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应力线材轧机改进浅析

短应力线材轧机改进浅析

一、浅析短应力线轧机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靳长青[1](2021)在《型棒材短应力线轧机及其轴承装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短应力线轧机的升级换代,轧机轴承装配质量成为了制约轧钢生产稳定运行的关键工序,从短应力线轧机的发展过程、轧机轴承结构、失效形式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同时明确了轧机轴承安装要求,从而降低了轧机轴承事故的发生。

黄引团,王彬生,刘楷勤[2](2021)在《常见短应力线轧机接轴托架简介》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棒线材短应力线轧机设备及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出现了多种形式的接轴托架。本文就几种应用最广泛的接轴托架的结构特点和应用进行作简要的对比分析,并介绍一种新型板式链联接弹簧缓冲柔性闭环系统接轴托架,以便使用者更好的选择。

牛健,韩丽娟[3](2020)在《短应力线轧机带载压下装置设计计算》文中研究指明为了适应长材轧制技术中无头轧制的工艺要求,短应力线轧机需具备带载压下功能。实现带载压下功能则要求压下装置具有较高的强度。通过对短应力线轧机压下装置的压下力矩、零部件承载能力、传递效率的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带载压下装置的力能参数,为带载压下技术的实现提供了理论支撑。采用该方法设计出合理的带载压下装置结构,实际应用表明效果较好。

孔轩[4](2020)在《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动力学分析与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池极片轧机是提高电池极片致密度的重要设备,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极片的轧制精度和厚度一致性。论文基于对目前轧机结构的分析,提出一套以牌坊结构优化为核心的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论文重点分析了短应力线牌坊结构的优化过程,并通过动力学分析与仿真研究的形式对核心牌坊结构和极片轧机整体系统展开研究分析,为提高电池极片的生产质量以及极片轧机结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核心结构设计与分析。以提高电池极片的厚度一致性为切入点,通过对不同轧机结构的分析,确定了以优化牌坊为目标,进而达到提高极片轧机整体刚度的目的。结合短应力线轧机的设计原理、运用创新设计方法,得到了短应力线牌坊结构。并以短应力线牌坊结构设计为主,其他结构优化为辅,共同确定了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的整体设计方案。2.优化设计后的核心结构短应力线牌坊进行研究。利用对比分析的形式,根据牌坊结构的实际工作特点对其进行了整体受力分析,推导出牌坊受力模型;建立牌坊有限元模型,以有限元分软件为载体,探究了两种牌坊结构在同种工况下的变形、应力以及动态特性的不同结果,验证了短应力线牌坊结构的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短应力线牌坊结构设计的合理性。3.对牌坊式短应力极片的整体结构进行动力学特性研究。结合动力学分析原理与动力学分析方法,建立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的两辊四自由度的动力学模型,利用软件分析对极片轧机的垂直振动模型的固有特性进行计算,对系统的固有频率和各阶振型进行分析。运用动力学仿真分析的形式,建立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的刚柔耦合模型,添加不同激励对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进行动力学特性的仿真分析。论文对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进行实验分析,依据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的整体设计方案,进行了样机的加工制作。并以此作为实验平台,分别进行了极片轧机振动测试实验与极片厚度一致性的检测分析,实验结果一方面表明了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在动力学特性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整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另一方面证明了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所轧制的电池极片能够达到厚度一致性的要求,保证极片的轧制精度。

孙启锋[5](2019)在《短应力线轧机拉杆离子复合渗工艺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拉紧螺杆(拉杆)是短应力线轧机保证刚度和精度的关键部件,为防止拉压应力引起的变形和微动磨损,要求其具有高强耐磨性能。原表面强化多采用离子渗氮方法,但其在高温高湿地区使用时常因腐蚀而影响轧机精度和使用寿命。本文设计采用“预氧化-离子氮碳共渗-后氧化”复合热处理工艺,使拉杆在满足高强耐磨要求的同时,改善其耐蚀性,提高使用性能。本文选用拉杆用材42CrMo钢为试验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对预氧化、离子氮碳共渗和后氧化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使用显微硬度计、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对42CrMo钢的预氧化催渗特性、渗层组织与层深、表面硬度、氧化层的特性和耐腐蚀性等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各参数对催渗效果影响的显着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预氧化温度、离子氮碳共渗时间和预氧化时间。当预氧化温度低于400℃时,氧化层的还原对表面的活化和因离子轰击产生的缺陷有利于氮原子的吸附和渗入,从而产生催渗作用。氧化面相对于非氧化面渗层深度的增加率在4.2%12.9%之间。优化后工艺获得的渗层深度为0.37mm,表面硬度为633HV5,均满足技术要求,且处理时间比原离子渗氮工艺的36 h,减少6h(16.6%)。同时,经该工艺处理生成较厚的、含大量ε相的化合物层,有利于后续获得致密的Fe3O4层,提高耐蚀性。以上述优化工艺为基础对后氧化复合工艺的研究表明,各参数对耐蚀性影响的显着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后氧化温度、时间和空气流量。随着后氧化温度的升高,氧化层中Fe3O4的含量以及氧化层与白亮层结合的紧密性均先增加后降低,耐蚀性也随之呈现出相同规律。经优化工艺处理的试样盐雾耐腐蚀时间为48h,比原离子渗氮工艺多36h(300%)。将优化的“预氧化-离子氮碳共渗-后氧化”复合热处理工艺应用到拉杆的处理中,渗层深度0.38mm、表面硬度648HV5、耐盐雾腐蚀时间为52h(为技术指标的2.16倍)。至今,经该复合工艺处理的拉杆已达80余根,该新工艺效率高、处理的拉杆性能稳定,有效解决了原有的腐蚀问题。

安平[6](2019)在《基于Inventor的短应力线轧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短应力线轧机是轧钢设备的心脏。介绍短应力线轧机的主要结构及工作原理和其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并针对短应力线轧机面临的主要关键问题,提出建议并探讨其可行性。详细说明了Inventor在短应力线轧机三维造型设计的全过程,为短应力线轧机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朱学彪,郑华生,黄满红,申山友,刘金波[7](2018)在《短应力线轧机间隙量及刚度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短应力线轧机因具有应力线短、刚度大、产品精度高等优点,在棒材生产线上被广泛使用。针对某轧机多次出现压下机构易卡死、轧辊轴向窜动量大等故障,分析轧机各主要承载件的间隙量和在轧制过程中的变形量,求解出轧机压环与拉杆之间合理的间隙临界值。基于轧辊轴向定位涉及的环节较多,尺寸链形成的间隙无法消除,通过在中心架上增设定位槽以及在轧辊箱的外侧设立定位导块对轧机进行结构优化。对改进前后的轧机刚度进行仿真研究,表明改进后的结构在减小轧机轴向相对位移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轧机的刚度。

孙宝录[8](2017)在《Φ650短应力线棒材轧机机芯设计》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棒材产量高,无论从轧机数量,还是棒材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而且其产量还在以较快速度增长。我国棒材轧机装机水平参差不齐,尚有一些理应被淘汰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设备,还在继续生产;而一些高附加值、高质量的棒材我国钢企很难生产,很多高质量的棒材,如某些特钢、轴承钢仍需进口或者锻造。国内设计制造的棒材轧机,轧制棒材规格一般均为Φ250mm以下的,轧制棒材规格Φ250mm以上的轧机均为进口。国内最大的棒材生产线,为某特钢厂,该短应力线轧机机组最大直径可轧制到Φ360mm,进口自Pomini(波米尼)公司。本文结合作者所在企业确立的大棒材轧机研发课题,所要解决的就是研发出Φ650棒材短应力线轧机,将大棒材轧机国产化,该轧机可轧制最大棒材规格为Φ250mm。本文将就Φ650轧机机芯结构的设计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短应力线轧机市场分析。通过对国内钢材产量、棒料生产线进行调研,并对短应力线轧机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基于第三代短应力线轧制技术,确定Φ650短应力轧机为主要研究对象。(2)短应力线轧机机芯方案设计。对辊系中的轧辊、拉杆、轧辊轴承、上辊平衡装置、轴向锁紧装置展开研究;提出影响轧辊轴向串动的轴向锁紧装置;对辊缝调节装置展开研究,对常规结构设计不合理之处提出解决方案。(3)短应力轧机轧制工艺技术研究。对棒材成品孔型布置进行分析,通过棒材的生产流程确定了短应力线轧机的轧制工艺,提高轧辊及轧辊轴承寿命。(4)短应力轧机机芯有限元分析。对Φ650轧机机芯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计算机模拟Φ650短应力线轧机的工作状况,准确计算其变形,通过变形量合理给出相关件之间的间隙。

李伟[9](2017)在《浅析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文中认为分析了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的原理,从结构特点、操作方法等方面,阐述了短应力线轧机相对传统有牌坊轧机的不同之处以及突出优势,结合目前短应力线轧机领域中两种主流机型的结构形式,介绍了组成短应力线轧机各个部件的特点和功能。

刘斌斌[10](2017)在《动力锂离子电池极片精密制造理论与实验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石油等化石能源紧缺引发的能源危机和利用化石能源而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各国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因其绿色节能环保成为当前的发展趋势,动力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动力部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单体电池极片的厚度一致性对动力电池组性能及稳定性有重要影响,极片轧制工艺是锂离子电池极片生产制造的关键工艺之一,因此对极片轧制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极片产品的性能具有重要实际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研究两种方法对电池极片的轧制工艺进行分析。首先,对电池极片的轧制原理和极片轧制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参数进行分析;其次,基于弹塑性有限元法研究了二辊轧机辊系参数变化对极片厚度一致性的影响规律,建立了与二辊轧机辊系等效的四辊轧机轧辊有限元模型,探讨了四辊轧机代替二辊轧机轧制电池极片的可行性,分析了四辊轧机辊系参数变化对极片厚度一致性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实验研究了极片制作工艺中轧制压下率、涂覆厚度、轧制道次和轧制温度对电池极片和LiFePO4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二辊轧机,辊长不变时,增加辊径和施加弯辊力可以改善极片的厚度一致性;对于四辊轧机,四辊轧机代替二辊轧机轧制动力锂离子电池极片具有可行性,随四辊轧机工作辊辊径和支承辊辊径的增加,极片沿宽度方向的厚度一致性有所提高。随工作辊施加弯辊力的增加,极片沿宽度方向的厚度一致性提高,同时极片合格轧制宽度也有所增加,可以改善目前实际生产中极片轧制宽度过窄的问题;对于极片轧制规程,轧制道次数为3、轧制温度为160°C时,极片有较好的厚度一致性。涂敷厚度为100μm、涂层压下率为50%、辊压道次数为3、辊压温度为160°C时电池有比较好的综合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技术研究和现场生产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

二、浅析短应力线轧机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析短应力线轧机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型棒材短应力线轧机及其轴承装配(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短应力线轧机的发展
2 轧机轴承结构和失效
    2.1 四列圆柱滚子轴承[1]
    2.2 双列角接触球轴承
3 轧机轴承的失效形式及改进措施
4 轧机轴承装配
    4.1 轧机轴承尺寸配合[2]
    4.2 轴承游隙
    4.3 轴承安装
5 结束语

(2)常见短应力线轧机接轴托架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常见接轴托架
    2.1 无回转支撑保持架杠杆式
    2.2 板式链联接弹簧缓冲自平衡式
    2.3 卡板式立式
3 柔性接轴托架
4 应用
5 结束语

(3)短应力线轧机带载压下装置设计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压下力矩的计算
    (1)一个压下螺丝的作用力P1或P0[9]:
    (2)拉杆与铜螺母之间的螺纹升角λ:
    (3)拉杆与铜螺母之间螺纹的当量摩擦角ρ:
    (4)拉杆与铜螺母之间螺纹的摩擦力矩M1:
    (5)折算到动力源输出轴的静力矩Ms:
3 承载能力的计算
    (1)从动轮承载的载荷T1。
    (2)主动轮承载的载荷T2。
    (3)蜗轮承载的载荷T3。
    (4)蜗杆承载的载荷T4。
4 效率的计算
    4.1 主从齿轮之间的传递效率η0
        (1)啮合效率η1。
        (2)主从齿轮之间轴承摩擦损耗的效率η2。
        (3)润滑油飞溅或搅动损耗的效率η3。
    4.2 主齿轮和蜗轮之间的传递效率η4
    4.3 蜗轮蜗杆之间的传递效率η5
    4.4 液压马达的输出效率η6
5 应用情况
6 结论

(4)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动力学分析与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极片轧机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极片轧机动力学分析与仿真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综述与问题分析
    1.3 课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极片轧机核心结构设计与整体方案分析
    2.1 极片轧制原理与厚度一致性
        2.1.1 极片厚度一致性的影响因素
    2.2 极片轧机刚度分析
        2.2.1 闭口式牌坊刚度分析
    2.3 牌坊结构优化设计
        2.3.1 牌坊优化原理
        2.3.2 牌坊优化工具
        2.3.3 牌坊优化中的冲突矩阵
    2.4 牌坊优化后刚度分析
    2.5 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整体设计方案
        2.5.1 辅助结构设计
        2.5.2 整体结构介绍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短应力线牌坊结构仿真研究
    3.1 静力学分析理论
        3.1.1 静力学分析方法
    3.2 牌坊静力学分析设置
        3.2.1 牌坊结构模型建立
        3.2.2 牌坊边界条件设置
    3.3 牌坊静力学分析结果
        3.3.1 牌坊变形结果
        3.3.2 牌坊应力结果
    3.4 牌坊结构模态分析
        3.4.1 模态分析计算方法
        3.4.2 模态分析计算流程
        3.4.3 牌坊模态分析结果
    3.5 牌坊结构谐响应分析
        3.5.1 谐响应分析理论
        3.5.2 谐响应分析激励设定
        3.5.3 牌坊谐响应分析结果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动力学特性分析
    4.1 极片轧机动力学分析意义
        4.1.1 动力学分析理论
        4.1.2 动力学分析方法
    4.2 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模型建立
        4.2.1 极片轧机三维结构模型
        4.2.2 极片轧机动力学结构模型
    4.3 极片轧机的动力学方程建立
        4.3.1 极片轧机动力学参数计算
    4.4 极片轧机固有特性分析
    4.5 极片轧机动力学仿真分析
        4.5.1 极片轧机刚柔耦合模型的建立
        4.5.2 极片轧机约束设定
    4.6 极片轧机动力学仿真结果分析
        4.6.1 极片宽度对极片轧机振动影响
        4.6.2 轧制力对极片轧机的振动影响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实验研究
    5.1 实验平台搭建
        5.1.1 实验目的与实验内容
        5.1.2 实验样机
    5.2 极片轧机振动测试与结果分析
        5.2.1 振动特性测试平台
        5.2.2 振动测试位置选取
        5.2.3 振动测试结果分析
    5.3 极片厚度一致性检测与结果分析
        5.3.1 厚度检测对象
        5.3.2 厚度一致性检测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5)短应力线轧机拉杆离子复合渗工艺和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短应力线轧机的构成及原理
    1.3 离子渗氮简介
        1.3.1 离子渗氮的原理
        1.3.2 渗氮层的物相组成
        1.3.3 离子渗氮的性能判定
        1.3.3.1 表面硬度和硬度梯度
        1.3.3.2 渗氮层的深度
        1.3.3.3 耐磨性
        1.3.3.4 耐蚀性
        1.3.4 离子渗氮的特点
        1.3.4.1 离子渗氮的优点
        1.3.4.2 离子渗氮存在的问题
    1.4 离子渗氮催渗工艺方法
        1.4.1 表面纳米化渗氮
        1.4.2 稀土催渗离子渗氮
        1.4.3 激光冲击预处理渗氮
        1.4.4 多段循环离子渗氮
        1.4.5 预氧化离子渗氮
    1.5 离子氮碳共渗工艺方法
    1.6 渗氮耐腐蚀性工艺方法
        1.6.1 氧氮共渗
        1.6.2 QPQ处理
        1.6.3 渗氮后氧化处理
    1.7 课题研究的意义
    1.8 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9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
    2.3 试验方案
        2.3.1 预氧化离子氮碳共渗
        2.3.2 渗氮后氧化
        2.3.3 拉杆的实际处理效果评定
    2.4 渗层组织和性能分析
        2.4.1 金相组织分析
        2.4.2 物相分析
        2.4.3 渗层深度和表面硬度测定
        2.4.4 耐腐蚀性测定
第3章 预氧化离子氮碳共渗工艺研究
    3.1 试验结果分析
        3.1.1 氧化层测试结果
        3.1.2 预氧化对金相显微组织的影响
        3.1.3 预氧化对渗层深度与表面硬度的影响
    3.2 分析与讨论
        3.2.1 预氧化对渗氮层组织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1 预氧化对脉状组织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2 预氧化对渗氮层疏松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3 预氧化对白亮层的影响因素分析
        3.2.2 预氧化对离子氮碳共渗渗层深度和表面硬度的影响
    3.3 最佳预氧化离子氮碳共渗工艺的确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离子复合渗工艺研究
    4.1 试验结果分析
        4.1.1 后氧化对金相显微组织的影响
        4.1.2 后氧化对耐腐蚀性的影响
    4.2 分析与讨论
        4.2.1 后氧化对氧化层与白亮层的影响因素分析
        4.2.2 后氧化对耐腐蚀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4.3 最佳氧化复合渗工艺的确定
    4.4 最佳离子复合渗工艺的实际应用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基于Inventor的短应力线轧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短应力线轧机结构组成
2 短应力线轧机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
3 短应力线轧机三维建模
4 结语

(7)短应力线轧机间隙量及刚度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轧件精度的影响因素
2 某短应力线轧机现状分析
3 短应力线轧机压下机构的间隙仿真
4 短应力线轧机轴向窜动量分析
5 结论

(8)Φ650短应力线棒材轧机机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短应力线轧机发展
    1.2 产品及研究现状
        1.2.1 产品现状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意义
    1.4 方案对比分析
    1.5 本章小结
2 Φ650 短应力线轧机机芯设计
    2.1 Φ650 短应力线轧机简介
    2.2 轧辊辊系设计分析
        2.2.1 轧辊
        2.2.2 拉杆
        2.2.3 轧辊轴承
        2.2.4 上辊平衡装置
        2.2.5 轴向调整锁紧装置
    2.3 辊缝调节装置设计分析
    2.4 轧机刚度
    2.5 本章小结
3 Φ650 短应力线轧机机芯有限元分析
    3.1 有限单元法概述
    3.2 ANSYS简介
    3.3 有限元模型及边界条件
    3.4 结果分析
    3.5 对结构设计的反馈
    3.6 本章小节
4 轧制工艺的研究
    4.1 孔型研究
        4.1.1 棒材轧机的孔型系统
        4.1.2 棒材成品孔型的设计
        4.1.3 直线侧壁成品孔
    4.2 轧制规程研究
    4.3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Φ650 短应力线轧机技术参数
附录B 轧制规程计算软件源程序
附录C Φ650短应力线轧机图纸
致谢

(9)浅析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论文提纲范文)

1 高刚度短应力线的原理
2 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的突出优势
3 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的结构特点分析
    3.1 机架装置
    3.2 辊缝调整装置
    3.3 拉杆装置
    3.4 辊系装置
    3.5 导卫架装置
    3.6 其他装置
4 结论

(10)动力锂离子电池极片精密制造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锂电池极片轧机与极片轧制原理
    2.1 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与制造工艺简介
        2.1.1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结构
        2.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1.3 锂离子电池制造工艺流程
    2.2 锂电池极片轧机介绍
        2.2.1 牌坊式轧机
        2.2.2 短应力线轧机
        2.2.3 短变应力线轧机
        2.2.4 AGC轧机
    2.3 锂电池极片轧制原理
    2.4 锂电池极片轧制过程的建立
        2.4.1 基本参数
        2.4.2 极片轧制的咬入条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锂电池极片横截面形状特性分析
    3.1 极片横截面形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3.1.1 极片横截面形状缺陷的产生原因
        3.1.2 轧辊弹性变形对极片横截面形状的影响
    3.2 轧机轧辊变形的数学模型
        3.2.1 二辊轧机轧辊变形数学模型
        3.2.2 四辊轧机轧辊变形数学模型
    3.3 二辊轧机辊系参数对极片横截面形状的影响
        3.3.1 有限元仿真软件介绍
        3.3.2 轧辊有限元模型建立
        3.3.3 轧辊长度变化的影响
        3.3.4 轧辊直径变化的影响
        3.3.5 轧辊长度和直径同时变化的影响
        3.3.6 弯辊力变化的影响
    3.4 等效辊系模型的建立
    3.5 四辊轧机辊系参数对极片横截面形状的影响
        3.5.1 轧辊有限元模型建立
        3.5.2 轧辊直径变化的影响
        3.5.3 轧辊长度变化的影响
        3.5.4 弯辊力变化的影响
    3.6 有限元模型有效性实验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极片轧制工艺实验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案
        4.3.1 电池极片的制备
        4.3.2 电池的制备
        4.3.3 测试方法
    4.4 极片涂层表面形貌分析
    4.5 涂层压下率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4.6 涂覆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4.7 轧制道次对极片及电池性能的影响
        4.7.1 轧制道次对极片横截面形状的影响
        4.7.2 轧制道次对极片表面形貌的影响
        4.7.3 轧制道次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4.8 轧制温度对极片及电池性能的影响
        4.8.1 轧制温度对极片横截面形状的影响
        4.8.2 轧制温度对极片表面形貌的影响
        4.8.3 轧制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四、浅析短应力线轧机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型棒材短应力线轧机及其轴承装配[J]. 靳长青. 河南冶金, 2021(03)
  • [2]常见短应力线轧机接轴托架简介[J]. 黄引团,王彬生,刘楷勤. 冶金设备, 2021(01)
  • [3]短应力线轧机带载压下装置设计计算[J]. 牛健,韩丽娟. 轧钢, 2020(03)
  • [4]牌坊式短应力极片轧机动力学分析与仿真研究[D]. 孔轩. 河北工业大学, 2020
  • [5]短应力线轧机拉杆离子复合渗工艺和性能研究[D]. 孙启锋.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19(03)
  • [6]基于Inventor的短应力线轧机研究[J]. 安平.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9(07)
  • [7]短应力线轧机间隙量及刚度优化[J]. 朱学彪,郑华生,黄满红,申山友,刘金波. 机床与液压, 2018(20)
  • [8]Φ650短应力线棒材轧机机芯设计[D]. 孙宝录. 大连理工大学, 2017(10)
  • [9]浅析高刚度短应力线轧机[J]. 李伟.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17(02)
  • [10]动力锂离子电池极片精密制造理论与实验研究[D]. 刘斌斌. 太原科技大学, 2017(01)

标签:;  ;  ;  

短应力线材轧机改进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