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燃烧器在燃气锅炉水套锅炉中的应用

高效燃烧器在燃气锅炉水套锅炉中的应用

一、高效燃烧器在燃气锅炉水套炉上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政[1](2021)在《旋流燃烧处理垃圾飞灰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系统设计》文中指出

王荣欢[2](2021)在《油田加热炉能效影响因素分析及多指标评价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于凌波[3](2021)在《基于自辐射光谱分析的准东煤燃烧特性及Na释放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于勤学[4](2021)在《240t/h煤粉炉烟气SNCR+SCR联合脱硝技术调试方案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德生,刘平,朱文琪,王军体,孙树军,李金刚,梁成宁[5](2021)在《浅谈新型加热炉研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适应绿色、数字化、智能化油田建设需要,提高设备综合技术水平,研发的新型计量站真空相变加热炉,具有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安全性能好、信息化水平高等突出特点,较好地适应了油田无人值守、有人巡检、绿色高效的开发要求。

菅海瑞[6](2021)在《浸没燃烧天然气加热装置燃烧室优化数值模拟》文中提出浸没燃烧天然气加热装置是一种应用于天然气调压门站的新型天然气加热装置,于2017年首次投入使用,天然气换热效果达到既定设计目标。但是装置的燃烧室初始设计仍基于传统的经验设计,考虑到装置自身结构的紧凑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与数值模拟实验研究的方法并结合实际装置运行情况,在保证燃烧稳定以及燃烧完全的前提下,对装置燃烧室进行优化设计,尽可能提高燃烧强度,降低NOx排放,减小燃烧室的尺寸和重量,以适应整台浸没燃烧天然气加热装置结构紧凑的要求。并最终给出这一类型燃烧室设计中的重要参数—烟气出口流动截面速度的推荐取值范围,为后续国内浸没燃烧天然气加热装置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首先,根据装置实际情况,建立关于求解火焰高度与烟气出口截面流动速度的计算模型。并针对火焰高度计算模型中的关键参数层流火焰传播速度,建立一维层流预混火焰传播速度模型,通过求解构建火焰传播速度模型的基础数据,并利用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求解出各具体实际工况下的层流火焰传播速度,最终求解出对应的火焰高度。其次,对在役结构燃烧室进行三维冷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冷态条件下燃烧器内压力分布均匀,燃烧室处于正压;金属纤维表面气流速度分布均匀。在冷态模拟结果合理的基础上对模型进一步简化,进行二维热态模拟,分析比较在役结构燃烧室在额定设计功率,不同过剩空气系数下燃烧时的流场温度以及组分分布,结果表明:在役结构燃烧室燃烧状况较好,温度分布均匀;装置最佳运行过剩空气系数为1.4,与实际运行最佳工况相符;不同过剩空气系数下,燃烧在距离金属纤维很近的位置便实现了完全燃烧,径向燃烧空间还可进一步缩小优化。然后,在额定设计功率下设计四种不同结构的燃烧室,并在四种不同过剩系数下进行优化模拟,分析比较了包含在役结构燃烧室在内的20种不同烟气出口流动截面速度下的燃烧室温度分布,以及出口平均温度、NOx、CO浓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针对这类浸没式燃烧—圆筒形金属纤维燃烧器的燃烧室设计:缩小燃烧室直径有利于减小NOx排放;综合考虑过剩空气系数对燃烧室设计以及NOx排放的影响,建议过剩空气系数取1.4;以满足燃烧稳定、CO满足排放标准、NOx排放最低的结构作为最佳燃烧室结构,最终得出:在不同火焰高度下,最佳燃烧室结构对应的烟气出口截面设计流速约为5m/s,因此,针对该类型燃烧室的设计,建议烟气出口流动截面速度取值不大于5m/s。最后,对在役装置在最佳燃烧室结构,最佳过剩空气系数下进行变功率模拟分析,对其燃烧负荷适应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负荷调节范围内,燃烧室燃烧稳定且NOx排放符合排放标准,负荷适应性较强,同时也证明了优化后燃烧室结构的合理性。

肖鑫[7](2021)在《基于空气加湿技术的燃气锅炉低氮燃烧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发展,能源需求量日益增长,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中国北方地区“煤改气”政策的实施,实现了燃气锅炉的大规模应用,但是部分未经改造的燃气锅炉排烟中还有高达150mg/m3的氮氧化物,为了落实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政策,降低燃气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迫在眉睫。为研究空气加湿技术对燃气锅炉炉膛内燃烧的影响,基于助燃空气加湿可以降低燃烧温度和CH自由基等成分浓度的原理,本文从实验和模拟角度出发,实验研究了不同助燃空气含湿量对燃气锅炉排烟温度、污染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并主要采用数值模拟手段改变常规空气氛围下过量空气系数、锅炉负荷、助燃空气预热温度以及加湿量,分析炉膛内燃料燃烧特性、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本文实验研究了不同助燃空气含湿量下的锅炉排烟温度以及氮氧化物减排效果,结果表明,随着助燃空气含湿量的增加燃气锅炉排烟温度波动上升,当助燃空气被加湿到79.04 g/kg干空气,减氮率高达71.96%。分析了不同助燃空气含湿量下锅炉出口氮氧化物浓度随运行时间的变化规律,当助燃空气被加湿到57.30g/kg干空气时,此时锅炉出口氮氧化物浓度随运行时间的推进最稳定。本文数值模拟研究了助燃空气加湿后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以及锅炉负荷下炉膛内燃烧特性的变化。炉膛内燃烧的最高温度随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平均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和平均一氧化碳排放浓度都随之减少,燃烧火焰的强度减弱。锅炉负荷每降低10%,平均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可降低6%左右,炉膛燃烧的最高温度和燃烧火焰的长度也随之缩短。本文基于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助燃空气预热温度和含湿量对燃气锅炉燃烧特性的影响。炉膛燃烧的最高温度和平均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随助燃空气预热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当助燃空气预热温度为48℃时,炉膛燃烧的最高温度为2218K,平均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高达190.03 mg/m3。随着助燃空气含湿量的增加,燃烧速率、炉膛出口的平均温度以及平均一氧化碳排放浓度随之增加,炉膛燃烧的最高温度和平均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随之降低,相较于助燃空气预热温度为48℃时的平均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助燃空气被加湿到79.04 g/kg干空气时的减氮率可达75.64%。平均一氧化碳排放浓度的波动可作为锅炉燃烧稳定性的参考标准,结合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可将助燃空气加湿的极限值可设计为57.30 mg/m3。该研究可为空气加湿技术在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协同低氮排放方面的应用提供借鉴。

宋文浩[8](2021)在《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及运行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低阶煤的分质分级和梯级利用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战略发展方向,主要途径是煤气化和煤热解。气化和热解过程产生的残碳和半焦可以作为燃料再次利用,这类燃料挥发分含量低,称之为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普遍存在着火困难、燃烧稳定性差、燃烧效率低和污染物排放高等问题。预热燃烧技术能够实现难燃固体燃料的高效燃烧及低NOx排放,基于该技术,本课题提出一种将分离和返料装置内置在提升管中的内循环预热装置用于燃料的稳定预热,以期实现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的清洁高效利用和预热燃烧技术在工程领域的推广应用。为了深入研究内循环预热装置的运行特性,本课题主要针对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进行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其次在预热燃烧热态实验中对内循环预热装置进行可行性验证,同时研究了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的预热、燃烧和NOx排放特性,为内循环预热装置设计运行以及工程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基于内循环预热装置冷态实验台,研究了流化风速对内循环预热装置运行特性和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内循环预热装置能够建立提升管-分离器-回料阀-提升管的循环回路。循环回路负压差主要取决于分离器压降。回料阀颗粒表现为下浓上稀、边壁浓中心稀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随流化风速的提高,回料阀内颗粒浓度增加,返料模式由连续式返料转为间歇式返料。回料阀难以持续维持循环回路压力平衡所造成的间歇式返料是内循环预热装置运行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压力和ECT测量能够实现对回料阀气固流动状态的实时监测。(2)基于内循环预热装置冷态实验台,研究了回料阀出口开度、回料阀高度、流化风速对内循环预热装置运行特性和回料阀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回料阀出口开度不合适会发生窜气或物料噎塞现象。回料阀高度增加能够提高蓄压能力,其设计高度应为维持压力平衡最小高度的2.2倍。当回料阀返料能力无法匹配循环回路较大的循环量时,物料堆积脱气形成失流化噎塞,循环回路压力平衡难以建立。(3)基于内置式气固分离器冷态实验台,研究了进口结构和运行参数对分离器性能的影响。单进口分离器压降和分离效率均高于多进口分离器,带有进口整流段的分离器压降和分离效率均高于无进口整流段的分离器。以压降和分离效率作为评价指标,应用灰色关联评价法得出带有进口整流段的四进口分离器为优选结构,进口速度在20 m/s较为合适。(4)基于CPFD方法,采用BarracudaTM计算平台,对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开展三维全回路数值计算。提升管颗粒表现为下浓上稀、边壁浓中心稀的非均匀性分布特征。随流化风速增加,回料阀经历从稀相流态-稀密两相共存流态-密相堆积流态的转变,循环流率先上升后下降。随出口开度的减小,回料阀经历从窜气-稳定料封-噎塞状态的转变,内部流态由稀密两相共存过渡到密相堆积。(5)基于2 MW内循环预热装置测试平台和16 MW内循环预热装置测试平台,研究了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预热、燃烧和和NOx排放特性。内循环预热装置能够将燃料预热到850℃以上,且预热过程稳定持续。69.3%的燃料氮在预热阶段中释放,内循环预热装置中的预热过程拥有很强的氮还原潜力。预热燃料燃烧过程中NOx减排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强气化、强掺混以及长反应时间。随着二次风当量比的降低,NOx的排放先减少后增加;内外二次风动量比的降低、三次风的延迟喷入和多层布置能够有效降低NOx排放;最低NOx排放达到67mg/m3(@6%O2)。

黄亚军[9](2020)在《片状热水锅炉的设计与数值模拟》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清洁取暖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我国北方地区,天然气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正在逐渐替代供暖用煤,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第二大供暖能源。燃气热水锅炉在供暖领域中应用将得到长期发展。目前,国内燃气热水锅炉在节能、环保等方面与欧美国家相距甚远,因此,新型高效、低污染燃气热水锅炉成为我国供暖领域和锅炉生产行业的迫切需求。本研究通过对现有燃气热水锅炉的结构特点、传热特性及燃烧热的利用效果分析,在传热学的理论指导下,拟设计一款新型燃气片状热水锅炉。总体设计方案中包括片状热水锅炉燃烧器的选择、换热器结构设计与选型以及片状热水锅炉结构设计和整体布局。设计思路中贯穿以逆流换热气、水为主线,初定片状热水锅炉的外形和内部结构。然后对片状热水锅炉的气、水流程进行传热分析,以及给定的换热功率、初始条件等,对片状锅炉换热进行传热计算,以确定换热面的大小及内部传热扩展面的确定。依据初步设计计算结果,利用Solidworks及Gambit软件建立片状热水锅炉的三维物理模型,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通过FLUENT模拟结果与设计计算的结果对比分析和参数优化,以确定最终的片状热水锅炉的结构参数和运行条件。为新型高效燃气热水锅炉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邹旬[10](2020)在《天然气弥散涡旋燃烧器低氮燃烧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指出现如今化石燃料仍然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与燃煤和燃油相比,天然气燃烧能够大幅度的减少二氧化硫、粉尘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减缓地球温室效应,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因此近年来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的替代燃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工业上。天然气燃烧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氮氧化物的排放问题,而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又日益严苛。因此设计研发出一种新型的天然气低氮燃烧器对工程实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以上研究需求,结合低氧弥散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天然气低氮涡旋燃烧器。在研究中首先进行了天然气成分的选取,计算了低位发热量与烟气组分。然后对燃烧器进行了理论计算工作,计算得到绝热燃烧温度为2073°C。在设计工作中,保证燃烧器维持在1300°C的条件下燃烧,采用了烟气再循环的方式。为准确计算循环烟气量,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确定了燃烧器的基本参数即混合气体中氧气分压力和烟气预热温度。模拟结果表明,燃烧温度与氮氧化物生成量随着燃烧室内氧分压的降低而降低,但是在氧分压下降至13%后,变化不在明显,且一氧化碳质量分数升高。当烟气预热温度逐渐升高时,温度分布趋于均匀,氮氧化物生成量逐渐降低,但当烟气预热至300°C以上时,会使燃烧温度高于1400°C,氮氧化物生成量增加。因此将混合气体氧分压设计为13%,混合气体预热温度设计为300°C。依据基础参数计算结果对各级燃烧室直径、长径比进行了选取,并依据风量风速对各种气体进口尺寸进行了计算,绘制了燃烧器设计图纸。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燃烧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优化的结构参数包括各级燃烧室之间变径角度和切向低氧分压混合气体入口位置。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各级燃烧室的级间变径角度的减小,燃烧室中局部损失降低,旋流混合变强,燃烧温度降低。当燃烧室级间变径角度为30°时,燃烧室中心回流区明显,回流速度最大。同时燃烧室中局部高温区域最小,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生成量最少。当切向混合气体入口位置逐渐后移时,燃烧器中心回流速度降低,燃烧温度升高,局部高温区域增加,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生成量增高,燃烧反应区域向后移动,燃烧稳定性降低。因此将各级燃烧室级间变径角度设计为30°,切向混合气体进口设计在各级燃烧室头部最为合理。然后对燃烧器运行时的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包括燃烧器运行时过量空气系数的确定,预混燃料与非预混燃料比例的确定以及不同惰性气体组分下的燃烧特性。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大对燃烧器的整体温度影响不大,但局部高温区域增多,在过量空气系数为1.1时,氮氧化物生成量最少。改变预混燃料与非预混燃料配比时,燃烧器中的燃烧特性发生了很大改变。当非预混燃料比例增加时,燃烧反应区域向前移动,燃烧温度降低,局部高温区域先减小后增加,当非预混燃料比预混燃料等于8比1时,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质量生成量最低。当混合气体中的CO2含量的增加时,燃烧器中压强峰值下降,燃烧反应速率降低,燃烧温度降低,火焰厚度增大,火焰核心温度降低。表明再循环烟气中CO2的加入,对氮氧化物生成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但是会使燃烧反应区域向后移动,燃烧不完全,导致一氧化碳生成含量的升高。

二、高效燃烧器在燃气锅炉水套炉上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燃烧器在燃气锅炉水套炉上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5)浅谈新型加热炉研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特点
    1.1 总体设计先进
        1.1.1 技术原理
        1.1.2 安全性能好
        1.1.3 节能环保性能突出
        1.1.4 信息化水平和运行可靠性高
        1.1.5 模块化设计,配置灵活
    1.2 改进了全自动燃烧器
    1.3 研制了新型燃料气净化装置
    1.4 研制了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
    1.5 改进了加热炉盘管防腐工艺
2 技术指标
3 推广应用情况
4 结论与认识
5 知识产权

(6)浸没燃烧天然气加热装置燃烧室优化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天然气加热技术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全预混式金属纤维表面燃烧技术概述及研究现状
        1.2.1 金属纤维燃烧器燃烧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2.2 金属纤维燃烧器特性及应用
        1.2.3 研究现状
    1.3 燃烧室设计方法概述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燃烧室优化相关理论计算
    2.1 装置燃烧原理
    2.2 燃烧室优化原则
    2.3 燃烧室设计相关理论计算
    2.4 金属纤维燃烧器火焰高度计算
        2.4.1 装置燃烧所需空气量、燃气量计算
        2.4.2 预混气入口质量流率计算
        2.4.3 预混气入口压力计算
        2.4.4 一维层流预混火焰传播模型
        2.4.5 CHEMKIN数值求解一维层流预混火焰传播
        2.4.6 燃烧温度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烧室燃烧数值模拟研究
    3.1 燃烧室物理建模
        3.1.1 物理模型及简化
        3.1.2 网格划分及网格独立性验证
        3.1.3 模型假定
    3.2 数学建模
        3.2.1 基本控制方程
        3.2.2 湍流模型
        3.2.3 组分输运与化学反应模型
        3.2.4 气体辐射模型
        3.2.5 NO_x模型
    3.3 边界条件和区域条件设置
        3.3.1 边界条件
        3.3.2 区域条件
    3.4 模型求解
        3.4.1 求解方法
        3.4.2 松弛因子设置
        3.4.3 定义全局初始条件
        3.4.4 定义局部区域初始条件
        3.4.5 求解过程监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在役结构燃烧室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4.1 冷态模拟分析
    4.2 热态模拟验证
    4.3 温度分布
    4.4 CH_4 摩尔分数分布
    4.5 CO、NO_x摩尔分数分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燃烧室优化模拟结果分析
    5.1 200KW下变结构变过剩空气系数模拟分析
    5.2 最佳结构在最佳过剩空气系数下变功率模拟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空气加湿技术的燃气锅炉低氮燃烧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燃气锅炉降氮技术研究现状
        1.2.1 NOx的种类及性质
        1.2.2 NOx的燃烧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1.2.3 NOx的脱硝技术研究现状
    1.3 加湿燃烧技术研究现状
        1.3.1 富氧加湿燃烧技术研究现状
        1.3.2 空气加湿燃烧技术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第2章 基于空气加湿技术的燃气锅炉低氮排放系统实验研究
    2.1 实验系统介绍及测试方案
    2.2 实验系统设计参数
    2.3 实验结果分析
        2.3.1 助燃空气加湿对燃气锅炉排烟温度和NOx的影响
        2.3.2 助燃空气加湿对燃气锅炉燃烧稳定性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燃气锅炉炉膛内燃烧数值模拟及其验证
    3.1 燃气锅炉炉膛内燃烧数值模拟的几何模型
    3.2 燃烧控制方程及计算模型选取
        3.2.1 燃烧控制方程
        3.2.2 湍流模型
        3.2.3 燃烧模型及化学反应机理
        3.2.4 辐射模型
        3.2.5 氮氧化物生成模型
    3.3 边界条件及计算方法
    3.4 燃气锅炉炉膛内燃烧模拟结果分析
    3.5 网格无关性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过量空气系数以及锅炉负荷对燃气锅炉低氮燃烧特性的影响
    4.1 过量空气系数对燃气锅炉低氮燃烧特性的影响
        4.1.1 过量空气系数对炉膛内燃烧流场的影响
        4.1.2 过量空气系数对炉膛内燃烧浓度场的影响
    4.2 锅炉负荷对燃气锅炉低氮燃烧特性的影响
        4.2.1 锅炉负荷对炉膛内燃烧流场的影响
        4.2.2 锅炉负荷对炉膛内燃烧浓度场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空气加湿技术对燃气锅炉低氮燃烧特性的影响
    5.1 空气预热温度对燃气锅炉低氮燃烧特性的影响
        5.1.1 空气预热温度对炉膛内燃烧流场的影响
        5.1.2 空气预热温度对炉膛内燃烧浓度场的影响
    5.2 空气加湿技术对燃气锅炉低氮燃烧特性的影响
        5.2.1 空气加湿技术对炉膛内燃烧流场的影响
        5.2.2 空气加湿技术对炉膛内燃烧浓度场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及运行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本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2.1 气固流动研究现状
        1.2.2 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燃烧技术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2章 内循环预热装置冷态实验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系统
        2.2.2 实验物料及工况
        2.2.3 实验及分析方法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2.3.1 流化风速对于运行特性的影响
        2.3.2 回料阀返料模式
        2.3.3 循环回路的压力分布及压力波动
        2.3.4 回料阀内颗粒体积分数分布
        2.3.5 回料阀气固流动状态的实时监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参数下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回料阀出口开度对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3.2.1 实验工况
        3.2.2 实验结果
    3.3 回料阀高度对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3.3.1 实验工况
        3.3.2 实验结果
    3.4 流化风速对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3.4.1 实验工况
        3.4.2 实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内置式气固分离器性能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系统
        4.2.2 实验物料及分离器实验件
        4.2.3 实验及分析方法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1 分离器空载压降变化
        4.3.2 分离器负载实验结果
        4.3.3 分离器性能比较
        4.3.4 灰色关联法在分离器选型上的应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内循环预热装置CPFD冷态数值模拟
    5.1 引言
    5.2 控制方程与基本模型
        5.2.1 控制方程
        5.2.2 曳力模型
        5.2.3 固体应力模型
    5.3 计算模型及参数设置
        5.3.1 几何建模及操作条件设置
        5.3.2 数值参数设置
        5.3.3 时间无关性验证
    5.4 全局气固流动特性研究
        5.4.1 循环回路压力分布
        5.4.2 颗粒体积分数分布
        5.4.3 颗粒速度分布情况
    5.5 流化风速和回料阀出口开度对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5.5.1 流化风速对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5.5.2 回料阀出口开度对气固流动特性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内循环预热燃烧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2MW内循环预热燃烧实验研究
        6.2.1 实验方法
        6.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3 16MW内循环预热燃烧实验研究
        6.3.1 实验方法
        6.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论文的创新点
    7.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片状热水锅炉的设计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我国北方地区供暖现状
        1.1.2 我国燃气热水锅炉与欧洲等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1.1.3 研究意义
    1.2 燃气热水锅炉分类及研究现状
        1.2.1 燃气热水锅炉的分类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现有片状热水锅炉的系统组成介绍
    2.1 现有片状热水锅炉的系统组成及评价
        2.1.1 燃烧系统
        2.1.2 换热系统
        2.1.3 现有片状热水锅炉的工作原理
        2.1.4 对现有片状热水锅炉系统的综合评价
    2.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片状换热器的计算研究
    3.1 片状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及过程分析
        3.1.1 换热效果分析及强化
        3.1.2 强化后换热过程分析
    3.2 片状换热器结构设计与传热计算
        3.2.1 设计参数及要求
        3.2.2 天然气燃烧过程及产物分析
        3.2.3 片状换热器热平衡计算
        3.2.4 片状换热器结构设计
        3.2.5 计算结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片状热水锅炉的数值模拟
    4.1 片状热水锅炉的模型建立和网格划分
        4.1.1 片状热水锅炉的结构尺寸及建模
        4.1.2 网格划分
        4.1.3 网格无关性验证
    4.2 数学模型
        4.2.1 质量守恒方程
        4.2.2 动量守恒方程
        4.2.3 能量守恒方程
        4.2.4 湍流模型
    4.3 求解过程设置
        4.3.1 材料属性设置
        4.3.2 操作条件设置
        4.3.3 边界条件设置
    4.4 模型的求解
        4.4.1 求解方法
        4.4.2 收敛标准
        4.4.3 求解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模拟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5.1 片状热水锅炉模拟结果
        5.1.1 烟侧温度分布
        5.1.2 烟侧速度分布
        5.1.3 烟侧压力分布
        5.1.4 水侧温度分布
        5.1.5 水侧速度分布
        5.1.6 水侧压力分布
    5.2 考虑炉顶部分对流换热后片状热水锅炉的模拟结果
        5.2.1 烟侧温度分布
        5.2.2 水侧温度分布
    5.3 不同参数对片状换热水锅炉换热性能的影响
        5.3.1 进口水流量
        5.3.2 烟侧肋钉种类
        5.3.3 肋钉长度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10)天然气弥散涡旋燃烧器低氮燃烧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NO_X生成机理及控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
        1.3.1 弥散燃烧技术研究现状
        1.3.2 烟气再循环技术研究现状
        1.3.3 天然气低氮燃烧器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简析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天然气弥散涡旋燃烧器的设计
    2.1 引言
    2.2 天然气弥散涡旋燃烧器基础参数计算
    2.3 基础参数研究数值模型
        2.3.1 物理模型建立
        2.3.2 数学模型建立
    2.4 基础参数模拟结果
        2.4.1 氧气分压比的确定
        2.4.2 烟气预热温度的确定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天然气弥散涡旋燃烧器结构参数模拟研究
    3.1 引言
    3.2 燃烧器结构尺寸计算
    3.3 燃烧器级间扩角的确定
    3.4 燃烧器切向混合气体进口位置的确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然气弥散涡旋燃烧器运行参数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的燃烧特性
    4.3 不同燃料比例下的燃烧特性
    4.4 不同惰性气体组分下的燃烧特性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四、高效燃烧器在燃气锅炉水套炉上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旋流燃烧处理垃圾飞灰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系统设计[D]. 李政.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油田加热炉能效影响因素分析及多指标评价体系研究[D]. 王荣欢. 东北石油大学, 2021
  • [3]基于自辐射光谱分析的准东煤燃烧特性及Na释放特性研究[D]. 于凌波.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240t/h煤粉炉烟气SNCR+SCR联合脱硝技术调试方案的研究[D]. 于勤学.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5]浅谈新型加热炉研制与应用[J]. 刘德生,刘平,朱文琪,王军体,孙树军,李金刚,梁成宁. 中国设备工程, 2021(S1)
  • [6]浸没燃烧天然气加热装置燃烧室优化数值模拟[D]. 菅海瑞.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7]基于空气加湿技术的燃气锅炉低氮燃烧特性研究[D]. 肖鑫.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8]内循环预热装置气固流动特性及运行特性研究[D]. 宋文浩.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2021
  • [9]片状热水锅炉的设计与数值模拟[D]. 黄亚军. 安徽工业大学, 2020(07)
  • [10]天然气弥散涡旋燃烧器低氮燃烧数值模拟研究[D]. 邹旬.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高效燃烧器在燃气锅炉水套锅炉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