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产业化发展初探

担保产业化发展初探

一、担保产业化发展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刘娜娜[1](2021)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农业价值链金融是涉农金融模式创新的结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经形成了农业专业合作社主导、龙头企业主导和买方担保三种典型模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力量。农业价值链金融有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还能够弥补农户信用水平不足及实现农业价值链增值。但是,在实践中因农业产业化水平、小农户的信用水平不高,加上金融机构的供给能力不足,影响了农业价值链金融作用的发挥。通过分析美国、秘鲁、日本三国的农业价值链金融运作模式,我国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应加强要素聚集和融合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来提升农户整体信用水平,以多元金融主体互动来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能力,进而不断推进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完善。

张婷婷[2](2021)在《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文中指出从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开始,中央一共发布了23个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重心都集中到了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上,突出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也表明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性、紧迫性。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证明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抓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体现了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2018年、2019年、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科学规划,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聚焦乡村振兴,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经济和民生的根本,而且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古语云“民以食为天”。马克思指出:“农业劳动是其他一切劳动得以独立存在的自然基础和前提”。(1)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从古至今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农耕文明根基深厚。农业是人民生活的源泉,是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农业实力强,国家才能强大。农业起到安邦济民的作用,是治国的关键,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的决策部署,也是中央自新农村建设以后再次将“三农”问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乡村振兴直接关乎现代化农村经济体系的建立,也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根据发展经济学和城乡二元经济理论,乡村振兴首先需要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所以振兴乡村经济是乡村振兴战略首要内容。而乡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要素的投入,尤其是持续大量的金融资本的投入,这就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覆盖面广、专业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农村金融改革是农村金融能够更好地支持乡村振兴的使命与责任,乡村振兴也为农村金融改革带来重要的机遇,同时农村金融改革更需要现代农业这个大市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仍然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倍差长期高达2.5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十分明显,东部受益于改革开放、要素流入以及较快的城镇化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了率先发展,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农民收入和消费的城乡差距也相对较小。金融发展方面,东部农村金融机构种类更加丰富、网点覆盖更广、渗透率更高、金融服务能力更强。相对而言,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农民收入渠道有限,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增长较慢,农村金融机构相对单一,渗透率低,金融服务能力偏弱,尤其是广大偏远的西部地区获取优质金融服务的难度仍然较大。为此,应着手解决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积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构建促进乡村振兴的金融推进机制。那么,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我国以“起点低、发展滞后、政府高度重视”为基本特征的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乡村振兴?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影响农民收入和消费方面呈现出何种规律?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是否造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是否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这些问题均是我国农村经济、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现实存在且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也是研究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回答上述几个基本问题不仅有助于评价我国促进农村金融发展政策的实施效果,而且可以动态地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角度理解农村经济发展规律。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金融资本理论、农村金融发展理论出发,全面分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性、主要内容和任务,以及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分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别分析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和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供给。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进行实证研究:以理论机制的分析为基础,运用滚动回归模型和TVP-SV-VAR模型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视角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同时,运用我国30个省市2002-201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实证研究了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农村金融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强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次之,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应是最弱的。农村金融发展可以从供给、需求两个层面以及资金融通和风险管理两个途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并且具有明显时变特征。从时点差异看,新时代的影响强度最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时期影响次之,农村改革初期最低,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在这三个时期呈现出台阶式上升的特征。从期限差异看,短期效应最弱,中期有所增强,长期影响强度最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影响以中长期效应为主。从区域差异看,东、中、西的阶梯性差序格局,东部区域的影响强度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从实证分析还可以得出,农村金融发展的乡村振兴效应存在着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体现在长短期限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因此有实现再平衡的必要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应当以基础性制度建设和长期性战略为基本方向。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以东北地区的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农村金融机构为例,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村金融对乡村振兴支持的相关经验,并提出了金融支持要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的思路,最终提出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包括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政策支持体系、金融生态环境、风险分担机制等。

潘荣根,韩兰华,汪桥[3](2021)在《我国农村合作组织融资模式研究——基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农业生产资金不足一直制约着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传统以农村合作组织为核心的资金互助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户生产资金不足问题。文章分析当前农村合作组织"内部"资金互助和"内部+外部"信用合作两种典型融资模式存在的不足,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视角提出以联合体内各经营主体之间商业信用为核心、以农产品订单未来收益权质押和应收账款质押为媒介的新型农业供应链融资模式,并对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提出政策建议。

于东序[4](2021)在《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研究》文中指出

翟晓洁[5](2021)在《河北栾城农村信用联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案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从多个方面对国内农业发展了提供较多的政策保证和政策扶持。但就现阶段国内农业发展现状而言,我国城乡差距依旧较大,“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高效发展农业生产,促使农村变美,农民变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手段,其中,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是高效发展农业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方式,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也可以提升农村金融经济活力水平,进一步增强国家总体农村金融经济实力。要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强农业总体实力,离不开金融系统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大力支持。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助推农业产业化是农村地区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结合文献研究法和访谈调研法进行研究分析,在了解农村金融相关理论基础上,通过河北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来分析栾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对河北栾城农信社进行走访问询,切实了解栾城农信社的支农现状,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地区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栾城农信社支农过程中始终存在贷款程序繁琐且投入规模有限、对于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农村金融产品种类较少且创新性不足、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并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分析发现主要是由于农村金融机构融资贷款程序复杂、金融科技水平存在一定的欠缺、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意识较低、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透明性不足、政府的政策激励相对不足所造成的,通过深入分析其造成问题的原因后,结合农村及农业产业化实际发展需要,栾城农信社等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应该简化涉农信贷程序,缩减信贷成本;利用金融科技提升现代化金融水平;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来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来降低金融机构支农过程中总风险水平;政府也应从实际出发,强化政策激励,建立奖励机制以及风险补偿机制加大金融系统对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力度。作为研究河北省栾城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少数文献之一,本文对促进栾城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农村金融问题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并对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地方金融机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魏超[6](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农业产业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形式受到广泛关注,农业产业化的推进,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目前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需求,但仍存在资金需要大于供给的现状,这也成为阻碍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重点研究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可供选择的对策和建议。

苏开礼,赖庆奎[7](2021)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支持研究》文中提出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银行业、保险业以及担保融资等金融行业提供了一定支持,这对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存在涉农贷款较难、金融产品单一、农村信用环境较差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金融行业作用的发挥。分析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探索了解决方法,以期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的作用,促进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为以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孙伟[8](2020)在《基于DEMATEL方法的新兴技术产业化融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新兴技术是提高国家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但是资金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新兴技术产业化的瓶颈之一。构建新兴技术产业化融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运用DEMATEL方法,实证检验不同因素对新兴技术产业化融资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融资扶持政策、资金渠道可选择性、共享信息有效性等因素对新兴技术产业化融资具有显着直接影响;资金供求匹配性、融资产品创新、信息共享方式等因素易受到其它微观因素影响,对产业化融资具有显着间接影响;担保费用、配套服务综合性及配套服务专业性等因素对产业化融资同时具有显着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据此,提出新兴技术产业化融资对策建议。

孔宁[9](2019)在《农行H支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当前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持续健康发展,就需要加大对农村生产要素和金融要素的优化力度,释放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通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而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进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主体的各方面助推,其中资金的助推是极其重要的。资金的来源主要有政府的资金拨款、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贷款以及个人资金积累等途径,目前缺乏资金助推是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结合农行H支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的现实状况,深入地剖析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商业银行助推的制约因素,并着重提出改善农业产业化金融创新的建议。研究农行H支行助推本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一方面,能够探索规范引导农村金融发展之路,改善农业产业目前存在的金融缺位状况;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农业产业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为农业银行推动青岛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一条新路径,有效的解决“三农”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发展农业产业、推动区域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本论文内容主要分六个章节:第一章为前言;第二章为研究的理论概述;第三章为农业银行H支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第四章为国内外银行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总结;第五章为农行H支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第六章为对政府支持农行H支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研究指出农行H支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要从进一步明确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职能,加大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的助推力度,加大对龙头加工企业的资金支持,改进金融服务和加强市场调研与风险管控五个方面进行突破。并对政府从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改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化金融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李晓龙[10](2019)在《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文中研究指明论文是关于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关系问题的研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增强农业发展效率,拓展农民增收领域,以及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是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步入新阶段的重要特征。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不仅需要改善目前滞后的农村基础设施,也要消除农村产业融合过程中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更要突破制约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要素供给瓶颈。在这些供给要素中,尤其以资金和技术的需求最为旺盛,由此也迫切需要深化农村金融服务,通过扩大农村金融规模、优化农村金融结构以及提高农村金融效率等途径加大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支持;同时还需要加快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业技能培训等途径增强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支持。因此,系统地研究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1)研究的主要内容1)系统构建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在科学界定相关概念定义及内涵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间的作用机理,探究了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测度依据与方法。2)统计分析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问题。首先描述性分析了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及主要业态现状,系统讨论了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变动趋势、省际分布特征以及区域差异特征。然后分别分析了农村金融深化和农业技术进步的现状,以及农村金融深化和农业技术进步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与问题。3)实证研究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基于2008-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FE、PCSE、FGLS、SYS-GMM、空间计量、门槛回归等计量方法,分别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并从农业技术进步的视角,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深化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传导机制。4)探索设计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与政策建议。基于理论与实证的研究结论,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设计了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及二者配合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并提出了促进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应政策建议。(2)研究的主要结论1)考察期内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特征。测算结果表明:2008-2016年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提升十分明显,年均增长率高达11.97%。以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为区域划分标准,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东部地区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但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增长速度来看,中西部地区则要明显快于东部地区。衡量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的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对数离差均值在整体上呈现出逐年递减趋势,说明中国省际之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正在不断缩小。2)农村金融深化显着提升了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综合采用FE、PCSE、FGLS以及SYS-GMM等计量方法的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农村金融深化有利于提升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与此同时,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相比于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加显着。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发现,地区之间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农村人力资本以及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是造成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3)农业技术进步不仅有利于提升本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还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技术扩散效应)促进了相邻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传统计量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显着促进了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空间计量结果则发现,一个地区的农业技术进步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周边相邻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即农业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的技术扩散效应。进一步运用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发现,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且农业技术进步对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收敛产生了显着的促进作用。4)农村金融深化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显着提升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即农业技术进步是农村金融深化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交互作用模型检验发现,农村金融深化有效提高了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正向作用。中介效应模型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是农村金融深化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作用途径,从而揭示了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传导机制。进一步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发现,随着农村金融深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效应不断增强,再次验证了农村金融深化通过促进农业技术进步,进而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了正向作用。5)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构建农村金融深化和农业技术进步及二者相互配合的长效机制。农村金融深化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产品创新机制、风险分散机制和协调合作机制;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供给推动机制、需求拉动机制以及示范带动机制;农村金融深化与农业技术进步配合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融资保障机制、服务支撑机制以及环境优化机制。(3)研究的重要观点1)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振兴,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则是振兴乡村产业的根本途径。必须依靠农村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加快培育农村新业态、新产业,建立现代化的农村产业体系来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2)中国区域之间的发展差异较大,农村金融深化需要充分结合区域特征,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的农村金融深化策略,以有效推动区域农村产业融合的持续健康发展。3)制定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地理空间因素,通过技术要素的空间有效配置形成新的增长点,以带动相邻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协同发展。4)农村金融深化与农业技术进步的有效配合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至关重要。必须依靠农村金融深化,积极发展农业科技金融,促进农业科技要素与金融要素的优化配置,增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驱动力。5)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最关键是人才兴旺。没有农民的知识化、技能化、职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农村兴旺繁荣就只能是空中楼阁。要鼓励有志青年在农村创业、就业、安居乐业。(4)研究的政策建议1)以农村金融改革为契机强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供给。完善多层次金融支持政策,缓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融资约束;持续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强化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2)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含量。健全农业科技人才支持政策,培育农村“众创空间”,发挥产业集群创新优势,强化科技与农业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发展对接、创意设计与生产经营对接。3)以地区资源禀赋为前提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多元化并存发展。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和政策差异,积极探索农业内部融合、纵向融合、横向融合、技术渗透型融合、复合型融合等多元化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4)以培育多元融合主体为重点增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高度重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带动作用,鼓励供销社、邮政系统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焕发活力,同时增强农户参与农村产业融合的能力。5)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基础改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农村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降低涉农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整体盈利能力。6)以相关制度建设为依托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破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土地供给瓶颈;同时完善监管制度和统计制度,指导和推动农村产业融合有序发展。

二、担保产业化发展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担保产业化发展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
    (一)农业价值链及农业价值链金融的概念
    (二)我国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发展现状
    (三)农业价值链金融的发展特征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模式及规律总结
    (一)农业专业合作社主导模式:黑龙江玉米合作社为例
        1. 案例情况。
        2. 运行机制。
        3. 运行的效果及特征。
    (二)龙头企业主导模式:金融扶贫陕西模式为例
        1. 案例情况。
        2. 运行机制。
        3. 运行效果及特征。
    (三)买方担保模式:电商平台担保模式为例
        1. 案例情况。
        2. 运行机制。
        3. 运行效果及特征。
    (四)发展规律总结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价值链金融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作用
        1. 降低信息不对称。
        2. 降低交易成本。
        3. 弥补信用度不足。
        4. 实现价值增值及共享。
    (二)局限性
        1. 嵌入范围受限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
        2. 嵌入水平受限于信用机制。
        3. 金融供给能力持续性存疑。
四、国外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的经验借鉴
    (一)国外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模式
        1. 美国:
        2. 秘鲁:
        3. 日本:
    (二)经验借鉴
        1. 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 金融机构应发挥好引导作用。
        3. 农业企业应发挥好带动作用。
        4. 农户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五、政策建议
    (一)强化要素聚集与融合,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二)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升农户的信用水平
    (三)推动多元金融主体互动,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能力

(2)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可能的创新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马克思经济学的农业农村发展理论
        2.1.1 马克思的城乡关系理论
        2.1.2 马克思的农村集体经济理论
        2.1.3 马克思的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
    2.2 马克思的金融资本理论
        2.2.1 马克思的生息资本理论
        2.2.2 马克思的信用与信用制度理论
    2.3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3.1 金融抑制与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3.2 金融深化与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3.3 金融约束与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4 相关文献综述
        2.4.1 国外农村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
        2.4.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
        2.4.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2.4.4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相关研究
        2.4.5 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研究
        2.4.6 对现有文献的述评
第3章 我国乡村振兴及其金融支持的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分析
        3.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3.1.2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内容
        3.1.3 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
    3.2 我国乡村振兴的进程与现状
    3.3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必要性
    3.4 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分析
        3.4.1 乡村振兴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
        3.4.2 乡村振兴过程中的主要金融需求
        3.4.3 乡村振兴金融支持的对象主体
    3.5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供给分析
        3.5.1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演变
        3.5.2 农村金融供给现状与问题
第4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时变效应分析
    4.1 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分析
        4.1.1 供需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4.1.2 金融功能层面的影响机制分析
    4.2 变量、数据和时变性检验
        4.2.1 变量和数据说明
        4.2.2 时变性检验
    4.3 实证研究
        4.3.1 TVP-SV-VAR模型
        4.3.2 农村金融发展指数合成
        4.3.3 实证结果分析
    4.4 小结
第5章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5.1 模型和数据说明
        5.1.1 PVAR模型构建
        5.1.2 变量和数据
    5.2 实证研究
        5.2.1 平稳性检验和模型估计结果
        5.2.2 脉冲响应分析
        5.2.3 方差分解
    5.3 区域差异分析
    5.4 小结
第6章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分析
    6.1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6.2 长春发展农商银行支持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6.3 小结
第7章 我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与策略
    7.1 构建完善的金融机构支持体系
        7.1.1 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
        7.1.2 充分发挥商业性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
        7.1.3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7.1.4 促进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健康良性发展
    7.2 构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
        7.2.1 货币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2.2 信贷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2.3 监管政策支持乡村振兴
    7.3 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环境
        7.3.1 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7.3.2 加快土地经营权等农村资产市场建设
    7.4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
        7.4.1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体系
        7.4.2 建立农村金融风险分担机制
    7.5 加快贷款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发展
        7.5.1 创新土地等抵质押方式
        7.5.2 促进担保机构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我国农村合作组织融资模式研究——基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农村合作组织融资模式分析
    (一)“内部”资金互助合作模式
    (二)“内部+外部”信用合作模式
二、农村合作组织供应链融资模式分析
    (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订单融资模式
    (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金融机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二)引进农业保险公司,完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
    (三)重点打造地方特色农业产业链,培育地方产业龙头
    (四)因地制宜,试点推进,探索适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融资模式

(5)河北栾城农村信用联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化优态发展
        1.2.2 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发展水平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访谈调查法
    1.5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1.5.1 主要创新点
        1.5.2 存在的不足
第2章 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2.1 农业产业化内涵
    2.2 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理论基础
        2.2.1 农村金融理论
        2.2.2 金融发展理论
        2.2.3 规模经济理论
第3章 栾城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案例分析
    3.1 栾城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3.2 栾城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3.2.1 栾城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建概况
        3.2.2 栾城农信社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特色金融产品
        3.2.3 栾城农信社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3.3 栾城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
        3.3.1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聚集
        3.3.2 增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3.3 联动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第4章 栾城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足之处及原因分析
    4.1 栾城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不足之处
        4.1.1 贷款程序繁琐且投入规模有限
        4.1.2 支持农业科技发展力度不足
        4.1.3 农村金融产品较少且创新性不足
        4.1.4 农信社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有待完善
    4.2 栾城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不足的原因
        4.2.1 融资贷款流程复杂
        4.2.2 金融科技水平存在欠缺
        4.2.3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意识较低
        4.2.4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未完全透明化
        4.2.5 政策激励相对不足
第5章 栾城农信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简化涉农信贷程序,缩减信贷成本
    5.2 利用金融科技,提升现代化金融服务水平
    5.3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支撑特色农业产业
    5.4 完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降低总体风险水平
    5.5 从实际出发,强化政策激励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金融支持促进农业生产的集约化
    (二)金融支持引导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与规模化
    (三)金融支持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和完善
    (四)金融支持增强农业抵抗风险能力
二、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
    (一)农村金融机构功能不健全,配套措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二)农业金融担保体系不完善,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缺失
    (三)农业保险机制不健全
    (四)政府支持缺乏力度,资本融资渠道较窄
    (五)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欠佳
三、农业产业化发展金融支持的路径选择
    (一)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
    (二)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完善农村担保体系建设
    (三)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链,完善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四)地方政府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政策引导和扶持,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融资环境
    (五)推进农村金融市场体制改革,激活农村金融市场活力
结语

(7)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支持的现状
    1.1 银行业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1.2 保险业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1.3 担保融资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2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2.1 涉农贷款较难
    2.2 金融产品单一
    2.3 农村信用环境较差
3 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支持的发展方向
    3.1 拓宽多元融资渠道,增加资金有效供给
    3.2 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3.3 健全农业担保体系,开展多元担保业务
4 结束语

(8)基于DEMATEL方法的新兴技术产业化融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新兴技术产业化融资微观影响因素分析
    1.1 基于资金渠道维度的微观影响因素
    1.2 基于资金配置维度的微观影响因素
    1.3 基于信息共享维度的微观影响因素
    1.4 基于担保服务维度的微观影响因素
    1.5 基于配套服务维度的微观影响因素
2 实证检验
    2.1 调研
    2.2 方法选择
    2.3 实证检验结果
    2.4 检验结果分析
        2.4.1 影响度分析
        (1)影响程度最大的因素为产业化融资扶持政策(Df2=1.863)。
        (2)影响度次高的因素是资金渠道可选择性与担保费用水平(Df1=1.492、Df9=1.196)。
        (3)影响度较高的因素是配套服务专业性与配套服务综合性(Df11=1.152、Df12=1.112)。
        2.4.2 被影响度分析
        (1)被影程响度最显着的因素为资金供求匹配性(Rf3=2.296)。
        (2)被影响程度次显着的因素是配套服务综合性与配套服务专业性(Rf12=1.719、Rf11=1.543)。
        (3)被影响程度较显着的因素是融资产品创新与担保费用水平(Rf4=1.503、Rf9=1.481)。
        2.4.3 中心度分析
        (1)中心度数值最高的因素为配套服务综合性与配套服务专业性(Df12+Rf12=2.831、Df11+Rf11=2.695)。
        (2)中心度数值次高的因素是担保费用水平(Df9+Rf9=2.677)。
        (3)中心度数值较高的因素是融资扶持政策与资金供求匹配性(Df2+Rf2=2.594、Df3+Rf3=2.553)。
        2.4.4 原因度分析
3 新兴技术产业化融资对策建议
    3.1 资金渠道扩容方面
    3.2 资金配置创新方面
        第一,采取“精准+深耕”策略,提升资金供求匹配性。
        第二,采取“广度+深度”策略,加大融资产品创新力度。
    3.3 信息共享优化方面
    3.4 担保服务推广方面
    3.5 配套服务提升方面
4 结语

(9)农行H支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研究的理论概述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商业银行
        2.1.2 金融支持
        2.1.3 产业化
        2.1.4 农业产业化
    2.2 相关理论
        2.2.1 金融支持理论
        2.2.2 农村金融理论
        2.2.3 最优金融结构理论
        2.2.4 经济增长理论
第3章 农业银行H支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青岛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概况
        3.1.1 青岛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果
        3.1.2 青岛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2 农业银行H支行的基本概况
    3.3 农业银行H支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的措施
        3.3.1 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3.3.2 制定信贷助推策略
        3.3.3 合理配置贷款品种
        3.3.4 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
    3.4 农行H支行支持农业产业化的成效
    3.5 农行H支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5.1 客户营销难度不断增加
        3.5.2 业务发展速度减缓趋势明显
    3.6 农行H支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制约因素
        3.6.1 农业企业自身现金流不足
        3.6.2 抵质押担保难度较大
        3.6.3 信贷风险防控难度加大
第4章 国内外银行助推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总结
    4.1 国外金融机构助推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总结
        4.1.1 美国金融机构助推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总结
        4.1.2 德国金融机构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总结
    4.2 国内银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总结
        4.2.1 工商银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总结
        4.2.2 青岛银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总结
        4.2.3 青岛农商银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总结
    4.3 国内银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经验总结
第5章 农行H支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5.1 进一步明确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职能
    5.2 加大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的助推力度
    5.3 加大对龙头加工企业的资金支持
        5.3.1 重点支持国家和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5.3.2 重点支持有特色、有地区优势的农业产业化企业
        5.3.3 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创新
        5.3.4 重点支持财政部门扶持的龙头企业
    5.4 改进金融服务
        5.4.1 统筹业务产品
        5.4.2 加强营销服务
        5.4.3 积极创新担保方式
        5.4.4 提高办贷效率
        5.4.5 用好政策优势
        5.4.6 扩大授信授权
        5.4.7 开展投资业务
    5.5 加强市场调研与风险管控
        5.5.1 加强客户动态管理
        5.5.2 落实风险担保措施
第6章 对政府支持农行H支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6.1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6.1.1 建立健全与商业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相关的法律法规
        6.1.2 创立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
        6.1.3 完善对农行H支行的长效扶持机制
    6.2 改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化金融环境
        6.2.1 加强农户金融知识教育
        6.2.2 健全特色农业产业化信贷担保体系
    6.3 建立稳定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关系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问题及背景
    1.2 研究的目标及思路
    1.3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4 研究的资料及来源
    1.5 研究的特色及创新
2 理论借鉴、文献综述与经验考察
    2.1 理论借鉴
        2.1.1 农村金融深化相关理论
        2.1.2 农业技术进步相关理论
        2.1.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相关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2.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2.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2.3 经验考察
        2.3.1 美洲实践经验考察
        2.3.2 欧洲实践经验考察
        2.3.3 亚洲实践经验考察
    2.4 本章小结
3 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
    3.1 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念界定
        3.1.1 农村金融深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3.1.2 农业技术进步的概念及其内涵
        3.1.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概念及其内涵
    3.2 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
        3.2.1 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
        3.2.2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
        3.2.3 农村金融深化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作用机理
        3.2.4 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
    3.3 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量化测度
        3.3.1 农村金融深化的测度依据与方法
        3.3.2 农业技术进步的测度依据与方法
        3.3.3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测度依据与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4.1 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4.1.1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及主要业态
        4.1.2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现状分析
    4.2 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4.2.1 农村金融深化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4.2.2 农业技术进步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4.3 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
        4.3.1 农村金融深化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
        4.3.2 农业技术进步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农村金融深化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证检验
    5.1 引言
    5.2 实证研究设计
        5.2.1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5.2.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5.2.3 典型化事实
    5.3 经验检验与结果分析
        5.3.1 基准检验结果分析
        5.3.2 区域差异检验结果分析
        5.3.3 稳健性检验
    5.4 进一步讨论: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5.4.1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5.4.2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农业技术进步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证检验
    6.1 引言
    6.2 实证研究设计
        6.2.1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6.2.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6.3 经验检验与结果分析
        6.3.1 传统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6.3.2 空间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6.3.3 稳健性检验
    6.4 进一步讨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收敛性分析
        6.4.1 空间收敛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6.4.2 空间收敛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农村金融深化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传导机制检验——基于农业技术进步的视角
    7.1 引言
    7.2 实证研究设计
        7.2.1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7.2.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7.2.3 典型化事实
    7.3 经验检验与结果分析
        7.3.1 交互作用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7.3.2 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7.3.3 稳健性检验
    7.4 进一步讨论:农村金融深化的门槛特征分析
        7.4.1 门槛模型设定与参数估计方法
        7.4.2 门槛效应检验与估计结果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8.1 农村金融深化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8.1.1 产品创新机制
        8.1.2 风险分散机制
        8.1.3 协同合作机制
    8.2 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8.2.1 供给推动机制
        8.2.2 需求拉动机制
        8.2.3 示范带动机制
    8.3 金融技术配合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
        8.3.1 融资保障机制
        8.3.2 服务支撑机制
        8.3.3 环境优化机制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政策建议
        9.2.1 以农村金融改革为契机强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供给
        9.2.2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技术含量
        9.2.3 以地区资源禀赋为前提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多元化并存发展
        9.2.4 以培育多元融合主体为重点增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能力
        9.2.5 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为基础改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条件
        9.2.6 以相关制度建设为依托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论文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
    C.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研的科研项目
    D.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四、担保产业化发展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价值链金融发展研究[J]. 刘娜娜. 西南金融, 2021(10)
  • [2]我国乡村振兴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D]. 张婷婷. 吉林大学, 2021(01)
  • [3]我国农村合作组织融资模式研究——基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视角[J]. 潘荣根,韩兰华,汪桥.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5)
  • [4]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研究[D]. 于东序. 东北农业大学, 2021
  • [5]河北栾城农村信用联社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案例分析[D]. 翟晓洁. 河北金融学院, 2021(07)
  • [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研究[J]. 魏超.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1(04)
  • [7]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金融支持研究[J]. 苏开礼,赖庆奎. 山西农经, 2021(05)
  • [8]基于DEMATEL方法的新兴技术产业化融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孙伟.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21)
  • [9]农行H支行助推青岛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 孔宁.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10]农村金融深化、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D]. 李晓龙. 重庆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担保产业化发展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