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脓肿37例临床体会

脑脓肿37例临床体会

一、脑脓肿37例临床治疗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伍琴琴[1](2020)在《隐匿性中耳炎的文献病例分析及总结》文中研究表明[目 的]隐匿性中耳炎(Silent otitis media,SOM)鼓膜完整,多无耳漏病史,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容易误诊及漏诊。本文通过病例回顾及文献复习的方法,总结SOM常见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等特点,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并分析误诊漏诊的原因,从而指导实践。[方法]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17例SOM的病例,收集国内相关SOM的文献报道,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归纳SOM常见的临床表现、专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并报道3例有特殊意义的典型病例患者的资料,探讨其临床表现对诊断的意义。[结 果]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我科共诊断SOM患者17例(17耳),主要症状表现为听力下降17耳(100%),耳闷10耳(58.8%),耳鸣7耳(41.1%),耳痛3耳(17.6%),头痛1耳(5.8%),有并发症耳源性面瘫1例(5.8%);查体患耳鼓膜形态正常4耳(23.5%),鼓膜形态异常13耳(76.5%)。纯音测听为传导性耳聋7耳(41.1%),混合性耳聋10耳(58.9%);声导抗结果A型图1耳(5.8%),B型图11耳(64.5%),C型图4耳(23.6%),As型图1耳(5.8%);HRCT扫描显示所有患者中耳腔内有软组织影填充;术中可见6耳鼓室乳突腔内见巨大胆脂瘤,听小骨全部破坏,4耳上鼓室、鼓窦内见肉芽组织,听骨链完整,被肉芽组织包绕,听小骨活动度减弱,5耳有不同程度的听骨链破坏,1耳面神经部分锥曲段及垂直段骨质有破坏,6耳可见鼓室、鼓窦、乳突内有肉芽及包裹性积液,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中文文献中所纳入的诊断为SOM患者共265例(294耳),详细描述症状者有244例(273耳),其中听力下降177耳(64.8%),耳闷124耳(45.4%),耳鸣 105 耳(38.4%),头痛 78 耳(28.5%),耳痛 38 耳(13.9%);265 例(294耳)出现并发症者,其中耳源性面瘫15例(5.1%),迷路炎12例(4.0%),脑膜炎8例(2.7%),乙状窦性血栓静脉炎7例(2.3%),耳后骨膜下脓肿4例(1.3%),脑脓肿1例(0.3%);详细描述鼓膜形态的共261例(286耳),其中鼓膜形态正常68耳(23.8%),鼓膜形态异常218耳(76.2%);详细记录纯音测听者共215例(243耳),其中正常者17耳(7.0%),传导性耳聋191耳(78.6%),混合性耳聋30耳(12.3%),感音神经性耳聋5耳(2.1%);详细记录声导抗结果者共145例(169耳),其中A型图18耳(10.6%),B型图89耳(52.7%),C型图59耳(35.0%),As型图3耳(1.7%);CT扫描中耳腔内可见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影及不同程度的破坏征象。[结论]SOM的特点是鼓膜完整,多无耳漏病史,但鼓室、鼓窦或乳突内有不可逆的病理改变,缺乏典型中耳炎的特异性表现,容易导致漏诊及误诊。SOM常见的症状依次为听力下降、耳闷、耳鸣等;鼓膜形态多有异常改变;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可发现异常。在临床上对于鼓膜完整的伴有长期耳部不适的患者,需认真询问病史,仔细检查鼓膜,而行颞骨HRCT检查对确诊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诊断明确后手术是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

孙道法,赵恺,牛洪泉,王俊文,舒凯[2](2019)在《隐匿性脑脓肿临床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临床隐匿性脑脓肿的误诊原因。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诊治的39例临床误诊的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体会。结果 39例脑脓肿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MRI增强表现为非典型环形强化病灶28例(71.8%),不均匀轻度强化病灶11例(28.2%)。39例患者术前误诊为胶质瘤22例,星形细胞瘤5例,转移瘤6例,神经元肿瘤1例,梗塞后出血1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胆脂瘤1例,颅咽管瘤1例,脑膜瘤1例。39例患者中开颅病灶显微切除35例,立体定向手术4例。32例患者随访(28.5±18.5)个月,疗效良好,MRI复查显示病灶根治无复发者26例,占86.7%。结论不明确的感染病程、非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是脑脓肿误诊的原因。对于临床疑似患者,术中预防脓液外溢播散,根治病灶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姜盛强,伍益,董家军,栾中钦,彭逸龙,张文光,李小辉[3](2018)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脑脓肿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脑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确诊的15例脑脓肿患者,均应用神经内镜进行治疗,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4w复查CT、MRI,其中脓肿消失13例,2例病灶明显缩小,随访36月,15例患者脓肿均已完全吸收,无复发病例。治疗后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显着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脑脓肿疗效显着,定位准确,创伤小,术后后遗症少,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

周明华,林兴旺,胡振平,周剑青,余小君[4](2017)在《脑脓肿患者的感染机制及影像学检查临床意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分析脑脓肿患者的感染机制及影像学检查临床意义,探讨弥散加权成像与磁共振波普分析等影像学方法在脑脓肿的临床诊断效果,为临床医师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1月-2016年9月神经外科收治的70例脑脓肿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头部CT及MRI平扫联合增强检查,其中44例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5例行磁共振波普分析检查。结果所有患者行常规影像学检查后均显示脑脓肿为包膜期;CT显示脑脓肿边界清晰或为不清晰的类圆形的低密度影,CT增强后可显示边缘区强化,3例患者增强后边缘区强化不明显;MRI显示,T1WI为低信号类圆形病灶,T2WI为高信号,且脓肿边缘可见长T2信号水肿;随访期间对所有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愈后评分(GOS)评估,70例患者的GOS评分中,5分56例,4分4例,3分4例,1分6例。结论对于脑脓肿患者入院后行常规CT、MRI结合DWI、MRS等检查,可有效提高对脑脓肿诊断准确率,对于脓肿和脑肿瘤的鉴别意义重大。

陈武超[5](2017)在《鼻源性颅内感染细菌学分布及药敏特征》文中认为目的:主要探讨鼻源性颅内感染的细菌学分布和药敏特征,及其与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细菌性分布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早期经验性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鼻源性颅内感染脓液或脑脊液细菌培养阳性患者数据,同步收集2016年4月—2017年1月我院耳鼻喉科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及鼻窦拭子细菌培养阳性数据,分析两组数据细菌学分布特点和药敏特征。结果:5例鼻源性颅内感染患者培养出致病菌5株,其中G+菌有4株,分别是粪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棒状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G-菌1株,为肺炎克雷伯杆菌;42例慢性鼻窦炎致病菌57株,其中15例患者是两种细菌的混合感染,G+菌有49株,其中葡萄球菌29株,G-菌有8株。两组患者细菌学分布具有相关性,G+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且对红霉素都有较高的耐药率。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两组疾病细菌培养数据,得出以下结论:1.G+菌是鼻源性颅内感染和慢性鼻窦炎主要致病菌,G-菌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经验性治疗时应该两种细菌并重。2.两组疾病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高度敏感,且对红霉素都有较高的耐药率,经验性用药时要综合考虑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3.鼻源性颅内感染和慢性鼻窦炎常见致病菌种类分布上有一致性,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

周广果,高立志,高永军,王明义[6](2016)在《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脑脓肿的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探讨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脑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脓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冲洗引流治疗,对照组给予小骨窗开颅脓肿清除治疗,比较两组脓肿清除率及并发症情况,分析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脓肿清除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升高,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着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冲洗引流能有效提高脓肿清除率,减少创伤和并发症,对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何金超[7](2015)在《72例脑脓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脑脓肿的临床特点,为脑脓肿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提供帮助,从而改善脑脓肿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所有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程、感染机制、脓肿特点、细菌培养情况、治疗方式、并发症及预后情况。患者出院后随访3月-4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为预后良好,1-4分为预后不良。结果本组共诊治脑脓肿72例,平均年龄41岁(从5月-79岁)。男性47例(65.28%),女性25例(34.72%)。头痛39例(54.17%),发热29例(40.28%),局灶性神经功能症状48例(66.67%)。感染机制:隐源性43例(59.72%),血源性12例(16.67%),耳源性7例(9.72%),医源性6例(8.33%),鼻源性3例(4.17%),外伤性1例(1.39%)。72例患者均行头颅CT和常规MRI平扫+增强检查,其中有63例符合典型脑脓肿影像学表现,即脑脓肿在CT上的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内的低密度灶,增强后可见环形强化;在MRI主要表现为T1WI为低信号病灶,T2WI为高信号,增强后呈环形强化,脓肿壁均匀光滑,无明显结节;9例为非典型脑脓肿影像学表现。46例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其中有40例表现为脓腔明显弥散受限,呈现高信号;5例表现为脓腔弥散不完全受限,呈高信号为主伴有低信号;1例表现为高于脑脊液的略低信号。7例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7例脑脓肿均检测到较明显的乳酸峰(Lac峰),但未检测到多种氨基酸峰(AA峰)和醋酸峰或琥珀酸峰。开颅脓肿切除43例,磁共振导航下立体定向穿刺手术治疗17例,保守治疗12例。术后有17出现并发症,所有并发症非手术直接造成。60例手术脑脓肿均行脓液需氧菌培养,其中25例另行厌氧菌培养。需氧菌培养阳性共9例: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G+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草绿色链球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厌氧菌培养阳性3例:G+厌氧脓球菌3例。治愈65例(90.28%):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5分58例,GOS 4分5例、GOS 3分2例;死亡7例(9.72%)。结论常规头颅CT及MRI平扫+增强检查结合DWI和MRS等有利于提高脑脓肿诊断的准确性,且有助于脑脓肿与颅内肿瘤相鉴别,在脑脓肿诊断准确的基础上,综合评估并选择恰当治疗方式、准确把握脑脓肿的手术时机和指征,配以个体化综合性治疗,脑脓肿患者的预后会得到进一步改善。

蒋京功[8](2014)在《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技术治疗功能区脑脓肿》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技术在治疗功能区脑脓肿的优势及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功能区脑脓肿的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对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3例颅内占位的患者进行治疗。三例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提示边缘强化的囊性病变,高度怀疑脑脓肿。术前1天头部贴Mark后均行MRI层厚<3mm的薄层扫描;麻醉后按照患者病变位置摆放合适手术体位;安装由南京麦迪柯公司生产的MD-2000A1型立体定向手术系统(无框架扫描脑立体定向手术系统)的专用头架;并将术前的MRI薄层图像导入计算机工作站与手术计划系统,根据工作站的图像融合结果确定病灶靶点,避开功能区及重要的血管神经确定入颅点、穿刺路径及深度;依据穿刺路径确定手术切口,头皮切开并颅骨钻孔,选择合适的系统自带穿刺针进行穿刺,有突破感后用5ml注射器进行抽吸浓液并冲洗维持适当脓肿腔液体张力,拔出穿刺针更换硅胶引流管,再次冲洗,并戳孔引出接引流瓶,缝扎可靠固定,术后予以抗感染及支持对症治疗,进行头颅CT复查,术后1月、3月分别行头颅MRI复查,并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性成功,分别抽出脓性液体进行培养、涂片,仅1例培养阳性,1例涂片为革兰阳性球菌,1例涂片为大量中性粒细胞。3例患者中1例术后脓肿未明显减少,行再次穿刺外引流后治愈。3例患者4次手术时间分别为1.5h,1h,1.5h,0.5h,平均1.1h。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及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原有神经功能障碍明显好转,治愈出院。出院后随访行影像学检查,脓肿腔均消失,随访时间分别为15月,13月,10月,未见复发。结论: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技术具有操作简单,穿刺准确,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以反复穿刺等优点,是治疗脑脓肿特别是功能区脑脓肿的重要手术方式;对于术前高度怀疑的脑脓肿患者,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技术可以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进行抽吸治疗;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技术对于功能区脑脓肿患者解除脑压迫、缓解症状、恢复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郑峥,宿英英[9](2006)在《脑脓肿治疗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抗菌药物、手术切除和穿刺引流术是目前脑脓肿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如何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和时机是临床医师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几年,许多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脑脓肿治疗策略的改进和治疗方案的完善进行了报道,旨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张腾飞[10](2014)在《碘伏冲洗对神经组织影响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稀释碘伏溶液对中枢神经组织的影响,探索稀释碘伏溶液在神经外科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采用Wistar雄性大鼠60只,体重280±20g,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分别是生理盐水组、0.025%碘伏溶液组、0.05%碘伏溶液组。将Wistar大鼠麻醉后模拟右额开颅手术,显微镜下剪开蛛网膜,暴露大鼠脑组织面积为0.5×0.5cm,分别应用生理盐水溶液、浓度为0.025%碘伏溶液、0.05%碘伏溶液冲洗Wistar大鼠脑组织5min,冲洗后再次应用生理盐水溶液冲洗5min,缝合硬脑膜,骨腊封闭,逐层缝合切口。于冲洗后3天处死Wistar大鼠,分别取大鼠脑组织行切片并留取血液标本,肉眼观察脑组织变化,对脑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光镜下观察大鼠脑细胞改变,免疫组化染色观察NF-κB、AQP4阳性表达情况;对大鼠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行ELISA法测定,对上述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生理盐水冲洗Wistar大鼠脑组织3天未见脑水肿、细胞坏死等损伤表现,0.025%碘伏溶液、0.05%碘伏溶液冲洗Wistar大鼠脑组织在3天后均发现脑组织水肿,未见细胞坏死,但0.025%碘伏溶液冲洗组Wistar大鼠脑水肿较局限,周围脑组织结构基本正常。0.025%碘伏组、0.05%碘伏组大鼠脑组织3天后均发现NF-κB、AQP4阳性表达情况较生理盐水组高,0.025%碘伏组NF-κB、AQP4阳性表达同生理盐水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0.05%碘伏组NF-κB、AQP4阳性表达同生理盐水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0.025%碘伏组、0.05%碘伏组大鼠3天后血清中均发现NSE、MMP-9含量较生理盐水组高,0.025%碘伏组NSE、MMP-9含量同生理盐水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0.05%碘伏组NSE、MMP-9含量同生理盐水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0.025%碘伏溶液冲洗5min对Wistar大鼠脑组织正常结构损害较轻微,脑组织正常功能影响较小,对脑组织长期影响需继续观察;0.05%碘伏溶液冲洗对Wistar大鼠脑组织正常结构损害较0.025%碘伏严重,主要表现为脑组织水肿,部分可见脑组织损伤较明显,对脑组织长期影响需继续观察。

二、脑脓肿37例临床治疗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脓肿37例临床治疗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隐匿性中耳炎的文献病例分析及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隐匿性中耳炎的概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隐匿性脑脓肿临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 实验室检查
    1.4 治疗方法
    1.5 疗效和随访
2 结果
    2.1 临床诊断
    2.2 术后并发症
    2.3 随访情况
3 典型病例影像学分析
4 讨论

(3)应用神经内镜治疗脑脓肿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疗效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脑脓肿患者的感染机制及影像学检查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治疗及相关诊断方法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CT结果
    2.2 随访结果
3 讨论

(5)鼻源性颅内感染细菌学分布及药敏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两组疾病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1.2 一般资料
    1.3 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培养菌株分布特点
    2.2 细菌的药敏特点分析
    2.3 细菌的耐药性分析
    2.4 两组患者数据的对比分析
3 讨论
    3.1 两组疾病的细菌学特点
    3.2 两组疾病药物敏感性和耐药性分析
    3.3 两组疾病的细菌学对比分析
    3.4 总结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6)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脑脓肿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脓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2 Barthel指数比较
3 讨论

(7)72例脑脓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资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7.附图及说明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8)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技术治疗功能区脑脓肿(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脑脓肿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脑脓肿病理分期和影像学特点
    1.1 病理分期
    1.2 影像学特点[4, 5]
2 抗菌药物的选择
    2.1 抗菌药物治疗指征
    2.2 致病菌确定
    2.3 抗菌药目标治疗
    2.4 其他
3 外科手术的选择
    3.1 脑脓肿穿刺引流术
    3.2 脑脓肿手术切除
4 原发疾病的治疗

(10)碘伏冲洗对神经组织影响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实验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肉眼大体观测
        1.2.2 光镜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1.2.3 免疫组化法
        1.2.4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
    1.3 讨论
        1.3.1 碘伏的理化性质及应用研究
        1.3.2 碘伏对大鼠脑组织影响相关机理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脑脓肿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2.1 概述
        2.1.1 脑脓肿感染源
        2.1.2 脑脓肿的感染途径
        2.1.3 脑脓肿的临床表现
        2.1.4 脑脓肿的诊断
        2.1.5 脑脓肿的治疗
    2.2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脑脓肿37例临床治疗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隐匿性中耳炎的文献病例分析及总结[D]. 伍琴琴.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2]隐匿性脑脓肿临床误诊分析[J]. 孙道法,赵恺,牛洪泉,王俊文,舒凯.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19(06)
  • [3]应用神经内镜治疗脑脓肿的疗效观察[J]. 姜盛强,伍益,董家军,栾中钦,彭逸龙,张文光,李小辉. 甘肃医药, 2018(02)
  • [4]脑脓肿患者的感染机制及影像学检查临床意义研究[J]. 周明华,林兴旺,胡振平,周剑青,余小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07)
  • [5]鼻源性颅内感染细菌学分布及药敏特征[D]. 陈武超. 山西医科大学, 2017(02)
  • [6]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冲洗引流治疗脑脓肿的疗效观察[J]. 周广果,高立志,高永军,王明义. 微创医学, 2016(03)
  • [7]72例脑脓肿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D]. 何金超. 安徽医科大学, 2015(02)
  • [8]无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技术治疗功能区脑脓肿[D]. 蒋京功. 扬州大学, 2014(01)
  • [9]脑脓肿治疗研究进展[J]. 郑峥,宿英英.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06(01)
  • [10]碘伏冲洗对神经组织影响的基础研究[D]. 张腾飞. 河北联合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脑脓肿37例临床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