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一、循证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冉[1](2021)在《长链非编码RNA SNHG12在多种肿瘤中预后价值的循证医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识别早期诊断或预后相关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标志物对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状况以及寻找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至关重要。近来大量研究表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2(SNHG12)在多种肿瘤中过表达,且表现出促癌活性。此外,SNHG12高表达被认为是肿瘤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然而,关于SNHG12在肿瘤中预后价值的研究结果仍有争议。因此,本论文拟以Meta分析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等循证医学手段,探究SNHG12在肿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1)以“SNHG12”和“肿瘤”为检索词,检索英文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文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全面查找SNHG12表达与肿瘤相关的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21年1月23日。所有数据均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合并风险比(HRs)及其95%可信区间(CIs)评估SNHG12表达与肿瘤预后的关系,用合并比值比(ORs)及其95%CIs评估SNHG12表达与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2)使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数据库(GEPIA,http://gepia.pku.cn/index.html)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验证SNHG12在不同类型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进行SNHG12与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本荟萃分析共纳入23项相关研究,涉及1389名肿瘤患者。结果表明,SNHG12表达升高与多种类型肿瘤中较差的总生存期(OS)(HR=1.81;95%CI:1.53-2.13;P<0.001)和无病生存期(DFS)(HR=1.40;95%CI:1.12-1.76;P=0.004)显着相关。此外,肿瘤患者中SNHG12的过表达预示了较差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临床分期高(OR=0.35;95%CI:0.21-0.59;P<0.001),肿瘤尺寸大(OR=0.33;95%CI:0.18-0.59;P<0.001),肿瘤分化差(OR=0.41;95%CI:0.25-0.69;P=0.001),淋巴结转移(LNM)(OR=0.26;95%CI:0.19-0.37;P<0.001)和远处转移(OR=0.43;95%CI:0.22-0.84;P=0.014)。(2)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SNHG12在多种肿瘤中表达水平升高且与较差的OS和DFS相关。此外,相关性分析显示SNHG12的表达水平分别与MDM4和CCNE1呈正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进一步加强了Meta分析的结论。结论:lncRNA SNHG12高表达与较差的生存期和临床病理特征显着相关,SNHG12有望成为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肿瘤诊断/预后生物标志物以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杨鸣[2](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潘树茂[3](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2)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真实世界临床中药处方治疗PHC的用药规律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中医治疗PHC提供一定的参考。(3)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治疗PHC的中药核心药物组合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1)循证医学分析方法制定相关的检索策略,在CNKI、CBM、VIP、WANFANG、Pub 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口服中药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与单独使用TACE治疗PHC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临床文献,提取文献中的数据,利用Rev Man5.3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2)数据挖掘分析方法在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市的多所三级甲等医院,收集中医药治疗PHC的临床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中治疗PHC的高频药物、性味归经、关联药物以及核心药物组合进行数据挖掘,进而分析中医药治疗PHC的用药规律。(3)网络药理学方法对于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通过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检索相关中药的化合物以及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在比较基因组数据库(Comparative Toxicogenomics Database,CTD)、人类疾病数据库(Mala Cards)等疾病数据库,检索和PHC相关的蛋白靶点。对两者靶点取交集,即为核心药物组合治疗PHC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3.6.1软件和String在线分析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蛋白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得到核心靶点。通过Discovery Studio 4.5软件对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利用DAVID在线分析平台对潜在靶点进行GO生物功能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1)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将口服中药联合TACE与单独使用TACE治疗PHC进行比较,共纳入75项研究,共包括740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929例、对照组347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瘤体近期疗效改善、肿瘤标志物AFP的降低、肝功能改善、免疫功能的提高、卡氏评分改善率、中医证候的改善、生存率的提高和不良反应的降低方面,中药联合治疗PHC具有显着优势(P<0.01)。另外,在生存率的指标中,3月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余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提示中药联合TACE疗法可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结果较可靠,具有参考价值。其中对免疫功能中的CD8+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时,Meta分析结果发生显着性变化,提示中药联合治疗是否改善CD8+细胞水平,仍需更高质量的临床证据支持。发表偏倚显示结果较为对称,表明偏倚不明显,但是存在一定的小样本效应。(2)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中药处方治疗PHC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从临床真实世界得到904首中药处方,共涉及痰瘀互结、正虚瘀结、肝郁脾虚等10个证型。分析结果发现,临床治疗PHC常用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化痰药等药物;药物四气多为寒、温、平,五味多为甘、苦、辛,归经多为脾、肝、胃、肺、心、肾经。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半夏、陈皮、柴胡、白芍、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药物处于核心地位,常与多种药物配伍出现。而其中白术、党参、茯苓、甘草四味药又最为常见,这与PHC患者正气虚弱有关,故以四君子汤加减配伍,以达健气补脾之功效。(3)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数据挖掘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以下简称为SJZB2,药物包括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进行作用机制的分析。结果发现:(1)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熊果酸、汉黄芩素和山奈酚作用的靶点较多,属于SJZB2主要成分;(2)得到包括TP53、AKT1、VEGFA和MMP9等在内的18个核心靶点;(3)对槲皮素、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等活性化合物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对接结果显示配体和受体之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并且参与对接的化合物大都具有抗癌活性,具有一定的参考性;(4)GO分析主要得到包括凋亡细胞的负调控、细胞增殖的负调控、血管生成和肝再生在内的124个生物过程,细胞质、核质、细胞外间隙和线粒体等在内的24组细胞组分,酶结合、蛋白质结合、相同蛋白质结合和转录因子结合等在内46组分子功能;(5)富集到91条KEGG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癌症通路、乙型肝炎、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膀胱癌、胶质瘤、小细胞肺癌、VEG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结论(1)中药联合TACE疗法治疗PHC具有更显着的治疗效果,具有增效减毒、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充分表明了中药在治疗PHC上具有潜在的研究与应用价值。(2)数据挖掘结果显示临床上治疗PHC的中药处方主要采用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方法多角度进行治疗,符合医家“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的用药法则。(3)SJZB2主要通过诱导凋亡、阻滞周期、抗血管生成和调控炎症等多个复杂的生物过程、信号通路来治疗PHC,且彼此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验证了中医治疗疾病的整体观思想,并且p53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得到了有关文献实验研究结果的佐证,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宇,于海燕,刘菊琴,付之光[4](2021)在《乳腺肿瘤免疫治疗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文中提出肿瘤免疫治疗是通过增强自身免疫系统的力量去对抗肿瘤,已成为主要的肿瘤治疗模式。随着乳腺肿瘤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临床肿瘤学的快速发展,这对专业的临床肿瘤学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免疫治疗为乳腺肿瘤治疗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有乳腺肿瘤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其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本文旨在对乳腺肿瘤教学提出一些理论思考,同时也为乳腺肿瘤免疫治疗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并试图探讨其重要性、方法和途径,以期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方法,培养出更多乳腺肿瘤学的专业人才。

马晓丽[5](2021)在《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基因对食管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研究其在食管癌中功能,为食管癌的精准诊疗奠定理论基础和临床参考。方法:1)采用meta分析评价ILK在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消化系统肿瘤临床表型及预后间的相关性;2)筛选ILK高表达的人食管鳞癌细胞系,建立ILK慢病毒干扰序列。将ILK慢病毒干扰序列转染食管鳞癌细胞系TE-1和KYSE-150,用q RT-PCR检测干扰载体转染后ILK的表达。在细胞水平上,利用MTT增殖、克隆检测、流式细胞仪凋亡检测、Transwell小室侵袭及划痕愈合等技术,研究ILK基因消减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3)建立ILK慢病毒干扰载体,转染KYSE-150细胞。在裸鼠皮下分别接种sh ILK及对照细胞株,建立KYSE-150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通过观察肿瘤生长,测量肿瘤大小和体积。在动物水平上,研究ILK基因消减对食管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基于RNA-seq技术筛选食管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筛选可能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键调控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结果:第一部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ILK在消化系统肿瘤组中高表达,ILK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生存预后呈相关性,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第二部分:在体外ESCC细胞水平,沉默ILK基因后,可显着抑制TE-1、KYSE-150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促进TE-1、KYSE-150细胞凋亡。ILK基因消减后,TE-1、KYSE-150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第三部分:裸鼠移植瘤动物模型结果发现,ILK干扰组裸鼠肿瘤生长缓慢,相比较于对照组,肿瘤的重量及体积均偏小,ILK基因消减后影响了裸鼠成瘤的能力。基于RNA-seq技术,ILK基因干扰后挖掘到5540个食管癌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2839个,下调基因为2601个。上调的基因有SOD2、IRF6、PER1、PHLDB2、TNFAIP3等,下调的基因有RPL21、HYOU1、WARS、SUPT16H、DHCR24等。可能参与TNF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Fox O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NF-k B信号通路等。结论:ILK在消化系统肿瘤中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程度及生存预后呈相关性,与年龄及性别无明显相关性。ILK基因消减抑制ESCC细胞增殖、克隆形成、侵袭及转移,促进细胞凋亡。体内致瘤研究证实,ILK基因消减会阻碍KYSE-150移植瘤的生长。基于RNA-seq技术筛选出食管癌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分析预测差异表达基因,可能相关的信号传导通路。

李雨,黎苏,孙博,刘广宣[6](2021)在《某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分析与合理性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本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9年1月—12月期间使用过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1051例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参考我国药品说明书、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说明书以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等的推荐,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和评价。结果 1051例患者数据分析显示,共有20种适应证使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说明书内适应证治疗430例,超说明书用药621例,超说明书用药占总应用的59.09%,部分超说明书用药(适应证为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卵巢癌、宫颈癌、黑色素瘤)有一定的循证医学依据,属于合理用药。而部分超说明书用药(适应证为胃癌、子宫内膜癌、小细胞肺癌等)循证医学证据不足,不推荐使用。本院应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不良反应基本与药品说明书相符。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超说明书用药普遍存在,应加强对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的管理,特别是超说明书用药的监管规范,确保药物安全合理使用。

翟林柱,黄学武[7](2020)在《重视循证医学在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循证医学概念的提出促进了肿瘤学的不断进步,为肿瘤学的跨越性发展提供了机遇,而且现代循证医学理念也逐渐引入到中医药发展中,对中西医结合本科生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当在肿瘤学带教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可以提高学生对肿瘤学前沿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认识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用一套实证与客观的评价体系来充分展示中医药在肿瘤疾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激发本科生对中医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有助于加强中西医发展体系的复合型肿瘤人才培养。本文着重探讨了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与循证医学的密切关系以及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本科教学的方法,以期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李宇翔[8](2020)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患者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肿瘤免疫疗法,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重要突破。然而,患者在CAR-T细胞治疗后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其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患者死亡。以往的自体细胞免疫治疗经过长期的发展,国内积累了丰富的护理经验。我国近几年才开始进行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其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在护理工作中不能完全套用以往自体细胞免疫治疗的经验来护理CAR-T细胞治疗的患者,特别是护理发生严重CRS的患者。CAR-T细胞治疗的护理措施和经验仍需不断地探索、总结和完善。因此,如何正确规范地护理CAR-T细胞治疗患者,管理他们的CRS反应,保证CAR-T细胞治疗患者的安全及治疗的效果,是护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目的:本课题旨在构建科学的、适用的CAR-T细胞治疗患者CRS的护理方案,为CAR-T细胞治疗患者的护理提供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流程,以降低患者CRS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1.利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筛选与分析CAR-T细胞治疗患者护理有关的文献,从中提炼出对构建护理方案有指导意义的护理干预措施,为制定护理方案提供护理干预证据。2.通过病历回顾性分析,了解CAR-T细胞治疗患者CRS的发生情况及临床表现,总结CRS的管理措施,为制定护理方案提供参考依据。3.通过质性访谈,了解CAR-T细胞治疗护理实践的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为制定护理方案奠定基础。4.通过基础实验研究,熟悉CAR-T细胞制备与回输的过程,探究CRS的发生机制,探讨CAR-T细胞治疗的护理干预的要点,评价CAR-T细胞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制定护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撑。5.采用德尔菲法,邀请专家对护理方案进行评价,并对方案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以增加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使其与我国临床护理实践更为契合,以便于护理人员实施和应用。6.选取某血液病专科医院作为方案的实证研究机构。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2019年5月至12月住院接受CAR-T细胞治疗的40例血液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依据CRS护理方案给予患者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CRS的发生情况,进而评价护理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1.护理方案的构建(1)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共检索到999篇文献。依据文献纳入与排除的标准,最后筛选出了25篇文献,其中有9篇文献报道CAR-T细胞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6篇文献报道多种并发症的护理,4篇文献报道CRS及神经毒性的护理/管理,4篇文献重点介绍CRS的管理,2篇文献重点介绍神经毒性的管理。将文献中报道的护理干预措施汇总包括入院评估、血细胞采集的护理、CAR-T细胞回输的护理、并发症的处理、心理护理、出院指导等。(2)通过对CAR-T细胞治疗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发现国内现有的护理实践虽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护理方案,并且CAR-T细胞治疗后患者CRS发生率较高,临床症状复杂严重,护理人员需要不断完善现有的护理实践,提高早期发现与识别CRS的能力,以减轻患者CRS发生情况,促进患者康复。(3)通过与医护人员访谈,发现临床护理实践以基础护理为主,护理内容有限及缺乏规范,不能满足CAR-T细胞治疗患者的实际需求。并且,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CAR-T细胞治疗相关的知识、对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不到位、对CRS的管理能力不足。因此,应对护理人员开展专门的知识培训,强化他们的护理技能,提高对CRS的管理能力,并向他们明确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自律性和专业性。(4)通过基础实验研究,制备了CAR-T细胞,构建了动物模型,检测了CRS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发现CAR-T细胞明显表达T细胞特征免疫表型,显着降低小鼠的肿瘤负荷,高表达CRS相关炎症因子。并且,CAR-T细胞的相关质检结果符合细胞治疗产品的质量控制要求。(5)选取血液病治疗、护理及生物治疗领域资深专家15名,年龄平均41.33±8.08岁;工作年限平均18.80±8.74年。经过专家函询后,两轮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程度分别为0.86、0.88;Kendall’s W协调系数分别为0.326、0.348。根据条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后形成5个一级条目,21个二级条目,46个三级条目的CAR-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患者CRS护理方案。2.护理方案的应用(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付费方式、居住地和疾病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RS和其他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患者相应症状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试验组患者3级CRS有2例,没有患者发生4级CRS,而对照组患者3级CRS有4例,4级CRS有1例,说明实施CRS护理方案能够减轻患者CRS的严重程度,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3)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依据CRS护理方案护理患者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4)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生存质量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患者症状领域的恶心呕吐、疼痛、失眠、便秘和腹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表明应用CRS护理方案能显着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评分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说明应用CRS护理方案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士工作的满意度。结论:1.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病历回顾、质性访谈和专家函询构建了CAR-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患者CRS护理方案,并对方案进行了临床实证研究。发现应用CRS护理方案不仅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也能降低CRS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研究制定的CRS护理方案为CAR-T细胞治疗患者的护理工作提供了基于证据的流程与规范,也为CAR-T细胞治疗患者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实证参考。

赵同德[9](2020)在《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是影响化疗方案执行的重要原因,本课题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以气血两虚证的肺癌、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芪胶升白胶囊、安多霖胶囊、化疗为干预措施,监测化疗后全血细胞计数、气血两虚证积分变化,评价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的疗效;进一步以环磷酰胺诱导的白细胞减少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以芪胶升白胶囊为干预措施,通过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观察小鼠白细胞计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骨髓增生程度、细胞因子表达等变化,探讨芪胶升白胶囊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复常的机制,为推广中成药辅助治疗肿瘤性疾病提供临床及实验依据。方法1.临床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设计,拟纳入8个中心260例肺癌、乳腺癌具有气血两虚证并拟行化疗的患者,按脱落率不超过20%,拟纳入312例,中央随机按2:1的比例进入观察组(芪胶升白胶囊组)及对照组(安多霖胶囊组)。肺癌患者应用含顺铂/卡铂方案,乳腺癌应用含多西他赛/紫杉醇方案。观察组口服芪胶升白胶囊,对照组口服安多霖胶囊,两组患者均口服包装编盲药物每次4粒,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1个化疗周期(20天)。入组前3天填写一般资料,采集血常规、评价气血两虚证积分及安全性指标,化疗第5±1天、10±1天、15±1天、20±1天采集血常规,第20±1天评价气血两虚证积分及安全性。主要疗效指标分别使用FAS、PPS进行统计,次要疗效指标使用PPS进行统计。课题来源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重大新药创制“苗药芪胶升白胶囊再评价研究”(课题编号:2014ZX09301308007)。本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审批号ECPJ-BDY-2015-09。主要疗效指标为4级、3/4级、1-4级中性粒细胞(NE)下降发生率;次要疗效指标包括白细胞(WBC)及NE最低值、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使用率、后续化疗延期率、各访视点WBC、NE变化情况及复常率。根据本次化疗的疗程数、基线WBC计数、患者年龄分别进行分层统计,对影响1-4级NE下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逻辑回归分析。气血两虚证积分量化,对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改善率、单项症状改善率、各项症状积分的差值,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2.实验研究:①造模:应用ICR小鼠制备白细胞减少模型。5-6周龄ICR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00mg/kg连续给药3天。②分组给药:以白细胞减少模型鼠为研究对象,芪胶升白胶囊为干预措施。将ICR小鼠随机分组,每组10只(5雄5雌),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共6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予芪胶升白胶囊0.5、1.0、2.0g/Kg,正常中药组为正常小鼠灌胃芪胶升白胶囊1.0g/Kg,模型组及正常空白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连续17天。各中药组于造模前3天开始灌胃芪胶升白胶囊,除正常两组外,注射环磷酰胺造模。③观察指标:给药第7天开始隔日采集血常规,第17天处死动物,眼眶取血,制备骨髓涂片,称重计算脾指数、胸腺指数,观察骨髓增生程度,ELISA方法检测脾组织IL-2、IL-4、IL-6、GM-CSF以及血清GM-CSF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脾组织GM-CSF蛋白表达。结果1.临床研究:2016年3月-2018年3月共纳入309例肺癌、乳腺癌具有气血两虚证的患者。观察组及对照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1)主要疗效指标:全数据集(FAS)287例(观察组192例、对照组95例),符合方案集(PPS)共252例(观察组175例、对照组77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14.6%vs15.5%、31.2%vs 31.7%,73.2%vs 73.5%;在 PPS 中分别为 13.4%vs15.5%、29.4%vs 30.5%,71.9%vs 72.7%,FAS 及 PPS 中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S中第1周期化疗的患者,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P<0.05);3/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为1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2)次要疗效指标:①WBC、NE的最低值、G-CSF使用率、后续化疗延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②在第2周期化疗的患者中,观察组化疗第5±1天的WBC、NE计数(×109/L)分别为(6.29±1.87)、(4.79±1.9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75±1.08)、(2.26±0.75),(P<0.01);③头晕眼花症状为化疗后1-4级NE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3)肺癌单病种分析:纳入肺癌患者168例(观察组114例,对照组54例),FAS中161例(观察组109例,对照组52例),PPS中138例(观察组98例,对照组40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6.6%vs6.1%、28.8%vs25.7%、65.5%vs 6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第5±1天,观察组WBC明显高于对照组。NE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为KPS评分、头晕眼花症状。(4)乳腺癌单病种分析:纳入乳腺癌141例(观察组96例,对照组45例),FAS中126例(观察组83例,对照组43例),PPS中114例(观察组77例,对照组37例)。4级、3/4级、1-4级NE下降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在FAS中分别为24.6%vs28.0%、34.4%vs40.0%、83.3%vs 81.5%,均无明显差异(P>0.05)。NE回升幅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第3周期及以上化疗者更为突出。≥60岁的患者,观察组WBC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老年患者获益更明显。(5)中医疗效指标,FAS共309例(观察组210例、对照组99例)。PPS共266例(观察组185例、对照组81例)。芪胶升白胶囊能显着改善气血两虚证,避免药毒损耗气血。①两组患者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及各单项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②两组患者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心悸失眠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④基线气血两虚证候总积分≥10分者:观察组心悸失眠症状改善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心悸失眠、神疲乏力积分回落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指标:共有309例患者进入安全性分析,观察组210例,对照组99例。①观察组4例患者发生4次,对照组3例患者发生3次,经关联性判定“可能及以上”的人数为0。②HGB稳定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1.0%vs81.2%;PLT稳定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4.0%vs93.0%,均无明显差异(P>0.05)。2.实验研究:成功建立白细胞减少小鼠模型。60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①白细胞计数:中药给药后第7天,模型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正常空白组、正常中药组白细胞(×109/L)分别为4.03±0.92、3.48±1.71、3.60±1.34、3.91±1.52、9.96±1.94、11.41±3.63,各组与正常空白组比较差异(P<0.05)。给药第15天,中药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给药第17天,中药中、高剂量组白细胞计数高于模型组(P<0.05)。②骨髓增生程度:以正常空白组为参照,模型组增生程度明显减低,高剂量组骨髓增生程度已接近正常。③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均高于模型组(P<0.05)。④脾组织IL-2、IL-4:模型组IL-2、IL-4含量均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5);中药高剂量组IL-2、IL-4含量均高于模型组(P<0.05)。⑤脾组织GM-CSF含量:模型组GM-CS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GM-CSF含量(ng/L)分别为0.99±0.14、0.81±0.11,均明显高于模型组0.33±0.05(P<0.01)。Western blot检测中、高剂量组GM-CS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提高。⑥血清GM-CSF含量:模型组血清GM-CSF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空白组及正常中药组(P<0.0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 GM-CSF 含量(ng/L)分别为 358.75±20.02、350.19±28.28、323.60±34.44,均高于模型组 290.02±43.74(P<0.05)。结论芪胶升白胶囊能有效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改善气血两虚证,通过调控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提高造血功能,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复常。

王佩佩[10](2020)在《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多种不同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辅助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及安全性,甄别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干预治疗癌性腹水的优势品种。2研究方法2.1传统Meta分析以主题词“癌性腹水”、“中药注射液”、“随机”等及其相关自由词制定文献检索表达式,全方位检索2019年12月31日以前的中英文数据库相关文献,且使用灰色文献检索、引文检索等,收集所有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RCT研究。严格筛选符合标准的文献,评价最终纳入的RCT文献质量,提取纳入研究的基线资料、文献信息、结局指标等数据资料,运用Stata 16.0软件及RevMan5.3进行卡方检验及汇总效应量,并根据研究特征预先设置亚组进行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本研究结果的相关变量因素进行回归分析。2.2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检索关于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所有研究(含不同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的直接比较),纳入符合基本假设的RCT试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假设检验,评估其迭代收敛性,基于贝叶斯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分析,运用R软件gemtc包、WinBUGS及Stata 16.0软件对各RCT结局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及分析,绘制各治疗措施比较的网状证据图及贡献图,计算不同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在各结局指标的排序概率及累计概率,进一步统计曲线下面积,预测不同中药注射液在疗效及安全性指标的排序的可能性。3研究结果3.1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DDP)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Meta分析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35项,共计癌性腹水患者2490例,对照组1224例,治疗组1266例,涉及9种中药注射液。低偏倚风险≥3的研究约占20%。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顺铂腹腔灌注相比,中药注射液联合DDP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Meta分析汇总的效应量及其可信区间分别为:临床总有效率OR=3.38(95%CI[2.79,4.09]),Z=12.57(p<0.00001)、KPS 评分改善率 OR=3.58(95%CI[2.73,4.69]),Z=9.22(p<0.00001)、骨髓抑制事件发生率 OR=0.36(95%CI[0.28,0.47]),Z=7.50(p<0.00001)、恶心呕吐事件发生率 OR=0.33(95%CI[0.26,0.42]),Z=8.92(p<0.00001)、肝肾功能受损事件发生率 OR=0.36(95%CI[0.20,0.64]),Z=3.40(p=0.0007)、发热事件发生率 OR=0.42(95%CI[0.26,0.70]),Z=3.40(p=0.0007)、腹痛事件发生率OR=0.52(95%CI[0.21,1.31]),Z=1.39(p=0.16)。除在降低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结局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于癌性腹水原发灶不同亚组分析结果提示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对胃癌、肝癌、卵巢癌等原发灶引起的相关腹水均具有明显疗效,各个亚组内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肝癌组、卵巢癌组不同亚组之间经卡方检验无明显异质性(p=0.90)。不同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临床总有效率的Meta亚组分析提示:与单纯DDP灌注相比,艾迪注射液+DDP灌注组、康艾注射液+DDP灌注组、康莱特注射液+DDP灌注组、榄香烯注射液+DDP灌注组、复方苦参注射液+DDP灌注组、猪苓多糖注射液+DDP灌注组、香菇多糖注射液+DDP灌注组、鸦胆子油乳注射液+DDP灌注组、白花蛇舌草注射液+DDP灌注组9个亚组内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种不同中药注射液的亚组间无明显异质性(p=0.93)。与单纯DDP灌注相比,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腹腔灌注对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及降低肿瘤标志物等方面有一定影响,对该结局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经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的不同、疗程及用药频率、用药剂量、样本量等多因素对本研究结果影响较小。以临床有效率为例Egger法检验提示本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3.2不同中药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疗效性及安全性网状Meta分析最终纳入符合同质性假设的定量分析研究31项,共涉及艾迪注射液、康艾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猪苓多糖注射液、香菇多糖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8种中药注射液分别联合DDP腹腔灌注及单纯DDP腹腔灌注9种干预措施,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临床总有效率方面:DDP+榄香烯(70.8%)>DDP+复方苦参(67.8%)>DDP+康莱特(65.9%)>DDP+鸦胆子油乳(58.6%)>DDP+猪苓多糖(57.1%)>DDP+艾迪(48.4%)>DDP+香菇多糖(41.7%)>DDP+康艾(39.2%)>DDP(0.5%);②在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DDP+猪苓多糖(75.7%)>DDP+艾迪(59.8%)>DDP+康莱特(56%)>DDP+鸦胆子油乳(54.2%)>DDP+复方苦参(53%)>DDP+香菇多糖(50.9%)>DDP(0.5%);③在降低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DDP+艾迪(89.6%)>DDP+鸦胆子油乳(57.6%)>DDP+复方苦参(57.5%)>DDP+猪苓多糖(57.5%)>DDP+康莱特(55.7%)>DDP+香菇多糖(47%)>DDP+榄香烯(46.9%)>DDP+康艾(28.9%)>DDP(9.4%);③在降低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DDP+艾迪(75.2%)>DDP+榄香烯(66%)>DDP+复方苦参(58.5%)>DDP+康莱特(58.1%)>DDP+猪苓多糖(57.3%)>DDP+鸦胆子油乳(56.7%)>DDP+康艾(48%)>DDP+香菇多糖(24.3%)>DDP(5.9%);④聚类分析结果提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骨髓抑制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相对综合优势;复方苦参注射液、榄香烯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及降低恶心呕吐事件发生数方面具有相对综合优势;康莱特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及生活质量改善率方面具有相对优势。艾迪注射液在同时降低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占相对优势。且与康艾注射液+DDP相比,艾迪注射液+DDP(OR=0.19,95%CI[0.04,0.78])可明显降低骨髓抑制事件发生率,两两间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漏斗图提示不同结局指标可能存在小样本发表偏倚。4研究结论与单纯DDP腹腔灌注治疗相比,中药注射液联合DDP腹腔灌注可显着提高癌性腹水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对胃癌、肝癌、卵巢癌等不同原发灶相关腹水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均具有显着疗效。同时可改善恶性肿瘤相关腹水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事件的发生率。其中榄香烯注射液在提高近期疗效方面可能具有相对优势,艾迪注射液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相对优势可能性较大,复方苦参注射液在同时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方面可能具有综合优势。

二、循证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循证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长链非编码RNA SNHG12在多种肿瘤中预后价值的循证医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前言
2 方法
    2.1 文献检索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数据提取
    2.4 质量评估
    2.5 伦理声明
    2.6 统计分析
    2.7 生物信息学分析
3 结果
    3.1 文献检索结果
    3.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3.3 SNHG12 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3.4 SNHG12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5 发表偏倚
    3.6 生物信息学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长链非编码 RNAs 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1. 前言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5.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1.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1 中医药信息处理与原发性肝癌现状概述
    1.1 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概况
        1.1.1 原发性肝癌的现状
        1.1.2 中医对原发性肝癌的认识
        1.1.3 中医药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
    1.2 Meta分析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1.2.1 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估
        1.2.2 中医药安全性评价
        1.2.3 中医药新药评价
        1.2.4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1.3.1 中医药数据挖掘方法
        1.3.2 数据挖掘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3.3 中医药数据挖掘中存在的问题
    1.4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概况
        1.4.1 网络药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
        1.4.2 网络药理学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4.3 中药网络药理学存在的问题
2 口服中药辅助治疗原发性肝癌的META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1.1 文献纳入标准
        2.1.2 文献排除标准
        2.1.3 检索策略
        2.1.4 评价方法
    2.2 评价与结果
        2.2.1 文献纳入的基本情况
        2.2.2 质量评价
        2.2.3 瘤体近期疗效改善
        2.2.4 甲胎蛋白
        2.2.5 肝功能
        2.2.6 免疫功能
        2.2.7 卡氏评分改善率
        2.2.8 中医证候改善率
        2.2.9 生存率
        2.2.10 不良反应发生率
        2.2.11 敏感性分析
        2.2.12 发表偏倚
    2.3 讨论与总结
3 中药处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组方规律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处方数据来源
        3.1.2 处方的纳入标准
        3.1.3 处方数据库建立与规范
        3.1.4 频次统计分析
        3.1.5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
        3.1.6 组方规律分析
    3.2 研究结果
        3.2.1 证型分布
        3.2.2 整体用药规律
        3.2.3 痰瘀互结证用药规律
        3.2.4 正虚瘀结证用药规律
        3.2.5 肝脾血瘀证用药规律
        3.2.6 气滞血瘀证用药规律
        3.2.7 脾虚湿困证用药规律
        3.2.8 湿热蕴结证用药规律
        3.2.9 肝气郁结证用药规律
        3.2.10 肝郁脾虚证用药规律
        3.2.11 肝胆湿热证用药规律
        3.2.12 肝肾亏损证用药规律
    3.3 分析与讨论
        3.3.1 频次用药规律分析
        3.3.2 性味归经分析
        3.3.3 关联用药规律分析
        3.3.4 复杂系统熵聚类用药规律分析
    3.4 小结
4 核心药物组合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机制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核心药物组合活性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4.1.2 PHC疾病靶标的筛选
        4.1.3 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4.1.4 PPI网络图的构建
        4.1.5 核心靶点的获取
        4.1.6 分子对接验证
        4.1.7 GO生物功能过程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4.2 研究结果
        4.2.1 SJZB2 的成分及靶点的筛选
        4.2.2 PHC靶标的获取
        4.2.3 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的构建
        4.2.4 PPI网络图的构建
        4.2.5 核心靶标筛选
        4.2.6 分子对接验证
        4.2.7 GO和 KEGG分析
    4.3 讨论与总结
5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4)乳腺肿瘤免疫治疗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乳腺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理论及临床应用
2 多学科参与的肿瘤综合治疗模式以及免疫治疗的地位
3 引入案例教学法并注重循证医学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原则
4 增强学生的人文知识素养

(5)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ILK表达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表型及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检索数据库
        1.2 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4 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ILK对食管鳞癌细胞恶性表型的功能影响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细胞系及来源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ILK对食管鳞癌体内成瘤性的影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来源
        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某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分析与合理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适应证分析
    2.3 不良反应评价
3 讨论
    3.1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超说明书用药分析
        3.1.1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胰腺癌
        3.1.2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卵巢癌
        3.1.3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3.1.4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胃癌
        3.1.5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子宫内膜癌
        3.1.6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其他14种疾病
    3.2 不良反应分析
    3.3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超说明书用药机制分析
4 结论

(7)重视循证医学在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与循证医学的联系
    1.1 循证医学的快速发展
    1.2 循证医学对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发展的推动
2 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本科教学引入循证医学的方法探讨
    2.1 将循证医学融入课堂教学
    2.2 将循证医学融入临床教学
    2.3 授之以渔,将医学检索融入教学
3 小结

(8)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患者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CAR-T细胞治疗概述
        1.1.2 CAR-T细胞治疗的护理现状
    1.2 理论基础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护理方案的构建
        1.5.2 护理方案的应用
    1.6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成立护理方案制定小组
        2.2.2 文献检索
    2.3 研究结果
        2.3.1 文献检索结果
        2.3.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2.3.3 文献资料提取结果
    2.4 讨论
第3章 病历回顾性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统计分析
    3.5 研究结果
        3.5.1 患者一般情况
        3.5.2 患者CRS的发生情况
        3.5.3 患者CRS的临床症状
        3.5.4 患者CRS发生期间相关指标变化
        3.5.5 患者治疗期间的诊疗及护理内容
        3.5.6 患者CRS的分级标准及处理措施
    3.6 讨论
第4章 质性访谈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方法
    4.4 访谈提纲
    4.5 资料整理与分析
    4.6 研究结果
        4.6.1 访谈对象的一般资料
        4.6.2 访谈对象的意见结果
    4.7 讨论
第5章 基础实验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技术路线
    5.3 实验材料
        5.3.1 细胞、血液样本与动物
        5.3.2 试剂
        5.3.3 仪器和耗材
    5.4 实验方法
        5.4.1 CAR-T细胞的制备
        5.4.2 动物模型的构建
        5.4.3 CRS相关炎症因子的检测
        5.4.4 质量控制检测
    5.5 实验结果
        5.5.1 CAR-T细胞的免疫表型
        5.5.2 CAR-T细胞转染效率及扩增效率
        5.5.3 CRS相关炎症因子高表达
        5.5.4 CAR-T细胞治疗的有效性
        5.5.5 CAR-T细胞治疗的安全性
    5.6 讨论
第6章 德尔菲专家函询
    6.1 研究目的
    6.2 研究方法
        6.2.1 编制专家函询问卷
        6.2.2 专家入选标准
        6.2.3 函询方式
        6.2.4 统计方法
    6.3 研究结果
        6.3.1 专家基本情况
        6.3.2 专家积极程度
        6.3.3 专家权威程度
        6.3.4 专家协调程度
        6.3.5 CRS护理方案的函询结果
    6.4 讨论
        6.4.1 构建CRS护理方案的必要性
        6.4.2 构建CRS护理方案的科学性
第7章 护理方案的应用
    7.1 研究目的
    7.2 研究对象
    7.3 研究方法
    7.4 伦理原则
    7.5 研究工具
        7.5.1 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
        7.5.2 焦虑自评量表
        7.5.3 抑郁自评量表
        7.5.4 生活质量评定量表
        7.5.5 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量表
    7.6 评价指标
    7.7 统计分析
    7.8 研究结果
        7.8.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7.8.2 两组患者CRS的发生情况
        7.8.3 两组患者其他症状的发生情况
        7.8.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7.8.5 两组患者抑郁与焦虑评分结果
        7.8.6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7.9 讨论
第8章 全文总结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创新性
        8.2.1 理论创新性
        8.2.2 技术创新性
    8.3 研究局限性
    8.4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CAR-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患者CRS护理方案(终稿)
    附录2 患者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3 焦虑自评量表(SAS)
    附录4 抑郁自评量表(SDS)
    附录5 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
    附录6 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1 肺癌及乳腺癌常用化疗药物的血液学毒性
        2 常用化疗方案的血液学毒性
        3 化疗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进展
        4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化疗相关血细胞减少的中医药防治进展
        1 单味中药
        2 中药药对
        3 经典组方
        4 自拟组方的临床研究
        5 中成药
        6 中药注射制剂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
    研究方案及内容
    研究结果
        1 入组情况及病例分布
        2 人口学资料与基线资料
        3 疗效指标
        4 分病种统计-肺癌
        5 分病种统计-乳腺癌
        6 中医疗效指标
        7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芪胶升白胶囊促进化疗后白细胞复常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改进与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现代医学治疗癌性腹水的进展
        1 概述
        2 病理机制
        3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4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癌性腹水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
        2 内治法
        3 外治法
        4 中药注射液腹腔灌注疗法
        5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
    1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方法
    3 研究方案
        3.1 技术路线图
        3.2 纳入与排除标准
        3.3 文献来源与检索
        3.4 文献筛选
        3.5 资料提取
        3.6 质量评价
        3.7 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文献检索策略及结果
        4.2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4.3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4.4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4.5 传统Meta分析结果
        4.6 网状Meta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总体研究结果概述
        5.2 腹腔灌注疗法
        5.3 中药注射液结果分析
        5.4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的具体标准
    附录2 改良Jadad评分量表
    附录3 WHO癌性腹水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附录4 CBM数据库检索策略及步骤
    附录5 贝叶斯MCMC模型有效率代码
    附录6 不同结局指标网状Meta分析发表偏倚图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循证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长链非编码RNA SNHG12在多种肿瘤中预后价值的循证医学研究[D]. 李志冉. 大理大学, 2021(09)
  • [2]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基于数据挖掘对治疗原发性肝癌中药组方规律及机制研究[D]. 潘树茂.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乳腺肿瘤免疫治疗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 王宇,于海燕,刘菊琴,付之光. 现代肿瘤医学, 2021(08)
  • [5]ILK对食管鳞癌恶性表型的影响及其功能研究[D]. 马晓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6]某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应用分析与合理性评价[J]. 李雨,黎苏,孙博,刘广宣. 中南药学, 2021(01)
  • [7]重视循证医学在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J]. 翟林柱,黄学武.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20(05)
  • [8]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患者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护理方案的构建及应用[D]. 李宇翔. 吉林大学, 2020(01)
  • [9]芪胶升白胶囊防治化疗相关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与机制探讨[D]. 赵同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中药注射液联合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癌性腹水的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D]. 王佩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循证医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