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画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园林》艺术鉴赏课教学体会

诗情画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园林》艺术鉴赏课教学体会

一、诗情画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讲授美术欣赏课《园林》的心得(论文文献综述)

孙小妮[1](2019)在《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职校职业人才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德技并修,全面发展,保障在教育过程中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要求落实到实处。中职语文培养目标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对人才提出了共同的要求。本文从中职语文教材入手,结合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三套教材与专业结合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加以借鉴,重新选编教材,丰富拓展教学与育人资源。不仅从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角度,更借助当地教育资源,以陈云纪念馆为对象,以革命文化为主题,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研究。本文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依据,综述了研究现状,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一章,分析了三套中职语文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挖掘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语文教学借鉴之处。从教材和教学两方面强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语文教学实践研究。第二章,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标准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对教材重新整合,尝试从人文素养模块、职业素养模块、革命文化模块选编教材。第三章,从阅读教学实践、口语交际教学实践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实践三方面进行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整理改进方案。针对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量体裁衣,从教材选编到实践研究是一次探索。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与教训,反思提升教学过程。颇有成就感的是: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水平得到了发展,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发挥作用。

何宣慧[2](2018)在《小学高年级“以诗作画”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山行》为例》文中指出目前新课改呈现出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的特点,故在小学展开跨课程间的综合教学实践显得尤为重要。美术课的人文学科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多元的价值审美取向,包含着其他诸多学科知识,在小学美术课中增强其学科综合的特质是本文的出发点之一。艺术与文学相辅相成,在本论文中将学科综合的范围缩小并限定在小学美术与语文的教学实践领域,提出了“以诗作画”这一主题。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来阐述:首先,分析了“以诗作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依据,分别从诗画一律的传统内涵上溯源美术与文学诗词内在的紧密联系,以及探讨“以诗作画”在美术教学中的美育意义和可行性。其次,将“以诗作画”这一主题引进课堂,以《山行》一课作为教学案例展开实践研究,从教学的导入铺垫到“以诗作画”的两轮读画评,逐步推进学生将诗意转换为画意的能力。最后,反思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教学目标可能面临偏离,教学能力有限,缺乏处理课堂突发状况的经验,教学资源不足等,并针对这些这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进一步优化“以诗作画”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实效,为美术课程综合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樊梦茹[3](2018)在《情境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 ——以南充六中为例》文中认为情境式教学法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场景还原,并以形象为主体的戏剧性画面定格,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隐性协助学生共同解决所发现的问题,深化教学内容,从而成为有效教学课堂。情境式教学方法多应用于其它学科教学,根据调查,许多教师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情境教学方法少有尝试,因此,笔者就对于情境式教学方法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潜心进行了探索。在南充市第六中学三个月的教学实习中,笔者在遵循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引入情境式教学法,并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成果,同时也得到了学校老师和领导的赞许。情境式教学相对于其它教学方法,更能激发高中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兴趣。目前,高中美术鉴赏课的传统教学形式单一,大多使用教材与多媒体进行授课。部分教师把美术教材当作唯一教学材料,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教学内容虽然丰富多彩,鉴赏课教学目标也能达到,但笔者认为对美术鉴赏综合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实现学生与美术作品的交流就存在一些困难。一堂优质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定有适合它的相对创新的教学方法。为此,笔者想通过情境式教学法,探索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丰富课堂内容。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应从学生与美术自身特点出发。高中学生从认知发展水平来讲已靠近成人水平,他们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可以看到事物的细节和本质,但有时也会因为观察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偏差,得出一些片面的结论。笔者认为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与学生在校学习、家庭生活等一样,都需要融入与结合,而上好一堂高中美术鉴赏课也需如此,需要教师尝试把美术鉴赏课情境式教学法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经过反复尝试、摸索容易激发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情境式教学方法还可尝试探索美术与社会、自然、文化、生活、情感等联系,唤起学生们对高中美术鉴赏课学习的重视与浓厚兴趣,使高中鉴赏课更生动、有趣、高效。本文主要以南充六中为例,初探情境式教学方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通过对情境教学方法进入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实践,如教学设计、课堂实践、课后反思等,都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虽有一定的收获,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一些新问题,笔者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以期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

熊平[4](2017)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共通原理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画入园,因画成景”中国画与中国园林有着不解之缘,尤其是传统山水画对古典园林具有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共通原理及应用,对现代园林设计人员创造出体现地域和本民族风格的设计作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与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以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具体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采用文献研究、对比研究、调查研究及定量研究等方法,对二者的共通渊源、共通特征、共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共通原理、共通机制、共通原理的应用策略及应用实践展开系统研究,旨在探寻二者的内在联系,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新的理论途径及方法,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在历史与理论上存在深刻联系及二者的空间创作与空间设计在历史与理论上具有共通渊源,总结其主要表现为二者在哲学、文化、政治、经济、创作者等方面具有共同的基础。(2)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共通特征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空间特征共通性、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审美共通性及创作共通性,空间特征共通性主要表现在空间构成的形式原则、构成空间的要素和题材两个方面;审美共通性是山水画家进行空间创作与设计师进行空间设计时的部分艺术依据,审美共通性主要体现在审美心理理论、审美过程和审美情趣三个方面;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都是追求着自然美与意境美的统一,创作共通性主要体现在创作目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技巧三个方面;影响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共通的主要因素为:创作内容、创作者与使用者、经济基础、政治基础、文化基础、哲学基础;二者的共通原理为哲学根源共通原理、文化体系共通原理、创作者与服务对象共通原理、社会政治基础共通原理、生产力驱动力原理等,在这些原理的推动下,使得二者的共通机制得以很好的运行。(3)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共通原理的应用策略为:基于要素构成共通原理,加强现代园林空间设计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共通的传承;遵从哲学根源共通原理,大力弘扬生态文明设计理念;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设计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作品,正确对待社会政治基础,提高全民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体验与参与意识。基于要素构成共通原理,提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转换成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图的方法探讨。(4)通过全文的分析研究,本文以郴州火车站附近的山水文化公园景观概念设计为应用实践,将基于共通原理体现自然美与意境美的空间创作方法、从传统山水画空间到园林空间设计图的转换方法及设计理念等运用到该方案的园林设计中,对理论进行充分的阐释和证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的创作直接影响了园林空间的设计,设计师要对二者的共通特征与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并将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的精华与园林空间设计相结合,从而设计出满足现代审美需求,展现独特视觉效果的理想园林空间。

纪园园[5](2017)在《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与学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从艺术美学的高度,系统地分析与研究初中美术教育中的有关“欣赏·评述”的问题。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的快速进步,加快了基础教育教学课程现代化的步伐。社会文化的进步对培养人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具体,不仅要有相应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还要有不断积极进取开拓的创新精神,以及自身个性等方面和谐地发展。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且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美术教育的宗旨不是单一的培养美术家或是创造出伟大作品的教育,现代人们都已经意识到并开始摒弃以往对美术教育狭隘的理解观念,认识到了美术教育能培养人的艺术欣赏与创造的能力,对构建人的健全的审美能力发挥很大的作用。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作为美术学科的重要领域,主要培养对学生美术的欣赏与评述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判断与审美价值观念。在美术学科的学科建设中,需要形成自己完备的教材建设、师资队伍、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观念、培养模式等各个方面,需要积累丰富经验来完备学科体系。尤其是如何建立初中美术“欣赏·评述”领域教与学的科学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在本研究中,针对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进行教与学的研究。对20世纪以来的课程标准中有关初中美术欣赏课的要求进行了分析梳理,研究“欣赏·评述”领域在我国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变化。探讨了美育与美术欣赏教学之间的关系,对美术“欣赏·评述”进行了概念界定以及在初中开设此领域内容的重要意义。分别对初中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与其他美术教师的交流沟通,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策略,并使用教学案例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为日后的实践教学打下理论基础。

陈文红[6](2016)在《提高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方法或路径之初探——欣赏《园林 探幽》有感》文中指出构思:1、欣赏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地位。2、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建立。3、提高教师驾驿以现代化手段的能力,合理运用,占领课堂教学的制高点。4、学科互通,触类旁通,游刃有余。努力达到欣赏教学的至高境界。一、绪论中学美术欣赏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美术学习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许因为是非中考学科,而暂时显得不重要,但是在提素养修人文的理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把学生引向健康发展、快乐生活的重

陈方圆[7](2016)在《理解传统艺术观的初中中国画教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外来文化传入我们的生活,中国本土文化正在慢慢地被吞噬,学生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了解的并不多。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目前开设中国画课程的初中学校并不多,即使开设也只是以欣赏、体会笔墨游戏而已,学生认识中国画以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不全面,这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在初中阶段开展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策略?初中中国画教学存在哪些问题?学习中国画对于初中学生有何帮助、有何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虽然有部分学校开展中国画课程,却只学一点笔墨技法或水墨游戏,没有深入理解传统中国画创作观,更没有联系其他传统艺术让学生全面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等问题。笔者在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教学实践,设计出了适合初中学生学习中国画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触类旁通,全面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完整体验了“像中国绘画大师一样的创作”过程。本研究首先对中国画、艺术观两个概念进行了基本的概念界定,并阐述了中国传统艺术间的相融性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随后又分析了目前初中学校开设中国画教学的研究现状,通过访谈研究的方式了解了初中中国画教学的情况,找出并剖析所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初中中国画教学方式过于陈旧等问题,设计出了相关课程“理解传统艺术观的中国画”单元化研究型教学方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明确教学设计思路、目标、各单元教学方案设计的具体化内容后开展“我们的中国画——感受传统中国画的魅力、借物寓意——诗情画意中国画、笔墨丹青——体会笔墨程式、寄情山水——像艺术家一样的创作、考察古镇——品枫泾古镇、感恩、分享”六个单元组成的教学实验。最后,回顾总结,提出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

吴辰[8](2014)在《我国初中美术教科书绘画教学内容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全国各地都陆续开始美术教科书的全面修订,但由于编者对课标的理解不一,教科书中出现许多“问题”,这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初中美术教科书与绘画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美术教科书与绘画教学内容的历史沿革,美术实验教科书绘画教学内容的分析,着重比较研究“人教版”与“少儿版”美术教科书绘画教学内容的内在编写理念和结构特点。本文共分为五章节,第一章节是绪论,第二章节是理论研究,主要内容为初中美术教科书与绘画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科书的概念,美术教科书的概念、功能、编写评价原则,教科书与新课程的要求、绘画概念、绘画教育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第三章节是历史研究,主要内容为从清末到民国到五四至抗战前期到新中国时期到21世纪新课程阶段的美术教科书的历史发展,详细分析了1979年的统编美术教科书、1992年大纲本美术教科书、港台地区美术教科书绘画教学内容。第四章节是以人教版与少儿版为例的比较研究,全面分析其版本概况、主题、结构、内容、图片、辅助栏目、作业要求、评价表、设计思路、同一题材的个案比较研究,并总结优缺点和改进之处。第五章节是依据前三大板块的理论基础和比较研究,总结出美术教科书评审的标准有以下四点:①能符合《美术课程标准》教科书的编写与评价原则,美术教科书应包含各种美术的主要形式与门类,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创作观和形式。②应该根据美术学科规律、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以及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明确的编写指导思想,形成既合理而有序、又开放而生态的知识体系和框架结构。③根据杜威的“经验主义课程”理论,美术教科书应合理的安排经验与理论的比重,即“美术技法、优秀范画欣赏”这些理性知识应该与“贴近学生兴趣和生活的创造性的美术活动”同时并存于教科书中。④根据美术创作和教学的规律,美术教科书应运用传统、现代美术语言,围绕有意义的主题、像美术家一样地绘画创作,即“先欣赏、学技能、再创作”的编写理念。

张秀云[9](2013)在《培养多元文化态度与美术鉴赏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全球意识正在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意识,伴随着这种全球意识,人类的文化交往也日趋丰富多样,这种思想意识也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变化,那就是多元文化的艺术教育观。在这种新观念影响下,美术教学也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空间,2003年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系列设置、内容标准、学习活动建议、成就标准等方面,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都有很大变化。特别有一点:“在加强传统美术学习同时,力求体现多元文化的面貌,并增强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随着2007年,全国所有高中实施新美术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逐步走向深入。受传统美术鉴赏教学观念的影响,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并没有完全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在美术鉴赏领域,新课程改革同时提出了要尊重多元文化与培养民族审美意识,而且这两者具有一种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这两者关系的理解还很欠缺,鉴于学生的这种状况,有必要在多元文化状态中适度强化本土和本民族的文化,提高学生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与认知水平。艺术是文化的范畴,美术鉴赏教学也理应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历史重任。本文的核心观点,是探索如何在美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态度,围绕为什么要培养多元文化态度以及怎样培养多元文化态度展开论述。论文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培养多元文化态度对美术鉴赏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培养多元文化态度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具体实践研究。在第一部分中,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分析了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多元文化态度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及对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均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第二部分,探究培养多元文化态度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方法与策略,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在这一部分,首先以“文人画”作品与建筑艺术作品为例,分析怎样通过感受与体验的认知过程,启发学生认识传统艺术作品的审美思想与审美价值,并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重点分析“比较法”在美术鉴赏教学课堂中的运用实践,阐述在鉴赏教学中渗透民族审美思想的一些做法;其次,通过对新的教育理论影响下课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新变化,分析教学过程中新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的运用,并结合案例分析与教学体会,论述了怎样将这些方法落实在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态度的教学过程中。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态度,如何把最新的教学观念,教学理论与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是本文阐述的重点。力求把“培养多元文化态度”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并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而不只是停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论文最后呈现的教学案例,是笔者运用上述理论,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具体探索与尝试。

王帅[10](2012)在《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小型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已历经两千余载。纵观这段漫长的岁月,不论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在空间上都有着显着的改变——“小型化”的总体趋势。通过对这种趋势的探究,可以提炼出更深层次的文化背景。挖掘出“小园”独特的创作手法与艺术魅力,对于当代中国城市化不断推进、绿化空间愈发逼仄的现状,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双重必要。首先,对“小园”的滥觞与流变,进行了历代文献记载与营造实例的全面梳理。从而总结出我国古典园林空间小型化的三个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唐至两宋,以及从明末到清初等。对不同时期的发展分别总结了代表性的“节点”,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第二,对园林空间小型化的哲学、美学等基础,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发掘。尤其创新性的提出了是禅宗而非理学,对园林空间变化留下更深的烙印。然而,从“壶中天地”到“芥子纳须弥”,儒、释、道,“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此外,对于士人的隐逸思想、山水画论与园论等方面都有所涉及。最后,总结了园林空间小型化的常用设计手法,并甄选了相关实例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对“小园”有主导性的人物的园林,他们的思想或偏重佛教,或归于儒家。还结合园林专着,对造园家的名作进行想象、复原,抽丝剥茧地剖析当时园林空间小型化理论与营造手法的契合。再甄选出北方袖珍式园林与江南小园极则的现存实例各一,进行图文并茂、有所侧重的体验式分析。

二、诗情画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讲授美术欣赏课《园林》的心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诗情画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讲授美术欣赏课《园林》的心得(论文提纲范文)

(1)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综述
        1.2.1 中职语文教学与专业融合
        1.2.2 中职语文教材
    1.3 研究方法
    1.4 概念的界定
        1.4.1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1.4.2 人文素养
        1.4.3 职业素养
        1.4.4 革命文化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中职语文教材与教学述评
    2.1 中职语文教材
        2.1.1 欧阳代娜主编的中职语文教材
        2.1.2 谢海泉主编的中职语文教材
        2.1.3 乔刚主编的中职语文教材
    2.2 中职语文教学
        2.2.1 中职语文教学情况概述
        2.2.2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中职语文教学情况
    2.3 强化与专业结合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
第三章 与专业结合的中职语文教材选编
    3.1 人文素养模块
        3.1.1 与旅游景点有关的现当代作品
        3.1.2 与旅游景点有关的古代文学作品
        3.1.3 与旅游服务管理专业有关的中华传统文化
    3.2 职业素养模块
        3.2.1 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3.2.2 提高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
        3.2.3 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
    3.3 革命文化模块
        3.3.1 讲好上海故事
        3.3.2 传承传统文化
        3.3.3 做有特色展馆
        3.3.4 让文物活起来
第四章 与专业结合的中职语文教学实践
    4.1 阅读教学实践
        4.1.1 与人文素养相关的阅读教学
        4.1.2 与职业素养相关的阅读教学
    4.2 口语交际实践
        4.2.1 学会倾听与复述
        4.2.2 学会自我介绍
        4.2.3 学会劝说他人
    4.3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
        4.3.1 活动方案设计
        4.3.2 活动实施流程
        4.3.3 活动收效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小学高年级“以诗作画”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山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一、小学高年级“以诗作画”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
    (一) 诗画一律的传统内涵
        1. 诗画发展的分与合
        2. 诗画一律的思想土壤
    (二) “以诗作画”教学活动的美育意义
        1. 增强师生的人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图文互通意识
        3. 为美术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4. 顺应学科综合化的趋势
    (三) “以诗作画”在美术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1. 美术课程的人文要求
        2.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3. 多媒体硬件设施的完善
        4. 良性的外部环境支持
二、“以诗作画”在《山行》一课中的教学实践
    (一) 《山行》诗意到画意的首轮读-画-评
        1. 温故知新:回顾教材引发新知
        2. 象形文字与图像的关联:从字形到画面
        3. 诗画一律的概念的导出:从赏析到理解
        4. 《山行》“以诗作画”实践:从理解到创作
        5. 评析学生作品:解惑与欣赏
    (二) 教师示范“以诗作画”
        1. 构图适宜
        2. 色调氛围的渲染
        3. 局部物象的造型刻画
        4. 虚实关系的对比
        5. 题诗与押印
    (三) 《山行》“以诗作画”第二轮读-画-评
        1. 读诗与遥想
        2. 再创作
        3. 展示与评价
        4. 课后延伸
三、“以诗作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反思
    (一) “以诗作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问题
        1. 教学目标可能面临偏离
        2. 知识储备及教学能力有限
        3. 教学资源不足
    (二) 解决策略
        1. 平衡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师生积极提升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
        3. 总结经验并提高课堂掌控力
        4. 发挥教学机智,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情境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 ——以南充六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一)情境式教学法概念
        (二)选题目的
        (三)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选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高中美术鉴赏课与情境式教学法综述
    一、高中美术鉴赏概述
    二、情境式教学法的内容
        (一)理论依据
        1.夸美纽斯:认识的直观原理
        2.休谟: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
        3.佛洛伊德: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
        4.其它依据
        (二)情境式教学的主要类型
        1.以表演为主的情境教学
        2.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教学
        3.以实践为主的情境教学
        4.其它类型
        (三)实施意义
第三章 南充六中美术鉴赏课情境式教学法的应用
    一、南充六中美术课教学现状
    二、情境式教学法在课堂中的的应用
        (一)表演为主的教学应用:以第3课为例
        1.《王时敏像》与《教皇英诺森十世》
        2.《蒙娜丽莎》与《法国大使》
        3.《石工》与《拾穗者》
        (二)影音图像为主的教学应用:以第19课为例
        1.视频的作用:《皇家园林》与《苏州园林》
        2.图片的作用:《颐和园》与《留园》
        (三)分组竞赛的教学应用:以第16课为例
        1.民间美术:《年画》
        2.民间美术:《泥玩具》
        3.民间美术:《雕塑》
        4.民间美术:《剪纸》
        (四)美术鉴赏与科技结合的教学应用:以第11课为例
        1.《秦始皇兵马俑》全景欣赏
        2.《霍去病墓石雕群》全景欣赏
        3.《四大石窟》全景欣赏
        4.晋祠圣母殿
第四章 高中美术鉴赏课情境式教学的反思
    一、情境教学的前提条件
        1.以课程标准为基础
        2.以素质教育为目标
        3.师生专业素养的共同提升
    二、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
    三、多种评价机制为美术教学保驾护航
    四、情境教学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共通原理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由来与研究的问题
    1.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解析
        1.2.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案
        1.4.2 研究框架
2 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共通渊源分析
    2.1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历史与理论分析
        2.1.1 中国传统山水画发展历程
        2.1.2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理论
    2.2 古典园林的历史与理论分析
        2.2.1 古典园林发展历程
        2.2.2 古典园林的理论
    2.3 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共通的历史与理论渊源分析
        2.3.1 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共通的历史渊源
        2.3.2 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共通的理论渊源
    2.4 小结
3 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共通特征及原理分析
    3.1 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共通特征分析
        3.1.1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的空间特征共通性分析
        3.1.2 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审美共通性分析
        3.1.3 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创作共通性分析
    3.2 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共通原理分析
        3.2.1 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共通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2.2 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共通基本原理分析
        3.2.3 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共通机制分析
    3.3 小结
4 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共通原理的应用策略
    4.1 基于要素构成共通原理,加强现代园林空间设计对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共通的传承
        4.1.1 基于要素构成共通原理的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转换成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图的方法探讨
        4.1.2 加强现代园林空间设计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共通的传承
    4.2 遵从哲学根源共通原理,大力弘扬生态文明设计理念
    4.3 发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设计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园林作品
    4.4 正确对待社会政治基础,提高全民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体验与参与意识
    4.5 小结
5 应用实践—山水文化公园景观概念设计
    5.1 地块概况
        5.1.1 地理位置
        5.1.2 自然及人文条件
    5.2 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5.2.1 因地制宜
        5.2.2 生态理念
        5.2.3 山水文化
    5.3 设计理念说明
    5.4 意境营造分析
    5.5 空间转换分析
    5.6 设计内容
        5.6.1 总体设计
        5.6.2 专项设计
    5.7 小结
6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致谢

(5)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与学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方法
    第四节 研究内容的创新
第二章 教学研究概述
    第一节 美育与美术“欣赏·评述”
        一、美育与美术欣赏教学关系
        二、美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学概念界定
    第二节 课程标准对初中美术“欣赏·评述”的要求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重要性
        (一) 巩固基础知识,提升人文修养
        (二) 提高核心素养,加强评述能力
        (三) 增强审美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第三章 教学内容研究
    第一节 美术教材与教科书概述
        一、美术教材
        二、美术教科书
    第二节 不同版本教学内容对比分析
        一、“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内容所占比例分析
        二、三版本“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内容分析
第四章 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第一节 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一、教师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二、学生学习方法策略研究
    第二节 教学模式与评价研究
        一、教学模式研究
        二、教学评价研究
第五章 教学问题与解决问题策略
    第一节 教与学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的问题
        二、学生学习的问题
    第二节 解决问题策略
        一、充分开发课程资源
        二、创新教学模式
结论
附例 《青花瓷之美》教学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提高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方法或路径之初探——欣赏《园林 探幽》有感(论文提纲范文)

一、绪论
二、主题
     (一) 明确课堂教学结构, 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
     (二) 建立教师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三) 提高教师驾驿以现代化手段的能力, 合理运用, 占领课堂教学的制高点。
     (四) 在幻灯制作中将窗内做成黑色, 窗外时而阳光明媚时而碧波万顷烟波浩渺, 努力做到“纳千顷之汪洋, 收四时之烂漫。”
三、结论

(7)理解传统艺术观的初中中国画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二、研究的意义
        三、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跨学科研究法
        三、问卷研究法
        四、教学研究法
    第四节 研究步骤
        一、论文准备阶段
        二、论文研究阶段
        三、论文总结阶段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研究综述
    第一节 中国画及相关概念
        一、中国画
        二、中国画论
    第二节 艺术观及相关概念
    第三节 中国传统艺术间的相容
        一、中国画与诗歌
        二、中国画与中国音乐
        三、中国画与书法
        四、中国画与园林建筑
    第四节 建构主义理论
第三章 初中中国画教学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初中中国画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面向学生的问卷设计
        二、美术教师的访谈
    第二节 初中中国画教学现状
        一、中国知网调查
        二、美术课本比对
    第三节 初中中国画教学的问题
第四章 《理解传统艺术观的中国画》教学
    第一节 《理解传统艺术观的中国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三、各单元教学方案设计
    第二节 我们的中国画——感受传统中国画的魅力
        一、设计思路
        二、教学目标
        三、任务实施
        四、效果与分析
    第三节 借物寓意——诗情画意中国画
        一、设计思路
        二、教学目标
        三、任务实施
        四、教学效果与分析
    第四节 笔墨丹青——体会笔墨程式
        一、设计思路
        二、教学目标
        三、学习中国画的美术语言
        四、教学效果与分析
    第五节 寄情山水——像艺术家一样的创作
        一、设计思路
        二、教学目标
        三、任务实施
        四、实施成果与分析
第五章 结章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一:关于中国画的学生问卷调查
    附件二:与美术教师访谈大纲
致谢

(8)我国初中美术教科书绘画教学内容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范围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五、主要观点与创新点
第二章 初中美术教科书与绘画教学
    第一节 美术教科书的理论研究
        一、教科书
        二、美术教科书
    第二节 绘画教学内容的理论研究
        一、绘画概念
        二、绘画教育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
        一、我国美术教科书绘画教学内容的研究成果
        二、国外美术教科书关于绘画教学内容的研究成果
        三、国内外研究成果的特点
第三章 我国初中美术教科书绘画教学内容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美术教科书的历史发展
        一、清末时期
        二、民国时期
        三、五四时期至抗战前期
        四、抗战至新中国成立前期
        五、新中国时期
        六、21世纪新课程阶段
    第二节 美术教科书绘画教学内容的历史研究
        一、1979年统编美术教科书阶段
        二、1992年大纲本美术教科书阶段
        三、香港台湾美术教科书
        四、新课标后多种美术教科书阶段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教版与少儿版美术教科书绘画教学内容的比较
    第一节 选人教版与少儿版美术教科书比较的理由
        一、国内教材基本情况
        二、教科书版本概况
    第二节 对“人教版”和“少儿版”的比较研究
        一、主题的比较
        二、结构的比较
        三、内容的比较
        四、图片的比较
        五、辅助栏目的比较
        六、作业要求的比较
        七、评价表的比较
        八、设计思路比较
    第三节 同一题材的个案比较
    第四节 结论
        一、少儿版
        二、人教版
第五章 结章
参考文献
后记

(9)培养多元文化态度与美术鉴赏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论文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一、对多元文化的理解
    (一)“多元文化”提出的背景
    (二)新课改重视理解多元文化的意义
二、培养多元文化态度对美术鉴赏教学的新要求
    (一)新教育教学理论对美术鉴赏进行的启示
        1.重视多元文化艺术教育
        2.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
        3.后现代艺术教育
    (二)教师与学生
        1.树立美术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的观念
        2.要有比较意识
        3.教师要把前沿的知识与美术鉴赏教学结合起来
三、培养多元文化态度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一)民族审美思想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渗透
        1.通过感受与体验认识传统艺术作品的审美特点与审美价值
        2.比较法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二) 新教学理论影响下的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新变化
        1.课程目标设计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成就标准
        2.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的变化
        3.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
        4.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附录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案例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小型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1.1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对建筑设计的借鉴意义
        1.1.2 “小园”适应了城市绿化条件与人的精神诉求
        1.1.3 园林空间小型化已有研究成果及综合评述
    1.2 概念阐述
        1.2.1 园林发展的小型化趋势
        1.2.2 园林空间小型化的概念
    1.3 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3.2 论文结构与框架图
第二章 “小园”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2.1 “有若自然”——汉代之后园林空间的第一次小型化转折
        2.1.1 时代背景
        2.1.2 南梁·徐勉《戒子崧》
        2.1.3 北周·庾信《小园赋》
    2.2 “壶中天地”——中唐与两宋园林空间小型化的再次发展
        2.2.1 时代背景
        2.2.2 “以小为贵”与“境不在大”
        2.2.3 叠山、置石、理水、花木方面的精致化
        2.2.4 盆景的发展与题名、点景的普及
    2.3 “芥子须弥”——明末至清初园林空间小型化的成熟
        2.3.1 园论出现与名家叠山
        2.3.2 从壶中天地到芥子须弥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园林空间小型化的哲学、美学基础
    3.1 卷石勺水与称小指大
        3.1.1 卷石勺水
        3.1.2 《易传》中的称小指大
    3.2 壶中天地
    3.3 芥子须弥与禅宗兴盛
        3.3.1 禅宗简述
        3.3.2 芥子须弥
        3.3.3 无情说法,莫向外求
        3.3.4 心生万法,境由心造
    3.4 观生意——数点梅花天地心
        3.4.1 理学的“观生意”
        3.4.2 寻春——观生意的另一种形式
        3.4.3 物我互观与园林审美
    3.5 隐逸思想与小园
        3.5.1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3.5.2 白居易的中隐于园
        3.5.3 瓶隐思想
    3.6 山水画论与园论
        3.6.1 山水画论的咫尺千里
        3.6.2 透视原理与移步换景
        3.6.3 全景山水到边角之景
        3.6.4 造园理论的直接指导
第四章 “小园”的设计手法概述
    4.1 写意手法对园林空间的扩展
        4.1.1 以自然充分调动感官
        4.1.2 造园要素的象征意义
        4.1.3 匾额、楹联等的点景
    4.2 因借手法对园景深度的增加
        4.2.1 借景
        4.2.2 框景
        4.2.3 隔景
    4.3 对比手法对空间变化的强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园林空间小型化实例分析
    5.1 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潇洒可终身——白居易的小园
        5.1.1 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与杜甫的浣花溪草堂
        5.1.2 履道坊宅园
    5.2 春风与汝不相关,何事潜来入我园——司马光的独乐园
        5.2.1 总体规划与构园手法
        5.2.2 种植设计与生活意趣
    5.3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计成的《园冶》与影园
        5.3.1 园址选择与路线设计
        5.3.2 《园冶》对影园的设计指导
    5.4 因有卓锥地,遂营兜率天——李渔《闲情偶寄》与芥子园
        5.4.1 《闲情偶寄》中的开窗特色
        5.4.2 山石安置与植物选择
    5.5 小亭山绝顶,独得夕阳多——潍坊十笏园
        5.5.1 整体布局与分区特点
        5.5.2 构园技巧与尺度控制
    5.6 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苏州网师园
        5.6.1 布局模式
        5.6.2 理水手法的空间作用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诗情画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讲授美术欣赏课《园林》的心得(论文参考文献)

  • [1]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中职语文教学实践研究[D]. 孙小妮. 上海师范大学, 2019(08)
  • [2]小学高年级“以诗作画”的美术教学实践研究 ——以《山行》为例[D]. 何宣慧.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3]情境式教学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 ——以南充六中为例[D]. 樊梦茹. 西华师范大学, 2018(01)
  • [4]中国传统山水画空间创作与古典园林空间设计的共通原理及应用[D]. 熊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7(01)
  • [5]初中美术“欣赏·评述”教与学的研究[D]. 纪园园.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2)
  • [6]提高中学美术欣赏课的方法或路径之初探——欣赏《园林 探幽》有感[J]. 陈文红. 知识文库, 2016(16)
  • [7]理解传统艺术观的初中中国画教学[D]. 陈方圆.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8]我国初中美术教科书绘画教学内容的研究[D]. 吴辰. 上海师范大学, 2014(01)
  • [9]培养多元文化态度与美术鉴赏教学实践研究[D]. 张秀云. 山东师范大学, 2013(08)
  • [10]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小型化”设计[D]. 王帅. 天津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诗情画意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园林》艺术鉴赏课教学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