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研究进展及问题

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研究进展及问题

一、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研究进展与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马玲[1](2017)在《广汉市牛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文中提出血吸虫病属于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对人畜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存在极大危害。在广汉市该病呈高发势态,使该市经济发展、人畜健康蒙受极大损害。广汉市已于200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为更好地掌握血吸虫病流行动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乃至消除标准,本研究应用红细胞间接血凝法和塑料杯顶管法对广汉市2011-2014年间的血吸虫病进行持续性监测,对疫情指标进行时间流行性和空间流行性的特征分析,掌握本地血吸虫病的流行特点;根据监测和分析结果,对调查时段所使用的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对综合防治措施归纳总结,印证本次研究时段基层所采用的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从2011-2014年春、秋两季血吸虫病血清检测结果的时间流行特征表现来看,血检阳性率总体上随时间呈下降趋势,同年的春秋两时段中,除2011年秋季明显高于春季外,其余年度及总时段都是秋季极高于春季,且2012年、2013年的差异极为显着;粪检阳性率、感染率均无波动,数值为零;空间流行特征则为高血阳率集中于广汉市西部地区,其中在西部的高坪镇四年血吸虫血检阳性率均为最高值,这可能与疫区区县接壤,阳性钉螺随时可能通过水体进入辖区内,加重防治负担有关,其次与耕牛交易活跃,输入性感染和污染的问题有关;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措施从组织机构、责任落实、保障机制、部门协同四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综合防控措施的实施四年中,均无感染性钉螺、感染发病牛和阳性粪便。通过本次调查,准确了解广汉市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结合血吸虫病防控措施的实施,科学指导血防工作的部署,血防检测技术及其结论证实了基层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为基层血防工作提供技术层面的借鉴。

叶旭芳,王建,曹萍萍,庄国华,杨学军,钱春艳[2](2016)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日本血吸虫人群感染效果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日本血吸虫人群感染的效能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方法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data)、重庆维普(VIP)、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和Google Scholar中检索有关ELISA法诊断日本血吸虫人群感染的全部文献,应用R语言进行meta分析,综合评价ELISA法诊断日本血吸虫人群感染的效能。结果共有9篇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纳入meta分析,文献质量较高。纳入的文献中,ELISA法诊断日本血吸虫人群感染灵敏度为57.1%97.3%,特异度为20.4%84.3%;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加权合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4.9%、50.4%、1.666和0.367。应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一般最小二乘法和稳健法计算得出的ELISA合并准确度分别为0.650、0.686和0.666,合并OR值分别为3.432、4.784和3.959,3种方法拟合的ELISA诊断试验S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0.741和0.715,加权合并DOR值为4.78。结论ELISA对日本血吸虫人群感染的诊断效能较高,可望为我国消除血吸虫病阶段提供一种值得信赖的免疫诊断工具。

张宁,冉瑞明,李文桂[3](2013)在《Sj14-3-3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诊断在血吸虫病防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免疫学诊断技术因其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实用性,成为当前血吸虫病的常用诊断手段。本文对日本血吸虫14-3-3应用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张玲玲[4](2012)在《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诊断抗原分析及cDNA文库的构建、筛选和表达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人舌形虫病是由蠕虫样舌形虫引起的一种罕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分布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人因误食舌形虫虫卵或含有感染性若虫的动物内脏而感染,我国的病例主要报道于浙江、广东、山东、台湾等省市,致病虫种主要为锯齿舌状虫、尖吻蝮蛇舌形虫、串珠状蛇舌状虫、台湾孔头舌状虫。目前,诊断方法主要是基于形态学、组织病理学及放射线检查,同时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史进行的综合诊断,而相关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的研究较少,这常常造成临床上的误诊与漏诊,因此,亟待发展快速有效的舌形虫病体外诊断试剂,而诊断抗原是研发诊断试剂的关键,基因重组抗原又是诊断抗原的重要来源之一。基于此,本研究欲以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为材料,通过对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粗抗原以及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cDNA文库的构建、免疫筛选、重组蛋白的表达等研究,以期获得有价值的诊断抗原。本研究以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为材料,采用反复冻融法制备粗抗原,并分析粗抗原的蛋白组成、免疫特性及在舌形虫病诊断中的诊断效果;同时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cDNA入门文库和表达文库,应用感染小鼠混合血清免疫筛选cDNA表达文库,并对筛选到的基因进行同源性比对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对所筛选到的阳性克隆进行诱导表达、纯化,并应用ELISA方法评价重组蛋白用于检测小鼠血清的诊断效果。结果发现,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粗抗原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可见9条主带和13条次带(Mr16-150kDa),其中有16条特异性条带被感染小鼠血清识别,5条特异性条带被舌形虫病人血清识别,与肺吸虫病、鞭虫病病人血清在约Mr34kDa处出现较微弱的交叉反应带,同其余寄生虫病病人血清未出现交叉反应带。以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粗抗原作为包被抗原,应用ELISA方法检测舌形虫病病人、感染小鼠、正常人和其它寄生虫病病人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本研究采用Gateway技术首次成功构建了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的cDNA入门文库和表达文库,经检测,cDNA入门文库的平均滴度为1.45×105cfii/ml,库总容量为1.74×106cfu,重组率为100%,平均插入片段大小约为1.4kb,插入片段范围为0.2-4.0kb;表达文库的库总容量可达105cfu,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1.0kb,插入片段范围为0.3-2.2kb。用感染小鼠混合血清免疫筛选cDNA表达文库,初筛共获取21个阳性克隆,选取其中的7个阳性克隆(编号分别为S1、S5、A1、D1、F1、P1、P5)进行分析,测序后利用NCBI中的blastn程序对其进行同源性比对,在舌形虫物种内未发现同源性较高的基因,表明这7个序列均为尖吻蝮蛇舌形虫的新基因,其中D1同茶足柄瘤蚜茧蜂的USDA-FP185181基因同源性较高,可达77%;利用NCBI中的blastx程序分析,发现S1、S5、A1、D1、F1、P1、P5分别与冈比亚按蚊的AGAP004551-PA蛋白、斑点钝眼蜱的假定蛋白、体虱的collagen alpha-1, IV, chain precursor蛋白、熊蜂的40Sribosomal protein S5a-like蛋白、赤拟谷盗的CG8092CG8092-PA蛋白、以色列黑鳄背蝎的putative protein kinase C inhibitor、赤拟谷盗的ribosomal proteinL19e有27%、45%、56%、86%、30%、61%、86%的相似性。对7个阳性克隆中的4个克隆(A1、D1、P1、P5)进行重组表达、纯化,采用ELISA方法评价重组蛋白检测小鼠血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100%、85%、100%,特异性分别为95%、90%、100%、95%。综上所述,本研究以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为材料,制备的粗抗原应用于ELISA方法检测尖吻蝮蛇舌形虫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利用Gateway技术构建的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cDNA入门文库和表达文库,为后续舌形虫遗传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同时为进一步克隆和分离有应用价值的基因、筛选免疫诊断靶抗原奠定了基础;通过对cDNA文库的免疫筛选,获得7个强阳性克隆,均为尖吻蝮蛇舌形虫的新基因,对A1、D1、P1、P5四个阳性克隆进行重组表达、纯化及评价,表明4个重组蛋白用于检测小鼠血清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其应用于人舌形虫病的检测仍需进一步研究。

司武敏,汪天平[5](2012)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技术的发展为血吸虫病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血吸虫抗原检测特异性抗体是目前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常用方法,所使用的抗原可分为粗制虫源抗原、纯化虫源抗原和重组抗原。研制高敏感性、高特异性和具有早期诊断价值的抗原是免疫诊断研究的重点。本文对近年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余琴[6](2012)在《磁分离酶联免疫分析法在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川和云南等7个疫区省、市的110个县。根据2009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血吸虫病人365770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28820人,急性血吸虫病人77例,与2008年相比下降了11.42%。目前,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域感染率和感染度均呈现大幅度下降,粪检在低度流行区漏检率高,近年来广泛采用血清免疫学诊断方法开展筛查,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虽然检测循环抗原既能区分现在感染与既往感染,又具有一定的疗效考核价值,但目前检测的测试系统特异性较差,尤其对于慢性轻度感染者,循环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并不理想。血清抗体检测因敏感性高,成本低廉,简便操作,而被广泛用于日本血吸虫病的辅助诊断和疫情检测。血清抗体检测的诊断抗原主要有粗制的成虫或虫卵抗原,纯化及重组抗原。基因重组抗原成本低廉,制备简便,且周期短,方法易于标准化,因此,更适合商品化生产和流行区血吸虫病的血清学辅助诊断。缺少准确、快速、简便、并且适合基层现场应用的血吸虫病检测方法已经成为目前血吸虫病防治研究领域的技术瓶颈,已严重阻碍了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步伐。磁分离酶联免疫技术(magnetic affinity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MEIA)是由瑞士Serono诊断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明的一种检测新技术。其原理是将磁性分离与酶联免疫分析技术相结合,以高度均匀的磁性微球作为固相支持物,采用磁性微球液相分离取代传统酶联免疫酶标板包被法的固相分离,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迅速地分离游离物和结合物。磁性微球具有颗粒小、表面积大等优点,可结合更多的诊断分子,使蛋白吸附能力超出普通酶标板载体的千倍以上,从而使该方法的敏感性高于以普通酶标板为载体的ELISA方法。而且磁微粒可以利用磁性分离器方便地对所形成的复合物进行收集分离,使得洗涤结果更加彻底、干扰物浓度大大降低及靶物质浓度有效聚集,进而可提高检测方法的信噪比和灵敏度。另外,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使用便捷等特点,因而在免疫学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制备了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及基因重组抗原,并将抗原与磁球偶联,建立了基于抗原的磁分离酶联免疫分析法。并将其用于检测轻度感染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治疗后血清及肺吸虫病患者血清,从而为提供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用于检测日本血吸虫抗体。本论文分为以下三部分:(1)SEA-MEIA方法在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中的研究本研究利用SEA-MEIA法检测感染日本血吸虫血清中的抗体,进而将其与SEA-ELISA结果相比较。研究发现,SEA-MEIA法与SEA-ELISA法检测轻度感染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分别是96.55%(56/58)和91.38%(53/58);SEA-ELISA检测为假阴性的5份阳性血清,其中3份被SEA-MEIA检测为阳性;经统计学比较分析,SEA-MEIA比SEA-ELIS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χ2=21.95,P<0.01)。经非参数Pearson’s相关分析,两种方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抗体的OD值之间具有显着正相关关系(r=0.845,P<0.01)。SEA-MEIA和SEA-ELISA检测正常人血清均未出现阳性反应(0/30),与肺吸虫病人的血清出现了交叉反应(3/6)。15例轻度感染血吸虫病患者,经吡哇酮治疗后半年收集血清,粪检显示虫卵为阴性。SEA-MEIA与SEA-ELISA检测的抗体转阴率分别为26.67%(4/15)、33.33%(5/15),经统计学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的检出率具有显着性差异(χ2=10.909,P<0.01)。结果提示SEA-MEIA法是一种敏感性高、简便快速的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方法。(2)日本血吸虫抗原基因的载体构建、原核表达及抗原性鉴定本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Sj23突变体,pGEX-Sj23大亲水性片段(pGEX-Sj23-LHD), pET28a-Sj23突变体,pET28a-Sj26及pET28a-Sj 14-3-3.含有重组质粒pGEX-Sj23突变体、pET28a-Sj23突变体的表达菌株,在IPTG的诱导下都未见明显的重组蛋白表达。含有重组质粒pGEX-Sj23-LHD的表达菌株在IPTG的诱导下可见重组蛋白的表达,且表达产物经GST免疫亲和层析纯化,SDS-PAGE电泳姐示该融合蛋白分子量约34 kDa,其中包括寄生虫蛋白LHD约8 kDa,载体表达蛋白26kDa。含有重组质粒pET28a-Sj26、pET28a-Sj14-3-3的表达菌株经IPTG诱导后,表达产物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可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SDS-PAGE电泳显示该融合蛋白分子量分别约27 kDa、31 kDa,其中包括6个His-tag,且两种蛋白都主要以可溶性的形式表达。重组蛋白Sj23-LHD、Sj26、Sj14-3-3可特异性的被感染了日本血吸虫的兔血清、小鼠血清所识别,而不能被正常兔血清、正常小鼠血清所识别,且重组蛋白Sj23-LHD可被感染了日本血吸虫3W的小鼠血清所识别。说明纯化的重组抗原具有抗原性,可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3)基于重组抗原的MEIA方法在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中的研究研究发现,rSj26-MEIA和rSj14-3-3-MEIA都可检测出感染了日本血清吸虫小鼠血清中的抗Sj26及Sj 14-3-3的特异性抗体,且rSj26-MEIA与rSj14-3-3-MEIA检测为阳性血清的平均OD值与阴性血清的平均OD值之比(P/N)均高于ELISA (3.92 versus 2.66、3.71 versus 2.45)。rSj26-MEIA与rSj26-ELISA检测轻度感染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均为24.14%(14/58),经相关分析,rSj26-MEIA与rSj26-ELISA检测的抗体OD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658,P<0.01),这两种方法检测为阳性血清的平均OD值与阴性清平均OD值之比(P/N)分别为3.61、2.56。rSj14-3-3-MEIA与rSj14-3-3-ELISA检测轻度感染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为22.41%(13/58),经相关分析,rSj14-3-3-MEIA与rSj14-3-3-ELISA检测的抗体OD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618,P<0.01),这两种一方法检测为阳性血清的平均OD值与阴性血清的平均OD值之比(P/N)分别为3.65、2.71。经统计比较分析,rSj26-MEIA与rSj14-3-3-MEIA的阳性检出率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χ2=3.198,P>0.05)。检测治疗后半年且粪检显示虫卵为阴性的血清,rSj26-MEIA与rSj26-ELISA的阳性检出率均为13.33%(2/15);rSj14-3-3-MEIA与rSj14-3-3-ELISA均没有检出阳性反应(0/15)。基于这两种抗原的MEIA和ELISA检测肺吸虫病人血清(0/6)、正常人血清均未出现阳性反应(0/30)。上述结果显示,基于rSj26和rSj 14-3-3的MEIA法与ELISA法检测轻度感染日本血吸虫病具有相似的敏感性,rSj26-MEIA和rSj14-3-3-MEIA具有一定的疗效考核价值及较好的特异性。

王敏[7](2011)在《rSj26-Sj32融合蛋白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rSj26-Sj32融合蛋白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价值;研究PCR或RT-PCR扩增Sj26、Sj32和Sj14-3-3抗原编码基因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基因诊断价值。方法将本室保存的pET28α-Sj26-Sj32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并经大量培养后获得菌液,根据Ni-NTA纯化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获得rSj26-Sj32融合蛋白,并利用SDS-PAGE电泳和Westren-blot鉴定。将纯化的rSj26- Sj32融合蛋白和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SjAWA)分别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Dipstick等方法检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IgG或IgM抗体,并以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泡型棘球蚴病、囊型棘球蚴病、乙型肝炎和肺结核患者以及健康人血清作对照。分别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提取DNA或总RNA,利用PCR或RT-PCR方法扩增Sj26、Sj32和Sj14-3-3抗原编码基因,用1.2%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鉴定,同时以华支睾吸虫病患者血清、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成功获得rSj26-Sj32融合蛋白;rSj26-Sj32-IgM-ELISA检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特异性IgM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00%和97.67%,SjAW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0%和97.67%。SjAWA检测华支睾吸虫病和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时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而rSj26-Sj32-IgM-ELISA则未见交叉反应。rSj26-Sj32-IgG-ELISA检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0%和97.67%, SjAWA-IgG-ELISA分别为92.00%和97.67%;SjAWA-IgG-ELISA与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的交叉反应率为20.00%,而rSj26-Sj32-IgG-ELISA未见交叉反应。rSj26-Sj32-HRP-IgG-Dot-ELISA检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5.35%,SjAW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3.02%;二者均与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和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rSj26-Sj32-Immunogold-IgG-Dot-ELISA检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7.67%,SjAW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和95.35%;SjAWA与华支睾吸虫病和卫氏并殖吸虫病血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rSj26-Sj32则未见交叉反应。rSj26-Sj32-Immunogold-IgG-Dipstick法检测急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6.00%和97.67%;SjAW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00%和95.35%。SjAWA-Immunogold-IgG- Dipstick法与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和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而rSj26-Sj32则未见交叉反应。50份急性日本血吸虫病血清通过PCR或RT-PCR均扩增出了400bp的Sj14-3-3抗原编码基因片段,但未扩增出676bp的Sj26或1270bp的Sj32抗原编码基因片段;对照组呈阴性反应。PCR或RT-PCR扩增Sj14-3-3抗原编码基因片段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与华支睾吸虫病和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未见交叉反应。结论1. rSj26-Sj32融合蛋白可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2. PCR或RT-PCR扩增Sj14-3-3抗原编码基因可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基因诊断。

卢艳[8](2012)在《日本血吸虫诊断抗原的筛选、鉴定及初步评价》文中认为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阻碍流行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寄生虫病。诊断是确定感染的有效手段,在防治工作中处于重要位置。无论从个体水平确定药物化疗的对象、考核化疗的效果,还是在群体水平监测血吸虫病疫情的变化、考核血吸虫病防治效果和评估流行趋势等等,均需要以诊断结果作为评判依据之一。传统的病原学方法是诊断血吸虫病最为可靠和经典的途径,但费时、费力且敏感性不高,难以适应大规模现场防治的需求。免疫学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实用性等优点,在血吸虫病的监测、防治以及疗效考核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诊断抗原的筛选和鉴定不仅是免疫学诊断研究的核心内容,并且是建立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基础。本研究利用吡喹酮治疗前后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分别筛选成虫、虫卵的cDNA表达文库,寻找可用于日本血吸虫病检测或疗效考核的潜在靶点,初步筛选获得了120个阳性克隆。结合阳性克隆的反应强度、分类和插入片段的大小,将所获的17个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进行测序,对其DNA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序列分析的结果,选择了10个目的基因片段进行表达,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编码蛋白的性质并预测其功能。以阳性克隆SJA4-6、SJA6-5、SJE18-4、SJE20-4、SJE22-1、SJE22-4、SJE28-2和SJE28-6为模板,成功构建了10个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GST tag),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菌株,经IPTG诱导后获得了9种融合表达的重组蛋白。其中5个重组蛋白含有可溶性表达组分,4个重组蛋白为包涵体。利用亲和层析的方法对含有重组蛋白的菌体裂解液进行纯化,获得了4种纯度较高的重组蛋白,分别为rSjP1、rSjP2、rSjWSC1P和rSjEFCAB。采用免疫学方法初步评估了所获重组蛋白的免疫诊断价值,以rSjP1、rSjWSC1P和rSjEFCAB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方法可明显区分日本血吸虫病人混合血清和正常人混合血清,病人血清反应的OD值(P)均达到正常人的(N)2.1倍以上,其中重组蛋白rSjEFCAB的P/N值达到3.9,表明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建立了以rSjWSC1P和rSjEFCAB作为包被抗原的间接ELISA方法。该方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人的敏感性分别为72%(36/50)、74%(37/50);检测非流行区正常人的假阳性率为0-3.3%(0/30-1/30);与并殖吸虫病人无交叉反应,与囊虫病人、旋毛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0%(1/10)和11%(1/9),与华支睾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0(0/5)和20%(1/5)。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重组蛋白rSjWSC1P和rSjEFCAB是日本血吸虫病潜在的诊断抗原。同时,本研究还采用免疫沉淀反应分离血吸虫病人血清中的循环抗原,利用质谱和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循环抗原的蛋白序列,寻找高丰度的循环抗原分子。鉴于禽类与哺乳类动物的遗传距离较远,来源于禽类的抗体不易发生交叉反应,本研究制备和纯化了抗血吸虫成虫抗原的卵黄抗体(IgY),并建立了基于免疫沉淀反应(以IgY抗体做为捕捉系统)和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方法。应用该方法从日本血吸虫病人血清中富集循环抗原,鉴定出7种蛋白组分,为循环抗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为发展基于IgY和循环抗原的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或疗效考核方法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为日本血吸虫病检测或疗效考核诊断抗原的筛选、鉴定以及发展相应的诊断技术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蔡世飞[9](2011)在《rSj26GST-Sj32融合蛋白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重组Sj26GST-Sj32融合蛋白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价值;研究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扩增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Sj26GST、Sj32和Sj14-3-3抗原编码基因用于该病的基因诊断价值。方法将本室保存的pET32α-Sj26GST-Sj32重组质粒在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根据Ni-NTA纯化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获得rSj26GST-Sj32融合蛋白,并利用SDS-PAGE电泳进行鉴定。将纯化的rSj26GST-Sj32融合蛋白和Sj成虫抗原(SjAWA)分别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和Dipstick等方法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IgG和IgG4抗体,并以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泡型棘球蚴病、囊型棘球蚴病、乙型肝炎和肺结核患者以及健康人血清作对照。分别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提取DNA或总RNA,利用PCR或RT-PCR扩增Sj26GST、Sj32和Sj14-3-3抗原编码基因,用1.2%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鉴定,同时以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结果成功获得rSj26GST-Sj32融合蛋白。rSj26GST-Sj32-IgG-ELISA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00%和97.67%,SjAW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0%和97.67%;SjAWA与2例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有交叉反应,但rSj26GST-Sj32融合蛋白与该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rSj26GST-Sj32-IgG4-ELISA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00%和100%;SjAW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50%和93.02%。SjAWA与泡型棘球蚴病、囊型棘球蚴病和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但rSj26GST-Sj32融合蛋白与该三种疾病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rSj26GST-Sj32-HRP-IgG-Dot-ELISA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0%和95.35%;SjAW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00%和93.02%。两种方法与华支睾吸虫病患者、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和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但与囊型棘球蚴病患者、乙型肝炎患者和肺结核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rSj26GST-Sj32-Immunogold-IgG-Dot-ELISA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00%和97.67%;SjAW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50%和95.35%。SjAWA与华支睾吸虫病和卫氏并殖吸虫病患者血清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而rSj26GST-Sj32融合蛋白与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泡型棘球蚴病、囊型棘球蚴病、乙型肝炎和肺结核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rSj26GST-Sj32-Immunogold-IgG-Dipstick法检测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50%和97.67%;SjAW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50%和95.35%。SjAWA与华支睾吸虫病、卫氏并殖吸虫病和泡型棘球蚴病患者血清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反应;而rSj26GST-Sj32融合蛋白与这些疾病患者血清均无交叉反应。PCR或RT-PCR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扩增出了约400 bp的Sj14-3-3抗原编码基因片段,但未扩增出676 bp的Sj26GST和1270 bp的Sj32抗原编码基因片段,对照组均呈阴性反应。结论1. rSj26GST-Sj32融合蛋白可用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免疫诊断。2. PCR或RT-PCR扩增Sj14-3-3抗原编码基因可用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基因诊断。

蔡玉春[10](2010)在《基于IgY的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血吸虫病是一种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全球76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亿人口受感染,有6亿人口受感染威胁。在我国,曾流行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市、自治区,目前虽已有5个省市区阻断了传播,仍有7个省有血吸虫病的流行,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在我国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诊断是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当前虽仍以病原检查作为血吸虫病诊断的金标准,但随着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人群感染率及感染度不断下降,病原学检查越来越困难,病人的依从性也越来越低,人们呼唤快速、敏感、准确的免疫学诊断方法的出现。循环抗体检测,虽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异性,但由于治疗后循环抗体仍在体内存留若干年,因而无法区分现症感染与既往感染,以及无法进行疗效考核。循环抗原检测,则可反映机体活动性感染的存在与否,并具疗效考核价值,但目前所研制的以哺乳动物特异性单、多抗作为捕获抗体的检测技术仍存在敏感性不高、特异性不强、交叉反应严重等不足。因此,需要寻求新的循环抗原检测方法或捕获抗体替代品。鸡卵黄免疫球蛋白(egg yolk immuno-globulin, IgY)是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在功能上等同于哺乳动物的IgG,而又具有较多不同于哺乳动物IgG的特性,在医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已显示出其治疗、诊断的潜能。为此,本研究旨在探讨IgY在血吸虫病循环抗原检测中应用的可能性及其价值。1.制备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特异性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对比观察两种途径免疫鸡产生抗SEA特异性IgY抗体水平动态变化;2.建立基于IgY的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双抗体夹心法-ELISA(S-ELISA)及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法,初步探讨IgY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中的价值。目的:制备抗SEA特异性IgY抗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七只新西兰兔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1500条/只)42d后解剖收集虫卵,制备SEA。将SEA分别经皮下和静脉注射免疫健康海蓝蛋鸡(3只/组),首次和第2次免疫间隔2周,之后每次间隔4周,共免疫5次,50μg/(只·次)。取三份相同体积的卵黄原液,用(PH5.0-5.2)的双蒸水作1:6、1:8、1:10稀释,充分搅拌,采取不冻融或冻融一次、两次后离心,取上清,再浓缩至卵黄原液体积;分光光度计测IgY抗体浓度,琼脂糖双扩散法检测IgY抗体效价。将IgY粗提液再经硫酸铵盐析法提纯;再取同批卵黄原液用IgY纯化试剂盒纯化,ELISA法测定不同纯化方法所得抗体效价。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IgY抗体特性。结果:用双蒸水对卵黄作1:8稀释,冻融两次获得的IgY浓度最高。经间接ELISA法测定水稀释法获得IgY抗体效价为1:256 00,试剂盒法提纯的IgY效价为1:128 00。经SDS-PAGE分析,试剂盒法纯化后的IgY在相对分子质量(Mr)68 000和25 000处各有一条清晰条带,而水稀释法提纯后还有其他两条带存在。Western blotting分析免疫后IgY可与SEA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制备并鉴定特异性抗SEA IgY抗体,为进一步探讨IgY抗体在血吸虫病中的诊断价值奠定了基础。目的:观察不同免疫途径产生抗日本血吸虫SEA抗原特异性IgY抗体水平动态变化方法:将SEA分别经皮下和静脉注射免疫健康海蓝蛋鸡(3只/组),首次和第2次免疫间隔2周,之后每次间隔4周,共免疫5次,50μg/(只·次)。收集免疫后的鸡蛋做好标记,4℃保存备用。取皮下组和静脉组免疫后2、4、6……18周的鸡蛋,按最佳水稀释法流程制备IgY粗提液,琼脂糖双扩散法检测抗体初次产生时间,间接ELISA法测定不同免疫方式IgY动态变化。结果:静脉注射组和皮下注射组都在首次免疫后一周产生抗体,而分别在第8和12周IgY抗体水平达高峰,随后静脉注射组抗体水平至第18周仍维持较高水平,而皮下注射组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经ELISA测得静脉注射组峰值水平抗体效价1:512 00,皮下注射组峰值水平抗体效价为1:256 00。结论:本研究初步阐明了特异性抗日本血吸虫SEA-IgY产生的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备高效价特异性IgY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目的:建立一种双抗体夹心法(S-ELISA)来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初步探讨IgY在诊断日本血吸虫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用10、20、40、80μg/ml的抗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的IgY抗体包板,脱脂奶粉封闭,加入0.2μg/μL的SEA抗原,洗涤后分别加入1:2000、1:1000、1:500稀释的酶标HRP-IgM单抗,确定最佳捕获抗体浓度和最佳酶标抗体工作浓度。将血吸虫病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分别稀释为1:10、1:5和原液,以确定最佳稀释度。依据确定的最佳工作条件,用双抗夹心ELISA法观察日本血吸虫急、慢性病人血清,正常人血清和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清的检测效果。结果:本研究确定了双抗夹心ELISA法最佳工作条件:最佳酶标抗体工作浓度为1:500,最佳IgY抗体包被浓度为40μg/ml,最佳血清稀释度为1:5。SEA抗原最低检测量为300ng/ml。检测急性、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和91.3%(21/23),检测正常人血清特异性为95%(38/40),除与卫氏并殖吸虫、囊虫病人血清存在少量交叉反应外,与其他寄生虫无交叉反应。结论:建立了基于IgY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确定了最佳工作条件,此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的:建立基于IgY的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确定捕获抗体及金标结合物最佳组合。方法:采用柠檬酸盐还原法制备的胶体金颗粒标记特异性抗体,将金标抗体喷点在玻璃纤维膜上制备金标垫;将抗血吸虫单抗和抗鼠或抗鸡IgG喷点于硝酸纤维素膜(NC膜)上,作为检测线(T线)和质控线(C线)。将该NC膜与金标结合物垫、样品垫、PVC板制成金标检测层析试纸条,将抗日本血吸虫SEA的单克隆抗体IgM、IgG1、IgG2b和鸡多克隆抗体IgY分别作为捕获抗体和金标抗体,配对组合检测,观察不同抗体组合对的检测效果。结果:在众多组合中,以单抗IgG1(1.5 mg/mL)为捕获抗体,以IgY为金标抗体(30%)的组合效果最佳,对急、慢性血清都能检出,对正常人血清也无非特异反应。结论:初步建立了基于IgY的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金标免疫层析试条法,以1.5 mg/mL的IgG1和30%金标IgY为捕获抗体及金标结合物的组合检测效果最好。1.用日本血吸虫SEA抗原分别经静脉注射及皮下注射免疫海蓝蛋鸡,收集鸡蛋,采用水稀释法、饱和硫酸铵法及IgY纯化试剂盒法提取纯化鸡卵黄IgY抗体。结果以水稀释法提取获得IgY抗体量最高,抗体蛋白浓度达6.5-9. Omg/ml。SDS-PAGE分析显示,试剂盒纯化后的IgY纯度最高,IgY有二条分子量为68kDa和25kDa条带;Western blotting鉴定显示,所获抗SEA-IgY抗体可与SEA发生特异性反应。2.取皮下注射及静脉注射免疫后2-18周的鸡蛋,以水稀释法提取IgY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IgY动态变化。静脉注射组和皮下注射组分别在首次免疫后第8和12周IgY抗体水平达高峰,静脉注射组IgY至第18周仍维持较高水平,而皮下注射组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后随之下降。本研究初步阐明了特异性抗日本血吸虫SEA-IgY产生的动态变化规律。3.以抗SEA-IgY为捕获抗体,HRP标记抗SEA单抗IgM为酶标结合物,建立了基于IgY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确定了包被抗体量、酶结合物工作浓度及血清最佳稀释度。对SEA抗原最低检测浓度是300ng/ml。检测急性、慢性血吸虫病人血清阳性率分别为100%(20/20)和91.3%(21/23),40份正常人血清特异性为95%,除与卫氏并殖吸虫、囊尾蚴病人血清存在少量交叉反应外,与其他寄生虫无交叉反应。结果显示,此法检测日本血吸虫病循环抗原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4.以抗SEA的单抗IgM、IgG1、IgG2b和鸡多抗IgY作为捕获抗体及金标结合物进行配对组合,选择最佳检测组合对,建立基于IgY的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结果显示,以1.5 mg/mL浓度的IgG1单抗和30%金标IgY分别作捕获抗体及金标结合物的检测效果最好,对急、慢性血清都能检出,对正常人血清也无非特异反应。

二、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研究进展与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研究进展与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广汉市牛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文献综述
    1 血吸虫病概况
        1.1 血吸虫生长史
        1.2 免疫原性
        1.3 血吸虫生物特性研究进展情况
        1.4 临床症状
    2 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2.1 世界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2.2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情况
        2.3 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特点
    3 动物血吸虫病诊治研究进展
        3.1 血吸虫病诊断技术研究进展情况
        3.2 血吸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4 我国家畜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
        4.1 家畜化疗
        4.2 农业血防综合治理情况
第一章 广汉市牛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总体检测结果
        2.2 各年份实验室检测结果
    3 分析与讨论
        3.1 诊断方法的选择
        3.2 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对比
第二章 广汉市牛血吸虫病时空流行特征分析
    1 方法
        1.1 数据资料
        1.2 时间流行特征分析
        1.3 空间流行特征分析
        1.4 数据统计
    2 结果
        2.1 血吸虫病时间维度上的流行特征
        2.2 血吸虫病在空间维度上的流行特征
    3 分析讨论
        3.1 时间维度上的流行特征
        3.2 空间维度上的流行特征
第三章 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措施的建立及防治效果评价
    1 血吸虫病综合防控措施的建立
        1.1 组织机构的建立
        1.2 督查和考核机制的建立
        1.3 保障机制的建立
        1.4 部门长效协调机制的建立
        1.5 以血防项目促工作开展
    2 防控成果
        2.1 综合防治措施取得成果
        2.2 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效果评定
    3 讨论
        3.1 综合防治措施的建立
        3.2 血吸虫病防治成效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日本血吸虫人群感染效果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 数据来源及文献检索策略
    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3数据提取及处理
    4 文献质量评估
    5 Meta分析
结果
    1 文献检索结果
    2 文献质量
    3 Meta分析结果
讨论

(3)Sj14-3-3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Sj14-3-3蛋白概况
2 免疫诊断
    2.1 重组抗原
    2.2 重组Sj14-3-3抗体
    2.3 融合蛋白
    2.4 基因诊断
3 结语

(4)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诊断抗原分析及cDNA文库的构建、筛选和表达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英文全称及缩写对照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粗抗原的制备、组分分析及诊断效果的观察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试剂与仪器
        3.方法
        4.结果
        5.讨论
第二部分 基于Gateway技术的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cDNA文库的构建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试剂与仪器
        3.方法
        4.结果
        5.讨论
第三部分 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cDNA文库的免疫筛选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试剂与仪器
        3.方法
        4.结果
        5.讨论
第四部分 阳性克隆的原核表达、纯化及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试剂与仪器
        3.方法
        4.结果
        5,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附录1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情况
附录2 登录GenBank的序列信息
附件

(5)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 (SCA)
2 SEA
3 可溶性成虫抗原 (AWA)
4 纯化组分抗原分子
    4.1 血吸虫成虫、虫卵、尾蚴组分抗原
    4.2 纯化的日本血吸虫成虫31/32 k Da抗原分子
    4.3 未成熟虫卵67 k Da分子抗原
5 重组抗原
    5.1 重组Sjp50基因
    5.2 重组GST-HD融合蛋白
    5.3 日本血吸虫极低密度脂结合蛋白重组抗原 (re SVLBP)
    5.4 混合重组抗原
6 短程抗体检测
7 结语

(6)磁分离酶联免疫分析法在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SEA-MEIA方法在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中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日本血吸虫抗原基因的载体构建、原核表达及抗原性鉴定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重组抗原的MEIA方法在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中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附录

(7)rSj26-Sj32融合蛋白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rSj26-Sj32 融合蛋白的制备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rSj26-Sj32-间接ELISA 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第一节 rSj26-Sj32-IgM-ELISA 法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rSj26-Sj32-IgG-ELISA 法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rSj26-Sj32-Dot-ELISA 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第一节 rSj26-Sj32-HRP-IgG-Dot-ELISA 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rSj26-Sj32-Immunogold-IgG-Dot-ELISA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rSj26-Sj32-Immunogold-IgG-Dipstick法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基因诊断
    第一节 PCR 扩增Sj26、Sj32 和Sj14-3-3 抗原编码基因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RT-PCR 扩增Sj26、Sj32 和Sj14-3-3 抗原编码基因诊断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初步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日本血吸虫诊断抗原的筛选、鉴定及初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血吸虫及血吸虫病
    1.2 血吸虫的种类及分布
    1.3 日本血吸虫的形态与生活史
    1.4 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
        1.4.1 血吸虫尾蚴所致的损害
        1.4.2 血吸虫童虫所致的损害
        1.4.3 血吸虫成虫所致的损害
        1.4.4 血吸虫虫卵所致的损害
    1.5 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1.5.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1.5.2 酶联免疫印迹技术(ELIB)
        1.5.3 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
        1.5.4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
        1.5.5 免疫传感技术
    1.6 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抗原的研究进展
        1.6.1 天然抗原
        1.6.2 组分抗原
        1.6.3 重组抗原
        1.6.4 模拟抗原
        1.6.5 循环抗原
    1.7 小结
    1.8 选题的目的、意义
    1.9 实验设计方案
第2章 日本血吸虫cDNA表达文库的筛选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
        2.2.1 cDNA表达文库
        2.2.2 血清
        2.2.3 菌株
        2.2.4 主要试剂与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筛库血清的处理
        2.3.2 λZAPⅡcDNA表达文库的免疫筛选
        2.3.3 阳性噬菌体删除环化为pBluscript重组质粒
        2.3.4 pBluescript重组质粒的提取、鉴定
        2.3.5 序列分析
    2.4 实验结果
        2.4.1 cDNA表达文库的免疫学筛选
        2.4.2 阳性噬菌体删除环化为pBluescript重组质粒
        2.4.3 pBluescript重组质粒的提取、鉴定
        2.4.4 序列分析
    2.5 讨论
第3章 日本血吸虫抗原基因的克隆、表达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阳性克隆
        3.2.2 载体与菌株
        3.2.3 主要试剂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3.3.2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鉴定
        3.3.3 重组蛋白溶解性鉴定
        3.3.4 重组蛋白表达条件的优化
        3.3.5 重组蛋白的纯化
        3.3.6 重组蛋白浓度测定
    3.4 实验结果
        3.4.1 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3.4.2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鉴定
        3.4.3 重组蛋白溶解性的鉴定
        3.4.4 重组蛋白的纯化
        3.4.5 重组蛋白浓度测定
    3.5 讨论
第4章 日本血吸虫4种重组蛋白诊断价值的初步评价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重组蛋白
        4.2.2 血清
        4.2.3 主要试剂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间接ELISA试验条件的优化
        4.3.2 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的敏感性试验
    4.4 实验结果
        4.4.1 间接ELISA试验条件优化
        4.4.2 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的敏感性
        4.4.3 间接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体的特异性
    4.5 讨论
第5章 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的富集、鉴定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动物
        5.2.2 寄生虫
        5.2.3 血清
        5.2.4 主要试剂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日本血吸虫成虫的收集
        5.3.2 成虫抗原的制备
        5.3.3 抗成虫抗原IgY抗体的制备
        5.3.4 IgY抗体的分离、纯化
        5.3.5 IgY抗体效价的测定
        5.3.6 IgY抗体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
        5.3.7 免疫沉淀反应
        5.3.8 循环抗原的质谱鉴定分析
    5.4 实验结果
        5.4.1 成虫抗原的制备
        5.4.2 IgY抗体的制备、纯化
        5.4.3 IgY抗体的效价
        5.4.4 IgY抗体的Western Blotting结果
        5.4.5 免疫沉淀反应
        5.4.6 质谱鉴定结果
    5.5 讨论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9)rSj26GST-Sj32融合蛋白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章 rSj26GST-Sj32 融合蛋白的制备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rSj26GST-Sj32 间接ELISA 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第一节 rSj26GST-Sj32-IgG-ELISA 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rSj26GST-Sj32-IgG4-ELISA 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节 rSj26GST-Sj32 检测IgG4 用于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疗效考核价值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rSj26GST-Sj32-Dot-ELISA 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第一节 rSj26GST-Sj32-HRP-IgG-Dot-ELISA 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rSj26GST-Sj32-Immunogold-IgG-Dot-ELISA 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rSj26GST-Sj32-Immunogold-IgG-Dipstick 法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基因诊断
    第一节 PCR 扩增Sj26GST、Sj32 和Sj14-3-3 抗原编码基因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RT-PCR 扩增Sj26GST、Sj32 和Sj41-3-3 抗原编码基因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基于IgY的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论文英文缩写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主要研究内容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特异性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的制备与鉴定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结果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日本血吸虫SEA免疫鸡卵黄免疫球蛋白IgY的动态观察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方法
    结果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夹心ELISA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结果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检测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建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结果
    讨论与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致谢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情况
    论文综述的PDF文件
    专利PDF

四、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的研究进展与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广汉市牛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D]. 马玲.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2)
  •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日本血吸虫人群感染效果的meta分析[J]. 叶旭芳,王建,曹萍萍,庄国华,杨学军,钱春艳.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6(01)
  • [3]Sj14-3-3在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J]. 张宁,冉瑞明,李文桂.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04)
  • [4]尖吻蝮蛇舌形虫若虫诊断抗原分析及cDNA文库的构建、筛选和表达评价[D]. 张玲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08)
  • [5]日本血吸虫病诊断抗原研究进展[J]. 司武敏,汪天平.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2(03)
  • [6]磁分离酶联免疫分析法在日本血吸虫抗体检测中的应用[D]. 余琴. 华中科技大学, 2012(09)
  • [7]rSj26-Sj32融合蛋白用于急性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价值[D]. 王敏. 重庆医科大学, 2011(11)
  • [8]日本血吸虫诊断抗原的筛选、鉴定及初步评价[D]. 卢艳. 华东理工大学, 2012(09)
  • [9]rSj26GST-Sj32融合蛋白诊断慢性日本血吸虫病的研究[D]. 蔡世飞. 重庆医科大学, 2011(11)
  • [10]基于IgY的日本血吸虫循环抗原检测技术研究[D]. 蔡玉春.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0(04)

标签:;  ;  ;  ;  ;  

日本血吸虫病免疫诊断研究进展及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