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平面设计作品

马青平面设计作品

一、马庆平面设计作品(论文文献综述)

孙赵洁[1](2021)在《基于可持续时尚理念的模块化女装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淑惠[2](2021)在《内蒙古普通本科院校通识课程育人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刘苗苗[3](2021)在《《纽约时报》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生产策略与规范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纽约时报》“The Upshot”板块中的日常数据新闻可视化进行研究,从新闻常规的视角分析了可视化生产策略和专业规范。其中生产策略包括视觉呈现策略、交互设计策略和技术应用策略;专业规范包括客观性规范、透明性规范和清晰度规范。在视觉呈现方面,本文发现“The Upshot”板块的日常数据新闻可视化生产体现出一些偏好,并着重分析了时间线和地图的呈现策略。"The Upshot"板块的数据新闻可视化偏好使用常见的、简单的图表;特定议题偏好使用特定的图表类型;创新的定制可视化常以坐标轴为基础,较为保守;配色简单,遵循设计领域普遍的配色规律。时间线和地图,是“The Upshot”板块数据新闻可视化中进行时间叙事和空间叙事的两种主要策略。时间通常作为图表中的横轴或第三个变量,对应静态和动态两种形式,其中折线图已成为比较历时数据的常规手段。时间线通过凸显时间段内的数据变化趋势突出新闻价值,通过时间跨度和粒度的选择,可改变趋势,甚至隐藏某些数据。标出时间点上的异常值也是提升新闻价值的一种常见方式,包括最近时间点和过去时间点,前者强调时新性,后者将过去和现在建立联系。地图使得空间本身就构成新闻,提升了地理位置的优先级。地图强化了联系,突出了新闻的接近性,有助于体现部分数据对社会整体的影响力及人文关怀。使用权威、朴素两种风格的地图已成为地图设计的常规,配色也是地图中常用的修辞技巧,设计者可利用颜色实现某些意图。在交互设计方面,本文根据从简单到复杂四种交互操作方式,提出了“The Upshot”板块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交互功能:显示或强调、滚动呈现、探索数据、个人数据呈现,并分析了其中的程序修辞技巧。鼠标悬浮时显示或强调数据成为交互设计的一种常规,往往含有“默认视图”的程序修辞技巧。滚动呈现的交互实现了图像主导下的线性阅读,导致了交互的幻象,通过“固定顺序”的程序修辞框定了用户的思维,潜移默化传递观点。探索数据的交互可分为解释数据的程序和可视化的数据库两种,并通过“固定比较”“过滤”等技巧进行修辞;此类交互可能重视数据间的相关关系,忽视因果关系,应结合个体故事、新闻现场和原因等因素,体现报道的深度和温度。个人数据呈现的交互允许用户输入或选择个人数据,提供个性化的结果,实现了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的连接,是数据新闻关注宏大数据中的个体、体现人文主义观念的一种方式;但此类交互也可能只是一种“信息输入与反馈”的程序修辞技巧,以机械的程序完成对复杂现实和个体的抽象,反而可能难以兼顾个性化需求,甚至对用户造成误导,实质上的人文关怀仍然缺位。在技术应用方面,本文统计了“The Upshot”板块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制作方式,分为三类:第一类是AI转HTML工具,第二类是高度封装的可视化工具,第三类是使用原生代码、专业级地图工具或可视化库D3。前两类可视为入门级工具,降低了技术的门槛,在可视化制作中应用普遍,占比超半数;第三类具有一定的专业门槛,应用也较普遍,既保证了生产的个性化、丰富性,也提高了效率。模板文件、敏捷开发模式的应用节省了可视化制作的时间。但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中也存在问题:一方面,可视化工具中的模板可能忽视新闻的专业性,数据记者需在设计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尊重事实,避免盲目使用、过度依赖数据和工具;另一方面,在大量使用原生代码、算法的情况下,记者与开发人员合作过程中也存在把关人权力的转移,数据记者应对数据和程序原理知情,在技术应用中贯穿人文观念和社会责任。在客观性方面,本文分析了“The Upshot”板块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反常规设计、注释说明以及数据完整性说明。反常规设计并不常见,可能扭曲数据,根据个案分析,发现存在坐标轴不从零开始、未均匀划分横纵坐标轴的刻度两个问题。半数可视化在标题中、标题下会使用文本对数据规律、要点进行概括,或者点出图像中的异常,可能隐含记者观点。对所用数据的完整性加以说明,对选择性地使用或隐瞒某些数据进行澄清,可增强操作层面的客观性。数据完整性属于数据语境的一部分,“The Upshot”板块的数据完整性说明并未形成常规。在透明性方面,本文分析了“The Upshot”板块数据新闻可视化的数据来源交代情况、数据分析方法的说明以及提升透明性的其它方式。交代数据来源已经成为一种常规,但整体上可追溯性不强。交代清楚的占比不足三成,近半数交代模糊。理想的数据源交代应既给出数据源链接,又提供可下载文档。数据分析方法直接影响可视化效果,但仅有少数给出了数据分析方法说明,详细程度各不相同,未形成统一的规范。越是复杂的数据分析,越应给出方法说明,但受制于日常新闻生产的快节奏要求,难以实现。此外,“NYTOpen”博客、《纽约时报》的GitHub账号以及Jupyter Notebook编程等平台和工具,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可视化的透明性。在清晰度方面,本文分析了“The Upshot”板块数据新闻可视化的视觉表现力、各类文本说明以及信息复杂度。从精确性、可辨性、可分离性、视觉突出四方面考察了视觉通道的表现力,分别发现了不够规范的个别案例。提供文本说明已成为“The Upshot”板块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常规操作,包括对读图方式的说明、对数据范围或意义的说明,可视化中的文本说明能够通过多模态的互补提高清晰度。本文还通过变量数和配色数之和量化了可视化的信息复杂度,发现在信息复杂度上形成了常规,近九成复杂度适中。综上,本文从视觉呈现、交互设计和技术应用三方面总结了《纽约时报》“The Upshot”板块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生产策略,发现一些常规策略在数据新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客观性、透明性和清晰度三方面考察了专业规范情况并给出了应然的标准,认为“The Upshot”板块的数据新闻可视化遵循了一定的专业规范,但也不乏失范操作,细致、统一的专业规范标准还未形成。

丁俊[4](2021)在《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文中指出1930年代是上海家庭迅速拥抱现代文明的时期,对此时期家装设计历史的梳理有助于认识当时的社会物质文化与生活状态。本文聚焦于1930年代的上海家装设计,从纸媒入手,展开关于其如何走向现代的路径研究。首先,梳理相关历史文献,了解纸媒是如何传播和表述现代家装设计内容的;其次,以图像和文本分析的方式探讨当时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与模式;再次,基于不同层面的具体个案,归纳具有现代特征的家装设计之实践与推广方式;随后,从技术和材料方面寻找支撑现代家装设计的保障因素;最后,讨论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历史意义。通过史料挖掘和分析发现,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有赖于媒介建构、观念引导、实践与推广、技术和材料保障几方面的共同作用。第一,上海纸媒影响了人们对于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解。一方面,上海报刊频繁关注流行时尚,并转载欧美和刊登本地新式的家装设计图像,形成家装设计实践的案例参考;另一方面,上海报刊登载大量文本,提供了家装设计实践的观念引领和知识支撑。第二,人们普遍推崇面向现代生活的家装设计理念与模式。人们将家庭进化视为民族进化的基石,并在此基础上提倡“美术化”、“简约化”、“经济化”的新式生活理念,以及从“繁复美”转化为“单纯美”的设计美学观;在表现模式上,人们认为装饰样式的革新、空间功能的完善和物理环境的改进是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具体表现;为此,大量支撑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知识获得了传播。第三,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还在于多维度的实践与推广。文章从作为消费者的精英阶层、连接消费与生产的家装展览会、开展家装设计的实践者三个维度出发,选取多个具体个案进行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上海城市精英家庭呈现出引领潮流的装饰风尚;家装展览会以“模范样板”引导了装饰动向;中西设计师和业余实践者基于自身背景展现了多元设计手法。第四,文章探讨了实现家装设计现代性的技术和材料保障。其中,以新式里弄住宅、城市公寓、花园洋房为代表的居住建筑为功能化的家庭布置提供了基础。以电镀“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以简洁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电为家庭美化提供了保障。还有品类多样的室内建材和卫浴设备使得开展家装设计具备了基础条件。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发生具有多重历史意义。一方面,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实现是以多维度实践与推广为核心的系统化要素交替出现,并共同推进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历史比较的视野中,文章认为其意义在于从理性化、整体性与合理化设计方面推进了“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此外,从新生活方式、室内秩序和室内形式方面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吴蕊[5](2021)在《“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万溪冲景观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社会资源与空间资源分配不均,出现人口膨胀、大气污染、交通拥堵、生活节奏过快等现实问题,使城市居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日益增长。在此时代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应时而生,它作为新型农业发展模式,突出特征是农业,而并非纯旅游业。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具备观赏功能和休闲旅游功能,有文化价值的综合体。是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产业模式更新的可持续发展新途径。呈贡万溪冲地处呈贡新城东南方向,门户紧接高校片区,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凭借万亩梨花当选为昆明市十佳传奇小镇。但由于缺少整体规划和设计,特色产业链融合发展不足,产品质量层次不齐,梨文化品牌价值凸显不够,村庄整体发展陷入瓶颈,深受季节性经济困扰。尽管社区已有大量游客往来,但从旅游业发展中受益的农户非常有限。本文基于田园综合体相关概念及设计策略,以万溪冲村为对象,运用可持续发展、产业融合等理念,参考国内外优秀实际案例,总结可借鉴之处应用与本设计中。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类比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梳理出万溪冲资源现状及设计定位。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成果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坚持以人为本、保护性开发、多产业融合三大原则,将万溪冲分为四个功能分区,分别为入口展示区、现代农业区、田园居住区和游览观光区。以农业为基础,延伸和融合创意、科技、加工、旅游、餐饮、住宿、娱乐、艺术、文化、商贸等第二、三产业共同发展。完成了对万溪冲生态的修复与重塑、文化的挖掘与提升、风貌的还原与打造,同时也丰富了旅游空间的游览体验,完善了村庄的服务配套,改变了万溪冲传统林业现状,为后续相似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实践起到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张涛[6](2020)在《形式美法则在商业摄影创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数字图像广泛传播的今天,商业宣传对图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商业摄影深度参与了品牌的营销与商业形象的构建。形式美法则总结了大众对于美的认识规律,在视觉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它的应用能够帮助艺术作品符合大多数受众的视觉习惯,使艺术作品能够受到更多观者的认可和肯定。商业摄影作为一种对于品牌和商品宣传推广的商业行为,对作品的传播能力和大众接受能力就有着极高的要求。将形式美法则运用与商业摄影作品的创作中,就可以使商业摄影作品更加符合大众审美,从而发挥商业摄影应具备的商业性特质。本文旨在认识及了解形式美法则的基础上,结合商业摄影的特性与创作手段,归纳商业摄影创作中所涉及到的形式美法则,并灵活将其应用于商业摄影的创作中。首先,对形式美法则与商业摄影进行宏观的理论概述,并研究形式美法则在其他艺术领域中的应用。其次,结合具体的商业摄影作品分析其中形式美法则的艺术表现,并通过《形·制》系列作品的创作对形式美法则的实际应用进行解析,在作品创作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何敏[7](2020)在《垂直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商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纽带,商业建筑作为其重要的载体,需要跟上时代的需求,但当前大型商业建筑却面临发展得瓶颈。从城市角度,许多高度开发的城市,其中心地段的土地储备已捉襟见肘。从商业活动角度,如今的商场无论空间还是业态都同质化严重,不能满足新时代下消费升级的体验感和新鲜度。近些年,在建筑师的思考与探索下,逐渐出现了适应高密度城市需求的新型建筑——垂直型商业建筑,它既满足了消费者对创新商业空间的期待,也符合了城市运营者集约式开发的诉求。基于垂直型商业建筑的前瞻性以及学界对其研究和经验总结较为空白。本文选定这作为研究方向,结合从商业设计理论、案例研究、以及过往商业实践经验的分析下,找出垂直型商业的特点,并系统地研究其在公共空间,尤其是公共交通和公共活动空间的空间逻辑和设计方式。具体分以下几步探讨:第一部分是背景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先以现代商业建筑的发展背景和研究理论为基础,结合东亚地区经济文化以及城市发展,分析垂直型商业的组成特性。并以香港地区为主,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地区为辅,进行实地调研。第二部分是对垂直商业公共空间中重要的公共交通和公共活动空间进行探索并加以归纳总结:笔者结合对过往商业的实践经验,较为系统的解析垂直型商业建筑在公共交通和公共活动的空间逻辑和设计手法。第三部分是将第二部分得出得设计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展现这些理论在结合基地实况和项目需求的情况下,如何一步步推导并产生具有垂直型属性的商业综合体,形成创新的空间形态。基于上述分析和实践得出:第一,垂直型商业会是高密度城市的发展方向。第二,判断垂直型商业的两个特性,既七层及以上和垂直主导。第三,垂直型公共交通空间的组织发生变化,并影响价值判断。第四,公共活动空间垂直化后创造出新的空间序列,与城市产生互动。五、垂直型商业具有的空间优势与社会价值。期望上诉结论能给日后的理论研究者、建筑设计者、城市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帮助。并展望垂直型商业对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思路。

张浩杰[8](2020)在《文化消费视角下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产业迎来新的变化,大量的文化建筑得以建造,文化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消费也面临转型升级,人们从物质消费转向更高层次文化消费,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凭自身的优势成为重要的文化消费场所,为适应时代的转变做出新的尝试,但受到传统经营理念和设计的惯性思维影响,博物馆的设计重点和焦点依旧在展览空间,而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作为博物馆的附属空间存在。文化消费的影响导致博物馆观众数量呈增长趋势,观众们来博物馆目的越发多样,不仅是欣赏展品,更多的是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文化消费与活动体验,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成为博物馆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文化消费影响博物馆的功能和经营理念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承担了文化宣传、社会交往等功能,但是我国的博物馆设计忽略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重要性,造成观众们在博物馆的文化消费和活动体验不佳,所以对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重视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对文化消费视角下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相关的术语概念进行解释说明,同时对涉及到的各种理论展开分析和归纳总结。其次对博物馆的起源发展进行了梳理,对博物馆活动空间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归纳总结出我国博物馆非展览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接下来对本文要研究的范围进行界定,将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进行分类,并辅以案例进行拓展分析,并在文化消费的背景下对博物馆的文化优势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总结出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设计理念。最后分别从博物馆的文化功能以及作为文化场所特性在非展览活动空间的重要性展开设计研究并提出适应的设计策略;同时也尊重文化消费强调的体验特征,从不同角度对发生在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体验类型、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提出对应的设计策略,最后从城市、博物馆和观众三个层面分析了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补偿性的设计研究。本文对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设计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引起人们对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重视。

约翰(Yoan Chris Stephen BANTSIMBAS)[9](2020)在《刚果(布)公路路线技术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筑社会经济的主要力量。公路运输对于刚果(布)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路线形一旦确定就很难做出改变,并且公路的线形还决定着汽车行驶安全以及车辆通行质量的高低。建成之后,公路的经济价值、舒适性、安全水平取决于公路在设计阶段线形设计的优劣。公路的运行质量和交通安全取决于设计过程中路线指标参数的选择以及设计方法。在设计公路时,不仅要对公路的建设条件作出充分的考虑,还要对国情、理念等众多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要不断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吸纳新的理念和思路,改变设计观念。在设计刚果(布)公路时要保证设计的灵活性,避免盲目和生硬的套用规范,迫切需要建立满足刚果国情,将安全作为核心,将功能作为导向的技术标准体系。论文介绍并分析了刚果(布)的国情,包括刚果(布)的自然地理条件、环境保护及土地政策、公路交通特征以及公路建设投融资政策等方面;在公路等级设计工作中可从法国方面吸取相关经验。利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中法美公路的设计理念、功能、设计控制参数、平面设计指标、横断面设计指标及纵断面设计指标等方面规定的优缺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对比分析。对于交通量计算和交通量等级划分的方式,可参考中国设计规范,因为中国的公路设计车辆折算方法对于刚果(布)而言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直线长度指标刚果(布)可参考中国的方法,即以设计速度为依据;圆曲线方面及缓和曲线的设计,考虑到平面线形在较大程度影响驾驶安全性的特点,建议参考中国经验。对于纵坡指标的选择,考虑到项目成本状况,以较大纵坡值为宜,其特点在于可有效减少工程量,此处可借鉴美国绿皮书;另一方面,在纵坡坡长和竖曲线选取这两个方面刚果(布)可以借鉴中国在纵坡方面的经验;在平纵配合这一方面,应从中国和法国的经验中吸取教训。对于横断面和中央分隔带两部分,刚果(布)可从中法两国吸取经验;对路拱的设计,法国在此方面的经验对于刚果(布)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允许适当增加路拱线数量,以确保公路排水效果;对于超高的设计,建议参考中国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刚果(布)的国情分析以及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刚果(布)公路路线技术指标体系并一个简单的设计实例。

谷元元[10](2020)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人社部印发的《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办学规模适合市场需求,专业结构适应产业发展,校企融合贯穿办学过程,教学改革实现工学结合”。而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标准不清晰、教学内容更新慢的现象,这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要通过教学改革和建设符合职业标准课程的方式,来提高和完善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在德国逐步形成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方法,它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要求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教师则成为学习的引导者与辅导者。这种教育模式符合我国对中等职业学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基于此,笔者以中职学校设计专业为例,探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中的应用,这对优化中等职业学校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对比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探讨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和研究思路,为后续研究打好基础。第二部分介绍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的理论支撑。第三部分是对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中进行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课程分析以及教学分析。第四部分是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包括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原则、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设计要素。第五部分是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中的实践研究,包括《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实验、具体实施以及教学实践结果。第六部分是总结与反思,总结了本次研究的工作,反思了本次研究的不足。经过本次教学实验,验证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在《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也为笔者下一步研究提供了有利参考。

二、马庆平面设计作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马庆平面设计作品(论文提纲范文)

(3)《纽约时报》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生产策略与规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生产策略研究
        二、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专业规范研究
    第三节 研究对象及问题
    第四节 概念界定
    第五节 理论视角
    第六节 研究方法
        一、抽样方法
        二、类目建构及编码说明
        三、编码及信度检验
第二章 《纽约时报》数据新闻可视化的视觉呈现策略
    第一节 数据新闻可视化的视觉形式偏好
        一、类型普通: 以传统图表为主
        二、议题制约: 报道议题与图表类型的相关性
        三、创新保守: 坐标轴式的定制可视化
        四、配色简单: 目的导向的配色方案
    第二节 数据新闻可视化中的时间呈现
        一、时间线: 作为横轴或第三个变量
        二、时间段: 变化趋势的呈现
        三、时间点: 异常值的呈现
    第三节 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空间呈现
        一、空间的凸显: 地理位置的优先级提升
        二、地图的价值: 接近性的兼顾
        三、风格及配色: 擅用视觉修辞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纽约时报》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交互设计策略
    第一节 提示或强调的交互设计
        一、提示数据: 锚定或接递
        二、强调数据: 提供默认视图
    第二节 滚动呈现的交互设计
        一、图像主导的线性阅读
        二、固定顺序的交互幻象
    第三节 探索数据的交互设计
        一、解释或探索数据
        二、固定比较与过滤
    第四节 个性化呈现的交互设计
        一、宏观和微观视角的连接
        二、信息输入与反馈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纽约时报》数据新闻可视化的技术应用策略
    第一节 可视化工具提高日常新闻生产效率
        一、入门级工具降低技术门槛
        二、专业级技术中广泛使用模板文件
    第二节 可视化技术应用中的问题分析
        一、可视化工具中的模板忽视新闻专业性
        二、传统记者的把关人权力转移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纽约时报》数据新闻可视化的专业规范
    第一节 数据新闻可视化的客观性
        一、反常规设计扭曲数据
        二、注释说明隐含记者观点
        三、数据完整性说明缺失
        四、对客观性规范的评价
    第二节 数据新闻可视化的透明性
        一、数据来源可追溯性低
        二、数据分析方法的说明未统一
        三、平台和技术提升透明性
        四、对透明性规范的评价
    第三节 数据新闻可视化的清晰度
        一、视觉通道表现力的问题
        二、文本说明实现多模态互补
        三、信息复杂度适中
        四、对清晰度规范的评价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闼及答辩情况表

(4)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问题和意义
        1.1.1 研究问题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界定
        1.2.1 家装设计的核心概念分析
        1.2.2 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界定
        1.2.3 对1930 年代的时间界定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内关于室内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1.3.2 国外关于家庭装饰现代性的研究
        1.3.3 上海近代设计史研究的基本情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架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架构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作为主要传播途径和载体的1930 年代上海纸媒
    2.1 报道家装设计的纸媒概貌
        2.1.1 中文报刊频开专栏
        2.1.2 英文报纸长期报道
        2.1.3 其它纸媒偶有涉及
    2.2 纸媒对家装设计现代性的传播
        2.2.1 内容传播集中于1930 年代
        2.2.2 现代家装内容的国际化传播
        2.2.3 内容传播推进现代家装设计
    2.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述
        2.3.1 涉及时间概念的描述
        2.3.2 对于装饰样式的界定
        2.3.3 多主题词的混合使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理念和模式
    3.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基本理念
        3.1.1 推崇进化论思想
        3.1.2 倡导新家庭生活
        3.1.3 提倡新设计美学
    3.2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的表现模式
        3.2.1 室内空间装饰样式的革新
        3.2.2 室内空间生活功能的完善
        3.2.3 室内空间物理环境的改进
    3.3 纸媒中家装设计现代性知识组构
        3.3.1 现代性家装设计风格的认识
        3.3.2 现代性家装设计要素的组成
        3.3.3 现代性家装设计的图纸表达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具有现代性特征的家装设计实践与推广方式
    4.1 精英家庭的时尚引领
        4.1.1 以电影明星群体家装设计为亮点
        4.1.2 以文化和工商名人群体家装设计为主体
        4.1.3 以其它中产人群家装设计为底色
    4.2 家装设计展览会的社会推广
        4.2.1 “国货展览会”之“模范家庭”布置
        4.2.2 “改良家庭展览会”及样板房布置
        4.2.3 样子间及百货店等商业展示活动
    4.3 家装设计者的多元探索
        4.3.1 本土设计师接轨国际设计风格
        4.3.2 西方设计师带入国际设计经验
        4.3.3 业余设计者尝试家庭美化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现代性家装设计实现的技术和材料保障
    5.1 新式居住功能模式的兴起与运用
        5.1.1 城市中新式居住建筑的兴起
        5.1.2 建筑革新提供的功能化空间
        5.1.3 水电气入户改善了家庭环境
    5.2 新奇家居生活用品的配置
        5.2.1 以“克罗咪”工艺为标志的现代家具
        5.2.2 以简洁化样式为特征的软装陈设
        5.2.3 以流线型产品为特色的家用电器
    5.3 新颖室内建材卫浴的运用
        5.3.1 墙面饰材以花纸运用较广泛
        5.3.2 地面饰材流行花砖和马赛克
        5.3.3 卫浴设备倾向成套进口产品
    本章小结
第六章 1930 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实现的历史意义
    6.1 上海家装设计现代性发生的系统要素
        6.1.1 从大众纸媒到生活实践的复杂系统
        6.1.2 多维度实践与推广是系统核心要素
        6.1.3 家装设计之现代性实现的上海路径
    6.2 全面推动“上海设计”的现代性进程
        6.2.1 注重生活实效的理性化设计
        6.2.2 关注系统要素的整体性设计
        6.2.3 尊重技术条件的合理化设计
    6.3 丰富了“海派”风格美学的内涵
        6.3.1 新生活方式之美
        6.3.2 新室内秩序之美
        6.3.3 新室内形式之美
    本章小结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5)“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万溪冲景观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1.3 项目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程
        1.2.1 国外研究进程
        1.2.2 国内研究进程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实地调查法
        1.5.3 类比分析法
        1.5.4 问卷调查法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础理念探究与实践案例借鉴
    2.1 相关理念
        2.1.1 可持续发展
        2.1.2 产业融合
    2.2 田园综合体概念与模式组成
        2.2.1 田园综合体概念
        2.2.2 田园综合体组成
    2.3 田园综合体选址原则与设计策略
        2.3.1 田园综合体选址原则
        2.3.2 田园综合体设计策略
    2.4 国内外案例借鉴
        2.4.1 主题明确型——日本Mokumoku农场
        2.4.2 立体架构型——美国弗雷斯诺农业旅游区
        2.4.3 综合文旅型——江苏省无锡田园东方
        2.4.4 价值提升型——安徽省肥西县官亭林海
        2.4.5 对比分析总结
    2.5 本章总结
第三章 万溪冲景观项目基础分析
    3.1 项目概况
        3.1.1 上位规划
        3.1.2 项目基础情况
    3.2 自然条件分析
        3.2.1 地理区位分析
        3.2.2 气候分析
        3.2.3 GIS分析
        3.2.4 周边环境分析
        3.2.5 交通分析
        3.2.6 公共空间分析
        3.2.7 建筑现状分析
        3.2.8 植物分析
        3.2.9 日照分析
        3.2.10 土壤分析
    3.3 人文条件分析
        3.3.1 历史沿革
        3.3.2 人群结构分析
        3.3.3 乡村情感分析
        3.3.4 产业发展分析
        3.3.5 旅游资源分析
        3.3.6 习俗文化分析
        3.3.7 客源分析
    3.4 Swot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万溪冲景观规划设计
    4.1 设计依据
        4.1.1 法律法规
        4.1.2 标准规范
        4.1.3 区域发文
    4.2 设计概念
        4.2.1 项目思考
        4.2.2 设计定位
        4.2.3 设计理念
        4.2.4 设计策略
        4.2.5 设计原则
    4.3 总体规划
        4.3.1 总平面图
        4.3.2 功能分区
        4.3.3 道路规划
        4.3.4 竖向规划
        4.3.5 视线分析
        4.3.6 排水规划
        4.3.7 植物规划
        4.3.8 旅游六大要素
        4.3.9 经济技术指标
    4.4 分区设计
        4.4.1 入口观光区
        4.4.2 现代农业区
        4.4.3 田园居住区
        4.4.4 游览观光区
    4.5 专项设计
        4.5.1 景观细节设计
        4.5.2 活动策划
        4.5.3 铺装设计
        4.5.4 生态设计
        4.5.5 产业升级与引导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万溪冲田园综合体问卷调查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形式美法则在商业摄影创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形式美法则与商业摄影概述
    2.1 形式美法则概述
        2.1.1 形式美法则的概念
        2.1.2 形式美法则在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2.2 商业摄影概述
        2.2.1 商业摄影的概念
        2.2.2 商业摄影的分类
        2.2.3 商业摄影的特点
    2.3 形式美法则对商业摄影的影响
第3章 形式美法则在商业摄影作品中的表达
    3.1 变化与统一——商业摄影中的格调塑造
    3.2 调和与对比——商业摄影中的色彩关系
    3.3 对称与均衡——商业摄影中的画面布局
    3.4 节奏与韵律——商业摄影中的光影运用
    3.5 联想与想象——商业摄影中的意境表达
第4章 形式美法则在毕业创作中的实践运用
    4.1 《形·制》系列作品创作过程解析
        4.1.1 拍摄主题选择与前期准备
        4.1.2 拍摄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4.1.3 后期调整与修饰
    4.2 《形·制》系列作品视觉表现力解析
        4.2.1 变化与统一在《粉饰》中的运用与表达
        4.2.2 调和与对比在《隐遁》中的运用与表达
        4.2.3 对称与均衡在《繁星》中的运用与表达
        4.2.4 节奏与韵律在《幻象》中的运用与表达
        4.2.5 联想与想象在《境象》中的运用与表达
第5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插图注释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件

(7)垂直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缘起
    1.2 现代商业建筑
        1.2.1 百货商场
        1.2.2 购物中心
    1.3 垂直型商业及其公共空间界定
        1.3.1 垂直型商业及其公共空间的界定
    1.4 相关研究现状
        1.4.1 商业建筑的研究
        1.4.2 国内商业建筑的理论研究现状
        1.4.3 垂直型商业建筑的研究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 研究方法及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第2章 垂直商业的发展趋势
    2.1 商业建筑发展
        2.1.1 现代商业起源
        2.1.2 百货商场的发展现状
        2.1.3 购物中心的发展现状
    2.2 东亚地区的商业建筑特性
        2.2.1 东亚城市发展现状
        2.2.2 东亚经济文化特性
        2.2.3 东亚商业建筑发展趋势
        2.2.4 公共建筑垂直化及功能复合化
    2.3 垂直型商业案例浅析
        2.3.1 粤港澳垂直商业建筑
        2.3.2 日本垂直商业建筑
        2.3.3 东南亚垂直商业建筑
        2.3.4 实践中垂直型商业的地域性
    2.4 小结
第3章 垂直型公共交通空间设计
    3.1 外部交通连接
        3.1.1 与城市的连接关系
        3.1.2 多首层设计
        3.1.3 人行入口设计及人流导入
        3.1.4 车行组织及停车策略
    3.2 内部交通组织
        3.2.1 垂直动线设计
        3.2.2 水平动线组织
        3.2.3 核心空间组合设计
    3.3 垂直型交通对业态的影响
        3.3.1 主要业态设置
        3.3.2 垂直化的商业价值判断
        3.3.3 垂直型业态布局特点
        3.3.4 个性主题化的业态定位
        3.3.5 互动式体验的业态思维
    3.4 小结
第4章 垂直型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4.1 室内核心中庭的设计
        4.1.1 核心中庭的空间形式
        4.1.2 核心中庭的设计特点
        4.1.3 室内室外化的中庭设计
    4.2 室外空中花园的营造
        4.2.1 高层空中花园的优势
        4.2.2 高层空中花园的形式
        4.2.3 空中复合式主力店
    4.3 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
        4.3.1 与城市街道的关系——体量模糊化
        4.3.2 与城市形象的关系——融入城市景观与天际线
        4.3.3 与城市景观的关系——利用城市及自然景观
        4.3.4 与城市公众的关系——社会性功能的复合
    4.4 小结
第5章 理想化的探索——湖贝垂直购物中心
    5.1 项目背景
    5.2 垂直化理念置入规划
    5.3 垂直化商业流线组织与业态策略
        5.3.1 平面流线组织
        5.3.2 垂直动线策略
        5.3.3 核心空间组合及剖面设计
        5.3.4 垂直型业态策略
    5.4 公共活动空间垂直化设计
        5.4.1 垂直街区-文化传承
        5.4.2 垂直公园-绿化空中延展
        5.4.3 垂直城市-与城市不同标高的互动与对话
    5.5 小结与反思
第6章 实践下的垂直型商业设计——贵阳朝阳剧场
    6.1 项目背景
    6.2 垂直化概念产生
    6.3 垂直型交通空间及业态设计
        6.3.1 内部交通设计
        6.3.2 业态布置策略
    6.4 垂直型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6.4.1 主题特色的商业空间设置
        6.4.2 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参与项目

(8)文化消费视角下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缘起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缘起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化消费与博物馆设计基本理论概述
    2.1 需求层次论
    2.2 文化消费相关理论
        2.2.1 文化消费含义
        2.2.2 文化消费的特征
        2.2.3 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
    2.3 文化消费主体和客体的需求特征
        2.3.1 文化消费主体需求特征
        2.3.2 文化消费客体的文化特征
    2.4 博物馆设计相关理论
        2.4.1 环境心理学
        2.4.2 知觉现象学
        2.4.3 行为—场景理论
        2.4.4 交往与空间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文化消费与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关联
    3.1 博物馆功能演变历程
        3.1.1 博物馆的起源发展
        3.1.2 博物馆观众特征
        3.1.3 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概念界定
    3.2 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解析
        3.2.1 博物馆外部活动空间
        3.2.2 博物馆室内活动空间
        3.2.3 博物馆具有活动功能的“灰空间”
    3.3 文化消费与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互动
        3.3.1 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价值
        3.3.2 文化消费对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影响
        3.3.3 文化消费视角下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价值更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作为文化场所的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设计
    4.1 文化消费视角下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文化场所地位
    4.2 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文化特征
        4.2.1 地域性文化特征
        4.2.2 传承性文化特征
        4.2.3 娱乐性文化特征
    4.3 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体现文化场所功能设计策略
        4.3.1 增加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文化场所认同感
        4.3.2 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文化特征表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体验诉求下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设计
    5.1 文化消费视角下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体验诉求
    5.2 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体验活动
        5.2.1 观众的空间知觉体验
        5.2.2 作为消费对象的空间体验
        5.2.3 活动的互动体验
    5.3 影响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体验的要素分析
        5.3.1 空间静态体验要素
        5.3.2 空间动态体验要素
        5.3.3 空间对观众行为的影响要素
    5.4 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满足观众体验诉求设计策略
        5.4.1 激发观众的空间知觉体验
        5.4.2 创造多义的空间消费体验
        5.4.3 提升观众的活动互动体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满足补偿功能的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设计
    6.1 文化消费视角下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补偿功能
    6.2 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的补偿功能
        6.2.1 补充城市活动空间
        6.2.2 提升博物馆空间品质
        6.2.3 丰富观众的体验
    6.3 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发挥补偿功能的设计策略
        6.3.1 与城市空间融合的博物馆非展览功能外部活动空间
        6.3.2 提升博物馆品质的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
        6.3.3 提升观众体验的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致谢

(9)刚果(布)公路路线技术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中国研究的现状
        1.2.2 法国研究的现状
        1.2.3 美国研究的现状
        1.2.4 刚果(布)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刚果(布)国情分析
    2.1 刚果(布)的自然地理条件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形地貌
        2.1.3 气象水文
        2.1.4 地质构造
        2.1.5 刚果(布)资源开发情况
    2.2 刚果(布)道路建设项目投融资政策
        2.2.1 投资主管部门及相关法规
        2.2.2 投资行业规定
        2.2.3 投资融资政策
        2.2.4 刚果(布)公路项目投融资
    2.3 刚果(布)环境保护政策及土地政策
        2.3.1 刚果(布)环境保护政策
        2.3.2 刚果(布)土地政策
    2.4 刚果(布)道路交通特征
        2.4.1 刚果(布)交通发展现状
        2.4.2 公路网现状
        2.4.3 车辆交通特性
        2.4.4 交通量
    2.5 刚果(布)道路交通安全特征
        2.5.1 非洲道路交通安全现状
        2.5.2 刚果(布)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2.5.3 公路交通事故的因素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法美公路基本规定对比研究
    3.1 中法美公路分类和等级
        3.1.1 中国公路分类和等级
        3.1.2 法国公路类型与等级
        3.1.3 美国公路类型与等级
        3.1.4 中法美指标对比分析
    3.2 设计车辆
        3.2.1 中国设计车辆
        3.2.2 法国设计车辆
        3.2.3 美国设计车辆
        3.2.4 中法美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3.3 交通量
        3.3.1 中国交通量计算
        3.3.2 法国交通量计算
        3.3.3 美国交通量计算
        3.3.4 中法美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3.4 设计速度
        3.4.1 中国公路设计速度
        3.4.2 法国公路设计速度
        3.4.3 美国公路设计速度
        3.4.4 中法美相关指标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法美线形几何技术指标对比研究
    4.1 中法美平面设计指标
        4.1.1 线形要素之一直线
        4.1.2 圆曲线
        4.1.3 缓和曲线
    4.2 中法美纵断面设计指标
        4.2.1 纵断面几何特性
        4.2.2 纵坡
        4.2.3 竖曲线
        4.2.4 平纵组合
    4.3 中法美横断面设计指标
        4.3.1 横断面组成及类型
        4.3.2 路拱横坡
    4.4 中法美超高指标对比
        4.4.1 中国规范中关于超高的规定
        4.4.2 法国规范关于超高的算法和规定
        4.4.3 美国相关指标
        4.4.4 中法公路超高规范的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建立刚果(布)公路路线技术指标体系研究
    5.1 刚果(布)公路类型与等级
        5.1.1 公路类型的选择
        5.1.2 公路等级的选择
    5.2 刚果(布)公路的基本规定
        5.2.1 设计车辆
        5.2.2 交通量的计算
        5.2.3 设计速度的选择
    5.3 刚果(布)公路总体设计与选线
        5.3.1 总体设计
        5.3.2 选线
    5.4 刚果(布)公路线形几何技术指标
        5.4.1 平面线形指标
        5.4.2 纵断面设计指标
        5.4.3 横断面设计指标
        5.4.4 超高设计指标
    5.5 刚果(布)公路设计的其他因素
        5.5.1 线形与排水的配合
        5.5.2 线形与桥隧的配合
        5.5.3 线形与环境,资源的协调
        5.5.4 路线交叉
    5.6 设计实例
        5.6.1 公路基本特性
        5.6.2 平面设计
        5.6.3 纵断面设计
        5.6.4 横断面设计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行动导向”教学法国外研究现状
        1.2.2 “行动导向”教学法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第2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概念
    2.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2.2.1 心理学关于学习动机理论
        2.2.2 能力本位教学理论
        2.2.3 合作学习理论
        2.2.4 建构主义理论
        2.2.5 多元智能理论
第3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3.1 中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3.1.1 学生现状分析
        3.1.2 课程设置方面
        3.1.3 教学方面
    3.2 可行性分析
        3.2.1 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3.2.2 学生学习特性的必需
        3.2.3 优化课程的必要性
第4章 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教学设计
    4.1 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4.1.1 教学目标层次化
        4.1.2 教学内容情景化
        4.1.3 教学方法项目化
        4.1.4 教学过程实践化
        4.1.5 教学评价多元化
    4.2 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4.2.1 以课程培养目标为根本
        4.2.2 以课程设置为指引
        4.2.3 以工作任务为核心
    4.3 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教学设计要素
        4.3.1 教学对象分析
        4.3.2 确立教学目标
        4.3.3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
        4.3.4 教学方法和课堂组织形式
        4.3.5 教学资源的运用
        4.3.6 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4.3.7 教学流程构建
第5章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中的实践
    5.1 《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的实验教学
        5.1.1 实验目的、对象与内容
        5.1.2 实验时间和步骤
    5.2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课程单元中的具体实施
        5.2.1 教案信息概况
        5.2.2 教学实施过程
        5.2.3 教学反思
    5.3 教学实践结果
        5.3.1 知识模块水平测试结果
        5.3.2 访谈调查结果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一 :关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的访谈
附录二 :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三 :项目任务书
附录四 :小组分工表
附录五 :作品评价表
附录六 :访谈提纲

四、马庆平面设计作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可持续时尚理念的模块化女装设计研究[D]. 孙赵洁. 东华大学, 2021
  • [2]内蒙古普通本科院校通识课程育人现状及对策研究[D]. 李淑惠.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 2021
  • [3]《纽约时报》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生产策略与规范研究[D]. 刘苗苗. 山东大学, 2021
  • [4]1930年代上海家装设计的现代性路径研究[D]. 丁俊. 江南大学, 2021(01)
  • [5]“田园综合体”模式下的万溪冲景观设计[D]. 吴蕊.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6]形式美法则在商业摄影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 张涛.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7]垂直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何敏. 华侨大学, 2020(01)
  • [8]文化消费视角下博物馆非展览功能活动空间设计研究[D]. 张浩杰. 湖南大学, 2020(12)
  • [9]刚果(布)公路路线技术指标体系研究[D]. 约翰(Yoan Chris Stephen BANTSIMBAS). 长安大学, 2020(06)
  • [10]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Photoshop平面设计》中的应用[D]. 谷元元.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马青平面设计作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