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防护在介入治疗中的转变

X线防护在介入治疗中的转变

一、介入治疗的X射线防护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董硕,张文龙,白玫,殷旭君,张秋杭,徐建堃,吴航[1](2021)在《具有非均整模式的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放射防护设计与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研究具有非均整(FFF)模式的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放射防护设计与屏蔽效果,为医用直线加速器FFF模式的放射防护设计提供技术参考。方法:在VersaHD型医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能量10 MV、照射野40 cm×40 cm条件下,分别使用均整模式最大输出剂量率600 MU/min和FFF模式最大输出剂量率2 200 MU/min照射,按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26-2011)规定的方法,对加速器机房外表面30 cm处剂量水平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中的超标位点计算改造方案的屏蔽厚度,并在改造完成后重新进行检测。结果:按照均整模式设计的原屏蔽方案在10 MV的FFF模式下,机房外表面部分检测点辐射剂量率>2.5μSv/h,超出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26-2011)限值(≤2.5μSv/h)要求;防护门外中子辐射剂量当量率最大为1.0μSv/h,明显高于预期值。根据检测结果计算需要增加的屏蔽厚度,改造完成后原超标位点辐射剂量率均<2.5μSv/h,满足标准限值要求。结论:在FFF模式下机房外表面辐射剂量率较均整模式明显增加,具备10 MV的FFF模式的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设计需要考虑中子防护,在不改变周围剂量当量率参考控制水平的情况下,需要增加屏蔽厚度才能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张哲[2](2021)在《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设备、放射防护用品、放射质量控制设备及放射工作人员的分布、配置公平性和职业卫生监护现况进行调查,获得新疆地区现有医疗放射资源及利用现况,以期为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放射工种的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状况,分析探讨影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根据职业心理健康因素探索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最终为改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及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和工作对策。方法:1)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地区14个地州768个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资源分布及职业卫生现状,使用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评价配置公平性;2)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新疆地区75个放射诊疗机构共计3372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089份,剔除填写内容不足90%的或连续勾选相同选项超过10项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2992份,有效率为88.73%;3)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中式职业倦怠量表(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工作能力指数问卷(Work Ability Index,WAI),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和行为习惯特征(吸烟、饮酒)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获得一般人口学特征和行为习惯特征基线一致的研究对象,调查职业特征(岗位类别、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视觉损害)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4)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3个三级放射诊疗机构的625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干预对象,分为无干预组(140人)、健康教育干预组(126人)、工作场所干预组(161人)和健康教育+工作场所干预组(198人)。实施干预8个月后再次使用ERI、CMBI、SDS和WAI问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调查区域内768个放射诊疗机构均可开展放射诊断项目,42家开展介入放射项目,12家开展放射治疗项目,8家开展核医学项目;2018年共计开展常规X射线诊断686.76万人次,CT诊断249.46万人次,其他X射线诊断21.89万人次,介入治疗7.22万人次,放射治疗9.05万人,核医学诊断10.68万人次,核医学治疗4560人;2)调查区域内每万平方千米放射诊疗机构拥有量为4.63个,每百万人口放射诊疗机构拥有量为35.28个,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放射诊疗机构基尼系数分别为0.47和0.43;每万人口医用放射设备拥有量为0.87台,设备类型主要以DR和口内牙片机居多;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放射诊断类设备和CT的基尼系数小于0.30,基于人口数量的介入放射类设备和DSA的基尼系数在0.30~0.40之间,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核医学类和放射诊疗类设备的基尼系数大于0.50;3)调查区域内每台放射诊断类设备平均配有3.82件放射防护用品,介入放射类设备为23.89件/台,核医学类设备为13.97件/台;除阿克苏地区外,其他地区每家放射诊疗机构配置的放射质控设备远低于1台;4)本次调查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共计5038人,每万人口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拥有量为2.31人,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基尼系数分别是0.29和0.22;2018年职业健康体检率为92.28%,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7.41%,放射防护培训率为94.27%;5)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4.20%,不同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婚姻状态、糖尿病、饮酒、工作岗位、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职业紧张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30岁及以上、男性、中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离异或丧偶、患糖尿病、护士、介入放射学、放射工龄5年及以上、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较高(P<0.05);护士、技师和其他岗位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医师的1.623倍、1.421倍和1.643倍,介入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种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1.444倍、0.193倍、0.484倍和0.716倍,5~9年放射工龄和10~20年放射工龄的职业紧张风险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560倍和2.226倍,视觉损害的职业紧张风险是无损害的2.233倍;6)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7.2%,其中29.6%为轻度职业倦怠,22.6%为中度职业倦怠,5.0%为重度职业倦怠;不同年龄、学历、糖尿病、工作岗位、放射工种、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职业倦怠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30~39岁、本科学历、患糖尿病、护士、诊断放射学、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牙科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种职业倦怠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0.532倍、0.578倍和0.655倍,5~9年放射工龄的职业倦怠风险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278倍,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风险是未患病者的1.553倍和2.233倍;7)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不同水平的抑郁(63.17%),51.70%为轻度抑郁,10.23%为中度抑郁,1.24%为重度抑郁;患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抑郁水平高于未患病人群(P<0.05);患甲状腺疾病者的抑郁风险是未患病的1.429倍;8)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中下的占比为42.08%,工作能力优良的占比为57.92%;不同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婚姻状态、糖尿病、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工作能力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30岁以下、男性、初级及以下职称、研究生学历、未婚、牙科放射学、放射工龄小于5年、无甲状腺疾病和无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水平最好(P<0.05);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和其他放射工种工作能力中下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0.449倍、0.603倍、0.611倍和0.697倍,10~20年放射工龄和大于20年放射工龄的工作能力中下的风险分别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373倍和0.676倍;9)不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等级间的工作能力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职业紧张的放射人员工作能力低下的风险是无职业紧张者的1.855倍;轻度、中度和重度倦怠的医务放射人员工作能力低下的风险分别是无倦怠者的2.225倍、3.734倍和13.355倍;(10)不同干预组间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抑郁和工作能力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不同学历、工作岗位、放射工种和放射工龄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对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不同(P<0.05);工作场所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对缓解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抑郁和提高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有效,且以同时实施工作场所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职业紧张和抑郁水平、提高工作能力的效果最佳。结论:1)新疆地区的放射诊疗资源在服务区域面积和服务人口数量的分布均较不公平,整体以北疆在数量和结构上优于南疆为主要特点,其中乌鲁木齐市的放射医疗资源明显优于其他地州;放射诊断类设备在各地区之间的配置达到绝对公平,介入放射类设备在各地区之间的配置达到基本公平,核医学类和放射治疗类设备因费用、操作要求高,难以实现配置的相对公平;放射防护用品配置基本达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基本要求,但放射质量控制设备配置明显不足;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测指标基本达到国家职业病防治监测相关标准;2)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水平较高;工作岗位、放射工种、放射工龄和职业暴露敏感器官疾病和机能改变等因素均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有影响,工作岗位护士、放射工种诊断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放射工龄5年及以上、患甲状腺疾病和有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风险较高,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水平的加剧严重影响了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建议用人单位在持续做好职业健康监测的同时重视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等措施,缓解不良职业心理情绪,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3)工作场所的管理重点为放射场所防护性能、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电离辐射警示标识,职业健康教育的重点为放射防护基础知识、放射卫生监督工作及法规概述、各放射工种放射防护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需根据职业特点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地制定工作场所安全促进和职业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案有利于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

沈舞婷,范衍琼,马争[3](2020)在《某市223家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了解某市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现状,为有关部门加强放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促进放射诊疗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方法采用放射诊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频度调查记录表,收集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基本情况,并随机抽取部分机构设备进行检测。结果某市223家放射诊疗机构配有放射诊疗设备754台,放射工作人员1 754人,男女比例3∶1;日常放射诊疗工作以X射线诊断为主,设备数量、放射工作人员数和放射诊疗应用频次分别占总数的95%、78%、98.4%;全部机构均配置了防护用品,X射线诊断和介入放射学项目符合率分别为97%和94.1%;随机抽取的17家放射诊疗机构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为91.8%,放射防护检测合格率为98.4%;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均参加了放射防护培训、个人剂量监测及职业健康检查并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结论该市223家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现状总体良好,但设备种类、人员来源、放射防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王蕴一[4](2020)在《“医学身体”架构下的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建筑理论家比特瑞兹·克罗米娜所提出的“医学身体”概念。研究内容基于空间设计的角度出发,联系不同时代医学以及建筑学等方面对于“身体”概念的理解,探寻“医学身体”是如何通过医学发展与空间设计之间的结合逐步为身体提供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论文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不同时期对于身体的认识为基线,分析“身体-空间”关系的产生与演变,从中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发展,为接下来“医学身体”与空间之间关系的分析作铺垫。第二部分:以时间发展顺序为基线,分析不同医疗与身体状态下健康空间的理解与塑造,在不同类型空间设计与“医学身体”的结合中,对新时代下“医学身体”的发展进行展望。第三部分:以不同空间设计策略的运用为基线,通过实践案例的具体分析,从三个主要方面对“医学身体”架构下的空间设计策略进行展开论述。第四部分:将前三部分的研究成果付诸于实际的空间实践中,以三种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医学身体”类型为设计目标,设计相应三种不同类型的空间,用文字与图表分析来更好地印证课题的研究内容。

蒋鹄[5](2020)在《改良型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体检车的研制及其防护效果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照射已经成为最大的人工照射来源,大剂量的医疗照射会对人体产生各种的不良影响,因此针对医疗照射的防护措施极为重要。目前,DR体检车的放射防护已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穿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定期修缮屏蔽体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但大部分人防护意识不高,定期维修成本高且较为繁琐,故本课题研制新型的放射防护设施,其包括凹凸式防护门、附加X射线限束装置和剩余X射线吸收装置,并基于普通DR体检车进行放射防护设施改造,以达到更好的放射防护效果。研究目的对普通DR体检车放射防护设施进行优化改良,研制新型的DR体检车;对比检测普通DR体检和新型的DR体检车的防护性能指标,分析其放射防护效果。研究方法1.对比分析固定式DR机房与常规DR体检车中受检者非受检敏感部位的辐射水平。2.按照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理来设计新型DR体检车的防护设施,以铅板为主要材料来建造其防护设施。3.选取两辆车型为KLQ6906且均安装Polydoros RF型医用数字化X射线摄影设备的体检车,对其中一辆进行放射防护设施改造,改造后进行质量控制检测。4.在相同条件下,分别探讨凹凸式防护门与附加X射线限束装置和剩余X射线吸收装置的防护效果,并分析评价改良后的防护设施的整体防护效果。研究结果1.受检者非受检辐射敏感部位的辐射水平:DR体检车头部(35.7~41.3)mSv/h、性腺(33.3~40.3)mSv/h,固定式DR机房头部(19.2~24.8)mSv/h、性腺(24.2~27.0)mSv/h。2.新型放射防护设施包括凹凸式防护门、附加X射线限束装置和剩余X射线吸收装置。3.普通体检车和改良型体检车DR设备质量控制的各检测项目均符合国家标准。4.在相同的条件(120 kV、100 mA、500 ms、平板探测器正前放置有标准水模(散射体))下,凹凸式防护门的放射防护效果优于普通防护门。5.附加X射线限束装置和剩余X射线吸收装置能够有效降低车厢周围辐射剂量当量率。6.附加X射线限束装置和剩余X射线吸收装置能够减少受检者非受检部位接收的辐射,安装后距DR平板探测器上缘5 cm、10 cm、30 cm处辐射水平有效降低率分别为2.37%、8.07%、21.4%,距DR平板探测器下缘5 cm、10 cm、30 cm处有效降低率分别为0.34%、10.2%、24.4%7.经过对照实验,改良后的体检车周围剂量当量率远低于未改良的体检车,说明了凹凸式防护门与附加X射线限束装置和剩余X射线吸收装置放射防护效果良好。研究结论1.对比DR体检车与固定式DR机房的受检者非受检部位辐射水平,前者的杂散射线对受检者的辐射剂量贡献更高。2.研制新型防护设施:凹凸式防护门、附加X射线限束装置和剩余X射线吸收装置,并用其对体检车进行改良。能够提高体检车整体的防护效果,既降低了受检者非检部位的辐射水平,也降低了车厢外围的辐射,且能够改善摄影质量。

张璇[6](2019)在《几种心血管介入诊疗程序第一术者有效剂量评估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随着心血管介入诊疗病例数的增加,从事该诊疗程序的术者(尤其是第一术者)因工作量增加致其受照辐射剂量与风险也不断增高,因此,对受照剂量进行有效评估显得十分重要。然而,介入诊疗程序不同、辐射场分布不均且防护设备各异,这对评估其受照剂量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且现有的对该工作个人剂量评估方法仍在不断研究当中,因此,需进一步研究心血管介入诊疗程序中第一术者的有效剂量评估方法,这对其个人剂量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计算并利用仿真人体模型实验测量进行验证的方法,对几种心血管介入诊疗程序中第一术者的个人剂量当量和有效剂量进行研究,分析个人剂量当量与有效剂量的关系,以建立利用个人剂量当量估算有效剂量的方法,为开展个人剂量监测提供参考与技术支持。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如下:(1)现场调查获得几种常见的心血管介入诊疗程序中的各项参数:如管电压、投照体位等。(2)根据调查结果,在Geant4蒙特卡罗程序中构建心血管介入诊疗程序模拟计算模型;对第一术者的个人剂量当量Hp(10)与有效剂量进行计算,研究其随不同照射及防护条件的变化。(3)根据各种条件下的个人剂量当量Hp(10)和有效剂量计算值,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由个人剂量当量Hp(10)估算有效剂量的回归拟合模型,并依据辐射防护原则,得到适用于本研究条件下的第一术者佩带单个剂量计时与佩带两个剂量计时的最优估算公式(单双剂量计算法)。(4)在仿真模体上穿戴铅衣和铅围脖模拟第一术者,在模体内布放热释光探测器,铅衣内外不同部位布放个人剂量计,现场模拟一种心血管介入诊疗程序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有效剂量及不同部位处的个人剂量当量Hp(10)。(5)将蒙特卡罗建立的估算方法应用于实验测量的个人剂量当量Hp(10)中,与有效剂量进行比较实验研究;同条件下,蒙特卡罗模拟计算得到的个人剂量当量与现场模拟实验测量得到的值进行比较,以验证蒙特卡罗计算模型。研究结果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蒙特卡罗计算结果,在其他条件不变,采用不同投照体位照射时,相同佩带部位的个人剂量当量相差15%~340%(平均为145%),有效剂量相差48.1%~70.0%(平均为58.0%);佩戴铅围脖相对于未佩戴铅围脖时的有效剂量低1]5.3%~19.7%(平均17.9%);穿着0.50 mmPb铅衣相对于穿着0.35 mmPb铅衣时的有效剂量低2.17%~~17.5%(平均8.6%);穿着包裹分体式防护套裙相对于穿着包裹式防护围裙时的有效剂量相差-5.88%~~0.94%(平均-2.39%)。(2)在蒙特卡罗方法所模拟的64种情形下,有效剂量与铅衣内个人剂量当量的相关系数为0.817~~0.867(平均0.844);与铅衣外个人剂量当量的相关系数为0.936~0.986(平均0.967)。其中,未佩戴铅围脖时,铅衣外左胸处的剂量当量拟合得到的决定系数R2最大,为0.970;佩戴铅围脖时,铅衣外脖子中间处的剂量当量拟合得到的R2最大,为0.972。(3)当未佩戴铅围脖时,有效剂量可通过铅衣外脖子左侧与铅衣内右胸部的个人剂量计读数加权求得(R2=0.975);当佩戴铅围脖时,有效剂量可通过铅衣外脖子中间处与铅衣内右胸部的个人剂量计读数加权求得(R2=0.991)。(4)本研究建立了新的单双剂量计评估算法,为:E=0.03Hp(10)o.chest,l(无铅围脖)E=0.055Hp(10)o.collar,m(有铅围脖)E=1.6Hp(10)u.chest,r+0.025Hp(10)o,collar,l(无铅围脖)E=2.0Hp(10)u,chest,r+0.05Hp(10)o.collar,m(有铅围脖)(5)利用模体现场模拟测量得到,佩带在铅衣外脖子中间处、铅衣内右胸部个人剂量计的测得值分别为8.535 mSv与0.022 mSv,有效剂量为0.581 mSv。(6)相同条件下,蒙特卡罗计算得到各部位的Hp(10)与实际现场模拟测量得到的Hp(10)相差-17.9%~28.6%(平均为13.5%),且相对趋势上一致,即都在左腰处达到最大;根据本研究提出的公式,得到佩带单个与两个剂量计时的有效剂量分别为0.469和0.471 mSv,相对于实际测量得到的有效剂量的偏差分别为-1]9.2%和-18.9%,均在公式的最低相对偏差范围内。研究结论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根据本研究拟合结果,建立了适用于不同心血管介入诊疗程序的单双剂量计有效剂量评估方法。其中,双剂量计法比单剂量计法更能合理且准确评估第一术者的有效剂量。(2)将同条件下蒙特卡罗计算得到的值与现场实验测量的值进行比较,同时,对本研究提出的估算方法进行验证,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本研究通过蒙特卡罗计算与现场测量验证建立的评估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几种心血管介入诊疗程序中第一术者的有效剂量进行评估。本研究构建的蒙特卡罗计算模型整体上可以较好地预测介入诊疗程序中第一术者的受照剂量。此结果可为实际介入诊疗程序中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肖芳[7](2019)在《肿瘤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研究 ——以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空间组织是清晰梳理流线、合理规划布局和高效利用空间的关键,对于功能复杂、空间复合的医院建筑尤为重要。在当前肿瘤防治的严峻形势下,现有研究缺少对放射治疗科这个肿瘤治疗重点科室的关注,其特殊医疗工艺在建筑层面的表达需要进一步认识。从空间组织展开对放射治疗科的设计研究有助于在流线组织、布局规划与空间设计等方面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本文以肿瘤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的放射治疗科为研究主体,通过文献阅读、案例搜集和工程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基础资料。研究首先梳理了放射治疗科与空间组织相关的科室设置、科室规模、医疗技术、设备配置、建设标准等信息,建立了对研究主体的基本认识;随后分别从三个层级展开论述:在医院总体布局的层面分析了放射治疗科与医院其他功能单元的空间组织,将之归纳为独立式、半独立式和集中式三种形式;在科室功能分区的层面总结了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之间的布局模式,将之提炼为单廊式、双廊式和多通道式三种模式;在医疗功能房间的层面探讨了放射治疗科主要功能用房内部的空间组织,将之表现为易于理解的图示语言;最后以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项目阐述了上述研究内容的实际运用。本文系统性地展现了对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的研究,从真实案例中来并落实到实际项目中去,使研究与实践相互结合、相互印证,弥补了现有研究在这方面的缺失,所凝练的设计规律与设计策略可供未来医院放射治疗科的建设参考。全文共约55000余字,其中图片73幅,表格9幅。

孙洪瀑[8](2018)在《脊柱转移癌125I粒子肿瘤边缘布源近距离放疗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25I粒子是目前常用的组织间永久性植入近距离放疗的放射性粒子。由于其优良的放射物理优势,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将其用于脊柱转移癌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报道。目前,脊柱转移癌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在细节上尚存在一些疑问和困难:脊柱转移癌近距离治疗中,松质骨对粒子射线半价层的准确数据缺失;现有的布源方案源自软组织肿瘤近距离放疗模型,不适合脊柱转移癌的实际;放疗效率可进一步优化;治疗效率可进一步优化。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脊柱转移癌125I粒子肿瘤边缘布源近距离放疗模型。本论文围绕该模型完成理论、技术和实现验证,进行了不同密度松质骨125I粒子射线半价层检测、模型验证和实际检测、临床原理性验证、器械设计与辅助软件编撰。研究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不同骨密度的椎体松质骨125I粒子半价层的检测[目的]检测不同骨密度松质骨下125I粒子射线的半价层,建立骨密度-射线半价层关系函数方程。[方法]首先对获得的脊椎节段,定量CT(QCT)的骨密度(BMD)检测。然后,制备松质骨兴趣区(ROI)实验样本块,测量松质骨块厚度(D)。将TLD元件与125I粒子分别置于松质骨块的两侧1h。RGD3D型热释光剂量仪对照射后TLD元件的读数,根据剂量仪读数-照射剂量转换曲线函数,将仪器读数转换为照射剂量,作为125I籽源的剂量率(RDR)测量值(mGy/h)。渐次消减松质骨厚度,重复检测125I籽源RDR。最后,将(D,Ln RDR),并输入EXCEL建立表格,绘制D-Ln RDR离散图,TREND分析后获得D-Ln RDR关系直线方程函数和拟合指数R2,计算相应骨密度松质骨125I粒子射线半价层值(HVL)。进而,同样的分析方法,汇总不同骨密度下松质骨125I粒子射线半价层值,获得BMD-LnHVL关系直线方程函数和拟合指数R2。同样的方法,检测和计算椎体皮质骨、不同骨水泥配比对125I射线半价层。[结果]松质骨块D-Ln RDR呈线性关系,拟合指数R2大于0.9。经EXCEL线性分析,获得不同骨密度的椎体松质骨-125I粒子半价层关系线性方程,HVL=(324.59-BMD)/59.289),R2=0.8243。受限于皮质的厚度及设备的局限,无法完成对椎体皮质骨125I粒子半价层的检测。HVL骨水泥1:1=7.5826mm,HVL骨水泥3:2:1=5.374mm。[结论]椎体松质骨D-LnRDR呈现为负的线性关系,随着椎体松质骨厚度的增高,125I籽源的剂量率呈相应比率的线性下降;椎体松质骨BMD-LnHVL呈现负的线性关系,随着椎体松质骨密度的增高,125I籽源射线半价层呈线性下降;骨水泥对125O射线具有较强的阻隔/吸收效应。第二部分脊柱转移癌125I粒子肿瘤边缘分布近距离放疗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脊柱转移癌125I粒子肿瘤边缘布源近距离放疗模型,并进行理论验证。[方法]首先,建立脊柱转移癌125I粒子肿瘤边缘分布近距离放疗模型:在特定骨密度椎体松质骨部挖除部分骨质(模拟肿瘤溶骨性破坏区),将125I(单粒出厂活度=0.8mCi,校准活度=0.73 mCi,n=10,)以手工方式插入肿瘤溶骨性破坏区瘤壁边缘骨内,粒子间距=3*HLV,实际粒子间距≈7mm。瘤灶直径20mm,类圆形体,空腔以邻近肌肉组织填塞替代肿瘤瘤体。CT验证造模成功后,将TLD元件分置于椎体后缘、椎间孔、椎弓横突前、椎缘45°处、椎缘前方、瘤灶上方椎间盘、瘤灶中央。TLD元件的平面面向肿瘤瘤灶,与肿瘤边缘切向平行;瘤灶中央部TLD置于肌肉组织中央(瘤灶中央),检测各部位的放射剂量率及放射剂量。然后,完成模型相关指标的计算:处方剂量(Pd),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PD),最小周边剂量(mPD)、辐射剂量-体积密度、辐射剂量-表面积密度、照射区域内“冷点”辐射剂量计算与粒子间距的计算、近距离放疗效率计算。评价模型效果。[结果]按照实验要求成功完成转移癌125I粒子肿瘤边缘分布近距离放疗模型实体的建立。椎体后缘(皮质缺失状态)、椎间孔、椎弓横突前、椎缘45°处、椎缘前方、瘤灶上方椎间盘、瘤灶中央处125I位置籽源初始照射剂量率(cGy/h)分别为1.52、0.25、0.22、0.30、0.42、0.91、4.10,相应的6个半衰期照射剂量(cGy)分别为 3179.76、524.62、458.65、619.41、867.85、1895.76、10323.55。椎体后缘(皮质缺失状态)、椎间孔、椎弓横突前、椎缘45°处、椎缘前方、瘤灶上方椎间盘面剂量(cGy/cm2)分别为 19873.50、3278.91、2866.54、3871.33、5424.09、11848.52。按照125I粒子为点源简化模式计算:粒子植入点外1*HVL、1.5*HVL、2*HVL和3*HVL松质骨处的6个半衰期辐射剂量照射剂量Max(cGy)分别为 5300、4770、2650、1320。以粒子植入点外 1*HVL、1.5*HVL、2*HVL和3*HVL处为肿瘤照射边界计算,瘤区内照射体密度(cGy/cm3)为516.2、424.9、400.7、293.8,面密度(cGy/cm2)为 299.4、267.0、271.1、227.2。照射区域内“冷点”辐射剂量计算:植入间距=3*HVL和植入间距=2*HVL时,6个半衰期“冷点”辐射剂量最低509cGy、1022 cGy。[结论]实验检测脊柱转移癌125I粒子肿瘤边缘分布近距离放疗模型放射剂量分布,印证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剂量分布效果。通过理论计算,验证粒子植入间距Max=3*HVL,仍可以达到对肿瘤的杀伤效应,起到对肿瘤细胞拦阻的效果;脊柱转移癌125I粒子肿瘤边缘布源近距离放疗模型具有较高的放射效率和更好的适形特性:1、肿瘤-粒子空间分布的适形、辐射剂量-肿瘤的适形;2、肿瘤内部细胞活跃度-粒子照射剂量的适形,可实现125I辐射对肿瘤杀伤/杀灭、控制肿瘤进展、拦截浸润体进展的作用。第三部分同轴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并125I植入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目的]原理性验证同轴穿刺-粒子植入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并125I植入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的可能性及效果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脊柱转移癌患者88例,男45例,女43例,年龄29-79岁,中位年龄56岁。采用DSA引导下完成PVP(n=30)、PVPI手术(n=58)。其中PVPI手术病例中,采用可控性粒子肿瘤边缘分布技术实施手术病例28例。术后进行照射物理指标评价、影像学评价、VAS疼痛评分、生存率(术后生存时间,计算术后6m、12m及24m生存率)。绘制患者生存数据的Kaplan-Meier曲线。统计学分析术前与术后疼痛情况的VAS评分。[结果]对5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125I粒子植入并骨水泥成形手术。每例患者植入粒子10-30枚,中位植入数22枚。粒子总活度范围6.4-20.4mCi,肿瘤周边匹配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为 90~140Gy。脊髓剂量 ≤40 Gy,其他危及器官的剂量<25 Gy。复诊在院随访65人,电话随访23人。随访时间6-24个月。79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包括:肿瘤进展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及其他疾病。影像学检查显示粒子呈离散样分布于肿瘤边缘、瘤灶内及骨水泥体边缘处。分布效果良好。粒子分布偏量值max≈1.8cm。术后72h后,患者顽固性疼痛较术前明显缓解,VAS评分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m、12m及24m生存率分别为92%、40.8%、10.2%。[结论]1、经预弯处理后,单针经椎弓根穿刺布源可实现TPS要求下的可控性粒子布源;2、相对于多针穿刺布源技术,单针穿刺具有相对优势;3、在脊柱转移癌PVPI手术,粒子布源的位置可相对集中于骨水泥分布区域外肿瘤边缘部及肿瘤边缘-瘤灶周围骨区域,以增加放射效率。第四部分125I籽源脊柱肿瘤边缘植入辅助操作器械及软件系统研制[目的]设计器械,实现单通道同轴穿刺下步进式多锥面边缘粒子植入,实现脊柱转移癌125I粒子肿瘤边缘布源近距离放疗模型要求,并设计和编撰与该植入模式向配套的植入辅助软件,有利于术中监测和评价近距离放疗效果。[方法]改造现有的PVP针具,设计和制造配套的进深-导向套筒、角度盘,在模拟肿瘤溶骨性破坏的人体椎体上完成单通道同轴穿刺下步进式多锥面边缘粒子植入,实现脊柱转移癌125I粒子肿瘤边缘布源近距离放疗。同时,编撰操作辅助软件将肿瘤自身空间坐标体系和检测—监测坐标体系归于同一个体系,基于空间几何定位和三角函数计算,即可确定植入籽源的数量、粒子植入路径和立体空间坐标。植入籽源后,可在没有靶区组织图像的情况下即可验证籽源植入的完成质量,即时分析实际植入的籽源在靶区中的空间分布是否能够达到治疗要求。[结果]器械设计制(改)造达到预期效果,单通道同轴穿刺下步进式多锥面边缘粒子植入。编撰软件可实现术中即时监测和评估作用,可提高操作效率。第五部分IL6在125I粒子引起放射性脊髓炎中的作用[目的]评价IL6在放射性脊髓炎中的作用,寻找可行的干预处理方法。[方法]临床筛选5例放射性脊髓炎疑似病例,检测外周血及脑脊液中IL6水平。通过RT-PCR检测、Western blot检测、BCA法蛋白定量、免疫组化等试验方法检测大鼠RM模型脊髓组织中IL-6的水平、NT和iNOS的变化;观察应用IL6抗体、PERK干扰剂、iNOS抑制剂氨基胍后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脑脊液(CSF)中IL-6水平同总NO水平明显呈现正相关。IL-6参与125I诱导的放射性脊髓细胞死亡。IL-6能够调控ROS相关因子,并激活PERK信号通路。干扰PERK后同样能够降低RM诱导的脊髓神经细胞凋亡,并降低NT和iNOS的表达水平。通过ELISA检测了IL6的分泌水平,amin也能够明显抑制125I诱导的IL6的分泌。[结论]通过对125I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筛查后发现IL6的水平明显增高,且同NO水平呈正相关,拮抗IL6和iNOS后,能够显着降低125I造成的脊髓神经细胞的死亡情况;进一步对机制研究发现IL6能够增加NT和iNOS的表达水平,同时激活PERK-eIF2 α信号通路,沉默该通路上的PERK,能够减弱125I造成的脊髓神经细胞的死亡情况,同时能够降低NT和iNOS的水平;在125I大鼠模型的体内实验显示iNOS抑制剂氨基胍能够明显降低125I诱导的炎症反应,并降低了 IL6水平。脊柱转移癌125I粒子肿瘤边缘布源近距离放疗模型可借助本器械采用单通道同轴穿刺下步进式多锥面边缘粒子植入实现。辅助软件系统可有效地完成术中检测与即时评价功能。不同于软组织肿瘤的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模式,骨肿瘤近距离放疗须有其自有的特点,尤其是在脊柱转移癌的治疗中,这些特点需要加以重视:1、瘤灶及其周边范围内组织类型复杂,尤其是骨组织对射线的阻隔/吸收效应需要更多的重视;2、脊柱区集中分布有对放射线高敏感的器官及组织,在提高放射治疗效率的同时,需要高度重视以避免严重的附带损伤;3、由于缺乏高效的监视-引导设备,如何实现术中实时监测和即时评价,是提高手术效率并降低误差的关键。本研究有助于解决上述困难。

武旁旁,杨晶,娄冬华,吴刚,陆兴展,徐淑海[9](2018)在《徐州市2013-2015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和掌握徐州市放射诊疗水平和发展趋势,为合理配置放射诊疗资源及放射诊疗的监管提供科学依据,促进放射诊疗的合理发展。方法以徐州市所有放射诊疗机构为调查对象,采用信访方式对全市放射诊疗机构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放射诊疗机构314家,2013-2015年徐州市放射诊疗设备和放射工作人员总数均不断增加,但每台设备占放射工作人员无明显变化,设备区域分布不均;徐州市医疗照射总频次呈上升趋势,其中核医学治疗增长最快。一级及其他医疗机构X射线诊断频次最多,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临床核医学的照射主要集中于三级医疗机构。结论徐州市放射诊疗资源在逐年增加,区域范围内资源分配不均,医疗照射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但是放射诊疗总体水平远低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控制放射诊疗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受照射剂量,做好医疗照射防护工作,是当前放射卫生监督的主要任务。

乔明哲[10](2017)在《现代医院影像中心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以来,面对传统健康观念和医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使用更新的、更科学的、更直观的诊断措施,即医学影像诊断,来辅助治疗个人病症。现代医学影像中心逐渐发展成为保证医院正常运转的核心科室。由于现代医院设计理念的转变和数字化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中心的诊疗操作方式和建筑空间布局正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本文根据专业医疗设备公司所提供的资料,和医院影像中心实地调研中所反映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分析两个方面对影像中心展开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历程;影像中心的概念、管理设置要求和设计原则;规模确定的方法、布局形式和与周边空间的关系;内部空间的流线组织模式、剖面设计方法、人性化设计措施,以及防辐射设计要求、机电要求、承重和运输要求、环境要求、装修材料选择要求等相关专业设计介绍。通过以上研究,归纳出现代医院影像中心空间设计的规划布局方法、流线组织形式、基本尺度、人性化设计措施和特殊空间其他详细设计要求。这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和核心。论文撰写中用到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纵深分类法、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行为研究法、沟通调查法和实例分析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本论文开展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影像中心的五种单元组织形式、功能分区、流线组织、空间尺度、医学影像设备防辐射措施及相关专业设置要求等。本文关于影像中心建筑设计的研究和探索,希望能够对相关建筑设计人员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和启示,对完善和发展影像中心建筑设计理论有所裨益。

二、介入治疗的X射线防护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介入治疗的X射线防护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具有非均整模式的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放射防护设计与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LA设备
    1.2 机房布局及屏蔽厚度
    1.3 屏蔽计算方法
        1.3.1 屏蔽墙体计算
        1.3.2 入口防护门屏蔽计算
    1.4 检测设备及方法
2 结果
    2.1 加速器机房外表面辐射剂量率水平
    2.2 加速器机房改造方案
    2.3 改造后加速器机房外表面辐射剂量率水平
3 讨论
    3.1 加速器机房外表面辐射剂量率水平
    3.2 加速器机房的中子防护
4 结论

(2)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放射诊疗资源及职业卫生现况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现况调查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干预及效果评价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内容与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放射诊疗工作者职业健康调查问卷
综述 低剂量暴露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及健康管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4)“医学身体”架构下的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身体-空间”概念的基础解读
    第一节 初识身体-古典建筑空间
        一、《建筑十书》与“维特鲁威人”
        二、理论的延续与革新
    第二节 回归身体-现象学空间
        一、失根后的诗意栖居
        二、知觉中的身体语言
    第三节 重解身体-隐喻空间
        一、身体政治与权利空间
        二、流动身体与游牧空间
        三、暴力身体与事件空间
    第四节 异化身体-多维结合空间
        一、由外至内——义肢化
        二、科技入侵——机械化
        三、虚实交换——媒体化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医学身体”的演进研究
    第一节 健康与建筑:从维特鲁威到病房综合征
        一、锻炼体系建筑空间
        二、神经麻醉建筑空间
        三、饮食失调建筑空间
        四、自然疗法建筑空间
    第二节 疾病的隐喻:疗养院
        一、“最弱位置的人”
        二、看不见的秩序
        三、疾病诗学的反讽
        四、来自建筑的治愈
    第三节 X光线:隐私的窥视
        一、一种新的透明度
        二、一个特殊的屏幕
        三、建立新的视觉领域
        四、来自玻璃房的恐怖
    第四节 “心”的关怀:治愈性的寄托
        一、“受伤”的身体
        二、治愈的空间
        三、“身体-空间”的新探索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医学身体”架构下的空间设计策略
    第一节 “身体-空间”的关系延异
        一、从恐慌到富足
        二、从治疗到关怀
    第二节 “健康机器”的运转踪迹
        一、步行城市:健康的鼓励
        二、无障碍设施:可触的义肢
        三、垂直花园:城市的绿肺
        四、社区体系:年龄的融合
    第三节 “医学身体”架构下的空间设计策略
        一、空间设计的氛围营造:温暖
        二、空间设计的形式包容:开放
        三、空间设计的医学呈现:关怀
    第四节 “心”的交互基础架构
        一、去标签式的评判
        二、“心”的空间治疗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医学身体”的空间实验性设计
    第一节 实验目的——拯救现代“受伤”的身体
        一、发现/身体威胁
        二、医治/环境塑造
        三、解毒/创伤愈合
    第二节 实验性设计一:《流动中的治愈》
        一、环绕/接触
        二、追踪/关怀
        三、流离/自由
    第三节 实验性设计二:《疲惫的“流浪者”》
        一、开放/呼唤
        二、错动/漫步
        三、漂泊/追寻
    第四节 实验性设计三:《陷阱》
        一、迷阵/未知
        二、错综/差异
        三、上下/悦动
    本章小结
结语
    第一节 当代建筑中“医学身体”研究的意义与启示
    第二节 “医学身体”架构下空间设计的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5)改良型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体检车的研制及其防护效果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部分 新型DR体检车的研制
    一、固定式DR机房与常规体检车厢辐射剂量比较
    二、体检车基本情况
    三、改良型DR体检车设计思路
    四、改良型DR体检车的组成
    五、体检车放射防护设施优化改造设计
    六、改良型DR体检车与普通DR体检车的比较
第二部分 改良型DR体检车防护效果调查与分析
    一、仪器
    二、车载式DR的质量控制检测
    三、DR体检车的放射防护检测
    四、实验结果
讨论
    一、车载式DR质量控制
    二、凹凸式防护门的防护效果
    三、附加X射线限束装置和剩余X射线吸收装置的防护效果
    四、改良的放射防护设施的效果
    五、后续研究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车载式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系统放射防护研究进展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几种心血管介入诊疗程序第一术者有效剂量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评价指标
        1.2.2 算法研究方法
        1.2.3 评价算法
        1.2.4 影响算法评估差异的因素
        1.2.5 文献调研总结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现场调查及蒙特卡罗方法程序计算
    2.1 现场调查
        2.1.1 调查地点及例数
        2.1.2 调查内容
        2.1.3 调查结果
    2.2 蒙特卡罗方法及程序介绍
    2.3 蒙特卡罗模型几何体搭建
        2.3.1 源项的构建
        2.3.2 诊疗床及影像接收器
        2.3.3 可计算人体模型
        2.3.4 个人剂量计
    2.4 蒙特卡罗物理参数及条件设置
        2.4.1 物理参数设置
        2.4.2 能谱设置
        2.4.3 视野设置
        2.4.4 动脉入路设置
        2.4.5 投照方位设置
        2.4.6 防护设备
        2.4.7 模拟计算的各参数变化
    2.5 剂量计算
        2.5.1 器官剂量
        2.5.2 当量剂量
        2.5.3 有效剂量
        2.5.4 剂量当量
    2.6 有效剂量评估
        2.6.1 单剂量计法
        2.6.2 双剂量计法
        2.6.3 与4种单双剂量计算法之间的比较
第三章 现场仿真人体模型测量
    3.1 现场仿真人体模型模拟法
    3.2 热释光原理
    3.3 主要测量仪器设备
    3.4 实验步骤
        3.4.1 热释光探测器及剂量计的准备
        3.4.2 热释光探测器及剂量计的布放
        3.4.3 仿真人体模型实验
    3.5 测量计算
    3.6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7 质量控制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4.1 蒙特卡罗计算结果
        4.1.1 个人剂量当量
        4.1.2 器官剂量
        4.1.3 有效剂量
        4.1.4 有效剂量评估
        4.1.5 讨论
    4.2 现场仿真人体模型测量
        4.2.1 有效剂量
        4.2.2 个人剂量当量
        4.2.3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4.2.4 讨论
    4.3 对蒙特卡罗计算结果的验证
        4.3.1 个人剂量当量
        4.3.2 算法评估
        4.3.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7)肿瘤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研究 ——以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
        1.2.1 大型综合医院
        1.2.2 肿瘤专科医院
        1.2.3 放射治疗科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总结
    1.4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
        1.5.3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放射治疗科在医院中的空间组织
    2.1 医院的功能分区
        2.1.1 大型综合医院
        2.1.2 肿瘤专科医院
    2.2 基于总体布局的放射治疗科相关流线组织
        2.2.1 病患流线
        2.2.2 医务人员流线
        2.2.3 洁净物品流线
        2.2.4 污染物品流线
    2.3 放射治疗科与医院其他功能单元的空间组织
        2.3.1 独立式
        2.3.2 半独立式
        2.3.3 集中式
        2.3.4 不同空间组织形式的对比
    2.4 医院建设模式对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形式的影响
        2.4.1 新建
        2.4.2 改扩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之间的空间组织
    3.1 放射治疗科的功能分区
    3.2 放射治疗科的流线组织
        3.2.1 病患流线
        3.2.2 医务人员流线
        3.2.3 洁净物品流线
        3.2.4 污染物品流线
    3.3 放射治疗科的布局模式
        3.3.1 单廊式
        3.3.2 双廊式
        3.3.3 多通道式
        3.3.4 不同布局模式的对比
    3.4 设备进场的预留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内部的空间组织
    4.1 候诊区的空间组织
        4.1.1 一次候诊
        4.1.2 二次候诊
    4.2 诊疗区的空间组织
        4.2.1 直线加速器治疗
        4.2.2 钴60 治疗
        4.2.3 后装治疗
        4.2.4 γ刀治疗
        4.2.5 质子治疗
        4.2.6 重离子治疗
        4.2.7 模拟定位室
        4.2.8 诊室
    4.3 医务办公区的空间组织
    4.4 后勤辅助区的空间组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项目实践——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设计
    5.1 项目概况
    5.2 放射治疗科简介
    5.3 放射治疗科在医院中的空间组织
        5.3.1 改扩建对医院总体布局的再组织
        5.3.2 放射治疗科在医院中的空间组织
    5.4 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之间的空间组织
        5.4.1 布局方式
        5.4.2 流线组织
    5.5 放射治疗科各功能区内部的空间组织
        5.5.1 候诊区
        5.5.2 诊疗区
        5.5.3 医务办公区
        5.5.4 后勤辅助区
    5.6 实践项目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图表目录
    附录B:论文涉及的医院案例目录
    附录C: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项目部分图纸
作者简介

(8)脊柱转移癌125I粒子肿瘤边缘布源近距离放疗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不同骨密度的椎体松质骨~(125)I粒子半价层的检测
    材料和仪器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脊柱转移癌~(125)I粒子肿瘤边缘分布近距离放疗模型的建立
    实验材料和仪器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同轴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并~(125)I植入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癌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125)I籽源脊柱肿瘤边缘植入治疗辅助操作系统的研制
    一、~(125)I籽源脊柱肿瘤边缘植入治疗的器械研制
    二、肿瘤边缘一粒子空间定位仿真系统软件的研制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IL6在~(125)I粒子引起放射性脊髓炎中的作用实验研究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材料和仪器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徐州市2013-2015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1.4 质量控制
2 结果
    2.1 徐州市放射诊疗设备区域分布及变化
    2.2 徐州市2013-2015年放射工作人员变化及分布
    2.3 2013-2015年徐州市不同放射诊疗项目照射频次变化
    2.4 徐州市2013-2015年不同等级医疗机构X射线诊断变化及分布
    2.5 徐州市2013-2015年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放射治疗变化及分布
    2.6 徐州市2013-2015年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介入治疗变化及分布
    2.7 徐州市2013-2015年临床核医学诊疗频次
    2.8 徐州市2013-2015年每千人口医疗照射水平变化
3 讨论

(10)现代医院影像中心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1 医学模式改变和多学科综合
        1.1.2 医疗设备更新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医疗影像中心的发展概况
    2.1 医学影像学
        2.1.1 医学影像学发展历程
        2.1.2 医学影像学发展新趋势
        2.1.3 介入放射学发展和介入治疗学科兴起
    2.2 影像中心
        2.2.1 影像中心的概念
        2.2.2 影像中心的管理建设要求
        2.2.3 影像中心的设计原则
    2.3 本章小结
3 医疗影像中心建筑空间设计
    3.1 影像中心规模、布局形式和位置选择
        3.1.1 影像中心规模要求
        3.1.2 影像中心布局形式
        3.1.3 影像中心位置选择
    3.2 影像中心功能分区
    3.3 影像中心的流线组织形式
        3.3.1 中廊式
        3.3.2 双廊式
        3.3.3 三廊式
        3.3.4 多通道板块式
        3.3.5 四种单元组织形式的对比
    3.4 影像中心的剖面设计
    3.5 影像中心的人性化设计
        3.5.1 公共区域人性化设计策略
        3.5.2 影像中心人性化设计策略
    3.6 本章小结
4 医疗影像中心建筑空间单体设计
    4.1 影像中心空间构成及特点
    4.2 病人走廊及候诊区
        4.2.1 候诊区
        4.2.2 患者更衣间
        4.2.3 患者卫生间
    4.3 医生走廊及医辅区
    4.4 诊断医疗区
        4.4.1 设备数量确定
        4.4.2 X线机设备要求和布局示意
        4.4.3 DR设备要求和布局示意
        4.4.4 数字胃肠机设备要求和布局示意
        4.4.5 CT设备要求和布局示意
        4.4.6 MR设备要求和布局示意
        4.4.7 DSA设备要求和布局示意
        4.4.8 影像设备空间尺寸要求总结
        4.4.9 控制室(廊)要求
    4.5 本章小结
5 医疗影像中心的核心技术问题研究
    5.1 影像中心防辐射要求
        5.1.1 设备管理角度
        5.1.2 人员管理角度
        5.1.3 建筑设计角度
    5.2 影像中心装修设计要求
        5.2.1 墙地面及吊顶要求
        5.2.2 影像中心装修材料要求
    5.3 影像中心电力设计要求
        5.3.1 影像中心网络要求
        5.3.2 影像中心电源要求
        5.3.3 影像中心照明要求
    5.4 本章小结
6 医疗影像中心实际工程案例
    6.1 青海省藏区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
        6.1.1 项目概况
        6.1.2 影像中心的位置和规模
        6.1.3 影像中心的功能分区和房间组成
        6.1.4 影像中心的流线分析
        6.1.5 影像中心的人性化考虑
        6.1.6 影像中心的装修设计
        6.1.7 影像中心的暖通设计
        6.1.8 影像中心的电气设计
        6.1.9 影像中心的网络设计
    6.2 户县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项目
        6.2.1 项目概况
        6.2.2 影像中心的位置和规模
        6.2.3 影像中心的功能分区和房间组成
        6.2.4 影像中心的流线分析
        6.2.5 影像中心的人性化考虑
        6.2.6 影像中心的装修设计
    6.3 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建设项目
        6.3.1 项目概况
        6.3.2 影像中心的位置和规模
        6.3.3 影像中心的功能分区和房间组成
        6.3.4 影像中心的流线分析
        6.3.5 影像中心的人性化考虑
        6.3.6 影像中心的装修设计
    6.4 西安市人民医院建设项目
        6.4.1 项目概况
        6.4.2 影像中心的位置和规模
        6.4.3 影像中心的功能分区和房间组成
        6.4.4 影像中心的流线分析
        6.4.5 影像中心的装修设计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四、介入治疗的X射线防护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具有非均整模式的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放射防护设计与效果分析[J]. 董硕,张文龙,白玫,殷旭君,张秋杭,徐建堃,吴航. 中国医学装备, 2021(10)
  • [2]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D]. 张哲.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某市223家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现状分析[J]. 沈舞婷,范衍琼,马争. 中国辐射卫生, 2020(04)
  • [4]“医学身体”架构下的空间设计研究[D]. 王蕴一.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5]改良型医用数字X射线摄影(DR)体检车的研制及其防护效果调查与分析[D]. 蒋鹄. 苏州大学, 2020(02)
  • [6]几种心血管介入诊疗程序第一术者有效剂量评估方法研究[D]. 张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9(10)
  • [7]肿瘤专科医院和大型综合医院放射治疗科空间组织研究 ——以江苏省肿瘤医院改扩建为例[D]. 肖芳. 东南大学, 2019(06)
  • [8]脊柱转移癌125I粒子肿瘤边缘布源近距离放疗模型研究[D]. 孙洪瀑. 昆明医科大学, 2018(05)
  • [9]徐州市2013-2015年医疗照射水平调查分析[J]. 武旁旁,杨晶,娄冬华,吴刚,陆兴展,徐淑海. 中国辐射卫生, 2018(01)
  • [10]现代医院影像中心建筑设计研究[D]. 乔明哲.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X线防护在介入治疗中的转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