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C-01B收发器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

WGC-01B收发器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

一、WGC-01B型收发信机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张文轩[1](2021)在《10kV配电网广域行波故障定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10kV配电线路网架结构复杂,多采用架空线-电缆混合线路供电,且架空线与电缆存在不同形式的馈线分支结构,加之小电流接地运行方式下故障电流较小造成故障检测困难,致使其故障定位研究一直是困扰学者的一大难点。作为与负荷直接相连的一级电网,10kV配电线路的故障定位关系到国民正常生产与生活用电,必须予以重视。快速准确的定位研究,对于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行波定位方法已经在输电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不受系统运行方式、过渡电阻和系统参数的影响。但是,配电网络具有许多分支和复杂的结构,行波单端法要求准确识别故障点的后续反射波头,这在配电网中会有一定困难。所以,本文研究内容为基于双端法的广域行波信息的配电网故障定位,其中广域行波信息主要包括广域行波时差和广域行波能量。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1.本文着手于双端行波测距,分析了配电网拓扑结构和广域行波分布特征,重点研究了广域故障初始行波的时差关系和广域故障行波能量的衰减特性,由此提出了两种基于广域行波信息的故障定位方法。2.在研究电网广域行波时差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端行波时差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主干线两端与分支线终端高采样获得的行波信息,构建故障距离矩阵,根据矩阵性质界定故障区间,进而精确定位故障位置。3.在研究电网广域行波能量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广域行波能量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基于检测点获得的故障信息,经小波能量谱构造的能量函数计算行波能量,直接确定故障区段;然后编辑程序对故障区段两侧检测点进行访问,扩展为多级有效测距网络,提出三端测距法计算多级故障距离;对多个测距结果运用Grubbs检验法处理,确定故障点。4.运用PSCAD软件建立配电网模型,借助MATLAB处理数据,在不同的故障类型下进行仿真分析,对本文提出的两种故障定位方法进行仿真验证。论文最后对基于广域信息的10kV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对后续工作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刘宇鹏[2](2018)在《基于FPGA的装备储运监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武器装备对于抵御外敌与维护社会治安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因为武器装备发生故障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在国内外也屡见不鲜,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武器装备在制造工厂制作完成储存时或者运送到部队和战场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超出武器装备适应范围时未得到及时的发现与处理,导致其损坏。特别是现代化的智能武器装备,是采用程序进行操控的,对环境的要求更加高,环境一旦超出其适应范围,可能造成机件的失灵,甚至完全失去作战能力。因此,对武器装备的储运研究有着现实的意义,这样可以减少武器装备的故障发生,增加其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部队作战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设计了针对武器装备储运环境的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是用FPGA芯片作为主控芯片,控制多个I2C接口的数字传感器采集武器装备在储运过程中的环境信息,采用flash闪存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监测系统设定有自动报警模块,当采集到的环境数据超出设定的安全值时,监测系统将采用无线通信模块发送一个报警信号给外部接收端并发出报警,提醒管理人员及时查看和处理,另外,监测系统分为定时监测和实时监测俩种工作状态,当武器装备处于储存状态时,监测系统定时采集环境数据,当武器装备处于运输状态时,监测系统实时采集环境数据,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系统功耗,延长系统的工作时长。在了解了国内外储运监测系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设计了监测系统的系统框架;其次,对监测系统所需的主要器件如:FPGA芯片和传感器芯片进行选型;然后,对监测系统进行了硬件和软件设计,并详细的介绍了硬件各模块的电路设计以及软件程序的实现过程;最后,对监测系统进行PCB设计以及系统搭建与调试,并对系统进行了整体的分析与总结。

杨丹青[3](2016)在《220kV蛇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变电站作为电网的枢纽,是将发电厂(发电站)的电能传输至电力用户的中心环节。电力系统是否能可靠与经济运行由它的运行情况所决定。针对传统变电站存在的各项不足及缺点,及不能满足现如今电网需求的现状,提出将自动化、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于变电站领域。本文以这个运行多年的220k V蛇龙变电站为例,介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具体方案和手段。首先总结国内外对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介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现有的几种常用结构,通过对比传统变电站和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优缺点,阐述老式变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技术改造的必要性。通过查阅变电站原始记录和设备厂家提供的资料,对站内一次二次设备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先进技术和经济合理性相结合为改造前提,根据变电站现在的运行工况、本次改造遵循的原则和改造后将要实现的目标,制定合理的技术改造方案。具体包括对一次老旧设备的更换,重点介绍了继电保护装置的改造换型及计算机监控系统的设备配置。此外,对新接入系统的光纤保护装置、光纤通道、测控装置的性能也一一做出了检测,保证其能在系统中正常运行,履行职责。通过提供蛇龙变电站改造后的运行参数与前几年的工况对比,表明本次综合自动化改造方案实现了预计的目标。通过介绍变电站发生事故时,站内的综合自动化系统如何协助运行工作人员找出故障位置,并给出故障分析,进而迅速地对事故进行处理。这有力地证实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不仅能够能够提高传输的电能质量,同时也能全面提升变电站的运行水平和管理水平。

朱雪原[4](2016)在《基于测量点优化配置的广域行波故障定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电力系统在空间上形成了广域系统,当输电线路上发生故障时,要迅速寻找到故障点,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供电可靠性,如今,最实用的测距方法是行波法。随着GPS技术的迅速发展,同步采样准确性越来越高,成为了电力系统统一时标的重要工具,提升了广域系统下故障测距技术的测距精度。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电网的故障测距方法和广域行波算法进行了简要介绍,对输电线路的暂态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以研究行波在电力线路中的传播特性;通过相模变换,消除电磁耦合的影响作用;通过对小波变换相关知识的研究,选择最优小波基进行小波变换,对故障行波波头识别;最后,阐述了一种确定既定系统的测量点配置算法,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一种新型广域测距算法,并进行了相关的仿真验证。为保证在复杂输电网中实现行波测距的最大可观性和最优经济性,本文首先给出一种基于扩展双端测距原理的行波记录装置(Travelling Wave Recorder,TWR)最优配置方法。假设故障点已知,则该点到系统各个节点的最短路径也可确定,根据需至少存在一对行波记录装置能够对故障点进行定位的原则,建立一种配置优化的数学规划模型,进而确定模型求解方法,获得行波测距装置的优化配置方案。在获取优化配置方案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给出新型广域行波故障定位算法,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初步故障位置的计算,第二部分是故障测距精度的提高。该算法利用曼哈顿距离从测量数据中找出准确的行波测距组合来初步计算故障位置,并通过各测量点信息与电网拓扑关系计算出故障发生时刻,并根据各测量点行波到达的时间及故障发生的时间重新计算故障位置,以提高测距精度。最后,考虑了实际系统中由环境、通信延迟等原因会造成各测量点行波到达时间上误差的问题,进而对此算法进行了容错能力的验证。本文利用PSCAD/EMTDC软件对IEEE-30、IEEE-57标准系统进行建模仿真来获取故障后同步信号,然后再使用MATLAB编程分析处理故障数据,从而最终确定故障距离。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广域测距算法,测距精度高,并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

李冰[5](2013)在《列尾防护系统的改进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进一步完善铁路调度管理体系,保障列车运行安全,对原有的列尾安全防护系统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列车追尾防护的功能。列尾安全防护系统通过GSM-R(Global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for Railway,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网络通信平台,向一定范围内的前后列车报告本车的列车信息,列车防追尾控制模块根据接收到的信息计算列车实时长度、前后车的间距、相对速度等,与尾部风管信息进行融合,准确判断列车的运行状态,依据模糊控制规则辅助控制列车制动,同时进行数据信息显示及报警。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对GSM-R通信网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GSM-R通信系统既可解决列车尾部风压数据传输问题,又可以解决前后列车通信的问题。文中简单介绍了GSM-R网络的参数及主要技术条件,并对现有高速列车GSM-R网络覆盖方式进行了改进。通过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改进后的网络结构在可靠性和有效性上均优于传统的传输结构,并且受到列车速度的影响也更小。其次,对改进后列车尾部装置的软硬件进行了设计。对列尾防护系统尾部装置的改进是建立在充分利用原有列尾装置设备的基础上,改进后列车尾部防护系统尾部装置的硬件部分由控制板和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板两部分组成。本设计选用C8051F020芯片作为主控制器,选用TIM-LH模块作为接收定位信息的GPS接收模块;在软件方面,提出了列尾装置主程序流程图、GPS数据处理程序流程图、列尾防护系统头部装置中断程序流程图等。最后,对列车尾部防追尾控制模块进行了设计。建立了列车防追尾距离模型,在所建立的模型中,安全制动距离的时间包含了司机的反应时间,这样可以保证列车司机有充足的反应时间,及时准确的对列车进行操作;在危险距离的计算中没有考虑司机的反应时间,假设此时的司机已处于高度警惕的状态。利用Matlab/Simulink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了仿真,由结果可以看出列车尾部控制模块可以有效地控制车速,实现列车防追尾的目的。改进后的列尾防护系统在信号设备出现故障时也能保障列车运行的安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列车接近预警和运行列车防追尾报警的问题。

陈晓芳[6](2012)在《阿拉善盟长距离输电线路保护特殊问题分析及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阿拉善盟处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最西部,其幅员辽阔。由于其地域广阔,工业区分散。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又无电源点支撑,所以形成了阿拉善电网独特的电网结构和长距离、轻负荷、多级串级供电的模式。为了平衡长距离输电产生的多余无功,电网内配置了大量的电抗器对其平衡。在阿拉善特殊电网输电线路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现高频保护存在延时出口的问题。本文对高频保护运行过程中保护动作情况进行收集,并对影响高频保护延时动作原因进行逐一排查,寻找保护延时出口的确切原因。由于阿拉善电网的特殊性,阿拉善电业局同北京四方公司共同搭建阿拉善电网系统模型,进行保护动作模拟实验,检验高频保护装置在阿拉善电网内的适应性。通过检查分析及数模实验分析高频保护延时动作的原因,并针对延时动作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

张磊[7](2010)在《SCDMA系统在河北电信应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SCDMA无线接入系统是由北京信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制和开发生产的,集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等核心技术为一体的同步码分多址无线接入通信系统。具有无线频谱利用率高、通信保密性好和低发射功率下较远的通信距离等技术优势。河北电信当时作为北方9省的试点省,进行全省网络建设。本课题来源于河北省电信公司SCDMA网络升级、维护。河北电信经过全省SCDMA网络的升级割接、维护工作后,使无线网络从之前的功能单一,维护能力差发展成为功能齐全、方便管理,安全可靠的网络。我研究的内容是SCDMA的升级工作及升级后的故障排查。该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用理论指导实践,对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经验总结,然后反作用于理论,推进研发版本升级以及单板改造,最终给客户交付一个优质的SCDMA网络。本论文先对SCDMA理论进行阐述,并对割接工作流程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用实际的维护案例,来对割接、维护过程中产生的故障进行了描述,最终以SCDMA理论为基础,对故障进行分析,总结规律,得出结论,为今后的维护以及SCDMA产品的跟新换代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徐萍[8](2010)在《基于双通道备用的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研究》文中提出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是对二次装置进行监测、控制、管理的技术支持系统,同时又是对电网故障进行信息支持、故障分析、诊断的决策系统。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提高电网调度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增强电网故障处理、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论述了建立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及意义,对现有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组网结构、主站系统、子站系统及通信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存在的不足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对其通信系统中的通道构建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三种适用于不同状况的主备用通道方案。根据呼伦贝尔电网的运行状况,研究了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在呼盟电网的应用中的适合于各类子站系统的主备用通道方案,为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孙科军[9](2010)在《基于ZigBee及CAN技术的混凝土泵车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文中提出混凝土泵车是一种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被广泛使用的专业车辆,由于工作环境、作业强度等因素的影响,泵车的健康状况无法预知,因此需要对泵车工作及健康状态进行远程监控与维护,而数据采集、传输及处理是远程监控及维护的前提。本文通过对混凝土泵车研究,实现了基于无线及现场总线的数据传输,具体研究工作包括:(1)分析了混凝土泵车的结构特点及适用于混凝土泵车监控的数据采集及传输系统的要求,通过比较分析各无线技术及总线技术,确定了基于ZigBee及CAN总线的数据传输方案。(2)根据实际应用条件,选择了合适的硬件,计算各元器件的设计参数,设计了基于ZigBee及CAN总线的数据传输的软、硬件,实现了加速度及倾角数据的无线及总线采集和传输。(3)根据电磁波辐射模型,研究了电磁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规律,并分析了非自由空间下电磁波衰减原因。仿真分析了在自由空间、“2-ray”模型及经验估算条件下,电磁接收设备的灵敏度与最大传输距离的关系,通过对比和分析,建立了适用于混凝土泵车无线传输的最小二乘法估算模型。(4)通过实验,测试了不同障碍条件下的最大传输距离及系统功耗。通过多组实验,根据最小二乘法估算模型,得出ZigBee接收信号强度与距离的关系曲线。

叶石丰,徐强超,李晓华[10](2009)在《一起雷击引起的典型电网事故分析》文中认为根据一起雷击事故的录波图和保护反应报告对继电保护动作的分析,推断弱馈保护在对侧母线故障时不能出口的原因,在于动作逻辑中等待闭锁信号的时间过长。通过ATP仿真程序对线路过电压波形进行了仿真,分析了开关爆炸引起电流互感器顶部外壳对底座放电,确认了雷击过电压是这次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防止类似事故的对策建议。

二、WGC-01B型收发信机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WGC-01B型收发信机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10kV配电网广域行波故障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10kV配电网故障定位研究现状
        1.2.1 10kV配电网故障选线方法
        1.2.2 10kV配电网区段定位方法
        1.2.3 10kV配电网故障测距方法
    1.3 配电网广域行波故障定位面临的困难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理论分析
    2.1 行波测距原理
    2.2 10kV配电线路结构与传播路径分析
        2.2.1 10kV配电线路结构分析
        2.2.2 广域行波传播路径
    2.3 故障初始行波时差关系与能量衰减
        2.3.1 故障初始行波时差关系
        2.3.2 故障行波能量衰减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广域行波时差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案
    3.1 10kV配电网故障定位思路
    3.2 基于故障距离矩阵的故障选段方法
        3.2.1 主干线路节点时刻推算
        3.2.2 构建故障距离矩阵
        3.2.3 故障区段判断
    3.3 信息畸变或丢失情况下的矩阵修正
        3.3.1 故障点相邻节点信息畸变
        3.3.2 其他节点信息畸变
    3.4 故障点定位
    3.5 10kV配电网广域行波时差故障定位流程
    3.6 算例仿真分析
        3.6.1 仿真软件及分析工具的选择
        3.6.2 10kV配电网仿真模型
        3.6.3 主干线故障
        3.6.4 分支点故障
        3.6.5 分支线故障
    3.7 定位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3.7.1 故障类型
        3.7.2 故障初相角
        3.7.3 过渡电阻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广域行波能量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案
    4.1 基于广域行波能量的故障选段方法
        4.1.1 利用小波能量谱分析行波信息
        4.1.2 区段定位具体步骤
    4.2 有效测距网络的扩展搜索算法
    4.3 故障测距方法与数据检验
    4.4 10kV配电网广域行波能量故障定位流程
    4.5 算例仿真分析
        4.5.1 故障仿真
        4.5.2 测距法对比
        4.5.3 检验效果验证
        4.5.4 定位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4.6 故障定位方法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基于FPGA的装备储运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储运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储运监测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储运监测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系统设计规划
    2.1 系统设计框架
    2.2 系统硬件设计规划
        2.2.1 主控芯片选型
        2.2.2 环境参数采集传感器
        2.2.3 存储模块
        2.2.4 通信模块
        2.2.5 PCB设计方案
    2.3 系统软件设计规划
        2.3.1 VerilogHDL设计语言
        2.3.2 FPGA开发平台
        2.3.3 系统调试工具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主控电路设计
        3.1.1 主控芯片
        3.1.2 电源电路设计
        3.1.3 实时时钟电路设计
        3.1.4 下载配置和调试接口电路设计
        3.1.5 复位电路设计
    3.2 环境参数采集电路设计
        3.2.1 温湿度采集电路设计
        3.2.2 加速度采集电路设计
        3.2.3 磁场强度采集电路设计
        3.2.4 I2C通信协议
    3.3 存储电路设计
    3.4 电池电量监测电路设计
    3.5 无线通信电路设计
    3.6 报警电路设计
    3.7 硬件PCB电路板设计
        3.7.1 硬件PCB电路板的设计步骤
        3.7.2 硬件PCB电路板的设计考虑因素
        3.7.3 装备储运监测系统的PCB设计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软件部分设计
    4.1 系统顶层模块设计
    4.2 系统的主程序设计
    4.3 中断程序设计
        4.3.1 定时中断程序设计
        4.3.2 加速度中断程序设计
        4.3.3 电压异常中断程序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搭建、调试及问题分析
    5.1 系统搭建与调试
        5.1.1 硬件系统的搭建
        5.1.2 系统调试
    5.2 问题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系统总结
    6.2 创新点和不足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220kV蛇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变电站研究及应用现状
        1.2.1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2.2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1.2.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阶段
    1.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及优点
        1.3.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的研究内容
        1.3.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越性
    1.4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存在的问题分析
        1.4.1 设备选型
        1.4.2 抗干扰
        1.4.3 数据精度要求不统一
        1.4.4 通信接口不统一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5.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5.2 章节安排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蛇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规划
    2.1 蛇龙 220kV变电站介绍及运行方式概述
    2.2 蛇龙变电站综自改造项目需求分析
    2.3 变电站综自改造原则
    2.4 变电站综自改造总体方案
        2.4.1 一次设备方案
        2.4.2 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方案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继电保护装置的换型改造
    3.1 220kV线路保护装置更换选型
        3.1.1 蛇严线和洪蛇线保护改造方案
        3.1.2 蛇李线保护配置方案
    3.2 220k V母差保护装置更换选型
    3.3 110kV线路保护装置更换选型
    3.4 220kV线路主变故障录波器选型
    3.5 继电保护装置安装后的调试
        3.5.1 PSL-603GM线路保护装置校验
        3.5.2 PSL-603GM专用光纤通道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化监控系统的配置
    4.1 变电站综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和配置
    4.2 自动化测控装置选型
    4.3 远动机配置
    4.4 五防工作站
    4.5 接入系统通信方案
        4.5.1 变电站通信方案
        4.5.2 接入集中中心监控系统的方案
    4.6 其他装置改造
        4.6.1 低周低压减载装置
        4.6.2 直流系统
        4.6.3 UPS不停电电源系统
        4.6.4 一次设备状态监测系统
        4.6.5 同步时钟系统GPS
    4.7 新接入测控设备调试检测
        4.7.1 基本误差校验
        4.7.2 监控功能误差校验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蛇龙变电站改造工程运行及评估
    5.1 改造后运行工况
        5.1.1 蛇龙站改造后的各项运行指标
        5.1.2 蛇龙站综合自动化改造后的优点
    5.2 变电站改造后站内处理故障实例分析
        5.2.1 蛇龙站#1 主变跳闸分析
        5.2.2 所辖站金坞站#1 主变跳闸分析
    5.3 改造后工程效应分析
        5.3.1 社会效应分析
        5.3.2 经济效应分析
    5.4 改造后的运维站运行维护制度
        5.4.1 运维操作站工作职能
        5.4.2 运维操作站值班规范
        5.4.3 电气设备巡视检查和定期维护制度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测量点优化配置的广域行波故障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主要工作
2 广域行波测距原理
    2.1 现代行波测距基本原理
    2.2 扩展双端行波测距原理
    2.3 广域网络TWR配置原则
    2.4 本章小结
3 输电线路暂态分析和小波变换理论
    3.1 暂态行波的特点
    3.2 输电线路的波动方程和相模变换
    3.3 小波变换相关理论
    3.4 故障行波波头的识别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故障测距的TWR最优配置算法
    4.1 算法模型的建立
    4.2 算法模型求解
    4.3 算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广域行波信息的故障定位算法
    5.1 最优TWR配置下的故障测距算法
    5.2 算例仿真
    5.3 容错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
附录 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列尾防护系统的改进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列车尾部防护系统概述
        1.1.2 既有线列车防追尾功能的实现
        1.1.3 论文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GSM-R基础
    2.1 GSM-R网络覆盖
    2.2 GSM-R通信技术特点
    2.3 GSM-R网络通信可靠性与有效性分析
        2.3.1 可靠性模型
        2.3.2 有效性模型
        2.3.3 仿真结果
3 列车尾部防护系统及改进
    3.1 列尾防护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工作过程简述
    3.2 EOTD的总体改进设计
        3.2.1 转换板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3.2.2 设计思路
    3.3 改进后的EOTD的硬件设计
        3.3.1 改进后EOTD的硬件结构分析
        3.3.2 控制板
        3.3.3 MODEM模块
        3.3.4 电台脉冲供电的硬件电路
        3.3.5 GPS板
    3.4 改进后的EOTD的软件流程设计
        3.4.1 概述
        3.4.2 主程序算法流程
        3.4.3 GPS数据处理
        3.4.4 HOTD中断程序流程
4 列车防追尾控制模块设计
    4.1 防追尾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4.2 防追尾控制原理
        4.2.1 防追尾控制过程简述
        4.2.2 列车防追尾控制程序流程
    4.3 防追尾安全距离模型的建立
        4.3.1 安全距离模型的建立
        4.3.2 模型参数的设定
        4.3.3 模型公式
    4.4 模糊控制器设计
        4.4.1 模糊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方法
        4.4.2 隶属度函数
        4.4.3 模糊控制规则库
    4.5 自动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4.5.1 自动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4.5.2 自动控制系统的仿真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阿拉善盟长距离输电线路保护特殊问题分析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继电保护发展历史
        1.2.2 继电保护的发展趋势
        1.2.3 微机保护运行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阿拉善电网及其保护
    2.1 阿拉善电网的特殊结构
        2.1.1 线路充电无功的计算
        2.1.2 静态电抗器配置情况
    2.2 阿拉善电网保护配置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阿拉善电网保护的特殊问题
    3.1 阿拉善电网保护动作情况统计
    3.2 高频纵联保护原理和应用技术
        3.2.1 高频纵联保护基本原理
        3.2.2 高频纵联保护应用技术
    3.3 高频保护延时动作排查
        3.3.1 收发信机排查
        3.3.2 高频通道排查
        3.3.3 保护二次回路排查
        3.3.4 保护装置排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阿拉善电网高频保护问题分析
    4.1 微机高频保护装置工作原理
        4.1.1 保护程序软件流程
        4.1.2 故障处理软件流程
        4.1.3 保护原理的应用
    4.2 装置特性及原理应用分析
    4.3 仿真系统模型搭建
    4.4 数模试验
        4.4.1 数模试验原则
        4.4.2 数模试验保护动作情况
        4.4.3 数模实验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频保护的改进措施
    5.1 解决问题的措施
    5.2 数模试验保护动作情况
    5.3 数模试验谐波分析
    5.4 效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SCDMA系统在河北电信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主要的研究工作
    1.3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SCDMA系统综述
    2.1 SCDMA技术介绍
        2.1.1 Synchronous(CDMA同步CDMA技术)
        2.1.2 Smart Antenna(智能天线技术)
        2.1.3 Soft Radio(软件无线电技术)
        2.1.4 SWAP Protocol(SWAP协议)
    2.2 SCDMA无线接入系统
        2.2.1 无线基站系统(BS)
        2.2.2 基站控制器(BSC)
        2.2.3 无线网络管理系统(RNMS)
    2.3 SCDMA核心网系统
        2.3.1 本地移动控制中心(LMCC)
        2.3.2 归属位置寄存器(HLR)
        2.3.3 短消息中心(SMC)
    2.4 SCDMA常见组网方式
        2.4.1 SCDMA无线接入系统网络组网
        2.4.2 SCDMA 1800V单LMCC无线接入网组网
        2.4.3 SCDMA多LMCC无线接入网组网
第三章 河北电信SCDMA系统升级方案的研究
    3.1 河北电信SCDMA设备割接方案的交流
    3.2 河北电信SCDMA设备割接方案制定
    3.3 河北电信SCDMA设备割接方案升级步骤
    3.4 河北电信SCDMA设备割接成功测试
    3.5 河北电信SCDMA设备割接成功后,基站升级
    3.6 河北电信SCDMA设备割接失败回退
第四章 河北电信SCDMA系统升级后故障处理的归纳总结
    4.1 底噪偏高的处理
        4.1.1 底噪概述
        4.1.2 产生底噪偏高的几种原因
        4.1.3 分析底噪高原因的主要步骤
        4.1.4 实际故障处理举例
    4.2 GPS同步告警的处理
        4.2.1 GPS同步告警概述
        4.2.2 产生GPS同步告警的几种原因
        4.2.3 分析GPS不同步的主要步骤
        4.2.4 实际故障处理举例
    4.3 E1中继链路不稳定的处理
        4.3.1 E1中继链路不稳定告警概述
        4.3.2 E1中继链路不稳定告警几种原因
        4.3.3 E1中继链路不稳定告警主要步骤
        4.3.4 实际故障举例
    4.4 单通问题的处理
        4.4.1 单通的概述
        4.4.2 产生单通的几种原因
        4.4.3 单通排查主要步骤
        4.4.4 实际故障举例
第五章 结束语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8)基于双通道备用的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信息传输通道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组成与功能
    2.1 系统总体结构
    2.2 主站系统结构与功能
        2.2.1 主站系统结构
        2.2.2 主站系统功能
    2.3 子站系统结构与功能
    2.4 通信子系统
    2.5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问题分析
        2.5.1 系统运行中遇到的问题
        2.5.2 外部通道存在问题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通道备用策略
    3.1 光纤通道
        3.1.1 光纤通道的基本组成
        3.1.2 光纤通道的特点
    3.2 电力线载波通道
        3.2.1 电力线载波通道的基本组成
        3.2.2 电力线载波通道的特点
    3.3 电力微波通道
        3.3.1 电力微波通道的基本组成
        3.3.2 微波通道的特点
    3.4 移动通道
        3.4.1 移动通道的基本组成
        3.4.2 移动通道的特点
    3.5 通道备用策略
        3.5.1 光纤—光纤主备用通道策略
        3.5.2 光纤—电力线载波—GPRS主备用通道策略
        3.5.3 微波—电力线载波—GPRS主备用通道策略
        3.5.4 通道可用性策略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4.1 呼盟电网概况
    4.2 呼盟电网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简析
        4.2.1 系统概况
        4.2.2 主站系统
        4.2.3 子站系统
    4.3 呼盟电网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通信通道的研究
        4.3.1 通信通道现状
        4.3.2 呼盟电网通信通道备用策略分析
    4.4 呼盟电网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应用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9)基于ZigBee及CAN技术的混凝土泵车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混凝土泵车概述
        1.1.1 混凝土泵车介绍
        1.1.2 国际混凝土泵车的发展过程
        1.1.3 我国混凝土泵车现状及发展历程
    1.2 混凝土泵车远程监控的发展状况
        1.2.1 背景
        1.2.2 国内外情况
        1.2.3 意义
    1.3 数据传输技术发展现状
        1.3.1 总线传输技术
        1.3.2 无线传输技术
    1.4 本文的研究方向
    1.5 本文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混凝土泵车数据传输方案设计
    2.1 混凝土泵车数据传输分析
        2.1.1 无线及总线适用性分析
        2.1.2 ZigBee及CAN技术适用性分析
        2.1.3 混凝土泵车数据传输方案分析
    2.2 系统模块构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凝土泵车数据传输系统构建
    3.1 数据采集与ZigBee发送模块设计分析
        3.1.1 控制芯片分析
        3.1.2 ZigBee模块分析
        3.1.3 加速度采集分析
        3.1.4 数据采集与ZigBee发送模块电路分析
        3.1.5 数据采集与ZigBee发送模块电路软件设计
    3.2 ZigBee接收与转CAN模块设计分析
        3.2.1 电源部分分析
        3.2.2 CAN控制器分析
        3.2.3 CAN收发器分析
        3.2.4 ZigBee接收与转CAN模块电路分析
        3.2.5 ZigBee接收与转CAN模块电路软件设计
    3.3 数据提取与显示模块设计分析
        3.3.1 RS232简介
        3.3.2 数据提取与显示模块电路分析
        3.3.3 数据提取与显示模块软件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无线传输估算模型的建立
    4.1 无线传输模型分析
        4.1.1 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传播模型
        4.1.2 电磁波传输的损耗原因
        4.1.3 电磁波传输的估算模型
    4.2 ZigBee传输距离估计
        4.2.1 ZigBee传输在自由空间模型下的距离估算
        4.2.2 ZigBee传输在2-ray模型下的距离估算
        4.2.3 ZigBee传输在以色列实验室经验公式下的距离计算
    4.3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无线传输估算模型
        4.3.1 各模型的对比分析
        4.3.2 估算模型的建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及结果分析
    5.1 实验方案
    5.2 加速度测量及倾角模拟测量
    5.3 系统持续工作时间的测试
    5.4 障碍物对传输距离的影响测试
    5.5 ZigBee损耗测试及经验公式提取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一起雷击引起的典型电网事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事故情况
    2.1 事故前运行方式
    2.2 故障跳闸过程
3. 保护跳闸过程分析
4. 北茶乙线对侧保护没有跳闸的原因分析
5. 断路器绝缘击穿及CT顶部外壳对底座放电原因分析
    5.1 雷击导线的事实确认
    5.2 雷电过电压仿真分析
    5.3 断路器断口和CT顶部外壳耐压情况分析
6. 结论和建议

四、WGC-01B型收发信机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10kV配电网广域行波故障定位技术研究[D]. 张文轩. 山东理工大学, 2021
  • [2]基于FPGA的装备储运监测系统设计[D]. 刘宇鹏. 中北大学, 2018(08)
  • [3]220kV蛇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D]. 杨丹青. 湖南工业大学, 2016(07)
  • [4]基于测量点优化配置的广域行波故障定位研究[D]. 朱雪原.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5]列尾防护系统的改进方案研究[D]. 李冰. 兰州交通大学, 2013(02)
  • [6]阿拉善盟长距离输电线路保护特殊问题分析及对策[D]. 陈晓芳. 华北电力大学, 2012(06)
  • [7]SCDMA系统在河北电信应用的研究[D]. 张磊.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2)
  • [8]基于双通道备用的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研究[D]. 徐萍.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0(09)
  • [9]基于ZigBee及CAN技术的混凝土泵车数据传输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 孙科军. 中南大学, 2010(03)
  • [10]一起雷击引起的典型电网事故分析[J]. 叶石丰,徐强超,李晓华. 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 2009(05)

标签:;  ;  ;  ;  ;  

WGC-01B收发器故障分析及改进措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