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永定水电站坝区地震灾害分析

福建永定水电站坝区地震灾害分析

一、福建永定水电站坝区地震危险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阿鲁思[1](2021)在《基于多模型耦合的多致灾因子诱发长白山北坡泥石流灾害链风险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长白山作为吉林省内集各种资源(包括:旅游、生态环境和矿产等一系列资源)为一体的旅游开发区,其价值不可估量。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急速发展,使得吉林省的区域经济总量疾速攀升,社会财富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介于此原因使得长白山旅游开发区内的各种资源的价值不断地升高。且由于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致使旅游开发区内的人口密度持续增高,因此当发生泥石流灾害时,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和危害数量也将显着增加。截至2018年为止,长白山保护区内的10条泥石流沟共计发生25次泥石流灾害,造成2635万元的经济损失。其中,2009年六月发生于长白山北坡瀑布景区南侧48m处的泥石流破坏了景区旅游与生态环境等资源,造成了约700万元的经济损失。且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如:极端降水与降雪等事件)趋多趋强,结合全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实情,使得由极端降雨事件所诱发的泥石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再不断地增加。不仅如此,长白山火山正处于千年、百年复活期的节点上。火山的活动势必迫使天湖水位的抬升,湖水顺北坡溃坝或漫坝而下会导致极为严重的泥石流灾害。此外,区域尺度上进行泥石流灾害链风险评价时,由于对风险中各个因素之间联系的考虑不足,致使无法得到定量化的风险评价结果,因而导致最终的风险评价结果存在很大争议。因此,研究长白山旅游开发区内由多致灾因子诱发的泥石流灾害链风险并进行定量化的评价是十分迫切的课题。本研究以长白山北坡为研究区,从泥石流灾害及灾害链形成机理出发,对区域内由不同致灾因子诱发的泥石流灾害链进行分析,随后确定以极端降雨与天池溃决诱发的泥石流灾害链作为切入点,结合基于灾害事件关系的灾害链模型建立评价模型。随后,基于随机森林模型优化稳态无限斜坡稳定性模型使其能够运用在区域尺度泥石流灾害评价研究中,同时以该模型关联灾害链系统内各个灾害事件,并对长白山北坡区域内不同致灾因子在不同强度或频率下所引发的泥石流灾害链进行定量化评价。此外,本研究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耦合多模型,利用各个模型的优点相互弥补不足之处,并以模型的耦合来建立风险评价中各个要素相互之间的关联。最终进行区域尺度定量化的风险评价研究。论文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通过分析各类地质环境因子与研究区内泥石流之间的关系,发现坡度、曲率、物源厚度、地形湿度指数与植被覆盖等9个地质环境因子与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有明显的线性或非线性关系,并选取这9个指标作为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随后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对长白山北坡进行了泥石流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不易发区面积占全研究区面积的51.22%,低易发区占总面积的22.05%。中易发区占总面积的11.94%。而高与极高易发区分别占总面积的6.82%与7.97%。易发性评价结果中的中、高与极高易发区普遍分布于研究区内的凹形斜坡。同时评价结果AUC值更是达到了0.9048,说明基于随机森林的易发性评价结果极为可信。(2)结合研究区自然环境特征与灾害链形成机理对两种灾害链的形成进行分析。并基于灾害事件之间关系的灾害链模型为框架,分别建立了极端降雨诱发与天池溃决诱发泥石流灾害链危险性评价模型。并选取稳态无限斜坡稳定性模型作为反映灾害链内各个灾害要素之间关系的模型,随后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稳态无限斜坡稳定性模型。其后,通过耿贝尔分布模型计算了极值降雨量并选定以10年、30年和50年一遇的极端降雨(分别为85.9415mm、132.5655mm与153.8496mm)为例结合基于随机森林模型的稳态无限斜坡稳定性模型进行极端降雨诱发泥石流灾害链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基于随机森林的稳态无限斜坡稳定性模型得到的三个重现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中,危险性值超过0.5的区域均只占33%左右。这是由于该模型通过随机森林的结果进行了筛选。同时,基于随机森林的稳态无限斜坡稳定性模型危险性评价结果中危险性大于0.5的值域内变化情况则与基于稳态无限斜坡稳定性模型得到的危险性评价结果不同。研究区内危险性大于0.5的区域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产生了变化,说明研究区随着重现期变久,泥石流的发生将更加频繁且泥石流的强度也将持续增强。同时,基于随机森林的稳态无限斜坡稳定性模型每个重现期的危险性评价结果精度明显高于稳态无限斜坡稳定性模型的结果。证明该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拥有良好且稳定的表现。(3)针对天池溃决诱发泥石流灾害链的危险性评价,通过Flow3D模型对三种假设情况下发生的天池溃决进行了三维模拟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三个模拟情景下发生的天池溃决淹没区分别占整个研究区域的55.17%、69.97%和86.32%。淹没深度在0至2m之间的区域占全研究区面积的11.84%、9.83%和12.66%。淹没深度在2-5m之间的区域占全研究区面积的8.07%、8.9%和8.51%。其余区域水深超过了5m。研究区大部分区域的淹没水量均超过了该区域可承受阈值水量的10倍以上,表明三种情况的天池溃决均可以较容易的诱发泥石流灾害。随后利用基于随机森林的稳态无限斜坡稳定性模型进行了研究区内三种假设情况下的天池溃决诱发泥石流灾害链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极高危险区面积的增多幅度远远超过了高与中等危险区,表明不同模拟情景下,随着水位的升高、水量的增加导致更多的区域受到淹没影响。同时,这些区域在极为充足的水源条件支撑下更加容易发生极为严重的泥石流灾害。(4)通过分析已有的灾损数据后,明确以泥石流灾害发生时可能产生移动的物源厚度作为表征泥石流灾害致灾因子强度的指标。结合吉林省泥石流灾害历史灾损数据对研究区内不同类型承灾体灾损率进行计算并建立了相应的脆弱性曲线。通过泥石流物源量动静储量关系公式将危险性评价结果与脆弱性评价进行关联,并对研究区内极端降雨与天池溃决诱发的两种泥石流灾害链进行定量化的风险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随着极值雨量和天池溃决水量的增加,泥石流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也在增加。其中由极端降雨诱发的泥石流灾害中可能产生最大损失的是药王庙、聚龙泉等旅游景点。而天池溃决诱发泥石流灾害威胁最大的则是长白山瀑布、聚龙泉、小天池等旅游景点。本研究将弥补泥石流灾害定量化风险评价研究基础的不足,解决相关研究的关键性问题,研究结果可以推广到长白山景区,对于提高景区的防灾减灾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实现科学抗灾和主动抗灾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龙立[2](2021)在《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供水管网系统作为生命线工程的重要组成之一,是维系社会生产生活和城市正常运行的命脉,地震发生后,更是承担着保障灾区医疗用水、消防用水及灾民生活用水的艰巨任务。近年来,随着城市抗震韧性评估进程的不断推进,针对供水管网系统震害风险预测与可靠性评估的研究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比较系统的、适用于不同规模的供水管网震害预测与抗震可靠性分析的理论方法及软件平台。本文从管道“单元”层面及管网“系统”层面对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研发了抗震可靠性分析插件系统,为供水管网系统震害预测与抗震可靠性分析奠定理论及技术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土体弹性应变阈值理论,建立了考虑应变区间折减的频率相关等效线性化方法;运用本文方法对各类场地进行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对比了与传统等效线性化方法的差异,解决了传统方法在高频段频响放大倍率比实际偏低的问题;进而研发了集成本文方法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系统,实现了场地地震反应的高效、准确分析;运用研发的系统对西安地区开展了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建立了该地区综合考虑输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的场地效应预测模型;最后,进行了考虑场地效应的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分析结果与实际震害吻合。(2)提出了综合考虑管道属性、场地条件、腐蚀环境、退化性能、埋深的管道分类方法;基于解析地震易损性分析理论,建立典型球墨铸铁管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和概率抗震能力模型,分析得到不同埋深下管道地震易损性曲线;进而结合管道震害率,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不同管径与不同埋深下典型管道的地震易损性曲线。采用C#编程语言开发了管道地震易损性曲线管理系统,实现了地震易损性曲线的高效录入、存储、对比及可视化展示,最终建立了管道单元地震易损性曲线数据库。(3)基于管道单元地震易损性曲线,提出了管线三态破坏概率计算方法;针对管网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中蒙特卡罗方法误差收敛较慢的特点,提出了以Sobol低偏差序列抽样的连通可靠性评估的拟蒙特卡洛方法;进而结合GPU技术,提出了基于CUDA的连通可靠性并行算法,显着提高了分析效率及精度。(4)建立了综合考虑管线渗漏、爆管及节点低压供水状态的震损管网水力分析模型,提出了基于拟蒙特卡洛方法的震损管网水力计算方法及抗震功能可靠性分析方法,准确模拟与评估了震损管网水力状态;建立了供水管网水力服务满意度指标和震损管线水力重要度指标,提出了震损管网两阶段修复策略;进而建立了渗漏管网抢修队伍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并结合遗传算法实现模型最优解搜索,合理地给出管线最优修复顺序及抢修队伍最优调度方案。(5)基于软件分层架构思想及插件开发思想,搭建了插件框架平台,进而采用多语言混合编程技术开发了插件式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系统,并对系统开发关键技术、概要设计、框架平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最后,采用插件系统对西安市主城区供水管网开展了初步应用研究,评估结果可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管网加固优化设计、抗震性能化设计、管网韧性评估及抢修应急预案制定等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丁晓庆[3](2020)在《大渡河龚嘴水电站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大渡河龚嘴水电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第一批的水力发电工程之一。工程于1966年3月开工,1978年建成投产。2002年起计划进行机组增容技术改造,总容量增至770MW。我国第一个五年经济规划期间已明确规定,在地震区有重要工程都需进行抗震设防。1977年版《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正式发布实施时,本项目已基本建成,龚嘴水电站在地震资料十分缺乏的条件下采用的基本地震烈度进行抗震设防,与当前国家抗震标准有较大差异,不能满足工程抗震安全评价的要求。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地震局和发改委等部门相继发文,要求加强水电工程抗震设计工作。为了确保龚嘴水电站抗震安全,满足机组增容技术改造的要求,需进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在充分收集我国地震安全性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水电站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近场及场区活动构造的分析评价,采用地震危险性概率方法分析了工程场地各概率下的地震动参数,并提出各概率人工合成的基岩加速度时程,满足水工建筑抗震设计动力法分析和静力法分析的需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收集区域范围内有历史地震记载以来的强震和弱震资料,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区域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划分了地震区(带)。研究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对区域地震构造环境进行评价,阐明强震发生的主要构造条件,探讨区域的主要断裂带特征及其活动性。对近场的地震活动性和新构造运动特征进行研究,详细探讨近场区内的断裂活动特征,特别对会给工程场地带来直接影响的断裂进行了重点研究。(2)在区域和近场地震构造环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原则和方法,确定了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采用转换的方法得到了场地的地震动衰减关系。通过计算地震带对每个场点地震危险性的贡献情况,计算出场点的地震危险性指数。(3)通过分析工程场地地理位置与地质构造特点,确定了此工程场地的地震动设计相关参数,主要包括地震场地基岩峰值加速度、反应谱和时程等指标。

江林伟[4](2020)在《基于地震风险的近场区域规则梁桥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断层脉冲地震动由于高幅值长周期的速度脉冲导致结构响应明显增大,从而增大了结构的风险概率。而作为我国路网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小跨径桥梁一般抗震设防标准较低,往往在地震中容易发生各种破坏,成为路网的短板。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估近断层中小跨径桥梁的抗震性能并提出有效的抗震设计与加固策略成为近断层桥梁抗震的关键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考虑脉冲效应的概率地震风险分析方法。与现有的结构地震风险方法不同的是,该方法考虑了脉冲效应对结构响应的不利影响,通过全概率理论获得了结构的近场地震风险。以该方法为基础,本文详细研究了桥梁参数对于结构近场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提出了一种基于克里金替代模型的近场桥梁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方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考虑脉冲效应的近断层规则梁桥地震风险分析方法研究。由于传统的地震风险分析并未考虑脉冲效应的影响,本文借助于脉冲概率这一参数,在脉冲地震动和远场地震动的易损性函数基础上得到了近场地震易损性曲线,并与近场地震危险函数进行卷积运算,得到了近场地震风险。随后本文以一座简支梁桥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分析方法的计算过程。2.桥梁关键参数对地震风险影响规律的研究。在近断层桥梁地震风险评估方法的基础上,对若干桥梁关键参数对于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在众多影响因素中,本文选取断层距离,结构周期和桥梁类型这三个参数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关于地震风险的函数。在此基础上,对参数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给出了有关桥梁设计的合理化建议。3.近场区域桥梁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方法的研究。本文将近断层桥梁地震风险分析方法加以推广运用,提出了一种基于克里金模型的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方法。与现有的基于结构响应的支座参数优化方法不同,该方法以近场地震风险为优化指标,基于克里金插值方法得到了其关于支座参数的风险曲面,通过寻找曲面的全局最优点获得支座的优化函数。本文的研究内容揭示了脉冲效应对于结构损伤的影响规律,为量化分析脉冲效应对结构地震风险的影响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思路,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结构近断层地震风险的计算框架,这对于近场区域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与加固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一种基于近断层地震风险的支座参数优化方法,从概率的角度去评估支座性能,优化支座参数,保证了结构具有最小近场地震风险。

刘肖军[5](2019)在《考虑压实质量影响的碾压混凝土(RCC)坝地震易损性及地震风险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碾压混凝土坝多位于高地震烈度的西南地区,在地震作用下大坝一旦发生破坏,将不仅影响大坝结构自身的安全稳定运行,而且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次生灾害。因此,有必要开展碾压混凝土坝地震安全分析研究。碾压混凝土坝地震安全分析可从地震易损性和地震风险两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地震易损性分析可预测各级地震荷载作用下碾压混凝土坝达到或超过不同破坏等级的概率,地震风险分析可分析地震作用下碾压混凝土坝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生命损失和社会环境影响。现有研究中碾压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参数通常按照设计规范取值,忽略这些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地震动力响应分析精度的影响。碾压混凝土的压实质量空间分布可表征其物理力学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因此本文在分析碾压混凝土材料特性及施工特点的基础上,开展考虑压实质量影响的碾压混凝土坝地震易损性及地震风险分析的研究,可以为坝体结构地震安全评价和灾害损失评估提供依据,取得了如下的主要结论:(1)针对目前多元线性回归、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等碾压混凝土坝压实质量评价模型难以揭示压实质量与其影响参数的高维非线性关系,从而导致模型的精度、泛化能力和鲁棒性等有待提高的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灰狼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压实质量评价方法,应用自适应灰狼优化算法为基础对随机森林进行参数寻优,提升模型的精度、泛化能力和鲁棒性。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与常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相比,所提出的基于自适应灰狼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压实质量评价模型的均方误差分别降低了63.4%、46.1%、48.8%,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38.4%、14.7%、12.2%。(2)针对目前碾压混凝土坝地震动力响应分析中未考虑压实质量影响的不足,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构建压实度与物理力学参数的关系模型,并结合分层分仓数据建立考虑材料物理力学参数空间变异性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压实质量对碾压混凝土坝地震动力响应的影响。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考虑压实质量影响时,碾压混凝土坝应力、坝顶位移、损伤区域等地震动力响应均会增大,不利于坝体安全稳定。(4)针对目前碾压混凝土坝地震易损性分析中破坏指数计算、破坏等级划分无法综合反映坝体整体破坏情况不足,以及地震易损性常用的IDA方法存在地震动强度增量步长选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IDA方法的碾压混凝土坝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通过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分析考虑压实质量影响时,碾压混凝土坝在不同等级地震荷载作用下发生各个等级破坏的概率。(5)针对目前碾压混凝土坝地震经济损失计算中缺乏考虑经济价值不确定性以及尚未考虑极端地震荷载作用下出现溃坝洪水冲击时不同类型建筑经济损失率的不足,建立基于三维溃坝洪水模拟和改进盲数理论的地震经济损失计算模型,并开展了生命损失及社会环境影响研究,实现了碾压混凝土坝地震风险评价。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表明,通过本文提出的方法从经济损失、生命损失、社会环境影响三个方面对碾压混凝土坝地震风险进行定量评价。

孙长瑞[6](2019)在《金沙江奔子栏水电站坝址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工程影响研究》文中认为奔子栏水电站是云南德钦县与四川得荣县以金沙江为交界线上在建大型水电站,坝区地质条件复杂,常有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坝址区金沙江左岸Ⅰ级支沟——甲学沟于2016年8月14日暴发大规模泥石流,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因水电站及配套工程建设,该区域地质环境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地质灾害危险性有增高的风险,为了确保水电站安全建设及居民生活安全,对坝址区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是必要的。本文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资料收集,对研究区5条重点泥石流沟(甲学沟、阿洛贡沟、东竹林沟、普用沟和亚贡沟)的形成条件、灾害成因及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研究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各沟域的发育特征,选取符合实际情况的危险性评价因子,构建层次分析模型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并将权重计算分配到以5条重点泥石流沟为方案层中,将危险度计算结果与灰色关联法、刘希林模型危险度计算结果对比发现均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FLO-2D软件对研究区各泥石流沟在4种不同频率下进行数值模拟,依靠模拟结果获取各沟危险性分区图,最后结合以上成果,系统分析了泥石流对水电建设工程的影响及相应的防治建议。本论文取得研究成果和结论如下:(1)研究区5条重点泥石流沟具备泥石流灾害发育的三个必要条件。(2)区内历史上曾暴发大规模泥石流,通过现场踏勘分析,近期甲学沟暴发泥石流形成过程为:侵蚀-滑塌-阻塞-溃决-形成泥石流-后期泥石流阶段,即由于坡面物质启动聚集在沟道中形成堵塞,使得沟道汇聚潜流,当承受量达到峰值时就发展为破坏模式,在后续过程中可能引起其他不稳定段发生溃决,并使得泥石流峰值流量持续增大。(3)5条泥石流沟均属于稀性泥石流,甲学沟、阿洛贡沟和东竹林沟易发程度为“易发”等级,普用沟、亚贡沟为“轻度易发”等级;甲学沟、阿洛贡沟目前正处于发展期阶段,东竹林沟发展阶段处于发展期衰退期阶段,普用沟、亚贡沟处于衰退期阶段。(4)在危险性分析方面综合评价甲学沟和东竹林沟为高度危险,阿洛贡沟、普用沟和亚贡沟为中度危险,即在暴雨气象条件下具有暴发大或中等规模泥石流的可能。(5)运用FLO-2D软件模拟过程中验证了20年一遇暴发情况与泥石流仿真数据的准确度与精确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将4种不同频率(P=0.5%、P=1%、P=2%、P=5%)模拟结果下得到的流动速度与堆积深度相结合,建立研究区危险等级划分标准,得到危险分区图。(6)在工程运用期间(按100年计),暴发泥石流时入库量较少,不影响水库的正常运营。甲学沟、阿洛贡沟和东竹林沟距拟建阿洛贡电站及水电施工场地较近,加之各建设工程在沟谷、沟口堆积扇缘均有分布,一旦泥石流灾害暴发将会对其造成严重影响,故对以上3条泥石流沟提出防治建议;而普用沟、亚贡沟距阿洛贡电站坝址较远,威胁较小。

罗继勇[7](2018)在《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文中研究表明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具有极其独特的地质条件,构成建筑物地基的岩体条件极其复杂,岩性差异极大。在这种岩性差异极大的地质环境中兴建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首先要查明工程地质条件。为此勘测单位做了大量而系统的勘察试验研究工作。研究内容从区域构造稳定性、水库、坝址和各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及至天然建筑材料。经过20多年精心勘察,查明了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勘测技术方法既有自身的创新,也有及时系统的引进,一个显着的特点是针对不同的问题和岩性特点,采取了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勘察分析方法。主要技术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对推动水利水电行业技术发展有重大影响。

常廷改,胡晓[8](2018)在《水库诱发地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水库诱发地震问题不仅是学术界需要科技攻关的难题,也是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水库诱发地震震例的收集,初步分析了水库诱发地震与水库坝高、库容、岩性和地震活动背景的关系;对水库诱发地震的特点、成因分类、库水作用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就现阶段水库诱发地震机理、波谱特征研究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介绍了水库诱发地震监测发展历程和最新数字化监测技术;提出了今后水库诱发地震研究的重点和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本文可为继续深入研究水库诱发地震机理提供参考。

张向营[9](2018)在《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文中指出在建京张高速铁路不仅是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的配套交通保障设施,同时也是京包兰交通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线路穿越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地质背景多样,使得在建京张高铁面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本文以在建京张高铁沿线地质灾害调查资料为基础,总结分析了京张高铁沿线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建立了主要影响因子的量化指标体系,完成了京张高铁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论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初步揭示了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形成背景条件:通过收集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资料,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分析研究区域地质构造背景,总结研究区既有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归纳分析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发育类型和时空分布规律。(2)研究了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的控制和影响因子,确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因子。综合考虑研究区内外动力地质条件及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点,选取地质构造、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降雨量、植被覆盖率、工程岩组、河流侵蚀、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11个因子作为地质灾害评价的主要评价要素。(3)基于层次分析法和随机森林模型,并结合距离函数法,探索性提出了一种新的组合赋权模型(RF-AHP),在此模型基础上,完成了在建京张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信息量模型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4)研究了怀来蚕房营沟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运动机制和堆积过程。在野外实地勘查、测试岩土力学参数的基础上,基于Flo-2d软件,分别模拟计算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降雨工况下,泥石流启动、演化过程、堆积情况及其对G7京新高速的威胁程度。

严松[10](2018)在《尼洋河中下游高寒山区泥石流发育规律和危险性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尼洋河流域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是我国泥石流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尼洋河中下游紧临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界,受区域构造及构造运动的强烈影响以及广泛发育花岗岩和变质岩,在尼洋河支流流域内形成了大量松散固体堆积物,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源,加上夏季充足的降雨及冰雪融水为泥石流的暴发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水动力条件,使得该区泥石流尤为发育。研究区选择尼洋河流域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更张乡河口河段,该河段长77.5km,共发育泥石流地质灾害36处。尼洋河流域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大中型支沟沟源广泛分布现代海洋性冰川,由于其海拔高、交通困难,难以监测,使得该区泥石流具有暴发时间和地点的随机性,危害极大,难以防控。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开展,尼洋河流域的基础工程建设和移民扶贫搬迁持续推进,这些工程活动又不可避免的接触泥石流,而工程不能一味的采取绕避措施。本文基于已发泥石流的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数据,对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和典型泥石流分析、研究泥石流主控因子和形成机制,通过GIS技术,对区域地理数据进行收集、整理、空间分析、分区统计,分析得出尼洋河中下游区的泥石流危险性区划图。将“3S”技术的优势深入应用到尼洋河中下游流域危险性评价分析之中,综合分析研究地质数据、DEM数据、遥感数据、降雨数据等空间数据,取得主要内容与成果如下:(1)尼洋河流域中下游河段人类主要活动区内共发育36处泥石流,可分为两类,分别是降雨型泥石流和冰川降雨型泥石流,其中降雨型泥石流发育更普遍,高山冰雪区特有的冰川泥石流在该区也较为发育,占泥石流总数38.89%。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构造强烈、高山区多有冰川分布,所以形成泥石流的物质来源丰富,这些物源大都汇聚于沟谷,发育成破坏力更强的黏性泥石流。(2)考虑到泥石流灾害的流域特性以及危险性评价图的适用性和精确性,选取15000的阈值将研究区细化为119个子流域单元,以其作为评价单元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从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控制因素、形成机制出发,并参考前人对高寒山区泥石流的评价方法,选择了地质条件(地层岩性、距构造带的距离、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形地貌(坡度、坡向、流域相对高差、流域系统地貌信息熵值)、气象条件(5-9月份月均降雨量、气温)、地表植被覆盖(植被归一化指数)这4类因子,共10个代表性因子参与泥石流危险性分析。(3)对高寒山区泥石流评价时,加入了流域系统地貌熵和气温这两大非常规评价因子,流域系统地貌信息熵定量化地评判出了流域剩余的物质量,和流域的发育阶段,计算出的流域地貌信息熵值范围在0.0651.588之间,统计发现,在研究区的119个子流域单元中,处于幼年期的流域有19个,壮年早期的流域有36个,状年期的流域有24个,壮年末期的有26个,老年期的有14个。气温因子则通过热力学知识、经验公式、气压与海拔的关系式、克拉伯龙–克劳修斯方程将实测的气温数据在高程上展布,以5-10月多年月平均气温13.88℃,11-4月多年月平均气温4.3℃,作为基础数据,最终将温度指标划分为空间分布上的常年季节性冰雪融水区、常年积雪及冰川区、无冰雪区。(4)基于AHP-熵权法评价模型得到尼洋河中下游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将研究区分为极高危险区、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四个区域。其中极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尼洋河下游地区,八一镇以上主要分布在尼洋河右岸,分别位于娘鲁弄巴、尼西村对岸大沟、觉木沟下游右岸;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区域以及西侧的色隆弄巴和鸭岗沟的下游区;中危险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大沟中下游区域;低危险区主要分布在较平坦宽广的河谷区,以及由古冰川作用形成的U型槽谷区。

二、福建永定水电站坝区地震危险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福建永定水电站坝区地震危险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模型耦合的多致灾因子诱发长白山北坡泥石流灾害链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理论基础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区概况
    2.4 数据来源与处理
第三章 泥石流灾害地质环境影响分析与易发性评价
    3.1 长白山北坡泥石流灾害发育特征
    3.2 泥石流灾害地质环境影响分析
    3.3 长白山北坡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3.4 评价结果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致灾因子诱发泥石流灾害链危险性评价
    4.1 长白山北坡泥石流灾害链类型及形成机理研究
    4.2 多致灾因子诱发泥石流灾害链危险性评价模型建立
    4.3 多致灾因子诱发泥石流灾害链危险性评价指标选取
    4.4 稳态无限斜坡稳定性模型优化
    4.5 长白山北坡泥石流灾害阈值水量分析
    4.6 长白山北坡极端降雨诱发泥石流灾害链危险性评价
    4.7 长白山北坡天池溃决诱发泥石流灾害链危险性评价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致灾因子诱发泥石流灾害链风险评价
    5.1 泥石流灾害致灾因子强度确定
    5.2 长白山北坡泥石流灾害脆弱性评价
    5.3 多致灾因子诱发泥石流灾害链风险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致灾因子诱发泥石流灾害链风险管理研究
    6.1 泥石流风险管理体系
    6.2 长白山北坡泥石流灾害风险管理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加科研项目及参编着作情况
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2)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供水管网震害风险评估理论研究现状
        1.2.1 场地地震危险性分析
        1.2.2 供水管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1.3 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及修复决策分析
        1.3.1 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分析研究
        1.3.2 供水管网功能可靠性分析研究
        1.3.3 供水管网震后修复决策分析研究
    1.4 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系统研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考虑场地效应的地震危险性研究
    2.1 确定性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2.2 考虑频率相关性的等效线性法
        2.2.1 一维土层地震反应等效线性化方法
        2.2.2 考虑应变区间折减的频率相关等效线性化方法
        2.2.3 基于竖向台站地震动记录的可靠性分析
        2.2.4 考虑频率相关性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系统研发
    2.3 考虑场地效应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2.3.1 工程场地
        2.3.2 场地模型地震反应分析
        2.3.3 考虑多因素的场地效应模型
        2.3.4 考虑场地效应的地震危险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供水管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3.1 地下管道震害分析及管道分类
        3.1.1 地下管道破坏的主要类型
        3.1.2 影响管道破坏的主要因素
        3.1.3 地下供水管道分类
    3.2 供水管道地震易损性分析
        3.2.1 解析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3.2.2 概率地震需求分析
        3.2.3 概率抗震能力分析
        3.2.4 地震易损线曲线
    3.3 管道地震易损性曲线管理系统研发
        3.3.1 需求分析
        3.3.2 功能架构设计
        3.3.3 系统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CUDA的供水管网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
    4.1 供水管网系统可靠性分析基础
        4.1.1 供水管网简化模型
        4.1.2 管线破坏概率的确定
        4.1.3 管网连通可靠性分析方法
    4.2 图论模型
        4.2.1 图论基本定义
        4.2.2 图的存储形式
        4.2.3 图的连通性判别算法
    4.3 QMC方法在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中的应用
        4.3.1 QMC方法原理及误差
        4.3.2 低偏差Sobol序列
        4.3.3 QMC方法用于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分析
    4.4 基于CUDA的供水管网连通可靠性并行算法
        4.4.1 CUDA编程原理
        4.4.2 并行方案设计
        4.4.3 算法的CUDA实现
    4.5 算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供水管网抗震功能可靠性分析及修复决策分析
    5.1 常态下供水管网水力分析
        5.1.1 供水管网基本水力方程
        5.1.2 供水管网水力分析方法
    5.2 震后供水管网功能可靠性分析
        5.2.1 供水管线渗漏模型
        5.2.2 供水管线爆管模型
        5.2.3 用户节点出流模型
        5.2.4 基于QMC法的震损管网水力分析方法
        5.2.5 供水管网抗震功能可靠性计算模型及程序
        5.2.6 算例分析
    5.3 供水管网震后修复决策分析
        5.3.1 供水管网水力满意度指标的建立
        5.3.2 震损管线水力重要度指标的建立
        5.3.3 供水管网震后修复策略
        5.3.4 抢修队伍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5.3.5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目标优化调度算法实现
        5.3.6 算例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评估系统开发与初步示范应用
    6.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6.1.1 系统设计目标
        6.1.2 系统设计原则
    6.2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6.2.1 插件技术
        6.2.2 Sharp Develop插件系统
        6.2.3 .NET Framework
        6.2.4 Arc GIS Engine
        6.2.5 多语言混合编程技术
    6.3 系统概要设计
        6.3.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6.3.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6.3.3 数据库设计
        6.3.4 系统开发环境
    6.4 框架平台设计
        6.4.1 插件契约
        6.4.2 插件引擎
        6.4.3 插件管理器
        6.4.4 框架基础
    6.5 管网可靠性评估系统实现
        6.5.1 插件实现过程
        6.5.2 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系统实现
    6.6 系统初步应用
        6.6.1 西安市供水管网系统概况
        6.6.2 西安市供水管网可靠性分析
    6.7 本章小节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致谢
附录
    附录一: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附录二:出版专着情况
    附录三:授权发明专利
    附录四:登记软件着作权
    附录五: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六:获奖情况

(3)大渡河龚嘴水电站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大渡河龚嘴水电站工程近场及场区地震活动性和地震构造
    2.1 区域地震特征
        2.1.1 区域地震活动环境特征
        2.1.2 区域地震的构造环境
        2.1.3 区域强震的发生条件
        2.1.4 区域中强震发生的构造条件
        2.1.5 区域主要发震构造评价
    2.2 近场地震活动性
        2.2.1 近场地震资料概况
        2.2.2 近场地震活动特征
    2.3 近场新构造运动特征
        2.3.1 地形地貌特征
        2.3.2 河流阶地特征
    2.4 近场主要断裂带特征与活动性
        2.4.1 龙泉山断裂
        2.4.2 老黄坡断裂
        2.4.3 二峨山断裂
        2.4.4 沙湾断裂
        2.4.5 灌凹顶断裂
        2.4.6 牛皮槽断裂
        2.4.7 平等断裂
        2.4.8 峨边-烟峰断裂
        2.4.9 峨眉山北麓弧型断裂带
        2.4.10 峨边—金阳断裂
        2.4.11 宜坪-美姑断裂
        2.4.12 利店断裂
        2.4.13 滥田湾断裂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
    3.1 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概述
    3.2 潜在震源区的划分
        3.2.1 划分原则
        3.2.2 潜在震源区的方向和范围
        3.2.3 潜在震源区的震级上限
        3.2.4 潜在震源区的划分结果
    3.3 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3.3.1 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3.3.2 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3.4 地震动衰减关系
        3.4.1 地震烈度衰减关系
        3.4.2 基岩水平加速度衰减关系
    3.5 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
    4.1 场地工程地震条件概述
        4.1.1 地形地貌
        4.1.2 地层岩性
        4.1.3 地质构造
        4.1.4 水文地质
        4.1.5 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4.2 基岩场地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4.2.1 坝址基岩场地设计地震反应谱的确定
        4.2.2 厂址基岩场地设计地震反应谱的确定
        4.2.3 基岩场地设计地震动时程的合成原理
        4.2.4 基岩场地设计地震动时程的合成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基于地震风险的近场区域规则梁桥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近断层地震研究现状
        1.2.2 桥梁地震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1.2.3 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研究现状
        1.2.4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研究内容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近断层桥梁地震风险评估方法
    2.1 引言
    2.2 考虑脉冲效应的地震易损性评估方法
        2.2.1 地震动的选择
        2.2.2 合理IM选择
        2.2.3 脉冲地震和远场地震的概率地震需求模型(PSDM)
        2.2.4 考虑脉冲概率的近断层地震易损性分析
    2.3 近断层地震风险分析方法
        2.3.1 脉冲参数概率分布模型
        2.3.2 近断层地震灾害曲线
        2.3.3 近断层桥梁地震风险数学模型
    2.4 案例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桥梁关键参数对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研究
    3.1 引言
    3.2 典型梁桥参数化弹塑性模型建模过程
        3.2.1 主梁类型及参数建模
        3.2.2 桥墩参数化弹塑性模型
        3.2.3 支座的布置形式及模拟
    3.3 断层相对位置参数对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
        3.3.1 断层距离取值
        3.3.2 断层距离对于近断层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研究
    3.4 结构参数对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分析
        3.4.1 结构周期对近断层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研究
        3.4.2 桥梁类型对近断层地震风险的影响规律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近断层地震风险的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
    4.1 引言
    4.2 减隔震支座参数选择及模拟
    4.3 基于克里金模型的优化模型建立
        4.3.1 体系易损性的定义
        4.3.2 克里金替代模型的建立
    4.4 断层距离对优化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
        4.4.1 支座优化参数求解
        4.4.2 断层距离对于支座优化参数的影响规律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前景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121条近场脉冲地震波数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5)考虑压实质量影响的碾压混凝土(RCC)坝地震易损性及地震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与现状
        1.2.1 RCC坝压实质量评价研究现状
        1.2.2 大坝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现状
        1.2.3 大坝地震风险分析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第2章 考虑压实质量影响的RCC坝地震易损性及地震风险研究数学模型
    2.1 RCC坝地震易损性及地震风险特点分析
    2.2 考虑压实质量影响的RCC坝地震易损性及地震风险研究框架
    2.3 考虑压实质量影响的RCC坝地震易损性及地震风险数学模型
        2.3.1 RCC坝压实质量评价模型
        2.3.2 考虑压实质量影响的RCC坝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数学模型
        2.3.3 考虑压实质量的RCC坝地震易损性分析数学模型
        2.3.4 RCC坝地震风险分析数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自适应灰狼优化随机森林算法的压实质量分析
    3.1 碾压混凝土压实特性分析
    3.2 RCC坝压实质量信息采集
        3.2.1 RCC坝碾压施工信息采集
        3.2.2 压实质量检测数据采集分析
    3.3 基于自适应灰狼优化随机森林的压实度分析模型
        3.3.1 自适应灰狼优化算法
        3.3.2 随机森林算法
        3.3.3 基于自适应灰狼优化随机森林的压实度分析方法
    3.4 工程应用
        3.4.1 交叉验证
        3.4.2 模型性能分析
        3.4.3 模型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压实质量影响的RCC坝地震动力响应分析
    4.1 RCC坝地震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4.1.1 地震动力响应有限元分析方法
        4.1.2 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
    4.2 考虑压实质量影响的有限元建模方法
        4.2.1 考虑压实质量影响的坝料参数模型的建立
        4.2.2 RCC坝有限元网格模型的建立
        4.2.3 考虑压实质量影响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 工程应用
        4.3.1 工程概况
        4.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3.3 压实质量对地震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改进IDA的 RCC坝地震易损性分析
    5.1 研究框架
    5.2 基于改进功效系数法的RCC坝地震综合破坏指数分析方法
        5.2.1 地震作用下RCC坝破坏等级划分
        5.2.2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综合破坏指数计算
        5.2.3 基于变权原理的改进功效系数法
    5.3 基于改进IDA法的RCC坝易损性分析方法
        5.3.1 增量动力学法(IDA)原理
        5.3.2 基于改进IDA法的地震易损性分析
    5.4 工程应用
        5.4.1 地震动的选取
        5.4.2 RCC坝地震易损性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RCC坝地震风险分析
    6.1 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
        6.1.1 概率性分析方法基本假定
        6.1.2 地震加速度概率分布
    6.2 基于三维溃坝洪水演进的RCC坝地震损失计算方法
        6.2.1 三维溃坝洪水演进理论与方法
        6.2.2 基于改进盲数理论的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6.2.3 基于溃坝洪水演进特征的生命损失计算方法
        6.2.4 基于溃坝洪水演进特征的社会环境影响计算方法
    6.3 RCC坝地震风险分析方法
    6.4 工程应用
        6.4.1 地震危险性计算
        6.4.2 溃坝洪水演进模拟与分析
        6.4.3 地震损失计算
        6.4.4 地震综合风险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金沙江奔子栏水电站坝址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工程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1.1.1 研究意义
        1.1.2 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泥石流发育特征研究现状
        1.2.2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
        1.2.3 泥石流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自然地质环境概况
    2.1 自然条件
        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1.2 气象条件
        2.1.3 水文条件
    2.2 地形地貌
    2.3 地层岩性
    2.4 地质构造
    2.5 新构造运动
    2.6 地震
    2.7 水文地质条件
    2.8 人类活动
第3章 坝址区泥石流形成条件与特征分析
    3.1 坝址区泥石流形成条件
        3.1.1 研究区地形及沟道条件
        3.1.2 研究区物源分布特征
        3.1.3 研究区气象水文条件
    3.2 泥石流活动发育特征分析
        3.2.1 泥石流活动历史
        3.2.2 泥石流沟形成模式和启动特征
    3.3 泥石流基本特征
        3.3.1 泥石流动力学特征
        3.3.2 泥石流易发性分析
        3.3.3 泥石流发展趋势分析
第4章 坝址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4.1 层次分析法概述
    4.2 基本方法与步骤
    4.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危险性评价
        4.3.1 建立层次模型
        4.3.2 单准则下判断矩阵的构造与计算
        4.3.3 各层元素对目标层合成权重向量的计算
        4.3.4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
    4.4 其他方法危险性评价
        4.4.1 刘希林模型计算分析
        4.4.2 灰色关联分析
    4.5 结果分析与比较
        4.5.1 结果比较
        4.5.2 方法比较
第5章 基于FLO-2D数值模拟的危险分区
    5.1 FLO-2D模拟泥石流原理
    5.2 研究区模拟参数取值
        5.2.1 地形数据处理
        5.2.2 数值模拟参数选择
        5.2.3 集水点的选取
        5.2.4 流量过程线的确定
    5.3 研究区运动数值模拟结果
    5.4 数值模拟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
    5.5 坝址区危险性分区
        5.5.1 泥石流影响强度划分
        5.5.2 泥石流危险性分区
第6章 泥石流对水电工程影响研究
    6.1 泥石流对水电站工程影响分析
    6.2 泥石流对库容影响分析
    6.3 泥石流防治措施及建议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8)水库诱发地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水库诱发地震强度特征、分类和影响因素
    2.1 库水诱发地震强度特征
    2.2 水库诱发地震的分类
    2.3 水库诱发地震的影响因素分析
        2.3.1 水库诱发地震与坝高的关系
        2.3.2 水库诱发地震与库容的关系
        2.3.3 水库诱发地震与地震活动背景的关系
        2.3.4 水库诱发地震与岩性的关系
3 水库诱发地震机理与判别标志
    3.1 水体荷载作用
    3.2 孔隙水压力作用
    3.3 库水对岩石的物理化学作用
    3.4 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判别标志
    3.5 岩溶塌陷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判别标志
    3.6 地表卸荷型水库诱发地震的判别
4 水库诱发地震预测
    4.1 工程地质类比法
    4.2 半定量方法
        4.2.1 概率统计法
        4.2.2 模糊数学法
        4.2.3 神经网络法
    4.3 综合性方法
    4.4 水库诱发地震预测与验证
5 水库诱发地震监测
6 水库诱发地震机理研究新进展
    6.1 水库诱发地震机理研究
    6.2 水库诱发地震波谱特征研究
7 结语与展望
    7.1 水库诱发地震波谱特征及判别准则研究
    7.2 水库诱发地震机理研究

(9)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及研究背景
    1.2 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现状
        1.2.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概念
        1.2.2 国外易发性评价研究现状
        1.2.3 国内易发性评价研究现状
        1.2.4 国外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
        1.2.5 国内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
        1.2.6 线性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
        1.2.7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8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2.1.2 地形地貌
        2.1.3 水文特征
        2.1.4 气候特征
    2.2 研究区地质背景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2.2.3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第三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
    3.1 京张高铁施工背景
    3.2 地质灾害基本类型与特征
        3.2.1 地质灾害基本类型
        3.2.2 崩塌灾害基本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3.2.3 滑坡灾害基本特征
        3.2.4 泥石流灾害基本特征
    3.3 地质灾害主要形成条件分析
        3.3.1 工程地质条件
        3.3.2 地形地貌
        3.3.3 活动断裂和地震
        3.3.4 气象水文
        3.3.5 人类工程活动
        3.3.6 植被覆盖
    小结
第四章 基于FLO-2D的单沟泥石流数值模拟
    4.1 蚕房营泥石流沟基本概况
        4.1.1 地貌特征
        4.1.2 工程岩组特性
        4.1.3 泥石流沟物源
    4.2 FLO-2D泥石流模拟数学原理
        4.2.1 计算模型的假设、限制条件
        4.2.2 运动控制方程
    4.3 FLO-2D泥石流数值模拟过程
        4.3.1 基础资料收集与预处理
        4.3.2 模拟参数选择与调整
        4.3.3 不同降雨频率下泥石流运动过程模拟
    小结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5.1 评价方法的选择
    5.2 评价模型的数学原理
        5.2.1 RF-AHP的基本原理及评价流程
        5.2.2 信息量模型的基本原理
    5.3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5.3.1 研究区数据来源及因子选择
        5.3.2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危险性评价
    5.4 基于RF-AHP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5.4.1 客观权重的计算
        5.4.2 主观权重的计算
        5.4.3 组合权重的计算
        5.4.4 基于RF-AHP的地质危险性评价
    5.5 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
        5.5.1 模型结果对比
        5.5.2 危险性区划结果
    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10)尼洋河中下游高寒山区泥石流发育规律和危险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自然地理与工程地质条件
    2.1 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2.1.2 气象水文
        2.1.3 社会经济概况
    2.2 工程地质环境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第3章 研究区泥石流发育特征
    3.1 泥石流发育类型
    3.2 研究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3.2.1 降雨型泥石流形成条件
        3.2.2 冰川降雨型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3.3 泥石流的发育规律
    3.4 泥石流的小流域特征
第4章 典型泥石流分析
    4.1 降雨型——永久村下游泥石流
    4.2 冰川降雨型——色定村泥石流
第5章 泥石流主控因素与形成机制
    5.1 研究区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5.1.1 地质构造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5.1.2 地层岩性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5.1.3 地形地貌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5.1.4 气候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
    5.2 研究区泥石流形成机制
        5.2.1 降雨泥石流形成机制
        5.2.2 冰川降雨型泥石流的形成机制
第6章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6.1 泥石流评价原理与方法
        6.1.1 评价原理
        6.1.2 评价方法
    6.2 泥石流危险性指标体系
        6.2.1 评价单元的划分
        6.2.2 评价指标的选取及分析
    6.3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6.3.1 确定影响因子权重及因子赋值
        6.3.2 评价模型的建立
        6.3.3 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6.4 评价结果分析与验证
        6.4.1 泥石流评价结果分析
        6.4.2 泥石流评价结果验证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四、福建永定水电站坝区地震危险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模型耦合的多致灾因子诱发长白山北坡泥石流灾害链风险评价研究[D]. 阿鲁思.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及系统开发研究[D]. 龙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3]大渡河龚嘴水电站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D]. 丁晓庆. 燕山大学, 2020(01)
  • [4]基于地震风险的近场区域规则梁桥减隔震支座参数优化分析[D]. 江林伟. 合肥工业大学, 2020(02)
  • [5]考虑压实质量影响的碾压混凝土(RCC)坝地震易损性及地震风险研究[D]. 刘肖军. 天津大学, 2019(01)
  • [6]金沙江奔子栏水电站坝址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工程影响研究[D]. 孙长瑞. 成都理工大学, 2019(02)
  • [7]右江百色水利枢纽工程[A]. 罗继勇.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新技术应用, 2018
  • [8]水库诱发地震研究进展[J]. 常廷改,胡晓. 水利学报, 2018(09)
  • [9]京张高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研究[D]. 张向营.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8(07)
  • [10]尼洋河中下游高寒山区泥石流发育规律和危险性评价研究[D]. 严松.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1)

标签:;  ;  ;  ;  ;  

福建永定水电站坝区地震灾害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