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文人的现实情怀——专访颜真

文人文人的现实情怀——专访颜真

一、学者作家的现实情怀——阎真访谈录(论文文献综述)

谭笑[1](2021)在《论阎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文中研究表明

白杨[2](2019)在《论阎真小说的知识分子精神困境》文中研究表明阎真始终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知识分子,坚持“为当代知识分子写心”。他的《曾在天涯》、《沧浪之水》、《因为女人》和《活着之上》四部小说,敏锐而富于思辨性地呈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语境下的生存难题,以及由物质窘迫带来的心理困苦、身份焦虑、情感破灭和价值迷失的精神困境。所以,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实为深入解读阎真小说主题意蕴和艺术特质的有效入口。本文以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来探讨阎真小说的知识分子精神困境书写。主体部分首先探析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状况,揭示阎真小说创作的个体生命积累和社会文化基础;然后以作品主人公精神人格的一致性为基础,具体分析四部作品所展现的知识分子主人公精神困境的具体表现,探究复杂社会环境和主体精神消退在知识分子精神困境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最后论述阎真剖析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艺术路径。在社会转型、知识分子精神分化的时代语境中,阎真将自我的生命体验和社会观察相结合,以同情和理解的姿态对知识分子的物质压力和精神困境进行了镜像化的书写。小说主人公高力伟、池大为、柳依依和聂致远分别面临域外生存、官位权势、住房婚姻、职称学术的压力,虽然生存难题有异,精神人格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物质窘迫导致的精神困苦与挣扎,欲望的畸形膨胀使本可获得的纯美爱情坍塌,在自我价值迷失中对深感个体生命意义产生质疑,即便逾越了现有的精神困境,知识分子却永远处在无所寄托的虚无中,这种精神出路难寻的折磨和痛苦是阎真小说中知识分子在精神上深刻而持久的苦楚。同时,阎真揭示出知识分子精神困境复杂社会环境和知识分子自身主体精神、批判意识消退的双重影响。借助主人公内视角以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书写精神困境,将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嵌入日常化的生活场景中,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点且与主题相契合。

殷宝为,许洪畅[3](2017)在《从池大为看《沧浪之水》的知识分子叙事》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沧浪之水》中典型知识分子代表池大为命运变奏曲的梳理,刻画了他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自由与不自由、得与失的矛盾心态,分析了知识分子群体困境和个体蜕变过程,展示出特定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灵魂的焦灼和蜕变,并从中重新审视知识分子与权力之间的微妙关系。

王春梅[4](2017)在《转型期知识分子的精神裂变和价值取向 ——论阎真长篇小说创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识分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市场经济背景下,知识分子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知识分子原有的精神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严重冲击。转型期知识分子的人生价值取向引起我们的思考。通过文本分析法,细读阎真小说,其中知识分子的精神裂变及其价值取向对当下知识分子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阎真叙述了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变化,从纯粹坚守、焦虑挣扎、无奈突围,到传统知识分子在残酷现实中遭遇精神重创后的价值取向的具体阐释,传统知识分子在不同的境遇下,或向“根”归来,回归故土;或积极入世,重塑自我;或以淡定从容的心态面对利益纷争;或被迫卷入时代浪潮、随波逐流。从阎真笔下知识分子的价值选择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知识分子价值取向的期冀和批判。时代远去,但传统知识分子身上的精神内核不应消逝。心系苍生的责任意识,淡泊名利的达观情怀仍是当下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

郑国友[5](2016)在《阎真小说人物组合论》文中指出阎真以"人"作为其小说的叙事核心要素。通过对男女情爱关系的组合和变动来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在情节节奏性的推进中实现小说对生存的思考和对精神的体察;通过一组或多组人物的对照组合,在矛盾统一中探寻人物心灵,表达哲学思考;通过虚设历史人物,构成精神背景和精神潜流,让小说中的人物在艰难的生存处境中进行精神参照,获得生命的启示。在多重人物组合中,阎真的小说形成了纵横交叉,立体多维的小说叙事坐标体系,从而对转型期人物生存处境及精神困境进行了颇富深度的揭示。

彭金金[6](2016)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的叙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知识分子的诞生、衍化与整个现代化过程相因相契,他们作为文化生产与传承的主体,始终承担着社会价值取向、人类终极意义的建构和阐释使命。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叙事在一定意义上是作家镜像式地反观自身的行为,折射出知识分子生存状态与精神境遇的变迁。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展开,知识分子从“文化英雄”滑落至社会边缘,作家的叙事策略发生了从建构到解构的骤变,文学中呈现出一系列价值失落、欲望沉沦的儒生百态图,主题意蕴也日趋多元,叙事风格从写实走向反讽,共同构成这一时期纷繁复杂的叙事景观。90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小说叙事不仅具有自身的审美内涵与阐释价值,同时与转型期的历史文化语境、作家主体的知识分子身份意识有着内在关联,兼具文学叙事、审美价值与思想文化价值。本文立足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一特定的时间概念所框定的论述空间,采取审美阐释与理论剖析,史与论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首次对90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叙事进行梳理与系统研究,在认真发掘其独特审美内涵的同时,廓清错综复杂的精神症候,透视当下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绪论部分,首先对“知识分子”进行谱系式溯源,其次对20世纪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做简要回顾,最后对论题的选题依据及研究现状做详致说明;第一章主要从悬空性、犬儒性与悲剧性着手,结合重点作品,归纳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形象审美内涵的衍变特征;第二章从主题学层面,以知识分子的生存性不安、信仰危机与重续启蒙精神为主线,集中探寻知识分子小说的弑父、逃离、疯癫、欲望、虚无、救赎等主题意蕴;第三章从祛魅化的反讽叙事、多元化的叙述视角两方面深入解析,力图凸显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叙事的总体风格。

唐超学[7](2016)在《21世纪湖南小说创作研究(2000年-2015年)》文中认为三湘大地自古文人辈出,文脉源远流长,自古迄今留下了大量的不朽篇章。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作家同样用自己的生命、才情与心力,以丰富多彩的创作实绩,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对21世纪湖南小说创作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探讨与把握,了解其发展态势、精神向度、审美特征、创作类型等,对于进一步推进湖南小说创作与研究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对于文学湘军的重振与文学事业的繁荣也有其重要的文化实践意义。整篇论文除绪论和余论外,主体部分由七章构成。绪论部分主要对21世纪湖南小说创作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和述评,阐述论文的选题依据、行文思路与创新之处。第一章主要论述21世纪湖南小说的创作语境。认为21世纪湖南小说创作有着先辈打下的坚实基础,有着老中青齐头并进的良好代际态势,也有着政府积极的主流引导。但是,市场化、欲望化语境,影视媒体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强势覆盖等,都给小说创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与冲击。但湖南作家能坚守人文精神,执着于创作的个性追求,为21世纪小说创作做出了自我的贡献。其中官场小说、乡土小说、知识分子小说、历史小说与网络小说成绩斐然,且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第二章重点探讨了21世纪湖南小说的精神向度与价值内蕴。认为深沉的忧患意识、朴素的生存意志和强烈的现世精神是21世纪湖南小说的主要精神维度。同时,三者有机统一,对底层民众的深入关注,对世俗生活的执着表现,让忧患意识有了质性内容,让现世精神充满生命主体意志。第三章着重论析21世纪湖南小说创作的审美特征。具体来看,21世纪湖南小说依然有着较为鲜明的地域色彩,更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画卷。而在民俗画卷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其巫觋人文与土匪影像。同时,湖南21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表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对官场腐败吏治弊端的揭露,对农村与农民命运的关切,对知识分子立身处境的感慨,都表明湖南作家敢于直面生活的矛盾与冲突,敢于开掘生活的复杂矛盾,无不是现实主义立场的体现。与此同时,湖南小说创作中还有着一种绵长不竭的浪漫精神,这在小说中的环境叙写、情节安排与人物形象塑造上都有着精彩的体现。第四章主要考察21世纪湖南官场小说。无论是从创作队伍、作品数量与创作质量上,湖南21世纪的官场叙事都是蔚为大观。这些作品不仅对权力场中的腐朽与堕落进行了发露和批判,而且从民间视角,对官场中的人性进行了深层次多方位的立体呈现。但在他们对官场进行表现、对官员进行塑造的时候,其缺点与不足也随之敞开。从创作主体的叙事语态来看,可见到创作者们多对官场怀着一种宽容的理解,这种理解是认同与批判的交融含混,是既然如此也就如此的暧昧。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民主意识的暧昧与悲剧精神的缺乏,导致批判力度的减弱与审美价值的局限。第五章主要阐述21世纪湖南乡土小说。乡土小说是21世纪湖南小说的主体。在这些作品中,叙述者不仅对湖湘土地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的种种变化给予了应有的关注,更将注视的目光投向了既往的历史。在对乡土叙述之时,既见到了湖湘沃土所涌动的如大地一般的生命元气,也见到了乡村中的苦难与不幸,愚昧与迷障。生命元气与大地血脉相通,是人类生生不息浑厚博大绵延不竭的生命源泉,精神迷障与人性顽疾影响着农村的发展可能与生命的自由空间。第六章着重讨论21世纪湖南知识分子书写。21世纪湖南知识分子书写虽依然对知识分子的茫然彷徨,犹豫无奈有着深深的眷注,但因时代变化与代际差异等多种原因,湖南作家更多的是将知识分子投入到价值观念多元纷杂、商品大潮泛滥汹涌的生活之中,让他们直接进入到生活的炼狱去挣扎与探求。官场,商场,世俗生活是他们的追求场域,但他们同样也坚守着自己的人文立场与精神空间。但很有意味的是,他们在追求精神独立的同时,又陷入了世俗的泥淖,在追求人文立场的同时,又将自我的身份进行了暧昧化处理。如何寻找生命的依托,一切仍在探索之中。第七章重点阐释21世纪湖南历史小说。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湖湘历史叙事试图挣脱先前严肃崇高、宏大神圣的取向,不仅聚焦于底层人物的人生与命运,更是逐渐向着个体史、欲望史、偶然史等向度变化。同时,21世纪湖南历史小说更注重从底层人物身上叩问湖湘人民所特有的人格与精神。因湖南是多民族聚居地,湖南作家还对土家族、苗族历史进行了应有的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国主流历史发展进程中对少数民族历史演进的忽略。余论部分重在思考与探寻湖南小说的局限和突破的向度。湖南小说虽在21世纪收获颇丰,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局限与障碍。最为关键的是因文化素养与生命视域的受限、乡土文化精神的依赖以及因循传统而形成的困境,一些作家学识素养与人生阅历的不足,文学创作视野狭窄局促,心态缺乏淡定从容。新世纪的湖南小说家要寻求突围,应进一步提升自我、开放视域,摆脱对政治、市场、传统的束缚,强化文学性追求,以更具前瞻的原创性,构建出湖湘特质与世界视野自然融合的亮丽小说景观。

林艳[8](2016)在《对平庸化的焦虑与辩护—阎真小说论》文中指出从《曾在天涯》到《活着之上》,阎真一直把写作聚焦于知识分子身上。他把小说当做历史来写,试图写出一部“知识分子的心灵史”。但这不仅仅属于知识分子,更是社会转型时期世俗化进程里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历史。这部历史从八九十年代之交一直延续到当下,它不仅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跳动的脉象,也是探索阎真写作轨迹和特质的窗口。社会转型时期的境遇复杂,市场经济成为时代的巨型话语,大众文化甚嚣尘上,世俗化时代来临,大众文化在无意之间解构了政治权威同时也使知识分子启蒙话语和精英姿态失去了言说的对象,政治冷漠和人文精神危机并存。现代化进程尚未完成,对现代化的反思以及后现代的解构却已经开始,同时前现代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还根植在隐秘却无处不在的文化心理里。这是一个“断裂”的社会,是一个新质不断喷涌的社会,也是一个从“共名”走向“无名”的社会。世俗化时代下的知识分子走下启蒙的神坛,与被启蒙者共同面对生存问题。知识分子和世俗生命个体一样挣扎于金钱、权力、情欲的泥淖,多元零散的世俗社会在推倒了神圣社会的终极价值后,无处不在的悖论给虚无主义带来了契机。在丧失启蒙者的世俗时代,知识分子怎么生存?生命个体如何生存?阎真用现实主义的笔调勾勒了时代背景下众生面孔,然而阎真笔下的人物普遍都有更加严重的心灵裂变,其中一部分重要的原因是阎真自身所持的传统文化“偏见”,他执着于在传统文化中去寻找当代社会新人文理想的精神资源,但他发现传统文化和当下语境几乎不能对接,他因为悖论而焦虑而悲观而显得异常痛苦。作者对作品中人物的平庸化状态投入了过多的“同情”和“理解”,偏向外部环境的批判使作品的批判力受到损害。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世俗的生命个体,世俗化和形而上都是不得不面临的一组悖论,在世俗化时代里,知识分子作为社会良心应该把知识、道德、社会责任的信仰放在什么位置?在理想主义退潮后,如何在悖论中选择或前行,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无疑阎真进行了独立探索,但阎真和他笔下人物一样矛盾一样彷徨,不过他确定,如果我们失去了头顶上这块超越性的精神天空,后果堪忧。

余艳[9](2015)在《文化视域中的学院作家》文中研究说明学院作家指较长时期在学院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并进行文学创作的群体。我国自高等教育创建开始出现大批学院作家,他们与知识分子作家、学者作家内涵不尽相同。学院作家总体上的精英意识,在市场文明发达、大众文学繁荣的当下,具有重要的文化引领意义。

郑国友[10](2013)在《心理现实和社会写实的双重观照——论《沧浪之水》的叙事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阎真的《沧浪之水》在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同时,在叙事上更侧重于写出池大为在进入官场后的心理状态、情感变迁及灵魂轨迹,是一部文学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心灵史。不管是在心理层面的主观表现,还是从社会现实层面的客观再现,《沧浪之水》的叙事指向表现出一致性,共同深度探寻着社会转型期"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阎真在《沧浪之水》中创造的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拓展了现实主义的表现空间,深化了现实主义的表现境界。

二、学者作家的现实情怀——阎真访谈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学者作家的现实情怀——阎真访谈录(论文提纲范文)

(2)论阎真小说的知识分子精神困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缘由与研究意义
    2 相关概念阐释
    3 相关研究评述
    4 本文创新之处
第一章 时代精神趋势与阎真小说的思辨性书写
    1.1 社会转型与知识分子的精神分化
    1.2 个体生命感悟与阎真创作的镜像化书写
    1.3 主人公的生存难题差异性与精神人格同一性
第二章 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现实表征
    2.1 物质窘迫与精神心理的挣扎
    2.2 欲望膨胀与纯美爱情的坍塌
    2.3 价值迷失与生命存在的困惑
    2.4 人生突围与精神出路的难寻
第三章 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症结探析
    3.1 现实生存法则与个体价值的强制性同化
    3.2 价值相对主义语境与精神崇高性的消解
    3.3 信仰虚无与个体人生意义的迷误
    3.4 知识分子独立人格与理性精神的溃退
第四章 知识分子精神困境的审美表达
    4.1 从主人公内视角出发的情节叙述
    4.2 心理对话性的思想内涵表达
    4.3 哲学命题内嵌于精神困境书写之中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从池大为看《沧浪之水》的知识分子叙事(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池大为看知识分子群体困境
二.从池大为看知识分子个体蜕变
三.从池大为看知识分子与权力的关系

(4)转型期知识分子的精神裂变和价值取向 ——论阎真长篇小说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现实与理想撞击下的精神裂变
    第一节 悲悯视阈下的现实困境
        一、生存之艰难
        二、情感之迷惘
    第二节 现世关怀下的精神裂变
        一、纯粹坚守
        二、焦虑挣扎
        三、无奈突围
第二章 知识分子精神裂变后的抉择
    第一节 知识分子精神裂变后的人生抉择
        一、回归故土
        二、积极入世
        三、淡定从容
        四、随波逐流
    第二节 作者对知识分子价值选择的探索与期冀
        一、灵魂信仰:向根归来
        二、道德底线:坚守良知
        三、爱之和谐:培养亲情
第三章 知识分子信仰的沉淀
    第一节 心系苍生的责任意识
        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意识
        二、“内不愧心,外不负俗”的良知坚守信仰
    第二节 淡泊名利的达观情怀
        一、“富贵烟云,采菊亦乐”
        二、“舍生取义,信善性善”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阎真小说人物组合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男女情爱组合铺设叙事线条
二、以对比性人物构建叙事维度
三、虚设历史人物形成精神背景和生存参照
四、结束语

(6)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何为士
        一、西方语境中的知识分子
        二、中国语境中的知识分子
    第二节 20世纪知识分子形象书写
    第三节 选题依据
    第四节 研究现状
第一章 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梳理
    第一节 悬空性:传统价值颠覆的神魅之失
        一、文化资本旁落的失语者
        二、社会边缘游移的流浪者
        三、身份认同焦虑的分裂者
    第二节 犬儒化:世俗围城中的生命之轻
        一、诗性迷失:“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二、灵魂失重:象牙塔中的灵肉剥离
    第三节 悲剧性:时代裹挟下的精神之殇
        一、“向死而生”的父辈
        二、“宿命”式的精神贵族
        三、甘为“工具”的“从势”者
第二章 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的叙事主题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存在性不安”
        一、弑父:精神无根的“爆聚焦虑”
        二、逃离:抵御“吞没焦虑”的自我放逐
        三、疯癫:反叛“僵化与非人化”的荒诞存在
    第二节 知识分子的信仰困境
        一、欲望:人性本源的感性回归
        二、虚无:存在意义的贫乏
        三、死亡:主体精神的溃败
    第三节 知识分子“启蒙”精神的重续
        一、反思:自我批判的新向度
        二、救赎:人文精神的呼唤
第三章 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的叙事策略
    第一节 祛魅化的反讽叙事
        一、话语反讽
        二、情境反讽
        三、戏仿反讽
    第二节 多元化的叙述视角
        一、“复调”中的多重对话
        二、错位的异叙述视角
        三、“我”的“内聚焦”呈现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21世纪湖南小说创作研究(2000年-2015年)(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二、选题依据、基本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文学语境与创作概况
    第一节 小说创作的多元语境
    第二节 创作群体的涌现与个性化探求
    第三节 小说创作的整体风貌
第二章 时代蜕变中的精神向度
    第一节 深沉的忧患意识
    第二节 朴素的生存意志
    第三节 强烈的现世精神
第三章 立足现实的审美追求
    第一节 民俗画卷与巫觋人文
    第二节 匪事叙述与另类英雄
    第三节 现实精神与浪漫风韵
第四章 蔚为大观的官场叙事
    第一节 庞大创作力量与骄人业绩
    第二节 权力阶层中的多样生态
    第三节 现代民主与传统人文的错杂
第五章 浊重浑朴的乡土画卷
    第一节 湖湘乡土叙事的传统与转向
    第二节 乡村历史蜕变的再度审视
    第三节 土地的眷恋与远离的艰涩
第六章 直面困窘的知识分子书写
    第一节 湖湘知识分子书写的流变
    第二节 价值认同的寻求及可能
    第三节 人文精神的持守与尴尬
第七章 突破主流藩篱的历史言说
    第一节 湖湘历史小说的继承与发展
    第二节 还原历史与瞩目民国
    第三节 家族、个体与时代的激荡
余论
    一、素养、视野和心态的局限
    二、原创精神与超越的可能
参考文献
后记

(8)对平庸化的焦虑与辩护—阎真小说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时代语境里的创作焦点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世俗关怀
    第二节 生命个体的超越渴望
第二章 传统偏执下的悖论抒写
    第一节 时空背景下人的生存状态观照
    第二节 传统的士人精神在当代的裂变
    第三节 男权意识与消费主义合谋的女性命运
第三章 焦虑挣扎后的心灵突围
    第一节 理想退潮之后的创作走向
    第二节 现实反思之上的中庸选择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文化视域中的学院作家(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院作家
二、我国现代学院作家
三、当代学院作家
四、学院作家的文化意义

(10)心理现实和社会写实的双重观照——论《沧浪之水》的叙事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实的深度:向心理延伸
二、心理的边界:另一种现实
三、双向观照:两重视角的深入揭示

四、学者作家的现实情怀——阎真访谈录(论文参考文献)

  • [1]论阎真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 谭笑. 湖南师范大学, 2021
  • [2]论阎真小说的知识分子精神困境[D]. 白杨. 河北大学, 2019(08)
  • [3]从池大为看《沧浪之水》的知识分子叙事[J]. 殷宝为,许洪畅. 文学教育(上), 2017(07)
  • [4]转型期知识分子的精神裂变和价值取向 ——论阎真长篇小说创作[D]. 王春梅. 南昌大学, 2017(02)
  • [5]阎真小说人物组合论[J]. 郑国友.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 [6]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小说的叙事研究[D]. 彭金金. 江南大学, 2016(02)
  • [7]21世纪湖南小说创作研究(2000年-2015年)[D]. 唐超学. 湖南师范大学, 2016(10)
  • [8]对平庸化的焦虑与辩护—阎真小说论[D]. 林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9]文化视域中的学院作家[J]. 余艳.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5(01)
  • [10]心理现实和社会写实的双重观照——论《沧浪之水》的叙事特征[J]. 郑国友.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标签:;  ;  ;  ;  ;  

文人文人的现实情怀——专访颜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