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53和p2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p53和p2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一、p53、p2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珍,董杏,宿晓晓,杜艳敏,张欢欢,曾宪旭[1](2021)在《ING4、p53和p21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生长抑制因子蛋白家族成员4 (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 memember 4,ING4)、p53和p21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30例)和子宫内膜样癌组(子宫内膜样癌组织60例)中ING4、p53和p21的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比较20例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NG4、p53和p2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样癌组中ING4和p21的阳性表达率低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样癌组中p5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均P<0.05)。在不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组织中ING4、p53和p21蛋白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NG4和p21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均P<0.05),p53在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结论 ING4及p21的表达在子宫内膜样癌中降低,p53表达则升高。ING4、p53及p2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有关。ING4-p53-p21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样癌中发挥重要作用。

乐露露[2](2021)在《子宫内膜癌关键基因的筛选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来源于子宫内膜上皮的一组恶性肿瘤。E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正在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妇女的健康。目前治疗的方案主要是以手术为主,其次是以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等辅助手段进行综合治疗。最近几年,早期诊断,手术,放疗和化疗可以显着改善治疗效果,但对治疗早期病灶并需要保留生育能力,晚期和复发的患者仍然有限。因此,探寻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及耐药的潜在分子机制,寻找新颖的生物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靶点迫在眉睫。当今临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开发可临床应用且功能强大的生物标记物,以预测预后并选择更可能受益患者的治疗。为了改善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预后,需要发展可独立预测的更强大的生物标志物。子宫内膜癌的演化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步骤发展的过程,主要与原癌基因的激活与抑癌基因的丢失或突变有关。目前多种原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的发现能部分阐明肿瘤的发生机制。如果这些基因能够合理的解释肿瘤的某些生物学行为,为进一步临床治疗提供依据,那么这些基因有可能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靶点,而深入研究这些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功能则是重要前提。由于芯片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广泛应用,积累了越来越多的有关肿瘤研究领域的基因组学数据,这些数据库为肿瘤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便利。由于子宫内膜癌发病机理复杂,参与EC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基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研究的目是运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全基因组差异表达基因和子宫内膜癌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探讨EC发病机制和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EC的早期筛查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实验方法:1.数据处理:我们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子宫内膜癌的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综合分析,我们对3个独立的数据集的可用转录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鉴定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信号通路筛选和评估成髓细胞瘤转录因子第2亚型(MYB proto-oncogene like 2,MYBL2)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的关系。2.临床验证: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验证子宫内癌组织中MYBL2基因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3.细胞增殖实验:建立了两个代表性的EC细胞模型,观察sh-MYBL2抑制MYBL2表达时EC细胞的增殖能力。RNA-seq实验技术分析MYBL2沉默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模型转录组的影响。结果:1.TCGA联合GEO数据库(3个数据集)共筛选出5个DEGs,即ASPA、MYBL2、TROAP、CCNB2和CDC25C(P均<0.05);5个DEGs中,MYBL2高低表达EC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织低分化、Ⅱ型EC患者MYBL2基因高表达比例分别高于高分化、Ⅰ型患者(P均<0.05)。2.本研究通过子宫内膜癌信号通路的筛选,发现MYBL2在B-MYB/FOMX1信号通路起重要作用。子宫内膜癌经典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EGF、IGF、TGF在子宫内膜癌中低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生存无关,最终筛选出关键基因MYBL2。3.MYBL2在子宫内膜癌中存在明显的拷贝数变异(copy-number variation,CNV)(p<0.001),主要的变异形式为基因扩增,且拷贝数的扩增明显上调了MYBL2 m RNA表达水平(p<0.001),携带MYBL2基因CNV的子宫内膜癌患者OS与DFS均明显低于不携带该基因CNV的患者(P<0.05)。II型子宫内膜癌中MYBL2的CNV变异更显着(P﹤0.05)。4.MYBL2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不良预后有关(P<0.05),与患者患病年龄、月经情况和FIGO分期无显着性关联(P>0.05)。5.临床验证结果发现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YBL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应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且在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MYBL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过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分级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6.MYBL2基因表达的下调可以显着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B和AN3CA体外细胞增殖,并使子宫内膜癌细胞阻滞在G1期,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凋亡。7.RNA-seq技术和通路富集分析,发现MYBL2与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这两个通路密切相关,可以激活与细胞增殖有关的基因表达。结论:1.子宫内膜癌全基因组差异性表达分析,发现MYBL2在子宫内膜癌中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因此MYBL2基因是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2.本研究首次发现,MYBL2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存在明显拷贝数的扩增,拷贝数的扩增影响其表达和生存,说明MYBL2的DNA变异促进了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3.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YBL2呈高表达,且与不良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提示MYBL2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MYBL2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增殖,抵抗凋亡,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中起关键作用,说明MYBL2在子宫内膜癌进展中发挥其致癌作用。5.MYBL2可能作为一种新的EC患者预后和治疗指标的生物标志物。

李青[3](2020)在《MAGE-A3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在世界各地癌症相关死亡的原因中排名第四位,它是全世界妇女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宫颈癌的治疗方案包括放疗、化疗和手术等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由于复发和转移,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然不高。因此,需要开发新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以期减少复发,提高生存率。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3(Melanoma-associated antigen A3,MAGE-A3)基因是一种癌症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CTA)基因,其表达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得到证实,包括黑色素瘤、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肺癌和胰腺癌等。近年来研究表明,MAGE-A3在许多肿瘤类型中的异常表达与不良的临床结局相关。但有关MAGE-A3在宫颈癌中的作用研究较少。为了研究MAGE-A3与宫颈癌的关系,本课题组前期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印迹法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MAGE-A3在正常宫颈组织与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MAGE-A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且其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呈正相关趋势。进一步在宫颈癌细胞系及永生化正常宫颈细胞株(End1/E6E7)中检测MAGE-A3的表达,结果表明,与永生化宫颈细胞株相比,MAGE-A3的m RNA的蛋白水平在宫颈癌细胞株明显增高。基于上述研究的结果,本研究重点探讨MAGE-A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宫颈癌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理论和研究依据。第一章MAGE-A3基因过表达及沉默的宫颈癌细胞株的构建与鉴定目的:检测宫颈癌细胞系中MAGE-A3的表达,构建过表达和沉默MAGE-A3宫颈癌细胞株,为探讨MAGE-A3在宫颈癌中的作用提供基础。方法:1.选取宫颈癌细胞株(Hela、Siha、C33A、Caski)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 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2.测宫颈癌细胞株中MAGE-A3的m RNA和蛋白表达量。3.构建MAGE-A3过表达宫颈癌细胞株:应用稳定转染的方法,通过MAGE-A3过表达慢病毒(Lv-MAGEA3)转染宫颈癌细胞,采用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4.构建沉默MAGE-A3宫颈癌细胞株:应用瞬时转染的方法,通过lipofectamine3000将特异性靶向MAGE-A3的si RNA(si-MAGEA3)转染宫颈癌细胞,通过q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筛选出有效的si RNA干扰链。结果:1.在四种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C33A、Caski中,qRT-PCR及WB检测结果均显示MAGE-A3在Hela中表达相对较高,在Siha中表达相对较低。2.选择Siha细胞作为过表达MAGEA3的研究对象,将空载慢病毒阴性对照(Lv-NC)及过表达慢病毒(Lv-MAGEA3)分别转染Siha细胞,q RT-PCR及WB检测显示与Lv-NC组相比,Lv-MAGEA3组明显上调细胞中MAGE-A3的表达(P<0.01)。3.选择Hela细胞作为沉默MAGE-A3的研究对象,将阴性对照si RNA(si RNA-NC)和MAGE-A3特异性si RNA(si MAGEA3-1、si MAGEA3-2、si MAGEA3-3)分别转染Hela细胞,q RT-PCR及WB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Hela-Blank)相比,si RNA-NC组MAGE-A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而si MAGEA3-1、si MAGEA3-2、si MAGEA3-3组均可降低细胞中MAGE-A3的表达,干扰效率分别为(88.31±1.28)%、(77.64±4.33)%和(16.27±3.41)%,其中si MAGEA3-1和si MAGEA3-2沉默MAGE-A3的效率最明显(P值均<0.01)。后续试验选用si MAGEA3-1和si MAGEA3-2作为干扰链。结论:MAGE-A3在Hela细胞中表达相对较高,在Siha细胞在表达相对较低;分别应用MAGE-A3过表达慢病毒和MAGE-A3特异性si RNA,可成功构建MAGE-A3过表达和沉默宫颈癌细胞株。第二章MAGE-A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目的:观察MAGE-A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通过CCK-8、Ed U细胞增殖实验,分析过表达或沉默MAGE-A3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2.通过流式细胞周期及凋亡实验,分析过表达或沉默MAGE-A3对宫颈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1.CCK-8和EdU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AGE-A3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而沉默MAGE-A3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能力。2.流式细胞周期及凋亡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MAGE-A3促进宫颈癌细胞细胞周期进展(S期细胞比例增加),抑制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降低)(P值均<0.05);沉默MAGE-A3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减低),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率升高)(P值均<0.05)。结论:MAGE-A3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进展,抑制凋亡,提示MAGE-A3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促癌的作用。第三章MAGE-A3与KAP1/P53信号通路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关系目的:观察宫颈癌中MAGE-A3对KAP1/P53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MAGE-A3在宫颈癌中发挥促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1.在宫颈癌细胞中过表达或沉默MAGE-A3基因后,采用qRT-PCR和WB检测KAP1、p53 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2.WB检测p53通路下游基因中参与细胞周期(P21,CyclinD1)和凋亡(Bax,Bcl-2)的蛋白表达情况。3.在过表达MAGE-A3的细胞培养基中加入Nutlin3(p53激动剂)继续培养48 h,通过流式细胞周期及凋亡实验,分析宫颈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变化;WB检测p53及p53通路下游基因p21、bax的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1.qRT-PCR和WB检测结果显示,在Siha细胞中过表达MAGE-A3后,KAP1表达上调,p53表达下调;而在Hela细胞中沉默MAGE-A3后,KAP1表达下调,p53表达上调。2.WB检测结果显示,Siha-Lv-MAGEA3组的p53通路下游蛋白P21和Bax表达下调,Cyclin D1和Bcl-2表达上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3表达减低(P值均<0.05);而Hela-si MAGEA3-1和si MAGEA3-2组的检测结果与上述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流式细胞周期及凋亡实验及WB实验显示:Lv-MAGEA3组与对照组Lv-NC组相比,细胞周期S期增加,凋亡率下降;p53、p21、Bax蛋白表达下调(P值均<0.05)。然而,加入Nutlin3后,细胞周期S期降低,G1期上升,凋亡率升高;p53、p21、Bax蛋白表达较Lv-MAGEA3组上调(P值均<0.05)。结论:MAGE-A3通过KAP1/p53信号通路促进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董杏[4](2020)在《ING4、p53、p21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逐n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加上病死率逐年升高,为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据统计2018年全球约有6 3230例子宫内膜癌新增病例和11350例死亡病例。已有研究发现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有关,但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对于子宫内膜样癌发生和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明确。生长抑制因子4(Inhibitor of growth family memember 4,ING4)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近年来被广泛的研究和报道。据报道ING4可通过与p300结合,进而激活p53,诱导p21肿瘤抑制因子的表达,从而调节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目前有研究表明ING4基因参与了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比如在人肺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和黑素色瘤等肿瘤中ING4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然而目前国内外对ING4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作用机制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检测ING4-p53-p21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情况,一方面探讨ING4对子宫内膜样癌的作用,另一方面检测他们在子宫内膜样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子宫内膜样癌提供新的标志物,也为指导子宫内膜样癌的靶向治疗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目的:研究ING4、p53、p2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ING4信号通路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作用,拟为子宫内膜样癌的病理诊断、预防及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ING4、p53和p21的蛋白表达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比较子宫内膜样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NG4、p53和p2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各蛋白的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子宫内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1.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ING4的阳性表达率为23.3%,显着低于不典型增生组53.3%和正常子宫内膜组95.0%,三组相比差异显着(χ2=32.477,P<0.05);低分化子宫内膜样癌组阳性率显着低于中分化及高分化组;随着肌层浸润深度及临床病理分期的增加,ING4的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63.3%,显着高于不典型增生组40.0%和正常子宫内膜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141,P<0.05);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肌层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组织中p53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p21的阳性表达率为28.8%,显着低于不典型增生组63.3%和正常子宫内膜组90.0%,三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172,P<0.05);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临床病理分期及肿瘤肌层浸润深度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组织中p2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ING4、p21蛋白表达量显着高于子宫内膜样癌组织;p53在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的正常子宫内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子宫内膜样癌组织中ING4及p21的阳性表达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p21与ING4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ING4及p21的表达在子宫内膜样癌中显着降低;ING4、p53及p21的表达与子宫内膜样癌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呈负相关。2.ING4与p21表达的降低及p53异常表达参与了子宫内膜样癌的发生发展。ING4通过p53及p21信号通路对细胞周期的调节机制在子宫内膜样癌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预测预后提供一定的帮助。

石昌龙[5](2020)在《KPNA2过表达提示膀胱癌预后不良并通过p53途径促进其增殖及侵袭》文中提出目的:研究KPNA2在膀胱癌(BC)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分析KPNA2促进BC进展的可能机制。材料和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下载410例BC组织和19例癌旁组织的RNA-seq数据,将这些数据导入R统计工具(3.5.2版)进行差异基因的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较为明显的目的基因KPNA2作为研究对象。用R软件筛选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KPNA2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用Kaplan-Meier绘图仪绘制生存曲线,用log-rank检验分析KPNA2在B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KPNA2在4种人膀胱癌细胞系(EJ,T24,5637,J82)和人膀胱上皮细胞株SV-HUC-1中的表达量。转染T24及5637细胞系,对KPNA2基因进行敲除及过表达,并用RT-qPCR和WB验证了转染效率。通过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BC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BC细胞的凋亡和周期,Transwell检测B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WB检测肿瘤蛋白p53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KPNA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上调。KPNA2表达差异与吸烟史、肿瘤分级、组织学亚型等多种临床病理因素有关,KPNA2高表达与膀胱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并且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KPNA2基因沉默后,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周期明显阻滞在G0/G1期,凋亡细胞数量增加。Cyclin D1、BCL2、pro-caspase 3显着降低,p53、Tumor Protein p21(p21)、BCL2Associated X(BAX)、cleaved-caspase 3显着升高。过度表达组的结果与基因敲除组的结果相反。结论:KPNA2预测BC患者的预后不良,通过p53途径促进膀胱癌的增殖及侵袭。

陆丽娟[6](2017)在《UHRF1的稳定性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检测表观遗传调控因子UHRF1、泛素化酶beta-TRCP1及去泛素化酶HAUSP蛋白在I~IV级胶质瘤组织的表达情况,并分析UHRF1、beta-TRCP1及HAUSP蛋白表达与胶-质瘤临床参数的相关性。2分析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泛素化酶beta-TRCP1和去泛素化酶HAUSP表达水平改变对UHRF1蛋白稳定性及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1采用组织免疫化学方法检测UHRF1、beta-TRCP1、HAUSP在I~IV级的胶质瘤组织切片中的蛋白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2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中分别转染携带beta-TRCP1编码序列的N1质粒(beta-TRCP1组)和空质粒(N1组),RT-q PCR方法和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内UHRF1 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采用cck8及Tranwell方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3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中分别转染si-HAUSP和阴性对照(NC),RT-q PCR方法和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两组细胞内UHRF1 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采用cck8及Tranwell方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结果1临床标本组织免疫化学结果显示:(1)UHRF1定位在细胞核,其蛋白在高级别胶质瘤(III/IV)中的表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I/II)。UHRF1蛋白表达与胶质瘤的分级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2)beta-TRCP1大多数定位在细胞核,少数定位在细胞浆,其蛋白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低于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beta-TRCP1蛋白表达与胶质瘤分级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3)HAUSP定位在细胞核,其蛋白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HAUSP蛋白表达与胶质瘤分级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2 U251细胞中转染beta-TRCP1的结果:(1)RTq PCR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N1组和beta-TRCP1组细胞中UHRF1 m RNA相对表达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即过表达beta-TRCP1不影响UHRF1m RNA水平。(2)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beta-TRCP1组中的UHRF1蛋白水平(0.459±0.037)低于N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过表达beta-TRCP1导致U251细胞的UHRF1蛋白水平下降。(3)cck8法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beta-TRCP1组在第5天的增殖能力低于N1组(P<0.05)。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beta-TRCP1可抑制U251细胞增殖能力。(4)Transwell结果显示:转染24h后,beta-TRCP1组细胞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133.00±30.19)显着低于N1对照组(473.33±3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表明过表达beta-TRCP1抑制U251细胞的迁移能力。3 U251细胞中转染si-HAUSP的结果:(1)RT-q PCR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NC组和si-HAUSP组细胞中UHRF1 m RNA相对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结果表明敲低HAUSP不影响U251细胞中的UHRF1 m RNA水平。(2)细胞免疫化学结果显示:转染48 h后,si-HAUSP组细胞中UHRF1蛋白相对水平(0.457±0.089)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表明敲低HAUSP导致U251细胞的UHRF1蛋白水平下降。(3)cck8法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si-HAUSP组在第3-5天的增殖能力显着低于NC对照组,以第3天和第4天细胞增殖抑制最为明显(P<0.01)。实验结果表明敲低HAUSP抑制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4)Transwell法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si-HAUSP组细胞穿过基底膜的细胞数(112.66±12.01)显着低于NC组(340.66±102.00)(P<0.05)。实验结果表明敲低HAUSP抑制U251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1 UHRF1、HAUSP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高于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beta-TRCP1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低于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UHRF1、betaTRCP1以及HAUSP这三者的蛋白表达均与胶质瘤分级具有相关性。2胶质母细胞瘤中,UHRF1蛋白水平受泛素化酶beta-TRCP1负向调控,受去泛素化酶HAUSP正向调控。3 beta-TRCP1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HAUSP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UHRF1蛋白稳定性改变可能是原因之一。图 11 幅;表 10 个;参 121 篇。

朱海丽[7](2015)在《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免疫功能研究及裸鼠移植实验》文中提出背景和目的皮肤移植广泛应用于大面积的烧伤、创伤和外科整形手术。自体皮肤、同种异体皮肤、组织工程皮肤及异种异体皮肤是皮肤移植的主要皮肤来源。自体皮肤移植是修复伤口并且恢复其生理性功能最理想的方法,但是需要在有限的供皮区域内进行多次取皮,以致于自体的皮肤来源往往不足。同种异体皮肤移植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了数十年,并成功抢救了数以万计的生命。新鲜的尸体是同种异体皮肤移植主要的来源,其主要的优点是起到生理屏障的作用,不但减低了感染的风险,而且还有利于防止蛋白、水、热量以及电解质的丢失。然而,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的运用尚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不能永久运用以及供应受限等。组织工程皮肤是人们为解决皮源问题而发明的皮肤代替品,它们可以暂时地覆盖伤口以防止脱水和保持伤口的湿润,但是并不能永久性地作为伤口的修复皮肤,更不能用于大面积或深度的烧伤或者创伤。异种皮肤主要来源于猪皮,有人制备了一种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基质,但仅仅起到一定的屏障作用。虽然异体皮肤移植取得了很大的研究进展,但远远未能达到人们预期期望的效果。随着异体皮肤的需求逐渐增加,寻求新的皮源显得非常有必要。畸胎瘤多发于性腺和机体的中轴及中轴旁部位,常发生在卵巢、睾丸,亦可发生在胃、前列腺、腹膜后、颅内、骶尾部等部位。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是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来源于外、中、内多胚系。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内通常含有皮肤样的组织,显微镜下可见复层鳞状上皮、皮脂腺、及毛囊等组织结构,与正常皮肤组织类似。然而,目前对于畸胎瘤内的这种皮肤样组织的研究甚少,其是否能作为新的皮源用于皮肤移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目的是:(1)分析畸胎瘤瘤皮的免疫学功能;(2)检测P53和P16基因在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皮肤鳞状细胞癌及畸胎瘤鳞状细胞癌恶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差异,分析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恶变的几率;(3)通过畸胎瘤瘤皮裸鼠皮肤移植实验,观察和分析其是否可以用于修复缺损的皮肤;(4)对移植后的畸胎瘤瘤皮进行CyclinD1、P53、P16、P21和c-Myc基因的检测,以进一步分析移植后瘤皮是否发生恶变。方法第一章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与正常皮肤免疫功能的比较1.选取畸胎瘤瘤内皮肤样组织20例,其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妇产科因卵巢成熟性畸胎瘤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正常皮肤10例,来源于南方医院乳腺治疗中心由于乳腺癌而行根治术的患者。组织标本一部分置于10%中性甲醛固定,而另一部分的标本置于RPMI1640培养基中在4℃温度下保存备用。2.行CD1a、CD83、CD68、CD4、CD8及DR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瘤皮和正常皮肤中朗格汉斯细胞、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3.制备畸胎瘤瘤皮和正常皮肤组织透射电镜的样本,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这两种皮肤组织中免疫细胞的超微结构。第二章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恶变率及P53和P16表达1.查阅南方医院近10年临床标本资料,收集并统计到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和发生鳞状细胞癌恶变病例数,并行P53和P16免疫组化;2.选取25例移植成功的畸胎瘤瘤皮和2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P53和P16蛋白的表达,并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第三章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裸鼠移植实验1.手术室取回新鲜的畸胎瘤瘤皮20例,共移植裸鼠30只。瘤皮移植过程:将畸胎瘤瘤皮的皮下脂肪组织尽量剪除掉,保留完整的上皮组织;然后,通过裸鼠腹腔注射1%的巴比妥钠麻醉液进行全身麻醉,取侧卧位,皮肤经过消毒后,于裸鼠的侧背部剪去面积约1cm2的皮肤及其皮下脂肪,筋膜完整保留,从而皮肤移植床制备完成;最后,再将预先制备好的移植物放于移植床上并且要与裸鼠的皮肤相吻合,将带毛发一面朝上,而另一面朝下,再用7-0尼龙手术缝线进行间断地缝合,用镊子将创缘对齐,凡士林纱布覆盖于其上,包上创可贴,标记后单笼饲养。移植术后,对受移植的裸鼠进行外观形态及一般状况观察,直到小鼠自然死亡后。2.愈合皮肤来源的鉴定:行HE染色和黑色素染色,显微镜下形态观察鉴定;通过HLA-ABC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从表皮和真皮阳性表达差异对愈合皮肤组织来源进行鉴定。第四章 畸胎瘤瘤皮移植后Cyclin D1、P53、P16、P21和c-Myc基因的检测及裸鼠脏器的观察1.选取25例移植成功的畸胎瘤瘤皮作为实验组,2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对这两种组织分别从蛋白和基因水平进行 CyclinD1、P53、P16、P21 和 C-Myc 基因的检测。2.对25例畸胎瘤瘤皮移植成功的裸鼠在观察终点时,用1%的戊巴比妥钠麻醉处死,全身解剖取出脏器后放入10%中性甲醛中固定,经过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步骤后,行HE染色观察受移植裸鼠脏器是否有转移灶的形成。结果第一章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与正常皮肤免疫功能的比较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畸胎瘤瘤皮及正常皮肤的表皮中,均可见CD1a阳性表达的朗格汉斯细胞,突触明显,形态结构相似,其数量在这两种皮肤中相当,差异没有统计学差异(P=0.963);CD83表达均为阴性,表明畸胎瘤瘤皮表皮中的朗格汉斯细胞与正常皮肤一样,均为未成熟的朗格汉斯细胞;CD68、CD4、CD8免疫组化结果表明,畸胎瘤瘤皮及正常皮肤的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相一致,差异同样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557,P=0.565,P=0.096)。2.电镜下观察,正常皮肤中可见朗格汉斯细胞;畸胎瘤瘤皮也可见朗格汉斯细胞,其形态与正常皮肤的朗格汉斯细胞相似。第二章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恶变率及P53和P16表达1.经查阅南方医院近10年临床标本资料,共收集到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病例1913例,其中畸胎瘤内出现鳞状细胞癌仅2例,恶变率0.104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例畸胎瘤中鳞状细胞癌恶变中均有P53表达,其中1例P16过表达。2.25例畸胎瘤瘤皮中P53和P16均无表达,而20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11例P53过表达,7例P16过表达。P53和P16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55%和35%,均明显高于畸胎瘤瘤皮之阳性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3.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53和P16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染色强度明显均强于畸胎瘤瘤皮,PU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第三章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裸鼠移植实验1.移植裸鼠共30只,成功13只,总成功率约为43.33%。移植后瘤皮的大体形态发生较大变异,愈合皮肤有的呈暗黑色,有的呈褐色,部分瘤皮大约在一个月后开始长出毛发,随着时间的延长,毛发逐渐地长长,而瘤皮面积大小不等。2.HE染色显示愈合的瘤皮组织包含真皮与表皮,表皮为角化的鳞状上皮,上皮层较厚,约5~6层,表皮突明显,真皮层可见毛囊、皮脂腺及汗腺;而周围的裸鼠皮肤表皮较薄,约2~3层,真皮层较薄,其中可见毛囊及皮脂腺,而无汗腺结构。黑色素染色显示裸鼠表皮细胞中无黑色素黑色素颗粒,而瘤皮基底细胞层和棘细胞层中可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LA-ABC抗原在瘤皮表皮为阳性表达,而鼠皮呈阴性。在真皮层中,Vimentin抗原显示瘤皮间质呈阳性,鼠皮间质呈阴性,瘤皮与鼠皮间质分界清晰。因此,根据镜下形态、黑色素染色、HLA-ABC和Vimentin免疫组化结果,可以证实愈合的皮肤来源于人源性表皮和真皮组织成分,即是移植的畸胎瘤瘤皮。第四章 畸胎瘤瘤皮移植后Cyclin D1、P53、P16、P21和c-Myc基因的检测及裸鼠脏器的观察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5例瘤皮中2例Cyclin D1、4例P21和3例c-Myc阳性表达,P53和P16均阴性表达;而2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11例Cyclin D1过表达、11例P53过表达,7例P16过表达,9例P21过表达,12例c-Myc过表达。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畸胎瘤瘤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2,P=0.033,P=0.001)。2.原位杂交结果显示,25例瘤皮中1例Cyclin D1和2例P21阳性表达,c-Myc、P53和P16均阴性表达;而25例皮肤鳞状细胞癌中8例Cyclin D1过表达,7例P53过表达,5例P16过表达,7例P21过表达,6例c-Myc过表达。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畸胎瘤瘤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02,P=0.013,P=0.015,P=0.005)。3.观察终点时,取出裸鼠的内脏器官行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大体观察裸鼠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脑均未见转移灶的形成。结论1.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与正常皮肤免疫细胞的数量、分布规律和超微结构有很大的相似性,我们推测瘤皮具备基本的皮肤免疫功能。2.中国人成熟性畸胎瘤瘤皮发生恶变的几率极低,约为0.1%;P53和P16表达于皮肤鳞状细胞癌和畸胎瘤鳞状细胞癌恶变组织,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中未见P53和P16的异常表达,这或许是成熟性畸胎瘤恶变率低的重要原因。3.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移植至裸鼠表面可获得成功,移植后的畸胎瘤瘤皮组织可长出毛发,真皮内可见与正常皮肤类同的皮肤附属器结构,表明移植后的瘤皮具备一定的生理功能,可用于组织修复。4.移植后畸胎瘤瘤皮Cyclin D1、P53、P16、P21和c-Myc在蛋白及基因水平上均未见异常表达,全身内脏器官均未形成转移灶,表明畸胎瘤瘤皮移植后不会引起肿瘤的发生。

牛忠杰[8](2013)在《HepaCAM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检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hepaCAM、P53、P21、Ki-67四种抗体的表达情况,比较hepaCAM与P53、P21及Ki-6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相关性,进而初步探讨hepaCAM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实验收集从2011年至2013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病理科收检的有完整临床资料且病理证实的存档蜡块104例膀胱尿路上皮癌,其中低级别尿路上皮癌62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42例,非浸润性膀胱癌68例,浸润性膀胱癌36例。另外,取54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作对照,每例标本均进行HE切片由有经验的病理医师核实病理诊断后,制作组织切片。2.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膀胱癌中hepaCAM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并初步探讨hepaCAM在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检测膀胱癌中P53、P21、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hepaCAM与P53、P21、Ki-67表达的相关性。初步研究hepaCAM抑制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结果1.hepaCAM蛋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低表达,而在正常粘膜组织中高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中hepaCAM的表达不同,随病理分级的升高而下降(P<0.05),临床分期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a-T1组)高于浸润性尿路上皮癌(T2-T4组)(P<0.05)。hepaCAM蛋白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数目等临床特征均无相关关系(P>0.05)。2.P53的表达随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P<0.05);P21的表达随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5);Ki-67的表达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的升高呈递增趋势(P<0.05)。从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来看,hepaCAM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r=0.612,P<0.05), hepaCAM与P21呈正相关(r=0.472, P<0.05), hepaCAM与Ki-67呈负相关(r=-0.442,P<0.05)。结论1. hepaCAM蛋白在膀胱正常粘膜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低表达,并且随肿瘤分期、分级的升高,表达量随之下降。hepaCAM表达的下调可能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可作为判断肿瘤发生的指标之一,可能作为治疗肿瘤的靶向指标。2.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hepaCAM与Ki-67呈负相关,进一步验证了hepaCAM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特性。heapCAM与P53呈负相关,与P21呈正相关,推测hepaCAM可能通过P53/P21途径来抑制细胞增殖。

陈小慧[9](2013)在《p53、p21、VEGF和CXCR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研究p53、p21、Ki-67、VEGF、CXCR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Bladder UrothelialCarcinoma,BUC)中表达,探讨它们与BU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2010年12月连云港地区105例术后病理检查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标本蜡块,将其作为BUC组。入选的病例中,男74例,女31例,年龄4472岁,平均年龄56.3岁。膀胱癌病理分级(WHO/ISUP,2004):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64例,浸润性尿路上皮癌41例;临床分期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标准分为:浅表性癌(TaT1)62例,浸润性癌(T2T4b)43例。并选择同期的20例正常膀胱组织作为对照。20例正常膀胱粘膜取自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手术的标本。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5例BUC病理标本和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p53、p21、Ki-67、VEGF、CXCR4的表达;另将105例患者中初发的69例与复发的36例BUC标本中p53、p21、Ki-67、VEGF、CXCR4的表达进行统计。将上述免疫组化结果与BU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预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并进行卡方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Spearman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test),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53、p21、Ki-67、VEGF、CXCR4在正常膀胱粘膜中的阳性表达率极低,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P<0.01)。2.从病理分级的角度p53、VEGF在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21、Ki-67、CXCR4在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与其在非浸润性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P>0.05)。3.从临床分期的角度p53、p21、Ki-67、VEGF、CXCR4在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浅表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发病例中p53、p21、Ki-67、VEGF、CXCR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在初发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对五个标记物两两比较,p53与p21、p53与Ki-67、p53与VEGF、Ki-67与VEGF以及VEGF与CXCR4均呈显着正相关(P<0.05)。其余组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53、p21、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及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CXCR4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p53、p21、Ki-67、VEGF、CXCR4通过影响细胞周期及血管生成的相关机制,促进了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进而影响其进展与预后。p53、p21、Ki-67、VEGF、CXCR4的表达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辛国军[10](2013)在《Annexin A1和P19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原发性胆囊癌(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PCG)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膜联蛋白A1(AnnexinA1,ANXA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细胞增殖、失巢凋亡、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而P19蛋白是一种抑癌基因,能特异性抑制G1CDK4/6的激酶活性,阻止细胞由G1期向S期的转变,与细胞周期调控、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转移及血管生成等密切相关。检测ANXA1、P19基因在胆囊癌组织、胆囊良性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及胆囊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和探讨胆囊癌发生发展的相关基因,找寻对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和理论意义。方法1.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期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治疗且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56例胆囊癌患者石蜡标本,另收集同期因结石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等胆囊良性疾病行胆囊切除标本56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NXA1及P19蛋白的表达,实验结果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样本率的比较用四格表或行×列表的卡方检验,二因子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分析。2.采用Western-blot法定量分析30例胆囊癌组织及30例非肿瘤胆囊组织中ANXA1, P19蛋白的表达,分析的结果以x士s表示,组间比较用SPSS11.5统计软件行t检验。结果1.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胆囊癌组织及56例胆囊良性组织ANXA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64%(39/56),12.50%(7/56), Pl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14/56),83.93%(47/56),经卡方检验均有统计学差异;ANXA1及P19的表达高低与胆囊癌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黄疽指数无明显关系,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ANXA1及P19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36)。2.Western-blot法定量分析30例胆囊癌组织标本及30例胆囊良性组织标本中ANXA1蛋白灰度扫描与内参照β-actin蛋白灰度扫描相对比值平均值分别为0.7442±0.0528,0.1570±0.0326,二组数据经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织中P19蛋白灰度扫描与内参照β-actin蛋白灰度扫描相对比值平均值分别为0.0976±0.0299,0.7299±0.0874,二组数据经t检验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ANXA1在PCG组织的阳性表达率越高,则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患者预后相对较差,生存期较短。2.P19蛋白在PCG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越高,则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生存期越短。3.ANXA1、P19蛋白在PCG组织中表达有明显差异,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PCG临床病理发展的参考指标之一。4. ANXA1及P19蛋白的表达情况均为影响胆囊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且二者之间的表达呈负相关,联合检测ANXA1及P19蛋白可望成为PCG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二、p53、p2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53、p2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ING4、p53和p21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组织芯片的制备
        1.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1.3.3 Western blot法
    1.4 阳性结果判定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组织芯片质量
    2.2 三组子宫内膜组织中ING4、p53和p21蛋白的定位及阳性表达率
    2.3 ING4、p53和p21蛋白表达情况与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2.4 Western blot检测子宫内膜样癌和癌旁组织ING4、p53和p21蛋白表达情况
3 讨论

(2)子宫内膜癌关键基因的筛选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1.1 子宫内膜癌概述
    1.2 MYBL2 的功能
    1.3 MYBL2 促进肿瘤发生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子宫内膜癌全基因组差异性表达及生存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库及软件
        1.2 方法
    2 结果
        2.1 TCGA数据的子宫内膜癌全基因表达分析及GEO数据验证
        2.2 MYBL2 表达和肿瘤预后的相关性
        2.3 MYBL2 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关系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MYBL2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实验结果
        2.1 MYBL2 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2.2 MYBL2 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各项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MYBL2 基因沉默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设备
        1.4 主要试剂配制
        1.5 方法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MYBL2 敲低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增殖
        2.2 差异表达基因的确定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
        2.3 MYBL2 基因敲低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讨论
第3章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3.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论文综述 MYBL2 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MAGE-A3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MAGE-A3 基因过表达及沉默的宫颈癌细胞株的构建与鉴定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设备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2.1 宫颈癌细胞株中MAGE-A3 的表达水平
        2.2 构建MAGE-A3 过表达宫颈癌细胞株
        2.3 构建MAGE-A3 沉默的宫颈癌细胞株
    3.讨论
    4.结论
第二章 MAGE-A3 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设备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2.1 MAGE-A3 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2.2 MAGE-A3 对宫颈癌细胞周期的影响
        2.3 MAGE-A3 对宫颈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3.讨论
    4.结论
第三章 MAGE-A3与KAP1/P53 信号通路在宫颈癌中的作用关系
    1.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及设备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2.1 MAGE-A3对KAP1、P53 表达的影响
        2.2 MAGE-A3对P53 通路下游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2.3 Nutlin3 可逆转过表达MAGE-A3 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3.讨论
    4.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ING4、p53、p21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实验材料和试剂
实验方法
免疫组化阳性结果判定
数据统计与分析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ING4基因与子宫内膜样癌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5)KPNA2过表达提示膀胱癌预后不良并通过p53途径促进其增殖及侵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数据挖掘及分析
        2.2.2 相关试剂配制
        2.2.3 细胞来源、培养条件及技术
        2.2.4 细胞转染
        2.2.5 RT-q PCR
        2.2.6 细胞增殖实验
        2.2.7 细胞凋亡实验
        2.2.8 细胞周期实验
        2.2.9 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
        2.2.10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B)
        2.2.11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KPNA2在BC中高表达并且预示BC患者的预后不良
    3.2 KPNA2在BC细胞系中的表达上调及转染细胞株的建立和验证
    3.3 KPNA2促进BC细胞增殖
    3.4 KPNA2抑制BC细胞凋亡并参与细胞周期调控
    3.5 KPNA2促进BC细胞迁移和侵袭
    3.6 KPNA2通过调节p53通路促进BC的进展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UHRF1的稳定性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主要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2 细胞培养与转染
        1.2.3 细胞总RNA提取
        1.2.4 逆转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
        1.2.5 细胞免疫化学检测蛋白表达情况
        1.2.6 cck8 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
        1.2.7 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
        1.2.8 HE 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1.4 实验结果
        1.4.1 UHRF1、beta-TRCP1、HAUSP蛋白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
        1.4.2 beta-TRCP1 负向调节UHRF1,过表达beta-TRCP1 抑制U251 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1.4.3 HAUSP正向调节UHRF1,敲低HAUSP抑制U251 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1.5 实验讨论
    1.6 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表观遗传因子UHRF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1 UHRF1 结构和功能
        2.1.1 UHRF1 解读DNA甲基化模式
        2.1.2 UHRF1 解读组蛋白密码
    2.2 UHRF1 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
        2.2.1 UHRF1 对肿瘤发生发展中的调控
        2.2.2 UHRF1 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
    2.3 UHRF1 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
    2.4 UHRF1 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
        2.4.1 UHRF1 抗体
        2.4.2 靶向UHRF1的SRA结构域的小分子化合物
        2.4.3 siRNA敲低UHRF1
        2.4.4 透水性干扰肽来抑制UHRF1 与它的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
        2.4.5 调控UHRF1 表达的因子
        2.4.6 靶向UHRF1 m RNA的微小RNA(micro RNA,mi RNA)
    2.5 UHRF1 在肿瘤预后中的研究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免疫功能研究及裸鼠移植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与正常皮肤免疫功能比较
    一、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试剂
        2. 主要方法
    二、结果
        1. 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瘤皮免疫细胞的检测
        2. 畸胎瘤瘤皮免疫细胞超微观察
    三、讨论
    四、参考文献
第二章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恶变率及P53和P16表达
    一、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试剂
        2. 主要方法
    二、结果
        1、卵巢成熟性畸胎瘤鳞状细胞癌恶变率及P53和P16蛋白在畸胎瘤内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2、P53和P16蛋白在畸胎瘤瘤皮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3、P53和P16蛋白在畸胎瘤瘤皮和皮肤鳞状细胞癌中表达的定量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裸鼠移植实验
    一、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试剂
        2. 方法
    二、结果
        1. 瘤皮移植后裸鼠的一般情况
        2. 畸胎瘤瘤皮裸鼠移植实验结果
    三、讨论
    四、参考文献
第四章 畸胎瘤瘤皮移植后Cyclin D1、P53、P16、P21和c-Myc基因的检测及裸鼠脏器的观察
    一、材料与方法
        1. 材料与试剂
        2. 主要方法
    二、结果
        1. Cyclin D1、P53、P16、P21和c-Myc蛋白在瘤皮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表达
        2. Cyclin D1、P53、P16、P21和c-Myc mRNA在瘤皮和皮肤鳞状细胞癌的表达
        3. BALB/c-nu裸鼠各脏器病理解剖镜下所见
    三、讨论
    四、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致谢
中英文词汇对照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8)HepaCAM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hepaCAM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组织标本
        1.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1.3 主要试剂
        1.1.4 实验方法
        1.1.5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临床及病理资料
        1.2.2 HeapCAM在膀胱癌与正常粘膜中的表达情况
        1.2.3 hepaCAM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
        1.2.4 hepaCAM的表达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
    1.3 讨论
    1.4 小结
二、heapCAM的表达与P53、P21、Ki-67相关性研究
    2.1 对象和方法
        2.1.1 组织标本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1.4 实验方法
        2.1.5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P53在膀胱癌与正常粘膜中的表达情况
        2.2.2 P5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
        2.2.3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hepaCAM与P53表达的相关性
        2.2.4 P21在膀胱癌中与正常粘膜中的表达
        2.2.5 P2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
        2.2.6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hepaCAM与P21表达的相关性
        2.2.7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P53与P21表达相关性
        2.2.8 Ki-6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与正常粘膜中的表达情况
        2.2.9 Ki-67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
        2.2.10 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hepaCAM与Ki-67表达的相关性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p53、p21、VEGF和CXCR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附图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Annexin A1和P19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免疫组化法检测 ANXA1、P19 蛋白的表达
    2. Western-blot 检测 ANXA1、P19 蛋白的表达
结果
    1.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2. Western-blot 检测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论文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四、p53、p2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ING4、p53和p21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李珍,董杏,宿晓晓,杜艳敏,张欢欢,曾宪旭. 实用肿瘤杂志, 2021(03)
  • [2]子宫内膜癌关键基因的筛选及分子机制研究[D]. 乐露露. 南昌大学, 2021(01)
  • [3]MAGE-A3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作用研究[D]. 李青. 河北大学, 2020(08)
  • [4]ING4、p53、p21在子宫内膜样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董杏. 郑州大学, 2020(02)
  • [5]KPNA2过表达提示膀胱癌预后不良并通过p53途径促进其增殖及侵袭[D]. 石昌龙.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6]UHRF1的稳定性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研究[D]. 陆丽娟. 华北理工大学, 2017(08)
  • [7]卵巢成熟性畸胎瘤瘤皮免疫功能研究及裸鼠移植实验[D]. 朱海丽. 南方医科大学, 2015(01)
  • [8]HepaCAM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D]. 牛忠杰. 天津医科大学, 2013(02)
  • [9]p53、p21、VEGF和CXCR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陈小慧. 苏州大学, 2013(S2)
  • [10]Annexin A1和P19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D]. 辛国军. 宁夏医科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p53和p21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