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务公开存在“四多四少”问题

村务公开存在“四多四少”问题

一、农村村务公开存在“四多四少”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何云峰[1](2020)在《鸡西市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村干部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和直接领导者,肩负着保持经济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加强基层治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等重要社会责任。其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决定着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因此村干部队伍建设可谓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鸡西市既是黑龙江省的工业大市更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数量庞大,农业收入在经济发展中占有较高比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村干部队伍建设水平也在逐步提升。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总结了鸡西市当前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不足之处,进而深入分析其产生相关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全面总结鸡西市现阶段村干部队伍建设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取得的相关成效,最后针对鸡西市村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和意见。

郑瀚[2](2014)在《面向农户的村域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村域(行政村)作为我国行政区域的最小单元,是农民世代生活的家园,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和薄弱点。伴随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深入推进和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传统村域正发生着全方位深刻的结构性变化。适应村域转型发展的信息服务,对农村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农村信息服务新的内涵,也为村域信息服务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战略性的新机遇。当前农村信息服务特别是针对村域的信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农村信息服务难以落到村域这个层面,“进村入户”问题依然是农村信息服务最大的问题,普通农户受益较少。二是村域信息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供给的内容有限、针对性差,满足不了转型过程村域生产生活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引发的多样性需求。三是村域信息服务主要是单向的传递,缺乏双向、网络式的反馈交流,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在村域信息服务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目前,对农村信息服务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尤其是针对村域层面信息服务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尚未见到。面向农户,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发展与村域转型发展过程中农户信息需求的变化,探寻总结如何解决村域层面信息供给与需求不均衡的规律性问题,前瞻性提出提升村域信息服务水平的信息服务模式设计和对策建议,对于提高村域信息服务能力与水平、促进村域转型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借鉴和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研究:(1)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视角,如何构建面向农户的村域信息服务理论分析框架?(2)在现有的信息服务供给下,农户有什么样的信息需求,他们的信息需求受到哪些因素影响?(3)基于村域转型发展和移动互联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结合农户需求,村域信息服务供给模式如何设计?本研究从农户的需求入手,通过对福建省27个国家级、省级农村固定观察点480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农户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获取信息服务的渠道以及农户对现有信息服务效用的评价。揭示影响信息需求的关键因素,在对村域信息服务供给的现有模式分析和福建典型案例研究基础上,结合对信息服务供给主体与供给模式以及村域转型发展的趋势、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村域信息服务基于移动互联网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村域组织主体作用的多元供给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论:1、以公共物品理论为基础,尝试提出面向农户需求的村域信息服务的理论分析框架。村域信息服务产品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属于准公共物品。影响信息服务供给的因素有信息的外部性、获取需求的交易成本、供给主体特征以及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等。影响农户信息需求的因素则有农户个体特征、收集处理信息的成本、对信息效用的认知、商品的体验性、公共物品需求的显示困境等。通过建立供给需求均衡模型分析得出,由于村域信息服务的公共物品特性及其供给的高成本,使得企业提供的信息数量明显少于最优资源配置所需要的信息数量,政府对该公共物品的供给不足。2、对村域信息服务发展趋势的判断。随着村域的转型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加快推进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加强,移动互联网络和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新技术在农村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信息供给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农户的信息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村域信息服务需求将由单一的、一般化的主要是农业方面的需求走向综合性、个性化的、针对性的多方面需求;供给主体由政府主导,到政府主导与市场供给结合,再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供给;供给方式由单向、从外部到内部、等级式的供给,走向网络节点式、扁平化、双向互动反馈的信息传递;传播手段由传统媒介以及少量使用电脑上互联网转向以互联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通讯为主。3、通过对农户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发现,一是农户对农业农村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样综合性的特点。农户的信息需求从农业生产、农业技术等相关信息拓展到市场、金融、物流、农村社会管理、文化生活等多方面的综合信息。二是在农户获取信息渠道上,传统媒介仍然占据了主要地位,亲朋好友等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电视依然是农户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但也有更多的农民已经开始利用互联网络、信息站等信息服务手段来获取信息。三是农户对于村域信息服务的需求较强烈,45.1%的农户认为信息服务很重要,愿意为信息服务付费的比例达到65.5%。但是,普遍认为现有的信息服务针对性不够强,与实际的生产生活需要差距较大。现有的村域信息服务手段、内容与农户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4、信息渠道同时连接着信息服务的主体和客体,是传输信息服务内容的途径、载体、媒介、手段与方式。不同的信息获取渠道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农户所接受的不同的信息服务供给方式。本文在选择农户的信息服务支付意愿为因变量的同时,重点研究不同的信息获取渠道(村域信息服务供给方式)对农户信息服务需求的影响。统计分析发现,从信息站获取信息的农户主要为务农型农户,从互联网获取信息的农户偏务工型农户,而从传统渠道获取信息的农户则务工务农均较均衡。通过建立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渠道获取信息会显着增加农户愿意为信息服务付费的概率,从信息站和亲朋好友获取信息可以增加农户愿意付费的概率但不显着。5、通过对现有的村域信息服务模式以及福建典型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政府部门依然在村域信息服务中起到主导的作用,但政府部门的作用逐渐转向纯公共服务类信息服务产品的提供,主要发挥政府在资源整合和制度设计方面的优势,引导村域信息服务更有序发展;二是村域的市场价值被进一步发掘,通过市场手段提供信息服务的模式被更广泛采用,政府与市场合作的模式成为现阶段信息服务的重要模式;三是村域信息服务自组织发展与能力不断增强,以信息站为代表的村域信息服务组织是现有信息服务体系中进村入户的最主要渠道,而以“世纪之村”为代表的村信息组织,甚至还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其他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四是随着虚拟技术在信息服务平台的广泛应用、智能手机在农村的快速发展普及,更多的农户和小型的企业可以更方便地参与到信息供给中,基于移动社交化和线上线下融合的信息服务在村域服务中已经初露端倪。6、研究尝试提出符合村域发展特点和农户需求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络,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村域组织发挥主体作用的多元供给模式”。政府部门主要负责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制定标准、规则和提供政策的支持,为村域信息服务企业和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适宜市场化运作的服务交给市场提供,涉农企业尤其是大型信息服务企业更注重于信息服务平台的搭建和服务产业链条的整合;更多个性的信息需求则由专业的信息服务组织供给,发挥村域社会资本与自组织的作用,村域组织将成为提供村域信息服务的重要力量。研究同时尝试设计基于移动互联,发挥村域社会资本作用,虚拟组织线上供给和村域自组织线下供给,线上线下融合,双向互动传递反馈的村域信息服务多元供给的运作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供给作用,实现村域信息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市场化、信息传播互动化、信息服务城乡一体化的村域智慧化发展。

兰丰丰[3](2013)在《浅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路径创新的思考——以宁德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试图通过宁德市村级组织建设的实证研究,试图总结出在海西建设,跨越发展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特点及其规律,并对宁德各乡镇针对自身实际,结合落实"一定三有"、"四议两公开"等中央要求,做出的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措施进行归纳和对比分析,借鉴先进经验,以此探析农村基层党建有效的工作路径。

丁萍[4](2013)在《越城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现状及对策》文中提出近年来,越城区农村财务管理日趋规范和透明,但也有少数村财务监督和民主理财流于形式,财务公开走过场,致使村级财务管理处于松散无序状态;个别村财务管理混乱,存在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流失等违法违纪现象,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化,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对于进一步约束村干部权力,促进廉政勤政,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黄成义[5](2012)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探索——队伍建设、制度模式和组织活动三结合》文中认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稳则天下稳"、"农村安则天下安"说明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做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就要建好抓好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要因地制宜推广、学习借鉴制度性创新成果;要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着力点。

黄小明[6](2012)在《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建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展问题自20世纪后半叶即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80年代后就逐渐成为了我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党和国家以及广大学术界进行了不懈地探索,科学发展观就是针对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提出的科学思想体系。研究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既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基层干部责无旁贷。基层干部本身的特点、历史使命决定着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担当。能否可持续科学发展,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是关键,这就必须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学术界关于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缺乏必要的研究,给本文的研究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也留下了较大的难度。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以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要求为切入点,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依据、创设长效机制的基本要素而展开,着重探讨长效机制建构的理论依据、实践依据以及基本原则,着力突破长效机制建构难题,为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视角审思,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科学运行方式,实质是基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运行的保障,核心思想是保持基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常态化,根本要求是“优化理念·推动发展”,它具有基层性、实践性、区域性、持续性等特点。基于对理论与实践依据的研究,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建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原理为指导,认准社会主义的、民本的、幸福与和谐的基本价值向度,遵循人本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围绕长效机制建构的基本价值向度和原则,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理论,可将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分解成三种基本机制来建设:即“理想固本·内激外驱”的持续动力机制、“理念为先·知行合一”的实践升华机制、“制度管理·规范运作”的长效保障机制。前者由理想固本→内在激励→外在驱动,构成由内而外的动力机制;再者由理念认同→认知转化→实践升华,打造知行合一的实践升华机制;后者由制度护航→行为监督→检验考核,健全规范运作的长效保障机制。上述三个基本机制辩证统一,相互支撑,协调互动,构成了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完整体系。其中,动力机制促进实践升华,实践机制催生新的动力,保障机制渗透于二者的始终,共同维系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行为的持续进行。

孟宪忠[7](2010)在《我国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务公开作为政府治理模式的一种转换,是世界各国行政发展的重要趋势,更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本质要求。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政务公开既迎合了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在打造透明政府,预防和遏制腐败方面,政务公开是一把有力的尚方宝剑。作者力图从地方政府政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的视角出发,审视政府治理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定位,极力探索一种新型的政府与民众互动的对话关系。在研究方法上,紧紧扣住“地方政府政务公开”这个研究重点,运用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的方法,立足现实,追溯过去,透视社会热点,分析社会矛盾,既有历史的综合考量,也有现实的纵向认识,既重视理论研究,也不忽视实践的探索。着重分析当前地方政府政务公开在总体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东营市的调研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结合对问题的提出,归纳文献研究的现状,确定本文所要达到的目标;第一章是政务公开概述,不仅对主要概念进行界定,也追溯国内、国外政务公开的历史渊源,试图回答政务公开对改善地方政府治理的重要作用。第二章主要阐述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现状及对政务公开的总体评价,探讨地方政务公开的意义。侧重于政务公开的模式分析,在比较中寻找到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东营市政务公开工作的总体概况进行调查研究。第三章分析我国当前地方政府政务公开存在的问题,力求多层次、多角度去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同时结合东营市政务公开的特点、创新手段及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探讨规律。第四章是对当前深化地方政府政务公开提出思路和办法,试图从监督方式、党政干部素质、电子政务等政治体系内部机制与外部环境及沟通机制上去探寻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路径选择。

张歆媛[8](2010)在《村民自治中的女性政治参与研究 ——以湖南省“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女性政治参与是社会进步和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我国广大农村实行的村民自治制度为农村女性政治参与提供了机遇和平台。但村民自治中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实践中仍存在着参政比例不高、结构不合理、深度和广度有限等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传统观念和残余封建思想的约束,农村女性政治参与还受到法律规定不明确、保障措施不具体以及意识水平和参政能力低等限制。本文结合治理理论,以女性主义视角,探讨农村女性的政治参与问题。首先在了解中国村民自治中的女性政治参与现状的背景下,分析考察湖南“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的实践内容。湖南“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是促进农村女性政治参与的典型案例。为了鼓励农村女性政治参与,湖南省的相关部门提出了完善和细化相关法律规定,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培训提高农村女性整体素质和能力,创新文化宣传方式等措施。其次本文总结了湖南“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的实践经验,并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村女性参与村务。最后提出了提高农村女性政治参与意识,增强政治参与素质,充分发挥妇联的带动作用,实现“四大参与”平衡发展等对策。

陈晓哲,张延浩[9](2009)在《东风起处民心暖》文中认为“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道尽了江苏省扬州市曾经的繁华,而如今的淮左名都更是驶入了经济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这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8200元,许多乡镇农民人均收入逾万元。经济的迅猛发展,让“村官”们手中权力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必须做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这篇大

王兆刚[10](2009)在《论我国村级治理中的几个焦点问题与改革趋向》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村民自治逐步成为我国村级治理的基本制度。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以村民自治为主体的村级治理模式遇到了诸多困难,如党和政府在村级治理中的角色定位有待调整;村级财政困难,无法为农民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村级治理不规范,制度化水平较低;村民在村级治理中的主体地位弱化等。为走出困境,应重新定位党和政府在村级治理中的角色与作用,因地制宜,以村民自治为基础探索村级治理的多元化模式。

二、农村村务公开存在“四多四少”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村务公开存在“四多四少”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鸡西市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研究的意义与背景
        (一)选题研究的背景
        (二)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文献评述
    三、选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选题的研究思路
        (二)选题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村干部队伍建设概述
    第一节 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概念
        一、村干部
        二、村干部队伍
        三、村干部队伍建设
    第二节 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一、村干部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组织者
        二、村干部是推动脱贫攻坚的实施者
        三、村干部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实践者
    第三节 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相关理论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需求层次理论
        三、公共选择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鸡西市村干部队伍建设现状
    第一节 鸡西市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成就
        一、鸡西市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二、鸡西市村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三、鸡西市村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第二节 鸡西市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村干部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二、村干部队伍素质普遍不高
        三、村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偏低
        四、村干部队伍权力监督缺位
    第三节 鸡西市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岗位吸引力偏低
        二、教育培训不到位
        三、考核机制不健全
        四、县乡重视程度不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加强鸡西市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第一节 国内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内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经验
        二、国内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启示
    第二节 提高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认识
        一、将村干部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
        二、形成抓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强大合力
        三、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村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
    第三节 搭建选贤任能的选人制度
        一、明确村干部选拔的资格条件
        二、改进村干部选拔的方式方法
        三、拓宽村干部选拔的来源渠道
        四、培养村干部选拔的后备人才
    第四节 建立精准高效的培训体系
        一、整合培训资源
        二、创新培训方式
        三、丰富培训载体
    第五节 构建科学有效的目标激励机制
        一、完善目标管理考核
        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三、完善政治激励机制
    第六节 完善多方协同的监督管理机制
        一、增强村民参与民主监督意识
        二、发挥村级组织相互监督作用
        三、落实村务党务财务公开制度
        四、发挥上级机关监督管理作用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访谈提纲

(2)面向农户的村域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
        1.4.1 研究视角创新
        1.4.2 研究内容创新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户
        2.1.2 村域
        2.1.3 农村信息化
        2.1.4 农村信息服务
        2.1.5 信息服务中介
    2.2 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多中心治理理论
        2.2.3 社会资本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农户信息需求研究
        2.3.2 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研究
        2.3.3 农村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2.3.4 农村信息服务机制研究
        2.3.5 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研究
        2.3.6 研究评述
3 理论分析框架:公共物品理论视角
    3.1 公共物品供需相关理论
        3.1.1 公共物品的概念与类别
        3.1.2 公共物品需求理论
        3.1.3 公共物品供给理论
    3.2 村域信息服务的公共物品属性分析
    3.3 基于农户需求的村域信息服务理论分析框架
        3.3.1 面向农户的村域信息服务需求分析
        3.3.2 村域信息服务供需关系分析
        3.3.3 村域信息服务供需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3.4 小结及思考
4 我国村域信息服务发展现状与趋势
    4.1 发展历程
        4.1.1 萌芽阶段
        4.1.2 起步阶段
        4.1.3 增长阶段
        4.1.4 迈向成熟阶段
    4.2 取得成效
        4.2.1 支撑村域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4.2.2 以政府为主导的村域信息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4.2.3 向村域延伸的信息服务内容与模式不断拓展
        4.2.4 信息服务对村域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
        4.2.5 信息服务有效增强农户信息意识
    4.3 存在问题
        4.3.1 供给层面
        4.3.2 需求层面
        4.3.3 机制层面
    4.4 村域信息服务发展趋势
        4.4.1 信息服务技术手段发展趋势
        4.4.2 信息服务需求变化趋势
        4.4.3 信息服务供给变化趋势
    4.5 本章小结
5 村域信息服务需求识别
    5.1 调查设计
        5.1.1 调查对象
        5.1.2 调查方法与问卷设计
    5.2 村域信息服务需求: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
        5.2.1 农户基本信息
        5.2.2 农户信息需求
        5.2.3 农户信息获取渠道
        5.2.4 农户在获取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3 本章小结
6 村域信息服务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6.1 研究假设
    6.2 模型选择与变量说明
        6.2.1 模型选择
        6.2.2 变量选择与说明
        6.2.3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6.3 模型估计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村域信息服务供给的现有模式与福建案例
    7.1 村域信息服务的构成要素
        7.1.1 村域信息服务供给主体
        7.1.2 村域信息服务客体
        7.1.3 村域信息服务内容
        7.1.4 村域信息服务供给渠道
    7.2 村域信息服务的现有模式与思考
        7.2.1 政府主导模式
        7.2.2 市场主导模式
        7.2.3 村域组织自助模式
        7.2.4 对现有供给模式的思考
    7.3 村域信息服务供给模式的福建案例与启示
        7.3.1 福建村域信息服务发展成效
        7.3.2 福建三农服务网模式
        7.3.3 世纪之村模式
        7.3.4 福建村域信息服务模式的启示
    7.4 本章小结
8. 基于移动互联的村域信息服务多元供给模式
    8.1 多元供给模式的提出
    8.2 多元供给模式设计
        8.2.1 村域信息服务虚拟组织线上供给
        8.2.2 村域信息服务村自组织线下供给
        8.2.3 村域信息服务线上线下融合供给
    8.3 多元供给模式运行的保障措施
        8.3.1 加大信息服务投入
        8.3.2 优化信息资源整合
        8.3.3 加强信息市场培育
        8.3.4 完善信息利益分配
        8.3.5 规范信息工作管理
        8.3.6 加快信息人才培养
        8.3.7 推进智慧乡村建设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致谢

(3)浅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路径创新的思考——以宁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农村人力资源大量外流
    (2) 村两委内部权责不明
    (3) 外部势力对党建工作造成冲击
    (4)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亟需多元化的问题
    (5)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监督机制落实不到位
    (6)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理想信念动摇
    (7)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保障机制问题
    (8) 农村党建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党组织缺少活力。
二、宁德市农村基层党建的创新措施
    (1)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的民主政治建设创新
    (2)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党的工作机制创新
    (3)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的激励保障机制强化;
    (4)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员管理服务方式创新;
    (5) 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框架的创新;
    (6) 推动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建设的创新
三、关于创新措施的思考

(4)越城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现状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越城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特点
    1.1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制度建设得到加强
    1.2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组织结构逐步完善
    1.3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业务内容不断拓展
    1.4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队伍建设得到重视
    1.5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结果运用不断强化
2 越城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2.1 越城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存在的不足
        2.1.1 从审计的组织机构看, 兼职人员较多, 专职人员较少
        2.1.2 从审计的计划安排看, 临时安排较多, 计划安排较少
        2.1.3 从审计的具体内容看, 财务审计较多, 效益审计较少
        2.1.4 从审计的时间先后看, 事后审计较多, 事前审计较少
    2.2 原因分析
        2.2.1 从宏观层面看, 法律建设滞后, 法定约束力缺乏
        2.2.2 从微观层面看, 配套措施不够, 人财物保障较弱
        2.2.3 从主观层面看, 人员素质不高, 拓展和创新较难
        2.2.4 从客观层面看, 群众知情不多, 规范化程度较低
3 对农村审计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快农村审计立法, 明确农村审计法定约束力
    3.2 建立专职审计队伍, 保证农村审计人财物需要
    3.3 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促进农村审计拓展和创新
    3.4 推进审计结果公开, 提高农村审计规范化程度

(5)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探索——队伍建设、制度模式和组织活动三结合(论文提纲范文)

一、队伍建设:建好抓好两支队伍
    (一) 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 建好一支带头人队伍。
    (二) 以提高素质为重点, 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
二、制度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学习借鉴制度性创新成果
    (一) 因地制宜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
    (二) 因地制宜学习、借鉴实践中党员群众高兴满意拥护欢迎的好模式。
三、组织活动: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着力点
    (一) 把发展现代农业贯穿组织活动的始终。
    (二) 把培养新型农民贯穿组织活动的始终。
    (三) 把带领群众致富贯穿组织活动的始终。
    (四) 把维护农村稳定贯穿组织活动的始终。

(6)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0.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0.4 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第一章 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概述
    1.1 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学理审思
        1.1.1 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内涵
        1.1.2 长效机制是学习实践活动持续实效运行的保障
        1.1.3 核心思想是实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常态化
        1.1.4 根本要求是“优化观念·推动发展”
    1.2 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特点
        1.2.1 基层性
        1.2.2 实践性
        1.2.3 区域性
        1.2.4 持续性
    1.3 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3.1 长效动力机制尚需建造
        1.3.2 长效保障机制有待完善
        1.3.3 长效监督机制尚需健全
        1.3.4 长效考核机制有待建树
第二章 建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科学依据
    2.1 建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时代呼唤
        2.1.1 深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2.1.2 转变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发展陋习的切实需要
        2.1.3 破解经济社会非持续发展难题的必然选择
    2.2 建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理论依据
        2.2.1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机制理论
        2.2.2 经济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机制理论
        2.2.3 国外经济社会发展机制的典型理论
    2.3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在建构长效机制方面的成功经验
        2.3.1 长株潭试验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典型案例
        2.3.2 长株潭试验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机制性探索
        2.3.3 长株潭模式对建构长效机制的有益启示
第三章 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理论架构
    3.1 长效机制建构的价值取向
        3.1.1 社会主义的价值向度
        3.1.2 民本的价值向度
        3.1.3 幸福与和谐的价值向度
    3.2 建构的重点难点与切入点
        3.2.1 重点:在实践中建树科学发展观念
        3.2.2 难点:解决好学习实践的动力问题
        3.2.3 切入点:构建持续运行的保障体系
    3.3 长效机制建构的基本原则
        3.3.1 人本性原则
        3.3.2 发展性原则
        3.3.3 创新性原则
        3.3.4 实践性原则
    3.4 长效机制建构的基本任务
        3.4.1 建构的主要内容
        3.4.2 结构解析与运行
第四章 建立“理想固本·内激外驱”的持续动力机制
    4.1 理想固本机制
        4.1.1 优化党性教育 固“为民服务”之本
        4.1.2 强化先进意识 固“伟大复兴”之本
        4.1.3 深化思想解放 固“科学发展”之本
    4.2 内在激励机制
        4.2.1 创新基层干部人文关怀的激励方式
        4.2.2 打造基层干部持续发展的人生舞台
        4.2.3 激活基层干部全面发展的现代需求
    4.3 外在驱动机制
        4.3.1 健全目标引领体系 不断增强推动科学发展的使命感
        4.3.2 完善预警机构办法 不断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
        4.3.3 深化监管运行模式不断增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
第五章 打造“理念为先·知行合一”的实践升华机制
    5.1 理念认同机制
        5.1.1 在基层学习型社会创建中促进基层干部长效学习认同
        5.1.2 在基层建设实践中促进基层干部体验全面发展精神
        5.1.3 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中强化基层干部人本发展观念
    5.2 观念转化机制
        5.2.1 在推进基层发展中改变短期政绩观念
        5.2.2 在解决群众诉求中转变漠视群众倾向
        5.2.3 在破解改革难题中革新观念固定模式
    5.3 思想升华机制
        5.3.1 在构建服务型基层政府的实践中强化执政为民宗旨
        5.3.2 在统筹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提升协调发展理念
        5.3.3 在基层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中砺炼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六章 健全“制度管理·规范运作”的长效保障机制
    6.1 完善护航科学发展进程的实施机制
        6.1.1 将民主集中制度具体化保障基层干部的决策科学
        6.1.2 将群众联系制度常规化确保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6.1.3 加速基层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干部驾驭科学发展能力
    6.2 健全规范科学发展行为的监督机制
        6.2.1 健全群众对基层干部的评价机制
        6.2.2 健全组织对基层干部的监管机制
        6.2.3 健全舆情对基层干部的监督机制
    6.3 建立检验科学发展成就的考核机制
        6.3.1 建立以民主法治为核心的基层政治建设成就考核机制
        6.3.2 建立以共同富裕为核心的基层经济建设成就考核机制
        6.3.3 建立以先进文化为核心的基层文化建设成就考核机制
        6.3.4 建立以和谐稳定为核心的基层社会建设成就考核机制
        6.3.5 建立以环境保护为核心的基层生态建设成就考核机制
        6.3.6 建立以创先争优为核心的基层党的建设成就考核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7)我国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问题的提出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本文研究目的及现实意义
第1章 政务公开理论的发展
    1.1 政务公开主要概念分析
        1.1.1 政务公开的本质含义
        1.1.2 政务公开概念界定
    1.2 国内外历史上政务公开的理论和实践
        1.2.1 国外历史上政务公开的理论与实践
        1.2.2 我国政务公开的历史追踪
第2章 我国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实践与探索
    2.1 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意义
    2.2 我国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历程及评价
    2.3 地方政府政务公开模式比较
        2.3.1 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标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模式
        2.3.2 以命名和公开渠道为标准:政府信息公开和信息网上公开的普及
        2.3.3 以主管机构为标准:多种管理模式
    2.4 东营市政务公开的案例分析
        2.4.1 制度建设方面的主要内容
        2.4.2 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
第3章 地方政府政务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表现
        3.1.1 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
        3.1.2 公开尺度受限、形式化,实效不大
        3.1.3 缺乏与公众的沟通,互动性差
        3.1.4 制度执行不到位,具有浓厚的随意性和免责性
        3.1.5 相关职能机构建设缺乏合理性,保障机制不完善
    3.2 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3.2.1 文化因素的障碍
        3.2.2 宣传教育不到位
        3.2.3 利益驱动的影响
        3.2.4 领导体制机制因素
        3.2.5 法律体系不完善,考核监督比较软弱
    3.3 对东营市政务公开现状的调查
        3.3.1 东营市政务公开的突出特点及创新手段
        3.3.2 主要不足及表现
    3.4 东营市政务公开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3.4.1 主要原因:决策者和执行者认识不够高
        3.4.2 本质原因:公众参与意识薄弱
第4章 推进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对策及措施
    4.1 地方政府政务公开应该坚持的原则
        4.1.1 依法有序的原则
        4.1.2 及时便民的原则
        4.1.3 普遍公开的原则
        4.1.4 真实准确的原则
        4.1.5 监督反馈的原则
    4.2 地方政府政务公开应该突出的重点
        4.2.1 围绕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要部位的权力运作实行公开
        4.2.2 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完善管理体制实行公开
        4.2.3 围绕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实行公开
        4.2.4 围绕制度建设和源头治本实行公开
    4.3 保证地方政府政务公开实效的路径选择
        4.3.1 增强监督合力,完善保障措施
        4.3.2 提高党政干部的信息素养,扎实推进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新发展
        4.3.3 构建高效电子政府,为政务公开提供良好的平台
        4.3.4 尝试建立首席信息官制度(CIO),加快处理当前政务公开的信息流
        4.3.5 借鉴国外后现代会话理论,打造健康的政务公开环境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8)村民自治中的女性政治参与研究 ——以湖南省“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选题的缘起
    (二) 基本概念界定
        1、政治参与
        2、村民自治
    (三) 相关研究综述
    (四) 研究思路及方法
一、女性政治参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政治参与理论
    (二) 治理理论
    (三) 女性主义
二、湖南省“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的出台及其内容
    (一) 湖南省“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出台的背景
        1、保障农村女性政治参与权利的需要
        2、促进农村女性政治参与的需要
        3、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二) 湖南省“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的主要措施
        1、通过动员加强女性参与村务的意识
        2、地方性政策法规中明确规定女性当选村委的比例
        3、多方筹措资金加大培训以提高女性参与村务的素质
        4、增强妇联在村委会选举中的作用
三、湖南省“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一) 湖南省“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实施的效果
        1、农村女性参与村务的热情与能力有所提高
        2、农村女性参与村务的文化舆论氛围得到改善
        3、保障农村女性参与村务的政策法规具体化
        4、妇联在女性参与中的带动作用突出
    (二) 湖南省“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参与数量不足及妇女任职边缘化
        2、各地项目推进质量差异大
        3、缺乏主动式参与
        4、参与内容上的不平衡性
四、进一步促进中国农村女性参与村务的若干思考
    (一) 提高农村女性参与村务的意识
    (二) 增强地方领导对女性参与村务的重视度
    (三) 完善女性参与村务的法规和政策
    (四) 增强农村女性参与村务的素质
    (五) 充分发挥妇联在女性参与村务中的带动作用
    (六) 实现“四大参与”的平衡发展
    (七) 推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四、农村村务公开存在“四多四少”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鸡西市村干部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 何云峰.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2]面向农户的村域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D]. 郑瀚. 福建农林大学, 2014(10)
  • [3]浅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路径创新的思考——以宁德市为例[J]. 兰丰丰. 黑龙江史志, 2013(17)
  • [4]越城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的现状及对策[J]. 丁萍.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3(02)
  • [5]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探索——队伍建设、制度模式和组织活动三结合[J]. 黄成义. 南方论刊, 2012(07)
  • [6]基层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建构研究[D]. 黄小明. 中南大学, 2012(12)
  • [7]我国地方政府政务公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孟宪忠. 山东师范大学, 2010(03)
  • [8]村民自治中的女性政治参与研究 ——以湖南省“妇女参与村级治理”项目为例[D]. 张歆媛. 苏州大学, 2010(02)
  • [9]东风起处民心暖[N]. 陈晓哲,张延浩.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09
  • [10]论我国村级治理中的几个焦点问题与改革趋向[J]. 王兆刚. 东方论坛, 2009(03)

标签:;  ;  ;  ;  ;  

村务公开存在“四多四少”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