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生化检验在畜产品检疫中的应用

快速生化检验在畜产品检疫中的应用

一、快速生化检验在动物产品检疫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阮孟烨[1](2021)在《我国检验检疫制度与WTO、WHO协调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疫情的日益肆虐,全世界各国传来令人惊悚的死亡案例和传染案例数量,中国也时有进出口货物外包装携带新冠病毒的新闻的传来,我国更加应当注重做好卫生防控,以防止疫情在中国的传播扩大。积极应对境外贸易限制措施的同时也要利用我国自己的优势来制定相应的境外贸易措施应对局势复杂的外贸环境,保证中国能够在预防好疫情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正常的国际贸易活动。检验检疫制度是在法律层面上有明文规定的,能够通过各种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的鉴定、检验、检查等手段分辨并阻隔传染病源进入,它是行之有效的防止境外与境内之间传染病传播的一种制度。我国的检验检疫制度虽然在近年经过了修订,但是仍然还是有许多空缺需要被填补和完善,难以应对当前严峻的疫情形势和国际贸易状况。而国际贸易壁垒不仅是我国需要面对的其他国家进行国际贸易时需要翻越的一种阻碍,同时在分析国际贸易壁垒时,研究背后的原理,与我国自身的检验检疫制度相结合,我国也可以使用在WTO规则范围内的国际贸易措施来防止一些不合格的或者是带有病毒的产品流入中国市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将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详细介绍检验检疫制度的定义和中外发展,并介绍现如今中国的检验检疫制度。第二部分从国际贸易法和国际卫生法入手,从软法到硬法,无论是世界贸易组织还是世界卫生组织都有相应的关于检验检疫的部分用以保护全世界人类与动植物的健康,但却因此造成了不少的国际贸易壁垒,研究相关协议的基本原则,用案例来说明技术发达的国家或者是联盟如何灵活运用协议里的原则来保护自己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第三部分将列举出我国检验检疫制度中出现的问题,如何从内部以及通过运用WTO下协议的规则来弥补完善我国的检验检疫制度。

刘娜,高玉斌,陈姿颐,赵建梅,马冬,王娟,曲志娜,王君玮,赵格[2](2020)在《过氧化物酶法现场快速鉴定病死鸡肉的有效性》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对病死鸡肉的检验检疫主要依赖于感官性状和病理变化的肉眼判断,有一定的主观性,亟需现场快速鉴定病死鸡肉的技术,以有效支撑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本研究针对具有现场快速鉴定潜质的过氧化物酶法,验证了室温、冷藏和冷冻3种温度下,存放不同时间健康鸡肉(120份)和病死鸡肉(60份)样品中过氧化物酶的活性。结果显示:发生积血的病死鸡肉比正常屠宰的健康鸡肉显色更明显,病死鸡肉室温和冷藏状态下,不同时间节点显色时间多集中在4~8 s,而健康鸡肉显色时间多超过35 s或不显色;冷冻条件下,过氧化物酶会发生失活,但病死鸡肉过氧化物酶显色时间总体还是在30 s以内,且3种温度下,存放不同时间的健康鸡肉与病死鸡肉样品的显色时间差异显着(P <0.01)。以显色时间等于或低于30 s作为判定病死鸡肉阳性的时间节点,发现过氧化物酶法对室温和冷藏状态鸡肉鉴定的敏感性均高于95%,特异性也在95%左右,对冷冻状态鸡肉的有效鉴定率也高于80%。可见过氧化物酶法可以用于不同温度、不同存放时间的病死鸡肉样品的现场快速有效鉴定。

王正园[3](2020)在《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的应用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生猪检疫不仅能确保市场食品安全,同时能更好地促进生猪市场稳定发展,提升生猪养殖户经济收益。但在生猪养殖过程中,检疫工作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直接影响检疫工作整体水平。而快速诊断技术的应用能有效改善以上问题。本文主要对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究。

刘娜,高玉斌,赵建梅,马冬,颜世敢,张卫国,曲志娜,王娟,王君玮,赵格[4](2019)在《鉴定病死畜禽产品四种理化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已有多种可用于肉品卫生质量检验的理化方法,但是对其有效性的确认,并不完全一致。为进一步筛选并明确能够用于快速准确鉴定病死畜禽产品的理化方法,利用实际采集的200份病死畜禽和126份健康畜禽样本,对硫酸铜沉淀法、微生物毒素法、pH试纸法、过氧化物酶法4种理化方法进行了有效性筛选,并研究了各方法对不同储存温度和时间,以及不同病原感染的病死畜禽样品鉴定的适用性。结果显示,硫酸铜沉淀法对病死猪肉有效鉴定率为68.7%(79/115),对病死鸡肉的有效鉴定率为81.2%(69/85),对畜禽样品总体鉴定准确度达81.4%;且在室温当天、冷藏3 d以及冷冻7 d和30 d条件下适用性较好,对于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样品都适用。微生物毒素法对病死畜禽产品鉴定的敏感性较高(75.0%),但特异性低(34.8%)。pH试纸法对于病死猪肉的鉴定有效性尚可(76.3%),适用性也较好,但对病死鸡肉的鉴定有效性较差。过氧化物酶法对病死猪肉的检出率为58.3%,对不同温度和时间以及不同病原感染样品的适用性也较好,但对病死鸡肉的鉴定效果不佳。结果表明,硫酸铜沉淀法可用于病死畜禽产品鉴定,微生物毒素法对病死畜禽产品的鉴定效果较差,pH试纸法和过氧化物酶法可有效鉴定病死猪肉。

孙向华[5](2019)在《北京生猪屠宰场猪肉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对北京生猪屠宰场猪肉产品E.coli0157:H7、肠道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空肠弯曲菌等四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进行调查,并针对该四种致病菌建立了快速有效的多重PCR检测方法。调查了 2013~2016年北京10家生猪屠宰场的生猪屠宰数据,屠宰量分别为742.83万头、788.53万头、679.89万头和574.49万头;外埠供京生猪分别占屠宰量的84.64%、74.08%、72.69%和73.92%。生猪屠宰量随季节变化呈现明显的规律性,1月份屠宰数量最高(78.91万头),9月份屠宰数量最低(30.20万头);四年间生猪屠宰场病害生猪检出率分别为1.56‰、1.29‰、0.80‰和0.46‰;5月份病害生猪检出率最低(0.75‰),7月份的检出率最高(1.41‰);在生猪的主要来源地中,黑龙江的病害猪检出率最高(2.52‰),天津的检出率最低(0.27‰)。在4个不同季节,从北京5家生猪屠宰场采集600份具有明显病变的猪产品样品,检测出E.coliO157:H7、肠道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率分别为0.50%、5.33%、2.67%和1.33%;在不同季节,6月份的样品污染率最低(4.67%),9月份的样品污染率最高(18.0%);除天津外,其他省市均有阳性样品检出,黑龙江样品阳性率最高(16.67%),北京样品阳性率最低(0.83%)。建立了针对E.coliO157:H7、肠道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空肠弯曲菌的单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四种致病菌的纯化DNA、菌液灵敏度在各自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建立的E.coliO157:H7、肠道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除E.coli0157:H7灵敏度略有降低外,另外两种致病菌的灵敏度与单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相同;建立的肠道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空肠弯曲菌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三种致病菌的灵敏度与单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相同;利用建立的两套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100份猪产品样品进行检测,经与标准检测方法对照,除1份单增李斯特氏菌样品不符合外,其他阳性样品完全一致。建立的两套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在两家生猪屠宰场实现推广应用,与标准生化检验方法和标准PCR检测方法对比,阳性样品检出率相同;平均每个样品的检测成本分别比标准PCR降低120元和103元;在检测时效方面,平均每个样品耗时比标准PCR检验方法缩短1天,比标准生化检验方法缩短2.5天。通过调查不同季节、不同来源地的生猪屠宰数据为生猪屠宰企业合理调配生猪资源提供参考,为屠宰监管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措施提供依据;建立的两套三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为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提供准确、廉价、快速的检测方法。

陈敬英,王栋[6](2018)在《家禽屠宰检疫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动物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家禽屠宰检疫是极为关键的一环。文章由此为出发点,在分析家禽屠宰检疫现状的基础上,笔者阐述了快速检测技术为家禽实验室检测提供现实的可行性。并进一步介绍了快速检测技术在家禽屠宰检疫中的应用探索,文中建议有必要将快速诊断技术应用到家禽屠宰检疫中,同时根据发展的需要不断优化应用模式。

戴晓平[7](2017)在《生猪屠宰管理与屠宰检疫关键环节的处理》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营养均衡,在现代人食物源中,肉类食品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类别,在我国由于传统和信仰的原因,猪肉占肉类食品的比重高达60%,猪肉是人体必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一个很好来源,所含蛋白的八种必须氨基酸含量和比例接近人体需要,是一种优质蛋白,猪肉也是B族维生素特别是B1和B2的极好来源;猪肉富含铁,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维持所必须的。据资料统计,我国每年猪肉产量和消费量都超过5000万吨,占全球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近一半,是当之无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近些年我国消费者对猪肉的购买力却有所下降,有研究显示,消费者对食品的购买意愿受收入、商品价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结构、购买地点等因素外,还有受食品安全属性的影响最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的频率越大,消费者的风险感知度越高,规避的意识也就越强。而综观近几年我国猪肉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如:双汇“瘦肉精”事件、“注水猪肉”、“毒火腿”、“地沟油”、黄浦江病死猪事件、食用感染猪囊尾蚴虫的猪肉致病等事件。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导致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信任程度降低了,即使是“绿色食品”认证猪,购买意愿也随之减弱。猪肉食品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昭示了加强猪肉食品安全监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商品猪生产到销售环节涉及到市场主体的各个方面,既要加强生猪生产与销售过程的管理与监督,又要加强生猪屠宰与肉品销售的规范和监督,而屠宰检疫作为猪肉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保证猪肉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本人将结合多年的屠宰检疫工作经验,就屠宰检疫这一关键环节中如何保障猪肉食品安全作出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一些创新,一是在论述屠宰检疫措施时,分析了各关键检疫点存在的危害,针对性的检测哪些项目,以及如何尽早地在各关键检疫点控制其危害;二是在总结检疫过程中常见的一些病理变化和疫病症状时,要将屠宰应激综合症与病因引起的病理变化区分开来。另外,根据我国屠宰行业具有“点分散、集中度低、产能低、设备落后、卫生和检疫设施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监督环节薄弱”等特点,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我将提出几点建议:从市民的角度,如何选购放心肉;从执法人员的角度,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自身检疫能力,加强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从法律法规层面上,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从监管层面,从源头上控制“瘦肉精”等违禁药物药物的使用,加强可追踪溯源体系的应用,生猪大型供应基地及系统的建立;从检疫环节的角度,完善并科学使用各检疫环节的检疫设施,加强检疫流程的岗位管理;从技术层面,应用激光灼刻印章技术加施检疫标志,建立病原学检测平台,建立动物卫生监督远程监控系统,引进免疫胶体金检测旋毛虫技术等。

李艳梅[8](2015)在《动物产品检疫技术研究和应用》文中认为当前,动物疫病是困扰养殖业健康发展及影响人类公共卫生安全的主要难题。动物检疫是确定动物产品是否患有疾病或携带病原体,从而对动物或其产品进行处理的一项技术行政行为。加强动物检疫不仅能够切断动物疫病传播,保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而且对于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实践工作经验,介绍了我国目前动物产品检疫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期为指导动物产品检验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姜芳[9](2015)在《我国动物产品检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国内对动物产品检疫技术虽有提高,但未形成系统的阐述,本文以研究和解决对动物产品中常见的病死动物肉、黄疸和黄脂肉、公母猪肉、注水肉的检疫检验方法,以感官检查和生化检验相结合的研究,以此来确定携带该病的病原体,为指导动物产品检疫检验工作,确保畜产品安全和人民身体的安全提供相应的技术参考。

张秀芹[10](2014)在《饲料中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分离株的耐药性与致病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建立了饲料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PCR和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了饲料中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开展了沙门菌饲料分离株与活禽分离株耐药性比对及饲料分离株致病性风险评估。我国饲料中沙门菌的检测一直应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检测,该方法检测周期长约5~7天,且操作步骤繁琐,应用试剂种类繁多,对疑似菌落的选取主观判断性强,易出现漏检,对检测人员技术水准要求较高。本研究以沙门菌菌属特异性基因invA基因为目的基因,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了饲料中沙门菌的PCR检测技术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技术,克服了上述缺陷,将检测时间缩短至48小时,同时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无假阴性,可操作性强,检测成本低等优点。PCR检测方法对饲料中沙门菌的检出限可达1~3CFU/25g,可检测的最低菌液浓度为3.2~4.0×102CFU/mL。本课题研究的PCR检测方法已通过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的评审,现成为国家标准,于2012年11月正式发布实施(国标号为GB/T28642-2012)。在2008~2012年,我们对采自辽宁省的1221批饲料样品进行了沙门菌检测,同时应用本研究中建立的PCR方法和传统微生物方法检测,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共检出沙门菌14株,检出率为1.15%。经血清型鉴定,14株沙门菌共含有6个血清型,分别为姆班达卡沙门菌、汤卜逊沙门菌、雷根特沙门菌、阿柏丁沙门菌、斯坦利维尔沙门菌及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其中有8株为姆班达卡沙门菌。以姆班达卡沙门菌进行毒力因子检测,结果为阴性。本方法在辽宁省饲料检测中心、河南省饲料检测中心、山东省饲料检测中心、吉林省兽药饲料监察所、农业部农产品检测中心(大连)以及沈阳市兽药饲料监察所等检测机构得到实际应用,在2009~2011年三年间,共检测饲料样品5352批,饲料原料935批,检出56批,检出率0.89%。证明本方法适用于饲料中沙门菌的检测。在普通PCR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省掉了凝胶电泳过程,进一步缩短了检测时间,灵敏度高于普通PCR约10倍,可检测每毫升含2.2×101cfu的菌液。本法检测所需时间为45小时,比常规PCR又缩短了3小时,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本研究建立的PCR和实时荧光PCR方法,经生产实践证明解决了饲料中沙门菌的快速、敏感、特异、准确检测的这一难题。本研究对分离的沙门菌进行了耐药性测定。同时对8株饲料中分离的沙门菌和3株本实验室分离的源自活禽体内的沙门菌进行了耐药性检测。选用13种临床常用药物。饲料源沙门菌对10种药物敏感,对临床常用的磺胺异恶唑和复方新诺明等产生耐药性。禽源沙门菌仅对3种药物敏感,对9种药物耐药性达100%。由此可见,饲料源沙门菌在临床上应该不足以造成大范围发病,也可认为活禽体内沙门菌的耐药性并非由饲料中沙门菌污染和传递,而与临床滥用抗生素药物有直接关系。对饲料中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致病性检测及风险评估。以6株姆班达卡沙门菌、1株汤卜逊沙门菌、1株雷根特沙门菌分别接种3日龄SPF雏鸡,同时设空日对照组。实验组雏鸡每只口服接种菌液0.1mL,浓度约为108cfu/mL,空白组以灭菌生理盐水代替。攻毒后观察6天,结果显示:实验组雏鸡除了具有轻微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外,试验雏鸡无死亡现象,且临床症状有好转趋势。为验证饲料中沙门菌毒力是否返强,取分离的姆班达卡沙门菌纯培养菌落制成0.5~5麦氏浊度的菌悬液,模拟自然感染过程,口服接种100μL于3日龄SPF雏鸡,并连续传代4次,每次实验期为7天,观察雏鸡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组织病变。结果显示:实验鸡没有死亡现象,但引起以肝脏和十二指肠为主的病变,并影响鸡只增重效果,感染鸡体重比空白组体重降低4.3%~10.7%。用相同剂量的菌液对试验鸡进行腹腔接种,其临床症状,剖检症状均比口服接种试验鸡症状严重。从传代结果分析,饲料源沙门菌致病力较弱,连续四代均无试验鸡死亡现象,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致病性有增强趋势。可见,辽宁省饲料源沙门菌在家禽业中大面积流行或暴发的可能性不大。经饲料中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致病性检测及风险评估证实:某些血清型的沙门菌,虽没有强致死力,但却严重影响生产性能,降低经济效益,具有感染人的潜在风险。所以在生产中应尽可能避免将被沙门菌污染的饲料饲喂畜禽,加强饲料中沙门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本项研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在国内首次将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于饲料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并建立了《饲料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PCR法》和《饲料中沙门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二是本研究筛选出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的检测方法,在饲料源沙门菌的快速检测研究领域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立的《饲料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PCR法》和《饲料中沙门菌的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其中《饲料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方法PCR法》已上升为国家标准,标准号为GB/T28642-2012。三是应用本研究建立的PCR方法和原国标方法(GB/T13091-2002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相结合,对辽宁省1221批饲料进行了沙门菌检测,共分离到沙门菌14株,共6个血清型。四是应用13种临床常用药物对本实验室分离并保存的8株饲料源沙门菌和3株禽源沙门菌进行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饲料源沙门菌仅对3种药物耐药,而禽源沙门菌仅对3种药物敏感,对9种药物耐药率达100%。五是应用辽宁省地方沙门菌分离株对3日龄SPF雏鸡进行连继传4代进行攻毒实验,结果每批试验鸡均无死亡现象,但会出现肝脏及肠道病变,且增重缓慢,7天实验期后,对照组体重比实验组高出10%左右。

二、快速生化检验在动物产品检疫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快速生化检验在动物产品检疫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检验检疫制度与WTO、WHO协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1.检验检疫
        2.国际贸易壁垒
二、检验检疫概述
    (一)检验检疫定义与发展历程
        1.检验检疫定义
        2.检验检疫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检验检疫的法律制度
        1.检验检疫的法律法规
        2.我国检验检疫管理机制
三、国际贸易法下的国际贸易壁垒
    (一)检验检疫与国际贸易壁垒的关系
    (二)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协议
        1.《技术性贸易措施协议》
        2.《实施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协议》
        3.《TBT协议》与《SPS协议》在实施中对国际贸易可能造成的阻碍
四、国际卫生法下的检验检疫
    (一)世界卫生组织的法律效力
    (二)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以及对贸易影响
五、应对疫情中检验检疫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一)我国检验检疫制度存在的问题
        1.检验检疫制度面对疫情的压力较大
        2.目前存在的法律问题
    (二)针对我国检验检疫制度存在问题的建议
六、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过氧化物酶法现场快速鉴定病死鸡肉的有效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收集
    1.2 检测时间
    1.3 样品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鸡肉显色
    2.2 显色时间
    2.3 有效性评价
3 讨论

(3)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快速诊断技术优势
2 基层生猪检疫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2.1 生猪检疫设备相对落后
    2.2 检疫配套法律执行力度较低
3 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中的实际应用策略
4 结束语

(4)鉴定病死畜禽产品四种理化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收集
    1.2 pH试纸法
    1.3 过氧化物酶法
    1.4 硫酸铜沉淀法
    1.5 微生物毒素法
2 结果
    2.1 有效性验证
    2.2 适用性验证
    2.3 对不同病原致死畜禽样本检测的适用性
3 讨论
4 结论

(5)北京生猪屠宰场猪肉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全球食品安全现状
        1.1.2 常见食源性致病菌发生现状
        1.1.3 本研究涉及的四种食源性致病菌
        1.1.4 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方法
        1.1.5 多重PCR技术在食品致病菌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2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北京生猪屠宰场生猪来源及卫生状况调查
    2.1 调查对象与内容
        2.1.1 调查对象
        2.1.2 调查内容
        2.1.3 调查结果处理与统计分析
    2.2 结果
        2.2.1 生猪屠宰场生猪屠宰数量
        2.2.2 各省市供京生猪数量
        2.2.3 生猪屠宰检疫病害猪检出数量
    2.3 讨论
    2.4 政策建议
第三章 北京生猪屠宰场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内源性污染状况调查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
        3.2.1 样品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
        3.2.2 不同季节采集样品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
        3.2.3 不同生猪来源地样品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出率
        3.2.4 四种食源性致病菌的PCR检测结果
    3.3 讨论
        3.3.1 样品、引物和反应条件
        3.3.2 样品的污染率
        3.3.3 四种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与季节以及样品来源地的关系
        3.3.4 四种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的相关探讨
第四章 四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1.3 样品检测
    4.2 结果
        4.2.1 E.coli O157:H7单重实时荧光PCR
        4.2.2 肠道沙门氏菌单重实时荧光PCR
        4.2.3 单增李斯特氏菌单重实时荧光PCR
        4.2.4 空肠弯曲菌单重实时荧光PCR
        4.2.5 Ecoli O157:H7、肠道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三重实时荧光PCR
        4.2.6 肠道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和空肠弯曲菌三重实时荧光PCR
        4.2.7 样品检测结果
    4.3 讨论
        4.3.1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4.3.2 反应条件的优化
        4.3.3 检测方法的特异性
        4.3.4 检测方法的灵敏性
        4.3.5 检测方法的实用性
第五章 四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应用
    5.1 材料和方法
        5.1.1 屠宰企业基本情况
        5.1.2 材料
        5.1.3 方法
    5.2 结果
        5.2.1 检测阳性率比较
        5.2.2 检测成本比较
        5.2.3 检测时效比较
    5.3 讨论
        5.3.1 检测方法的应用性
        5.3.2 检测方法的效益讨论
        5.3.3 应用前景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6)家禽屠宰检疫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家禽屠宰检疫现状
    1.1 家禽检疫基数大
    1.2 法定检疫对象多
    1.3 屠宰检疫机制落后
2 快速检测技术为家禽实验室检测提供现实的可行性
    2.1 技术层面
    2.2 实践层面
    2.3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3 快速检测技术在家禽屠宰检疫中的应用探索
4 体会总结

(7)生猪屠宰管理与屠宰检疫关键环节的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相关概念
        1.1.2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1.1.3 猪肉食品安全与消费者购买意愿
        1.1.4 检疫制度成为我国出口的技术壁垒
    1.2 生猪屠宰检疫的目的、作用
        1.2.1 相关概念
        1.2.2 屠宰检疫的目的
        1.2.3 屠宰检疫的作用
    1.3 广州市某一市级生猪定点屠宰场屠宰检疫现状
        1.3.1 屠宰场检疫情况
        1.3.2 目前广州市生猪屠宰检疫监管实施的先进措施
        1.3.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发达国家屠宰行业管理
        1.4.1 产业集中度高,企业布局合理
        1.4.2 检疫队伍强大,职责分工明确
        1.4.3 法律标准完善,严格标准管理
        1.4.4 采用先进技术,实施溯源管理
        1.4.5 建立注册制度,实行分级管理
        1.4.6 采用先进工艺,保证肉品新鲜
        1.4.7 实行官方兽医制度,使执法更严肃和合理
        1.4.8 欧盟对畜类屠宰环节检疫的规定
2 屠宰检疫过程中关键点的控制
    2.1 宰前检疫
        2.1.1 生猪入场检验
        2.1.2 群体、个体检查
        2.1.3 违禁药物检测
    2.2 生猪宰后检疫
        2.2.1 头、蹄部检疫
        2.2.2 内脏检疫
        2.2.3 胴体检疫
        2.2.4 寄生虫检疫
3 从宰后的皮肤、器官病理变化鉴定,以提升检疫质量
    3.1 皮肤
        3.1.1 皮肤发红、出血
        3.1.2 皮肤发黄
        3.1.3 黑色素沉着
        3.1.4 水泡
    3.2 淋巴结
        3.2.1 异色淋巴结
        3.2.2 淋巴结水肿
        3.2.3 化脓性淋巴结
    3.3 肝脏
        3.3.1 肝坏死
        3.3.2 肝硬变小结节
        3.3.3 肝脂肪变性
        3.3.4 乳斑肝
        3.3.5 细颈囊尾蚴囊
    3.4 肺脏
        3.4.1 肺萎缩、肺气肿、肺水肿
        3.4.2 肺充血、淤血
        3.4.3 肺实变
        3.4.4 肺坏疽
    3.5 脾脏
    3.6 肾脏
        3.6.1 肾淤血、出血
        3.6.2 白斑肾
        3.6.3 肾囊肿
4 猪屠宰应激综合症常见非病理性变化
    4.1 机械原因引起的皮肤非病理变化
        4.1.1 机械性引起的皮肤充血
        4.1.2 皮肤湿疹、荨麻疹
        4.1.3 由于电击或麻电不合理造成的皮肤变化
    4.2 因机械性原因引起猪淋巴结非病理出血
    4.3 因机械原因引起猪肝脏非病理变化
        4.3.1 由于肝脏脂肪浸润而造成的肝脏色泽变淡
        4.3.2 饥饿肝
    4.4 因应激引起猪肺脏非病理性变化
        4.4.1 由于麻电不当所造成的肺脏出血
        4.4.2 肺呛血
        4.4.3 浸池烫毛所造成的“肺呛水”
    4.5 屠宰猪肾脏小点出血的其它因素
        4.5.1 肾脏由于电击昏时所造成的点状出血
        4.5.2 应激引起的急性肾小体肾炎
    4.6 屠宰方式引起脾的非病理出血
5 建议和意见
    5.1 市民如何选购放心肉
    5.2 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检疫能力
        5.2.1 政府加大财政投入
        5.2.2 培养与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5.3 加强各环节的监督管理
        5.3.1 各监管部门共同协作
        5.3.2 加强养殖这个源头管理,把污染扼制在摇篮中
        5.3.3 加强可追踪溯源体系的应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5.3.4 流通环节中供应生猪基地的建立
    5.4 完善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标准
        5.4.1 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指引
        5.4.2 完善法律法规,让执法工作有依可循
        5.4.3 完善无害化补偿机制
        5.4.4 实行官方兽医制度
    5.5 引进先进检疫设备和先进屠宰工艺
        5.5.1 完善检疫设施设备,提高检疫质量
        5.5.2 采用先进屠宰工艺,提高肉品质量
    5.6 引用新技术模式,加强猪肉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建设
        5.6.1 应用激光灼刻印章技术加施检疫标志
        5.6.2 建立病原学检测平台
        5.6.3 建立动物卫生监督远程视频监控系统
        5.6.4 采用免疫胶体金检测旋毛虫
6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8)动物产品检疫技术研究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市场中动物产品危害种类分析
2 动物检疫方法及动物产品检疫技术应用
    2.1 动物检疫方法
    2.2 动物产品检疫技术
3 结语

(9)我国动物产品检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病死动物肉检疫
    1.1 程度
    1.2 放血情况
    1.3 皮肤
    1.4 肌肉
    1.5 脂肪
    1.6 气味
    1.7 内脏
    1.8 淋巴
2 动物产品检疫技术
    2.1 黄疸肉和黄脂肉检疫
    2.2 旋毛虫肉检疫
    2.3 公母猪肉鉴别
    2.4 注水肉检疫
    2.5 药物残留检疫
3 动物检疫方法
4 现有动物检疫技术优势分析 (见表2)
5 结论

(10)饲料中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分离株的耐药性与致病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篇 综述
    第一章 沙门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 传统检测方法
        2 分子生物学方法
        3 以免疫学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4 沙门菌的其他检测技术
        5 小结
    第二章 饲料中沙门菌污染状况概述
        1 饲料中沙门菌污染是世界性问题
        1.1 国外饲料污染状况
        1.2 国内饲料污染状况
        2 沙门菌污染的主要饲料种类
        2.1 动物源性饲料原料
        2.2 植物源性饲料原料
        2.3 畜禽混合、配合饲料
        2.4 宠物饲料
        2.5 水产饲料
        2.6 其他类饲料
        3 污染饲料的主要沙门菌种类
        4 预防饲料中沙门菌污染的主要措施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饲料中沙门菌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沙门菌阳性菌株 PCR 产物电泳检测
        2.2 PCR 产物酶切鉴定
        2.3 invA 基因扩增产物测序结果
        2.4 PCR 检测法特异性验证
        2.5 PCR 检测法覆盖性验证
        2.6 PCR 检测法适用范围
        2.7 PCR 检测法最低检出限
        2.8 方法验证及应用
        3 讨论
        3.1 关于目的基因的选择
        3.2 关于饲料样品前处理过程的探讨
        3.3 关于模板制备方法的确定
        3.4 应用证明结论
        4. 小结
    第二章 饲料中沙门菌的实时荧光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检测结果
        2.2 相同浓度平行检测结果
        2.3 实时荧光 PCR 检测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辽宁省饲料中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生化鉴定结果
        2.2 血清学鉴定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辽宁省饲料中沙门菌分离株的耐药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五章 饲料中沙门菌地方分离株的致病性研究与风险评估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第一代攻毒鸡只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2.2 姆班达卡沙门菌传代感染鸡的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2.3 腹腔注射接种结果
        2.4 平均体重测量结果
        2.5 组织切片结果
        3 讨论
        3.1 接种途径的影响
        3.2 饲料中沙门菌分离株致病性
        3.3 对增重的影响
        3.4 风险评估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快速生化检验在动物产品检疫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检验检疫制度与WTO、WHO协调问题研究[D]. 阮孟烨.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2]过氧化物酶法现场快速鉴定病死鸡肉的有效性[J]. 刘娜,高玉斌,陈姿颐,赵建梅,马冬,王娟,曲志娜,王君玮,赵格. 中国动物检疫, 2020(04)
  • [3]快速诊断技术在生猪检疫的应用探讨[J]. 王正园. 中国畜禽种业, 2020(01)
  • [4]鉴定病死畜禽产品四种理化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研究[J]. 刘娜,高玉斌,赵建梅,马冬,颜世敢,张卫国,曲志娜,王娟,王君玮,赵格. 中国动物检疫, 2019(05)
  • [5]北京生猪屠宰场猪肉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与研究[D]. 孙向华. 中国农业大学, 2019(02)
  • [6]家禽屠宰检疫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J]. 陈敬英,王栋.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8(06)
  • [7]生猪屠宰管理与屠宰检疫关键环节的处理[D]. 戴晓平.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8]动物产品检疫技术研究和应用[J]. 李艳梅. 中兽医学杂志, 2015(11)
  • [9]我国动物产品检疫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姜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03)
  • [10]饲料中沙门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分离株的耐药性与致病性分析[D]. 张秀芹. 吉林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快速生化检验在畜产品检疫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