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磁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生物磁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一、生物磁学在医学诊断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权[1](2016)在《利用磁化水培养富硒蛹虫草的条件优化》文中研究说明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 (Fr.) Link],又名北虫草、北冬虫夏草、蛹草、蛹草菌等。冬虫夏草对于生长环境要求极为严格,冬虫夏草主要生长在偏僻地区,且其生长周期相对比较长,自然状态生长的冬虫夏草资源较少,致使野生虫草资源匮乏,所以,如何人工培育冬虫夏草或者找到冬虫夏草的替代品一直是虫草领域的研究热点。经研究得出蛹虫草是冬虫夏草的最好替代品,利用不同磁处理水栽培富硒蛹虫草,可明显提高其产量及虫草素、虫草酸和多糖的含量,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三因素的值域,只改变富硒的浓度,不改变其他条件,栽培得到的蛹虫草生物学效率分别为78.29%、85.35%、82.26%、81.16%、79.51%,考虑硒对蛹虫草生长的影响,富硒浓度应该控制在3-7 mg/kg之间,以富硒浓度7 mg/kg为最佳;只改变磁场强度,不再改变其他条件,栽培得到的蛹虫草生物学效率分别为81.9%、84.35%、81.02%、79.94%,选择磁场强度0.1 T、0.2 T、0.3 T、0.4 T作为正交试验的四个水平。只改变磁程,不再改变其他条件,栽培得到的蛹虫草生物学效率分别为82.15%、84.35%、84.04%、82.78%、80.61%,磁程选用5次、10次、15次和20次作为正交试验的四个水平。(2)采用L16(43)正交表,以富硒度(A)、磁场强度(B)、磁程(C)作为3个考察因素,选取4个水平进行试验。三个因素对磁化水培养富硒蛹虫草的影响强度依次为:富硒浓度(a)>磁场强度(b)>磁程(c)。三个因素中,富硒浓度对磁化水培养富硒蛹虫草的生物学效率影响最为显着,硒浓度逐渐增加时生物学效率逐渐增加,当硒浓度过高时,生物学效率呈下降趋势。在试验设计范围内,优化得到磁化水培养富硒蛹虫草生物学效率最佳条件为富硒浓度7rng/k g、磁场强度0.4 T、磁程10次。(3)对正交试验的最优条件进行检验试验,利用正交试验产生的16组处理组以及最优条件处理组17,对磁化水栽培富硒蛹虫草,其生物学效率均高于对照组,17处理组生物学效率为最高,为85.34%,比对照组提高了11.34%;17组处理组磁化水栽培富硒蛹虫草,其硒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着,但与对照组均存在显着性差异但是17处理组生物学效率高于其他各处理组生物效率,从总硒产量考虑,17处理组的总硒产量更高;其中9处理组虫草素含量最高,为3.59mg/kg,17处理组虫草素含量其次,为345mg/kg,9处理组的虫草素含量高于17处理组虫草素含量的4.05%,但是17处理组生物学效率高于9处理组生物效率3.99%,从虫草素产量考虑,17处理组的虫草素产量更高;17处理组虫草酸含量为6013mg/kg,其中9处理组虫草酸含量为最高,为65.57 mg/kg,;其中11、12、15和16处理组的虫草酸含量与17处理组虫草素含量对比,分别高于1.55%、0.28%、0.60%、1.86%,从虫草酸产量考虑,17处理组的虫草酸产量更高;17处理组多糖含量为31.25mg/kg,其中5处理组虫草多糖含量为最高,为33.19mg/kg,其中1、3、5、7和11处理组的虫草多糖含量与17处理组虫草多糖含量对比,分别高于1.09%、0.77%、6.21%、7.62%、1.38%,从虫草多糖产量考虑,17处理组的虫草酸产量更高。

王刚[2](2011)在《脑血管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是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应用。它通过计算机对二维医学断层图像序列形成的三维体数据进行处理,将其转换为具有直观立体效果的图像来展示人体组织的三维形态,为医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用的可视化信息。因此,它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临床医学等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技术通常可分为面绘制和体绘制两大类。本文对几种典型的面绘制和体绘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优缺点做了评述。与面绘制相比,体绘制算法不仅能够表现物体表面信息,而且还能够可视化物体内部信息,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阐述了计算机断层成像设备、核磁共振所形成图像数据的特点和预处理方法,研究了医学图像三维重建与可视化技术不同方法的原理与区别。然后重点研究了光线投射和溅射法两种典型像、物空间体绘制算法实现三维重建的过程,详细分析了光线投射算法的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了数据分类、不透明度和颜色赋值、重采样和三线性插值、phong光照模型与明暗计算、图像合成等关键技术,针对其存在高频信息丢失、单因素阻光度赋值以及运算量大绘制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改变采样顺序、多因素阻光度赋值、背景体素集空间跳跃式光线投射新算法。接着又详细分析了溅射法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步骤,深入研究了重构函数与足迹表,设计了利用体数据相邻层间相似性进行加速算法改进,由相邻层间密度差值计算对屏幕像素的贡献,在保证绘制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达到了提高算法绘制速度的目的。最后引入了可视化工具包MITK,利用可视化试验平台完成了几种不同的绘制方法,由脑部的MRI体数据实现了脑血管的可视化结果,对本文提出的改进算法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靳莉宴[3](2011)在《基于参数优化Snake的模型及在MRI图像分割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图像分割是对图像进行区域划分,提取出各具特性的感兴趣目标的技术和过程。医学图像处理是计算机领域的分支之一,是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重要应用。在医学图像分割中,尤其是脑图像的分割,大多数是针对MR图像。近年来,基于活动轮廓模型的图像分割算法凭借其灵活的结构、多样的形式以及优越的性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模型的改进方法层出不穷,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增加数学、统计学、物理知识等理论,不断优化算法。参数活动轮廓线模型(即Snake模型)特有的高度动态特性,使之非常适合于医学图像的分割。在阅读国内外有关资料后,本文具体研究参数活动轮廓模型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相关技术问题。首先,在查阅和分析国内外有关图像分割领域的科技文献基础上,探讨了核磁共振图像成像原理和医学图像的特点,并从传统Snake模型出发,着重研究了参数活动轮廓模型的求解和应用问题以及其算法流程等。其次,针对改进的Snake模型,基于其物理含义,分析对比了力的改进和参数优化对分割结果的影响;对改进气球力Snake模型、梯度矢量流Snake模型和基于贪婪算法的Snake模型,进行了计算过程的推导和相关的模拟实验比较,寻求不同模型对求解问题的差异及适合的应用的情况。最后,分析参数活动轮廓模型的参数对分割结果的影响,确定了参数与像素点坐标的关系图。通过关系图与目标边界的交叉点确定参数大概取值范围,再通过实验寻找较准确的参数取值范围。综合以上研究,针对腹部核磁共振图像和脑部核磁共振图像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参数优化方法在核磁共振图像分割中的有效性。

冉景榆[4](2010)在《磁场和表面活性剂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协同效应》文中指出为研究磁场和表面活性剂对酶活性的协同影响,本文选取纤维素酶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磁场强度的静磁场和含有不同极性基团解离性质的表面活性剂中,对纤维素酶进行预处理。实验发现,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最佳影响浓度为1 mM,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最佳影响浓度为0.1 mM,OP 10的最佳影响浓度为0.1 %(v/v)。在温度为25℃,pH为3~6的范围内,各种预处理后的纤维素酶的最佳pH范围均为4.0~4.6。在经过磁场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处理后,纤维素酶的稳定性有所增加。当pH值为6时,经磁场和SDS协同预处理后的纤维素酶活性为最大活性的75.8%;经磁场和CTAB协同预处理后的纤维素酶活性为最大活性的73.9%;经磁场和OP 10协同预处理后的纤维素酶活性为最大活性的76.5%。在pH为4.0,温度为30~90℃的范围内对纤维素酶活性的考察发现,各种预处理后的纤维素酶的最佳温度均为60℃。在高温环境中,酶的活性失活得很快。其中,在80℃时,经磁场和SDS预处理后的纤维素酶活性,在高温环境下保存较好,纤维素酶活性为最大活性的59.2%;经磁场和CTAB预处理后的效果次之,纤维素酶活性为最大活性的58.6%;经磁场和OP 10预处理后的纤维素酶活性为最大活性的37.5%;本实验还对纤维素酶的温度稳定性、米氏常数和二级结构进行了考查。纤维素酶在经过磁场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后,酶的温度稳定性有所提高。对于米氏常数,尽管催化效率不及空白对照组,但在保证酶与底物结合不是过于紧密的情况下,保证了催化效率。在经过不同预处理情况之后的纤维素酶,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也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陈超[5](2010)在《基于VTK的医学图像体绘制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及可视化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是当前医学图像处理的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了直接体绘制技术,针对传统光线投射算法中存在的空体素数量多和三线性插值计算量大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光线投射加速算法。直接体绘制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技术。首先,介绍了医学图像三维重建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接着,综述了典型的医学图像三维重建与可视化算法,并比较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然后,阐述了直接体绘制方法的原理和流程,并对直接体绘制技术中常用的光线投射算法进行了重点研究;最后,针对传统光线投射算法中存在的空体素数量多和三线性插值计算量大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一种综合光线投射加速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在保证绘制质量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绘制效率,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武海艳[6](2008)在《氧化亚铁硫杆菌中磁小体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文中提出磁小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纳米磁性材料,近年来被受关注。本课题组首次从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中发现了生物控制矿化作用所产生的磁性颗粒,本文对氧化亚铁硫杆菌中磁小体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氧化亚铁硫杆菌标准菌株ATCC 23270的全基因组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与趋磁细菌中磁小体形成相关基因同源的基因。本文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中与趋磁细菌中基因mpsA、thy、magA、mamB具有较高相似度的ORF 1622、0276、1124、2572为目标基因进行了分析,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它们在硫培养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FeSO4·7H2O刺激下的差异表达以验证它们在磁小体形成过程中与亚铁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在150~200 mmol/L的FeSO4·7H2O刺激下达到最大表达量,这四个基因在趋磁细菌磁小体形成过程中在铁转运成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论文运用了半固体平板磁泳和透射电镜的方法进一步验证了磁小体的形成与亚铁有着直接关系,ATCC 23270能以硫单质和硫酸亚铁作为能源,在以硫酸亚铁为能源生长时其胞内能生成黑色电子致密颗粒即磁小体,这些磁小体散落在细胞内,未成链状排列,而在缺铁条件下硫培养时没有磁小体形成。含有磁小体的细胞具有一定的趋磁性,在人工磁场下会向永久磁铁进行趋向运动,而在地磁场下没有明显的定向运动趋势。随着亚铁浓度的增大,磁性颗粒的数目和大小也在增加,从而致使在人工磁场下,随着亚铁浓度的增大,细菌的趋磁性增强。同时,本文运用信息学方法对magA基因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对目标基因进行了保守结构域、氨基酸序列比对、蛋白质同源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ORF 1124编码的蛋白含有KefB、TrkAN和TrkAC结构域,与MagA序列相同度为32%,与sodium hydrogenexchanger同源,认为其与铁离子的转运有关此外,我们还使用了BDGP网站来搜索该基因上游潜在的启动子。

刘勇[7](2007)在《磁场对酶及酶促反应过程的影响》文中指出为了探究磁场对酶的影响,本文选取过氧化氢酶、胰蛋白酶、α-淀粉酶和脲酶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磁场强度的永磁场中,对目标酶系进行一定时间的磁化处理,然后从酶的活性、构象、酶促反应动力学等几方面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外加磁场对不同的酶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对于过氧化氢酶,磁化后,酶的活性明显增加,酶促反应的速度增加,Km变大,同时Vm变大,二级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于胰蛋白酶磁场效应不是很明显,对活性、酶促反应动力学基本没有影响,但是二级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α-淀粉酶经磁化后,酶的活性也增大,但是和过氧化氢酶不同的是,Km减小,Vm减小,同时酶的二级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于脲酶,磁化后,酶的活性也略有所增加,Km减小,Vm减小,但是没有α-淀粉酶明显。此外,磁场对某个酶的影响并不是呈简单的线性关系,即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大,对酶的影响并不是线性增加。本文分别对不同磁场强度下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得到各个酶的米氏常数,并对拟合结果进行了检验。本文针对所研究的物系,从磁场对电荷的作用及分子在磁场中的受力分析入手,讨论了磁场对酶的结构的影响,并对磁场影响酶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磁场主要是通过影响酶的结构,从而影响酶促反应,并以此为依据,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韩磊,常津[8](2007)在《趋磁性细菌与磁小体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趋磁性细菌是一类能够沿着磁力线运动的特殊细菌,其细胞内含有对磁场具有敏感性的磁小体。介绍了磁小体的形成过程及对其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并探讨了其在传感技术、临床医学、废水处理、磁性细胞和磁性载体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李国栋[9](2002)在《当代磁学发展的特点和展望》文中研究说明

李国栋[10](2002)在《2000-2001年生物磁学进展综述》文中提出本综述自1979年开始每年撰写,旨在介绍国内外生物磁学的重要进展,内容包括:生物磁场和生物磁性;磁场生物效应;生物磁技术;生物系统磁法研究;生物磁学应用。

二、生物磁学在医学诊断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磁学在医学诊断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利用磁化水培养富硒蛹虫草的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蛹虫草研究概述
        1.2.1 蛹虫草分布
        1.2.2 蛹虫草的栽培状况
        1.2.3 蛹虫草社会、经济价值
    1.3 生物磁效应概述
        1.3.1 生物磁效应的发展历史
        1.3.2 生物磁效应的应用
        1.3.3 生物磁技术
        1.3.4 生物磁效应理论
    1.4 硒的发展历史
        1.4.1 硒的应用领域
        1.4.2 富硒食品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仪器
    2.3 药品与试剂
        2.3.1 药品
        2.3.2 试验试剂的配制
    2.4 试验方法
        2.4.1 菌株活化及菌种筛选
        2.4.2 培养基制备
        2.4.3 磁化水培养富硒蛹虫草的单因素试验
        2.4.4 正交试验
    2.5 检测方法
        2.5.1 蛹虫草子实体硒含量测定
        2.5.2 蛹虫草生物活性物质及营养品质测定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菌株在PDA培养基中生长情况比较
    3.2 磁化水培养富硒蛹虫草的单因素试验
        3.2.1 单因素试验结果
    3.3 正交试验
    3.4 检验试验
        3.4.1 生物学效率测定
        3.4.2 硒含量测定
        3.4.3 虫草素含量测定
        3.4.4 虫草酸含量测定
        3.4.5 多糖含量测定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脑血管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2章 医学图像标准及预处理技术
    2.1 医学图像数据的获取及特点
        2.1.1 CT图像产生原理及特点
        2.1.2 核磁共振图像产生原理及特点
        2.1.3 其他形式的医学图像
        2.1.4 不同形式图像数据比较
    2.2 医学图像DICOM标准
        2.2.1 PACS系统
        2.2.2 DICOM标准
    2.3 医学图像预处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医学图像可视化关键技术研究
    3.1 医学图像数据场可视化流程
    3.2 典型面绘制算法
        3.2.1 面绘制算法综述
        3.2.2 MC算法
    3.3 典型体绘制算法
        3.3.1 体绘制算法综述
        3.3.2 体绘制技术中光学模型
        3.3.3 Ray Casting算法
        3.3.4 Splatting算法
        3.3.5 Shear-Warp算法
        3.3.6 纹理映射
    3.4 绘制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Ray Casting改进算法研究
    4.1 Ray Casting算法的基本特点
    4.2 Ray Casting算法原理
    4.3 Ray Casting算法关键技术的实现
        4.3.1 数据分类
        4.3.2 不透明度和颜色赋值
        4.3.3 重采样
        4.3.4 光照模型与明暗计算
        4.3.5 图像合成
    4.4 Ray Casting改进算法实现过程
        4.4.1 Ray Casting改进算法理论来源与流程
        4.4.2 体数据场分类
        4.4.3 改变重采样顺序
        4.4.4 多因素阻光度赋值
        4.4.5 空间跳跃采样的背景体素集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相邻层间相似性的加速Splatting算法研究
    5.1 Splatting算法的原理
        5.1.1 重构过程
        5.1.2 足迹函数与足迹表
        5.1.3 Splatting算法实现流程
    5.2 传统Splatting算法存在的问题
    5.3 基于相邻层间相似性的加速Splatting算法研究
        5.3.1 基于相邻层间相似性的加速Splatting算法理论来源
        5.3.2 体数据的层间差异
        5.3.3 Splatting改进算法实现流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MITK的脑血管可视化试验平台设计
    6.1 试验平台概述
        6.1.1 MITK简介
        6.1.2 MITK的设计目标
        6.1.3 基于数据流模型整体框架
        6.1.4 数据模型
    6.2 脑血管可视化试验结果及分析
        6.2.1 MITK绘制模型
        6.2.2 面绘制算法可视化实验结果及分析
        6.2.3 体绘制算法可视化实验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参数优化Snake的模型及在MRI图像分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医学图像的特点
    1-3 医学图像分割方法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Snake 模型分析及MRI 图像特征
    2-1 引言
    2-2 参数活动轮廓模型
        2-2-1 传统Snake 模型
        2-2-2 Snake 模型的求解
        2-2-3 Snake 模型的动力学解释
    2-3 模型算法流程和及其实验
        2-3-1 Snake 模型算法流程
        2-3-2 Snake 模型算法实验结果分析
        2-3-3 Snake 模型的特点分析
    2-4 MRI 图像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几种改进的Snake 模型及对MRI 图像的分割
    3-1 基于Snake 模型的改进方法
        3-1-1 力的改进
        3-1-2 参数改进
        3-1-3 改进方法比较
    3-2 改进的Snake 模型
        3-2-1 BallonSnake 模型
        3-2-2 GVFSnake 模型
        3-2-3 快速Snake 模型
        3-2-4 实验结果比较
    3-3 对MRI 图像实验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nake 模型的参数分析
    4-1 引言
    4-2 参数对参数活动轮廓模型的影响
        4-2-1 弹性系数和刚性系数参数对活动轮廓模型的影响
        4-2-2 迭代步长对曲线变形的影响
    4-3 一种参数选择的方案
        4-3-1 α 、 β 参数选择方案
        4-3-2 实验比较
        4-3-3 分析及结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磁场和表面活性剂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协同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纤维素酶
        2.1.1 纤维素酶的组成与功能
        2.1.2 纤维素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2.1.3 纤维素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2.1.4 纤维素酶在其他工业中的应用
    2.2 生物磁学
        2.2.1 生物磁学在生物工程上的应用
        2.2.2 生物磁学在医学上的应用
        2.2.3 生物磁学在农业和食品工程上的应用
    2.3 表面活性剂
    2.4 磁场对酶的影响
        2.4.1 磁场对酶活性的影响
        2.4.2 磁场对酶构象的影响
        2.4.3 磁场对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试剂及设备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设备
    3.2 实验原理
        3.2.1 酶活测定
        3.2.2 米氏常数的测定
        3.2.3 圆二色光谱测定酶的结构
    3.3 实验步骤
        3.3.1 纤维素酶活性测定的实验步骤
        3.3.2 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影响
        3.3.3 温度的影响
        3.3.4 pH 的影响
        3.3.5 纤维素酶的温度热稳定性
        3.3.6 纤维素酶米氏常数的测定
        3.3.7 纤维素酶构象变化的测定
    3.4 分析方法
第四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4.1 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以及磁场对纤维素酶的影响
    4.2 表面活性剂的最佳浓度
    4.3 不同pH 值下的纤维素酶活性
    4.4 不同温度下的纤维素酶活性
    4.5 温度稳定性
    4.6 不同条件下的米氏常数
    4.7 纤维素酶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测定
    4.8 小结与误差分析
第五章 磁场和表面活性剂影响酶的机理探讨
    5.1 表面活性剂
        5.1.1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5.1.2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5.1.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5.2 胶团溶液的宏观性质
    5.3 磁场的影响
        5.3.1 磁场影响酶的构象的机理
        5.3.2 磁转矩作用定律
        5.3.3 磁场对酶分子侧链和洛伦兹力的影响
        5.3.4 磁场和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基于VTK的医学图像体绘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选题的意义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医学体数据三维重建技术研究意义
        1.2.2 医学体数据三维重建及可视化技术国内外发展
    1.3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章节安排
        1.3.1 本文所作工作
        1.3.2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医学图像数据的获取与预处理
    2.1 医学图像数据的产生及其特点
        2.1.1 CT 图像产生原理以及特性
        2.1.2 核磁共振图像
        2.1.3 其他形式的医学图像
        2.1.4 几种图像形式数据比较
    2.2 DICOM 数字影像和通信标准
        2.2.1 DICOM 简介
        2.2.2 DICOM 标准的组成部分
    2.3 医学图像预处理
        2.3.1 图像增强及其滤波技术
        2.3.2 图像配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学体数据三维重建算法及开发工具
    3.1 医学图像面绘制技术及其特点
    3.2 医学图像的体绘制算法
        3.2.1 体绘制的光学模型
        3.2.2 体数据
        3.2.3 体绘制技术基本流程
    3.3 体绘制算法的分类
        3.3.1 空间域的典型方法
        3.3.2 基于变换域的典型算法
    3.4 体绘制算法比较
    3.5 VTK 简介
        3.5.1 VTK 的特点
        3.5.2 VTK 对象模型
        3.5.3 VTK 库的编译与编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综合光线投射加速算法
    4.1 光线投射算法的实现
        4.1.1 数据分类
        4.1.2 不透明度和颜色赋值
        4.1.3 重新采样
        4.1.4 图像合成
    4.2 一种综合光线投射加速算法
        4.2.1 算法思想
        4.2.2 算法描述和分析
    4.3 实验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氧化亚铁硫杆菌中磁小体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磁学
    1.2 趋磁细菌
        1.2.1 几株纯培养的趋磁细菌
        1.2.2 趋磁细菌的形态及其分布
        1.2.3 趋磁细菌的分类
        1.2.4 磁小体的简介
        1.2.5 与磁小体形成相关的基因
        1.2.6 磁小体的形成机理研究
        1.2.7 趋磁细菌与磁小体的应用
    1.3 实时荧光定量PCR
        1.3.1 Real-time PCR的作用原理
        1.3.2 Real-time PCR定量理论
        1.3.3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应用
        1.3.4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展望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4.1 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课题受资助情况
第二章 氧化亚铁硫杆菌中磁小体形成相关基因在不同亚铁浓度刺激下的差异表达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菌种与培养基
        2.2.2 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2.3.2 不同亚铁浓度刺激处理
        2.3.3 RNA提取,纯化及cDNA合成
        2.3.4 研究基因的确定及定量标准品的制备
        2.3.5 Real-time PCR检测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生长对数期的确定
        2.4.2 总RNA质量
        2.4.3 阳性质粒的PCR鉴定和序列分析
        2.4.4 标准曲线及熔解曲线
        2.4.5 不同亚铁浓度刺激下各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磁敏感氧化亚铁硫杆菌在不同亚铁浓度刺激下的趋磁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菌种来源
        3.2.2 培养基
    3.3 实验方法
        3.3.1 生长曲线和pH值的测定
        3.3.2 种子液的培养
        3.3.3 趋磁性观察
        3.3.4 细菌超薄切片后透射电镜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生理特性研究
        3.4.2 不同培养条件下磁小体生成情况
        3.4.3 不同亚铁浓度刺激后趋磁性的研究
        3.4.4 透射电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信息学分析
    4.1 引言
    4.2 分析方法
    4.3 分析结果
        4.3.1 magA基因上游潜在调控模体及保守结构域分析
        4.3.2 MagA蛋白的同源性分析
        4.3.3 MagA蛋白的结构模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7)磁场对酶及酶促反应过程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
        2.1.1 生物磁学的概念
        2.1.2 磁场在磁场生物效应中的作用
        2.1.3 磁场生物效应的应用
    2.2 外场对酶的影响
        2.2.1 电场对酶的作用及影响
        2.2.2 超声波对酶的作用及影响
        2.2.3 激光对酶的作用及影响
    2.3 磁场对酶的影响
        2.3.1 脉冲磁场对酶的活性的影响
        2.3.2 恒定磁场对酶的活性的影响
        2.3.3 磁场对酶的结构的影响
        2.3.4 磁场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实验部分
    3.1 实验物系及设备
        3.1.1 实验物系
        3.1.2 实验设备
        3.1.3 磁场
    3.2 实验原理
        3.2.1 用圆二色光谱测定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2.2 米氏方程参数的确定
        3.2.3 几种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3.2.4 几种酶酶促反应速度的测定方法
    3.3 磁化方式
    3.4 实验步骤
        3.4.1 活性测定的实验步骤
        3.4.2 米氏常数测定的实验步骤
    3.5 分析方法
第四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4.1 磁场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4.1.1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4.1.2 过氧化氢酶米氏常数的测定结果
        4.1.3 过氧化氢酶二级结构的测定
        4.1.4 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4.2 磁场对胰蛋白酶的影响
        4.2.1 胰蛋白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4.2.2 胰蛋白酶米氏常数的测定结果
        4.2.3 胰蛋白酶二级结构的测定
        4.2.4 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4.3 磁场对α-淀粉酶的影响
        4.3.1 α-淀粉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4.3.2 α-淀粉酶米氏常数的测定结果
        4.3.3 α-淀粉酶二级结构的测定
        4.3.4 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4.4 磁场对脲酶的影响
        4.4.1 脲酶活性的测定结果
        4.4.2 脲酶米氏常数的测定结果
        4.4.3 脲酶二级结构的测定
        4.4.4 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4.5 误差分析
第五章 磁场影响酶的机理探讨
    5.1 磁场对电荷的作用特征
    5.2 分子在磁场中的受力分析
        5.2.1 氢键
        5.2.2 洛仑兹力
        5.2.3 范德华力
    5.3 磁场对酶的影响
    5.4 对本文现象的解释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生物磁学在医学诊断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用磁化水培养富硒蛹虫草的条件优化[D]. 王权. 东北林业大学, 2016(02)
  • [2]脑血管可视化技术研究与实现[D]. 王刚. 东北大学, 2011(04)
  • [3]基于参数优化Snake的模型及在MRI图像分割中的应用[D]. 靳莉宴. 河北工业大学, 2011(07)
  • [4]磁场和表面活性剂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协同效应[D]. 冉景榆. 天津大学, 2010(02)
  • [5]基于VTK的医学图像体绘制技术研究[D]. 陈超.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0(10)
  • [6]氧化亚铁硫杆菌中磁小体形成相关基因的研究[D]. 武海艳. 中南大学, 2008(01)
  • [7]磁场对酶及酶促反应过程的影响[D]. 刘勇. 天津大学, 2007(04)
  • [8]趋磁性细菌与磁小体的研究与应用[J]. 韩磊,常津.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7(01)
  • [9]当代磁学发展的特点和展望[J]. 李国栋. 生物磁学, 2002(03)
  • [10]2000-2001年生物磁学进展综述[J]. 李国栋. 生物磁学, 2002(02)

标签:;  ;  

生物磁学在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