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塞米松对炎症性疼痛的影响

地塞米松对炎症性疼痛的影响

一、地塞米松对炎性疼痛的疗效(论文文献综述)

季静华,黄洁,徐浩,邵亮,江晓婷[1](2022)在《解散汤治疗急性咽喉炎风热证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解散汤治疗急性咽喉炎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风热证急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8例)和观察组(n=5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地塞米松和利巴韦林雾化吸入等),观察组在其治疗方案中加入解散汤治疗,疗程为7 d。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炎症与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56/58)和81.03%(47/5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咽喉疼痛时间、咳嗽时间、声嘶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咽部黏膜充血、下颌下淋巴结肿大、悬雍垂软腭红肿、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缓解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CD8+水平均降低(P<0.05),CD3+、CD4+、CD4+/CD8+比值则明显提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RP、IL-6、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CD4+/CD8+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散汤可明显提高急性咽喉炎外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缩短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持续时间。

肖珊珊[2](2021)在《龙脑精油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抗痤疮功能预测与验证》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开始大量种植龙脑樟,在提取天然冰片的同时,还能得到龙脑精油(borneol essential oil,BEO)这一副产品。BEO作为一个新型产品,急需了解其生物活性功能,为产业化应用提供思路。本文根据BEO的主要成分,采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转录组学预测其可能的生物活性,并借鉴其主要成分-龙脑的功能,对BEO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抗痤疮等一系列的功能进行探究;在研究这些功能的过程中,继续采用网络药理学构建其“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模式,分析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并采用生理指标验证预测结果,力图为BEO的产品开发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撑。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5个部分:1.BEO成分鉴定及其安全性评价。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和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法定性定量分析表明,BEO含有42种成分,包括单萜类、含氧单萜类、倍半萜类和含氧倍半萜类4大类,其中龙脑(16.4%)、β-石竹烯(10.7%)、樟脑(10.6%)、柠檬烯(8.2%)、α-蒎烯(7.5%)、月桂烯(6.2%)和莰烯(4.4%)等是BEO的主要组成成分。BEO的雄性小鼠的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LD50)为5081mg/kg(无毒),雌性小鼠的LD50为2749 mg/kg(低毒);50%浓度以下外用时,不存在急性和连续性的皮肤和眼刺激。2.BEO生物活性的理论预测与抗炎验证。通过网络药理学构建BEO调节炎症的“成分-靶点-信号通路”,采用二甲苯所致小鼠炎症模型验证BEO和天然冰片的抗炎效果,再对转录组测序技术得到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进行分析,将其与网络药理学分析所得的炎性疾病相关基因进行交集分析,初步得到共同涉及的主要靶点,为后续BEO的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抗痤疮功能研究提供理论基础。3.BEO抗炎镇痛作用研究。通过热诱导和低渗溶液诱导的人红细胞膜溶血实验发现,BEO纳米乳可抑制热诱导和低渗溶液诱导的红细胞溶血,其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5.29 mg/m L和0.26 mg/m L;体内研究直接采用BEO,发现单次和连续施用均可以显着降低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P<0.0001),并显着下调血清和组织中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显着抑制小鼠耳片中IL-1β(P<0.05)和TNF-α(P<0.001)的m RNA表达;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巨噬单核细胞(Raw 264.7)炎症模型,发现BEO可显着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的释放(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性(r=-0.9954、-0.9547和-0.9724)。采用冰醋酸致小鼠扭体疼痛模型来评价其镇痛作用,小鼠腹部连续涂抹BEO 6 d,可显着降低小鼠扭体次数(P<0.001),其抑制率存在良好剂量效应关系(r=0.9306);BEO可显着降低血清中瞬时受体电位M8(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melastatin-8,TRPM8)和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含量(P<0.001),且TRPM8含量与BEO浓度呈现剂量依赖性(r=-0.9427),并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对BEO镇痛机制进行探讨。4.BEO活血化瘀作用研究。采用人血小板,首先对比了BEO和天然冰片的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效果,发现二者在天然冰片含量≥0.02 mg/m L时都能显着降低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P<0.0001)。在相同的天然冰片成分含量下,BEO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高于天然冰片(P<0.001),表明其活性不仅来自于天然冰片,其他成分也有贡献。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BEO调节血栓症的作用机制,锁定高频率靶点(TBXAS1和NOS3)和主要通路-血小板激活通路(platelet activation)。进一步采用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进行验证,发现上述血瘀关键靶点调控的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含量有显着改善(P<0.05)。另外,BEO能显着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粘度(P<0.05)和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并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为-0.8905~-0.9916)。组织病理学也表明BEO对血瘀大鼠主动脉、心肌、肺的炎症细胞浸润、组织结构破坏等有改善作用。5.BEO抗痤疮作用研究。采用二倍稀释法得到BEO和天然冰片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为0.5 mg/m L。通过微生物生长曲线观察到BEO和天然冰片可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的生长,使其进入生长对数期的时间明显延长,激光共聚焦图像显示其主要是被破坏了细胞膜的完整性。进一步分析BEO和天然冰片对表皮葡萄球菌最大生长速率(maximum growth rate,μmax)和到达μmax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BEO的抑菌效果更好,说明抑菌活性不仅来自于天然冰片中的龙脑成分,其他成分也有贡献;重点跟踪BEO对表皮葡萄球菌的作用,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发现菌体表面出现皱缩、产生孔洞、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发生破坏导致细胞内容物核酸和蛋白(OD260和OD280)大量外泄,最终导致菌体死亡。采用热灭活表皮葡萄球菌诱导得到人角质形成细胞(human keratinocytes cell line,Ha Ca T)细胞增殖和炎症模型,发现BEO能抑制表皮葡萄球菌诱导的Ha Ca T细胞增殖(P<0.0001),显着抑制炎症因子TNF-α(P<0.0001)和IL-1β(P<0.05)的释放、并呈现显着的剂量依赖性(r为-0.9952和-0.9492)。采用网络药理学分析BEO调节痤疮的作用机制,进一步建立兔耳痤疮模型,发现BEO可减轻兔耳痤疮的病变程度;针对网络药理学预测所得的TNF靶点和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在兔耳痤疮模型上进行验证。发现经BEO治疗后,兔耳片中的TNF-α表达显着下调,并且兔耳片中的toll-like receptor(TLR)2、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protein kinase B(AKT)、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TNF-α、IL-1β以及血清中的TNF-α和IL-1β的含量均有显着性下调(P<0.05),说明BEO抗痤疮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TLR2/PI3K-Akt/NF-κB这条信号通路实现的。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BEO的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抗痤疮功能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BEO的产业化利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屈灵[3](2021)在《奥硝唑合剂联合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咬合力、咀嚼效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奥硝唑合剂联合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咬合力、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月永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观察组采用奥硝唑合剂联合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咬合力、咀嚼效能、龈沟液炎性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牙周指标[牙龈指数(GI)、龈沟出血指数(SBI)]、并发症情况(感染、牙龈肿胀、咬合不适、疼痛)、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咬合力、咀嚼效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6、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I、SB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合剂联合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牙体牙髓病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咬合力及咀嚼效能,同时改善其牙周指标及炎性状态,降低并发症及复发风险。

唐军,胡敏,赵世杰,梁兴明,杨强威[4](2021)在《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文中指出目的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入的3964例中耳炎患者进行研究,符合纳入要求的3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175例,对照组采取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听阈水平、疼痛情况。结果两组眩晕、局部瘙痒之间无差异,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0.29%高于对照组71.43%,研究组不同频率听阈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中耳炎可采取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缓解其疼痛症状,提升听阈水平,不良反应较小,值得应用。

周锋[5](2022)在《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辅治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效果比较》文中指出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辅治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虹膜睫状体炎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身用药组和局部滴眼组,各50例(50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全身用药组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局部滴眼组予地塞米松局部滴眼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患眼视力、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感染、眼压升高等)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局部滴眼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全身用药组的80.00%(χ2=8.274,P=0.004);治疗1周后,2组TNF-α、hs-CRP、IL-6、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患眼视力与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局部滴眼组降低或提高幅度大于全身用药组(P均<0.01);局部滴眼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全身用药组的22.00%(χ2=7.162,P=0.007);局部滴眼组复发率为2.00%,低于全身用药组的20.00%(χ2=8.274,P=0.004)。结论地塞米松局部滴眼治疗的效果优于地塞米松全身用药治疗,可有效降低炎性指标,改善患者视力和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晓东,李朋朋,程建,霍维玲,李国栋[6](2021)在《负载CDMP-1和DEX的盘状脂质纳米粒对膝关节炎新西兰兔血清和滑膜组织中炎性因子的影响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膝关节腔内注射负载软骨衍生形态发生蛋白1(CDMP-1)和地塞米松(DEX)的盘状脂质纳米粒(DLNPs)对膝关节炎新西兰兔血清和滑膜组织中炎性因子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兔35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DEX组、CDMP-1组、DLNPs组,每组7只,其中模型组、DEX组、CDMP-1组、DLNPs组新西兰兔采用Hulth改良法制备膝关节炎新西兰兔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在第1、4、7、10天于膝关节腔内注射药物,DEX组注射9.8%的DEX,CDMP-1组注射CDMP-1,DLNPs组注射负载CDMP-1和DEX的纳米颗粒DLNPs,对照组、模型组不给药。造模成功后第13天处死,取腹主动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2(PGE2);取膝关节滑膜组织,采用BCA法检测滑膜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结果模型组、DEX组、CDMP-1组、DLNPs组新西兰兔血清中IL-1β、IL-6、TNF-α、PGE2水平和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MMP-13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着升高(P均<0.05),DEX组、CDMP-1组、DLNPs组新西兰兔血清中IL-1β、IL-6、TNF-α、PGE2水平和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MMP-13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相比均显着降低(P均<0.05),DEX组、CDMP-1组、DLNPs组新西兰兔血清中IL-1β、IL-6、TNF-α、PGE2水平和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MMP-13相对表达量组间相比,P均<0.05,且CDMP-1组最高、DLNPs组最低(P均<0.05)。结论与单独注射DEX或CDMP-1相比,膝关节腔内注射负载CDMP-1和DEX的盘状脂质纳米粒DLNPs可以显着降低膝关节炎新西兰兔血清和滑膜组织中炎性因子的水平。

惠庭旗玉,李祺,王裕生[7](2021)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老年胸腹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老年胸腹手术患者应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青海红十字医院外科收治的择期行胸腹手术老年患者95例, 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52), 对照组采用单纯肋间神经阻滞,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麻醉, 观察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多导睡眠图、呼吸参数与主观睡眠症状, 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VAS评分、术后24 h多导睡眠图、术后24 h呼吸参数、术后24 h主观睡眠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h两组VAS评分低于术前, 且观察组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多导睡眠图睡眠总呼吸紊乱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低于术后24 h, 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高于术后24 h(P<0.05);观察组术后48 h多导睡眠图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LSAO2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呼吸参数除对照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外其余各项指标均高于术后24 h(P<0.05), 观察组术后48 h呼吸参数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48 h主观睡眠症状各项得分均高于术后24 h(P<0.05), 观察组术后48 h主观睡眠症状各项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麻醉能有效降低老年胸腹手术患者的疼痛反应, 提升镇痛效果, 缓解患者的焦虑心情, 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黄朝晖[8](2021)在《常规药物联合膀胱水压扩张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常规药物联合膀胱水压扩张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月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联合膀胱水压扩张术,并予以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膀胱灌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膀胱压力、最大尿流率、排尿次数、排尿间隔及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自我评价量表(OABSS)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膀胱容量较治疗前增加,最大尿流率膀胱压力较治疗前降低,最大尿流率较治疗加快,排尿次数较治疗前减少,排尿间隔较治疗前延长(P均<0.01);患者OABSS评分为(5.21±0.81)分,低于治疗前的(11.36±3.27)分(t=9.486,P=0.000),轻度OAB患者占比率高于治疗前,中度、重度OAB患者占比率低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采取常规药物联合膀胱水压扩张治疗效果显着,可有效提高患者膀胱容量,促进膀胱恢复,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张俊丽[9](2021)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效果》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AI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鲁山县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80例AIL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排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的对症治疗,与此同时,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发热、喉鸣、声嘶、呼吸困难和犬吠样咳嗽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IL-4、TNF-α和IgE均低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IL-4、TNF-α和Ig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AIL患儿可以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10](2021)在《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文中研究表明1乳腺癌筛查指南1.1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⑴肿瘤筛查,或称作普查,是针对无症状人群的一种防癌措施,而针对有症状人群的医学检查称为诊断。⑵乳腺癌筛查是通过有效、简便、经济的乳腺检查措施,对无症状妇女开展筛查,以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其最终目的是要降低人群乳腺癌的死亡率。⑶筛查分为机会性筛查(opportunistic screening)和群体筛查(massscreening)。

二、地塞米松对炎性疼痛的疗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塞米松对炎性疼痛的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解散汤治疗急性咽喉炎风热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2.3 两组体征缓解时间比较
    2.4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指标和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3 讨 论

(2)龙脑精油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抗痤疮功能预测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BEO的简介
        1.1.1 冰片的种类与来源
        1.1.2 BEO的来源与成分
    1.2 龙脑及富含龙脑的植物精油的功能研究
        1.2.1 抑菌
        1.2.2 抗炎
        1.2.3 镇痛
        1.2.4 抗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中风
        1.2.5 抗血栓
    1.3 BEO的毒理学研究
        1.3.1 冰片的毒理学研究
        1.3.2 BEO的毒理学研究
    1.4 网络药理学的原理及应用
    1.5 分子对接的原理及应用
    1.6 转录组测序技术研究原理及应用
    1.7 论文立题背景及意义
    1.8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8.1 研究内容
        1.8.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BEO的成分分析、安全性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材料
        2.2.2 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BEO的 GC-FID和 GC-MS成分分析
        2.3.2 急性经口毒性实验
        2.3.3 皮肤刺激性实验
        2.3.4 眼刺激性实验
        2.3.5 HE染色
        2.3.6 数据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BEO的定性定量分析
        2.4.2 BEO的急性经口毒性
        2.4.3 BEO的皮肤刺激
        2.4.4 BEO的眼刺激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BEO生物活性的理论预测与抗炎验证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网络药理学分析
        3.3.2 活性成分-靶蛋白分子对接
        3.3.3 小鼠耳片RNA的提取
        3.3.4 转录组高通量测序
    3.4 结果与讨论
        3.4.1 BEO调节炎症网络药理学预测
        3.4.2 BEO活性成分-靶点的分子对接
        3.4.3 BEO及主要成分的抗炎活性初步验证
        3.4.4 BEO及主要成分对炎症模型组DEGs的影响
        3.4.5 BEO及主要成分与炎症模型组DEGs的 GO富集分析
        3.4.6 BEO及主要成分与炎症模型组DEGs的 KEGG信号通路富集
        3.4.7 网络药理学预测靶点与转录组测序靶点关联分析
        3.4.8 BEO浓度对疾病靶点数量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EO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试剂
        4.2.1 材料
        4.2.2 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BEO纳米乳的制备
        4.3.2 人红细胞膜稳定性实验
        4.3.3 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
        4.3.4 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廓炎症
        4.3.5 体外经皮渗透试验
        4.3.6 冰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
        4.3.7 小鼠握力测定
        4.3.8 HE染色
        4.3.9 网络药理学分析
        4.3.10 数据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BEO体外抗炎功能验证
        4.4.2 BEO体内抗炎功能验证
        4.4.3 BEO抗炎关键靶点的验证
        4.4.4 BEO调节疼痛网络药理学预测
        4.4.5 BEO活性成分-靶点分子对接
        4.4.6 BEO镇痛功能验证
        4.4.7 BEO镇痛关键靶点的验证
        4.4.8 BEO对小鼠运动协调能力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BEO活血化瘀作用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和仪器
        5.2.1 材料
        5.2.2 仪器
    5.3 试验方法
        5.3.1 大鼠急性血瘀模型的建立
        5.3.2 ADP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实验
        5.3.3 HE染色
        5.3.4 网络药理学分析
        5.3.5 数据分析
        5.3.6 大鼠血清中TXB_2和NO的测定
    5.4 结果与讨论
        5.4.1 BEO调节血栓症网络药理学预测
        5.4.2 BEO成分与靶点的分子对接
        5.4.3 BEO体外抗血小板聚集功能验证
        5.4.4 BEO体内活血化瘀功能验证
        5.4.5 BEO活血化瘀关键靶点的验证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BEO抑菌、抗痤疮作用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仪器
        6.2.1 材料
        6.2.2 仪器
    6.3 试验方法
        6.3.1 细胞培养
        6.3.2 细菌培养
        6.3.3 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6.3.4 BEO和天然冰片对表皮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6.3.5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
        6.3.6 紫外吸收物质的测定
        6.3.7 扫描电镜分析
        6.3.8 透射电镜分析
        6.3.9 热灭活表皮葡萄球菌诱导的Ha Ca T细胞增殖和细胞炎症
        6.3.10 兔耳痤疮模型的建立
        6.3.11 HE染色
        6.3.12 Western blot试验
        6.3.13 皮肤菌群分析
        6.3.14 数据处理
        6.3.15 网络药理学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BEO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6.4.2 BEO抗痤疮网络药理学预测
        6.4.3 BEO活性成分-靶点的分子对接
        6.4.4 BEO体外抗痤疮功能的验证
        6.4.5 BEO体内抗痤疮功能验证
        6.4.6 BEO抗痤疮关键靶点的验证
        6.4.7 BEO抗痤疮关键信号通路的验证
        6.4.8 BEO对兔耳痤疮模型皮肤菌群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论文主要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B

(3)奥硝唑合剂联合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咬合力、咀嚼效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观察组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1.4.2 咀嚼效能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咬合力、咀嚼效能比较
    2.3 两组龈沟液炎性指标比较
    2.4 两组牙周指标比较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6 两组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4)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2.2不同频率听阈水平
    2.3疼痛评分
3.讨论

(5)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辅治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1.4 疗效评定标准[2]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2.2 炎性指标比较
    2.3 患眼视力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2.3 并发症与复发率比较
3 讨论

(6)负载CDMP-1和DEX的盘状脂质纳米粒对膝关节炎新西兰兔血清和滑膜组织中炎性因子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盘状脂质纳米粒DLNPs、新西兰兔、仪器及试剂
    1.2 膝关节炎新西兰兔模型的制备、分组及DLNPs的给予方法
    1.4 各组新西兰兔血清中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PGE2检测
    1.5 各组新西兰兔滑膜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MMP-13检测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各组新西兰兔血清中IL-1β、IL-6、TNF-α、PGE2水平比较
    2.2 各组新西兰兔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MMP-13相对表达量比较
3 讨论

(8)常规药物联合膀胱水压扩张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4]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膀胱压力、最大尿流率、排尿次数、排尿间隔比较
    2.2 OABSS评分情况比较
3 讨论
    3.1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发病机制
    3.2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诊断与治疗
    3.3 常规药物联合膀胱水压治疗扩张治疗优势

(9)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10)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乳腺癌筛查指南
    1.1 乳腺癌筛查的定义、目的及分类
    1.2 女性参加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和终止年龄
    1.3 用于乳腺癌筛查的措施
        1.3.1 乳腺X线检查
        1.3.2 乳腺超声检查
        1.3.3 乳腺临床体检
        1.3.4 乳腺自我检查
        1.3.5 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
        1.3.6 其他检查
    1.4 一般风险女性乳腺癌筛查指南
        1.4.1 20~39岁
        1.4.2 40~70岁
        1.4.3 70岁以上
    1.5 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意见
        1.5.1 罹患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1.5.2 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推荐策略与管理
2常规乳腺X线检查和报告规范
    2.1 乳腺X线检查技术规范
        2.1.1 投照前准备工作
        2.1.2 常规投照体位
        2.1.3 补充投照体位和投照技术
    2.2 诊断报告规范
        2.2.1 肿块
        2.2.1. 1 肿块边缘描述
        2.2.1. 2 肿块形态描述
        2.2.1. 3 肿块密度描述
        2.2.2 钙化
        2.2.2. 1 钙化类型
        2.2.2. 2 钙化分布
        2.2.3 结构扭曲
        2.2.4 对称性征象
        2.2.4. 1 不对称
        2.2.4. 2 球形不对称
        2.2.4. 3 局灶性不对称
        2.2.4. 4 进展性不对称
        2.2.5 乳腺内淋巴结
        2.2.6 皮肤病变
        2.2.7 单侧导管扩张
        2.2.8 合并征象
    2.3 病灶的定位
    2.4 乳腺X线报告的组成
        2.4.1 检查目的
        2.4.2 乳腺分型
        2.4.3 清晰地描述任何重要的发现
        2.4.4 与前片比较
        2.4.5 评估分类
        2.4.5. 1 评估是不完全的
        2.4.5. 2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3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
    3.1 超声检查的仪器
    3.2 超声检查的方法
    3.3 超声检查的程序
        3.3.1 基本要求
        3.3.2 图像的存储
        3.3.3 报告书写
    3.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3.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3.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3.4.3. 1 肿块
        3.4.3. 2 周围组织
        3.4.3. 3 钙化
        3.4.3. 4 血管评估
        3.4.4 彩色超声检查
        3.4.5 其他相关技术
        3.4.5. 1 三维成像
        3.4.5. 2 弹性成像
        3.4.5. 3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
    3.5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3.5.1 评估是不完全的
        3.5.2 评估是完全的—分类
    3.6 乳腺超声检查报告的组成
        3.6.1 患者信息的记录
        3.6.2 双侧乳腺组织总体声像图描述
        3.6.3 有意义的异常及病灶的声像图描述
        3.6.3. 1 记录病灶
        3.6.3. 2 病灶声像图的描述
        3.6.3. 3 结论
        3.6.3. 4 病灶图像存储
    3.7 报告范例
4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
    4.1 乳腺MRI检查适应证
        4.1.1 乳腺癌的诊断
        4.1.2 乳腺癌分期
        4.1.3 新辅助治疗效果评估
        4.1.4 腋窝淋巴结转移,原发灶不明者
        4.1.5 保乳术患者的应用
        4.1.6 乳房成形术后随访
        4.1.7 高危人群筛查
        4.1.8 MRI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4.2 乳腺MRI检查的禁忌证⑴妊娠期妇女。
    4.3 乳腺MRI检查技术规范
        4.3.1 检查前准备
        4.3.1. 1 临床病史
        4.3.1. 2 检查前准备
        4.3.2 MRI检查
        4.3.2. 1 设备要求
        4.3.2. 2 扫描体位
        4.3.2. 3 成像序列
        4.3.2. 4 后处理
    4.4 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4.4.1 点状强化
        4.4.2 肿块
        4.4.3 非肿块强化
        4.4.4 其他征象和伴随征象
        4.4.5 病灶定位
    4.5 乳腺MRI报告的组成
        4.5.1 评估不完全
        4.5.2 评估完全
5影像学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
    5.1 适应证
        5.1.1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2 乳腺X线影像引导下乳腺病灶活检
        5.1.3 其他
    5.2 对影像学引导乳腺活检设备的要求
        5.2.1 乳腺X线影像引导
        5.2.2 乳腺超声影像引导
        5.2.3 乳腺磁共振成像引导
        5.2.4 用于手术活检的定位导丝
        5.2.5 微创活检设备
    5.3 影像引导下钢丝定位手术活检
        5.3.1 禁忌证
        5.3.2 术前准备
        5.3.3 术中注意事项
    5.4 影像引导下的乳腺微创活检
        5.4.1 禁忌证
        5.4.2 术前准备
        5.4.3 术中注意事项
        5.4.4 术后乳房和标本的处理
6乳腺癌病理学诊断报告规范
    6.1 标本类型及固定
        6.1.1 标本类型
        6.1.2 标本固定
    6.2 取材及大体描述规范
        6.2.1 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
        6.2.2 真空辅助微创活检标本
        6.2.3 乳腺肿块切除标本
        6.2.4 乳腺病变保乳切除标本
        6.2.4.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4. 2 取材
        6.2.5 乳腺切除术(包括单纯切除术和改良根治术)
        6.2.5. 1 大体检查及记录
        6.2.5. 2 取材
        6.2.6 SLNB
    6.3 病理学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方案
        6.3.1 组织学分型
        6.3.2 组织学分级
        6.3.3 乳腺癌的分期
        6.3.4 免疫组织化学和肿瘤分子病理学检测及其质量控制
        6.3.5 病理报告内容及规范
7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
    7.1 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的外科技术
        7.1.1 开展保乳治疗的必要条件
        7.1.2 保乳治疗的适应证
        7.1.2. 1 临床Ⅰ、Ⅱ期的早期乳腺癌
        7.1.2. 2 临床Ⅲ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
        7.1.3 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7.1.4 含以下因素时应谨慎考虑行保乳手术
        7.1.5 保乳治疗前的谈话
        7.1.6 保乳手术
        7.1.6. 1 术前准备
        7.1.6. 2 手术过程
        7.1.6. 3 术后病理学检查
        7.1.6. 4 随访和局部复发
    7.2 保乳标本的病理学检查取材规范
    7.3 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疗
        7.3.1 全乳放疗
        7.3.1. 1 适应证
        7.3.1. 2 与全身系统性治疗的时序配合
        7.3.1. 3 照射靶区
        7.3.1. 4 照射技术
        7.3.2 部分乳腺短程照射(accelerated partial breast irradiation,APBI)
        7.3.2. 1 适应证
        7.3.2. 2 技术选择
8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
    8.1 开展SLNB的必要条件
        8.1.1 多学科协作
        8.1.2 学习曲线
        8.1.3 知情同意
    8.2 SLNB指征
    8.3 SLNB操作规范
        8.3.1 示踪剂
        8.3.2 SLN术中确认与检出
    8.4 SLN的病理组织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
        8.4.1 SLN的术中诊断
        8.4.2 SLN的术后诊断
    8.5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预后意义及临床处理
        8.5.1 SLN转移灶类型判定标准[AJCC(第8版)乳腺癌TNM分期]
        8.5.2 SLN不同转移类型的预后意义及腋窝处理
    8.6 SLNB替代ALND患者的随访
9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
    9.1 适应证
    9.2 与全身治疗的时序配合
    9.3 照射靶区
    9.4 照射剂量和照射技术
        9.4.1 三维适形照射技术
        9.4.2 常规照射技术
    9.5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改良根治术后放疗
    9.6 乳房重建术与术后放疗
10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
    1 0.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1.1 乳腺癌术后辅助全身治疗的选择
        1 0.1.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临床指南
        1 0.1.2.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人群选择(表4)
        1 0.1.2.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禁忌证
        1 0.1.2.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谈话
        1 0.1.2.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治疗前准备
        1 0.1.2. 5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1.2. 6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注意事项
        1 0.1.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1.3. 1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3. 2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1.3. 3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与其他辅助治疗的次序
        1 0.1.3. 4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
        1 0.1.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临床指南
        1 0.1.4. 1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1.4. 2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1 0.1.4. 3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1.4. 4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1.4. 5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方案
        1 0.1.4. 6 乳腺癌术后辅助抗HER2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指南
        1 0.2.1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2.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禁忌证
        1 0.2.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前谈话
        1 0.2.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实施
        1 0.2.4. 1 治疗前准备
        1 0.2.4. 2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方案(附录Ⅵ)
        1 0.2.4. 3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注意事项:
        1 0.2.4. 4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评估和方案调整
        1 0.2.5 乳腺癌经新辅助治疗降期后的局部和全身处理
        1 0.2.5. 1 局部处理
        1 0.2.5. 2 全身处理
    1 0.3 晚期乳腺癌解救性全身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临床指南
        1 0.3.1. 1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1. 2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前谈话
        1 0.3.1. 3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相关概念
        1 0.3.1. 4 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药物(绝经定义参见附录Ⅷ)
        1 0.3.1. 5 晚期乳腺癌一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1. 6 晚期乳腺癌二线内分泌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1 0.3.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临床指南
        1 0.3.2. 1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2. 2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谈话
        1 0.3.2. 3 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前准备
        1 0.3.2. 4 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化疗±靶向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附录Ⅶ)
        1 0.3.3 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临床指南
        1 0.3.3. 1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人群选择
        1 0.3.3. 2 抗HER2单抗使用的注意事项
        1 0.3.3. 3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谈话
        1 0.3.3. 4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前准备
        1 0.3.3. 5 晚期乳腺癌抗HER2治疗的选择和注意事项(详见14.2章节内容)
    1 0.4 终末期乳腺癌姑息治疗临床指南
        1 0.4.1 适应人群
        1 0.4.2 终末期乳腺癌患者姑息治疗前谈话
        1 0.4.3 主要措施
        1 0.4.4 肿瘤相关症状的控制
        1 0.4.4. 1 疼痛
        1 0.4.4. 2 厌食和恶病质
        1 0.4.4. 3 恶心和呕吐
        1 0.4.4. 4 疲乏
        1 0.4.4. 5 昏迷
11乳腺癌患者随访与康复共识
    11.1随访和评估
    11.2临床处理和康复指导
12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
    12.1乳房重建的目的
    12.2乳房重建的指征
    12.3乳房重建的类型
    12.4乳房重建的原则与注意事项
    12.5术后放疗与乳房重建的关系
    12.6乳房重建术后评价系统
13乳腺原位癌治疗指南
    13.1乳腺原位癌的诊断
    13.2 LCIS初诊的治疗
    13.3 DCIS初诊的治疗
    13.4原位癌复发的风险和处理
    13.5乳腺DCIS治疗方式选择的参考
14 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14.1 HER2检测和结果判定标准
    14.2 HER2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治疗原则
    14.3 HER2阳性乳腺癌辅助治疗原则
    14.4 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
15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
    15.1局部和区域复发的定义
    15.2诊断
    15.3治疗原则
16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
    16.1概述
    16.2骨转移的诊断方法
    16.3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
    16.4骨转移的治疗
    16.5乳腺癌骨转移双膦酸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17乳腺癌患者BRCA1/2基因检测与临床应用
    17.1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发病风险
    17.2 BRCA1/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决策
    17.3对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的建议
    17.4 BRCA1/2基因突变检测流程、质控及报告内容和解读规范
18乳腺癌多基因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指南
19乳腺肿瘤整合医学的其他问题
    19.1乳腺癌的中医治疗
    19.2乳腺癌营养治疗指南
附录

四、地塞米松对炎性疼痛的疗效(论文参考文献)

  • [1]解散汤治疗急性咽喉炎风热证临床研究[J]. 季静华,黄洁,徐浩,邵亮,江晓婷. 陕西中医, 2022(01)
  • [2]龙脑精油抗炎镇痛、活血化瘀、抗痤疮功能预测与验证[D]. 肖珊珊. 江南大学, 2021
  • [3]奥硝唑合剂联合一次性根管填充治疗对牙体牙髓病患者咬合力、咀嚼效能的影响[J]. 屈灵. 医学信息, 2021(23)
  • [4]盐酸左氧氟沙星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急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J]. 唐军,胡敏,赵世杰,梁兴明,杨强威.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21(06)
  • [5]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辅治急性虹膜睫状体炎的临床效果比较[J]. 周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02)
  • [6]负载CDMP-1和DEX的盘状脂质纳米粒对膝关节炎新西兰兔血清和滑膜组织中炎性因子的影响观察[J]. 吴晓东,李朋朋,程建,霍维玲,李国栋. 山东医药, 2021(33)
  • [7]肋间神经阻滞复合氢吗啡酮静脉镇痛对老年胸腹手术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惠庭旗玉,李祺,王裕生. 中国医师杂志, 2021(11)
  • [8]常规药物联合膀胱水压扩张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患者的临床效果[J]. 黄朝晖.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32)
  • [9]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的临床效果[J]. 张俊丽. 临床研究, 2021(11)
  • [10]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癌症杂志, 2021(10)

标签:;  ;  ;  ;  ;  

地塞米松对炎症性疼痛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