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名片”

新城“名片”

一、新颖的城市“名片”(论文文献综述)

汪洋,杨芳[1](2021)在《新媒体背景下珠海城市文化名片传播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文化名片的打造和传播对一个城市品牌塑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借助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能够使城市文化名片的传播变得事半功倍。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扩大了传播范围,增强了传播效果。通过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如何通过新的方式和媒介通道推动珠海城市文化名片的传播,提出传播途径的选择和制定策略的建议,以期能够对珠海城市品牌建设和宣传起到推动作用,助力城市发展。

魏旭强[2](2021)在《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内蒙古旧美术馆更新意向调查研究》文中认为内蒙古旧美术馆于1997建成,是当时自治区唯一的专业性美术馆。随着时间推移和新美术馆的建成,承载了一代人历史记忆的旧美术馆逐渐变得闲置下来,面临着是该拆还是该留的尴尬处境。我国目前大量性存量建筑的适应性更新已经成为当下各地建筑师面临和探讨主要问题。然而,在建筑设计策划阶段,存量建筑的发展方向如何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需求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重视和解决。本文试图引入社会学领域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呼和浩特旧美术馆旧建筑案例进行使用人群调研访谈分析研究,形成理论模型,并以此为依据反映社会居民对于内蒙古旧美术馆建筑的改扩建策划意向。文章首先对旧美术馆相关的50人进行深度访谈,整理分析并总结各访谈案例中使用者对当前美术馆的更新意向,得到1186个标签619个概念和194个初始范畴,通过进一步的提炼与归纳,围绕旧建筑评价(、宏观定位、使用意向和建筑改造意向等4个主导方向形成共61个附属范畴客观反映了使用者对于内蒙古旧美术馆评价与改造的意向,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公众参与视角下内蒙古旧美术馆更新意向模型。本研究分析了公众参与视角下旧建筑改造的的总体意向,并将内蒙古旧美术馆更新意向分为五类,包括旧美术馆评价、宏观定位、功能意向、展览意向、建筑改造意向五个维度。内蒙古旧美术馆不仅是本地域90年代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代表,也承载了一代人的历史记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应当保留并改扩建;内蒙古旧美术馆应该补充新美术馆的缺陷,继续为普通民众提供民间美术类作品的展示场所,并为社区提供相应的艺术文化服务,其主要功能意向依然是展示功能尽量做到展示类型多元化,展示形式多样化;内蒙古旧美术馆建筑尽量设计入口缓冲,增加停车和室外活动场地,在建筑空间方面尽量增加空间的舒适度和灵活度,增加休闲空间,尽量在材料、灯光、色彩等方面,既要尊重历史建筑,又要营造现代气息和地域特色,形成新的地域建筑景观。综上所述,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内蒙古旧美术馆更新意向调查表明扎根理论在旧建筑更新过程中,在设计策划阶段通过扎根理论基于公众认知的意向调查是可行的,既激活了旧建筑场所功能空间的活力,又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对未来旧建筑改扩建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万晓燕[3](2021)在《动态海报在城市形象推广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动态海报作为海报与动态化延展汇总释放出来的新媒体表现形式,在伴随着电子应用技术的发展之中,其优越性也逐渐显露出来,这种创新形式的视觉传达媒介因其独特的语言表现力也逐渐被社会各界所推崇,但这一“新浪潮”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认知还不太明晰,构建体系还不太健全,这就需要投入到更多的实践经验使其趋于成熟,为海报设计增添新的应用领域。城市形象推广顺势而为的借助这一创新手段不仅可以构建良好的城市印象,也可以帮助动态海报以及城市形象推广相关的理论体系更加专业化,使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的功能性更强。本文通过对动态海报的背景研究,详细的阐述了动态海报这一新媒介在加入时间与空间两大维度下,其构成要素的核心要点所特有的根本性变化,通过对动态海报及其宣传运作的新理解,将其应用于城市形象推广设计之中,以构建一套完整的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理论体系,使城市形象推广的海报设计能够迎合科技社会的新趋势,向着多层次、宽领域的影像化宣传模式革新。运用个案研究法对国内外的优秀动态海报设计案例做系统化分析,总结出动态海报的设计原则以及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的设计要素,使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的设计中能够按照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质与传播环境彰显多元化的城市特色,在动态海报的设计上也能够朝着高质量、专业化的方向去实施。按照这一套形式法则,探索出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的图形、文字、色彩这三大视觉语言在动态化的表现状态下所构建的新思维方法,通过对时间与空间两大设计维度的情感化分析,使动态海报在具备一定的形式美的基础上,其形式构建更加精准化、系统化。通过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以期对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的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通过实地调研法与网络搜寻法这两大设计方法深度挖掘青岛西海岸新区“四张名片”的城市特色,结合汇总的认知体系具体的落实到海报的创意表现中,以此论证本次论文研究的可行性与意义价值。

靳馥阳[4](2021)在《地域视野下陕西公路服务区设计研究 ——以沿黄公路服务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中国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路事业也是蒸蒸日上,公路服务区的重要性也渐渐凸显出来。公路服务区作为公路服务附属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来往司乘人员提供如厕、停车、休息、购物、就餐、加油的功能。通过调查发现,陕西公路服务区虽然起步较早,也可以满足司乘人员的基本需求。但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陕西也跟着国家的步伐,经济大步向前迈进,所以陕西大多数公路服务区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需要做出改进。与此同时陕西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原地区的经济、交通要道。旅游业发展迅速,并且开发出更多的旅游项目,其中西安还在2020年被评为“全国人民最想去的网红城市”。以旅游时代为契机,陕西公路迅速发展,与此同时,公路服务区的发展变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陕西公路服务区除了带动周围城市的发展,更是带动沿线地区与世界文化的互相交融,具有跨时代的意义。所以,对陕西公路服务区设计的研究是迫在眉睫的。本文以陕西公路服务区为研究对象,以设计因素、案例分析、现存问题、设计策略、实践验证为本文的主线,章节中会穿插作者对陕西公路服务区的调研结果,以及对其他城市或者国外的公路服务区的调研结果,理论来源实际的分析问题。总体框架是,作者首先从自然、人、社会、车辆需求及交通规范、人文等方面分析影响陕西公路服务区设计的设计因素;然后分别列举陕西公路服务区中的实际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并找出陕西公路服务区共同的设计特点;紧接着找出陕西公路服务区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分析出现该问题的具体原因;然后根据陕西公路服务区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针对陕西公路服务区设计的设计策略;最后,理论结合实践,以沿黄公路府谷墙头服务区为例,归纳总结陕西公路服务区设计中的设计方法和具体细节。

曹成玉[5](2021)在《“标志与诗意”作文导写》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文题] (2021年江苏省泰州市期末联考)打造城市名片,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时尚和追求。城市名片可以塑造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归宿感和城市凝聚力。有的城市重视地标建筑的建设,如广州塔,外形玲珑,未来感十足,向人们呈现广州向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车辙,诉说向未来进发的决心;有的城市注重特色景观的打造,如上海首条实施"落樱不扫"的林荫道——杨浦区江湾城路,在钢筋水泥中营造出一方诗情画意。

张晓雅[6](2020)在《基于传统海派花鸟画数字化传播的功能性H5游戏设计研究》文中指出海派绘画创作群体被称为海上画派,是中国近代以来最为重要的五大画派之一。海派绘画中,又以花鸟题材为最重要的创作题材。但是目前对海派花鸟画的研究只是从绘画艺术角度分析其构图、色彩等特点,缺少系统化的文化图谱构建,且主要集中在美术专业领域的探讨,缺乏面向大众特别是年轻用户群体传播的探讨。这种僵化的传播模式和狭窄的传播受众群体,导致海派花鸟画的大众认知度低,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与弘扬。功能游戏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知识传播手段,为传统海派花鸟画的数字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特别是HTML5技术的发展,使得开发轻量化、免安装以及跨平台传播的功能游戏成为可能,对于进一步扩大传统海派花鸟画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传统海派花鸟画为例,以年轻用户群体为目标人群。通过系统梳理传统海派花鸟画文化元素,进行文化符号的提取与转译。并基于层次分析法,分析传统海派花鸟画H5游戏体验影响因素的权重,构建传统海派花鸟画H5游戏设计策略。在此基础上,进行传统海派花鸟画H5游戏设计实践,最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进行有效性测评。测试结果表明,该研究有助于提升传统海派花鸟画在年轻用户群体中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扩大了其传播的广度。该研究提出了传统海派花鸟画数字化传播的有效路径,同时为今后书画类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提供了策略参考。

刘怡雯[7](2020)在《实体书店公共文化传播与商业模式融合探究 ——以广州方所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意义上的实体书店具备经营业态的商业属性,和承担社会角色的文化属性,其商业属性现存丰富的研究内容,与之相伴而生的文化属性却鲜少有人问津,直至近年有关实体书店转型发展的文献才有所增益,2020年有关实体书店的文化传播、空间生产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态势,这也意味着实体书店的转型和发展亟需各方的努力和支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于享受资料消费的追求日盛,精神层面的需要不断提升,因而实体书店的文化传播功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加之政府各项政策的扶持,为其发展提供了宽松和有利的发展环境。本研究参考了国内外关于公共文化传播空间的相关研究,通过整理关于实体书店的相关文献,实体书店的公共文化空间生产文献,将前人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将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对实体书店和公共文化传播空间进行定义,在前人的研究理论基础上将二者融会贯通,提出本研究理论基础,列斐维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即公共文化传播空间的生产和媒介生态学理论,然后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为后续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对广州市的实体独立书店的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广州市方所文化书店为典型案例进行辅助分析,主要运用深度访谈的质化研究方法,探讨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存在问题。之后主要通过量化的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实体书店“书+”模式的感知和反馈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实体书店的总体发展状况,探讨实体书店的商业模式和城市文化构建的关系。最终总结以上内容对广州市乃至全国的实体书店行业提供借鉴,为实现实体书店重获新生的目标提供建设性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发现,现今消费者去实体书店不再是单纯地为了买书,而更多地倾向于一种符号意义上的消费——即除了消费产品本身外,消费产品所象征和代表的意义、美感、情调和氛围。而实体书店的空间环境和文化意味恰好为消费者提供了以上可能。实体书店的“书+”经营模式和公共文化传播发展仍有乐观的前景,实体书店转型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着商业困境,通过对政府和书店自身提出建议,推动城市和国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

范丹妙[8](2020)在《面向老年知识社群构建的协同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积极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被视作能持续参与社会生活的创造者,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能够自发组织文化教育活动。其中,社区内自发生成的老年知识社群是新型的老年人学习型共同体。但是,由于老年知识社群的构建过程缺乏专业人员的引导和方法论的指导,社群老人的角色定位与协作关系模糊,社群活动缺乏对多维度体验因素的关注,社群本身的运行发展时长有限,还未建立起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而协同设计是在一个真实的社会问题或应用场景下,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并为共同目标相互合作的设计方法,可以更好地构建设计愿景并解决社会问题。本课题希望在中国的社会与文化语境下,以协同设计为设计介入方法,探究并重新定义老年知识社群的构建过程和构建方法,并提出具有实践价值的设计策略。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首先对社区内老年知识社群的现状及协同设计的概念理论进行了归纳与总结。然后通过对国内外老年人协同设计项目的案例研究,提炼归纳了以协同设计来构建老年知识社群的三个关键性构建要素,包括协同设计团队、协同设计主题和协同设计工具。接着,以老年知识社群为设计对象,对三个关键性构建要素进行了深入剖析,初步得出了老年知识社群的构建过程与构建方法。调研阶段针对上阶段所提出的各个构建要素内容,展开针对性的调查与研究,得出各个构建要素在我国语境下的改进与优化方向。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具有一定实践价值的构建老年知识社群的协同设计策略,使其能够产生更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题为协同设计介入老年知识社群的构建过程提出了三个方面的策略。首先是老年知识社群的协同设计团队构建及合作策略,包括线下社区联动线上网络以构建设计团队,创建角色名片以展现团队成员能力,基于开放、尊重与信任的设计团队协作策略;其次是老年知识社群的协同设计主题构建及应用策略,包括优化老人参与机制以协同构建设计主题,重视本地社群特征的设计主题洞察,借助社群画像以加强设计主题的表达;最后是老年知识社群的协同设计工具应用策略,包括基于故事叙述的概念生成策略,基于角色扮演的情境构筑策略,基于交替演讲的社群评估策略,基于网络交互的成果分享策略。最终,三个方面的策略成为了整体统一的促进性指导方案,用以指导老年知识社群的构建,使得整个构建过程清晰高效,并且使得构建成果更能满足老年群体性的需求与愿望,发展前景更具可持续性。本文以协同设计为介入方法来构建老年知识社群,形成了具有一定实践应用价值的理论方案。

潘晶[9](2020)在《基于数字技术的邕剧传播创新研究》文中指出传统邕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相当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日益紧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传承研究成为新关注点。本文结合时代背景,从传播学理论、空间生产理论、AR与VR技术等多学科维度,关注传统邕剧在数字时代下文化传播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邕剧文化传播问题的成因与数字技术解决方案的可能性,进而基于数字技术探索邕剧文化传播创新策略。理论层面中对邕剧文化传播模型的构建有利于指导实践层面中对邕剧文化传播的现状分析,整体视角分析下的邕剧文化传播系统呈现出结构作用问题、动态发展问题——传受主体的“被动性”、影响主体的“失效性”、邕剧文化传播系统的“落后性”。本文借助“空间”概念对四对空间的矛盾关系进行讨论,分析出当前邕剧文化传播问题产生的四大原因——功能性缺失、情感性缺失、渠道障碍、主体被动;并通过AR、VR技术的属性分析、技术构建的理论分析,以及受众的情感态度与心理期许等方面分析数字技术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本文创新之处在于,综合邕剧文化传播的问题与成因,提出基于数字技术AR、VR的新型邕剧文化传播空间的创新策略。

袁佩桦[10](2020)在《城市风景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 ——以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东入口设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鉴于当下全域旅游模式的兴起及城市化进程对自然资源的威胁,城市风景区在逐步走向开放的过程中表现出入口空间概念模糊的倾向,又囿于当前相关理论与实践的不足,本文试图从哲学、社会学等“上层”学科中汲取涵养,进而审视该类入口空间设计的特殊性与综合性。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将从“理论分析”与“实践验证”的双向互动出发,理论方面总结得出该类入口空间所独有的三个特性,并以此为视角切入研究,分别是:“公共性”、“交通复合”、“城景互动”;实践方面则以笔者亲身参与的“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东入口设计”之项目为例,并分别就以上三个视角展开对应性探讨,以求得理论分析之于实践验证的存在之合理性,从而最终促成本文研究成果的普适性与开创性。全文总计约5.6万字,图表113幅。

二、新颖的城市“名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颖的城市“名片”(论文提纲范文)

(1)新媒体背景下珠海城市文化名片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城市文化名片传播对城市的意义
二、新媒体对城市文化名片传播的影响
三、珠海城市文化名片建设与传播现状
    (一)珠海城市文化名片的起源与发展
    (二)珠海城市文化名片的特点
    (三)珠海城市文化名片的传播现状与问题
四、珠海城市文化名片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播路径
    (一)传播主体的多元性
    (二)传播内容的精准性
    (三)传播渠道的整合性
    (四)传播受众的调研
    (五)传播效果的检测
结语

(2)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内蒙古旧美术馆更新意向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旧建筑有机更新的相关研究
        1.3.2 使用者参与的建筑策划研究
        1.3.3 研究现状总结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对象
    1.6 研究范围
    1.7 论文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和案例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城市旧建筑
        2.1.2 微更新
        2.1.3 公众参与
        2.1.4 使用者为中心
    2.2 扎根理论概述
        2.2.1 扎根理论的起源
        2.2.2 扎根理论发展及特点
        2.2.3 扎根理论研究程序
        2.2.4 扎根理论的应用
    2.3 旧建筑更新案例分析
        2.3.1 国外相关旧建筑更新案例研究
        2.3.2 国内相关旧建筑更新案例研究
    2.4 小结
第三章 内蒙古旧美术馆概述
    3.1 内蒙古旧美术馆简介
        3.1.1 内蒙古旧美术馆建设背景
        3.1.2 内蒙古旧美术馆区位分析
    3.2 内蒙古旧美术馆历史沿革
    3.3 内蒙古旧美术馆建筑本体调查
        3.3.1 调查概述
        3.3.2 建筑空间尺度
        3.3.3 建筑功能组成
        3.3.4 交通流线分析
        3.3.5 建筑立面造型及材料
        3.3.6 建筑周边环境
    3.4 小结
第四章 内蒙古旧美术馆更新意向调查
    4.1 扎根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4.1.1 使用者需求的改扩建研究
        4.1.2 扎根理论的可行性
    4.2 调研数据收集
        4.2.1 样本选择
        4.2.2 半结构式访谈
        4.2.3 访谈提纲
        4.2.4 设备应用
        4.2.5 数据整理
        4.2.6 人群态度
    4.3 调研数据分析
        4.3.1 开放式编码
        4.3.2 主轴式编码
        4.3.3 选择式编码
    4.4 理论建构
        4.4.1 旧建筑评价
        4.4.2 宏观定位
        4.4.3 使用需求
        4.4.4 建筑改造意向
    4.5 理论饱和度检验
    4.6 小结
第五章 内蒙古旧美术馆调查结果分析
    5.1 旧美术馆评价分析
        5.1.1 优点
        5.1.2 缺点
    5.2 宏观定位分析
        5.2.1 层次定位
        5.2.2 特色定位
    5.3 建筑功能意向分析
        5.3.1 主要功能需求——展示功能
        5.3.2 次要功能需求——社区服务功能
        5.3.3 附属功能需求——商业休闲功能
    5.4 美术展示意向分析
        5.4.1 展示方式
        5.4.2 展示类型
        5.4.3 展示内容
    5.5 建筑改造意向分析
        5.5.1 建筑空间
        5.5.2 建筑造型
        5.5.3 建筑环境
    5.6 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6.1 研究创新
    6.2 主要研究结论及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图录
附录B 表录
附录C 访谈问卷(样卷)
附录D 文本整理(样本)
附录E 扎根理论开放式编码汇总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动态海报在城市形象推广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动态海报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1.4.1 课题研究的框架
        1.4.2 课题研究的方法
    1.5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动态海报的概述与应用价值
    2.1 动态海报的概念
    2.2 动态海报的特点
        2.2.1 设计形式新颖,表现力强
        2.2.2 传播范围广,时效长
        2.2.3 定向目标人群,互动性强
        2.2.4 营销效果直观,反馈智能化
    2.3 动态海报在城市形象推广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2.3.1 满足多样化的审美诉求
        2.3.2 增添城市宣传新手段
        2.3.3 顺应动态化的新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态海报在城市形象推广设计中的创新形式构建
    3.1 动态海报在城市形象推广设计中的形式法则
        3.1.1 动态海报的设计原则
        3.1.2 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的设计要素
    3.2 构建地域文化特色的动态化视觉语言
        3.2.1 构建意境化的动态图形语言
        3.2.2 构建韵律化的动态文字语言
        3.2.3 构建情感化的动态色彩语言
    3.3 构建时空关系的动态化视觉形式
        3.3.1 基于精确化的时间情感效应
        3.3.2 基于空间感的动态化构成形式
        3.3.3 基于时空一体化的形式规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设计实践
    4.1 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主题的拟定
    4.2 视觉语言的汇总与提取
        4.2.1 视觉语言汇总
        4.2.2 视觉语言提取
    4.3 设计创作流程与动态化展示
        4.3.1 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音乐之岛”篇
        4.3.2 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啤酒之城”篇
        4.3.3 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影视之都”篇
        4.3.4 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会展之滨”篇
        4.3.5 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形象推广动态海报场景展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致谢

(4)地域视野下陕西公路服务区设计研究 ——以沿黄公路服务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陕西省公路发展概况
        1.1.2 陕西公路服务区现状
        1.1.3 公路服务区的重要作用
        1.1.4 陕西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的时代背景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2.1 概念界定
        1.2.2 研究范围
    1.3 服务区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1.6 本章小结
2 公路服务区设计的影响因素
    2.1 自然因素
        2.1.1 陕西地理和气候
        2.1.2 陕西地理气候对服务区设计的影响
    2.2 人的因素
        2.2.1 人的生理需求
        2.2.2 人的心理需求
    2.3 社会的因素
        2.3.1 经济因素
        2.3.2 车辆增长量
        2.3.3 交通时间因素
        2.3.4 交通量因素
    2.4 车辆需求及交通规范因素
        2.4.1 车辆需求因素
        2.4.2 交通规范因素
    2.5 人文因素
        2.5.1 陕西民居特色
        2.5.2 陕西建筑构件
    2.6 本章小结
3 陕西省公路服务区调研与分析
    3.1 占地面积
        3.1.1 数据分析
        3.1.2 陕西服务区占地面积分析
        3.1.3 适合的占地面积
    3.2 场地布局模式
        3.2.1 场地布局模式种类分析
        3.2.2 陕西服务区场地布局模式分析
    3.3 内部布局模式
        3.3.1 内部布局模式种类分析
        3.3.2 陕西服务区内部布局模式分析
    3.4 交通流线布局模式
        3.4.1 交通流线布局模式分析
        3.4.2 陕西服务区交通流线布局模式分析
    3.5 建筑面积
        3.5.1 数据分析
        3.5.2 陕西服务区建筑面积分析
        3.5.3 适合的建筑面积
    3.6 建筑功能类型
        3.6.1 陕西服务区建筑功能类型分析
        3.6.2 适合的建筑功能类型
    3.7 建筑功能形式
        3.7.1 功能形式分析
        3.7.2 陕西服务区建筑功能形式分析
        3.7.3 适合的建筑功能形式
    3.8 立面设计
        3.8.1 陕西服务区立面设计分析
        3.8.2 适合的立面设计探讨
    3.9 本章小结
4 对陕西公路服务区的地域性设计策略
    4.1 陕西服务区场地布局地域性设计策略
        4.1.1 总体规划,阶段实施
        4.1.2 因地制宜
    4.2 陕西服务区造型的地域性设计策略
        4.2.1 从传统建筑中寻找原型
        4.2.2 从地域文化中提取设计符号
        4.2.3 适应地域气候
    4.3 陕西服务区空间的地域性设计策略
        4.3.1 外部空间场景化
        4.3.2 场所感的创造
    4.4 本章小结
5 陕西省沿黄公路服务区设计实践——以府谷墙头服务区为例
    5.1 沿黄公路服务区建设概况
        5.1.1 沿黄公路概况
        5.1.2 沿黄公路建设
        5.1.3 沿黄公路服务区建设的背景
        5.1.4 沿黄公路服务区建设的市场分析
        5.1.5 沿黄公路服务区建设交通量调查
    5.2 府谷墙头服务区项目概况
        5.2.1 项目概况
        5.2.2 基地分析
        5.2.3 市场需求分析
        5.2.4 规划定位
    5.3 地域背景下陕西公路服务区设计策略的应用
        5.3.1 府谷墙头服务区场地布局地域性设计策略的应用
        5.3.2 府谷墙头服务区造型地域性设计策略的应用
        5.3.3 府谷墙头服务区空间地域性设计策略的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传统海派花鸟画数字化传播的功能性H5游戏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战略性意义
        1.1.2 功能性H5游戏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1.1.3 海派花鸟画承载着丰富的海派绘画文化基因
    1.2 研究现状
        1.2.1 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研究现状
        1.2.2 海派绘画的研究现状
        1.2.3 基于文化遗产传播的功能游戏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层次分析法
        1.5.4 原型测试与评价
    1.6 研究创新点
        1.6.1 方法创新
        1.6.2 视角创新
    1.7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2章 传统海派花鸟画文化研究
    2.1 海派绘画的相关研究
        2.1.1 海派绘画的形成背景
        2.1.2 海派绘画的成员体系
        2.1.3 海派绘画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
    2.2 传统海派花鸟画的画风类别与溯源
    2.3 传统海派花鸟画的特征研究
        2.3.1 色彩
        2.3.2 构图
        2.3.3 题材
    2.4 传统海派花鸟画文化图谱构建
第3章 传统海派花鸟画的数字化传播方式研究
    3.1 传统海派花鸟画数字化传播方式的现状研究
    3.2 功能游戏的相关研究
        3.2.1 功能游戏的定义
        3.2.2 功能游戏的特征
        3.2.3 功能游戏的类型
    3.3 功能性H5游戏在传统文化传播领域的案例研究
        3.3.1 案例选择
        3.3.2 案例研究
        3.3.3 案例分析总结
    3.4 传统海派花鸟画H5游戏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第4章 传统海派花鸟画H5游戏的用户调研
    4.1 目标用户分析
    4.2 传统海派花鸟画H5游戏的影响因素研究
        4.2.1 传统海派花鸟画H5游戏体验的评估维度选择
        4.2.2 用户访谈调研实施及结果整理
        4.2.3 传统海派花鸟画H5游戏体验影响因素提取
    4.3 传统海派花鸟画H5游戏体验的影响因素权重分析
        4.3.1 构建层次分析模型
        4.3.2 问卷调查
        4.3.3 确定权重向量
        4.3.4 权重结果分析
    4.4 传统海派花鸟画H5游戏设计策略构建
        4.4.1 基于游戏目标的设计策略构建
        4.4.2 基于游戏故事的设计策略构建
        4.4.3 基于游戏机制的设计策略构建
        4.4.4 基于游戏审美的设计策略构建
第5章 基于传统海派花鸟画数字化传播的H5游戏设计实践
    5.1 H5游戏设计原则
        5.1.1 基础仿真原则
        5.1.2 一致性原则
        5.1.3 易读性原则
        5.1.4 信息反馈原则
    5.2 H5游戏设计目标
    5.3 H5游戏设计与开发
        5.3.1 H5游戏故事设定
        5.3.2 H5游戏机制设定
        5.3.3 H5游戏视觉设定
    5.4 H5游戏测试与迭代
        5.4.1 测试准备
        5.4.2 测试实施及结果分析
        5.4.3 游戏迭代方案
    5.5 H5游戏传播效果测试
        5.5.1 实验方法
        5.5.2 实验结果分析
        5.5.3 实验结果讨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传统海派花鸟画H5游戏目标受众调查问卷
附录B 传统海派花鸟画H5游戏体验影响因素权重调查问卷
附录C 传统海派花鸟画H5游戏可用性测试问卷
附录D 传统海派花鸟画H5游戏传播效果测试问卷
附录E 设计手册

(7)实体书店公共文化传播与商业模式融合探究 ——以广州方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实体书店相关研究
        1.3.2 公共文化传播空间生产相关研究
        1.3.3 实体书店的文化传播空间生产相关研究
        1.3.4 文献述评
    1.4 研究可行性及创新点
        1.4.1 可行性分析
        1.4.2 创新之处
2 实体书店的发展概况
    2.1 实体书店的定义和特征
    2.2 实体书店的社会角色
        2.2.1 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
        2.2.2 社会公共服务的践行者
        2.2.3 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角色
    2.3 实体书店的发展现状
    2.4 实体书店的公共文化空间生产与传播
        2.4.1 文化产品与实体书店
        2.4.2 实体书店的公共文化空间生产与传播
    2.5 实体书店的商业模式演变
    2.6 广州市实体书店发展现状
        2.6.1 广州市实体书店转型沿革
        2.6.2 调研样本概况
        2.6.3 理论基础
        2.6.4 研究方法
3 广州市实体书店“书+”模式发展现状
    3.1 广州市全民阅读现状
    3.2 实体书店“书+”模式的良性发展
        3.2.1 实体书店“书+”模式空间配置分析
        3.2.2 实体书店“书+”模式产品价格分析
        3.2.3 实体书店“书+”模式经营理念分析
    3.3 实体书店的空间环境生产
        3.3.1 实体书店空间设计合理
        3.3.2 实体书店环境氛围宜人
    3.4 个案研究:广州方所文化书店
        3.4.1 方所文化书店概况
        3.4.2 方所文化书店的理念和内涵
        3.4.3 方所文化书店研究方法
        3.4.4 消费者对方所文化书店的感知与认同
4 实体书店的公共文化传播空间生产与商业模式运作
    4.1 空间环境对“书+”模式感知的影响
        4.1.1 风格化对“书+”模式感知影响的多样性
        4.1.2 现实性对“书+”模式感知影响的单一性
    4.2 空间环境对“书+”模式反馈的影响
        4.2.1 空间环境的风格化对“书+”模式反馈影响的显着性
        4.2.2 空间环境的现实性对“书+”模式反馈影响的被动性
    4.3 阅读购书现状对“书+”模式影响的微弱性
    4.4 获取信息途径对“书+”模式的影响因素
    4.5 书店吸引力对“书+”模式的干预因素
5 实体书店公共文化传播空间生产困境与发展思路
    5.1 实体书店公共文化传播空间生产的商业困境
        5.1.1 外部环境的冲击
        5.1.2 实体书自身的经营困境
        5.1.3 政策扶持缺乏力度
    5.2 实体书店文化传播空间生产发展建议
        5.2.1 实体书店着力开展自救策略
        5.2.2 政府各项政策的大力扶持
6 研究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实体书店“书+”模式和公共文化传播空间生产前景乐观
        6.1.2 空间环境风格化对“书+”模式影响积极深远
        6.1.3 公共文化传播空间生产对“书+”影响的复杂性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6.2.1 研究不足之处
        6.2.2 未来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8)面向老年知识社群构建的协同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社区老年知识社群
        1.1.2 老年知识社群的现状及协作式组织的发展
        1.1.3 协同设计介入老年知识社群的研究价值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老年教育与老人知识技能的研究现状
        1.2.2 基于社区的社会创新与服务设计研究现状
        1.2.3 协同设计及其介入社区创新的研究现状
        1.2.4 研究现状归纳小结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3.3 论文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老年知识社群的概念及协同设计的介入
    2.1 老年知识社群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问题
        2.1.1 老年知识社群的相关概念
        2.1.2 老年知识社群的类型内容
        2.1.3 老年知识社群的相关问题
    2.2 协同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其方法工具
        2.2.1 协同设计的概念及特征
        2.2.2 协同设计的方法模式
        2.2.3 协同设计工具的类型
        2.2.4 协同设计的理念原则
    2.3 协同设计介入老年知识社群的构建要素及其应用价值
        2.3.1 基于尊重信任的协同设计团队
        2.3.2 基于共享愿景的协同设计主题
        2.3.3 基于共同理解的协同设计工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老年知识社群的协同设计模型及其特性分析
    3.1 协同设计团队的成员与特性分析
        3.1.1 协同设计团队的成员构成
        3.1.2 协同设计团队的构建方式
        3.1.3 协同设计团队的合作方式
    3.2 协同设计主题的内容与特性分析
        3.2.1 协同设计主题的内容要素
        3.2.2 协同设计主题的构建方式
        3.2.3 协同设计主题的呈现方式
    3.3 协同设计工具的内容与特性分析
        3.3.1 协同设计工具的内容要素
        3.3.2 协同设计工具的概念呈现
        3.3.3 协同设计工具的使用方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协同设计老年知识社群的调研分析
    4.1 调研简介
        4.1.1 调研目的
        4.1.2 调研方法
        4.1.3 调研框架
    4.2 老年知识社群的设计团队调查研究
        4.2.1 调查前期准备
        4.2.2 调查过程记录
        4.2.3 调查结果与改进方向
    4.3 老年知识社群的设计主题调查研究
        4.3.1 调查前期准备
        4.3.2 调查过程记录
        4.3.3 调查结果与改进方向
    4.4 老年知识社群的设计工具调查研究
        4.4.1 调查前期准备
        4.4.2 调查过程记录
        4.4.3 调查结果与改进方向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构建老年知识社群的协同设计策略
    5.1 老年知识社群的协同设计团队构建及合作策略
        5.1.1 线下社区联动线上网络以构建设计团队
        5.1.2 创建角色名片以展现团队成员能力
        5.1.3 老年知识社群的设计团队协作策略
    5.2 老年知识社群的协同设计主题构建及应用策略
        5.2.1 优化老人参与机制以协同构建设计主题
        5.2.2 重视本地社群特征的设计主题洞察
        5.2.3 借助社群画像以加强设计主题的视觉呈现
    5.3 老年知识社群的协同设计工具应用策略
        5.3.1 基于故事叙述的概念生成策略
        5.3.2 基于角色扮演的情境构筑策略
        5.3.3 基于交替演讲的社群评估策略
        5.3.4 基于网络交互的成果分享策略
    5.4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和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片与表格来源
附录二: 协作工作坊的设计讨论记录
附录三: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获奖经历

(9)基于数字技术的邕剧传播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
2 传统邕剧的文化传播现状分析
    2.1 传统邕剧与文化保护
    2.2 现状分析的理论起点:模式结构
    2.3 邕剧文化传播的现状梳理
    2.4 系统视角下的文化传播问题
3 邕剧文化传播问题的成因分析与数字技术解决方案的可能性
    3.1 基于空间关系的邕剧文化传播问题成因分析
    3.2 数字技术下解决邕剧文化传播问题的可能性分析
4 从数字技术与传统邕剧的结合探索文化传播新策
    4.1 新型邕剧文化传播空间的内涵
    4.2 新型邕剧文化传播空间的构建
5 总结、反思与展望
    5.1 总结
    5.2 反思与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实地考察记录
    附录二:调查问卷
    附录三:深度访谈方案设计
致谢

(10)城市风景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 ——以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东入口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旅游模式的转变
        1.1.2 城市化进程的威胁
        1.1.3 现有城市风景区入口意识淡薄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理论意义
        1.2.3 实践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1.3.1 城市风景区
        1.3.2 入口空间
        1.3.3 具体内容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4.1 国内研究概况
        1.4.2 国外研究概况
        1.4.3 国内外研究比较分析
    1.5 研究方法及视角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视角
    1.6 创新点探讨
    1.7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公共性视角下的城市风景区入口空间
    2.1 何谓公共性
        2.1.1 公共性之普遍内涵
        2.1.2 公共性之特定指向
    2.2 入口空间公共性的物象呈现
        2.2.1 景区入口——作为旅游的开端
        2.2.2 城市公园——作为日常的开启
    2.3 入口空间公共性的营造策略
        2.3.1 基于空间感知的可达性创造
        2.3.2 基于日常生活的丰富性呈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交通复合视角下的城市风景区入口空间
    3.1 城市区位引发的交通多样性
        3.1.1 交通方式的多样性
        3.1.2 交通需求的多样性
    3.2 入口空间实现交通科学复合的影响评价系统构建
    3.3 入口空间实现交通高效复合的旅游TOD模式初探
        3.3.1 “交旅融合”背景下的旅游TOD内涵刍议
        3.3.2 旅游TOD之于入口空间的存在可能
        3.3.3 旅游TOD之于入口空间的两种模式构想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城景互动视角下的城市风景区入口空间
    4.1 城——景关系论述
        4.1.1 空间发展
        4.1.2 辩证关系
    4.2 入口空间作为城景互动的载体
        4.2.1 似是而非的“内”
        4.2.2 被观察的观察者
    4.3 入口空间实现城景互动的手段
        4.3.1 基于视觉感知的理性思考
        4.3.2 基于界面消弭的空间操作
        4.3.3 基于景载城蕴的艺术演绎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设计实践——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东入口设计
    5.1 项目概况
        5.1.1 现状分析
        5.1.2 规划解读
        5.1.3 设计范围
        5.1.4 文化探源
        5.1.5 总体定位
        5.1.6 设计诉求
    5.2 东入口设计之公共性呈现
        5.2.1 凭借区位优势的高可达性
        5.2.2 开辟日常休闲的生态公园
    5.3 东入口设计之交通组织畅想
        5.3.1 多元交通分区布局
        5.3.2 旅游综合体构想
    5.4 东入口设计之城景互动演绎
        5.4.1 形塑建筑之“山”
        5.4.2 引导“城——景”对望
        5.4.3 景载城文之韵
    5.5 经验与启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6.1 总结
    6.2 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附录 四轮研究方案汇总

四、新颖的城市“名片”(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媒体背景下珠海城市文化名片传播研究[J]. 汪洋,杨芳. 经济研究导刊, 2021(19)
  • [2]公众参与视角下的内蒙古旧美术馆更新意向调查研究[D]. 魏旭强.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
  • [3]动态海报在城市形象推广设计中的应用与探究[D]. 万晓燕.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4]地域视野下陕西公路服务区设计研究 ——以沿黄公路服务区为例[D]. 靳馥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5]“标志与诗意”作文导写[J]. 曹成玉. 新世纪智能, 2021(36)
  • [6]基于传统海派花鸟画数字化传播的功能性H5游戏设计研究[D]. 张晓雅.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8)
  • [7]实体书店公共文化传播与商业模式融合探究 ——以广州方所为例[D]. 刘怡雯. 暨南大学, 2020(04)
  • [8]面向老年知识社群构建的协同设计策略研究[D]. 范丹妙. 江南大学, 2020(01)
  • [9]基于数字技术的邕剧传播创新研究[D]. 潘晶. 暨南大学, 2020(04)
  • [10]城市风景区入口空间设计研究 ——以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东入口设计为例[D]. 袁佩桦. 东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新城“名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