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超声诊断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超声诊断

一、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超声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杨娣,张蕊,王勇,牛丽娟,韩洁,孙超,王博[1](2022)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声像图特征》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RLMS)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声像图特征。结果肿瘤大小2.2~30 cm,中位大小8.9 cm; RLMS在声像图上表现为低回声肿物(26/26),边界清晰(21/26),形态呈分叶状(22/26),内部回声不均匀(25/26),肿瘤内部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16/26),血流分级情况:0级5例,1级5例,2级7例,3级9例。术后大体病理:17例肿瘤提示为结节状肿物,14例肿瘤拥有完整包膜。镜下病理:肿瘤细胞呈梭形,其中21例肿瘤出现多灶状凝固性坏死或片状坏死,5例肿瘤细胞浸润周围组织。结论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超声声像图具有一定特点,但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确诊。

田云飞,洪玉蓉,黄品同[2](2020)在《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80例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资料。结果患者特点上,恶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与良性患者比较,年龄较大,多因阳性体征就诊发现。肿块特征上,良性肿块为单发,恶性肿块部分类型(淋巴瘤)存在多发;良性肿块体积小于恶性肿块(P=0.014)。良性肿块多呈椭圆形(59.5%)、边界多清晰(97.3%);恶性肿块多呈分叶状(90.0%),边界多模糊(76.7%)。恶性肿块血流较良性肿块丰富(P=0.038)。病理来源上,良性肿块主要来源于神经组织(51.4%)及间叶组织(32.4%),恶性肿块主要来源于间叶组织(93.0%)。结论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良恶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杜源[3](2020)在《12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疗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及目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PT)是临床上一类少见的、多分化来源的腹腔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放化疗等辅助治疗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的探究。肿瘤的局部复发与预后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总结与归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病例。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腹膜后肿瘤患者。收集的资料包括:基本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临床资料包括:病史资料,手术治疗,病理结果和实验室结果,其中实验室结果包括:术前的三大常规、血生化资料、血型(ABO型)、肿瘤抗原指标。门诊、电话随访患者的预后,随访终点:患者死亡、失访或截止随访日期。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时间多因素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取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入组病例201例,经过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余下120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男女比例为1.30:1。年龄范围:11-83岁,平均年龄49.4±14.9岁。平均住院时间13.0±6.72天。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腹部疼痛(38.7%)、体检发现(40.3%)、腹部包块(11.8%)。辅助检查主要为腹部彩超、CT、MRI,部分累及大血管行DSA。实验室检查:肿瘤标记物收集73例,其中升高25例。CA-199升高8例(32%)。CA-125升高10例(40%),CEA升高4例(16%),AFP升高(12%)。肿瘤血型中O型75/120(62.5%),A型20/120(16.7%)。手术治疗方式包括:开放手术80例(67%),腹腔镜手术40例(33%)。术后病理回报:肿瘤直径6.8±3.8cm;完整切除103例(85.8%),R1切除12例(10%),R2切除5例(4%)。良性腹膜后肿瘤64例(53.8%),恶性腹膜后肿瘤56例(46.6%);其中良性肿瘤中完整切除为62/64(96.8%);恶性肿瘤中完整切除为42/56(75%),联合脏器切除15例(12.5%)。随访结果:良性腹膜后肿瘤64例,死亡1例(死因与肿瘤无关,意外死亡),肿瘤术后5年生存率为98.4%。恶性腹膜后肿瘤56例,死亡30人。肿瘤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5.7%,71.4%,46.7%;其中根据恶性肿瘤是否完整切除分组,完整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89.7%,82%,64%。不完整切除组术后1、3、5年生存率:70.6%,52.9%,11.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最大直径(>10cm),是否完整切除,是否有腹膜后肿瘤切除病史,肿瘤的病理类型是肿瘤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肿瘤是否完全切除、是否再次行手术治疗是肿瘤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最常见首诊症状为体检发现,其次为腹部疼痛、腹部包块等原因就诊。术前影像学诊断可以帮助鉴别,其中MRI、CT的确诊率较高,B超、DR腹部平片确诊率稍低,且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扰。2、本中心腹膜后肿瘤的病理类型中:良性肿瘤常见副神经节瘤、神经鞘瘤。恶性肿瘤常见脂肪肉瘤。腹膜后肿瘤患者中以O血型居多,但整体生存期(OS)与血型无关。3、在所有的的手术治疗中,保证腹膜后肿瘤被完整切除是手术时应当首先满足的原则,这与预后密切相关;良性PRPT相较于恶性PRPT有更好的生存预后;手术中合并器官切除的案例仅占整体的一小部分(12.5%),是否有脏器切除与预后并无直接关系,但是原发病灶的病理类型有助于预测切除器官的浸润情况。4、PRPT术后易出现局部的复发,且与病人远期预后密切相关,最为典型的是脂肪肉瘤,确诊有赖于术后病理,术中肉眼观察与脂肪瘤并无明显差异。术后6月至1年内定期随访,及时再次手术治疗复发有助于提高整体生存率。

潘锋[4](2020)在《腹膜后肿瘤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挑战——访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主任罗成华教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腹膜后肿瘤指源于腹膜后间隙的非特定器官的一大类肿瘤,以少见难治着称,是当今国际肿瘤学领域的顽症,我国腹膜后肿瘤诊治水平差异巨大,误诊、误治、弃治现象普遍,缺乏全国性共识指南。为推广腹膜后肿瘤规范化诊治理念,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诊治水平,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牵头,国内众多专家参与共同完成的《中国腹膜后肿瘤诊治专家共识(2019版)》,于2019年12月21日在北京正式发布。

张秀娟,钱清富,陈志奎,叶琴,薛恩生,林礼务[5](2019)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声像图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PL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RPLS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PRPLS病灶多较大,平均12.3cm,形态多不规则,但边界多较清晰,66.7%可见包膜回声,病灶多呈实性,偶见液化,无钙化,乏血供。低危险度与高危险度病灶比较,除了短/长径比值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RPLS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但普通超声难以判断肿瘤危险度。

杨帆[6](2019)在《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s,RT)临床少见,占所有肿瘤的0.2-0.6%。早期缺乏明显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复杂的腹膜后肿瘤与重要血管、神经和器官关系密切。即使对于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在确保手术安全的前提下完整切除腹膜后肿瘤并减少术后并发症仍是一项挑战。研究目的1.回顾分析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2.回顾分析腹膜后肿瘤的手术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研究方法收集本院2001年10月至2019年1月收治并确诊的192例腹膜后肿瘤患者的病历。181例行根治术(开放手术131例,腹腔镜手术50例)。余1例行超声引导下腹膜后囊肿穿刺引流术,3例行姑息手术,7例行探查术。研究结果1.行 B 超、CT、MRI 和 PET-CT 检查各 106、171、30、19 例。检出率为 96.23%、100%、100%、100%。CT、MRI 和 PET-CT 的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 77.19%、80.00%、63.16%。单因素分析示肿瘤最大径>9cm是恶性肿瘤的预测因素(P<0.05)。尽管少数腹膜后肿瘤在影像上有较强的特征,仍靠病理才能确诊。2.47例(26.0%)行联合脏器切除,14例(7.7%)行腹部大血管修补重建。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术中输红细胞量少(70±243 vs236±408ml)、手术时间短(164±99 vsl99±99min)、术后住院日短(7±4vs12±8 天)(P<0.05)。术后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17例(9.4%)。开放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45.0%。最常见的是低热(13.7%),伤口脂肪液化(8.4%),肺部感染(4.6%),泌尿道感染(4.6%)。再次手术率为1.5%。严重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级)的发生率为10.7%。单因素分析示恶性肿瘤、术中出血量≥200ml、手术时间≥180min、术中输红细胞、术中输血浆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术中出血量≥200ml和手术时间≥180min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均<0.05)。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0%。最常见的是低热(10.0%),低钾血症(8.0%),呕吐(6.0%),下肢静脉血栓(6.0%)。再次手术率为0。严重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Ⅲ级)的发生率为12.0%。单因素分析示肿瘤最大径≥10cm、术中出血量≥300ml、术中输红细胞量≥500ml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术中出血量≥300ml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均<0.05)。所有患者无围术期死亡。研究结论1.腹膜后肿瘤早期缺乏特异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CT、MRI、PET-CT的检出率达100%。肿瘤最大径>9cm提示肿瘤为恶性可能。不同类型的肿瘤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确诊依靠“金标准”病理。2.手术是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在手术适应症范围内,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同样安全有效,具有术中输红细胞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日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精细操作等手段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虞晓龙,李尊,奚静,郑建刚[7](2017)在《妊娠合并肾巨大错构瘤误诊: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肾巨大错构瘤患者的诊治经过,分析其容易导致漏诊及误诊的原因,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妊娠合并肾巨大错构瘤患者的病例资料及诊治经过,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产妇剖宫产术后右上腹触及一肿块,超声提示后腹膜来源肿块,CT考虑脂肪肉瘤可能,错构瘤不排外。分娩4月后行瘤体剜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错构瘤。结论妊娠合并肾巨大错构瘤一旦破裂同时威胁着孕妇与胎儿的生命,因此妇女在孕前应进行身体检查,有肾错构瘤病史的孕妇在孕期应加强对瘤体的监测,影像诊断医师需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

陈明哲,吕春秀[8](2017)在《CT应用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运用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6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CT资料,患者均行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肿瘤大小为930cm,大部分肿瘤形态为不规则,属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2)60例患者中32例的肿块典型为脂肪成分,CT值为-5-119Hu,增强扫描发现肿块脂肪无强化,而软组织成分为轻度强化。结论运用CT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可准确的定位与判断肿瘤和临近组织的关系,能够有效的检查出高分化脂肪肉瘤与含脂肪的非高分化的脂肪肉瘤,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刘帆[9](2016)在《21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及目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 PRPT)是指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肿瘤,组织来源包括肌肉、脂肪组织、神经、疏松结缔组织、胚胎残余组织、筋膜、淋巴组织和血管等,不包括位于腹膜后间隙的脏器(如输尿管、肝脏、肾上腺、十二指肠、肾、胰腺等)的肿瘤,以及来源于体内它处的转移性肿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发病率极低,恶性肿瘤约占全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60%-85%。疾病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根治性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有文献示恶性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手术后复发率高达40%-50%。本文对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诊治的21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行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总结其临床特征、外科诊疗经验及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0月至2015年11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的21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影像学检查、手术治疗及其他辅助治疗、术后病理、围手术期处理和随访情况等。回顾性分析本疾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经验及影响预后的临床因素。所得数据在SPSS22.0软件包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1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男性110例,女性102例,男女性别比为1.08:1。本研究中年龄的中位数年龄45岁(四分位值30-55岁),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腰腹部疼痛(45.8%)、腹部包块(27.8%)、腹胀(6.6%),辅助检查主要为腹部彩超、CT。其中良性肿瘤93例(43.9%),手术完整切除率98.9%,其中1例未完整切除为肿瘤与下腔静脉粘连无法分离,术后病理诊断成熟性畸胎瘤。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19例(56.1%),其中开腹活检术17例(14.3%),根治性切除术91例(76.5%),姑息性切除术11例(9.2%)。212例PRPT患者术中联合脏器切除44例(20.8%)。随访良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83例,死亡3例(非肿瘤原因死亡),术后5年生存率96.4%,随访恶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94例,其中死亡33例,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1%、71.7%、51.6%,恶性PRPT根治性切除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2.7%、82.9%、62.7%,恶性PRPT姑息性切除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7.7%、41.4%、20.1%,恶性腹膜后肿瘤开腹活检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5.4%、17.2%、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恶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方式、原复发性、肿瘤病理类型,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预后较好,未分化肉瘤、恶性畸胎瘤、其他来源肿瘤术后预后更差。多因素分析示手术方式(手术切除程度)是恶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腰腹部疼痛、腹部肿块。2、良性PRPT主要病理类型为神经鞘瘤、嗜铬细胞瘤、成熟性畸胎瘤。恶性PRPT主要的病理类型为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3、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最有效的治疗于段为完整切除术。4、恶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方式、原复发性、肿瘤病理类型,其中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预后较好,未分化肉瘤、恶性畸胎瘤、其他来源肿瘤术后预后更差。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手术方式(手术切除肿瘤的程度)为恶性PRPT独立预后因素。

张进权,尚培中,柳勇[10](2016)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指明腹膜后脂肪肉瘤相对少见,占全部脂肪肉瘤的33%45%[1-2]。病因不明,发病隐匿,初发时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肿块,常以偶然发现的腹部或盆腔巨大肿块就诊。压迫侵犯周围器官才引起相应症状,晚期可出现体质消瘦甚至恶液质。1临床特点多发生于肾周围、脾肾之间、肾上腺或盆腔等部位。(1)早期不易发现:腹膜后腔间隙较大,位置深在,潜在组织疏松,早期不易出现明显症状及体征,即使存在非特异性轻微症状也常被忽视,待患者自

二、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超声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超声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声像图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仪器与方法
    3. 病理检查
结 果
    1. 超声表现
    2. 病理结果
讨 论
结 论

(2)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2.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基本特征
    2.3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良恶性鉴别
    2.4 常见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类型的超声表现
        2.4.1 淋巴瘤
        2.4.2 肉瘤
        2.4.3 神经鞘瘤
3 讨论

(3)12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纳入排除标准
    2.3 随访资料
    2.4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2 首诊特征
    3.3 术前检查
        3.3.1 术前实验室检查
        3.3.2 影像学检查
    3.4 术中情况
    3.5 术后病理
    3.6 随访及预后
        3.6.1 单因素比较
        3.6.2 多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断
        4.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特征
        4.1.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
    4.2 肿瘤治疗策略
    4.3 手术治疗
        4.3.1 手术方式入路
        4.3.2 手术切除范围
    4.4 化疗和放疗
    4.5 术后并发症
    4.6 术后病理
        4.6.1 基本信息
        4.6.2 脏器浸润
    4.7 预后及随访
    4.8 肿瘤与血型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4)腹膜后肿瘤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挑战——访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主任罗成华教授(论文提纲范文)

肉瘤仍是最大的挑战
手术是争取治愈的关键机会
病理诊断是金标准
专家简介

(5)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声像图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与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6)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腹膜后肿瘤的术前影像诊断分析
    1.1 前言
    1.2 资料与方法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统计方法
    1.3 结果
        1.3.1 一般资料
        1.3.2 临床表现
        1.3.3 术后病理类型
        1.3.4 肿瘤最大径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
        1.3.5 术前行B超检查结果分析
        1.3.6 术前行CT检查结果分析
        1.3.7 术前行MRI检查结果分析
        1.3.8 术前行全身PET-CT检查结果分析
        1.3.9 术前行CTA检查结果分析
        1.3.10 术前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结果分析
        1.3.11 术前行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结果分析
        1.3.12 术前行DSA检查结果分析
        1.3.13 术前行肾ECT检查结果分析
    1.4 讨论
        1.4.1 B超诊断腹膜后肿瘤的应用
        1.4.2 CT诊断腹膜后肿瘤的应用
        1.4.3 MRI诊断腹膜后肿瘤的应用
        1.4.4 PET-CT诊断腹膜后肿瘤的应用
        1.4.5 CTA、静脉肾盂造影、消化道钡餐造影、DSA、肾ECT检查的应用
    1.5 小结
第二章 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
    2.1 前言
    2.2 资料与方法
        2.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2.2.2 统计方法
    2.3 结果
        2.3.1 肿瘤联合器官切除情况分析
        2.3.2 关于术中出现腹部大血管损伤的修补重建情况描述
        2.3.3 根治性开放手术与根治性腹腔镜手术(包括中转开放)的比较
        2.3.4 经腹膜途径根治性腹腔镜手术与经腹膜后途径根治性腹腔镜手术的比较
        2.3.5 腹腔镜肿瘤根治性切除术中转开放原因分析
        2.3.6 转入ICU原因分析
        2.3.7 术后并发症情况分析
    2.4 讨论
        2.4.1 腹膜后间隙(retroperitoneal space,RS)的解剖学基础
        2.4.2 腹膜后肿瘤生物学特征
        2.4.3 临床表现
        2.4.4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2.4.5 术前准备
        2.4.6 手术治疗技巧
        2.4.7 术后并发症分析
        2.4.8 重视术后复查与随访
    2.5 小结
第三章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CT应用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病理学分析。
    2.2 CT诊断分析。
3 讨论

(9)21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10)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特点
2 病理特征
3 影像学诊断
4 治疗方法
5 复发原因及预防措施
6 结语

四、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超声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声像图特征[J]. 杨娣,张蕊,王勇,牛丽娟,韩洁,孙超,王博.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22(02)
  • [2]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J]. 田云飞,洪玉蓉,黄品同. 实用肿瘤杂志, 2020(03)
  • [3]120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临床诊疗分析[D]. 杜源. 南昌大学, 2020(08)
  • [4]腹膜后肿瘤是肿瘤学领域的重大挑战——访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外科主任罗成华教授[J]. 潘锋. 中国医药导报, 2020(03)
  • [5]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声像图特征分析[J]. 张秀娟,钱清富,陈志奎,叶琴,薛恩生,林礼务.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9(09)
  • [6]腹膜后肿瘤的影像诊断、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回顾性研究[D]. 杨帆. 南方医科大学, 2019(07)
  • [7]妊娠合并肾巨大错构瘤误诊: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 虞晓龙,李尊,奚静,郑建刚.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7(04)
  • [8]CT应用在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研究[J]. 陈明哲,吕春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6)
  • [9]212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临床病理及预后分析[D]. 刘帆. 山东大学, 2016(01)
  • [10]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诊断与治疗[J]. 张进权,尚培中,柳勇.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6(01)

标签:;  ;  ;  ;  ;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超声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