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角膜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加强角膜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一、加强对角膜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表与干眼学组[1](2021)在《中国干眼专家共识:药物相关性干眼(2021年)》文中提出眼局部和全身用药均有可能导致药物相关性干眼,已成为干眼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易漏诊、误诊。为引起眼科医师对此类干眼的重视,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等相关学术组织的专家在《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的基础上,结合该领域新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经验,在其名称、定义与分类、危险因素、相关药物种类、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原则、预防措施等方面形成共识意见,以提高我国药物相关性干眼的规范化诊疗水平。(中华眼科杂志,2021,57:734-742)

许叶圣,孔鸣,谢文加,段润平,方钲清,林宇萧,朱强,汤斯亮,吴飞,姚玉峰[2](2021)在《基于深度序列特征学习的临床感染性角膜炎图像分类》文中研究指明感染性角膜炎是最常见的角膜疾病之一,病原体在角膜中生长引发炎症反应并损伤角膜组织。感染性角膜炎作为一种临床急症,需要快速、精准的诊断,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从而遏制疾病的发展,并将其对角膜的损伤降到最低。否则患者会有失明的风险,严重者甚至会失去眼球。本文提出了一种深度序列特征学习模型,该模型能够通过对临床图像的分类高效地鉴别不同的感染性角膜炎。我们针对感染性角膜炎的特点设计了一种能够解耦临床图像中最具区别性的特征并保持其空间结构的机制。通过比较,我们提出的深度序列特征学习模型在120张图像的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能够达到80%,远高于421位眼科医生所能达到的平均水平[(49.27±11.5)]%。

马悦[3](2021)在《角膜移植术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角膜移植术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评价适时手术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外伤科2014年6月-2019年6月保守治疗无效并施行角膜移植术的52例(52眼)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从治愈率,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植片透明度、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1.治愈率98.1%,1例(1眼)因术后感染最终行眼球摘除术,总眼球摘除率为1.9%。2.42例(42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占82.4%。术前术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P=0.00),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组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P=0.30)。3.39例(39眼)植片保持完全透明,占76.5%,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组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59)。4.术后并发症:免疫排斥: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组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3);继发性青光眼: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组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4);术后感染: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组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2,P=0.97)。结论:1.角膜移植术可有效治疗感染性角膜炎。2.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术后植片透明度与视力提高程度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相当,但继发性青光眼及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低。3.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应尽早行角膜移植术,避免错过最佳手术时机。

李海雷[4](2021)在《角膜病损切除加碘酊烧灼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角膜病损切除加碘酊烧灼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对经实验室检查确诊的71例(71眼)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进行角膜病损切除加碘酊烧灼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观察其疗效。将71例(71眼)患者按照病情程度分为轻、中度两组,轻度46例(46眼),中度25例(25眼),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71例患者中痊愈59例(83.1%),显效7例(9.9%),无效5例(7%)。46例(46眼)轻度患者中,痊愈43例(93.5%),显效3例(6.5%),无效0例(0%)。25例(25眼)中度患者中,痊愈16例(64%),显效4例(16%),无效5例(20%);2.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1.角膜病损切除加碘酊烧灼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轻中度真菌性角膜炎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2.患者的病情程度与此方法的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病情程度越重,治疗效果越差。

杨舜[5](2020)在《Mycn基因上皮特异性敲除小鼠角膜病变及其部分机制的初探》文中认为由角膜病引发的角膜混浊是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Mycn是Myc原癌基因家族的一员,主要参与细胞增殖、凋亡、分化等多种细胞过程。国内外对Mycn基因的研究重点围绕肿瘤的发生。在先前的研究中,本实验室使用化学诱变剂乙烷基亚硝基脲(ENU)诱导小鼠突变获得一例Mycn基因点突变角膜混浊小鼠模型。随后从美国杰克逊实验室引入MycntmlPsk/J(Mycnflox/+)鼠以及广泛表达Cre重组酶的EIIa-Cre工具鼠,进一步确定了Mycn基因突变与角膜混浊的相关性。研究发现部分角膜混浊小鼠在初生时呈眼睑开放表型,故将角膜混浊小鼠分为初生时眼睑闭合型及开放型两种,并已对眼睑开放型角膜病的发生原因进行研究。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确定Mycn基因上皮特异性敲除是否也可以获得类似的角膜病表型并进一步对其中眼睑闭合型角膜病的发生机制进行初探。1.Mycn基因上皮特异性敲除角膜病小鼠的获得将从美国杰克逊实验室引入的Mycntm1Psk/J(Mycnflox/+小鼠以及皮肤特异性表达Cre重组酶的K14-Cre工具鼠两种小鼠配种,最终获得上皮特异性Mycn基因敲除小鼠(Mycn-/+),该小鼠出生后表现为角膜混浊表型。部分角膜混浊小鼠在初生时呈眼睑开放表型,故本文研究的Mycn-/+角膜混浊小鼠也可分为初生时眼睑闭合型及开放型两种类型。2.Mycn-/+小鼠角膜病理组织学观察对3周(3W)小鼠眼球HE染色发现:(1)眼睑闭合型Mycn-/+角膜病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出现空泡,角膜内皮细胞部分缺失,且其缺失下方晶状体变性;(2)眼睑开放型Mycn-+小鼠角膜上皮局部增厚,角膜基质层可见明显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W小鼠角膜上皮细胞角蛋白keratin 12(K12)、keratin 14(K14)、keratin 10(K10)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对照组小鼠角膜上皮所有细胞K12组化呈阳性;基底层少许细胞K14呈弱阳性;K10呈阴性;(2)眼睑闭合型Mycn-/+小鼠角膜上皮细胞K12表达呈阳性,但局部信号减弱;角膜上皮细胞层K14表达呈强阳性;K10表达呈阴性;(3)眼睑开放型Mycn-/+小鼠角膜增厚区K12呈阴性;K14表达呈阳性,但增厚区信号减弱;增厚区局部上皮表层细胞K10表达呈阳性。对3W小鼠角膜上皮整合素beta4亚单位(Integrin beta4)组化结果发现正常小鼠整合素beta4阳性细胞仅在角膜上皮基底层分布;眼睑闭合型Mycn-/+小鼠整合素beta4表达于整个细胞层并且信号增强;眼睑开放型Mycn-/+小鼠beta4表达呈阳性但在增厚区较弱。3.Mycn-/+小鼠晶状体泡分离缺陷及其机制的初探为确定闭合型角膜病变发生是否与胚胎期晶状体泡与表面外胚层分离缺陷有关,分别对胚胎期11、12及13天(E11-13)左右小鼠眼区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证实Mycn基因敲除可引起小鼠胚胎期晶状体泡分离缺陷,是引起闭合型角膜病变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Mycn基因敲除可引起E-cadherin表达上调,是导致晶状体泡与表面外胚层分离障碍的可能原因。结论:本研究发现Mycn上皮特异性敲除同样可以导致小鼠角膜病的发生,其中闭合型角膜病的发生与该小鼠胚胎期晶状体泡的分离缺陷有关,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探。本研究丰富了Mycn细胞生物学功能并为人类部分遗传性角膜病发生及其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史伟云,高华[6](2020)在《中国角膜病诊疗技术70年发展回顾》文中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角膜病的诊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感染性角膜病诊疗、手术技术发展、眼库建设、角膜相关检查设备等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使得我国角膜病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首位致盲性眼病下降为第2位。在回顾我国角膜病诊疗技术70年的发展和瞩目成绩的同时,尚应认识到存在的不足。站在老一辈眼科工作者的肩上,我们应继续努力,为角膜盲患者的复明贡献更大的力量。谨以此文祝贺《中华眼科杂志》创刊70周年。(中华眼科杂志,2020,56:401-408)

王彬[7](2019)在《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感染危险因素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糖尿病患者中,角膜上皮的形态与结构异常、损伤后的修复愈合延迟,以及角膜神经形态异常、密度降低以及角膜知觉减退,角膜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下降;以上这些造成角膜上皮抵抗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下降,易继发细菌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导致感染性角膜病的发生。此外,糖尿病患者在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角膜移植术后经常出现持续性的角膜上皮缺损,在此基础上极易造成角膜的继发感染。感染性角膜病是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也是可防治的致盲性角膜病,应该对其临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更为细致的研究。让更多的医生和糖尿病患者了解和重视糖尿病性角膜病变以及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性角膜病的危险因素,将有助于预防感染性角膜病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对T2DM和非糖尿病(non diabetes mellitus,NDM)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对比研究,旨在探讨T2DM患者发生感染性角膜病的危险因素,进而提出T2DM患者感染性角膜病预防及治疗的新策略。目的分析T2DM患者与NDM患者发生感染性角膜病的情况,比较二者感染性角膜病临床特征的异同,探讨T2DM患者发生感染性角膜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01-2015年于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230例合并感染性角膜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及相同时间段内随机抽取的168例合并感染性角膜病的非糖尿病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将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角膜病患者设为实验组(糖尿病组),非糖尿病合并感染性角膜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非糖尿病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发病季节、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有无诱因、病程)和住院资料(角膜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治疗方式及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将一般资料比较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有无统计学差异。此外,将感染性角膜病分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x keratitis,HSK)、细菌性角膜炎(bacterial keratitis,BK)、真菌性角膜炎(fungal keratitis,FK)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间各种角膜感染的差别。结果糖尿病组中,男性146例(63.5%),女性84例(36.5%);非糖尿病组中,男性1 1 1例(66.1%),女性57例(33.9%)。两组患者性别、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及有无诱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患者年龄大于非糖尿病组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P<0.05)。两组患者年龄段、职业、发病季节、病程长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病程大多≤3个月,非糖尿病组病程大多>3个月。糖尿病组患者平均住院13.15±9.51天,非糖尿病组患者平均住院10.67±6.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方式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一般资料分析有意义的指标代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发病季节与2型糖尿病患者感染性角膜病的发生有关。两组发生细菌性角膜炎及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发生真菌性角膜炎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和夏冬季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性角膜病的危险因素。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细菌性角膜炎。对于高龄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在夏冬季,应注意用眼卫生、避免眼部外伤,进而防止感染性角膜病的发生。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短,平均住院天数时间长。糖化血红蛋白Ale(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le,HbAlc)被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一个标准指标。HbAlc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具有生物学变异性小、不易受血糖波动的影响、与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等特点。短暂的血糖升高或降低不会造成HbAlc的增高和下降,故HbAlc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水平。糖尿病性角膜病变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容易出现角膜上皮的长期缺损,角膜的上皮保护屏障受到破坏,从而易于继发角膜感染。而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感染性角膜病时,其HbAlc和血糖水平如何?糖尿病患者及非糖尿病患者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及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具体治疗方式有何不同?本章节将重点对上述内容进行探讨。目的比较合并感染性角膜病的2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HbAlc和血糖水平,探讨HbAlc和血糖水平对感染性角膜病的影响,分析2型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感染性角膜病治疗方式的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宄。将2001-2015年于山东省眼科研宄所青岛眼科医院住院治疗的230例合并感染性角膜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以及相同时间段内随机抽取的168例合并感染性角膜病的非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组)纳入本研宄。收集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数据、收集糖尿病组患者三餐后两小时血糖值及HbAlc等数据。将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又分为角膜溃疡清创术、结膜瓣遮盖术、羊膜移植术、角膜溃疡清创术+结膜瓣遮盖术、角膜溃疡清创术+羊膜移植术、睑裂缝合术、羊膜移植术+睑裂缝合术、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LKP)、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LKP+睑裂缝合术、PKP+结膜瓣遮盖术、PKP+睑裂缝合术、眼内容物剜除术以及眼球摘除术。结果糖尿病组中,患者空腹血糖平均值为8.2±3.5mmol/L,血糖波动范围6.0±1.8—10.3±3.4mmol/L;非糖尿病组中,患者空腹血糖5.3±0.5mmol/L,两组空腹血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中,三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值为12.2±6.7 mmol/L,血糖波动范围为6.7±3.1—17.8±4.3 mmol/L;糖尿病患者三餐后两小时平均血糖明显高于7.8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HbAlc为9.U2.1%,明显高于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组的各种治疗方式中,细菌性角膜炎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以药物治疗居多,其所占比例分别为40.5%和45.5%;真菌性角膜炎以PKP治疗(38.5%)居多;2例棘阿米巴性角膜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在非糖尿病组的各种治疗方式中,细菌性角膜炎与单纯疱瘆病毒性角膜炎亦是以药物治疗居多,分别为42.2%和63.6%;真菌性角膜炎以药物治疗(32.6%)和角膜溃疡清创术治疗(30.2%)居多;3例棘阿米巴性角膜炎均接受药物治疗。两组患者中,糖尿病组有14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或眼球摘除术,而非糖尿病组中无一例行剜除眼内容物或摘除眼球。发生感染性角膜病的糖尿病患者大部分仅口服降糖药物(64.3%),血糖控制水平欠佳。结论2型糖尿病组发生感染性角膜病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两小时血糖及HbAlc明显增高。两组中细菌性角膜炎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方式类似,均以药物治疗居多;而对于真菌性角膜炎,糖尿病组中以PKP治疗居多,非糖尿病组中以药物治疗和角膜溃疡清创术治疗居多。血糖控制水平欠佳、波动大可能对感染性角膜疾病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合并感染性角膜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更规范的控制血糖治疗。

缪雅悠[8](2019)在《两种遗传性角膜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角膜病变特征分析》文中指出乙烷基亚硝基脲(ENU)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效烷化剂,能够以较高的效率诱导DNA突变,从而获得大量的人类疾病小鼠模型,用于人类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基因功能的研究。本研究利用ENU诱变方法,目前获得7种可遗传的突变小鼠模型,并对其中2种角膜病小鼠模型的角膜组织病变特征进行研究:1 ENU诱变获得两种遗传性角膜病小鼠模型本研究利用ENU腹腔注射15只8-10周龄雄性野生型C57BL/6J(B6)小鼠,待其恢复生殖能力后与野生型B6雌鼠配种繁育。经过初步筛选,共获得36只异常表型小鼠(白斑、瞳孔异位、无眼、角膜混浊等)。通过遗传验证实验,目前确定了7种可遗传的突变小鼠模型。本研究将其中2种角膜病小鼠分别命名为Cod1(Corneal disease 1)、Cod2(Corneal disease 2),并展开后续工作。2Cod1、Cod2小鼠角膜HE染色分析采用HE染色法分析角膜组织发现:(1)正常小鼠角膜整体结构层次分明,上皮细胞排列整齐,上皮基部平整;角膜基质层中可见平行排列的胶原纤维,不含血管;内皮细胞明显。(2)2周龄Cod1小鼠角膜基质层底部局部胶原纤维松散,部分内皮细胞层缺失;8周龄Cod1小鼠角膜上皮表层局部出现空泡,基质层出现新生血管,部分内皮细胞层缺失。(3)2周龄Cod2小鼠角膜基质层底部胶原纤维松散;8周龄Cod2小鼠角膜上皮明显变薄,基质层底部局部胶原纤维松散,基质层出现明显新生血管。3Cod1、Cod2小鼠角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首先以抗CD31抗体对8周龄Cod1、Cod2小鼠角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显示CD31均于Cod1、Cod2小鼠角膜基质层中表达,进一步证实了新生血管的存在。新生血管的生成往往也与角膜分化异常有关,故利用抗角蛋白Keratin 12(K12)、Keratin 14(K14)及Keratin 10(K10)对Cod1、Cod2小鼠角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了解角膜上皮细胞分化情况。与野生型小鼠相比:(1)2周龄Cod1小鼠角膜上皮细胞K12表达较弱且局部为阴性,8周龄Cod1小鼠角膜K12表达增强;2周龄Cod2小鼠局部角膜上皮细胞K12为阴性,8周龄Cod2小鼠角膜K12阳性细胞明显减少且表达变弱。(2)2周龄及8周龄Cod1、Cod2小鼠所有角膜上皮层均表达K14且明显增强。(3)Cod1、Cod2小鼠角膜K10组化结果均为阴性,与野生型小鼠一致。结论:本研究首先采用ENU诱变获得2种遗传性角膜病小鼠模型(Cod1、Cod2),并通过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其角膜组织进行研究,从而分析角膜混浊发生的原因,为这2种小鼠模型的应用奠定基础,并为人类遗传性角膜病发生的原因提供参考。

周韦禾,郑元瑾,楼姹,郑景伟,叶聪,梁远波[9](2019)在《中国眼科临床指南的质量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采用AGREEⅡ评价工具对我国眼科临床实践指南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中国眼科临床实践指南,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2月。3名研究者利用AGREEⅡ指南评价工具对纳入指南的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60部中国眼科临床指南。AGREEⅡ评价结果显示,在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制订的严谨性、表达的清晰性、应用性和编辑的独立性这6个领域的平均得分分别为66.4%、24.7%、13.5%、67.4%、14.5%和19.3%。较之前发表的指南,2013年至2017年发表指南在除表达的清晰性外的所有领域得分都有提高。结论我国现有眼科临床实践指南总体质量不高,与国际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今后在指南制订过程中应更加重视遵循指南制订规范,加强参与人员多样性、制订的严谨性、指南的应用性和编辑独立性。

罗顺荣,吴护平,林志荣,刘昭升,董诺,方颉,谢智文[10](2018)在《重视真菌性角膜炎个性化手术治疗的研究》文中提出真菌性角膜炎是由致病真菌感染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一种角膜病变。真菌性角膜炎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以农民、工人等弱势群体更为多见。由于就诊条件相对较差,导致病情延误,且因缺乏特异性的抗真菌药物,真菌性角膜炎的致盲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故患者在临床确诊为真菌性角膜炎后,医师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无效时,应根据角膜炎病灶的位置、大小、深度、病情进展情况、真菌菌种培养结果及患者经济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及时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预后效果。

二、加强对角膜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对角膜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深度序列特征学习的临床感染性角膜炎图像分类(论文提纲范文)

1. Introduction
2. Related works
    2.1. Medical data mining
    2.2. Traditional shallow models in medical image application
    2.3. Deep learning methods in medical image application
3. Methods
    3.1. Image datasets
    3.2. Sequential-level feature learning-based diagnostic deep models
    3.3. Recruitment of ophthalmologists for image-based diagnostic analysis
    3.4. Statistical analysis
4. Results
    4.1. Performances of the different deep models
    4.2. Comparison study on ophthalmologists’diagnosis
5. Discussion
6. Conclusions
1.引言
2.相关工作
    2.1.医疗数据挖掘
    2.2.传统模型在医疗图像中的应用
    2.3.深度学习在医疗图像中的应用
3.方法
    3.1.图像数据集构建
    3.2.基于深度序列特征的诊断模型
    3.3.眼科医生基于图像的诊断能力分析
    3.4.统计学分析
4.结果
    4.1.不同深度模型的性能对比
    4.2.与眼科医生的诊断正确率对比
5.讨论
6.结论

(3)角膜移植术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角膜移植术在角膜病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角膜病损切除加碘酊烧灼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Mycn基因上皮特异性敲除小鼠角膜病变及其部分机制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一 MYC的研究进展
        1 MYC的发现
        2 MYC蛋白结构及功能
        3 MYC的生物学功能
        3.1 MYC与细胞分化
        3.2 MYC与细胞周期
        3.3 MYC与细胞凋亡
        3.4 MYC与细胞代谢
        4 Myc家族基因
        4.1 c-Myc
        4.2 l-Myc
        4.3 Mycn
        4.3.1 Mycn与肿瘤
        4.3.2 Mycn在发育中的研究
    二 角膜与角膜病
        1 角膜的结构与功能
        1.1 上皮细胞层(Epithelium)
        1.2 前弹性层(Bowman's membrane)
        1.3 基质层(Stroma)
        1.4 后弹性层(Descemet's membrane)
        1.5 内皮层(Endothelium)
        2 角膜病
        2.1 peters'异常(PA)
        2.2 先天性内皮营养不良(CHED)
        2.3 后部多形性营养不良(PPMD)
    三 晶状体泡及角膜的发生
        1 胚眼的发生概况
        2 与晶状体泡脱离相关的部分基因
        2.1 E-cadherin、N-cadherin (E-和N-钙粘基因)
        2.2 FoxE3
        2.3 AP-2α
        2.4 Pax6
        2.5 c-Myc
    四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实验部分
    第一章 Mycn基因上皮特异性敲除角膜病小鼠的获得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1.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1.3 主要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上皮特异性Mycn基因敲除小鼠的获得
        1.2.2 基因型鉴定
        2 结果
        2.1 Mycn基因上皮特异性敲除小鼠繁殖与分型
        2.2 Mycn~(-/+)小鼠眼部表型
        2.3 遗传实验统计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Mycn~(-/+)小鼠角膜病理组织学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1.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1.3 主要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小鼠获得
        1.2.2 小鼠角膜组织HE染色
        1.2.3 小鼠角膜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2 结果
        2.1 小鼠眼球HE染色结果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2.1 细胞角蛋白K12、K14及K10免疫组化结果
        2.2.2 整合素亚单位beta4免疫组化结果
        3 讨论
    第三章 Mycn~(-/+)小鼠晶状体泡分离缺陷及其机制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及饲养条件
        1.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1.3 主要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胚胎期小鼠的获得
        1.2.2 小鼠胚胎眼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2 结果
        2.1 HE染色结果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2.1 E-cadherin免疫组化结果
        2.2.2 N-cadherin免疫组化结果
        2.2.3 FOXE3免疫组化结果
        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7)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感染危险因素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背景
中文摘要
Research Background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角膜感染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1. 前言
    2. 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
    1. 前言
    2. 对象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表
英文文章1
英文文章2

(8)两种遗传性角膜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角膜病变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与应用
        1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
        2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分类
        3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选择
    第二章 ENU诱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1 ENU诱变的机理
        2 ENU剂量的选择及突变效率
        3 ENU诱变筛查方法
    第三章 国内外遗传性眼病小鼠模型的研究概况
        1 国内遗传性眼病小鼠模型的研究概况
        2 国外遗传性眼病小鼠模型的研究概况
        3 本实验室已鉴定的遗传性眼病小鼠模型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ENU诱变获得两种遗传性角膜病小鼠模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ENU处理后雄鼠的生殖情况
        2.2 突变小鼠筛选情况
        2.3 突变小鼠遗传验证实验
        2.4 Cod1、Cod2小鼠遗传稳定性研究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Cod1、Cod2小鼠角膜HE染色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Cod1、Cod2小鼠角膜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
        2.1 CD31在Cod1、Cod2小鼠角膜基质中的表达情况
        2.2 角蛋白K12、K14、K10在Cod1、Cod2小鼠角膜中的表达情况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10)重视真菌性角膜炎个性化手术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诊断方法
    (一) 确认病史
    (二) 眼科检查
    (三) 实验室检查
二、真菌性角膜炎的手术治疗方法

四、加强对角膜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干眼专家共识:药物相关性干眼(2021年)[J]. 亚洲干眼协会中国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眼表与泪液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表与干眼学组. 中华眼科杂志, 2021(10)
  • [2]基于深度序列特征学习的临床感染性角膜炎图像分类[J]. 许叶圣,孔鸣,谢文加,段润平,方钲清,林宇萧,朱强,汤斯亮,吴飞,姚玉峰. Engineering, 2021
  • [3]角膜移植术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观察[D]. 马悦.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角膜病损切除加碘酊烧灼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D]. 李海雷.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5]Mycn基因上皮特异性敲除小鼠角膜病变及其部分机制的初探[D]. 杨舜. 扬州大学, 2020(01)
  • [6]中国角膜病诊疗技术70年发展回顾[J]. 史伟云,高华. 中华眼科杂志, 2020(06)
  • [7]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感染危险因素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 王彬. 山东大学, 2019(02)
  • [8]两种遗传性角膜病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角膜病变特征分析[D]. 缪雅悠. 扬州大学, 2019(02)
  • [9]中国眼科临床指南的质量评价[J]. 周韦禾,郑元瑾,楼姹,郑景伟,叶聪,梁远波.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9(01)
  • [10]重视真菌性角膜炎个性化手术治疗的研究[J]. 罗顺荣,吴护平,林志荣,刘昭升,董诺,方颉,谢智文.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8(01)

标签:;  ;  ;  ;  ;  

加强角膜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