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锡矿成因及找矿新发现

个旧锡矿成因及找矿新发现

一、个旧锡矿的矿床成因与找矿新发现(论文文献综述)

曾祥晨[1](2021)在《个旧矿区高松矿田成矿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与找矿预测》文中提出个旧矿区高松矿田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夏地块西部右江盆地中南盘江凹断褶束的西南隅,是中国华南成矿省的最西端,毗邻三江成矿带,为特提斯构造域与环太平洋构造域的复合作用下的产物,区内矿床受构造、岩浆岩复合作用控制明显。本论文通过对矿田内的节理构造、断裂构造进行系统划分,结合个旧矿区高松矿田已有勘查成果,分析矿田内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对矿田构造体系进行划分,建立了构造变形的时间序列,分别对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的构造应力场使用ANSYS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进行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矿区内有利控矿条件结合,对区内有利找矿区域进行预测。通过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研究区内断层构造发育且多数断层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将研究区内断层按不同的构造特征分为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和东西向四组。研究区内发育的节理优势走向集中在NE向(30°~70°)、NW向(290°~330°)、EW向(80°~100°)及SN向(340°~20°)之间。结合所测主要节理构造和断层构造期次划分,认为高松矿田自中生代以来所受主应力方向经历四次转换过程,按演化过程将其划分为近SN向(2°~16°)→NW-SE向(310°~325°)→NE-SW向(43°~53°)→近EW向(72°~96°)。(2)整理个旧高松矿田的区域地质背景、区域成矿过程和条件,总结个旧高松矿田成矿动力学过程,建立了研究区地质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编写了个旧矿区高松矿田的成矿动力学数值模拟过程,得到各期最大主应力、剪应力和应变强度云图,结合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各期构造活动特点。(3)通过分析成矿期数值模拟结果和已探明矿体关系,解析构造应力场对矿体的控制作用,提取个旧矿区高松矿田的有利成矿条件。认为剪应力集中、应变能衰减迅速的区域是有利的找矿部位,并对高松矿田的隐伏矿体进行预测,圈定三处具备找矿潜力的区域。

邓小虎[2](2015)在《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成矿多样性及定量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有着上百年研究的历史,国内外诸多专家和学者们对个旧从各个方面都进行过详尽的研究,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非常丰硕。但受前人找矿指导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的找矿和开采重点是地表砂矿、矽卡岩型硫化物矿床以及层间氧化物矿等几种类型的矿床,而对于蚀变花岗岩型矿床、与煌斑岩有关的矿床以及与喷流沉积有关的矿床等类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不同类型的矿床体现了个旧地区成矿的多样性,而成矿多样性特征在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的表现非常明显。在空间上的表现为矿床的空间分布从上至下大致有地表砂矿、层间氧化矿床、接触带矽卡岩型硫化物矿床,以及近些年在老厂东发现的岩体内部与蚀变花岗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在成因方面从最开始一致认为的岩浆热液成因论到海底热液喷流成因的提出,再到多期、多源和多因复成矿床观点日趋得到认可,随着认识的加深以及新的矿床类型不断发现,个旧地区矿床成因多样性不断地在丰富。成矿多样性和矿床谱系的问题自从提出以来,前人对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的成矿多样性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但随着近几年来有新的矿床揭露和进一步的研究程度的提高,个旧地区的成矿多样性和矿床谱系有待进一步地补充完善。本文主要指导思想为赵鹏大等人提出的“三联式”定量成矿预测理论。“三联式”定量成矿预测理论是以地质异常、成矿多样性以及矿床谱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地质异常是基础,研究成矿多样性以及矿床谱系的特征做为指导,并且对各种矿化信息和特征以及成矿规律定量化的研究。加强这三者研究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因果关系,地质异常(原因)-成矿多样性(表现形式)-矿床谱系(表现规律)。它最终是要分析研究某地成矿多样性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矿床谱系,将预测的对象放在该地整个成矿时间谱系、空间谱系以及成因谱系中研究,以此来进行矿床预测。本文对云南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内主要成矿类型在成矿时代、矿床分布空间、成矿物质来源以及矿床成因类型等方面的成矿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在分析成矿多样性特征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的矿床时间谱系、矿床空间谱系以及与前两者相关的“时-空-因”综合谱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成矿多样性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成矿多样性空间特征按不同矿床类型分别进行对比分析,探求这些矿床类型多样性特征的异同点。最后利用“5P”定量成矿预测方法后两步首先对个旧地区东矿区主要金属矿产资源潜力进行定量预测与评价,其次对个旧老卡岩体地段深部类似于西凹铜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前景进行评价。本文所取得的主要认识有:1、云南个旧地区岩浆活动以及构造运动频繁,使得成矿地质条件复杂,形成了个旧矿区内种类繁多的锡铜多金属矿产资源,为成矿多样性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分别从成矿时代、矿床分布空间、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类型等方面分析了成矿多样性在云南个旧地区的表现特征。2、在成矿多样性分析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按成矿时代和含矿建造划分了四个成矿系列,与燕山期碱性岩有关的稀有、放射性及有色金属-非金属矿床成矿系列(Ⅰ)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稀有、有色及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Ⅱ),与燕山期斑岩脉有关的有色及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Ⅲ),以及与喜马拉雅期陆相沉积及表生改造有关的稀有、有色及贵金属矿床成矿系列(Ⅳ)。其中系列Ⅰ-Ⅲ为燕山晚期岩浆-热液内生成矿作用的产物,系列Ⅳ为前三个系列经后期表生改造的产物。将蚀变花岗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划分到系列Ⅱ中与花岗岩浆期后气化高温热液有关的稀有、有色及贵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Ⅱ-1)3、在分析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成矿多样性的表现特征基础上,总结建立了矿床时间谱系和矿床空间谱系以及矿床“时-空-因”综合谱系。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主要成矿时代为燕山晚期,伴随区域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开始大规模的成矿作用,形成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及其他相关的成矿类型。喜马拉雅期存在一定规模的风化-沉积成矿作用,以层间氧化矿床以及各种砂锡矿床为代表。矿体空间分布的总体是围绕个旧杂岩体呈不对称的环状、带状展布,以花岗岩体为中心由内向外分为岩体内接触带、正接触带、岩体外接触带和地表的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并大致表现为Be-W、Sn (Cu、Mo、Bi、Be)-Sn、Pb、Ag-Pb、Zn的元素分带特征。以成矿时代、成因类型为纵坐标,以成矿密集区内矿床空间分布为横坐标,建立了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矿床“时-空-因”综合谱系图。最后对比滇东南地区钨锡多金属矿床“时-空-因”综合谱系图,在不同尺度内对矿床谱系进行了比较。4、西凹铜多金属矿体赋存于岩体内部花岗岩边缘相的蚀变岩带中,处于岩体形态由陡变缓的特殊部位,属于中小型矿床,其成矿元素的品位较高,矿体中Cu的平均含量大致为1.79%,Sn的平均含量约为0.51%。成矿作用与蚀变作用关系密切,矿床的围岩蚀变类型众多,其中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蚀变类型有钾长石化、萤石化和电气石化。蚀变分带不具明显对称性,按主要蚀变类型分为钾长石化带和绿帘石化带两个大的蚀变带,其中钾长石化带可见明显矿化。成矿物质来源极有可能是侵入的黑云母花岗岩,矿体赋存空间位置也暗示成矿物质与黑云母花岗岩的关系密切,侧面反映成矿物质的来源。结合矿体形态、蚀变带的空间位置分布和蚀变带接触的突变性,推测矿体赋存的空间极有可能为含矿热液运移的通道,在充填交代作用下成矿。含矿热液中金属元素的迁移形式应以氟化物、氯化物的络合物为主。5、选取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各大矿田内矿床的典型成矿类型,主要包括层间氧化矿床、接触带矽卡岩型硫化物矿床、变玄武岩型硫化物矿床以及蚀变花岗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将每种矿床类型分布在不同矿田内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对比。将这些不同成矿类型矿床的矿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对比了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含量、微量元素相关性、稀土元素特征和元素特征值等地球化学特征。6、同样选取如前所述的四种成矿类型,以矿床中成矿元素的含量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对比了相同成矿类型的矿床在不同矿田的矿段内的空间分布情况,以及主要成矿元素铜和锡元素含量的标高分布情况,含量值的大小,高值区间的分布等,以及成矿元素含量在垂向上的变化情况等。7、在成矿多样性分析及成矿谱系建立的基础上,结合云南个旧地区研究程度和所收集的相关资料,利用“5P”定量成矿预测方法后两步对个旧东区进行定量评价。对个旧地区东矿区主要金属矿产资源潜力进行定量预测与评价,圈定出五个矿产资源体的潜在地段并进行评价,其中成矿潜力较大的为松矿西靶区(Ⅱ)、竹叶山靶区(Ⅳ)和大白岩南靶区(V)。其次对个旧老卡岩体地段深部类似于西凹铜多金属矿床的找矿前景进行评价,探寻此类矿床时,需要查明蚀变特征,尤其是钾长石化这种蚀变。可以利用不同中段的坑道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原生晕异常特征来进行辅助判断,如Cu、Sb、Bi、Pb、Sn、Cd和Be这些元素,在深处矿体顶部相应位置均有不同的异常特征。而像前缘晕较发育的元素,如As、Ag、Pb和Zn这些元素,在岩体浅部这些元素开始富集的地区,可以作为深部存在矿体的依据之一。还有一些元素,如Sr和Ba元素,其原生晕的分布非常有特征,针对岩体界面无法利用常规方法获得的地区,可以利用这个特点进行推测。

曾普胜,李红[3](2015)在《与基性岩有关的层控钨锡:“S”型花岗岩钨锡矿的前身——以云南钨锡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以云南几个典型钨锡矿带为例,结合国内外前人成果,研究对比了层控钨锡矿床与含钨锡的"S"型花岗岩之间的关系,发现:含钨锡的"S"花岗岩均产出于早期地层富集钨锡甚至形成独立的钨锡矿床的地区,如元古界的云南西盟—缅甸完冷锡矿带,寒武系都龙—白牛厂钨锡矿带,石炭系腾冲—梁河锡钨矿带,三叠系的个旧锡矿带,新近系的薅坝地锡矿带等;而在地层中没有明显钨锡富集的层位,即使有地壳重熔形成"S"型花岗岩也不会有钨锡矿床产出,如云南西北部的鲁甸花岗岩、加仁花岗岩等。根据对层控钨锡矿床的成矿年代、矿石结构构造、容矿围岩变质属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证明所谓的"‘S’型花岗岩与W、Sn、Mo、Bi成矿关系密切"的认识,实际上是富集钨锡的早期层位在地壳加厚或受到构造热侵蚀时发生重熔,并使钨锡按照矿质沉淀的温度序列重新分配与富集的结果。因此,"S"型花岗岩并不具有含W、Sn、(Mo、Bi)的专属性,而富集W、Sn的地层重熔才是形成W、Sn矿床的关键。从众多的实例来看,层控钨锡矿常常与深源的(碱性)玄武岩关系密切,而不一定与"S"型花岗岩关系密切。只要有早期的层控钨锡矿存在,该矿层被任何一种火成岩穿切或吞噬,矿质都可能被迁移至合适的位置重新沉淀而成矿。因此深入分析和对比含钨锡的层位及其形成背景条件,是扩大钨锡矿资源量的关键;而层控钨锡矿与"S"型花岗岩接触带(特别是外接触带)及其相关的构造裂隙,很可能是矿质运移再分配并形成富钨锡矿的有利空间。层控钨锡矿卷入变质核杂岩,含矿层位可以被抬升至较浅部位,不仅利于开采,而且在中心部位的隐伏花岗岩体也可以形成富矿,是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谭清立[4](2014)在《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区及外围遥感影像地质特征与找矿预测》文中认为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云南省蒙自县老寨乡,已探明的银储量达六千吨,是我国罕见的超大型银矿床。矿床位于滇东南,是华南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滇藏板块的交汇处,地壳稳定性差。滇东南地区沉积岩从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出露,只缺失白垩系地层,总厚度达29600m以上;深大断裂发育,红河断裂、南盘江断裂、文山-麻栗坡断裂形成其边界,控制了区域构造格局和矿产分布,区内主要为北东向构造,其实为南西向;岩浆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华里西期基性岩浆喷发及燕山期酸性岩浆侵入,个旧、文山(薄竹山)、马关(老君山)为已出露的3大燕山晚期花岗岩体。白牛厂矿区内主要出露寒武系中、下统及泥盆系下统地层。矿区构造以北西向断裂、褶皱为主,与区域内构造主体方向北东向不协调。区域岩浆活动强烈,矿区周围地表出露有花岗斑岩及辉绿岩脉,矿体底部可见隐伏花岗岩体、花岗岩脉及花岗二长斑岩脉。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形成于晚燕山期花岗岩热液作用,受区域断裂控制,矿体赋存于特定的地层层位,矿区地表见多处铁帽,因此具有遥感地质找矿研究前景。目前矿区的找矿工作已深入开展,但仍缺乏外围的找矿预测工作。本文在详细研究了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后,以遥感地质找矿理论为指导,运用TM、ASTER、Quickbird三种影像提取了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区及外围的遥感地质信息;探究了遥感影像地质信息与区域地质构造、化探异常及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的关系;根据遥感地质的研究思路提出了新的找矿预测方法,圈定了找矿靶区。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一、探索出一条“线—环构造→色调异常→含矿岩层岩性单元→围岩蚀变异常→找矿靶区圈定及分级→靶区验证”的遥感地质找矿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遥感地质找矿预测方法:遥感影像地质异常因子加权评价法。二、建立了遥感构造解译标志,提取了遥感影像线-环构造,定性及定量地分析了线-构造与已知矿产的关系,提出线-环构造找矿有利部位有:1)环形构造交叠部分;2)线-环构造交叠部位。三、提取了研究区遥感影像色调异常。研究区色调异常沿线性构造展布、在环形构造内集中分布、与Pb-Zn-Ag-Sb-Cu-Mo-F元素组合化探异常高值区高度吻合。四、将研究区基岩划分为中厚层状碳酸盐岩、碎屑岩-碳酸盐岩、玄武质岩、薄竹山花岗岩等四个岩性单元,其中碎屑岩-碳酸盐岩岩性单元是含矿岩性单元。利用TM影像提取了各岩性单元信息,并制作了遥感岩性解译专题图。五、详细分析了研究区围岩蚀变矿物反射光谱曲线特征,并通过ASTER影像处理提取了泥化异常蚀变信息;利用Quickbird影像处理提取了铁染异常信息。六、圈定了12个找矿靶区,并对靶区进行了分级,其中包括2个一级找矿靶区、4个二级靶区、6个三级靶区。对靶区与Pb-Zn-Ag-Sb-Cu-Mo-F化探异常区同位性进行了对比、对部分靶区进行了工程验证。对比和工程验证工作证明圈定的靶区有着很好的找矿前景。

郑世红[5](2012)在《个旧东区变基性火山岩型铜矿成因分析》文中指出有证据表明,个旧矿区矿产除与花岗岩密切相关外,基性火山或喷流沉积作用也较明显,变基性火山岩型铜矿的发现及研究增添不少理由。该型Cu矿层状、似层状,赋存于个旧组下段卡房段,矿层多,具同生沉积构造,从而对个旧矿区成矿理论增添新看法。

程彦博[6](2012)在《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区成岩成矿时空演化及一些关键问题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工作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及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研究和岩石地球化学、矿床地球化学研究,对研究区内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地质与地球动力学背景、金属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部分新认识与成果,并分别建立了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模型。对个旧地区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进行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个旧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的结晶时代基本一致,集中在78-85 Ma之间,可以视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个旧地区的花岗岩类在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异结晶作用,其原岩主要为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但是有少量的地幔物质组分加入;辉长岩和暗色微粒包体代表了地幔端元的组分及与壳源岩浆发生化学混合的产物,辉长岩的母岩为来自岩石圈地幔的物质发生部分熔融,在经过少量的地壳混染而形成,暗色微粒包体则代表的是这种玄武质岩浆与花岗质岩浆发生化学成分交换后的结果;碱性岩和镁铁质岩墙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其均直接源于岩石圈地幔,碱性岩为幔源岩浆经历强烈的分异结晶作用形成,而镁铁质岩墙则为同一幔源岩浆在上升至地表的过程中受到大量地壳物质的混染的结果。上述研究表明,在晚白垩世时期,个旧地区的地壳物质与地幔物质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以整个矿集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野外地质现象观察和矿床地球化学及成矿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在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成矿金属元素分带围绕花岗岩体的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都有分布;同时,在个旧地区不同类型的成矿体系中,在不同阶段,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等相关特征性参数均展现出连续的演化规律,是典型的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矿床。H-O同位素数据也佐证了这一认识,因为不同阶段的成矿流体存在明显的差异,暗示在成矿过程的早期阶段以花岗岩出溶的岩浆水为主要成矿流体,而在晚阶段则与天水或者地表水发生了流体混合作用。系统的S同位素研究也从另一个角度为这一认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云母Ar-Ar、辉钼矿Re-Os及锡石U-Pb测年方法均表明,与矿区内不同类型的岩浆岩时代类似,个旧矿集区的矿化作用均发生于晚白垩世。上述研究一致表明,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的矿化为岩浆热液成因,而非同生成因。

吕志成,吕古贤,李永胜,颜廷杰,张志[7](2011)在《深部找矿新进展对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一些典型矿床具有以下成矿模式:赣南钨矿的"五层楼+地下室"模式,云南老厂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VMS(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铅锌矿与斑岩钼矿同位叠加模式,四川省盐源县平川铁矿火山沉积(?)-次火山气液充填-交代矿床系列模式,江苏省南京市梅山式铁矿叠加后期火山-次火山热液金矿床的成矿模式,内蒙古毕立赫金矿斑岩-构造蚀变岩-浅成石英脉型矿化成矿系列模式(?),云南个旧锡矿热水沉积叠加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近年国内对矿山深部和外围找矿的新发现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对它们的成矿模式研究意义进行了总结。

张海[8](2010)在《个旧卡房铜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火山岩相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云南个旧是一个以锡铜为主的多金属矿区,是环太平洋巨型锡矿带西带的一部分。印支运动中期,个旧及其邻区沉积充填了厚达数千米的碳酸类岩层、碎屑岩和基性-超基性火山岩,并形成了基性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中三叠个旧组以白云岩、灰岩和泥岩为主,属于个旧-那坡弧后裂谷盆地热沉降背景下形成的沉积序列。在个旧组卡房段火山岩中夹有延伸稳定的碳酸盐岩薄层,火山岩与沉积岩交替变更,表现很好的相变关系和岩相序列,是火山岩相研究的良好地区。火山岩相可定义为在一定的环境下一切火山活动产物特征的总称,属于成因相,沉积岩相则采用环境相进行研究,本文是采用成因相和环境相联合方法进行岩相划分。通过对地层、岩性、构造等成矿条件的研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恢复该地区火山岩-沉积岩岩相,总结出岩相、相序、成矿三者之间内在的联系,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1.中三叠系安尼期个旧组卡房段火山岩原岩为一套碱性基性-超基性岩组合,垂向相序沉积相序表现为爆发相→溢流相→火山沉积相→碳酸盐岩台地相的变化规律,这种相序结构及相组合揭示了火山活动由强到弱,沉积作用不断增强的连续变化过程。垂向相序属于个旧-那坡三叠纪弧后裂谷盆地背景下火山-沉积岩岩相组合类型。2.中三叠安尼期个旧组卡房段火山岩-沉积岩可以划分出3个旋回7个期次,从下部旋回到上部旋回表现出火山活动逐渐减弱的特征。其中下部旋回由3个期次组成,主要岩性以浆屑晶屑角砾凝灰岩为主,岩相主要以爆发相为主。中部旋回由1个期次组成,主要以变余斑状玄武为主,岩相主要以溢流相为主。上部旋回由3个期次组成,主要以金云母角岩和凝灰质大理岩为主,岩相以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为主。3.盆地流体叠加相、同生构造角砾岩相、夕卡岩相、火山沉积相与溢流相接触带,这四种岩相组合属于本区主要含矿岩相。4、从岩相学角度证明研究区存在印支期海底基性火山沉积成矿作用、印支期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燕山晚期花岗岩叠加改造多期次成矿作用。

黎应书,秦德先,程细音,郭宁宁,罗曦,谢阳,邹滔[9](2009)在《个旧锡矿区印支期喷流热水沉积成矿的证据》文中研究表明分析个旧锡多金属矿床的印支期喷硫热水沉积成矿作用的一些证据。结果表明,芦塘坝式锡多金属矿床矿石的成矿年龄在200Ma左右,属于印支期的产物。矿床的成矿物质的主要组分硫来源单一,主要来自深部的地幔。芦塘坝式锡多金属矿床矿石中普遍见到鲕状黄铁矿和胶状黄铁矿,矿石中层纹状和条带状构造发育。

黎应书,秦德先,郭宁宁,罗曦,程细音,谢阳,邹滔[10](2009)在《个旧西区拉丁尼克晚期基性火山岩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文中研究说明关于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成因,过去多数人持"燕山期花岗岩岩浆期后气化热液成矿"观点。文章作者认为个旧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印支期基性火山沉积成矿作用有很大关系,作者分析了个旧西区拉丁尼克晚期基性火山岩铂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该基性火山岩的铂族元素发生了较强的分异作用,Os、Ir、Ru、Rh亏损,Pd、Pt则发生富集,相对配分模式为Pd-Pt富集型;经球粒陨石及原始地幔标准化的铂族元素配分模式为向左陡倾斜型,具有正的斜率,Pd/Ir高于原始地幔、球粒陨石、原始上地幔等,而与地幔低度熔融形成的N-MORB、大陆拉斑玄武岩等接近,表明该基性火山岩的物质来自上地幔熔融程度偏低的玄武岩浆。

二、个旧锡矿的矿床成因与找矿新发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个旧锡矿的矿床成因与找矿新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个旧矿区高松矿田成矿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与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个旧高松矿田地质工作研究现状
        1.2.2 构造应力场研究现状
        1.2.3 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1.4 完成工作量
第二章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2.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2.1 新生界
        2.2.2 中生界
        2.2.3 古生界
        2.2.4 元古界
    2.3 区域构造
        2.3.1 北西向构造
        2.3.2 北东向构造
        2.3.3 东西向构造
        2.3.4 南北向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地球物理物特征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2.7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特征
    3.1 研究区地层
    3.2 研究区构造
    3.3 研究区岩浆岩
    3.4 研究区矿床特征
第四章 研究区构造演化及控矿构造分析
    4.1 研究区主要构造解析
        4.1.1 褶皱构造
        4.1.2 断裂构造
        4.1.2.1 北东向断裂
        4.1.2.2 北西向断裂
        4.1.2.3 东西向断裂
        4.1.2.4 南北向断裂
        4.1.3 层间破碎带
        4.1.4 节理构造
        4.1.4.1 构造点节理发育特征及力学分析
        4.1.4.2 构造点共轭节理发育特征及力学分析
        4.1.4.3 节理组合及分期配套
    4.2 研究区古构造应力场恢复
    4.3 研究区控矿构造分层解析
第五章 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5.1 有限单元法简介
    5.2 有限单元法基本思路及步骤
    5.3 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简介
    5.4 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5.5 个旧高松矿田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5.5.1 地质模型构建
        5.5.2 力学模型构建
    5.6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5.6.1 印支晚期-燕山早期构造应力场模拟结果分析
        5.6.2 燕山中晚期构造应力场模拟结果分析
        5.6.3 喜山早期构造应力场模拟结果分析
        5.6.4 喜山晚期构造应力场模拟结果分析
第六章 成矿预测
    6.1 矿床形成的主控因素
        6.1.1 区域构造演化对成矿的控制
        6.1.2 地层岩性对成矿的控制
        6.1.3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6.1.4 岩浆岩体对成矿的控制
    6.2 找矿标志
    6.3 找矿远景区预测
第七章 结论与存在问题
    7.1 结论
    7.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表 B

(2)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成矿多样性及定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来源和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个旧研究现状
        1.2.2 成矿多样性及矿床谱系研究概述
        1.2.3 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工作概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元古界
        2.1.2 古生界
        2.1.3 中生界
        2.1.4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3 区域岩浆活动
        2.3.1 前寒武纪至海西期岩浆岩
        2.3.2 印支期岩浆岩
        2.3.3 燕山期岩浆岩
        2.3.4 喜山期岩浆岩
第三章 主要矿田矿床地质特征
    §3.1 高松矿田
    §3.2 老厂矿田
    §3.3 卡房矿田
第四章 西凹蚀变花岗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4.1 矿区地质
        4.1.1 矿区地层
        4.1.2 矿区构造
        4.1.3 矿区岩浆岩
    §4.2 矿床地质特征
        4.2.1 矿体形态
        4.2.2 矿石特征
    §4.3 围岩蚀变特征
        4.3.1 蚀变类型
        4.3.2 蚀变分带
        4.3.3 蚀变带岩石特征
        4.3.4 蚀变带岩石化学特征
        4.3.5 蚀变带地球化学特征
        4.3.6 蚀变作用过程与成矿关系
    §4.4 成矿作用探讨
        4.4.1 成矿物质来源
        4.4.2 成矿流体的运移
        4.4.3 金属元素迁移形式及沉淀条件
    §4.5 主要认识
第五章 成矿多样性与矿床谱系厘定
    §5.1 成矿多样性及其表现特征
        5.1.1 矿床成矿时代多样性特征
        5.1.2 矿床空间分布多样性特征
        5.1.3 成矿物质来源多样性特征
        5.1.4 矿床成因类型多样性特征
    §5.2 矿床类型及矿床成矿系列划分
    §5.3 矿床谱系建立
        5.3.1 矿床时间谱系
        5.3.2 矿床空间谱系
        5.3.3 矿床“时-空-因”综合谱系
        5.3.4 矿床谱系尺度
第六章 成矿多样性地球化学特征
    §6.1 层间氧化矿床
        6.1.1 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特征
        6.1.2 稀土元素特征
    §6.2 接触带矽卡岩型硫化物矿床
        6.2.1 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特征
        6.2.2 稀土元素特征
    §6.3 变玄武岩型硫化物矿床
        6.3.1 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特征
        6.3.2 稀土元素特征
    §6.4 蚀变花岗岩型铜多金属矿床
        6.4.1 成矿元素及伴生元素特征
        6.4.2 稀土元素特征
第七章 成矿多样性空间特征
    §7.1 成矿元素含量分布标高
        7.1.1 层间氧化矿床
        7.1.2 接触带矽卡岩型
        7.1.3 变玄武岩型
        7.1.4 蚀变花岗岩型
    §7.2 成矿元素含量垂向变化特征
        7.2.1 层间氧化矿床
        7.2.2 层间氧化矿床与接触带矽卡岩型
        7.2.3 接触带矽卡岩型与变玄武岩型
    §7.3 矿体分布及成矿元素品位变化
        7.3.1 层间氧化矿床
        7.3.2 接触带矽卡岩型
        7.3.3 变玄武岩型
        7.3.4 蚀变花岗岩型
第八章 矿产资源定量评价
    §8.1 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
        8.1.1 地质异常找矿信息
        8.1.2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找矿信息
        8.1.3 成矿定量预测评价
        8.1.4 矿产资源体潜在地段圈定
    §8.2 矿体远景地段
        8.2.1 钻孔元素折线图
        8.2.2 钻孔原生晕与坑道原生晕找矿
第九章 结论
    §9.1 主要认识
    §9.2 存在问题
致谢
参考文献

(3)与基性岩有关的层控钨锡:“S”型花岗岩钨锡矿的前身——以云南钨锡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钨锡矿矿床简况
    1.1云南的钨、锡的丰度值及富集层位
    1.2滇西钨锡矿
        1.2.1前寒武纪基底地层以老街子组内的西盟锡矿阿莫矿段为例
        1.2.2晚古生代石炭纪勐洪群:以丝光坪—来利山锡矿为例
        1.2.3新生界古新统层位:以滇西薅坝地锡矿田为例
    1.3滇东南钨锡矿
        1.3.1中寒武统田篷组(#2t)或冲庄组(#lch):以南秧田钨矿田为例
        1.3.2三叠系个旧组(T2g):以个旧锡多金属矿田为例
    1.4“S”花岗岩侵入事件及其与钨锡矿的关系
2层控钨锡矿的地质意义与勘探启示
    2.1地质意义
    2.2勘探启示
3结论

(4)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区及外围遥感影像地质特征与找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遥感地质研究动态及现状
        1.2.2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 研究过程及主要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及地质发展史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3.1 边界构造
        2.3.2 区内构造
    2.4 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第三章 矿区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1.1 寒武系
        3.1.2 泥盆系
    3.2 矿区构造
        3.2.1 褶皱
        3.2.2 断层
    3.3 矿区岩浆岩
    3.4 围岩蚀变及矿化特征
        3.4.1 围岩蚀变
        3.4.2 矿化特征
    3.5 矿体地质特征
第四章 遥感影像预处理
    4.1 遥感影像介绍
        4.1.1 TM、ETM+遥感影像
        4.1.2 Quickbird遥感影像
        4.1.3 ASTER遥感影像
    4.2 遥感影像预处理
        4.2.1 影像文件管理
        4.2.2 辐射校正
        4.2.3 几何校正
        4.2.4 最佳波段选取
        4.2.5 主成分变换
第五章 遥感地质信息提取
    5.1 线性构造
        5.1.1 线性构造解译标志
        5.1.2 白牛厂矿区及外围线性构造
    5.2 环形构造
        5.2.1 白牛厂矿区及外围环形构造
    5.3 线-环构造的地质印证及与化探异常的同位性
    5.4 线-环构造解译总结
    5.5 色调异常
    5.6 岩性单元
    5.7 矿化蚀变信息
        5.7.1 蚀变异常提取方法
        5.7.2 白牛厂矿区及外围蚀变信息提取
第六章 遥感影像地质信息与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关系研究
    6.1 线-环构造与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的关系
        6.1.1 线-环构造等密度
        6.1.2 环形构造等密度
        6.1.3 环形构造交点等密度图与线-环交点等密度图
    6.2 色调异常与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的关系
    6.3 岩性单元与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的关系
    6.4 蚀变异常信息与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的关系
第七章 找矿预测
    7.1 预测模型
    7.2 找矿预测实施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

(6)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区成岩成矿时空演化及一些关键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1.1 已有的理论基础和认识
        1.1.1 锡矿床在全球的时间分布
        1.1.2 锡矿床在全球的空间分布
        1.1.3 锡的成矿作用基本认识
    1.2 个旧锡多金属矿区的研究历史及存在问题
        1.2.1 研究区的工作历史回顾
        1.2.2 研究面临的科学问题及研究思路
    1.3 技术路线及方法
    1.4 已完成的工作量
二、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构造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地质演化历史
三、个旧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及意义
    3.1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
        3.1.1 花岗质岩石
        3.1.2 贾沙辉长岩
        3.1.3 贾沙地区暗色微粒包体(MMEs)
        3.1.4 白云山碱性岩
        3.1.5 镁铁质岩墙
    3.2 样品分析测试方法
        3.2.1 LA-ICP-MS 和 SHRIMP 锆石 U-Pb 定年
        3.2.2 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
        3.2.3 全岩 Nd-Sr 同位素
        3.2.4 锆石 Hf 同位素
    3.3 样品分析结果
        3.3.1 LA-ICP-MS/SHRMP 锆石 U-Pb 定年
        3.3.2 元素地球化学
        3.3.3 Nd-Sr 同位素地球化学
        3.3.4 Hf 同位素地球化学
    3.4 花岗岩的成因及意义
        3.4.1 分离结晶过程
        3.4.2 花岗岩的成因
        3.4.3 花岗岩成因类型:S 型?A 型?高分异 I 型?
    3.5 碱性岩-岩墙的成因及意义
        3.5.1 铁镁质岩墙的成因
        3.5.2 碱性岩成因
        3.5.3 动力学背景的启示
    3.6 辉长岩-暗色微粒包体:壳幔岩浆混合作用
        3.6.1 包体寄主花岗岩的成因
        3.6.2 贾沙辉长岩的成因
        3.6.3 MMEs 的成因
        3.6.4 个旧地区幔源-壳源岩浆混合作用模型
    3.7 小结
四、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4.1 个旧锡矿矿床地质特征
        4.1.1 马拉格矿田
        4.1.2 松树脚矿田
        4.1.3 高松矿田
        4.1.4 老厂矿田
        4.1.5 卡房矿田
    4.2 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及金属元素分带特征
        4.2.1 成矿期、成矿阶段划分
        4.2.2 金属矿化分带特征
    4.3 个旧区成矿年代学格架
        4.3.1 分析技术和结果
        4.3.2 个旧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
    4.4 个旧地区成矿物质来源与流体演化总体特征
        4.4.1 分析测试方法
        4.4.2 测试结果分析
        4.4.3 个旧地区成矿作用总体特征
    4.5 脉状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
        4.5.1 大陡山脉状矿地质特征
        4.5.2 表生矿蚀变
        4.5.3 矿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
        4.5.4 讨论
    4.6 卡房矿田 Cu 矿成因探讨
        4.6.1 矿化类型及矿体产出特征
        4.6.2 结果
        4.6.3 讨论
    4.7 ―层间氧化矿‖的成因:Fe 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4.7.1 铁同位素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4.7.2 高松矿田矿区地质特征
        4.7.3 矿床矿化特征
        4.7.4 Fe 同位素实验样品信息描述
        4.7.5 测试分析方法
        4.7.6 Fe 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
        4.7.7 讨论
    4.8 锡石:微区分析的应用及其意义
        4.8.1 原位微区分析的意义及在本次工作中的应用
        4.8.2 样品的选择及代表意义
        4.8.3 分析测试技术
        4.8.4. 实验结果
        4.8.5 讨论与结论
    4.9 小结
五、个旧地区中-新生代动力学背景与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模型
    5.1 个旧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及深部过程
        5.1.1 个旧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年代学格架
        5.1.2 华南西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年代学格架
        5.1.3 元素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地球化学总体特征
        5.1.4 幔源和壳源岩浆的产生与演化
        5.1.5 区域综合模型
    5.2 个旧地区新生代的地球动力学:锆石 U-Pb 年龄启示
        5.2.1 神仙水花岗岩(CYB0707020 与 CYB0807030)
        5.2.2 闪长质包体(CYB0807048)
        5.2.3 包体的围岩(CYB0807049)
        5.2.4 辉长岩(CYB0807067)
        5.2.5 ~30 Ma 数据为后期热扰动的记录
        5.2.6 30 Ma: 印度板块向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响应
        5.2.7 个旧地区白垩纪以来的深部过程
    5.3 个旧地区晚白垩世大规模成矿作用模型
        5.3.1 个旧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
        5.3.2 个旧超大型矿集区成矿作用过程
        5.3.3 个旧锡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
    5.4 小结
六、结论
    6.1 本次工作获得的主要成果
    6.2 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7)深部找矿新进展对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赣南钨矿的“五层楼”+“地下室”模式
2 云南老厂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VMS铅锌矿与斑岩钼矿同位叠加模式
3 四川平川铁矿的火山沉积 (?) -次火山气液充填-交代矿床系列模式
4 南京梅山式铁矿叠加后期火山-次火山热液金矿床的成矿模式
5 内蒙古毕立赫金矿斑岩-构造蚀变岩-浅成石英脉型矿化成矿系列模式
6 云南个旧锡矿热水沉积叠加岩浆期后热液成矿模式
7 矿山深部的新发现对研究矿床成矿模式的启示

(8)个旧卡房铜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火山岩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个旧锡矿的研究现状
        1.1.2 存在问题
        1.1.3 选题依据
        1.1.4 研究内容及科学问题
    1.2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2.1 研究思路
        1.2.2 技术路线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古元古界
        2.1.2 中新元古界
        2.1.3 古生界
        2.1.4 中生界
        2.1.5 新生界
    2.2 区域构造
        2.2.1 红河断裂
        2.2.2 哀牢山断裂带
        2.2.3 建水-米勒-师宗断裂带
        2.2.4 小江断裂
        2.2.5 南盘江断裂
    2.3 区域岩浆岩
        2.3.1 元古代岩浆
        2.3.2 加里东期岩浆岩
        2.3.3 海西期浆岩
        2.3.4 印支期岩浆岩
        2.3.5 燕山期岩浆岩
        2.3.6 喜山期岩浆岩
    2.4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1.1 个旧地区地层
        3.1.2 卡房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2.1 构造
        3.2.2 断裂
        3.2.3 褶皱
    3.3 矿区岩浆岩
        3.3.1 安尼期基性火山岩
        3.3.2 燕山期花岗岩
    3.4 主要矿床类型及赋存特点
        3.4.1 接触带铜锡多金属硫化矿矿床
        3.4.2 层脉状夕卡岩含铜硫化矿床
        3.4.3 变基性火山岩型锡铜矿
    3.5 矿石特征
        3.5.1 矿石类型
        3.5.2 结构构造
        3.5.3 围岩蚀变
    3.6 基性超基性岩地球化学特征
        3.6.1 样品采集及位置
        3.6.2 主量元素
        3.6.3 微量元素
    3.7 矿床成因探讨
4 火山-沉积岩岩相恢复
    4.1 火山岩相划分
        4.1.1 分类原则
        4.1.2 地层单位与划分
    4.2 火山岩相的分类与特征
        4.2.1 爆发相
        4.2.2 溢流相
        4.2.3 火山沉积相
        4.2.4 盆地流体叠加相
        4.2.5 夕卡岩相
        4.2.6 同生构造角砾岩相
        4.2.7 潮坪相
    4.3 大白岩1820 中段19 穿岩相恢复
        4.3.1 原岩恢复与岩相重建
        4.3.2 相序结构
        4.3.3 成矿分析
    4.4 大白岩1820 中段16 穿岩相恢复
        4.4.1 原岩恢复与岩相重建
        4.4.2 相序结构
        4.4.3 成矿分析
    4.5 大白岩1800 中段西六穿岩相恢复
        4.5.1 原岩恢复与岩相重建
        4.5.2 剖面相序结构
        4.5.3 成矿分析
    4.6 小结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个旧锡矿区印支期喷流热水沉积成矿的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喷流热水沉积成矿的证据
    2.1 成矿年龄
    2.2 硫同位素
    2.3 胶状黄铁矿的出现
3 结论

(10)个旧西区拉丁尼克晚期基性火山岩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背景
2 铂族元素含量
3 铂族元素配分模式

四、个旧锡矿的矿床成因与找矿新发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个旧矿区高松矿田成矿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与找矿预测[D]. 曾祥晨.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个旧锡铜多金属矿区成矿多样性及定量评价[D]. 邓小虎. 中国地质大学, 2015(12)
  • [3]与基性岩有关的层控钨锡:“S”型花岗岩钨锡矿的前身——以云南钨锡矿为例[J]. 曾普胜,李红. 地球学报, 2015(04)
  • [4]云南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区及外围遥感影像地质特征与找矿预测[D]. 谭清立.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1)
  • [5]个旧东区变基性火山岩型铜矿成因分析[J]. 郑世红. 云南地质, 2012(03)
  • [6]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区成岩成矿时空演化及一些关键问题探讨[D]. 程彦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08)
  • [7]深部找矿新进展对矿床成矿模式研究的意义[J]. 吕志成,吕古贤,李永胜,颜廷杰,张志. 地质通报, 2011(04)
  • [8]个旧卡房铜锡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火山岩相研究[D]. 张海.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0(08)
  • [9]个旧锡矿区印支期喷流热水沉积成矿的证据[J]. 黎应书,秦德先,程细音,郭宁宁,罗曦,谢阳,邹滔. 有色金属, 2009(03)
  • [10]个旧西区拉丁尼克晚期基性火山岩铂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J]. 黎应书,秦德先,郭宁宁,罗曦,程细音,谢阳,邹滔.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09(04)

标签:;  ;  ;  ;  ;  

个旧锡矿成因及找矿新发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