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远程脚本增强 Web 应用程序

使用远程脚本增强 Web 应用程序

一、应用Remote Scrip增强Web应用程序(论文文献综述)

张向向[1](2021)在《分布式机电系统远程监测与管理平台设计及实现》文中认为大型设备的研发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分布式机电系统的发展,但大型分布式机电设备为生产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多地域分布设备状态监测、设备管理、数据储存与处理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大型工业生产中的分布式机电设备存在分散性、监测节点多元化、设备管理复杂化等特点,在分布式网络化智能监控中,每个独立运行的机电设备即是一个边缘节点,位于边缘节点的设备数据信息是对分布式机电设备进行高效监测与管理的重点所在。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嵌入式边缘节点开发的融合虚拟仪器技术的分布式机电系统远程监测与管理平台设计方案,开发了网络化的远程分布式机电设备监测及边缘节点管理平台,该系统可对处于不同地域的机电设备进行远程监测与设备信息的管理。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分析分布式机电系统的信号特点,设计数据采集系统,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并采用嵌入式FPGA开发和数据传输技术完成边缘节点信号的可靠、高速采集及传输等功能。(2)为提高边缘节点数据分析的效率,利用一阶差分法有效剔除原始采样信号的奇异点,随之对信号进行最优变分模态分解(OVMD),然后采用相关性分析判定各模态与原始信号的相关程度,从而准确获取真实运行信号与噪声源信号,实现机电系统边缘节点的信号预处理功能,以提高分布式机电系统边缘节点对本地数据的过滤、分析的效率及其准确性。(3)结合System Link技术实现信号的远程传输,完成在远程终端的信号监测,设计远程监测方案,在远程系统终端实现对边缘节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测与高效管理,采用远程软件驱动等部署技术实现对远程设备的统一管理与升级。为分布式系统海量运行数据的存储、挖掘、云端计算与应用奠定基础,为故障诊断等技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4)为了验证所设计平台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实验室三台机电设备作为平台监测与管理对象,使用本文技术验证设计结果。实验表明,本文所设计实现的监测平台能够可靠地采集到设备运行数据,经所开发的边缘节点预处理技术实现边缘节点信号的提取与重构,通过终端服务器能够良好地监测远程设备运行状态,实现高效的分布式设备软硬件管理。该实验平台的设计具有可靠性及可扩展性,为分布式系统海量运行数据的存储、挖掘、云端计算与应用奠定基础,为故障诊断等技术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为之后课题组平台设计的开发及健康监测、故障诊断奠定坚实的基础。

张晋熙[2](2021)在《GF-2卫星城市典型地物样本库构建与实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城市典型地物要素是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基础地理信息,可以为城市土地利用调查、城市精细化管理、空间规划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目前,深度学习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筑物、道路等地物要素的提取,其中,输入卷积网络模型用以训练的地物要素样本则是决定基于深度学习的信息提取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国产高分卫星的迅速发展为基于高分影像的地物要素的提取提供了更多可用的数据资源。针对目前基于国产GF-2卫星城市典型地物要素样本数据集缺乏的现状,本文设计了专门服务于住建行业的城市典型地物的分类体系,包括建筑物、道路、绿地、水体和桥梁5类。并基于GF-2影像的可识别特征,对城市建筑物进行了二级细类的划分,为建筑物从特征分类转换为功能用地类型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可实施的样本采集方案及建库流程,借助于Arc Py实现样本的自动入库。为了更好的管理和利用样本数据集,本文基于B/S开发架构,结合Geo Server和Open Layers等开源工具开发了城市典型地物样本库可视化管理平台,实现全国20个城市405个公里格网样本数据的集中管理。本文所构建的大体量、高灵活性的样本库将有助于卷积神经网络训练出高精度的典型地物要素的分割结果。

梁启森[3](2021)在《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压铸模具大型化是我国压铸行业发展新态势,受限于高昂的制造成本和维护费用,高效完善的压铸模具运行维护系统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伴随着“中国制造2025”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深度推进,压铸企业纷纷着力于数字化转型。压铸模具作为压铸企业生产的关键设备,大部分企业仍缺乏有效的运行维护技术方案。本文针对压铸模具运行维护需求,结合压铸生产工艺特点,设计开发了一套基于B/S架构的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实现压铸模具运动副自动维护、状态数据远程监测和模具信息远程管理的功能。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设计并实现了压铸模具运动副集中润滑系统。根据压铸模具运动特点,以PLC为核心,接入各类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实现了压铸模具运动件的受力检测装置及自动润滑系统。设计了HMI触摸屏,提供现场即时数据展示和控制调试的终端界面,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维护模具运动副。(2)提出压铸模具Web端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利用DTU模块实现上下位机通信,搭建了压铸模具运维管理系统的云端数据库,采用前后端分离的架构,实现了Web端运维管理平台,为模具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种远程、异地监测模具状态,管理模具信息的云端平台。(3)开展系统功能现场实验测试。将本系统安装在相关模具上,在压铸车间连续压铸生产,测试了系统的基本功能。本系统可实现有效的自动润滑效果,远程运维平台可实现状态参数的远程展示及其他模具信息管理功能,达到系统开发要求。

苗旺元[4](2021)在《基于Landsat影像的文山州三七种植区遥感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七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材,也是云南省优先发展的高原特色农产品之一。及时掌握三七种植情况,对评估和指导当地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机器学习、图像处理、软件工程、遥感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区域长时序三七种植区监测成为可能。当前农作物遥感监测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小麦、水稻等常见农作物,缺乏关于三七种植区的遥感监测的研究。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由于时序长、高分辨率的优点成为了农作物遥感监测的主要数据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顾及山体阴影的三七种植区遥感信息提取。首先,筛选出云量少的2019、2015、2010、2005、2000、1995和1990年Landsat影像,为消除山体阴影的影响,试验了回归校正法、C校正、SCS+C校正、VECA校正和阴影补偿法的山体阴影修复效果;其次,通过影像数据构建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地形特征和缨帽变换特征,通过J-M距离法进行特征优选;然后,试验对比随机森林、CART决策树、支持向量机三种分类方法提取结果,选择最优结果提取不同年份三七种植区。研究结果表明:回归校正法能够较好的恢复遥感影像中山体阴影区域的亮度值;经过J-M距离选择后的特征组合具有更高的样本可分性;通过随机森林分类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各年遥感影像分类结果的总体精度都在0.91以上,Kappa系数都在0.86以上。(2)三七种植区时空变化监测与驱动力分析。统计分析了文山州三七种植区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其在海拔、坡度和坡向上的变化趋势,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动态度的方法对三七种植区分布信息进行变化监测;然后通过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文山州三七种植区的变化做驱动力分析。研究发现:2019、2015、2010、2005、2000、1995、1990年文山州三七种植区的面积分别为279.185km2、283.266 km2、40.32 km2、12.036 km2、27.171 km2、17.854 km2、14.533km2;三七种植区主要分布在文山州的丘北县、砚山县和文山市;1990-2019年,文山州三七种植区主要种植在海拔700-1900米、坡度小于25的区域,并且有向中低海拔、北坡和西坡区域扩张的趋势;1990-2019年,文山州三七种植区的面积总体上呈现先缓慢增长后缓慢减小再急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2010-2015年,三七种植区面积增加了240.047 km2。文山州三七种植区面积变化受人口、居民生活水平、气候、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3)文山州三七种植区遥感监测可视化平台开发。基于JS语言,通过GEE平台,完成文山州三七种植区分布显示应用开发,实现各年文山州三七种植区的分布情况和统计面积显示。

董晓明[5](2021)在《农业科技类文本的科学性在翻译中的再现 ——《农业物联网与精准农业决策支持》的翻译实践报告(第1-2章)》文中研究表明本翻译实践报告所选文本是农业科技学术类文本《农业物联网与精准农业决策支持》,出版时间为2020年3月。该文本主要介绍农业物联网与精准农业技术应用的创新,内容涉及农业、通信、物联网等领域。本翻译实践报告为文本前两章的翻译实践报告。该文本专业性强,并涉及较多专业表述。该文本的语言特点客观平实,句式与结构复杂、严谨。译者在翻译实践的过程中,选择通过文本的概念意义、形式意义和语境意义三个维度来将再现文本的科学性。同时,译者在翻译文本时主要使用了词义外延、词性变换等翻译手法。译者希望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发现并解决农业科技类文本在翻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为今后从事此类文本翻译的译者提供视角和借鉴。

汪哲宇[6](2021)在《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为了应对以长期性、非传染性与难治愈性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的复杂护理需求,“慢病管理”——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卫生服务模式——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涌现并不断发展。协同护理是慢病管理区别于传统卫生服务模式的关键要素,其目标是为患者提供有组织性的协同化医疗服务。以移动健康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够提升慢病管理的协同效率,帮助患者与护理提供者之间形成完整的闭环反馈,将循证知识与健康数据中蕴含的信息集成到管理过程之中,推动慢病管理逐渐从传统方式向全面的数字化方式过渡。虽然以慢性病照护模型为代表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且其有效性已经在多个国家得到了验证,但在当前我国的慢病管理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导致以协同护理为核心的数字化慢病管理技术尚未得到有效应用。同时,数字化慢病管理领域的相关实施性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本论文系统性地研究了如何在我国的医疗场景下形成以协同护理为特征的数字化慢病管理关键方法,具体内容包括:(1)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的构建与表达方法研究。针对我国慢病管理实践存在的管理角色分工不明确、缺乏数字化全流程决策支持等问题,使用路径的方式对通用性慢病管理方法进行明确可执行的表示,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与慢阻肺三类常见慢病国内外指南的分析与归纳,提炼出了包含九类共通任务的通用性管理路径,并对数字化场景下各病种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明确。在此基础上,面向我国管理模式构建了路径驱动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并通过本体对模型中包含的结构化知识与具体路径中的医学决策知识进行了表达。(2)数字化背景下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针对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问题与相关个性化管理研究的局限性,一方面,从移动健康应用的个性化需求分析入手,基于目标导向型设计方法中的用户建模过程,结合相关健康行为理论,提炼了面向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提升的用户模型,结合问卷与访谈结果识别出了三类患者虚拟角色与其对应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从人工智能技术的管理实践入手,基于本体与多种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了一种根据患者特征为其推荐相关文章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基于强化学习技术实现了一种在虚拟管理环境中根据患者与管理师状态给出干预建议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3)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针对我国慢病管理信息化实践中存在的缺乏理论指导以及多病种集成性较低等问题,基于所构建的模型与个性化管理方法,设计并实现了包含智能服务引擎与客户端两大组件的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智能服务引擎以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本体为核心,能够通过多种类型的接口为系统提供数据存储与全场景决策支持服务;客户端中的医生工作平台基于共通性路径任务设计,能够辅助不同角色的医护人员执行具有时序性与闭环性的协同式管理;客户端中的患者移动终端基于所提炼的个性化需求与行为改变轮设计,能够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自我管理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依从性。所实现系统目前已在我国多个地区进行了实际的部署与应用。(4)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针对数字化场景下管理系统评价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基于面向远程医疗的综合评估模型,提炼了包含评价角色、评价重点与评价角度三个维度的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并依据该模型对所实现系统进行了不同证据水平的实践评价,包括基于系统真实数据的回顾性评价、面向慢阻肺患者的前后对比试验与面向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结果表明,当前系统能够帮助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合作,开展医患之间高效互动的闭环式协同管理,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日常生活质量与疾病认知水平。总的来看,本论文所提出的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慢病管理实践与慢病管理领域相关研究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为数字化慢病管理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验证。

贾明皓[7](2020)在《面向天文观测设备的远程自主观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时域天文学、系外行星搜寻、空间碎片监测是当今天文及相关应用的研究热点方向,由此需要天文观测设备有更高分辨率、更灵敏的探测能力,并且可以更持续地监测目标。这些需求需要天文设备硬件技术和自主观测控制软件技术配合发展。为了获得更好的视宁度、更长的观测时间,越来越多的天文观测设备会选择在高原、极地、太空等环境建设,这些环境人类难以常驻,决定了设备必须支持自主观测的能力,并可以被远程控制。同时,天文观测设备数量越来越多,并向网络协同观测的趋势发展。为了减少人员维护成本,集中统一管理,提高观测效率,需要加强远程自主观测的发展,建设一个更高层次的网络观测平台。另一方面,望远镜口径越来越大,设备模块越来越多,层级越发复杂,为了降低使用复杂度,兼顾不同使用场景,并且加强数据采集和故障分析平台的建设,需要建设具备多接口层次的控制软件系统。相比于国际上BOOTES、LCOGT等项目中成功实施智能化的自主观测以及远程控制组网,国内远程自主观测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与国际存在一定差距。国内已有围绕RTS2技术,在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圆顶结合气象站自动化控制、量子1.2米望远镜天文成像端控制系统,LAMOST及丽江2.4m望远镜升级改造等方向取得了一定进展。同时也有各个单位围绕各自设备开展对远程自主观测技术的探索,包括对南极天文观测,空间碎片观测平台,大型望远镜观测设备自主控制等,但在完全无人值守的自动化观测,以及望远镜组网观测方面,还需要有进一步的突破。本文围绕南极天文台的进一步建设、空间碎片监测网的组建、以及WFST拼接相机控制子系统这些新课题开展远程自主观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首先对于小型望远镜种类多,设备不尽相同,需要提高软件实现的复用性,从自上而下的角度对业务进行建模;对于南极天文,需要增加远程控制的稳定性,在高延迟低带宽的卫星网络下提高控制效能;对于空间碎片监测灵活的观测需求,要完善远程自主观测控制的构架,采用更先进的框架开发,完善自主观测过程,为站点组网打好基础;对于国内首个大型拼接相机的硬件平台,需要针对其多种使用场景提出完备的控制平台方案。本论文首先明确了自主观测和控制的重要性,介绍了国内外自主观测控制技术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南极天文、空间碎片监测和大视场巡天望远镜相机这三个需要重点发展自主观测技术的场景。本文对自主观测以及远程控制的整体架构做了定义:硬件设备层、设备控制层、观测控制层、用户服务层。为了降低模块开发复杂度,本文对设备控制层中的不同设备模块做了通用化的定义和设计,对典型设备模块做状态机分析和故障场景分析,对自主观测业务做建模,论述了一般化的观测业务,对自主观测流程中的调焦、平场、导星提出实现方案。对于南极天文,本文在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等项目中实现了一套远程自主观测控制框架,对框架依赖的RTS2技术做了分析,介绍了 RTS2的接口扩展方法以及面向远程自主观测的模块开发。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在南极高延迟低带宽网络条件下主-从架构的远程控制。该框架可以作为南极天文台运控的原型。对于碎片观测,本文分析其业务及所需功能,明确其组网构架,基于ZeroMQ和Protobuf的望远镜自主观测控制框架RACS2,实现了碎片自主观测的业务功能,并以兴隆碎片观测望远镜为例,提出一种云量分析方案,用于完善自主观测的天气判断。对于恒星观测模式,实现了碎片目标信息提取方法。对于WFST相机控制系统,本文设计其远程控制框架,基于微服务的设计思想,划分设备功能模块和业务模块,并对相机、配置、数据存储等关键模块做了初步设计。针对拼接相机的特点,设计基于MEF(multi-extension FITS)的文件存储方式,兼顾了对现有天文软件的兼容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如下:1)完善了自主观测平台的一般化架构定义和功能设计,提炼了南极天文以及碎片观测涉及的望远镜的各设备模块特性,给出了基本属性、状态机、故障事例的定义与分析。对于自主观测业务流程也加以分类并介绍了实现方法。基于RTS2框架,提出基于REDIS对其消息接口做扩展,并将RTS2和Tornado WEB服务框架结合,针对南极低带宽高延迟网络,构建了南极天文设备组网运行控制的原型。2)针对碎片观测业务,基于ZeroMQ和Protobuf的观测控制框架(RACS2)完成了首个碎片自主观测控制平台,配合Python脚本灵活使用,很好地满足碎片观测的功能需求。3)针对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大型望远镜拼接相机,对其远程控制平台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场景的功能需求和关键约束,对相机控制做了多层次多接口形式的设计,基于微服务的思想将功能模块做拆分,方便模块独立开发和调试。

耿福震[8](2020)在《高参数透平齿轮传动装置设计与远程运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参数齿轮传动装置是透平机组关键设备,主要用于能源、化工、冶金、军工、环保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其传动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机组的安全可靠性和生产效益,因此有必要根据具体工况对传动系统进行研究。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时时监控机组的运行状况,提前发现设备潜在故障,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研发机组远程监控系统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功率2000kW、转速60000-3000r/min的高参数透平齿轮传动装置,设计了功率分流的传动方案,并进行了转子动力学分析计算,完成了样机设计制造。基于研制的高参数齿轮传动装置,设计研发了基于“互联网+”的透平机组远程监控系统,并搭建试验台进行了试验验证。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如下:1、基于功率分流技术,对功率为2000kW、转速为60000-3000r/min的传动系统方案进行设计,利用人字齿轮的受力特性实现传动系统的自适应均载。2、利用DyRoBeS软件分析了相对间隙比、支点偏移系数以及预载荷系数等参数对可倾瓦轴承性能的影响规律,为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分析提供了依据。建立含有柔性单元的双支分扭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实现对系统的弯扭耦合分析。3、利用CoDeSys软件完成嵌入式Linux平台的实时化改造,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Linux平台的EtherCAT主从站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案。利用无线数传模块的透传模式对数据进行远程传输。设计了基于腾讯云服务器和Apache+MySQL+PHP组合的云端服务器系统,编写Socket程序实现了数传模块与云端服务器的通信,完成了数据的云端存储。4、基于APICloud云平台的混合App开发模式,采用APICloud-studio 2开发工具,开发完成透平机组远程监控App,实现用户的鉴权登录和管理、透平机组的管理与状态监控、历史趋势查看、报警信息推送等功能。5、搭建试验装置,对高参数齿轮箱和远程监控系统进行试验验证,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张松[9](2020)在《基于云计算的服务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服务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发展,服务机器人在执行任务时面临着大量数据存储和计算的压力,但是受硬件水平、能耗和制造成本等条件的限制,服务机器人本地资源及计算能力往往有限,严重制约了服务机器人自主行为及服务能力。云计算具有计算能力强、存储数据量大、按需提供资源的特点。因此结合云计算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人操作系统(Robot Operation System,ROS)的服务机器人系统架构,将服务机器人中实时性要求低、计算密集型任务迁移到云端,减少本地资源消耗从而降低硬件成本。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服务机器人系统需求,以ROS系统中计算密集任务迁移到云端为目标,给出了基于云计算的服务机器人系统总体设计。系统分为服务机器人端和云平台,在服务机器人端设计了集感知、处理与执行的系统结构及数据接口,将云平台端将系统划分为基础层,平台层与服务层。其次着重对系统的通信,服务机器人与云端协同计算以及资源的管理等进行了分析,其中针对ROS自身消息通信机制无法直接通过互联网传输,本文基于Rosbridge实现了消息转换,使得服务机器人能够与云端利用Rosbridge通信并传递ROS消息。对于计算密集型任务同步定位与建图(SLAM)过度消耗服务机器人本地资源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云计算的服务机器人分布式SLAM服务架构,通过在云平台层部署ROS作为应用基础,将SLAM服务执行迁移到云端解决本地资源受限问题。在服务机器人的系统资源管理问题上提出了基于容器技术资源隔离机制并设计了服务机器人管理框架实现对多服务机器人的支持。最后,本文实现了相应的原型系统,并通过实验对本文所提的架构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系统能够提高服务机器人的运算性能,节省本地资源,并满足对服务机器人管理的功能。

王慕雪[10](2020)在《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从物联网概念出现至今,我国一直十分注重物联网的发展,发展物联网已成为落实创新、推动供给侧改革、实现智慧城市的重要举措。学习借鉴国外物联网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对我国物联网研究与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本次翻译实践报告以《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The Internet of Things:Enabling Technologies,Platforms,and Use Cases)为翻译素材,重点对科技术语翻译进行分析总结。物联网英语术语作为科技英语术语的一种,具有专业性强、语义严谨等特点,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将原文中出现的术语分为已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和未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两类,继而开展调查分析工作。对已有规范译文的术语,重点是甄别行业领域,选取规范译文,并从缩略词、复合词和半技术词三个方面总结术语的翻译方法,为术语翻译提供指导;对尚未有规范译文的术语,基于术语特征和已有术语翻译方法,提出直译法、拆译组合法、不译法以及多种译法结合等翻译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具体说明。希望本实践报告能够为从事科技类文献翻译工作的译者提供一定参考。

二、应用Remote Scrip增强Web应用程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Remote Scrip增强Web应用程序(论文提纲范文)

(1)分布式机电系统远程监测与管理平台设计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分布式机电系统概述
    1.3 分布式机电系统的远程监测与管理现状
        1.3.1 远程监测与管理系统介绍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1 本文研究内容
        1.4.2 本文章节安排
2 分布式机电系统远程监测与管理技术及方法
    2.1 分布式机电系统监测与管理结构
        2.1.1 分布式机电系统监测功能需求
        2.1.2 关键技术分析
    2.2 虚拟仪器应用
        2.2.1 Lab VIEW开发工具
        2.2.2 Compact RIO控制器
        2.2.3 System Link技术
    2.3 总体框架设计及功能介绍
        2.3.1 分布式机电系统远程监测硬件架构
        2.3.2 分布式机电系统远程监测软件架构
    2.4 本章小结
3 边缘节点在线监测功能开发
    3.1 数据采集系统技术研究
        3.1.1 基于c RIO的数据采集平台的实现
        3.1.2 机电系统信号特点及采集设计
    3.2 数据采集软件开发架构
    3.3 系统配置模块
        3.3.1 登录模块
        3.3.2 硬件参数配置
        3.3.3 采集参数设计
    3.4 边缘节点采集系统功能实现
        3.4.1 嵌入式FPGA开发
        3.4.2 RT程序设计
        3.4.3 传感器标定及数据转换
        3.4.4 上位机程序设计
        3.4.5 数据通信
        3.4.6 数据存储与回放
    3.5 本章小结
4 边缘节点数据预处理方法
    4.1 基本理论
        4.1.1 一阶差分法
        4.1.2 变分模态分解
        4.1.3 相关性分析
    4.2 基于最优VMD的预处理方法
        4.2.1 最优K值确定
        4.2.2 预处理流程
        4.2.3 预处理性能指标
    4.3 预处理方法仿真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远程监测与管理平台设计
    5.1 远程监测与管理平台搭建
        5.1.1 基于System Link的远程监测平台的实现
        5.1.2 远程系统通信
    5.2 基于System Link的远程监测设计
        5.2.1 Lab VIEW程序设计
        5.2.2 网页化数据显示设计
    5.3 基于System Link的远程管理设计
        5.3.1 设备管理
        5.3.2 软件管理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实验室机电设备的测试与验证
    6.1 测试环境搭建
        6.1.1 实验环境搭建
        6.1.2 机电设备概况
    6.2 数据采集与传输验证
    6.3 边缘节点信号预处理
    6.4 远程监测功能实现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GF-2卫星城市典型地物样本库构建与实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论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城市典型地物样本库分类体系设计
    2.1 GF-2号卫星简介
    2.2 服务于住建行业的城市典型地物分类体系
        2.2.1 影像特征
        2.2.2 分类体系的建立
        2.2.3 建筑物细类分类体系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典型地物样本库构建方法研究
    3.1 样本库建库总体流程
    3.2 样本采集方法
        3.2.1 透水地表样本的采集
        3.2.2 不透水地表样本的采集
        3.2.3 样本数据的命名及存储
    3.3 样本制作方法
        3.3.1 公里格网的划分
        3.3.2 代表性格网的确定
        3.3.3 样本格网的标签制作
    3.4 样本质量控制方法
        3.4.1 质量控制流程
        3.4.2 质量控制方法
    3.5 城市典型地物样本库构建
        3.5.1 城市典型地物样本库数据表设计
        3.5.2 城市典型地物样本库的构建
        3.5.3 城市典型地物样本成果统计
    3.6 基于ArcPy的自动建库工具
    3.7 样本精度验证
        3.7.1 精度评定方法
        3.7.2 城市典型地物样本精度评定方法实证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样本可视化管理方法与实现
    4.1 基于webgis的可视化方法
        4.1.1 Angular JS框架
        4.1.2 CSS
        4.1.3 Open Layers
    4.2 基于Node JS服务端开发
        4.2.1 Node JS技术平台介绍
        4.2.2 基于Express的服务器开发
    4.3 样本库可视化的实现
        4.3.1 系统架构
        4.3.2 系统功能展示
    4.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全文总结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论文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压铸车间内压铸模具运行维护研究现状
        1.2.2 设备远程运行维护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2 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系统总体方案
    2.1 压铸模具运行维护需求分析
        2.1.1 压铸模具结构组成
        2.1.2 压铸模具生产工况
        2.1.3 模具维护需求
    2.2 系统总体方案
        2.2.1 现场控制端总体方案
        2.2.2 服务器端总体方案
        2.2.3 远程终端总体方案
    2.3 本章小结
3 压铸模具现场维护控制系统设计
    3.1 压铸模具现场维护控制系统整体功能介绍
    3.2 集中润滑动作单元设计
        3.2.1 模具润滑部件
        3.2.2 润滑动作单元设计
        3.2.3 传感器选型
    3.3 PLC控制系统设计
        3.3.1 PLC数据分配
        3.3.2 PLC程序设计
    3.4 HMI触摸屏设计
    3.5 DTU通信模块设置
    3.6 本章小结
4 远程运维管理系统开发技术选型及数据库设计
    4.1 通信协议
        4.1.1 TCP/IP协议
        4.1.2 HTTP协议
        4.1.3 Socket通信
        4.1.4 BIO和 NIO
        4.1.5 Modbus协议
    4.2 Java相关技术
        4.2.1 SpringBoot框架
        4.2.2 Netty框架
        4.2.3 MyBatis框架
        4.2.4 SpringSecurity框架
    4.3 Web前端相关技术
        4.3.1 Vue.js框架
        4.3.2 Node.js运行平台
    4.4 数据库设计
        4.4.1 数据库CDM概念结构设计
        4.4.2 数据库PDM物理数据模型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压铸模具Web端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
    5.1 总体架构及相关技术选型分析
        5.1.1 程序设计架构
        5.1.2 开发工具及环境
    5.2 服务端程序设计
        5.2.1 .数据处理中心开发
        5.2.2 数据层功能设计
        5.2.3 权限管理功能设计
    5.3 Web远程管理平台功能设计
        5.3.1 基于Restful的前端API设计
        5.3.2 前后端服务API设计
    5.4 前端系统设计
        5.4.1 前端程序设计方法
        5.4.2 用户管理模块页面设计
        5.4.3 模具管理模块页面设计
        5.4.4 状态监测模块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系统实验测试
    6.1 现场实验装置搭建
    6.2 Web端运维平台部署
    6.3 远程系统模具信息管理功能测试
    6.4 系统运行维护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基于Landsat影像的文山州三七种植区遥感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农作物信息提取研究现状
        1.2.2 农作物种植信息变化监测研究现状
        1.2.3 驱动力分析研究现状
        1.2.4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研究区与数据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与环境
        2.1.2 三七种植情况
    2.2 GEE云平台概述
    2.3 数据与预处理
        2.3.1 遥感数据与预处理
        2.3.2 样本数据与预处理
第3章 顾及山体阴影的文山州三七种植区遥感信息提取
    3.1 遥感影像山体阴影检测与修复
        3.1.1 遥感影像山体阴影检测
        3.1.2 遥感影像山体阴影修复
        3.1.3 试验结果分析
    3.2 三七种植区遥感特征构建与选择
        3.2.1 三七种植区遥感特征构建
        3.2.2 三七种植区遥感特征选择
    3.3 基于机器学习的影像分类与提取算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文山州三七种植区变化监测与驱动力分析
    4.1 基于GIS的三七种植区时空分析方法
        4.1.1 县区面积统计
        4.1.2 地形分区统计
        4.1.3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动态度分析
    4.2 文山三七种植区时空分布特征
        4.2.1 三七面积整体分布
        4.2.2 三七面积县区统计
        4.2.3 三七面积海拔、坡度和坡向分区统计
        4.2.4 文山州三七种植区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动态度分析
    4.3 基于相关系数和主成分分析的三七种植区面积驱动力分析
        4.3.1 驱动因子选取
        4.3.2 相关系数分析
        4.3.3 主成分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云平台的文山州三七分布信息可视化
    5.1 平台描述
        5.1.1 云平台优势
        5.1.2 开发环境与技术
    5.2 需求分析
    5.3 基于GEE的可视化设计
        5.3.1 总体框架
        5.3.2 详细设计
    5.4 基于GAE项目部署
    5.5 结果展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农业科技类文本的科学性在翻译中的再现 ——《农业物联网与精准农业决策支持》的翻译实践报告(第1-2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简介
    1.2 文本分析
        1.2.1 文本外因素分析
        1.2.2 文本内因素分析
第2章 过程描述
    2.1 译前准备
    2.2 翻译实践过程
    2.3 译后事项
第3章 案例分析
    3.1 概念意义的科学性再现
        3.1.1 外延意义的科学性再现
        3.1.2 内涵意义的科学性再现
    3.2 语境意义的科学性再现
        3.2.1 语言语境的科学性再现
        3.2.2 文化语境的科学性再现。
    3.3 功能意义的科学性再现
        3.3.1 形式意义的科学性再现
        3.3.2 交际意义的科学性再现
第4章 实践总结
    4.1 翻译问题与方法归纳
    4.2 经验与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一:原文与译文
致谢

(6)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清单和术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慢病管理概述
        1.1.1 慢病的定义与分类
        1.1.2 慢病的全球化流行趋势
        1.1.3 慢病管理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1.1.4 我国慢病流行趋势及管理现状
    1.2 慢病管理领域研究综述
        1.2.1 基于协同护理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综述
        1.2.2 基于CCM框架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综述
    1.3 数字化慢病管理研究进展及应用实践
        1.3.1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理论模型发展
        1.3.2 数字化背景下的慢病管理实施性研究进展
        1.3.3 数字化慢病管理国内外代表性应用实践
    1.4 关键问题分析与论文研究内容
        1.4.1 关键问题分析
        1.4.2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与表达
    2.1 路径驱动的数字化慢病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2.1.1 通用性慢病管理路径提炼与多病种实现
        2.1.2 面向我国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协同管理模型构建
    2.2 基于本体的模型知识表达与验证
        2.2.1 本体相关概念与构建方法
        2.2.2 慢病协同管理模型基础本体构建
        2.2.3 基于演绎推理的路径化决策支持
        2.2.4 本体构建结果与技术性评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患者依从性增强的个性化管理方法研究
    3.1 基于健康行为理论的患者个性化管理需求分析
        3.1.1 移动健康应用设计方法概述
        3.1.2 面向自我管理依从性增强的用户模型提炼
        3.1.3 用户虚拟角色构建与需求识别
    3.2 基于健康推荐系统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法研究
        3.2.1 健康推荐系统相关概念与研究进展
        3.2.2 健康知识推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2.3 基于测试集的推荐系统评估
    3.3 基于强化学习的个性化管理策略生成方法研究
        3.3.1 强化学习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
        3.3.2 策略生成模型的设计与实现
        3.3.3 基于虚拟环境的训练结果与模型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化慢病闭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面向全场景决策支持的智能化慢病服务引擎构建
        4.1.1 以引擎为核心的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4.1.2 基于多种软件框架的云端引擎实现
    4.2 基于路径任务的医生协作工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4.2.1 路径任务驱动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设计
        4.2.2 基于网页的协作工作平台功能实现
    4.3 基于行为改变技术的患者移动终端设计与实现
        4.3.1 行为改变轮驱动的干预功能设计
        4.3.2 面向多平台的移动终端功能实现
        4.3.3 面向患者依从性的移动终端试点性应用评价
    4.4 系统部署与实际应用情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数字化慢病管理的多维度评价体系研究
    5.1 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多维度评价体系构建
        5.1.1 慢病管理领域评价方法概述
        5.1.2 面向个体层面的数字化慢病管理评估模型提炼
    5.2 基于系统观察性数据的回顾性评价
        5.2.1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5.2.2 回顾性评价结果总结
    5.3 基于多层次临床试验的前瞻性评价
        5.3.1 探究慢阻肺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前后对比试验
        5.3.2 探究高血压患者院外管理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7)面向天文观测设备的远程自主观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天文设备观测概述
        1.1.1 自主观测战略意义
        1.1.2 自主观测的发展
    1.2 南极天文观测
        1.2.1 观测优势
        1.2.2 南极天文台建设
        1.2.3 南极天文运行控制平台
    1.3 空间碎片监测
        1.3.1 空间碎片监测概况
        1.3.2 国内外建设
        1.3.3 空间碎片全球联测网
    1.4 大视场巡天望远镜
    1.5 论文章节安排
第2章 远程自主观测技术
    2.1 观测系统架构
    2.2 天文设备的抽象与控制
        2.2.1 望远镜装置
        2.2.2 调焦设备
        2.2.3 滤光片设备
        2.2.4 焦面设备
        2.2.5 圆顶设备
        2.2.6 环境信息设备
        2.2.7 授时设备
        2.2.8 电源管理
    2.3 自主观测流程
        2.3.1 一般化观测模型
        2.3.2 自动调焦流程
        2.3.3 平场测量流程
        2.3.4 导星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南极天文的远程观测控制
    3.1 基于RTS2与EPICS框架的开发
        3.1.1 RTS2核心类开发
        3.1.2 RTS2和EPICS集成
        3.1.3 RTS2的WEB接口分析
        3.1.4 基于REDIS的消息推送模块
    3.2 远程控制服务技术
        3.2.1 服务设计原则
        3.2.2 远程控制服务基础架构
        3.2.3 基于Tornado的网络服务
        3.2.4 数据实时更新技术
        3.2.5 多用户访问的约束
        3.2.6 接口设计的幂等性
        3.2.7 服务代理
        3.2.8 网络服务前端技术
    3.3 通用信息采集管理
        3.3.1 日志搜集
        3.3.2 进程管理
    3.4 南极天文设备的远程自主观测实现
        3.4.1 南极亮星巡天望远镜
        3.4.2 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碎片观测望远镜观测平台
    4.1 业务与架构定义
        4.1.1 设备控制层
        4.1.2 观测控制层
        4.1.3 服务接口层
    4.2 基于RACS2框架的自主观测实现
        4.2.1 RACS2简介
        4.2.2 RACS2模块设计
        4.2.3 RACS2设备模块支持
        4.2.4 望远镜校准模块
    4.3 云量分析
        4.3.1 图像特征提取
        4.3.2 数据标记
        4.3.3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分类
        4.3.4 基于云量识别结果的自主观测
        4.3.5 改进方向
    4.4 碎片数据处理技术
        4.4.1 处理流程
        4.4.2 实现方案
    4.5 基于Sentry的应用异常监控平台
        4.5.1 平台功能简介
        4.5.2 应用平台部署
        4.5.3 软件集成方法
    4.6 平台组网设计
    4.7 碎片自主观测的实现
        4.7.1 硬件接口适配
        4.7.2 系统实测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视场巡天望远镜相机控制系统
    5.1 系统构架
        5.1.1 需求及约束分析
        5.1.2 架构设计
    5.2 设备控制层
        5.2.1 相机通信协议
        5.2.2 相机控制软件开发工具包
        5.2.3 焦面热控与真空维持
    5.3 综合控制服务
        5.3.1 配置服务
        5.3.2 监控预警
    5.4 相机数据存储
        5.4.1 CCD编号信息
        5.4.2 FITS文件存储
        5.4.3 坐标系统
    5.5 对外控制接口
        5.5.1 接口形式
        5.5.2 接口安全性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WFST相机原始数据FITS头定义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8)高参数透平齿轮传动装置设计与远程运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功率分流技术国内外现状
        1.2.1 分流传动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
        1.2.2 均载特性研究现状
    1.3 “互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1.3.1 国内“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1.3.2 国外基于“互联网+”的制造业模式
    1.4 远程监控系统发展现状
        1.4.1 远程监控系统概述
        1.4.2 远程监控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双分流透平传动系统设计
    2.1 齿轮传动方案设计
    2.2 滑动轴承设计
        2.2.1 滑动轴承力学模型分析
        2.2.2 滑动轴承性能分析
    2.3 转子动力学分析
        2.3.1 轴承-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
        2.3.2 单转子横向振动分析
        2.3.3 转子系统弯扭耦合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齿轮箱数据的采集处理与远程传输
    3.1 远程监控系统结构
    3.2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
        3.2.1 传感器的选型
        3.2.2 传感器的布置
        3.2.3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
    3.3 数据传输模块
    3.4 云端服务器系统设计
        3.4.1 云服务器的选取
        3.4.2 数据库的设计
        3.4.3 Socket网络编程
        3.4.4 在云服务器上搭建网站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齿轮箱监控系统移动端App设计
    4.1 系统开发工具选择
        4.1.1 APICloud平台简介
        4.1.2 APICloud Studio 2开发环境
    4.2 齿轮箱远程监控APP应用开发
        4.2.1 应用的创建
        4.2.2 应用包结构
    4.3 系统功能实现
        4.3.1 用户权限管理、登录模块设计
        4.3.2 设备状态管理模块设计
        4.3.3 实时信息显示模块设计
        4.3.4 历史趋势查询模块设计
        4.3.5 报警信息模块设计
        4.3.6 个人中心模块设计
    4.4 云端编译
        4.4.1 云编译完成APP开发
        4.4.2 云推送以及版本更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性能测试分析
    5.1 试验测试平台搭建
    5.2 齿轮箱性能试验
        5.1.1 齿轮箱空载试验
        5.1.2 试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5.3 透平机组远程监控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9)基于云计算的服务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2 相关技术研究
    2.1 分布式系统
        2.1.1 分布式系统的设计目标
        2.1.2 分布式系统优点
    2.2 机器人分布式计算模型
    2.3 ROS
    2.4 云计算
    2.5 SOA模型
    2.6 RaaS
    2.7 容器技术
        2.7.1 Docker
        2.7.2 Docker核心技术
    2.8 本章小结
3 服务机器人系统总体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功能性需求分析
        3.1.2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2 系统总体设计
        3.2.1 系统整体架构设计
        3.2.2 系统流程
    3.3 本章小结
4 服务机器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服务机器人系统业务流程
    4.2 服务机器人设计与实现
        4.2.1 传感系统
        4.2.2 信息处理与控制系统
        4.2.3 执行系统
    4.3 基于ROS地图构建功能设计与实现
        4.3.1 gmapping功能概述
        4.3.2 slam_gmapping程序实现
    4.4 ROS实例的云端部署
    4.5 服务机器人与云端通信机制
    4.6 服务机器人云端协同SLAM
        4.6.1 SLAM过程分析
        4.6.2 分布式SLAM服务架构
        4.6.3 SLAM服务原型系统实现
    4.7 服务机器人资源隔离
        4.7.1 隔离机制方案
        4.7.2 基于Docker的资源隔离
    4.8 服务机器人管理框架实现
        4.8.1 数据库表的设计实现
        4.8.2 登录功能
        4.8.3 用户管理功能
        4.8.4 服务管理功能
        4.8.5 机器人管理功能
    4.9 本章小结
5 原型系统开发与实验
    5.1 系统原型实现
        5.1.1 系统环境与配置
        5.1.2 机器人的部署
        5.1.3 服务端部署
    5.2 SLAM实验
    5.3 服务管理框架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翻译任务与过程描述
    1.1 翻译任务介绍
    1.2 翻译文本描述
    1.3 翻译工具介绍
    1.4 翻译过程设计
第二章 术语与物联网英语术语
    2.1 术语及术语翻译方法
    2.2 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
    2.3 物联网英语术语翻译方法
第三章 翻译案例分析
    3.1 已有规范译文的物联网英语术语
        3.1.1 缩略词术语
        3.1.2 术语中的复合词
        3.1.3 术语中的半技术词
    3.2 未规范的物联网英语术语
        3.2.1 直译法
        3.2.2 拆译组合法
        3.2.3 不译法
        3.2.4 多种译法结合法
第四章 总结与反思
    4.1 翻译总结
    4.2 翻译问题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术语表
附录2 原文
附录3 译文
致谢

四、应用Remote Scrip增强Web应用程序(论文参考文献)

  • [1]分布式机电系统远程监测与管理平台设计及实现[D]. 张向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GF-2卫星城市典型地物样本库构建与实现方法研究[D]. 张晋熙.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3]压铸模具远程运行维护管理系统设计及软件开发[D]. 梁启森. 浙江大学, 2021(09)
  • [4]基于Landsat影像的文山州三七种植区遥感监测研究[D]. 苗旺元.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农业科技类文本的科学性在翻译中的再现 ——《农业物联网与精准农业决策支持》的翻译实践报告(第1-2章)[D]. 董晓明. 大连外国语大学, 2021(02)
  • [6]数字化慢病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 汪哲宇. 浙江大学, 2021(01)
  • [7]面向天文观测设备的远程自主观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 贾明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8]高参数透平齿轮传动装置设计与远程运维[D]. 耿福震.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2020(01)
  • [9]基于云计算的服务机器人系统设计与实现[D]. 张松.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10]物联网英语术语特征与汉译方法 ——《物联网:技术、平台和应用案例》(节译)翻译实践报告[D]. 王慕雪. 青岛大学, 2020(02)

标签:;  ;  ;  ;  

使用远程脚本增强 Web 应用程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