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例脑出血患者血脂分析

84例脑出血患者血脂分析

一、84例脑出血患者血脂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热孜亚·海力力[1](2020)在《脑出血患者心动周期间血压变异性特征及其对早期预后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的心动周期间血压变异性(beat-to-beat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eat-to-beat BPV)特征,并分析其对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入选标准,纳入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入住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清醒的幕上ICH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血肿部位及体积、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等;另纳入同期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记录其相关基本信息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对所有受试者采用连续无创指尖血压监测技术提取受试者每搏收缩压和舒张压,使用MATLAB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两组受试者beat-to-beat BPV的时域指标。根据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将ICH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 0-2分)和预后不良组(m Rs 3-6分)。根据分组情况,将基本临床资料及数据整理好后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ICH组患者年龄、高血压患病率及多项beat-to-beat BPV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2.对基本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ICH对BPV的影响进行单因素分析后发现血脂异常、高血压、ICH与BPV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模型提示ICH和血脂异常是影响BPV的相关因素;3.ICH良好预后组与不良预后组间NIHSS评分、SBP-CV、DBP-C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BPV对ICH预后的影响,选取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变量作为自变量,ICH预后作为因变量,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后显示:SBP-CV与ICH患者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ICH患者年龄、高血压患病率、beat-to-beat BPV高于正常人;ICH和血脂异常是影响beat-to-beat BPV的相关因素;beat-to-beat BPV作为预测ICH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指标,可作为ICH可靠的监测指标。

张金文[2](2019)在《眼底微循环特征与HICH的相关性及针刺对HICH微循环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与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及其再中的相关眼底微循环特征和临床高危因素,为进一步建立基于眼底微循环特征的HICH及HICH再中的预测模型奠定基础。2.探讨“调任通督”针刺法对HICH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与眼底微循环的相关性,为“调任通督”针刺法改善微循环、治疗HICH提供循证医学证据和理论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8.05-2018.12月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及心血管病科住院部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75例HICH患者和75例同时期入院的高血压非卒中患者,将收集到的临床数据及左右侧眼底微循环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HICH的判别模型,并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进行模型效能评价及比较。2.回顾性分析2017.11-2018.12月于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43例HICH再中患者,并选择同期入院、病程相近的2例脑出血非再中患者为对照组(86例),将收集到的临床数据及左右侧眼底微循环特征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建立HICH再中的判别模型,并利用ROC曲线进行模型效能评价及比较。3.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7.11-2018.12月于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住院部、康复中心)就诊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HICH患者,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出血性脑卒中基础治疗及康复治疗,针刺组在基础治疗与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行“调任通督”针刺治疗,两组干预周期均为3个疗程,每疗程21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量表进行评分并采集左右侧视网膜图像。结果:1.HICH的相关危险因素(1)HICH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与HICH呈显着正相关(OR=3.142,95%CI:I.792-5.51,P=0.000<0.01);慢性肾脏病史与 HICH呈显着正相关(OR=3.534,95%CI:1.026-12.166,P=0.045<0.05);高血压病 3 级与HICH 呈显着正相关(OR=1.833,95%CI:1.074-3.13,P=0.026<0.05);高平均收缩压与 HICH 呈显着正相关(OR=1.045,95%CI:1.014-1.077,P=0.004<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5μmol/L)与HICH呈显着正相关(OR=6.416,95%CI:1.697-24.255,P=0.006<0.01)。(2)HICH眼底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眼动脉分支系数标准化值(ZLBCA)与 HICH 呈显着负相关(OR=0.566,95%CI:0.353-0.908,P=0.018<0.05);左眼动脉分形维数标准化值(ZLFDa)与HICH呈显着负相关(OR=0.539,95%CI:0.347-0.837,P=0.006<0.01);右眼静脉分支角度标准化值(ZRVangle)与HICH呈显着负相关(OR=0.366,95%CI:0.219-0.61,P=0.000<0.01)。(3)HICH模型诊断效能评价:联合眼底及临床特征的诊断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值 0.899(95%CI:0.849-0.949),灵敏度 84.0%,特异度为 82.7%,准确度 83.3%;基于临床特征的诊断模型AUC值0.863(95%CI:0.803-0.922),灵敏度80.0%,特异度为80.0%,准确度80.0%;基于眼底特征的诊断模型AUC值0.746(95%CI:0.667-0.826),灵敏度70.7%,特异度为68.0%,准确度69.3%。2.HICH再中的相关危险因素(1)HICH再中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腔隙性梗死与HICH再中正相关(OR=5.798,95%CI:2.030-16.558,P=0.001<0.05);高脂血症病史与 HICH再中正相关(OR=3.494,95%CI:1.166-10.466,P=0.025<0.05);脑动脉狭窄或阻塞与 HICH 再中正相关(OR=9.597,95%CI:1.446-63.683,P=0.019<0.05)。(2)HICH再中的眼底相关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眼动静脉比标准化值(ZLAVR)与 HICH 再中呈显着正相关(OR=1.757,95%CI:1.017-3.033,P=0.043<0.05);右眼动静脉交叉压迹标准化值(ZRNipping)与HICH再中呈显着正相关(OR=4.201,95%CI:2.221-7.944,P=0.000<0.01)。(3)HICH再中模型诊断效能评价:基于眼底及临床特征的诊断模型AUC值0.888(95%CI:0.827-0.949),灵敏度90.7%,特异度为69.8%,准确度83.7%;基于临床特征的诊断模型AUC值0.729(95%CI:0.632-0.826),灵敏度97.7%,特异度为25.6%,准确度73.6%;基于眼底特征的诊断模型AUC值0.819(95%CI:0.740-0.897),灵敏度89.5%,特异度为53.5%,准确度77.5%。3.针刺研究部分(1)量表评分及血压:针刺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针刺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差值及SS-QOL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平均收缩压及平均舒张压较治疗前无显着差异(P>0.05)。(2)眼底血管管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右侧视网膜中央动脉当量(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当量(CRVE)、动静脉比值(AVR)无显着差异(P>0.05)。(3)眼底血管几何形态: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右侧眼底血管动脉不对称指数、动静脉分支角度、动脉分支系数无显着差异(P>0.05)。(4)小动脉阻塞(arteriole occlusion):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后LAocclusion、RAocclusion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RAocclusion较治疗前改善(P<0.05),对照组LAocclusion较治疗前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针刺组LAocclusion小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LAocclusion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RAocclusion无显着差异(P>0.05),RAocclusion差值无显着差异(P>0.05)。(5)血管弯曲度(tortuosity):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治疗后RTortuosity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1),针刺组LTortuosity及对照组LTortuosity、RTortuosity在治疗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两组LTortuosity 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针刺组RTortuosity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RTortuosity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6)动静脉交叉压迹(arteriovenous Nipping):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Nipping、RNipping较同组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针刺组LNipping、RNipping均小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LNipping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RNipping差值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高总胆固醇血症、慢性肾脏病、高血压病3级、高平均收缩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分支系数减小、动脉分形维数减小、静脉分支角度减小为HICH的危险因素。联合临床高危因素及眼底微循环特征判别HICH模型的诊断效能优于仅基于临床特征的判别模型和仅及基于眼底特征的判别模型。2.腔隙性梗死、脑动脉狭窄或阻塞、高脂血症、动静脉比值增大、动静脉交叉压迹为HICH再中的危险因素。联合眼底及临床特征的判别HICH再中模型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仅基于临床特征的判别模型和仅基于眼底特征的判别模型,且仅基于眼底特征的判别模型优于仅基于临床特征的判别模型。3.“调任通督”针刺法联合常规疗法在改善HICH患者Barthel指数及SS-QOL评分方面优于单纯常规疗法;在改善眼底小动脉阻塞、动静脉交叉压迹方面优于单纯常规疗法;但在改善患者眼底血管弯曲度等其它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张莹[3](2019)在《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短期预后情况,并探讨入院时血液生化水平等特征与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和早期预后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湖北省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时间<6小时)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电子病历信息系统获取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体格检查、血液生化检查等指标信息。同时使用改良版Rankin(mRS)量表评估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依据得分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两组患者预后的指标,对具有明显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结果的危险因素,绘制logistic回归模型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结局预测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并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别探讨收缩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中性粒细胞等指标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不良预后关联强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构建决策树模型探究危险因素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结果共纳入402名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66名,女性136名,244名患者预后不良,占比6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3,95%CI(1.001.05),P=0.04]、NIHSS得分[OR=1.13,95%CI(1.081.18),P<0.01]、高脂血症[OR=11.93,95%CI(2.1067.6),P=0.01]、高敏心肌肌钙蛋白[OR=1.01,95%CI(1.011.02),P<0.01]、谷草转氨酶[OR=0.97,95%CI(0.940.99),P=0.03]、超敏C反应蛋白[OR=1.03,95%CI(1.011.06),P=0.01]以及收缩压[OR=1.01,95%CI(1.001.03),P=0.07]是脑出血患者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脑出血患者预后结局预测的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显示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随着NIHSS得分、收缩压、超敏C反应蛋白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决策树模型显示NIHSS得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中性粒细胞水平等指标依次对脑出血患者不良预后有较大影响,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0%,标准差为0.026。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出院后3个月的预后较差,不良预后发生较为普遍。分析发现年龄、NIHSS得分、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敏心肌肌钙蛋白水平、谷草转氨酶水平、收缩压水平、高脂血症、中性粒细胞水平等入院临床指征及合并症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评估中的重要作用,其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随着NIHSS得分高于4、收缩压大于130mmHg、超敏C反应蛋白超过7.5mg/L的趋势而显着增加。上述指标对医务工作者评估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短期预后,并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干预手段,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刘若茜[4](2019)在《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初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360例青年高血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和97例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青年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相关代谢性危险因素,指导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和预防。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住院的36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并收集临床资料。根据数据的完整性选取其中的87例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同时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我院同时期入院的青年无脑出血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7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入院当日随机血糖、UA(Uric acid,尿酸)、TG(Triglyceride,甘油三酯)、TC(Total cholesterol,总胆固醇)、HDL-C(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H-C(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a1(apolipoprotein A-I,载脂蛋白A1)、Apob(Apolipoprotein B,载脂蛋白B)、Apoa1/Apob、Lp(a)(serum lipoprotein a,脂蛋白a)、脑出血部位等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流行病学: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7例,女性12例,占13.79%,男性75例,占83.87%。并且年龄增加患病率增加,39-45岁区间发病人数最多,占全部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79.31%。2.出血部位:基底节49例,占56.32%,脑干2例,占2.30%,外囊12例,占12.80%,丘脑8例,占10.20%,小脑1例,占1.15%,脑叶12例,占13.79%,半卵圆中心1例,占1.15%,放射冠1例,占1.15%。3.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有糖尿病史(P=0.001)、LDL-C(P=0.023)、Apo B(P=0.042)、LP(P=0.047)、舒张压(P=0.028);单因素未发现意义的因素有性别(P=0.56)、年龄(P=0.075)、吸烟(P=0.275)、饮酒(P=0.464)、收缩压(P=0.954)、尿酸(P=0.534)、TG(P=0.214)、TC(P=0.871)、HDL-C(P=0.129)、APOa1(P=0.662)和APOa1/b(P=0.248)。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舒张压为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保护性因素。(OR=0.978,95%CI:0.959-0.996;P=0.02);糖尿病史(OR=3.458,95%CI 1.544-7.746;P=0.003)和LP(OR=1.004,95%CI 1.001-1.007;P=0.007)为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结论:1、青年脑出血患者的年龄分组中,脑出血的发生随年龄增加,比例增大。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男性较女性多见。2、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出血部位多位于深部脑组织如基底节、外囊、丘脑、小脑,其中基底节最常见。3、舒张压为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保护性因素。糖尿病史和脂蛋白a为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危险因素。4、脑出血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为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我们要提高对卒中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对危险因素的认识和干预。值得注意的是既往的多项研究发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舒张压以及一些血脂指标与卒中风险呈J曲线或U曲线相关。可见对影响因素的控制应适度,对不同人群使用有针对性的方案才能有效减轻脑卒中对患者本人和社会所造成的负担。

张喆[5](2018)在《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易感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等重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临床应对脑出血的治疗方案以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为主,但仍有较高的死亡率和残疾率。因此,预防仍是降低该病危险性的关键。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部血管破裂出血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其发病原因以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遗传因素为主。基因多态性是遗传因素影响疾病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研究关键基因多态性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其机制对疾病的及早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EsterTransfer Protein,CETP)基因参与心血管、脂代谢类疾病的发生,因此其多态性可能与脑出血易感性相关。目前研究对于CETP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相关性的研究尚不多见,关于不同基因型影响疾病的机制也未有明确结论。因此,探讨CETP多态性与脑出血易感性是否相关以及其可能存在的疾病影响机制,对于脑出血的及早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第一部分CETP基因型检测及与脑出血相关性分析研究目的:初步探讨CETP基因TaqIB(rs708272),I405V(rs5882),D442G(rs2303790),R451Q(rs1800777)和A373P(rs5880)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脑出血发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收集236例脑出血患者为病例组,28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统计两组的一般资料并比较,包括性别、年龄、家族史、受教育程度、吸烟、饮酒以及过往合并疾病,并根据病例组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判断oICH(originalICH score)脑出血临床等级,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2.测量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压、血糖等指标,检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根据血压、血糖和血脂情况判断研究对象是否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3.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CETP TaqIB、I405V、D442G、R451Q、A373P位点的基因型,检验两组基因型分布是否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而后比较两组间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并比较不同临床等级脑出血患者之间的基因型分布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合并一般资料和基因型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分析脑出血易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脑出血临床等级的独立影响因素;5.采用haploview进行各位点之间的连锁不平衡反应和单倍体基因型分析。研究结果:1.病例组和对照组在一般资料中家族史、吸烟、高血压、高血脂因素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不同临床等级患者间高血脂因素有差异(P<0.05);2.两组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病例组和对照组TaqIB位点B1B1、B1B2、B2B2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84(35.6%)、113(47.9%)、39(16.5%)和88(31.0%)、144(50.7%)、52(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0,P=0.530);I405V位点II、IV、VV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56(23.7%)、138(58.5%)、42(17.8%)和94(33.1%)、152(53.5%)、38(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4,P=0.047);D442G位点DD、DG、GG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18(92.4%)、18(7.6%)、0(0%)和272(95.8%)、12(4.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44,P=0.098)。两组研究对象在R451Q和A373P位点的基因型均分别为RR和AA,未发现突变型个体;3.病例组不同脑出血病情等级间I405V位点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09,P=0.003),其余位点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4.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I405V位点携带V等位基因是脑出血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高血脂、405V基因型、442G基因型可能是脑出血不同临床病情等级的影响因素;5.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TaqIB和I405V位点之间存在弱连锁不平衡反应,I405V和D442G之间存在中度连锁不平衡(D’>0.5),单倍型分布频率由高到底依次为B1-I-D(34.8%)、B2-V-D(22.1%)、BI-V-D(21.5%)、B2-I-D(19.6%)、B1-I-G(2%),其中B1-V、I-D、V-D、B1-V-D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及CETP基因I405V多态性位点可能是脑出血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高血脂及CETP I405V是脑出血发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D442G对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也有一定影响。2.CETP基因TaqIB、I405V和D442G位点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连锁不平衡反应。第二部分CETP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相关性的生物学机制研究研究目的:分析CETP各多态性位点与血脂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各SNP位点影响脑出血的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采用ELISA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CETP浓度,而后分析各基因型对应的血浆CETP水平差异;比较各基因型对应的血脂指标TC、TG、LDL-C、HDL-C水平的差异;2、采用相关性系数分析基因型、CETP浓度和各血脂指标之间的相关性。3、对CETP基因及其多态性位点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NCBI数据库基本信息查询、ProtParam基本理化性质分析、PSORT亚细胞定位、KEGGPathway信号通路分析、3D Ligand受体分析等了解CETP基本性质和功能,而后利用Phyre、RCSB PDB数据库、Smart结构域分析等了解CETP基本结构特点,并利用Quark构建CETP多态性位点的局部结构模型,并比较不同基因型对应蛋白的结构差异。研究结果:1.病例组和对照组对应血浆CET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1.58ug/ml vs 2.30±1.30ug/ml,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内各基因型间对应CETP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各基因型对应血脂指标比较结果显示,病例组内I405V位点不同基因型对应TC和LDL-C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各位点对应血脂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显示,TaqIB位点与血浆CETP水平有相关性(r=0.105,P=0.016<0.05);血浆CETP水平与LDL-C呈正相关性(r=0.091,P=0.039<0.05);I405V位点基因型与TC及LDL-C呈相关性,携带V基因型的TC及LDL-C高于I基因型携带者;D442G与各血脂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4.生物信息学结果显示:CETP亲脂疏水,结构稳定,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参与胆固醇代谢信号通路,主要功能为促进不同密度脂蛋白之间的转化。CETP主要由两个功能结构域组成,I405V及D442G位点位于其中的N端结构域中,且位于CETP与糖脂代谢产物的结合位点附近。I405V突变前后局部结构发生了变化,D442G突变前后结构未发生显着变化。研究结论:1.CETP基因TaqIB位点多态性可能影响CETP的转录和表达,但I405V及D442G位点不影响其表达水平。2.I405V多态性位点对血脂TC和LDL-C水平的影响可能是其与脑出血产生相关性的原因。3.I405V位点可能通过影响CETP的局部结构而改变了CETP与受体结合的活性,通过影响CETP在脂代谢中的功能发挥来改变血脂水平,从而影响了相关疾病如脑出血的发生发展。全文结论本文整体研究结论如下:CETP基因型的I405V位点与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其机制可能是不同基因型对应的局部结构差异导致的CETP与脂代谢产物结合活性改变,影响血脂指标TC和LDL-C的水平,从而影响血管相关疾病脑出血的发生和发展。D442G与脑出血之间也存在一定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D422G与I405V位点之间的连锁不平衡反应有关。

熊学辉,翟丹霞[6](2016)在《不同类型脑卒中与血脂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不同类型脑卒中与血脂的关系,以及血脂对不同类型卒中的影响差异。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一般信息和血脂资料,患者均处于发病7 d内的急性期,总卒中组共1 882例,其中脑梗死组1 022例、脑出血组60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组251例,同时收集了1 495例同期无卒中史的门诊体检人员一般信息和血脂资料作为对照组。进一步将脑梗死组患者血脂资料与脑出血组进行比较,研究血脂对这两种卒中影响的异同。结果总卒中、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平均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患者与脑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分析,TC≥6.19 mmol/L时总卒中、脑梗死者的相关危险分别为1.788(P<0.01)、1.801(P<0.01),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702(P<0.05);TG与总卒中、脑梗死及脑出血均无相关性,但TG≥2.27 mmol/L时,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427(P<0.05);HDL-C<1.04 mmol/L者总卒中、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分别为1.523(P<0.01)、1.801(P<0.01),脑梗死对比脑出血的危险比为1.566(P<0.01);LDL-C≥4.14 mmol/L者总卒中、脑出血的相关危险分别为0.644(P<0.01)、0.404(P=0.01)。结论血清TC、TG、HDL-C、LDL-C浓度与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均无相关,血清TC与总卒中、脑梗死呈明显正相关,当TC≥6.19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当TG≥2.27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当HDL-C<1.04 mmol/L时发生脑梗死的风险高于脑出血;LDL-C与总卒中、脑出血呈明显负相关。

孙希化,王靖[7](2016)在《血脂水平异常与脑出血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了探究血脂水平异常与脑出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所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设为治疗组,随机选取同时期健康群体84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临床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其对比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其对比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水平异常与脑出血之间有着正相关性,血脂水平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引起初次脑出血和再次脑出血,临床治疗脑出血患者的过程中应加强对血脂水平的监测和控制。

许越,冯崇廉[8](2015)在《加味温胆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遗症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加味温胆汤治疗对患者康复及后遗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省中医院神经一科2005年5月2007年8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温胆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8周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HI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运动能力评分(Fugl-Meyer)、血脂指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TC、TG、HDL-C、LDL-C差异不显着(P>0.05);治疗后两组的TC、TG、HDL-C、LDL-C较治疗前均显着好转(P<0.05)。治疗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NIHSS、ADL、运动能力评分差异均不显着(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NIHS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ADL、运动能力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的疗效分布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78.33%显着高于对照组的58.33%(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加味温胆汤治疗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效果,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活动能力,降低后遗症的病残作用。

顾彬[9](2014)在《上海汉族人群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LPL Hind Ⅲ基因多态性研究》文中提出背景我国是世界上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高发国家之一。HICH的出血部位常位于深部脑组织,所以其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HICH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血脂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常见危险因素、遗传因素在脑出血易感性中发挥重要作用。脂代谢的关键酶脂蛋白酯酶(lipoproteinlipase,LPL),其基因突变最为常见。由于碱基突变造成基因多态,导致LPL功能发生变化时,可引起脂代谢异常,同时也会影响血压水平。目前已经发现LPL的110多种基因多态性位点,其中位于第8内含子的Hind Ⅲ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仅在国内有一例关于壮族人群的报道,而汉族人群中该位点与脑出血的关系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上海地区汉族人群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脂蛋白酯酶(LPL)HindⅢ基因多态性及其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入住上海松江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脑出血患者120例(脑出血组)和同期在我科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及在体检中心的体检者147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检测血脂和血糖。采用PCR-RFLP方法以及基因扩增产物测序方法,检测LPL Hind Ⅲ基因多态性。结果脑出血组Hind Ⅲ T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8%和9.2%;对照组Hind Ⅲ T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82.3%和17.7%;脑出血组G等位基因检出率较对照组低(χ2=7.338,P<0.05)。脑出血组TT、GT、G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82.5%、16.7%及0.8%,而对照组的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67.3%、29.9%和2.7%,GG基因型检出率低于对照组(χ2=8.030,P<0.05)。脑出血组的TG、LDL-C、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TT基因型人群的TG水平较 GT 和 GG 基因型人群高(P<0.05),而 TC、HDL-C、LDL-C、apoA、apoB、空腹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没有明显差异(P>0.05)。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高血压、高血糖等相关因素,Hind Ⅲ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仍有关联(OR=0.417,95%CI:0.193~0.901)。结论LPL Hind Ⅲ基因G等位基因对甘油三酯水平产生有益影响;Hind Ⅲ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有一定关联,LPLHindⅢ G等位基因可能是脑出血发病的一个保护因素。

吕晶,曲芳[10](2012)在《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78例脑出血患者与正常对照组间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以及不同等位基因之间血脂水平比较。研究何种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出现频率最高,以及何种等位基因血脂水平最高。以便预防脑出血的发作。方法所有脑出血患者均在入院后次日晨取空腹外周血3ml,用3.84%枸橼酸钠抗凝。进行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基因组DNA的提取、APOE基因扩增、Hha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APOE基因扩增产物等;比较脑出血与正常对照组间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及比较脑出血组不同APOE等位基因之间血脂的水平。结果本研究显示,有21例脑出血患者E4基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E4组总胆固醇TC含量、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明显高于E3和E2组。结论脑出血患者E4携带者发生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加,E4具有升高TC、LDL的作用,提示E4可能为脑出血的易感因子和风险因素之一。

二、84例脑出血患者血脂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84例脑出血患者血脂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脑出血患者心动周期间血压变异性特征及其对早期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内容与方法
    3.质量控制
    4.统计学方法
    5.技术思路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脑出血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导师评阅表

(2)眼底微循环特征与HICH的相关性及针刺对HICH微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眼底微循环特征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一、眼底微循环特征
        二、眼底微循环特征与脑卒中的研究
        三、眼底微循环特征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等疾病的研究
    第二节 高血压脑出血病理机制
    第三节 中医研究
        一、中医对脑出血的认识
        二、中医目诊及其与中风的关系
        三、“调任通督法”在中风康复中的应用
第二章 眼底微循环特征与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性
    第一节 眼底微循环特征与HICH的相关性
        一、研究目的
        二、流程图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结果
    第二节 眼底微循环特征与HICH再中的相关性
        一、研究目的
        二、流程图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结果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一、HICH及HICH再中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
        二、HICH及HICH再中的相关眼底微循环特征
第三章 “调任通督”针刺法对HICH患者微循环的影响
    一、研究目的
    二、流程图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结果
    六、分析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详细摘要

(3)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设计
    1.2 研究对象
    1.3 资料收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脑出血患者的基本情况
    2.2 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探讨
    2.3 预后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前言
(二)资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纳入及排除标准
    3.相关资料收集
    4.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1.流行病学
    2.青年脑出血的发病部位
    3.青年高血压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四)讨论
(五)结论
(六)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易感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CETP基因型检测及与脑出血相关性分析
    1 前言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本研究主要内容
    2 病例与材料
        2.1 病例
        2.2 候选SNP位点
        2.3 实验试剂与仪器
    3 方法
        3.1 基本资料统计
        3.2 标本采集
        3.3 实验室指标检测
        3.4 基因型检测
        3.4.1 DNA提取与纯化
        3.4.2 PCR扩增
        3.4.3 电泳
        3.4.4 纯化与测序
        3.5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两组间及不同病情等级间各SNP位点基因型分布比较
        4.3 Logistic回归分析
        4.4 单倍体分析
    5 讨论
        5.1 CETP基因多态性各位点分布频率
        5.2 CETPI405V和D442G多态性与脑出血相关性
    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CETP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相关性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1 前言
        1.1 脂代谢与脑出血
        1.2 生物信息学分析
        1.2.1 NCBI数据库
        1.2.2 ProtParam理化性质分析
        1.2.3 PSORT亚细胞定位
        1.2.4 KEGGPathway信号通路分析
        1.2.5 Smart结构域分析
        1.2.6 Phyre结构建模
        1.2.7 RCSBPDB蛋白结构数据库
        1.2.8 3DLigandsite受体预测
        1.2.9 Quark局部结构建模
        1.3 本部分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血浆CETP检测
        2.1.1 样本
        2.1.2 试剂和仪器
        2.1.3 血浆CETP检测方法
        2.2 生物信息学工具及数据库资源
        2.3 主要统计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各基因型对应CETP水平比较
        3.2 各基因型对应血脂指标比较
        3.3 CETP多态性与血浆水平以及血脂指标相关性分析
        3.4 CETPI405V、D442G位点生物信息学分析
        3.4.1 理化性质分析
        3.4.2 亚细胞定位
        3.4.3 主要功能路径分析
        3.4.4 结构域分析
        3.4.5 CETP蛋白结构分析
        3.4.6 受体或配体分析
        3.4.7 突变位点结构建模
        3.4.8 小结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CETP多态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6)不同类型脑卒中与血脂的关系及相互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 2 诊断标准
2 结果
    2. 2 脑卒中各类型构成分布
    2. 3 脑卒中各类型血脂比较
3 讨论

(8)加味温胆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遗症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9)上海汉族人群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LPL Hind Ⅲ基因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1.4 质量控制
2.结果
    2.1 LPL HindⅢ基因PCR-RFLP结果
    2.2 LPL Hind Ⅲ基因核苷酸序列检测结果
    2.3 脑出血组和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
    2.4 脑出血和对照组基因型频率比较
    2.5 对照组与其他地区人群基因型频率比较
    2.6 脑出血组和对照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2.7 脑出血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对比
    2.8 脑出血组和对照组生化资料对比
    2.9 不同基因型之间生化资料比较
    2.10 脑出血危险因素的比较
3.讨论
    3.1 脂代谢的基本过程
    3.2 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关系
    3.3 脂蛋白酯酶的结构和功能
    3.4 上海汉族人群Hind Ⅲ基因多态性分析
    3.5 LPL基因Hind Ⅲ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系
    3.6 LPL基因Hind Ⅲ多态性与脂代谢的关系
    3.7 LPL基因Hind Ⅲ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
4.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文章发表情况
致谢

(10)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1.2 实验方法
        1.2.1 APOE基因多态性检测 PCR引物设计:引物序列
        1.2.2 APOE基因扩增
        1.2.3 Hha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APOE基因扩增产物
2 统计学处理
3 讨论

四、84例脑出血患者血脂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脑出血患者心动周期间血压变异性特征及其对早期预后的影响[D]. 热孜亚·海力力.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2)
  • [2]眼底微循环特征与HICH的相关性及针刺对HICH微循环的影响[D]. 张金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
  • [3]脑出血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张莹.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4]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代谢性危险因素的初步分析[D]. 刘若茜.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5]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易感相关性及其机制研究[D]. 张喆. 郑州大学, 2018(03)
  • [6]不同类型脑卒中与血脂的关系及相互影响[J]. 熊学辉,翟丹霞. 河北医药, 2016(11)
  • [7]血脂水平异常与脑出血之间的相关性研究[J]. 孙希化,王靖.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11)
  • [8]加味温胆汤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后遗症疗效分析[J]. 许越,冯崇廉. 四川中医, 2015(02)
  • [9]上海汉族人群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LPL Hind Ⅲ基因多态性研究[D]. 顾彬. 南京医科大学, 2014(05)
  • [10]APOE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关系[J]. 吕晶,曲芳. 光明中医, 2012(09)

标签:;  ;  ;  ;  ;  

84例脑出血患者血脂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