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仁说异同论读书报告

孔孟仁说异同论读书报告

问:谈谈孔子仁思想和孟子仁思想的异同,1000字
  1. 答:孔孟
    思孟(曾子传孔子孙子:子思子,再传孟子)。
    孔子讲仁,孟子讲义,因为孔子去世100多年后,更加礼崩乐坏,无义攻占,失仁而后有义!
    一个好的老师,能让他的学生变化磨纤气质。而有一个人,有一本书,能让一个民族变化气质,这个人就是孔子,这本书就是《论语》,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这种气扮游衡质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气质。百年奇特几张纸,千古英雄一窖尘。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义洽生民。国学专家、石雕老总潘守宇常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2500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2500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中国上下5000年厅做文化代表非孔子无与伦比!
问:在儒家思想的传承中,孔子提出的“仁”和孟子所说的“仁”有什么异同点?
  1. 答:孔子的仁主要闭神纤侧重是士大夫自身的修养,另外也有一部分为政者对百姓的仁
    孟子则不同,在自身修养上很少谈到仁,而讲大丈夫,仁主要在于为政者对百姓的仁
    而政治上的仁两者也有不同
    孔子的仁政只是泛泛而谈,除了少收税没有多少具体的内容
    孟子的仁政的具体得多,提出了八口瞎姿之家应该有多少亩田地、多少亩轿仿桑树,君主如何收税,如何使老人能吃上肉穿得上缎子,如何使孤儿寡妇无子老人得到照顾,最低要求是让平民“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2. 答:仁是一样的。孔孟的不同在于,孔子侧重君子,侧重礼;而孟子侧重义。
问: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言行有哪些不同
  1. 答:和孟子的思想言行区别:主张不同、对“仁”的看法不同、地位奠定不同
    一、主张不同
    1、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德治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核轿。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谓“礼治”,即遵守严格的等级制度,君臣、父子、贵贱、尊卑都有严格的区别。
    2、孟子:主张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的朝代更替、君王,以及兴衰存亡、富贵穷达,均是由天命所定。人对于天必须百依档氏核百顺,“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
    二、对“仁”的看法不同
    1、孔子:“仁”为最高道德准则。“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有了“仁”的精神,“礼”才真正充实。他提出树立志向、克己行掘、践履躬行、内省、勇于改过等方法。
    2、孟子:孟子所说的“仁”,是有阶级性的,是建筑在封建等级社会的基础之上的。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的学说。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出发点,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上),还具体地提出了在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具体的仁政措施。
    三、地位奠定不同
    1、孔子:孔子是大成至圣。
    2、孟子:孟子被称为。
  2. 答:孔子和孟子有很多不相同的地方。孔子坦荡悠闲,轻松愉快,孟子则凡事紧张。孔子认为性恶来自先天,孟子则持性善论。孔子对“礼”非常重视,孟子则不大拘泥于“礼”。孔孟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局势起了野首尺变化。孔子处在春秋末期,周礼还有一定的约束力,战事尚未波及全民,战事的方式如同竞技,还不芹碧足以造成社会全面的动荡。因此,孔子认为东周那样的社会秩序仍可恢复,他提倡克己复礼,正名,复古。孟子处在战国前中期,战国七雄已经准备长期的大厮杀,战争已有相当规模,战事已经相颂高当残酷,社会全面动乱。因此,孟子认为出路在于改弦更张,他的种种主张都是突破“礼”的约束的。
  3. 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孔孟仁说异同论读书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