坚持好“五个必须”
五、严守政治规矩要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一)重点学习党章准则条例和系列讲话
        1.学习党章
        2.学习准则
        3.学习条例
        4.学系列讲话
    (二)深入践行政治规矩
        1.实践第一,严格遵守政治规矩
        2.与时俱进,创造性落实政治规矩
        3.求真务实,增强严守政治规矩实效
    (三)知行统一严守政治规矩
        1.加强党性修养,提升道德情操
        2.增强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
        3.严于修身律己,实于用权谋事
六、严守政治规矩要注重教育与惩治相结合的方法
    (一)建立严守政治规矩的教育机制
        1.设置丰富的学习内容
        2.安排合理的学习时间
        3.选择多样的学习形式
        4.设定明确的学习要求
    (二)建立严守政治规矩的惩治机制
        1.健全监督机制,增强监督效果
        2.加大执规力度,惩处违规行为
    (三)建立严守政治规矩的考评反馈机制
        1.健全完善考评体系机制
        2.分析总结考评结果
        3.加强考评结果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四、相关概念与创新点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文风思想
        一、无产阶级要把哲学作为自己的精神武器
        二、宁愿把手稿烧掉也不愿半生不熟地遗留于身后
        三、要从事实中发现联系
        四、反对“法国式虚荣”
        五、言简意赅的句子最容易让人记住
        六、风格即人
        七、文学应该歌颂叱咤风云的革命无产者
        八、要竭力使报纸变得富有生气
    第二节 列宁、斯大林的文风思想
        一、写作事业应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
        二、真话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三、多深入基层
        四、请写得简短些
        五、对人民不能咬文嚼字
        六、马克思主义不承认一切不变的结论和公式
        七、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
    第三节 经典作家文风思想的指导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政党文风思想的重要根基
        二、经典作家的文风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文风理论的重要基础
        三、经典作家的文风思想是无产阶级政党文风建设的根本指南
第二章 革命时期文风建设考察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的文风探索
        一、早期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共产党文风的影响
        二、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文风探索
    第二节 大革命时期的文风建设
        一、避免使用恐怖或疑忌的术语对待国民党
        二、从农民的生活中找说话的材料
        三、机关报要通俗化
    第三节 土地革命时期的文风建设
        一、加强党刊建设
        二、宣传与鼓动
        三、反对本本主义
        四、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
        五、张闻天反对“党八股”
        六、中共中央对转变时局宣传工作的要求
    第四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文风建设
        一、《实践论》与《矛盾论》
        二、《中国工人发刊词》
        三、总政治部对敌军宣传工作的指示
        四、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群众鼓动工作的指示
        五、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决定
        六、毛泽东论《反对党八股》
        七、延安《解放日报》改版
        八、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五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文风建设
        一、反对“客里空”运动
        二、关于建立报告制度
        三、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四、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及曲折发展时期的文风建设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风建设
        一、各部门负责人应经常为报纸撰写社论或论文
        二、1950年全党全军整风中的文风整顿
        三、中共中央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
        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五、刘少奇对新华社的两次指示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时期的文风建设
        一、毛泽东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习仲勋、曾一凡关于改进文风会风的建议
        三、《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
        四、中共中央关于在新闻报道中必须消灭弄虚作假的通知
        五、刘少奇同新华社、《人民日报》负责人及胡乔木的谈话
        六、周恩来对外宣文风建设的指示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及结束后徘徊前进时期的文风建设
        一、毛泽东对文风建设的一系列指示
        二、1972年文风整改活动
        三、“批林批孔”运动中的文风改进
        四、集中揭批“帮八股”恶劣文风活动
第四章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文风建设
    第一节 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风建设
        一、中共中央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通知
        二、中共中央关于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
        三、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办法
        四、关于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动手起草重要文件的指示
        五、邓小平的主要文风建设思想
    第二节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文风建设
        一、改作风抓文风
        二、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与简报的意见
        三、修订和新订党政机关公文管理条例和办法
        四、“三贴近”、“三项教育”与“走转改”活动
        五、江泽民的主要文风建设思想
        六、胡锦涛的主要文风建设思想
    第三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文风建设
        一、中央政治局关于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四、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改进文风
        五、习近平对文风建设的一系列要求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的主要特点与启示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的主要特点
        一、不同时代的主题决定着不同时代的文风风貌
        二、人民群众是不同时期文风建设的不竭动力
        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不同时期文风建设的重要目标
        四、主要领导人的文风思想起到了重要引领作用
        五、文风建设呈现出渐进复发性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的启示
        一、弘扬优良文风,必须坚持求真务实
        二、唱响主旋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三、保持文风活力,必须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
        四、加强文风治理,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五、展示中国风貌,必须拥有自己的话语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与理论品格(论文提纲范文)

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
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品格
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推进当前工作

(9)以优良作风为“镜”狠刹“四风”(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为“镜”, 狠刹“形式主义”
二、以深入实际、联系群众的作风为“镜”, 狠刹“官僚主义”
三、以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的作风为“镜”, 狠刹“享乐主义”
四、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为“镜”, 狠刹“奢靡之风”

(10)切实改进文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风问题重要论述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进文风已势在必行
二、改进文风需力学笃行
三、改进文风要身体力行

四、人大工作要努力做到知实情 讲实话 求实效(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史研究(1949-1978)[D]. 黎育生.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毛泽东认识论思想及其当代启示[D]. 柳保吉. 重庆工商大学, 2021(09)
  • [3]习近平意识形态教育理论研究[D]. 王海霞.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4]习近平的党性修养论研究[D]. 黄洋. 南华大学, 2019(01)
  • [5]中国共产党“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研究[D]. 刘朝阳. 中国地质大学, 2016(03)
  • [6]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规矩方法探讨[D]. 刘满成.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2016(08)
  • [7]中国共产党文风建设历史考察[D]. 唐国战.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8)
  • [8]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与理论品格[J]. 许尔君. 观察与思考, 2014(11)
  • [9]以优良作风为“镜”狠刹“四风”[J]. 杨平,刘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20)
  • [10]切实改进文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风问题重要论述的体会[J]. 董达. 新长征, 2013(12)

标签:;  ;  ;  ;  ;  

在全国人大工作中,要努力知真、讲真、求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