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沙的特点及综合利用

诺沙的特点及综合利用

一、诺砂的特性及综合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大勇[1](2022)在《水厂铁矿某排土场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研究水厂铁矿某排土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工艺特点,通过分析固废资源物料性质、产品方案和主体工艺设备,研究了工艺流程对产线运行稳定性及产品质量的影响,同时与传统建材生产线工艺流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流程具有除土效果优、建材生产线运行稳定、产品质量优、铁矿物回收充分的特点;该研究对利用排土场固废资源生产建材产品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彭庆奉[2](2021)在《颗粒形状及平均粒径比对橡胶砂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废轮胎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主要固体废物之一,如何高效和有益地使用废轮胎已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橡胶砂是废旧轮胎橡胶颗粒/碎片和天然砂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混合物,其具有轻质、强弹性、高阻尼、低模量的工程特性,可用于挡墙回填、管道防护、抑振消能和基础隔震等土木工程领域。土的动力特性作为各类土工结构在地震、交通、爆破、波浪等动力荷载作用下分析设计的必要参数,一直以来是地震与岩土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总结以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小应变共振柱试验及离散元颗粒流细观分析,深入研究揭示两种材料颗粒特征、平均粒径比、配合比对橡胶颗粒-砂混合物动力特性的影响,建立橡胶砂最大动剪模量、动剪模量比衰减曲线、阻尼比曲线的经验公式,确定各动力特性参数与主要配合参数,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为促进废旧轮胎颗粒/碎片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合理应用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如下:1.通过GDS-RCA共振柱系统,从橡胶含量,干湿状态等出发,考虑100k Pa固结围压下,对橡胶砂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其动力学性质,并对饱和与干燥橡胶砂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对比。2.通过GDS-RCA共振柱系统,研究了不同平均粒径比、质量比和围压等因素对橡胶砂的最大动剪模量、动剪模量和阻尼比曲线的影响。把橡胶颗粒视为混合物空隙时,最大动剪模量可用Hardin常规土公式预测。3.通过GDS-RCA共振柱系统,系统地讨论了在动荷载作用下橡胶砂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等动力特性规律,分析了剪应变幅值、橡胶颗粒形状和固结压力等因素对其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动力特性的影响。4.通过总结本文试验数据,给出了橡胶砂动力特性的经验曲线,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考虑围压、橡胶含量和平均粒径比影响的最大动剪模量Gmax的经验公式。采用Darendeli修正后的双曲线模型,给出了各种工况下橡胶砂的动剪模量比、阻尼比与剪应变关系拟合曲线。5.通过使用PFC3D软件,对橡胶砂的三轴压缩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配比、平均粒径比和围压对橡胶砂力学及变形特性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内在机理。上述研究成果表明:影响橡胶砂动力特性参数(小应变动剪模量、阻尼比)的因素较多,而橡胶含量、围压和平均粒径比是影响橡胶砂动力特性的主要因素,本文给出了受上述因素影响的橡胶砂动力特性经验曲线,以期为人们认识橡胶砂动力特性的影响因素提供参考。

马涛[3](2020)在《混合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天然砂是配制混凝土的主要材料之一,对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均有影响。天然砂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混凝土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环保形势日趋严峻,其开采受限,市场上供不应求。人工砂作为天然砂的替代材料,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人工砂的粒形、表面状态、颗粒级配等性质与天然砂相比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将人工砂与天然特细砂搭配形成混合砂,然后加以使用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本论文采用等浆体体积法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混合砂参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配合比;采用最佳搭配比例的混合砂与天然中砂作为细骨料配制混凝土,探讨了混合砂与天然中砂对混凝土工作性能、抗塑性开裂能力、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的影响,分析了混合砂与天然中砂混凝土界面状态,并计算、评价了混合砂的经济效益。配合比设计及混合砂参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砂表面粗糙、粒形不规则,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存在负面影响;人工砂内部较多的裂隙会吸收混凝土内水分,混合砂混凝土的坍落度与扩展度较天然中砂混凝土低10~20 mm,坍落度与扩展度的经时损失大10~30 mm;人工砂粗糙的表面和不规则的粒形使其与水泥浆体界面的机械咬合力增强,抑制了水泥石的收缩,减少了塑性收缩裂缝的出现,同时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混合砂、天然中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显示,混合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天然中砂混凝土高1~2 MPa,弹性模量高0.1~0.3×104 MPa,C40较天然中砂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5.7%。人工砂内的石粉能改善混凝土界面状态,阻塞混凝土内水、氯离子、二氧化碳等的移动通道,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同时石粉能填充浆体空隙,提高砂浆密实度,进而提高混凝土性能。SEM分析混凝土微观结构发现,混合砂混凝土内存在较多类似蜂窝状的C-S-H凝胶,这是因为人工砂内的石粉能提高C-S-H凝胶的沉淀概率,使硬化胶材浆体更加密实。混合砂经济效益分析及工程应用效果表明,应用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时,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接近或优于天然砂配制的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检测结果合格率100%。使用混合砂替代天然中砂作为细骨料配制C30混凝土时可降低单方成本68.9元,且使用性能指数和性价比均优于天然中砂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吴瑞东[4](2020)在《石英岩型铁尾矿微粉及废石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及机理》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采矿产生的尾矿已经成为我国堆存量最多固体废弃物,尾矿堆存的环境性、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工程建设造成混凝土用量巨大,优质的混凝土骨料和矿物掺合料有大量缺口。铁尾矿全尾砂充填因低成本成为矿山充填的主要方向,但泌水率大、早期强度低的问题严重制约其发展。因此研究铁尾矿微粉及废石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及机理对解决铁尾矿固体废弃物的堆存,缓解混凝土原材料压力,确保矿山安全环保充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铁尾矿废石作骨料制备混凝土、铁尾矿微粉作矿物掺合料制备混凝土、铁尾矿全尾砂制备充填料浆,结合宏观试验、微观测试和理论分析,研究了铁尾矿微粉及废石对混凝土、矿山充填材料等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以及铁尾矿微粉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作用机理,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通过铁尾矿废石混凝土、铁尾矿废石磨细微粉在弱碱性环境下的宏观力学试验和微观测试分析,研究铁尾矿废石骨料对混凝土力学强度的增强效应。结合无熟料净浆微观测试分析,揭示了石英岩型铁尾矿废石表面硅铝氧断键会在碱性环境下重聚生成以硅酸钙、铝硅酸钙为主要成分的复盐矿物,明确了断键重聚的条件,建立了断键重聚的模型。(2)通过不同铁尾矿微粉掺量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铁尾矿微粉对混凝土长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得出铁尾矿微粉的合理掺量为矿物掺合料总量的50%以内,建立了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强度-龄期预测模型,并基于断键重聚理论揭示了铁尾矿微粉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3)通过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碳化试验研究,发现28d加速碳化深度、养护1d和28d后自然碳化深度均随铁尾矿微粉的掺量增加而增大,引入铁尾矿掺量系数和强度影响系数,利用铁尾矿占矿物掺合料的比例和28 d抗压强度建立铁尾矿混凝土碳化的预测模型。(4)通过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快速冻融试验研究,发现适当地掺入一定量的铁尾矿粉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能,基于核磁共振NMR孔结构分析,发现铁尾矿微粉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中无害孔和少害孔的比例,从而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能。(5)通过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硫酸盐腐蚀的试验研究,发现适当铁尾矿掺入能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腐蚀性能,结合微观分析,揭示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硫酸盐劣化机理,并发现铁尾矿微粉可以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碱含量并优化孔结构,从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6)通过混凝土长龄期的硫酸盐全浸泡和半浸泡的强度发展规律,建立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在硫酸盐溶液中全浸泡和半浸泡腐蚀时间和相对抗压强度因子的预测曲线,该曲线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可有效预测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在硫酸盐环境下的长期力学性能。(7)通过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材料泌水率、沉缩率、强度的试验研究,发现铁尾矿微粉含量的增加可以改善充填材料的泌水特性,并提高强度,研发的高固水添加剂可以有效减小料浆泌水率,同时提高充填体早期强度,结合扫描电镜(SEM)、能谱(EDS)、红外光谱(IR)分析,揭示高固水添加剂对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料浆泌水特性的调控机理。

李小龙[5](2020)在《基于空心陶粒和空心陶砂的微生物保温板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粉煤灰和珍珠岩尾矿粉是大排量的固体废弃物,如不加以处理和利用,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陶粒和陶砂是建筑上使用的人造轻集料,可以取代部分砂石制备混凝土或作为水处理填料,在建筑和环保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由于轻集料的生产会消耗大量粘土,加之土地资源的短缺和政策的限制,利用固体废物烧制陶粒和陶砂成为目前主要的生产和研究方向。而陶粒和陶砂在研究和生产方面存在不足的地方,限制了二者的应用范围,而工业或建筑业对二者的需求量又较大,故对于二者的更深入的研究很有必要。以矿化沉积细菌为代表的微生物已被广泛用于建筑领域,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硅酸盐细菌的燃烧制造微米级孔隙来降低保温板导热系数的方法。本研究主要包括超轻空心陶粒的制备、超轻空心陶砂的制备和粉煤灰基微生物保温板的制备三大部分。超轻空心陶粒的制备部分研究了制备低密度陶粒的各影响因素的最优值,并分析了空心陶粒的形成机理。空心陶砂的研究基于空心陶粒的研究,通过在珍珠岩表面包裹陶粒原料加上高温烧结的方式来制备空心陶砂,研究了影响空心陶砂的形成及性能的各影响因素,亦分析了空心陶砂的形成机理。粉煤灰基微生物保温板部分先研究了粉煤灰基保温板各影响因素的适宜的数量,然后研究了空心陶粒、空心陶砂的加入对保温板各项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来验证硅酸盐细菌菌粉对保温板的导热系数是否有降低的作用。通过本实验的系统的结果和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陶粒原料(粉煤灰、膨润土和珍珠岩尾矿粉)配比对陶粒性能无显着影响,当粉煤灰:膨胀土:珍珠岩尾矿粉=50:7.5:47.5(质量比)时,陶粒的表观密度最低。(2)发泡剂碳化硅、助熔剂氟化钙、球磨时间、烧结温度和烧结时间等因素对陶粒各项性能有显着影响,当碳化硅添加量为1%、氟化钙用量为2%、球磨时间为50min、烧结温度为1250℃、烧结时间为40min时可得到超轻空心陶粒。(3)珍珠岩外包裹陶粒原料可制备得到空心陶砂,当陶粒原料中不添加助熔剂和发泡剂均或者只添加助熔剂时,可得到表观密度较大的空心陶砂,当助熔剂和发泡剂均添加时可制得表观密度较低的空心陶砂。(4)粉煤灰碱激发和水玻璃发泡共同作用可制备得到导热系数较低、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较高的无机保温板;当烧结温度为400℃时水玻璃发泡最充分,相应地保温板导热系数最低;烧结温度达到500℃时,水玻璃发泡程度反而减小,粉煤灰、氢氧化钠和水玻璃三者的混合体变得致密,保温板强度和导热系数升高。(5)空心陶粒的加入会降低保温板的各项性能,而空心陶砂(粒径为2.5mm-3.2mm)的加入会使保温板的导热系数降低,当空心陶砂添加量为20%(以珍珠岩和陶砂的总质量为基数)时,可制备得到干密度为260kg/m3、导热系数为0.0579W/(m·K),抗压强度为0.668MPa、抗拉强度为0.151MPa的保温板。(6)在水玻璃中加入硅酸盐细菌菌粉可降低保温板的导热系数,同时基本不影响保温板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7)降低保温板的干密度会同时显着降低保温板的导热系数、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但当保温板的干密度由200kg/m3降低到190kg/m3时,保温板的导热系数不降反升。当保温板的干密度为200kg/m3时,可制得导热系数为0.0472W/(m·K),抗压强度为0.374MPa、抗拉强度为0.107MPa的保温板,上述性能均满足JG_T435-2014(无机轻集料防火保温板通用技术要求),且具有优秀的保温性能。

吝晓然[6](2019)在《钒钛铁尾矿微粉作为掺合料制备预拌混凝土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钒钛铁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激光粒度分析法、XRD、XRF、SEM等技术手段,从钒钛铁尾矿特性角度提出尾矿制备尾矿微粉的机械力化学活化机理;系统全面地研究出尾矿作为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于混凝土的影响规律,并提出尾矿微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技术,实现尾矿微粉脱离实验室阶段达到工程应用水平。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机械力活化方式制得尾矿微粉,分析了尾矿微粉的粒度分布、均匀程度及形貌等特性,探究了其矿物特性与活性的规律;其次,将钒钛铁尾矿与矿渣粉、粉煤灰进行活性对比研究,并分析了钒钛铁尾矿微粉胶凝材料水化机理,从水化过程、水化产物、水化速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利用钒钛铁尾矿胶凝材料制备出了耐久性与工作性能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的C30预拌混凝土。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钒钛铁尾矿的特性分析表明,其矿物组成以铁角闪石、透辉石为主,次要矿物组分为斜长石、绿泥石、云母、钛铁矿,硅铝含量较低。机械力活化40min的钒钛铁尾矿微粉(比表面积为400m2/kg)制备的胶凝材料效果最佳;同条件下掺入尾矿微粉的胶砂流动度相比掺入矿粉后的没有变化,但比掺入粉煤灰的流动性要好;钒钛铁尾矿微粉在胶凝材料中的用量不宜超过30%,单掺尾矿微粉会大幅降低胶砂块的力学性能,复掺时会降低胶砂块工作性能。通过XRD、SEM、水化热分析等测试方法对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机理研究发现,尾矿-水泥体系的水化反应体系中增加尾矿的掺量,胶凝材料的水化程度降低;28d龄期内尾矿-水泥体系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水化产物钙钒石和C-S-H凝胶的量在增加,Ca(OH)2的含量在降低,而体系内依然有石英和透辉石矿物残留。由此说明少量硅铝质矿物在机械力化学作用下被活化,在胶凝材料体系中能起到二次水化反应,尾矿粉在体系内还起到优化颗粒级配和填充密实的作用。用钒钛铁尾矿微粉制备的混凝土,整体性能良好。最大尾矿微粉掺量为胶凝材料的16%时,C30尾矿微粉预拌混凝土的3d、28d抗压强度分别为13.4MPa和40.3MPa,且工作性能良好。尾矿的掺入大大提高了抗冻融循环能力,抗冻融循环次数为125次,而普通混凝土的抗冻融循环次数为25次;收缩率比普通混凝土仅提高了0.0084%。

武锦[7](2019)在《含铌铁矿粉碳直接还原法制取铌铁合金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本实验主要是利用白云鄂博含铌铁矿作为原料,先用氢气作为还原剂探讨同时脱掉硫、磷和铁的最佳条件,应用HSC6.0热力学软件研究氢气还原含铌铁矿粉过程可能发生的反应及反应的方向和反应能达到平衡的条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在氢气选择性还原的过程中不同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和通氢量的最优工况。制作的正交表是L16(43),四水平三因子,还原温度以10℃为间隔探讨了940970℃的变化;还原时间以0.5h为间隔探讨了23.5h的变化;通氢量以10L/h为间隔探讨了6090L/h的变化;根据失重率随各因素的变化,最后得到失重率最大为22.32%的最佳工况为还原温度为950℃,还原时间为3h,通氢量为90L/h。在最优工况下得到的还原后的含铌铁矿粉进行渣金熔分实验,根据铁的熔点和熔渣的熔化性温度,确定了实验条件为熔分温度1550℃,保温时间为25min,在此条件下计算铌收得率和脱铁率都大于97%,脱硫率为99%,脱磷率为96%,可以看出铌的收得率和脱铁率都很高,说明铌的富集效果很好都进入了渣相,铁都进入了金属相;脱硫率能达到99%,说明硫都被脱除掉了,脱磷率为96%,说明磷也大部分被脱除掉了,总体熔分效果不错。最后用渣金熔分得到的富铌渣进行碳直接还原法制取铌铁合金实验,根据热力学计算碳直接还原法要求温度必须达到1500℃,本实验选取了实验条件为还原温度以50℃为间隔,比较了15001600℃区间内的变化,保温时间确定为25min,最后根据得到的铌铁合金小球的含量,和铌的收得率的大小确定了在1550℃还原,保温时间为25min的条件下还原后的效果比较好,经检测得到铌铁合金小球里铌含量为1.39g,经计算铌的收得率为73.94%。

赵晋,陈春丽[8](2013)在《铜冶炼企业固废产生节点分析及处置措施建议》文中研究说明铜冶炼过程伴有大量成分复杂的固体废物产生,这些固体废物如得不到妥善的处理处置,随意的抛弃或堆放,不仅浪费二次资源,而且还将对环境造成潜在威胁。本文主要对铜冶炼过程各固废产生节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并在阐述固废性质、产生量、主要处理处置措施等内容的基础上,对铜冶炼厂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提出了改进建议。

韩伟,秦庆伟[9](2009)在《从炼铜炉渣中提取铜铁的研究》文中提出根据某炼铜炉渣的矿物特性和选矿工艺特点,对回收铜、铁的工艺进行了探索。工业试验表明,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工艺,所获得铜精矿品位为14.33%,回收率为48.80%,铁精矿品位为51.67%,回收率为57.55%,实现了炉渣的综合再利用。

胡瑞霞[10](2008)在《冶金污泥与废料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经济增长的需求、工业的迅速发展,冶金业也快速发展,随之产生的冶金污泥与废料迅速增加,冶金污泥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类有毒、有害物质,处理不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浪费更多的资源。如何对冶金污泥与废料处置与利用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当今的共识是资源化。文章对冶金污泥与废料的处置技术和资源化技术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加强资源化技术研究对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诺砂的特性及综合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诺砂的特性及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水厂铁矿某排土场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固废资源质量检测结果
2 工艺方案
    2.1 生产规模
    2.2 工艺流程
    2.3 主体工艺及设备
        2.3.1 粗破机
        2.3.2 预先除土筛
        2.3.3 中细碎破碎机
        2.3.4 细碎后检查筛分机
        2.3.5 棒磨机
        2.3.6 磁选机
3 工艺分析
    3.1 工艺优点
    3.2 工艺缺点
4 结语

(2)颗粒形状及平均粒径比对橡胶砂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橡胶砂在工程中的应用
    1.3 橡胶砂的研究现状
        1.3.1 橡胶砂的静力特性研究现状
        1.3.2 橡胶砂的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1.4 颗粒流(PFC)的应用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路线
第二章 橡胶含量对橡胶砂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的影响
    2.1 引言
    2.2 试验仪器、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法
        2.2.1 试验仪器
        2.2.2 试验材料
        2.2.3 试验方法
    2.3 动剪切模量
        2.3.1 不同橡胶含量对饱和试样的影响
        2.3.2 不同橡胶含量对干试样的影响
        2.3.3 最大动剪切模量和模量比随橡胶含量的变化
        2.3.4 与文献结果对比
    2.4 阻尼比
        2.4.1 不同橡胶含量对饱和试样的影响
        2.4.2 不同橡胶含量对干试样的影响
        2.4.3 与文献结果对比
    2.5 饱和与干燥RSM动力特性的对比
        2.5.1 动剪切模量
        2.5.2 阻尼比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平均粒径比对橡胶砂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和试验方案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样制备与试样工况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动剪切模量特性
        3.3.2 最大动剪模量
        3.3.3 平均粒径比对最大动剪模量影响的经验估计
        3.3.4 阻尼比特性
        3.3.5 G_(max)/G~γ曲线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颗粒形状对橡胶砂动力特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概况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样制备
        4.2.3 试样分组
        4.2.4 试验仪器
    4.3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 最大动剪模量
    4.5 动剪模量
    4.6 阻尼比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橡胶砂动力特性的经验曲线
    5.1 引言
    5.2 G_(max)的经验估计
    5.3 G_(max)/G~γ关系的经验曲线
    5.4 D~γ关系的经验曲线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橡胶砂力学性能的三维离散元数值模拟
    6.1 引言
        6.1.1 颗粒流介绍
        6.1.2 颗粒流的物理模型
        6.1.3 颗粒流接触本构关系
    6.2 橡胶砂三轴压缩的PFC~(3D)模拟
        6.2.1 PFC~(3D)三轴压缩试验
        6.2.2 PFC~(3D)模型的建立
        6.2.3 橡胶砂接触模型及细观参数的选择
        6.2.4 试验工况
    6.3 结果分析
        6.3.1 试验值与PFC~(3D)模拟值对比
        6.3.2 不同围压的影响
        6.3.3 不同橡胶含量的影响
        6.3.4 不同平均粒径比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论文成果
致谢

(3)混合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混凝土用砂的技术要求
    1.4 混合砂及其特点
    1.5 混合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1.6 研究主要内容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3 实验方法
    2.4 性能测试及表征
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混合砂参数对其性能的影响
    3.1 混凝土各组成材料的选择
    3.2 配合比设计方法
    3.3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4 混合砂参数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混合砂、天然中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4.1 混合砂、天然中砂试验方案
    4.2 混凝土工作性能
    4.3 混凝土塑性开裂性能
    4.4 混凝土力学性能
    4.5 混凝土耐久性性能
    4.6 混凝土界面状态分析
    4.7 本章小结
5 混合砂经济效益分析及工程应用
    5.1 材料成本分析
    5.2 性价比分析
    5.3 工程应用实例—万科·尚都会(C30~ C45)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石英岩型铁尾矿微粉及废石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及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绪论
    2.1 课题来源及意义
    2.2 文献综述
        2.2.1 铁尾矿废石作混凝土骨料的研究现状
        2.2.2 铁尾矿微粉作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研究现状
        2.2.3 矿物细粉掺合料及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
        2.2.4 铁尾矿充填料的研究现状
    2.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4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5 本文研究方法与试验手段
3 石英岩型铁尾矿废石表面断键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3.1 石英岩型和石灰岩型粗骨料对混凝土的强度影响研究
        3.1.1 原材料及配合比
        3.1.2 不同种类岩型骨料混凝土的坍落度
        3.1.3 不同种类岩型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3.2 低水胶比下不同种类岩型骨料对界面过渡区及周边的Ca/Si影响
        3.2.1 试验方法
        3.2.2 不同岩性骨料对界面过渡区及周边的Ca/Si分析
        3.2.3 石英岩型铁尾矿废石的液相离子浓度分析
    3.3 石英岩型铁尾矿废石表面断键对强度增强的机理研究
        3.3.1 石灰岩型和石英岩型石粉的净浆强度
        3.3.2 石英岩型铁尾矿废石表面断键重聚微观机理研究
        3.3.3 石英岩型铁尾矿废石表面断键重聚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铁尾矿微粉对混凝土工作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机理
    4.1 试验原材料及配合比
        4.1.1 试验原材料
        4.1.2 配合比设计
    4.2 铁尾矿微粉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
        4.2.1 混凝土出机时的坍落度和扩展度
        4.2.2 混凝土坍落度和扩展度的经时损失
    4.3 铁尾矿微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
        4.3.1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抗折强度
        4.3.2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
        4.3.3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4.3.4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龄期发展预测模型
    4.4 铁尾矿微粉在混凝土中水化机理研究
        4.4.1 铁尾矿微粉和矿渣粉胶凝体系的激光粒度分析
        4.4.2 铁尾矿微粉对混凝土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
        4.4.3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XRD图谱分析
        4.4.4 铁尾矿微粉净浆试样的背散射电镜分析
        4.4.5 混凝土的~(29)Si和~(27)Al核磁共振图谱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长期耐久性研究
    5.1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碳化试验研究
        5.1.1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5.1.2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碳化模型
        5.1.3 混凝土的养护1d后自然碳化规律
    5.2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
        5.2.1 不同龄期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
        5.2.2 氯离子扩散系数与抗压强度的对应关系
    5.3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研究
        5.3.1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快速冻融的结果分析
        5.3.2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快速冻融后的抗压强度
        5.3.3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冻融前后的孔结构分析
    5.4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长期硫酸盐腐蚀研究
        5.4.1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的硫酸盐干湿循环
        5.4.2 三种腐蚀劣化因子的关系
        5.4.3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硫酸盐腐蚀的劣化机理
        5.4.4 铁尾矿微粉混凝土硫酸盐浸泡腐蚀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铁尾矿全尾砂低浓度充填料浆泌水性能的改善及机理
    6.1 试验原材料、配合比及方法
        6.1.1 试验原材料
        6.1.2 试验配合比
        6.1.3 试验方法
    6.2 低浓度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料浆的泌水特征
        6.2.1 铁尾矿微粉含量对全尾砂充填料浆泌水率的影响
        6.2.2 浓度和高固水添加剂对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料浆泌水率的影响
        6.2.3 浓度和高固水添加剂对铁尾矿全尾砂充填体沉缩率的影响
        6.2.4 泌水率和沉缩率的对应关系
    6.3 低浓度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材料的强度特征
        6.3.1 料浆浓度对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材料强度的影响
        6.3.2 高固水添加剂对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材料强度的影响
        6.3.3 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材料硬化体的微观形貌
    6.4 高固水添加剂对铁尾矿全尾砂充填料浆泌水的改善机理
        6.4.1 高固水添加剂充填料浆的SEM和EDS分析
        6.4.2 高固水添加剂充填料浆的IR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基于空心陶粒和空心陶砂的微生物保温板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粉煤灰的概述
        1.1.1 粉煤灰的形成
        1.1.2 粉煤灰的矿物与化学组成
    1.2 国内外粉煤灰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1.2.1 国内外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几种途径
        1.2.2 粉煤灰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1.3 珍珠岩尾矿概述
        1.3.1 珍珠岩尾矿的形成及排放量
        1.3.2 珍珠岩尾矿的矿物与化学组成
        1.3.3 国内外主要珍珠岩尾矿处理方法
    1.4 陶粒/陶砂的概述
        1.4.1 陶粒/陶砂的概念
        1.4.2 陶粒/陶粒砂的分类
        1.4.3 陶粒/陶粒砂的特性及应用
        1.4.4 国内外关于陶粒/陶粒砂的研究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5 粉煤灰在保温材料中的应用的概述
        1.5.1 粉煤灰在保温材料中的应用及用途
        1.5.2 粉煤灰在保温材料中的应用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6 微生物在建筑领域的研究现状概述
    1.7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7.1 本课题提出的意义
        1.7.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设计
    2.1 试验原料及仪器
        2.1.1 试验原料
        2.1.2 试验所用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陶粒试验方法
        2.2.2 陶砂试验方法
        2.2.3 微生物烧结保温板试验方法
    2.3 性能分析方法
        2.3.1 表观密度测试
        2.3.2 堆积密度测试
        2.3.3 抗压碎强度测试
        2.3.4 筒压强度测试
        2.3.5 吸收率与软化系数测试
        2.3.6 干密度、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测试
        2.3.7 导热系数测试
        2.3.8 X-射线衍射测试
        2.3.9 热性质分析
        2.3.10 微观分析
第3章 超轻空心陶粒的制备研究
    3.1 陶粒原料配比的正交试验研究
        3.1.1 正交试验设计及结果
        3.1.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3.2 外加剂碳化硅及氟化钙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3.2.1 氟化钙含量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3.2.2 碳化硅含量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3.3 球磨时间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3.4 焙烧温度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3.5 焙烧时间对陶粒性能的影响
    3.6 热重分析
    3.7 XRD结果分析
    3.8 空心陶粒形成机理的探讨
    3.9 优化后陶粒的性能测试结果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空心陶砂的制备研究
    4.1 影响陶砂性能的单因素试验研究
        4.1.1 陶粒原料包裹量对陶砂性能的影响
        4.1.2 助熔剂氟化钙对陶砂性能的影响
        4.1.3 发泡剂碳化硅对陶砂性能的影响
        4.1.4 烧结温度对陶砂性能的影响
        4.1.5 烧结时间对陶砂性能的影响
        4.1.6 预热时间对陶砂性能的影响
        4.1.7 珍珠岩容重对陶砂性能的影响
    4.2 陶砂的结构分析
        4.2.1 陶砂的宏观结构
        4.2.2 陶砂的微观结构
    4.3 空心陶砂的成形机理探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空心陶粒和陶砂的微生物保温板的试验研究
    5.1 珍珠岩颗粒最优级配的探究
    5.2 影响保温板导热和强度的单因素试验
        5.2.1 粉煤灰掺量对保温板性能的影响
        5.2.2 水玻璃用量对保温板性能的影响
        5.2.3 烧结温度对保温板性能的影响
        5.2.4 粉煤灰球磨时间对保温板性能的影响
        5.2.5 空心陶粒/陶砂粒径对保温板性能的影响
        5.2.6 空心陶粒/陶砂用量对保温板性能的影响
        5.2.7 硅酸盐细菌对保温板性能的影响
        5.2.8 保温板干密度对其性能的影响
    5.3 保温板的性能优化及测试
        5.3.1 保温板吸水率的优化
        5.3.2 保温各项性能的测试
    5.4 XRD及 SEM分析
        5.4.1 XRD分析
        5.4.2 扫描电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6)钒钛铁尾矿微粉作为掺合料制备预拌混凝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尾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矿物掺合料的研究现状
        1.2.3 预拌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第2章 研究思路及方案
    2.1 研究思路及目标
    2.2 技术路线
    2.3 实验原料
    2.4 实验条件
        2.4.1 实验设备
        2.4.2 材料及成品性能测试方法
第3章 钒钛铁尾矿特性及活化研究
    3.1 钒钛铁尾矿的特性研究
        3.1.1 钒钛铁尾矿的产出
        3.1.2 钒钛铁尾矿的物理特性
        3.1.3 钒钛铁尾矿的组成
    3.2 钒钛铁尾矿的机械活化研究
        3.2.1 不同粉磨时间钒钛铁尾矿的XRD分析
        3.2.2 不同粉磨时间钒钛铁尾矿的比表面积分析
        3.2.3 不同粉磨时间钒钛铁尾矿的粒度分布
        3.2.4 不同粉磨时间钒钛铁尾矿的SEM分析
        3.2.5 粉煤灰标准下不同比表面积尾矿微粉的性能分析
        3.2.6 矿粉标准下不同比表面积尾矿微粉的性能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钒钛铁尾矿制备预拌混凝土的研究
    4.1 探索实验
        4.1.1 胶凝材料的制备
        4.1.2 不同原料组成胶凝材料的物理性能
        4.1.3 胶凝材料标稠用水量
        4.1.4 胶凝材料体系的粒度优化
    4.2 胶凝材料的水化机理分析
        4.2.1 胶凝材料水化热分析
        4.2.2 胶凝材料XRD分析
        4.2.3 胶凝材料SEM分析
    4.3 尾矿预拌混凝土制备
        4.3.1 混凝土试块的制备
        4.3.2 混凝土和易性测试
        4.3.3 不同养护龄期力学性能
    4.4 尾矿预拌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4.4.1 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
        4.4.2 混凝土抗冻融循环测试
        4.4.3 混凝土抗碳化测试
        4.4.4 混凝土收缩性能测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尾矿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5.1 工程概况
    5.2 尾矿路面混凝土的成本计算
    5.3 尾矿微粉路面混凝土的配制
    5.4 尾矿微粉路面混凝土的施工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参加科研情况

(7)含铌铁矿粉碳直接还原法制取铌铁合金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金属铌的简介
        1.1.1 铌的发现
        1.1.2 铌的性能
        1.1.3 铌的应用
    1.2 铌资源的概况及特征
        1.2.1 国外铌资源
        1.2.2 我国铌资源
    1.3 铌铁合金的简介
    1.4 提铌工艺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1.4.1 传统提铌工艺
        1.4.2 新型提铌工艺简介
    1.5 碳还原法生产金属铌的工艺
    1.6 课题研究内容及目的
        1.6.1 课题研究内容
        1.6.2 课题研究目的
2 氢气选择性还原过程的热力学分析
    2.1 氢气选择性还原可能发生的反应
    2.2 HSC6.0 热力学计算软件理论计算
    2.3 氢气选择性还原磷的反应
    2.4 小结
3 氢气选择性还原实验
    3.1 实验原料
    3.2 实验设备
    3.3 实验过程
    3.4 正交实验
        3.4.1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3.4.2 各因素对失重率的影响
        3.4.3 正交实验结果验证
    3.5 小结
4 渣金熔分实验
    4.1 实验原料
    4.2 实验设备
    4.3 实验步骤
    4.4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1 实验数据及计算
        4.4.2 实验数据分析
    4.5 小结
5 碳直接还原实验
    5.1 实验原料
        5.1.1 原料配比计算
        5.1.2 原料成分
    5.2 实验方法
    5.3 实验结果分析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成果
致谢

(8)铜冶炼企业固废产生节点分析及处置措施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产生节点及分布特点
    1.1 原料
    1.2 固废产生环节分析
        1.2.1 熔炼系统
        1.2.2 制酸系统
        1.2.3 电解工段
2 固废性质及处理、处置措施
    2.1 铜冶炼企业固废性质分类及数量
    2.2 铜冶炼企业固废处理处置措施
        2.2.1 铜冶炼固体废渣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2.2.2 国内铜冶炼企业固废的处理处置措施
3 建议

(9)从炼铜炉渣中提取铜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炼铜炉渣的性质
2 选矿试验研究
    2.1 磨矿细度试验
    2.2 捕收剂种类试验
    2.3 捕收剂用量试验
    2.4 选铁试验
    2.5 小型闭路试验
3 工业生产实践及存在问题
    3.1 工业生产实践
    3.2 工业试生产存在问题
4 结论

四、诺砂的特性及综合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水厂铁矿某排土场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艺研究[J]. 张大勇. 现代矿业, 2022(01)
  • [2]颗粒形状及平均粒径比对橡胶砂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D]. 彭庆奉. 湖南工业大学, 2021(02)
  • [3]混合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D]. 马涛.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4]石英岩型铁尾矿微粉及废石对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影响及机理[D]. 吴瑞东.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5]基于空心陶粒和空心陶砂的微生物保温板的试验研究[D]. 李小龙.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6]钒钛铁尾矿微粉作为掺合料制备预拌混凝土的研究[D]. 吝晓然. 河北工程大学, 2019(02)
  • [7]含铌铁矿粉碳直接还原法制取铌铁合金实验研究[D]. 武锦.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19(03)
  • [8]铜冶炼企业固废产生节点分析及处置措施建议[J]. 赵晋,陈春丽. 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13(03)
  • [9]从炼铜炉渣中提取铜铁的研究[J]. 韩伟,秦庆伟. 矿冶, 2009(02)
  • [10]冶金污泥与废料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 胡瑞霞.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08(01)

标签:;  ;  ;  ;  ;  

诺沙的特点及综合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