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北岸景观生态建设

抚仙湖北岸景观生态建设

一、抚仙湖北岸景观生态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李咏慧[1](2020)在《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的生态审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生态文明建设日益重要的今天,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变得十分重要,抚仙湖度假区作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拥有九大高原湖泊之一的抚仙湖,抚仙湖的淡水占我国一类水湖泊淡水的91.4%,也是国家一类饮用水源地,因此以其为主进行生态美学的研究,也是对目前旅游区建设与生态审美问题的思考。论文的绪论部分,对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关于抚仙湖生态美学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一章是对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背景和度假区的建设情况进行概述。第二章是参考抚仙湖度假区的相关规划,对玉溪抚仙湖度假区进行生态审美设计,分别从尊重自然的审美意识、因地制宜的审美观念、休闲怡情的审美趣味、带动经济的审美产业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角度,论述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生态审美表现。第四章论述的是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生态审美功能,分别是物质因素的感性愉悦、“复得返自然”的精神休憩以及“游心”“畅神”的生命愉悦。第五章论述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的生态审美价值,通过审美经济的角度,讨论抚仙湖度假区的审美经济,以及它所具有的社会美育价值。通过对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的研究,论述其所蕴含的自然生态之美以及自然审美与经济、社会的关系,阐述关于生态审美设计的思考,由此拓展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实践。

秦源[2](2020)在《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旅游作为能够希望解决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被各国研究者、政府关注,生态旅游也因为其优质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自然资源能够满足越来越“挑剔”的旅游者的需要而备受旅游者的喜欢。云南澄江抚仙湖拥有澄净的湖水、神秘的水下古城、寒武纪的古生物化石等优质自然环境和独特的自然资源,为发展旅游提供天然的条件,但是也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水体交换周期长、森林覆盖率低、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等问题制约着旅游业发展,既要保护好抚仙湖这一汪碧水,又要让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为沿湖居民提供稳定的就业、为企业提供发展空间,为当地政府提供财政收入,所以云南澄江抚仙湖发展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收入和生态保护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在对国内外生态旅游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现状、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分析抚仙湖发展生态旅游具有的国内独有自然资源、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生态保护备受重视、经济基础发展较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存在抚仙湖生态环境脆弱、旅游产品功能不清晰、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面对抚仙湖美誉度提升、政府支持旅游生态旅游发展和旅游市场广阔的机遇,面临抚仙湖知名程度低、季节性旅游明显和社会经济风险增加、游客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等挑战。将以上影响生态旅游发展主要因素建立矩阵,进行综合分析。向旅游相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使用SPSS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对问卷进行因素分析,结合SWOT分析结果,对抚仙湖发展生态旅游战略进行分析,提出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在坚持生态优先、环境承载力控制和因地制宜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原则下,选择增长型战略发展生态旅游业。提出采取丰富生态旅游产品、建设生态旅游精品路线、改进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延长生态旅游产业链、优化生态旅游管理体系、加强抚仙湖流域生态保护等六个方面的措施来保障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赵筱青,李思楠,谭琨,苗培培,普军伟,卢飞飞,王茜[3](2019)在《城镇-农业-生态协调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优化》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解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布局现状,探究在"城镇-农业-生态"协调下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案,该文以抚仙湖流域为例,基于3S技术,运用MCR-CLUE-S模型,研究流域城镇建设情景、农业开发情景、生态保护情景和综合优化情景4种模式下2030年国土空间的结构和布局,最终提出抚仙湖流域"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协调下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分区。结果表明:1)2005、2010和2015年抚仙湖流域城镇空间呈上升趋势,农业空间呈下降趋势,生态空间先升后降,10 a间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2)以重要水源地、湖滨湿地和大面积自然林地为保护源,选取高程和坡度等8个阻力因子,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累积耗费距离模型构建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以及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源"核心区、生态保护区、生态边缘区、农业开发区、农业边缘区和城镇建设区;3)以生态功能分区面积为约束条件,通过Markov模型结合CLUE-S模型模拟抚仙湖流域2030年城镇建设、农业开发和生态保护情景下"城镇-农业-生态空间"的优化布局。城镇建设情景综合考虑生活需要以及政策指导下以开发城镇空间为主导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数量及空间结构的发展方向;农业开发情景控制城镇空间规模,开发部分生态空间潜力;生态保护情景下农业空间面积有所减少,城镇空间面积少量增加;4)抚仙湖流域2030年综合优化情景模式下,根据土地功能的不同,划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城镇-农业空间、城镇-生态空间、农业-生态空间和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其中农业-生态空间最小,生态空间最大;5)通过分析4种情景下区域发展的特点,结合抚仙湖流域耕地保护、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认为综合情景方案更合理并更适合当地的发展,其他3种单要素情景方案可为综合情景方案的实施进行相关的补充和调整。研究结果可为抚仙湖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刘玥[4](2018)在《退耕还湖后农村失地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以澄江县广龙社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长期以来农民的土地都是他们生活的基本和保障。但是,由于我国逐渐城市化发展的必要,使大量的农民的土地被征收而变成失地农民。按照土地征收的方案和目的的不同,失地农民这个群体也有所差异。失地农民将面临身份的转变、生活条件的转变、生产方式的转变,这对于政府、社会及这个群体本身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的保障失地农民再就业及适应新身份的转变,使其在失地后也可以稳定增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是澄江县广龙社区失地农民为焦点,研究并提出失地农民增加收入途径,对目前失地农民的生活情况进行清楚地了解,并提出对如何解决失地农民收入的问题的观点。本文以DFID可持续生计理论模型及社会保障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澄江县广龙社区“退耕还湖”失地农民为调查背景,并深入失地农民身边进行了调查走访,并形成调查问卷,主要从五个大的方面对失地农民增收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是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主要阐述了失地农民的概念及特点以及本文所基于的量大理论基础;其次是广龙社区失地农民产生的背景。主要阐述是以抚仙湖“退耕环湖”为契机所产生的这部分失地农民其受教育程度低、收入结构单一的特点以及对自身认知及需求的调查;再次是广龙社区“退耕还湖”失地农民增收现状。主要从收入的整体情况、来源结构分析以及增收状况对比三个方面调查分析了该地区失地农民的增收现状;第四部分是至于广龙社区失地农民增收的原因。主要从农民自身的内因以及政府及社会的外因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反映出农名自身受教育程度低、认知程度不足、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不足以及征地补偿政策不完善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是对提高“退耕还湖”后失地农民收入提出的政策建议。主要从生态、社会、经济三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以期能对广龙社区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收入的问题有所改善。

杨娅楠,王金亮,陈光杰,习晓环,王成[5](2016)在《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变化关系》文中研究表明抚仙湖是我国水质较好的大型淡水湖泊之一,其总体水质为Ⅰ类。近年来由于流域内开发强度增加,水体水质呈现下降的趋势。为探究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可能对湖泊水质产生的影响,利用1992—2010年的Landsat TM和ETM+数据,结合GIS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流域内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与湖泊水质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抚仙湖水体面积缩小,流域内林地和耕地面积总体呈减小趋势,与水质污染指数变化呈显着负相关;交通运输用地和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与水质污染指数响应呈显着正相关;景观斑块数目、形状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增加,流域景观格局破碎化加重,与水质污染指数变化呈显着正相关;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指数可以作为研究抚仙湖水质变化的重要指标。

孔维琳,王余舟,彭明春,王崇云,马绍宾[6](2012)在《澄江县抚仙湖近面山绿化规划研究》文中提出依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提出澄江县抚仙湖近面山区域的生态景观设计与绿化规划方案:①对可视域区域原有的受损生态系统进行生态重建和生态修复;②对坡度25°以上旱地实施退耕还林,对坡度25°以下的山地进行生态优化和抚育;③对石灰山山地选用乡土树种抚育现状植被;④结合道路与景观的距离,对环湖公路、澄江至帽天山公路、澄江至阳宗公路和环湖岸绿化进行植物种类的优化配置;⑤对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矿山迹地开展生态修复、造林和植被抚育等。规划方案旨在促进区域生态旅游价值的提升和水环境保护。

刘静霞[7](2009)在《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建设 ——以抚仙湖为例》文中提出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的建设不仅对湖泊保护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会使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全面提高。本文在对湖泊旅游、生态社区、旅游生态社区进行综述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湖泊旅游开发等理论,分别从机制、文化、环保、形象等方面探讨了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的建设思路,并对抚仙湖流域旅游生态社区的建设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简要叙述湖泊旅游、生态社区、旅游生态社区的研究进展,并对当前主要理论观点做了概括,指出研究存在的不足,从而引出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部分阐述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在分析目前学者提出的乡村旅游、湖泊旅游、生态社区等概念和理论基础上,对旅游生态社区和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下了定义:旅游生态社区,是指以发展旅游为依托,社区功能和机构完善协调,具有管理生态旅游能力,能够为游客提供休闲、餐饮和娱乐服务,保护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风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地和活动区。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是依托湖泊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以社区居民参与为目标,以企业开发为主体,以政府为指导,能够为游客提供旅游休闲、度假功能,并促进旅游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生态社区。第三部分对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建设进行了理论探讨。分别从机制、文化、环保、形象方面,提出了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建设思路。其中,在机制方面建立了投融资机制、参与机制、生态补偿机制。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结合抚仙湖流域环境现状、社区现状、旅游开发现状,根据第三部分关于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建设的理论,对抚仙湖旅游生态社区建设进行实证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建设的具体对策,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第五部分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吴俊,张世涛,禚传源,赵向东[8](2007)在《抚仙湖生态环境治理规划》文中研究表明对抚仙湖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控制污染方案以及湖滨带修复工程方案,以期确保抚仙湖I类水质。

徐金涛,张奇,徐力刚[9](2007)在《抚仙湖集水域地表径流入湖水量模拟》文中研究说明采用适用于无资料流域、参数较少的SCS模型计算抚仙湖集水域地表径流量.模型考虑了集水域下垫面条件的空间差异,利用Maplnfo/Arc view软件按照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类型的不同,把集水域划分为若干个水文响应单元,分别计算产流量,较准确地模拟了入湖径流量.通过对梁王河流域和大鲫鱼沟流域实测降雨径流资料的分析与反演,提出了适合该区域的产流计算CN值.在对CN值作坡度修正后再应用到其它无观测数据区域.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抚仙湖集水域2005年3月1日-2006年2月28日地表径流量为1.74×108 m3,陆面径流系数为0.395.模型为指导抚仙湖集水域径流观测及入湖污染物负荷的计算提供依据.

王云华,杨云[10](2006)在《抚仙湖湖滨带生态治理工程的探讨》文中认为分析了抚仙湖湖泊环境现状和湖滨带现存的环境问题,提出湖滨带生态治理的思路和主要污染岸段生态治理工程的设计原则,指出湖滨带生态治理是抚仙湖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抚仙湖北岸景观生态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抚仙湖北岸景观生态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的生态审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意义
        一、研究的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
        二、国内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概述
    第一节 玉溪抚仙湖自然环境特征
        一、玉溪抚仙湖的地理特征
        二、玉溪抚仙湖的渔业资源
    第二节 玉溪抚仙湖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玉溪抚仙湖的相关传说故事
        二、玉溪抚仙湖的地域文化
    第三节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情况
        一、玉溪抚仙湖度假区湿地建设情况
        二、玉溪抚仙湖度假区观光区的建设情况
        三、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设计
    第一节 抚仙湖相关规划研究
    第二节 生态审美设计
        一、尊重自然
        二、因地制宜
        三、休闲怡情
        四、审美产业
第三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表现
    第一节 自然风光
        一、变幻莫测的湖水之美
        二、灵动自然的生命之美
        三、点睛之笔的彰显之美
    第二节 人文景观
        一、雕塑与建筑之美
        二、文化设施之美
        三、人与自然之美
第四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功能
    第一节 物质因素的感性愉悦
        一、色彩,线条,形状
        二、声音的情感属性
        三、“味”的情感记忆
    第二节 “复得返自然”的精神休憩
        一、自然环境的精神休憩
        二、自然环境的人心复归
    第三节 “游心”“畅神”的生命愉悦
        一、“游心”的生命欢愉
        二、“畅神”的生命自由
第五章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价值
    第一节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的经济价值
        一、审美经济
        二、玉溪抚仙湖区的审美经济
    第二节 玉溪抚仙湖度假区生态审美的社会美育价值
        一、自然美的社会美育价值
        二、建筑的社会美育价值
        三、博物馆的社会美育价值
        四、音乐节,文化节的社会美育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旅游
    2.2 生态旅游
    2.3 生态经济理论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5 发展战略理论
第三章 云南澄江抚仙湖流域情况介绍
    3.1 抚仙湖流域概况
        3.1.1 地理环境
        3.1.2 人口情况
        3.1.3 产业结构
        3.1.4 生态经济容量情况
    3.2 抚仙湖流域自然条件概况
        3.2.1 蓄水储热情况
        3.2.2 流域植被情况
        3.2.3 水体交换情况
    3.3 抚仙湖流域旅游资源概况
        3.3.1 旅游资源情况
        3.3.2 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3.4 抚仙湖流域生态问题
        3.4.1 生态承载能力有限
        3.4.2 农业面源污染加剧
        3.4.3 局部水质恶化
        3.4.4 政府财力难支持生态保护
第四章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分析
    4.1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4.1.1 国内独有自然资源
        4.1.2 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4.1.3 生态保护备受重视
        4.1.4 旅游经济基础较好
        4.1.5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4.2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劣势分析
        4.2.1 抚仙湖生态环境脆弱
        4.2.2 旅游产品功能不清晰
        4.2.3 行政管理机制不健全
        4.2.4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4.3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机遇分析
        4.3.1 抚仙湖美誉度不断提升
        4.3.2 政策支持生态旅游发展
        4.3.3 生态旅游市场前景广阔
    4.4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挑战分析
        4.4.1 抚仙湖知名度低
        4.4.2 季节性旅游明显
        4.4.3 社会经济风险增加
        4.4.4 游客生态保护意识不强
    4.5 云南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结果
第五章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制定
    5.1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制定的问卷调查
        5.1.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5.1.2 对问卷的信度检验
        5.1.3 对问卷的效度检验
        5.1.4 对问卷的统计方法
        5.1.5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咨询问卷结果分析
    5.2 云南澄江抚仙湖旅游发展战略制定原则
        5.2.1 生态保护优先原则
        5.2.2 环境承载力控制原则
        5.2.3 因地制宜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原则
    5.3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5.3.1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选择
        5.3.2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
        5.3.3 具体战略目标
第六章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实施措施
    6.1 丰富生态旅游产品
        6.1.1 开发环湖生态湿地旅游
        6.1.2 开发农旅结合生态旅游
        6.1.3 开发森林生态体验旅游
        6.1.4 开发无污染水上运动项目
        6.1.5 开发文化旅游项目
    6.2 建设生态旅游精品路线
        6.2.1 旅游线路多样化
        6.2.2 生态旅游体验多样化
    6.3 改进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6.3.1 精准定位抚仙湖生态旅游形象
        6.3.2 科学划分抚仙湖沿岸功能区
        6.3.3 注重市场营销差异化
    6.4 延长生态旅游产业链
        6.4.1 政策扶持本土旅游企业发展
        6.4.2 多种模式延长产业链
    6.5 优化生态旅游管理体系
        6.5.1 优化行政管理体制
        6.5.2 采取高峰限流模式
        6.5.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6.6 加强抚仙湖流域生态保护
        6.6.1 完善生态环保基础设施
        6.6.2 提高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战略咨询问卷》

(3)城镇-农业-生态协调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概况
2 评价方法与数据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2.2 研究方法
        2.2.1 生态安全格局识别
        1) 生态源的确定
        2) 阻力因子选取
        3) 阻力面的建立
        4) 累积耗费距离模型的构建
        5) 生态功能区划分
        2.2.2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情景模拟
        1) CLUE-S模型
        2) 优化配置模拟
        (1) 驱动因子选择
        (2) 二元Logistic回归
        3) CLUE-S模型输入设置
        (1) 政策限制区域
        (2) 土地利用转移规则
        (3) 土地利用需求:
        4) 模拟结果精度检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抚仙湖流域“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变化特征
        3.1.1 面积变化
        3.1.2 空间变化
        1) 城镇空间变化
        2) 农业空间变化
        3) 生态空间变化
    3.2 抚仙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3.2.1 生态源
        3.2.2 最小累积阻力面分区
        3.2.3 生态功能分区
    3.3 不同情景方案预测结果
    3.4 综合情景方案预测结果
        3.4.1 综合情景方案用地数量结构预测
        3.4.2 综合情景方案用地空间优化布局
4 讨论
5 结论

(4)退耕还湖后农村失地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以澄江县广龙社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失地农民概念及其特点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DFID可持续生计理论模型
        二、社会保障理论
第二章 广龙社区“退耕还湖”失地农民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案例概述
        一、抚仙湖“退耕还湖”背景介绍
        二、抚仙湖“退耕还湖”项目建设思路
        三、抚仙湖“退耕还湖”项目推进情况
        四、广龙社区基本情况
    第二节 广龙社区失地农民的特点
        一、受教育程度低
        二、收入结构单一
        三、收入减少、支出增加
    第三节 广龙社区失地农民自身认知与政策需求
        一、失地农民对自身状况的认知
        二、失地农民对增收政策及社会保障的认知
        三、失地农民政策需求
第三章 广龙社区“退耕还湖”失地农民增收现状
    第一节 广龙社区失地农民收入整体情况
    第二节 广龙社区失地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一、搬迁补偿款
        二、外出务工所得
        三、社会保障收入
    第三节 广龙社区失地农民增收状况对比
        一、失地前后收入来源对比
        二、失地前后经济状况对比
第四章 广龙社区失地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影响失地农民增收的内部因素
        一、就业及创业能力不足
        二、思想认知程度不足
    第二节 影响失地农民增收的外部因素
        一、资金扶持力度不足
        二、征地补偿政策不完善
        三、重新安置就业政策缺失
第五章 提高“退耕还湖”后失地农民收入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合环境打造新型特色生态项目
        一、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二、发展特色生态旅游
        三、加快土地流转,拓宽增收渠道
    第二节 建立并完善失地农民就业体系
        一、加大就业培训力度
        二、完善就业政策扶持
    第三节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一、分级、分类实施保障
        二、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三、建立多渠道养殖农民养老保险筹资机制
    第四节 完善征地补偿政策
        一、完善征地补偿赔付制度
        二、建立健全赔付审查机制
        三、完善移民安置计划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变化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与数据源
    1. 1 研究区
    1. 2 遥感数据
    1. 3 水质数据
2 研究方法
    2. 1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2. 2 遥感影像分类
    2. 3 景观格局分析
    2. 4 水质相关性分析
3 土地利用变化与水质关系分析
    3. 1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3.2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转移变化分析
    3. 3 水质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4 景观格局变化与水质关系分析
    4. 1 景观格局分析
        4. 1. 1 景观格局指数总体分析
        4. 1. 2 景观类型指数分析
    4. 2 水质污染指数与景观指数变化分析
5 结论

(6)澄江县抚仙湖近面山绿化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
2 规划原则
    2.1 “青山绿水”—自然性原则
    2.2 “天地合一”—和谐性原则
    2.3 “远近结合”—纵深性原则
    2.4 “春花秋实”—时序性原则
3 规划目标
4 规划方案
    4.1 抚仙湖环湖近面山景观优化
        4.1.1 优化方案
        4.1.2 重点实施工程
        1) 退耕还林工程
        2) 西岸面山森林抚育工程
        3) 东岸石灰岩山地植被生态修复工程
        4) 北岸农田景观树营造工程
    4.2 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4.2.1 优化方案
        1) 环湖公路绿化
        2) 澄江至帽天山公路绿化
        3) 澄江至阳宗海公路绿化
        4) 环湖岸绿化
        4.2.2 重点建设工程
        1) 绿色通道建设工程
        2) 环湖岸绿化工程
    4.3 帽天山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
        4.3.1 优化方案
        4.3.2 重点建设工程
        1) 矿山迹地次生裸地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2) 帽天山造林工程
        3) 帽天山植被抚育工程

(7)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建设 ——以抚仙湖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湖泊旅游
        (一) 国外湖泊旅游研究
        (二) 国内湖泊旅游研究
    二、生态社区
        (一) 国外生态社区建设研究
        (二) 国内生态社区建设研究
    三、旅游生态社区
    四、综述总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 湖泊旅游
        (二) 生态社区
        (三) 旅游生态社区
        (四) 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
    二、理论基础
        (一) 可持续旅游理论
        (二) 新农村建设理论与乡村旅游
        (三) 湖泊旅游开发理论
        (四) 农村社区规划建设理论
        (五) 理论框架
第三章 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
    一、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机制建设
        (一) 投融资机制
        (二) 社区参与及利益分配机制
        (三) 生态补偿机制
    二、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文化建设
    三、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环保建设
    四、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形象建设
第四章 抚仙湖流域旅游生态社区建设实证研究
    一、抚仙湖流域现状
        (一) 抚仙湖流域概况
        (二) 社区分布情况
        (三) 环境状况
    二、抚仙湖流域旅游开发和经济发展情况
        (一) 旅游开发现状
        (二) 经济发展现状
    三、抚仙湖旅游生态社区建设措施
        (一) 抚仙湖旅游生态社区建设存在的差距
        (二) 抚仙湖旅游生态社区机制建设
        (三) 抚仙湖旅游生态社区文化建设
        (四) 抚仙湖旅游生态社区环保建设
        (五) 抚仙湖旅游生态社区村容建设
        (六) 产业结构调整
第五章 结论
    一、主要观点梳理
    二、创新之处
    三、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后记
科研成果

(10)抚仙湖湖滨带生态治理工程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湖滨带生态治理的条件
    1.1 湖岸有较好的湖滩沉积环境
    1.2 湖岸仍有残存的湿地和湿生植物
2 湖滨带生态治理的总体构思
3 重点湖滨生态治理工程设计的思路
    3.1 北岸景观生态工程的设计思路
    3.2 西南岸湖滨带生态治理工程的建设
4 结论

四、抚仙湖北岸景观生态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玉溪抚仙湖度假区建设的生态审美研究[D]. 李咏慧. 云南师范大学, 2020(10)
  • [2]云南澄江抚仙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 秦源.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3]城镇-农业-生态协调的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优化[J]. 赵筱青,李思楠,谭琨,苗培培,普军伟,卢飞飞,王茜.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8)
  • [4]退耕还湖后农村失地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以澄江县广龙社区为例[D]. 刘玥. 云南财经大学, 2018(05)
  • [5]抚仙湖流域土地利用格局与水质变化关系[J]. 杨娅楠,王金亮,陈光杰,习晓环,王成. 国土资源遥感, 2016(01)
  • [6]澄江县抚仙湖近面山绿化规划研究[J]. 孔维琳,王余舟,彭明春,王崇云,马绍宾. 林业调查规划, 2012(02)
  • [7]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建设 ——以抚仙湖为例[D]. 刘静霞. 云南财经大学, 2009(03)
  • [8]抚仙湖生态环境治理规划[J]. 吴俊,张世涛,禚传源,赵向东.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34)
  • [9]抚仙湖集水域地表径流入湖水量模拟[J]. 徐金涛,张奇,徐力刚. 湖泊科学, 2007(06)
  • [10]抚仙湖湖滨带生态治理工程的探讨[J]. 王云华,杨云.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6(06)

标签:;  ;  ;  ;  ;  

抚仙湖北岸景观生态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