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

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

一、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宗德媛,朱炯,李兵[1](2021)在《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工学是学生理解、掌握及应用电学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专业基础课。在电工学教学中,将EWB虚拟仿真技术、传统实验技术及理论教学相结合,通过仿真计算、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掌握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EWB仿真软件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理论,同时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打好基础。

刘丹[2](2020)在《基于低功耗元件的引信机电系统控制电路设计》文中提出微机电科学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武器装备领域的必然趋势,也成为了机电技术领域的核心项目,其应用在生活,生产,国防科技等各个领域,国外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显着成果,如微机传感器的研发与生产,微小型开关在军事武器上的应用,微机电安全系统在各类导弹炮弹上的应用,无疑都推进了微机电科学技术在武器制造业上的发展。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低功耗元件的引信机电系统控制电路设计。电路包含针对不同环境的传感器、计算机模块、接收及输出信号线路等。只有在弹道环境信号都正常时,引信安全系统电路才能输出起爆信号、起爆引信、经传爆并引爆导弹战斗部。否则,计算机模块自动转入自毁模式,在弹道末端输出起爆信号、导弹自毁,以保证导弹的飞行安全性。该电路在保证引信机电安全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用低功耗元器件来代替原有电路中的电子元器件,以实现引信的低功耗性,为引信电路的低功耗提供了思路,也解决了部分技术问题。通过对机电安全系统的设计要求出发,构建原理框图,并对各部分的元器件选择进行低功耗筛选,经过试验测试发现,电路设计中采用的传感器不仅够实现低功耗,稳定的工作,而且采集精度高也非常高;电路中所用的控制芯片也是低功耗的,它有三种低功耗模式,待机状态时的电流仅为3mA,而且在单片机的引脚的一些设置也可以减少电平翻转带来的功耗。设计中通过软件和硬件实现低功耗和电磁兼容性,并通过动静态试验进行验证,得出低功耗电路满足设计要求。

任子涵[3](2019)在《飞机货运系统动力驱动装置控制组件硬件系统设计》文中认为飞机货运动力驱动装置控制组件是连接货运电机与上位机的桥梁,起到状态监测、电机控制、互连通信的作用。面对未来更加严酷的航空货运需求,控制组件在小型化、耐高温、抗干扰等方面也应达到更高的标准,因此开展动力驱动装置控制组件技术研究,掌握控制组件的设计方法及工艺方法,提升其模块化程度,具有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飞机货运动力驱动装置控制组件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套控制组件整体方案设计的流程,对其进行硬件系统设计并改进,内容包括以STM3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小型化控制电路设计与改进,高密度电气互连的控制组件PCBA设计,基于3D打印的可拆卸非标模具制作等。本文的工作内容与所取得的成果如下:(1)优选特定体积约束下的控制组件硬件电路设计方案。首先对控制组件进行需求分析,确定控制组件功能、性能以及适应性要求;采用模块化思想将电路进行模块划分,给出各功能模块多种设计方案,兼顾适应性要求与功能目标,分析了各模块方案的可行性,优选出最佳电路设计方案。为电路增加了抗干扰设计,进一步完善控制组件电路。(2)探索了控制组件PCBA小型化立体组装设计。确定控制组件封装类型,在控制组件PCBA设计中,对板块尺寸、元器件选型和分布、PCB互连进行了反复实践,设计出五块双面混装PCB,完成控制组件的焊接,最终得到尺寸为42mm?32mm?30mm的控制组件PCBA。(3)研制出基于3D打印技术的可拆卸非标模具并探索出一套实现内嵌螺纹孔的灌封体灌封工艺。采用理论调研同试验验证方法,优选环氧灌封胶作为控制组件的封装材料;基于3D打印技术设计制造了可循环使用的可拆卸非标模具,并配合控制组件PCBA精准制作螺纹定位板;摸索出一套实现内嵌螺纹孔的灌封体灌封工艺。(4)对控制组件进行多阶段的功能、性能测试并改进电路。根据早发现、早处理的原则,在控制组件PCBA制作阶段对控制组件进行功能、性能测试。针对控制组件在早期光电检测中出现的外部光干扰造成误检问题,对电路进行增加PWM调制和滤波电路的改进,有效地改善了检测效果。以功能、性能达标为判据对控制组件灌封体进行适应性试验(电磁兼容试验与环境试验),试验结果均达标。最终完成符合预期功能、性能、适应性的控制组件成品,证明了本文所研究的控制组件整体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汪婕,王娜,赵卉[4](2019)在《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单片机的电磁兼容性是决定单片机工作稳定性的重要的因素,在单片机的每一个设计环节都需要对电磁兼容问题进行分析设计。首先对单片机电磁兼容技术进行分析,探究影响单片机系统电磁兼容性的主要因素,其次对单片机电磁兼容的具体设计进行研究,为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学术帮助。

郑剑锋[5](2016)在《5kW电磁灶电路设计》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介绍了电磁灶的发展现状,根据电磁感应的加热原理,介绍电磁灶的工作原理,根据设计要求,完成整体式电磁灶的电路设计和制作,对电磁灶控制器的性能进行测试。电磁加热是高频交变电流通过电磁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在铁质锅的底部产生感应电流—涡流,涡流使锅体高速发热。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易清洁等优点。大功率嵌入式电磁灶是目前发展最快的、市场增长幅度最快的家电产品之一。基于电磁感应加热原理,设计开发了 5kW电磁灶的主要硬件电路系统,描述了各电路的工作原理,电磁灶的电路部分包含主拓扑电路、驱动电路、电源、外围保护电路等单元组成。电磁灶系统的主拓扑结构采用半桥逆变技术,解决功率输出小的问题,监控和保护电路实现对电磁灶主电路系统的保护和控制,提高了电磁灶的可靠性。电磁灶产品属于电磁波加热器具,其EMC是产品设计的一个难点。低电磁辐射、高能效的电磁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EMC标准,从电磁灶系统设计出发,针对系统中产生的电磁干扰源,从传导和辐射干扰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控制板和大地之间加入接地电阻来抑制干扰的解决方案。对控制器各个电路和系统进行性能测试,满足系统最大功率达到5kW,单一灶头功率控制在4kW,各单元独立稳定,功率设定和输出线形相关稳定,EMC结果达到电磁干扰标准要求,系统安全可靠。

张敏[6](2013)在《脉冲电源模块中测控单元PCB的电磁兼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脉冲功率源技术是电磁发射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高电压、大电流、高功率等特点。小型化、模块化脉冲电源是该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在实验研究过程中,为了监测、控制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需要为模块电源提供测控系统。测控单元在电源模块充放电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弱电压,小电流的测控单元对其脉冲电抗器等大功率器件产生的磁场源干扰非常敏感,因此,测控单元PCB的电磁兼容性研究,将对优化模块脉冲功率源结构设计和解决数据采集电路电磁兼容性问题具有指导作用。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首先,基于电路、磁路和电磁兼容性等基本理论,对电磁兼容性设计过程进行系统描述,并对脉冲电源模块充放电过程中负载放电特性作了简要分析。其次,采用霍尔效应法测试脉冲电抗器旁磁场和测控单元处磁场,预测测控单元PCB所受到的电磁干扰程度。采用Cadence/Allegro与CST协同仿真,得到测控PCB板上测试点在平面波垂直照射下耦合电压降,在火花尖端高压放电和脉冲电源模块放电两种环境下进行实验测试,对比分析测控单元PCB上元器件的抗干扰特性。最后,根据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从脉冲功率源系统产生的外部干扰源与测控电路产生的内部干扰源两方面着手,提出具体的抗干扰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为小型化脉冲功率源设计和测控电路电磁兼容性设计提出相应的参考方案。

曹粲[7](2009)在《基于步进电机闭环驱动的排缆机构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课题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针对一种卷扬机排缆机构进行设计。系统以步进电机为执行单元,利用微控制器的智能化控制功能,通过传感器对卷扬机工况的实时传递,对排缆机构形成闭环控制,实现了收线与排线的同步。论文对步进电机的细分驱动技术,开环控制策略以及闭环控制策略的研究发展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驱动控制采用开环运行时,由于没有反馈环节,输入能量和输出能量很难完全平衡,在电机运行时,往往出现振荡、失步和高频运行时输出力矩较小等问题。在此方式下直接驱动排缆丝桥,运行噪声大,控制精度低,从而影响排缆的精确度。在开环系统中加入位置和速度反馈环节,调节系统的状态参量,构成一个自同步闭环控制系统。由于在闭环控制中,电机的驱动通过对反馈来的位置信息来决定电机绕组通电状态,所以在运行过程中,使系统的稳定性增强;响应速度加快;高频运行区域展宽。卷扬机排缆机构由干簧管阵列位移传感器、信号采集电路、微处理器单元,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旋转编码盘,排缆钢叉和排缆丝桥等部分组成。通过微处理器ST89C54RD+,对混合式二相步进电机进行闭环控制。应用大功率的电机驱动专用芯片设计了细分驱动系统,实现电机的恒流控制、正反转、过流保护以及多档位细分等功能。以基于干簧管阵列的位置检测传感器为反馈单元,设计步进电机的闭环控制。建立了步进电机数学模型,针对步进电机高度非线性的特点,设计了应用于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的参数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通过Simulink仿真,分别分析了PID控制、模糊PID控制在步进电机跟踪给定位置时系统的响应情况。针对卷扬机所工作的场合恶劣的环境条件,在控制器的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防灰尘,抗腐蚀性气体的措施,特别是抵抗现场各种噪声和电磁干扰的措施。从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出发,在干扰源的抑制,电磁干扰耦合途径的切断方法,提高敏感器件的抗干扰性能等多方面提高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的能力。

龚勇,张凤登,赵珂[8](2008)在《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决定了其工作的稳定性。电磁兼容设计涉及单片机系统设计的所有环节。围绕单片机系统PCB板的电磁兼容设计,常规应包括元器件的选择和布局、布线、地线系统、滤波和屏蔽的设计等等。经研究与实践证明,在充分考虑上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单片机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和数据总线滤波设计可有效地提高系统的电磁兼容能力。

李科[9](2009)在《舰载直升机灯光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分析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主要介绍了舰载直升机灯光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分析及电路的设计与实现。主要从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及定量仿真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对电磁干扰的概念及当前国内外技术状况进行了阐述,对抗电磁干扰技术和所要做的工作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对产生电磁干扰的各方面要素进行全面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设计要点,通过硬件、软件电路及仿真技术进行实现。文中对电路模拟仿真软件Protel99进行详细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系统仿真功能的总体设计。在硬件设计中,采用AT89C52单片机,同时利用24bitI/O芯片8255四片,以及其它使系统正常工作所需的外围芯片,例如看门狗芯片X25045等。I/O芯片接收控制面板的灯具亮灭控制命令、编码选择命令以及故障检测板输出的故障信息,同时根据输人命令及状态,判断输出灯具触发驱动信号、面板同步状态指示驱动信号、报警信号、复示信号及鸣音器驱动信号。在软件设计中用软件置位的方式对单片机的P1.6,P1.7管脚设置初值。在软件上也针对单片机受到干扰时比较容易产生的问题采用了对应的措施,如指令冗余,软件陷阱及看门狗等。最后,对灯光助降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进行了定量分析,运用电子电路设计软件Protel99进行仿真。仿真时所运用的是该软件的电路仿真组件SIM99。在仿真过程中,用SIM99绘制出电路各特定点的波形,主要是电磁条件比较复杂的调光电路部分,通过波形分析,判断变压器以及调光器件可控硅的通断对电路产生的影响。

梁伟中[10](2007)在《家用治疗仪的开发及其电磁兼容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各种电气、电子装置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成为世界工业技术的热点。踏入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无线电射频密度的大量增加,高频、高速、高灵敏度、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以及大功率干扰源的不断出现,致使电磁环境日趋恶劣,电磁干扰污染日益严重,高功率干扰源与低抗扰度设备器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人们已认识到电磁兼容是高速发展信息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家用臭氧治疗仪的开发背景和意义,并简要介绍了治疗仪所涉及的相关臭氧技术,以及臭氧技术应用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根据系统的技术指标要求,本文提出基于单片机AT89C51的系统设计方案,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各个环节的软硬件设计和抗干扰设计。为了深入研究治疗仪的电磁兼容性,本文结合电磁兼容理论以及家用电器的电磁兼容认证标准和检验项目,以治疗仪的电源电路设计为基础,从接地、滤波和屏蔽三个方面,研究它们在电磁兼容性设计中的共性技术,提高系统整体抗干扰能力。通过理论分析和结合对治疗仪进行EMC抗扰度标准试验的具体实验数据,给出了常用的静电、电快速瞬变群脉冲、浪涌等有效的抗干扰措施。从实验数据和整体运行效果证明系统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同时,本文介绍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方法同样适用于微机控制系统、家用电器等的开发和设计,并可以指导生产厂家的电磁兼容设性设计、生产和认证,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如下4个方面:第一章介绍家用臭氧治疗仪的开发背景和意义,当前国内外臭氧消毒技术和电磁兼容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并概括性说明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二章介绍治疗仪的系统功能、技术指标和各组成模块电路结构。根据系统的功能要求提出采用单片机AT89C51作为主控芯片的设计方案,并给出其硬件和抗干扰电路的设计方法。同时,从软件抗干扰角度也给出了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第三章结合电磁兼容理论,详细分析典型电磁兼容性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接地设计、屏蔽设计和滤波设计。以治疗仪系统的电源部分为基础,研究上述设计方法在系统电磁兼容性设计中的共性技术,提高整个系统的抗干扰能力。第四章结合提高电磁抗干扰能力的理论、技术方案和措施,主要围绕治疗仪在静电放电、电快速瞬变群脉冲和浪涌电压这三个方面的抗干扰能力进行综合论述。经过半年的老化实验和跟踪测试证明了治疗仪的可靠性,治疗仪现已投放市场。

二、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计算
2 EWB仿真计算
3 实验验证
4 理论、实验、仿真对比分析

(2)基于低功耗元件的引信机电系统控制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引信安全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微机电在引信机电安全系统方面的研究
        1.2.2 在引信机电系统控制电路研究方面
    1.3 机电安全系统基本组成及原理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控制电路的总体设计及要求
    2.1 引战结合关联框图
    2.2 引信安全保险系统的组成
        2.2.1 敏感装置
        2.2.2 信号处理装置
        2.2.3 电路电源及其外部电路
    2.3 引信机电安全系统的设计要求
    2.4 机电安全系统总体功能要求
    2.5 机电安全系统电路设计要求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控制电路的作用原理及低功耗器件选择
    3.1 引信机电安全系统的作用原理
    3.2 引信机电安全系统原理
    3.3 电路低功耗设计
        3.3.1 引信电路低功耗要求
        3.3.2 引信低功耗优化设计策略
    3.4 引信机电系统控制电路中的低功耗元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机电安全控制系统低功耗电路模块设计
    4.1 引信机电安全系统控制电路的模块组成
    4.2 引信机电安全控制系统的低功耗电路设计
    4.3 传感器部件
        4.3.1 惯性和触发传感器
        4.3.2 温度传感器
    4.4 执行机构
        4.4.1 中央控制器
        4.4.2 解除保险机构
        4.4.3 电源部分
    4.5 时钟电路
    4.6 复位电路
    4.7 上位机通讯模块
    4.8 电磁兼容性设计
        4.8.1 电磁干扰
        4.8.2 提升机电安全系统电路电磁兼容性的措施
    4.9 软件设计
        4.9.1 软件设计原理
        4.9.2 软件的开发环境
    4.10 本章小结
第5章 低功耗电路的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5.1 对电路进行功能模拟
        5.1.1 利用555 定时器模拟惯性加速度信号
        5.1.2 微处理器STM32F103C6 信号处理控制
        5.1.3 输出控制电路
        5.1.4 模拟信号及输出
    5.2 实验室试验
        5.2.1 电路模拟实验
        5.2.2 搭建实验平台
        5.2.3 实验验证主要内容
        5.2.4 实验样机验证及结果分析
        5.2.5 动态试验及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总结
    本文总结
    本文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飞机货运系统动力驱动装置控制组件硬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论文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多信号控制组件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多信号控制组件国内发展现状
        1.2.2 多信号控制组件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动力驱动装置控制组件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控制组件需求分析
        2.2.1 控制组件功能要求
        2.2.2 控制组件性能要求
        2.2.3 控制组件适应性要求
    2.3 控制组件电路设计方案
        2.3.1 MCU选取方案
        2.3.2 集装单元到位检测方案
        2.3.3 电流检测方案
        2.3.4 温度检测方案
        2.3.5 电机驱动方案
        2.3.6 电源模块方案
    2.4 控制组件组装方案
    2.5 控制组件方案设计流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动力驱动装置控制组件电路设计与改进
    3.1 引言
    3.2 控制组件电路设计
        3.2.1 MCU基本电路设计
        3.2.2 光电检测电路
        3.2.3 电流检测电路
        3.2.4 温度检测电路
        3.2.5 CAN总线通信
        3.2.6 电机驱动电路
        3.2.7 供电电源电路
    3.3 抗干扰设计
        3.3.1 电路抗干扰设计
        3.3.2 控制组件外壳抗干扰处理
    3.4 硬件电路PCBA
        3.4.1 电路模块划分
        3.4.2 PCB布局布线规则
        3.4.3 PCB版图
    3.5 关键电路改进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动力驱动装置控制组件灌封设计
    4.1 引言
    4.2 灌封材料优选
        4.2.1 灌封材料理论调研
        4.2.2 灌封材料试验验证
        4.2.3 灌封材料选择
    4.3 灌封模具和内嵌螺纹板制作
        4.3.1 控制组件灌封模具制作
        4.3.2 内嵌螺纹孔定位板制作
    4.4 控制组件灌封
        4.4.1 电路板处理
        4.4.2 模具处理
        4.4.3 胶料处理
        4.4.4 控制组件灌封
        4.4.5 灌封后续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控制组件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5.1 引言
    5.2 控制组件功能、性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5.2.1 试验环境搭建
        5.2.2 CAN总线通信测试及结果分析
        5.2.3 温度模块测试及结果分析
        5.2.4 电流模块测试及结果分析
        5.2.5 光电模块测试及结果分析
    5.3 电磁兼容性测试
        5.3.1 电压平均值(直流)试验
        5.3.2 瞬时欠压(直流)试验
        5.3.3 电压稳态(直流)试验
        5.3.4 瞬时电源中断(直流)试验
        5.3.5 电磁兼容外协试验
    5.4 环境适应性测试
        5.4.1 地面耐受高温和高温短时工作试验
        5.4.2 高温工作试验
        5.4.3 地面耐受低温和低温短时工作试验
        5.4.4 低温工作试验
        5.4.5 环境外协试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对该研究未来的展望
附录A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片机系统电磁兼容技术的分析
    1.1 单片机系统传导分析
    1.2 单片机系统电磁兼容辐射
    1.3 纹波与噪声干扰
    1.4 射频干扰
2 单片机系统电磁兼容的设计
    2.1 系统内部的布线设计
    2.2 地线的设计
    2.3 元器件的布局
        2.3.1 元器件的选择
        2.3.2 元器件的布局
结束语

(5)5kW电磁灶电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比较及发展趋势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5kW电磁灶的设计电路理论分析
    2.1 电磁灶的工作原理
    2.2 电磁感应加热的基本理论
        2.2.1 电磁感应
        2.2.2 集肤效应
    2.3 谐振变换器
        2.3.1 零电压谐振电路
        2.3.2 零电流谐振电路
    2.4 串联谐振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
        2.4.1 负载和输出电路模型
        2.4.2 串联谐振逆变电路拓扑结构
        2.4.2.1 串联谐振逆变电路的特点
        2.4.2.2 串联谐振电路的工作过程分析
第三章 5kW电磁灶的硬件电路设计
    3.1 概述
    3.2 整流及电压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3.2.1 整流部分
        3.2.2 电流检测部分
        3.2.3 电压检测电路
        3.2.4 电压控制电路
    3.3 功率模块及驱动保护电路
        3.3.1 功率模块电路
        3.3.2 驱动电路
        3.3.3 线圈控制信号检测电路
    3.4 外围电路设计
        3.4.1 开关电源电路
        3.4.2 温度检测电路
        3.4.3 风扇控制电路
        3.4.4 通讯电路
第四章 电磁兼容设计
    4.1 电磁兼容现象及基本理论
    4.2 电磁兼容标准及组织
    4.3 电磁兼容设计的基本方法和设计要点
    4.4 电磁兼容设计的要点
    4.5 电磁兼容在系统中的应用
第五章 5kW电磁灶设计方案验证
    5.1 整流电路测试
    5.2 电压控制电路测试
    5.3 驱动及信号电路测试
        5.3.1 驱动信号
        5.3.2 同步信号确认
        5.3.3 功率和电流线性关系
    5.4 外围电路测试
        5.4.1 开关电源测试
        5.4.2 风扇控制电路测试
    5.5 电磁兼容测试
    5.6 功率输出性能评估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6)脉冲电源模块中测控单元PCB的电磁兼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电磁发射技术及脉冲功率源技术概述
        1.2.1 电磁发射技术研究动态与现状
        1.2.2 脉冲功率源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与前景
    1.3 电磁兼容性设计概述
        1.3.1 电磁兼容性设计
        1.3.2 电磁兼容国内外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理论研究方法和仿真软件介绍
    2.1 电磁兼容性预测算法
    2.2 有限元原理概述及CST仿真软件介绍
        2.2.1 有限元原理及有限积分算法简介
        2.2.2 CST仿真环境概述
    2.3 电磁场性质
        2.3.1 电振荡
        2.3.2 磁振荡
    2.4 本章小结
3 脉冲电源模块磁场源分析及测控单元干扰预测分析
    3.1 脉冲电源模块磁场源与测控单元内部磁场分析
    3.2 测控单元干扰预测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脉冲强磁场环境下测控单元PCB仿真分析
    4.1 感应电压与电磁场关系
    4.2 测控单元PCB元器件抗干扰仿真分析
        4.2.1 脉冲电源放电电流信号拟合
        4.2.2 CST仿真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实验数据分析
    5.1 火花尖端高压放电环境对测控单元PCB元器件工作影响
    5.2 脉冲电源模块放电环境对测控单元PCB元器件工作影响
    5.3 本章小结
6 脉冲测控单元抗干扰措施
    6.1 干扰源来源分析
    6.2 强磁场环境下测控系统抗干扰措施
        6.2.1 脉冲电源模块的电磁兼容性研究
        6.2.2 测控电路设计及PCB制板的电磁兼容性研究
    6.3 本章小结
7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与总结
    7.2 论文后续工作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基于步进电机闭环驱动的排缆机构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步进电机细分驱动
        1.2.2 步进电机的闭环控制
        1.2.3 步进电机驱动的电磁兼容性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4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二章 排缆机构控制器的总体设计
    2.1 卷扬机排缆机构的工作原理
    2.2 排缆机构的控制目标
    2.3 排缆机构控制器的设计原理
    2.4 排缆机构控制器系统的技术要求
    2.5 排缆机构控制器系统组成
    2.6 控制器的设计要求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步进电机闭环控制方法及控制算法研究
    3.1 步进电机的控制方式
        3.1.1 步进电机开环控制系统
        3.1.2 步进电机的闭环控制
    3.2 步进电机闭环控制在排缆机构中的应用
    3.3 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算法及仿真
        3.3.1 混合式步进电机模型
        3.3.2 步进电机的PID控制
        3.3.3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
    3.4 仿真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排缆机构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4.1 单片机控制电路的设计
        4.1.1 芯片选择
        4.1.2 STC89C54RD+的介绍
        4.1.3 单片机系统
    4.2 细分驱动电路的设计
        4.2.1 芯片介绍
        4.2.2 工作原理
    4.3 位移传感器的设计
        4.3.1 位置检测元件的选择
        4.3.2 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4.3.3 传感器性能的检测
        4.3.4 结论
    4.4 信号采集电路模块的设计
        4.4.1 TLC2543芯片介绍
        4.4.2 工作原理
    4.5 旋转编码盘的设计
        4.5.1 编码器设计原理
        4.5.2 方向判断
        4.5.3 工作过程
    4.6 行程开关的设计
        4.6.1 行程开关的介绍
        4.6.2 工作原理
    4.7 电源模块的设计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排缆机构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5.1 概述
    5.2 步进电机闭环控制系统各模块软件的开发
        5.2.1 主程序设计
        5.2.2 中断服务程序
        5.2.3 模糊自整定PID控制算法
        5.2.4 细分驱动程序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排缆机构控制器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6.1 电磁干扰源分析
        6.1.1 电动机的电磁干扰
        6.1.2 其它的电磁干扰
    6.2 控制器电磁兼容性设计
        6.2.1 控制器硬件电路抗干扰设计
        6.2.2 软件设计时的抗干扰措施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课题研究内容及主要成果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成果

(9)舰载直升机灯光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电磁干扰的概念
    1.2 电磁兼容的发展
        1.2.1 电磁兼容发展的客观背景
        1.2.2 电磁兼容技术发展概况
        1.2.3 电磁兼容性的实施
    1.3 形成电磁干扰的基本要素
        1.3.1 干扰源分类
        1.3.2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
        1.3.3 敏感设备
    1.4 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舰载直升机灯光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设计
    2.1 抗电磁干扰设计内容及设计要点
        2.1.1 抗电磁干扰的设计内容
        2.1.2 抗电磁干扰设计的主要参数
        2.1.3 抗电磁干扰的设计要点
    2.2 系统设计要求
    2.3 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设计
        2.3.1 系统主机板设计
        2.3.2 电源板的设计
        2.3.3 驱动电路设计
        2.3.4 故障检测电路设计
    2.4 印刷电路板设计
        2.4.1 印制板导线的特性阻抗
        2.4.2 抑制地线阻抗噪声
        2.4.3 印制板的布线原则
    2.5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2.5.1 指令冗余技术
        2.5.2 软件陷阱技术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灯光控制系统的电磁干扰分析
    3.1 系统电磁干扰概述
    3.2 系统电磁干扰分析
    3.3 调光电路部分的定量仿真分析
        3.3.1 Protel99简介
        3.3.2 调光电路仿真与分析
    3.4 木章小结
第4章 系统电磁兼容仿真分析
    4.1 海军电磁兼容标准简介
        4.1.1 标准
        4.1.2 系统测试内容
    4.2 仿真结果与分析
        4.2.1 CE01项目考核
        4.2.2 CS01项目考核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家用治疗仪的开发及其电磁兼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家用臭氧治疗仪的开发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臭氧技术和电磁兼容技术的应用概况
        1.3.1 臭氧介绍
        1.3.2 电磁兼容技术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治疗仪的系统设计
    2.1 系统要求
        2.1.1 治疗仪的系统功能
        2.1.2 治疗仪的技术指标
    2.2 治疗仪的总体结构设计
        2.2.1 AT89C51简介
        2.2.2 臭氧发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3 臭氧发生管的供电电路
        2.2.4 系统电源电路
        2.2.5 单片机接口和控制电路
    2.3 系统的软件设计
        2.3.1 系统程序设计
        2.3.2 软件抗干扰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磁兼容性的理论分析与共性设计
    3.1 电磁兼容性设计简介
    3.2 电磁兼容设计主要技术
        3.2.1 接地技术
        3.2.2 屏蔽技术
        3.2.3 滤波技术
    3.3 治疗仪的电磁兼容 EMC共性问题
        3.3.1 采用滤波、屏蔽和接地技术的电源电路
        3.3.2 电磁兼容性 EMC的共性问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抗电磁干扰的对策研究
    4.1 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试验设计
    4.2 家用和类似用途设备的电磁兼容认证标准及检验项目
    4.3 抗扰度测试仪介绍
    4.4 静电干扰及其抑制对策
        4.4.1 静电放电模拟器
        4.4.2 静电的处理方法
    4.5 电快速瞬变群脉冲干扰及其抑制对策
        4.5.1 电快速瞬变群脉冲发生器
        4.5.2 电快速瞬变群脉冲实验数据分析
        4.5.3 抑制电快速瞬变群脉冲干扰方法
    4.6 浪涌发生器干扰及其抑制对策
        4.6.1 浪涌产生的原因
        4.6.2 浪涌发生器
        4.6.3 浪涌实验数据分析
        4.6.4 抑制浪涌干扰方法
    4.7 治疗仪的 EMC测试结果
    4.8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理论仿真实验相融合的电工学教学方式研究[J]. 宗德媛,朱炯,李兵. 电子世界, 2021(22)
  • [2]基于低功耗元件的引信机电系统控制电路设计[D]. 刘丹.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3]飞机货运系统动力驱动装置控制组件硬件系统设计[D]. 任子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 [4]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J]. 汪婕,王娜,赵卉. 科学技术创新, 2019(06)
  • [5]5kW电磁灶电路设计[D]. 郑剑锋.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6(01)
  • [6]脉冲电源模块中测控单元PCB的电磁兼容性研究[D]. 张敏. 南京理工大学, 2013(06)
  • [7]基于步进电机闭环驱动的排缆机构控制的研究[D]. 曹粲. 中南大学, 2009(04)
  • [8]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研究[J]. 龚勇,张凤登,赵珂. 微计算机信息, 2008(23)
  • [9]舰载直升机灯光控制系统抗电磁干扰分析与设计[D]. 李科.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11)
  • [10]家用治疗仪的开发及其电磁兼容性研究[D]. 梁伟中. 广东工业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单片机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